中国诗歌以什么为界,分为古代诗歌和现代诗歌
是以“五四运动”为界,“五四运动”前的为古代诗歌,之后的为现代诗歌。
现代诗歌是指“五四运动”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诗歌。中国近现代诗歌的主体新诗,诞生于“五四”新文化运动。它是适应时代的要求,以接近群众的白话语言反映现实生活,表现科学民主的革命内容,以打破旧体诗 格律形式束缚为主要标志的新体诗。“现代诗”名称,开始使用于1953年—纪弦创立“现代诗社”时确立。
20世纪初至20世纪20年代,胡适 白话诗八首 ,现代诗歌诞生。
1920年3月,胡适的 尝试集 出版,中国文学史上首次出现个人新诗集。
新诗的新诗的主要时期划分
中国新诗已有近百年历史,它有如青松翠竹,卓然而立于世界诗歌之林。新诗的主流是现实主义,而浪漫主义与现代主义则时隐时现,与之互补而共存。 “五四”新文化运动,新诗是中国现代诗歌主体。
最早新诗刊物《新青年》,此刊最早新诗作者:胡适,刘半农,沈尹默。
到1918年底 胡适是第一本新诗集《尝试集》的作者。
1918-1919年,刘大白,俞平伯,康白情,叶绍钧,宗白华,田汉等相继创办《星期评论》,《新潮》,《少年中国》等刊物。
1921年1月,中国第一个新文学社团“文学研究会”在北京宣告成立。它不仅把“五四”前后一批诗人集合在一起,还扶植了一批后起之秀:周作人,谢冰心,戴望舒,朱自清,郑振铎,王统照,徐玉诺,刘延陵,郭绍虞,梁宗岱,朱湘,徐志摩,徐雉,梁实秋等。他们以真情实感“表现社会人生”(文研会的主张)。
冰心以《繁星》《春水》开创小诗一派。
1921年朱自清,叶绍钧,俞平伯,刘延陵在杭州组织了中国第一新诗社“中国新诗社”。
叶绍钧、朱自清等创办新诗杂志 - 《诗》
1922年1月15日,出版了第一本新诗刊物《诗》创刊,在创刊号上发表了汪静之的《蕙的风》等七首诗,叶绍钧、朱自清、刘延陵任主编辑、,中华书局印行。是文学研究会的刊物之一。
《 诗》是中国第一份新诗杂志,主要撰稿人有朱自清、胡适、周作人、俞平伯、刘延陵、叶绍钧、王统照、郑振铎、徐玉诺、陈南士、汪静之、冯雪峰、潘训(潘谟华)等。
1923年5月15日停刊,共出17期。
此后,又发表了冯雪峰,潘汉华,应修人的小诗。在《诗》月刊中,他们并不引人注目,但这四个年轻诗人于1922年春在杭州成立了湖畔诗社,这是中国第二个新诗社,他们的合集《湖畔》和《春的歌集》以请新自由的格调,歌唱美与爱,成为当时别具异彩的湖畔诗派。
1921年7月创造社在日本东京成立,先后加入该社的诗人有郭沫若,成仿吾,穆木天,邓均吾,王独清等人,其中最具影响的是郭沫若,他从1919年9月开始在上海《时事新报》副刊发表诗作,1921年8月出版《女神》,以磅礴的气势,浪漫的色彩,创造的精神,在中国诗坛上如“一枝异军突起”(朱自清语)创造社诗人各有特性,如成仿吾的哀婉,邓均吾的清醇,穆木天的朦胧,王独清的颓废等,但他们走的大抵是郭沫若开创的浪漫主义路子。
1926年4月6日徐志摩在北京《晨报》编了十一期《诗镌》。主要作者有闻一多,朱湘,刘梦苇,于赓虞,饶孟侃等。1928《新月》创刊,以后又出版《诗刊》,在这几个刊物上发表的,还有孙大雨,陈梦家,邵洵美,林徽音等。这些都被称为新月派诗人,大多倾向浪漫主义,其共同艺术主张就是要试验建立无固定格律的现代格律诗。闻一多提出:诗的实力不独包括音乐美(音节),绘画的美(辞藻),并且还有建筑的美(节的匀称与句的匀齐)。他的第二本诗集《死水》就是这一主张的实践,徐志摩实践的体制最多,并以柔美流丽的抒情风格为人称道。
从法国回来的李金发于1925出版《微雨》,标志着新诗中象征派的诞生。他的诗意象杂陈,冷峻生涩,常为人所诟病。目之以“诗怪”,与此同时,后期创造社的王独清,穆木天,冯乃超也转向象征主义。
戴望舒也从法国象征派汲取营养,由于他在《现代》杂志(1932创刊)发表的诗作引起很大的反响,且在该杂志发表的许多诗都有追求“纯诗”的艺术倾向。文史学家把三十年代出现的这一群体称为“现代诗派”。1936戴望舒主编《新诗》杂志,把这一诗派的艺术成就推向顶峰,但同时也意味着它开始走向没落,抗日战争的炮声打断了他们在幽斋里的内心抒情独白。他们中大多数诗人走向了新的起点,开始新的艺术追求。
1930年3月,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在它主办的刊物《拓荒者》《盟芽月刊》《北斗》上出现了一个以诗歌为战斗武器的诗人群体,包括蒋光慈,钱杏村,胡也频,洪灵菲等,其中最有才华的是殷夫。
1932年,蒲风,任钧,王亚平,柳倩,曼晴等人组织成立“中国诗歌会”,创办《新诗歌》杂志,他们热情关注着时代情绪,企图用诗来唤起民众,使现实主义诗歌有了更广阔的发展。
然而,20世纪30年代,更能展现现实主义诗歌艺术实绩的,是以描写中国农民苦难命运著称的诗人臧克家,以短促紧张的节奏传达时代的经神。 田间被闻一多称为“擂鼓的诗人”。
艾青主张“给思想以翅膀,给感情以衣裳,给声音以色彩,给颜色以声音,使流逝变幻者凝形”。被称为吹芦笛诗人。
抗日战争暴发,艾青田间来到战地,以诗传达中华民族觉醒的心声,卞之琳,何其芳,柯仲平,高兰,严辰,邹荻帆,力扬,公木等等。带着各自艺术色彩,为诗坛增添丰硕力作。
20世纪40年代,胡风主编的《七月》杂志和《七月诗丛》周围,形成一个被称为七月诗派的诗人群,他们主张诗人用真诚的态度去把时代的脉搏,达到艺术的真实,诗集《白色花》选编了其中主要成员鲁藜,孙钿,阿垅,绿原等二十人作品。活跃在北方的诗人,大多重视向民歌汲取营养,出现了李季的《王贵与李香香》,阮章竞的《漳水河》,张志民的《死不着》等民歌体新诗力作,为新诗民族化,群众化开辟了一条新道路。在北方战地,从1939——1942年出现两个诗刊:《诗建设》和《诗战线》,其主要成员有田间,邵子南,方冰,魏巍,丹辉,陈辉,袁勃,史轮,曼晴等。被称为晋察冀诗派。他们主张“更深入地接触生活,投入斗争,把新的血的战争的现实写入诗里”(陈辉语)。
20世纪40年代后期,在上海出版了《诗创造》《中国新诗》两个诗刊,成员有穆旦,陈敬容,郑敏等九人,因其诗会集《九叶集》被称为九叶诗派。他们把现代派的艺术技巧引入现实主义的诗歌创作,诗风偏于蕴藉深沉,同样反映了时代的情绪和民众的希求。 如果说建国后的十七年是颂歌的年代,那么,1966—1976的十年动乱则是悲歌的年代。
1976年10月,动乱结束,中国新诗进入历史转折的新时期,以真实的表现时代情绪和人民愿望为特色的现实主义传统得到恢复与发展,在诗人们喷发的激情中增加了对历史的反思和对现实的理性思考。一大批新人进入诗坛:舒婷,北岛,梅绍静,傅天琳,杨牧,周涛,雷抒雁,章德益等。他们带着各自的舒情个性,为提高诗艺进行勇敢探索,为诗坛增填了新声。
新时期的诗歌,在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上逐渐走向了多样化。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象征主义和其他创作方法,都有人在借鉴,探索。既有成功的创造,也有失败的尝试,但作为整体的新诗是在发展,在前进。 泛指在网络上,用个人博客写诗的一个群体。这个时期的群体诗歌创作,无论是诗的质量还是数量,一〇年前后正处于高峰时期。
怎么区分现代诗歌和当代诗歌
主要在于时间的划分。一般认为1919年五四新文化运动到就949新中国建立,这中间的诗歌称为现代诗歌,见过之后的诗歌称为当代诗歌
+时代思想
中国诗歌发展的大致路程,古诗,当代诗歌,现代诗歌等这些的划分界限, 比如唐朝是古体诗和近体诗的分界线
财富值用完了 0悬赏求解你好。这个题目很大,只能大概的说下。
诗歌发展经历了《诗经》→ 《楚辞》→汉赋→汉乐府诗→建安诗歌→魏晋南北朝民歌→唐诗→宋词→元曲→明清诗歌→现代诗的发展历程。
古时候,信息技术不发达,所以人们从这一个地区到那一个地区传递信息都非常不方便,于是他们将写好的诗编成歌,而诗歌就从人们的口中传递。诗歌起源于上古的社会生活,因劳动生产、两性相恋、原始宗教等而产生的一种有韵律、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形式。《尚书·虞书》记载:“诗言志,歌咏言,声依永,律和声。”《礼记·乐记》记载:“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于心,然后乐器从之。”早期,诗、歌与乐、舞是合为一体的。诗即歌词,在实际表演中总是配合音乐、舞蹈而歌唱,后来诗、歌、乐、舞各自发展,独立成体,诗与歌统称诗歌。
诗是最古老也是最具有文学特质的文学样式,它来源于上古时期的劳动号子(后发展为民歌)以及祭祀颂词。诗歌原是诗与歌的总称,诗和音乐、舞蹈结合在一起,统称为诗歌。中国诗歌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遗产,如,《诗经》《楚辞》和《汉乐府》以及无数诗人的作品。欧洲的诗歌,由古希腊的荷马、萨福和古罗马的维吉尔、贺拉斯等诗人开启创作之源。
唐以后的诗体,从格律上看,大致可分为近体诗和古体诗两类。近体诗又叫今体诗,它有一定的格律。古体诗一般又叫古风,这是依照古诗的作法写的,形式比较自由,不受格律的束缚。
从诗句的字数看,有所谓四言诗、五言诗和七言诗。四言是四个字一句,五言是五个字一句,七言是七个字一句。唐代以后,四言诗很少见了,所以通常只分五言、七言两类。五言古体诗简称五古;七言古体诗简称七古;三五七言兼用者,一般也算七古。五言律诗简称五律,限定八句四十字;七言律诗简称七律,限定八句五十六字。超过八句的叫长律,又叫排律。长律一般都是五言诗。只有四句的叫绝句;五绝共二十个字,七绝共二十八个字。绝句可分为律绝和古绝两种。律绝要受平仄格律的限制,古绝不受平仄格律的限制。古绝一般只限于五绝。
古代诗歌:
1.诗按音律分,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古体诗和近体诗是唐代形成的概念,是从诗的音律角度来划分的。
(1)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歌”“歌行”“引”“曲”“吟”等古诗题材的诗歌也属古体诗。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①楚辞体:是战国时期楚国屈原所创的一种诗歌形式,其特点是运用楚地方言、声韵,具有浓厚的楚地色彩。东汉刘向编辑的《楚辞》,全书十七篇,以屈原作品为主,而屈原作品又以《离骚》为代表作,后人因此又称“楚辞体”为“骚体”。
②乐府:乐府是自秦代以来朝廷设立的管理音乐机构,汉武帝时期大规模扩建,从民间搜集了大量的诗歌,后人统称为汉乐府。后来乐府成为了一种诗歌体裁。(1976年在秦始皇陵区出土了一件钮钟,上书错金铭文:“乐府”,2000年在西安秦遗址出土“乐府承印”封泥一枚,进一步肯定了这一史实,而非始于汉武帝时期。)
(2)近体诗:与古体诗相对的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是唐代形成的一种格律体诗,分为两种,其字数、句数、平仄、用韵等都有严格规定。
①一种称“绝句”,每首四句,五言的简称五绝,七言的简称七绝。
②一种称“律诗”,每首八句,五言的简称五律,七言的简称七律,超过八句的称为排律(或长律)。
律诗格律极严,篇有定句(除排律外),句有定字,韵有定位(押韵位置固定),字有定声(诗中各字的平仄声调固定),联有定对(律诗中间两联必须对仗)。例如,起源于南北朝、成熟于唐初的律诗,每首四联八句,每句字数必须相同,可四韵或五韵,中间两联必须对仗,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如果在律诗定格基础上加以铺排延续到十句以上,则称排律,除首末两联外,上下句都需对仗,也有隔句相对的,称为“扇对”。再如,绝句仅为四句两联,又称绝诗、截句、断句,平仄、押韵、对偶都有一定要求。 从上到下,分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3)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其特点: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字数不同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小令(58字以内)。词有单调和双调之分,双调就是分两大段,两段的平仄、字数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单调只有一段。词的一段叫一阕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阕、上阕、上片,第二段叫后阕、下阕、下片。
(4)曲:又称为词余、乐府。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兴起于金,兴盛于元,体式与词相近。特点: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使用口语。散曲包括有小令、套数(套曲)两种。套数是连贯成套的曲子,至少是两曲,多则几十曲。每一套数都以第一首曲的曲牌作为全套的曲牌名,全套必须同一宫调。它无宾白科介,只供清唱。
“现代诗”名称,开始使用于1953年——纪弦创立“现代诗社”时确立。现代诗的含义:
1.形式是自由的
2.内涵是开放的
3.意象经营重于修辞。
“古典诗”与“现代诗”的比较:“诗”者皆为感于物而作,是心灵的映现。“古典诗”以“思无邪”的诗观,表达温柔敦厚、哀而不怨,强调在“可解与不可解之间”。“现代诗”强调自由开放的精神,以直率的情境陈述,进行“可感与不可感之间”的沟通。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还是买一本书比较好:)推荐张渡的《诗词曲联教程》
古诗是古代做的诗,今人做的无言七言等拟古诗歌不是古诗。
文学上现代是指1917-1949年(一说1919-1949),当代是1949年以后。但现在时间过去很久了,这个提法逐渐被抛弃了,新提法如二十世纪文学等。诗歌没有明确的现代当代划分,只是有一些潮流,如朦胧诗等。
文章标题: 汉语新诗的分界在哪里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sanwen/1396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