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杜甫的诗提到李白的多而李白的诗提到杜甫的少呢?
唐人作品能传到今日的毕竟少之又少,或许还有更多的李白写到或写给杜甫的诗作,可惜没能传下来。正如李阳冰在编辑李白作品《草堂集》时所说的“当年著述,十丧其九”,又正如韩愈针对李白作品感叹的“惜者传于今,泰山一毫芒”。
在社会交往中,通常总是地位低的写给地位高的要多一些的,求人的写给被求的要多一些的,粉丝写给偶像要多一些的。就像李白声称当年四川见了苏頲苏大人,苏大人读了李白递上去的赋,大大地夸了一番,但这样的材料是李白后来写给官员的书信中提到的,我们没有能在苏頲的作品里见到。
杜甫确实对李白比较关切,写给李白的诗,除了直接寄李白的,好几首都是怀念李白自己抒怀的作品,情感比较真挚;杜甫写给其他人的诗,也大都情感细腻。李白这个人是比较放旷的,他访亲拜友,赠诗经常是随手而作,有很多句子甚至对不同人反复用过。你看《赠汪伦》,居然不是在汪伦家做客的时候写得,而是要上船走了,忽然发现汪伦来了,随手写的。诗的内容虽然是没话说,但实际应酬的态度,我觉得是有的。李白一个人的时候,是孤独的,他更多的时候,思念的不是当时的朋友,而是古人,比如谢眺等。这是我个人的感觉。
因为李白大杜甫11岁啊。在我们现在看来,李白出名的时候,杜甫大概才刚上初中,李白作为杜甫的偶像,肯定是杜甫给李白写得多啊。后来两个人成了好友,杜甫给李白写了那么多首诗,李白给杜甫写的诗却没几首?换位思考一下,你和你的偶像、前辈成为了好友,是你夸赞你偶像多还是你偶像夸赞你多?
李白刚出四川那会儿,曾自夸自己“近者逸人李白自峨眉而来,尔其天为容,道为貌,不屈己,不干人,巢由以来,一人而已”,但为了自己的富贵功名,还是硬着头皮反反复复给达官显贵又是写信,又是行卷。至于小兄弟杜甫,一起玩玩可以,分开了,也就不再惦记了。在这一点上,的确应该表扬表扬杜甫,为人实诚,李白落了难,杜甫还是贴心地关怀,不离不弃。
杜甫给李白写了那么多首诗,为何李白从来没做过回应?
最近看到一个有趣的帖子,有网友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杜甫多很多首赠李白的诗,但李白却没有一首赠杜甫的诗,这是为何?
查阅杜甫赠送李白的诗,确实有不少首,比如《赠李白》、《春日忆李白》、《梦李白二首》、《天末怀李白》、《冬日有怀李白》、《寄李十二白二十韵 》。反观李白,只有一首《赠汪伦》,还不是杜甫。
李白和杜甫相识是在杜甫父亲杜闲家中,当时的李白因触怒权臣阶层被流放,两人一见如故,成为了忘年交。此时的李白44岁,而杜甫只有33岁。年龄的差距并没有影响两人的友谊,次年两人便结伴游览齐鲁大地。
真正的友谊是能够经历磨难的考验的,比如杜甫就在《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中便写道:“余亦东蒙客,怜君如弟兄。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乾元二年(759年),李白被流放到西南。杜甫得知后,悲愤异常,靠着写诗抒发内心的苦闷。
由于当时交通不便,消息闭塞,杜甫并不知道李白的真实情况。于是天天担心自己的这个挚友,为此写下了《天末怀李白》,“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汩罗。”
杜甫还认为李白遇害了,事实是李白此时已经获得特赦,而且泛舟洞庭湖。此后,杜甫一直处在对李白的关切当中,因此有多篇关于李白的诗作问世。李白成名比杜甫要早,李白成名时杜甫是非常崇拜他的,所以杜甫给李白写的诗多,也是人之常情。
而李白并非没有给杜甫写诗,只不过两人很多诗作都没有能流传下来。也有专家表达了自己的一个看法,“古达人们之间的通信是非常困难的,除非有人帮你带信,否则两个人可能一旦分离,也许可能一辈子不会再见面。”
杜甫为李白写了很多诗,李白却没有一首为杜甫写的诗。杜甫送给李白的诗确实很多,如《献给李白》、《春天里李白的记忆》、《梦里李白的两首诗》、《天涯海角珍爱李白》、《冬天珍爱李白》、《李白十二韵》等。而李白对王伦只有一首歌,那不是杜甫。
李白和杜甫是在杜甫父亲杜旭的家里认识的。当时,李杜被流放,因为他对那些有权力的官员感到愤怒。乍一看,两人成了朋友。李白44岁,杜甫只有33岁。年龄差异并没有影响他们的友谊。第二年,他们一起去了齐鲁。真正的友谊可以经受磨难。比如,杜甫在《与李世白共谋楷模,隐居度日》一文中写道:“余义东是和尚,他对君王有兄弟般的同情心。醉睡秋边,牵手白昼……”759,李杜被流放到了西南部。杜甫得知后,非常悲愤,并写诗抒发自己的抑郁情绪。
杜甫并不了解李白的真实情况。所以我每天都在担心我最好的朋友。为此,我写下了“在一天结束的时候,我怀上了李白”和“在一天结束的时候,当凉爽的风吹来的时候,一个绅士的感觉如何”。大雁什么时候到?江湖秋水多。文章讨厌生活,很有魅力。我们应该分享被冤枉的灵魂的话语,把诗送给咕噜。”
杜甫还认为李白是被杀的。事实上,当时李白已经获得特赦,他一直在洞庭湖划船。此后,杜甫一直关注李白,因此发表了许多关于李白的诗歌。李白成名比杜甫早。李白成名后,杜甫非常崇拜他。所以杜甫给李白写了很多诗,这也是人性。
李白没有为杜甫写诗,但他们的许多诗都没有存活下来。也有专家认为“古达人之间的沟通非常困难。除非有人给你带来一封信,否则两个人一旦分居,可能一辈子都不会再见面了。”
因为当时比较闭塞,而且李白出名比杜甫早,所以杜甫比较崇拜李白。
年龄的差距并没有影响两人的友谊,次年两人便结伴游览齐鲁大地。
他们之间不需要做任何的回应啊,诗人之间的交流是我们不懂得。
为何当今出不了李白杜甫那样的伟大诗人?
丁启阵
这是一个有趣的问题,我愿意并乐意回答。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有必要先确认一个事实:现在的确没有李白杜甫那样的伟大诗人。其实,李白杜甫生前虽然诗名不小,但是,都很坎坷落魄,灰头土脸的,完全不像文学史教科书中的光景:头戴桂冠,浑身发光,令人匍匐景仰。就是说,李白杜甫活着的时候,也许有唐朝人会问:“现在为什么出不了陶渊明谢灵运那样的伟大诗人?”事实上,李白杜甫本人,也未必想得到,自己死后会得到“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诗人”的光荣称号,尽享尊荣。毋庸讳言,厚古薄今是人类的通病。
因此,当今没有出现李白杜甫那样的伟大诗人,还只是一个假设性的命题。以下文字,都是这个命题下的姑妄言之。倘若你不认同这个假设的命题,请不必浪费时间继续往下看。
这个问题,可以从技术积累、时代环境和个人努力等方面入手进行解答。
技术方面,文学史教科书或多或少都会有所解答。比如说,春秋时期的民歌总集《诗经》(尤其是《国风》)和战国时期楚国诗歌(尤其是屈原的《离骚》),开创了中国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种风格的诗歌传统的先河,后来由于曹操父子的大力提倡,声韵调分析方法的引进,南北朝诗人在声韵格律上的讲究和艺术经验的积累,等等,都为李白杜甫的出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准备了必要的条件。李白和杜甫,都是站在前人搭好的台子上的诗歌巨人。
时代环境方面,包括唐代的政治环境、文化环境、社会环境、物质环境等。唐太宗奠定的李唐文艺政策,是无比宽松的。诗人们写什么、怎么写,朝廷不加任何限制,没有任何要求。讥讽皇家奢靡、批评朝政、批判制度、揭露社会黑恶、鞭挞官吏贪婪,都不会惹祸上身。唐代以诗赋取士的科举制度、众多皇帝后妃王公将相加入作诗者行列、诗歌是唐朝最重要的文艺娱乐样式等等文化环境因素,使得诗人能够成为当时社会耀眼的明星,给予他们以必要的成就感和荣誉感。成就感和荣誉感,可以源源不断地转化为诗歌创作的动力。唐朝对外开放,外国商人、文化人云集长安,使得诗人们眼界开阔,心胸广大,价值观念多元化,审美理念国际化,这些又使得诗人们的作品,更加大气隽永,传之久远。太平日久,经济的持续发展,人民的物质生活空前富足,“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宫中圣人奏云门,天下朋友皆胶漆”(杜甫《忆昔二首》之二)。使得包括李白杜甫在内的唐代诗人少年时代有机会接受良好的文化教育,青年时代能到处游历,接受自然山水之美的熏陶,广交朋友,增长见识,切磋诗歌艺术,丰富内心精神世界。
个人努力方面,杜甫学习诗歌的刻苦精神广为人知。有诗为证,“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戏为六绝句》之六)。就是给许多人留下潇洒飘逸印象的李白,在诗歌艺术上,也是有远大志向,下过苦功夫的。《古风》其一,“大雅久不作,吾衰竟谁陈”,“自从建安来,绮丽不足珍”,“我志在删述,垂辉映千春。希圣如有立,绝笔于获麟”。
理由可以举出十条八条,但是,李白杜甫只有两个。理论充其量只能解答诞生李白杜甫的可能性,不能证明诞生李白杜甫的必然性。
文章标题: 为什么杜甫那么喜欢李白,却写不出李白那样的诗歌呢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sanwen/1089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