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0-06-22 15:34:07 | 作者:雨烟寒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19次
临近端午,大街小巷飘来了阵阵粽子的香味,饥肠辘辘之余又使人精神气爽,思绪良多。
关于端午节的来源,上小学时听老师说过,这节日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据说,屈原于五月初五自投汨罗江,楚人每至此日投五色丝粽子于水中,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原的身体。唐代文秀的《端午》诗云:“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诗中表达了对屈原含恨投江深切的惋惜、以及对他刚正不阿的爱国主义精神的无限崇敬。
至于粽子的包法,我至今还学不会。母亲一直叹息:“唉,现在的年轻人呀,什么都不会。怕以后这些绝活要失传了。”说这话的时候,她正专心地演示着她认为简单的程序,把两三片粽叶卷成漏斗状,勺子里舀入适量上等的糯米,用筷子把糯米压匀压实,再放进适量的花生,母亲一折一卷包裹成型了,用绳子紧紧地扎紧粽腰,一个火炬形状的粽子就包好了。速度之熟练、快速地让我汗颜。我只好乖乖地跟着操作,可是,同样的动作,我包得松弛,粽子还没下锅,糯米就从粽叶缝中偷偷地渗漏一点。几个回合下来,我终于“解放”了,理由是儒子不可教也!我乐得偷懒。
记忆中,每到端午,父亲总到山上割菖蒲和野艾,取其中一束挂在门口,说能避邪。剩下的挂在屋檐下晒干,以便等到夏夜里熏蚊子。而母亲则摆上一桌只有逢年过年才有的美味佳肴,蒸一锅香甜的粽子、打上一壶馥郁的醇酒,一家人其乐无穷地过着佳节。吃饱喝足,母亲拿出了雄黄酒,用嘴含着,往我们几个小孩身上喷少许,接着是喷洒屋子的各个角落,说是能祛毒虫,驱妖镇邪。于是,我开始模模糊糊有了白娘子和许仙的故事。偶尔在僻壤山野看到一晃而过的小蛇总让我浮想连翩。
赛龙舟应该是端午节最热闹的一个场面,锣鼓喧天,助威吆喝,爱凑热闹的人总是跑到邻村江边。可惜,年少的我个子矮,挤在拥挤的人群中只能凑个热闹,感染一下气氛而已。耳边听着众人议论坐龙首人的背景,身份。要知道,在当地,能坐上龙舟的首座应是身份极为尊贵的人,我小小的心里,充满了幻想,自己长大后会不会登上那宝座了?奇怪的是为什么龙舟上就没有女子?即使现在,我还不大明白这道理,是因为女子体力不济还是封建迷信在作祟?我想,应该是后者的原因吧。
记忆纷纷,思绪悠悠。
多年后的现在,端午节的习俗仍没有多大改变。只是,生活的提高,人们已没有把艾草做为熏蚊子备用品了。人到中年的我把有关端午节的故事重复讲给了懵懵然的儿子。遗憾的是,我没有继承母亲的手艺,是真的学不会包粽子还是不想学?不是懒人也有口福吗?在母亲含嗔的口气中我掩着嘴偷笑着。
现在,国家规定端午节为法定节日。回家过节的人该多起来了吧!五月五,是端午。吃粽子,看龙舟。齐欢聚,贺佳节。清香四溢的粽子一剥,端午节到了。天气热起来了!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