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端午节期间,常州有哪些特色的端午活动

时间: 2022-06-01 18:01:05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99次

端午节期间,常州有哪些特色的端午活动

常州端午节的地方风俗

100到200字
  端午节,是我国传统三大节庆(春节、端阳、中秋)之一,也是起源较早、名目繁多、民俗风情绚丽多彩的节令。“酒入雄黄粽子裹,白云古渡赛龙舟”,旧时常州民间最有特色的风俗乃是吃粽子和划龙船。

  “划龙船(赛龙舟)”是大型古典传统民俗,
  其源渊众说纷纭。如有人说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有人说是源于越王勾践,也有人说是为了寻找范蠡西施……总之它与中华民族的龙图腾崇拜是有关系的,常州古称“六龙城”,划龙船历来是龙城人的赏心乐事。

  《光绪武进阳湖县志》云:“龙舟处处有之,亦毗陵为盛。”旧时每年农历五月初一至二十八,六条龙舟(东门大、小青龙,西门金龙、白龙,北门乌龙、城中五色龙)浮于云溪,旗伞飘拂,锣鼓喧天,沿岸观者如潮,万人空巷。

  实际上,常州的“云溪竞渡”,撇开事前准备工作不算,从农历四月三十晚上便开始了。是日傍晚,六条龙舟齐崭崭排列白云古渡,参与竞渡人员虔诚列队向渡口的晏公庙“晏公爷爷”朝拜祭祀。云溪两岸张灯结彩,人群鼎沸,有道是:“龙舟夜谒水神庙,喜庆竞渡人欢笑。”或许,这就是古代龙城人民一年一度历时一个月之久的“云溪竞渡”的开幕式吧。

  划龙舟为何要先祀“水神”晏公呢?相传,历史上常州城内云溪的白云古渡附近,是龙城地势最低洼处,凡遇暴雨必泛滥成灾,经常有人溺水而亡,溪中漩涡特别危险可怕。元末明初,有晏公者,名晏文辉,字戍仔,以才应选入官,为锦局堂长。他浓眉虬髯,面如黑漆,平生疾恶如仇,爱民如子。为了治理云溪水患,他在白云渡口亲临指挥,身先士卒,赤脚涉水,探测漩涡水情,不幸以身殉职……从此,云溪一带的水灾消除了,龙城百姓感激他的恩典,尊他为“水神”,每年的五月汛期都以龙舟竞赛来纪念这位可敬可爱的晏公的治水功绩。

你知道端午节的风俗习惯是什么吗

以前年年都要在运河上赛龙舟的
zijixiang

你知道常州的端午节怎么过吗?

端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佳节,还有“端阳节”、“重午节”、“龙舟节”等称谓,在这一天,不同的地域可能会有不同的风俗,比如赛龙舟、涂雄黄、饮用雄黄酒、挂菖蒲、回娘家、挂钟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叶符、艾草、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放风筝、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洗苦草麦药澡、吃咸蛋、包粽子等。但吃粽子却是所有地方共有的风俗,几乎是等同于端午的一个文化符号,所以每逢端午,家家户户都要包粽子、吃粽子,并以此为乐。

粽子,又称“角黍”,由粽叶包裹糯米蒸制而成,其种类繁多,从馅料看,北方有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豆沙、鲜肉、八宝、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的特色粽子,从味道上又可以分为咸粽及甜粽两种,从形状分则更多,大的、小的、长的、扁的、六角、五角、四角……皆有;前些天与全国各地的旅游达人前往常州游览时,又发现当地有一个独具特色的小角粽。

发现小角粽的地方叫双桂坊,是常州非常有文化、有名气的小食街,据清代光绪年间《武进阳湖志》记载,北宋乾德5年,居住此地的宋维、宋绛两兄弟同时考中进士,常州官府建造牌坊以示庆祝,命名“来贤坊”。北宋景祐元年,居住此街的丁宗臣、丁宝臣两兄弟又同科高中进士 ,地方官府便将“来贤坊”更名为“双桂坊”,寓示“双双蟾宫折桂”之意,自此双桂坊名声大振,至今已978年。自清末开始,双桂坊成为常州的商贾云集之地,而其中老天泰、瑞和泰、马复兴、兴隆园等一大批餐饮招牌纷纷打响,并逐步成为百年老店。

端午节,是我国传统三大节庆之一。也是起源较早、名目繁多、民俗风情多彩的节日。在这一天,人们都会做的事就是吃粽子、划龙舟。常州作为我国的历史名城,在沿袭了传统的端午习俗背景下,又发展出了一些特有的节日习俗。

在常州,吃的粽子通常以各类豆粽和纯米粽为主,再煮上一锅咸鸭蛋或者鸡蛋,两者陪着吃,粽子的清香和蛋的浓香结合,便勾起了常州人童年的回忆。至于划龙舟的首选之地,必定是常州的白云渡。在端午那一天,河两岸人头攒动、人声鼎沸,都在为划龙舟者加油助威。

最使常州人印象深刻的端午节习俗之一就是挂菖蒲。菖蒲,乃蒲类之昌盛者,故曰菖蒲。菖蒲有独特的香气,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可以防疫驱邪的灵草。在端午节通常将其和艾枝挂于房檐下,起到驱虫辟邪的效果。

在老一辈的孩童时期,能够有新衣穿是件很高兴的事情。在端午这天,穿上印有蛇、蝎、蜈蚣、壁虎、蟾蜍的姜黄色衣裤,额上蘸雄黄酒写的“王”字,以取健如狮虎之兆,这便是“五毒衣”。胸前再挂上一个用毛线织成的网袋,里面放上染了颜色的彩蛋,乐呵乐呵地便能去跟小伙伴炫耀了。

在大人的世界里,女儿女婿要给丈母娘要带上好烟、好酒、咸鸭蛋、礼品前往老丈人家,汇报一下近况,再说上一些吉利话。

端午节作为传统佳节之一,我们年轻一辈对它的重视程度还是要增强,才能将这些有意思的习俗传承下去。

端午节的习俗有哪些,分别是什么

1、赛龙舟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一项重要活动,它最早当是古越族人祭水神或龙神的一种祭祀活动,其起源有可能始于原始社会末期。已流传两千多年。史书记载,赛龙舟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兴起的。由此可见,赛龙舟不仅是一种体育娱乐活动,更体现出人们心中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

2、吃粽子

五月端的早晨家家吃粽子纪念屈原,一般是前一天把粽子包好,夜间煮熟,早晨食用。包粽子主要是用河塘边盛产的嫩芦苇叶,也有用竹叶的,统称粽叶。粽子的传统形式为三角形,一般根据内瓤命名,包糯米的叫米粽,米中掺小豆的叫小豆粽,掺红枣的叫枣粽;枣粽谐音为“早中”,所以吃枣粽的最多,意在读书的孩子吃了可以早中状元。过去读书人参加科举考试的当天,早晨都要吃枣粽,至今中学、大学入学考试日的早晨,家长亦要做枣粽给考生吃。

3、挂菖蒲插艾叶

民间信仰认为五月为毒月,初五又是毒日。老北京人过端午节时大多在院门前和房檐挂菖蒲插艾叶。民间有用它来驱邪。

在端午节,人们还把菖蒲刻成“小人儿”、“小葫芦”等形状,挂在儿童脖子上,以求吉利。有的还用菖蒲根泡酒,以为喝了能健康长寿。菖蒲的叶子形状似剑,民间方士称之为“水剑”,说它可“斩千邪”。菖蒲身上这层驱邪避害的文化含义使它成了人们过端午节时必不可少的一件物品。

4、喝雄黄酒

一般饮用的雄黄酒,只是在白酒或自酿的黄酒里加入微量雄黄而成,无纯饮的。雄黄酒有杀菌驱虫解五毒的功效,中医还用来治皮肤病。在没有碘酒之类消毒剂的古代,用雄黄泡酒,可以祛毒解痒。未到喝酒年龄的小孩子,大人则给他们的额头、耳鼻、手足心等处涂抹上雄黄酒,意在消毒防病,虫豸不叮。

古诗云:“唯有儿时不可忘,持艾簪蒲额头王。”意思是说端午节这天,孩子们拿了艾叶,戴上菖蒲,额头上用雄黄酒写了“王”字,以辟邪防疫。把雄黄酒洒在墙角、床底等处,可以驱虫,清洁环境。但现代科学研究表明,雄黄酒外用尚可,饮则有害,必须慎用。

5、栓五色丝线

中国古代崇敬五色,以五色为吉祥色。因而,端午节清晨。各家大人起床后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孩子手腕、脚腕、脖子上拴五色线。系线时,禁忌儿童开口说话。五色线不可任意折断或丢弃,只能在夏季第一场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时,抛到河里。据说,戴五色线的儿童可以避开蛇蝎类毒虫的伤害,扔到河里,意味着让河水将瘟疫、疾病冲走,儿童由此可以保安康。

1、赛龙舟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一项重要活动,它最早当是古越族人祭水神或龙神的一种祭祀活动,其起源有可能始于原始社会末期。已流传两千多年。史书记载,赛龙舟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兴起的。由此可见,赛龙舟不仅是一种体育娱乐活动,更体现出人们心中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

2、吃粽子

五月端的早晨家家吃粽子纪念屈原,一般是前一天把粽子包好,夜间煮熟,早晨食用。包粽子主要是用河塘边盛产的嫩芦苇叶,也有用竹叶的,统称粽叶。粽子的传统形式为三角形,一般根据内瓤命名,包糯米的叫米粽,米中掺小豆的叫小豆粽,掺红枣的叫枣粽;枣粽谐音为“早中”,所以吃枣粽的最多,意在读书的孩子吃了可以早中状元。过去读书人参加科举考试的当天,早晨都要吃枣粽,至今中学、大学入学考试日的早晨,家长亦要做枣粽给考生吃。

3、挂菖蒲插艾叶

民间信仰认为五月为毒月,初五又是毒日。老北京人过端午节时大多在院门前和房檐挂菖蒲插艾叶。民间有用它来驱邪。

在端午节,人们还把菖蒲刻成“小人儿”、“小葫芦”等形状,挂在儿童脖子上,以求吉利。有的还用菖蒲根泡酒,以为喝了能健康长寿。菖蒲的叶子形状似剑,民间方士称之为“水剑”,说它可“斩千邪”。菖蒲身上这层驱邪避害的文化含义使它成了人们过端午节时必不可少的一件物品。

4、喝雄黄酒

一般饮用的雄黄酒,只是在白酒或自酿的黄酒里加入微量雄黄而成,无纯饮的。雄黄酒有杀菌驱虫解五毒的功效,中医还用来治皮肤病。在没有碘酒之类消毒剂的古代,用雄黄泡酒,可以祛毒解痒。未到喝酒年龄的小孩子,大人则给他们的额头、耳鼻、手足心等处涂抹上雄黄酒,意在消毒防病,虫豸不叮。

古诗云:“唯有儿时不可忘,持艾簪蒲额头王。”意思是说端午节这天,孩子们拿了艾叶,戴上菖蒲,额头上用雄黄酒写了“王”字,以辟邪防疫。把雄黄酒洒在墙角、床底等处,可以驱虫,清洁环境。但现代科学研究表明,雄黄酒外用尚可,饮则有害,必须慎用。

5、栓五色丝线

中国古代崇敬五色,以五色为吉祥色。因而,端午节清晨。各家大人起床后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孩子手腕、脚腕、脖子上拴五色线。系线时,禁忌儿童开口说话。五色线不可任意折断或丢弃,只能在夏季第一场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时,抛到河里。据说,戴五色线的儿童可以避开蛇蝎类毒虫的伤害,扔到河里,意味着让河水将瘟疫、疾病冲走,儿童由此可以保安康。
  我国民间过端午节是较为隆重的,庆祝的活动也是各种各样,比较普遍的活动有以下种种形式:
  女儿回娘家,挂钟馗像,悬挂菖蒲、艾草 ,佩香囊,赛龙舟,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涂雄黄,饮用雄黄酒、吃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除了有迷信色彩的活动逐渐消失外,其余习俗至今已流传中国各地及邻近的国家。我国的满、朝鲜、白、苗、哈尼、纳西、瑶、蒙古、布依等少数民族,也流行过端午节,又各有其风俗。如满族的拜天、射柳、击球;朝鲜族的荡秋千、踏跳板等活动。

  我国幅员辽阔,风俗各异,端午节的过法也是多种多样,带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在一些地方还形成了很多独特的习俗。其中以湖北秭归县的“屈原故里端午习俗”、黄石市的“西塞神舟会”和湖南的“汨罗江畔端午习俗”、江苏的“苏州端午习俗”最具特色和代表性。因此,2009年中国端午节将三省四地习俗“打包”申请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获得成功,成为唯一入选的节日类项目。

  江苏南京端午,各家皆以清水一盒,加入少许雄黄,鹅眼钱两枚,合家大小均用此水洗眼,称为“破火眼”,据说可保一年没有眼疾。武进市有夜龙舟之戏,晚上在龙舟四面悬上小灯竞渡,且有箫鼓歌声相和。

  山东邹平县端午,每人早起均饮酒一杯,传说可以避邪。日照市端午给儿童缠七色线,一直要戴到节后第一次下雨才解下来扔在雨水里。

  安徽含山县端午,每人要吃几个杏子和桑葚,民谚说:“吃了端午杏,一年不害病;吃了端午桑,一年不害疮。”

  湖北宜昌端午竞渡。农历五月十五又称“大端阳”,食粽、饮蒲酒,例同端午。

  陕西兴平市端午以绫帛缝小角黍,下面再缝上一个小人偶,称为“耍娃娃”。铜川市端午以蒲艾、纸牛贴门,称为“镇病”。

  广东从化市端午节正午以烧符水
不是只有汉族,还有汉水以南及西南的很多少数民族,比如苗族、土家族、白族、傣族等等。端午节的习俗:
我国民间过端午节是较为隆重的,庆祝的活动也是各种各样,比较普遍的活动有以下种种形式:
赛龙舟: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其实 ,“龙舟竞渡”早在战国时代就有了。在急鼓声中划刻成龙形的独木舟,做竞渡游戏,以娱神与乐人,是祭仪中半宗教性、半娱乐性的节目。
后来,赛龙舟除纪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们还付予了不同的寓意。
江浙地区划龙舟,兼有纪念当地出生的近代女民主革命家秋瑾的意义。夜龙船上,张灯结彩,来往穿梭,水上水下,情景动人,别具情趣。贵州苗族人民在农历五月二十五至二十八举行“龙船节”,以庆祝插秧胜利和预祝五谷丰登。云南傣族同胞则在泼水节赛龙舟,纪念古代英雄岩红窝。不同民族、不同地区,划龙舟的传说有所不同。直到今天在南方的不少临江河湖海的地区,每年端节都要举行富有自己特色的龙舟竞赛活动。
清乾隆二十九年(1736年),台湾开始举行龙舟竞渡。当时台湾知府蒋元君曾在台南市法华寺半月池主持友谊赛。现在台湾每年五月五日都举行龙舟竞赛。在香港,也举行竞渡。
此外,划龙舟也先后传入邻国日本、越南等及英国。1980年,赛龙舟被列入中国国家体育比赛项目,并每年举行“屈原杯”龙舟赛。1991年6月16日(农历五月初五),在屈原的第二故乡中国湖南岳阳市,举行首届国际龙舟节。在竞渡前,举行了既保存传统仪式又注入新的现代因素的“龙头祭”。 “龙头”被抬入屈子祠内,由运动员给龙头“上红”(披红带)后,主祭人宣读祭文,并为龙头“开光”(即点晴)。然后,参加祭龙的全体人员三鞠躬,龙头即被抬去汩罗江,奔向龙舟赛场。此次参加比赛、交易会和联欢活动的多达60余万人,可谓盛况空前。尔后,湖南便定期举办国际龙舟节。赛龙舟将盛传于世。
端午食粽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
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东汉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碱,用菰叶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为广东碱水粽。
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这时,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还添加中药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 时人周处《岳阳风土记》记载:“俗以菰叶裹黍米,……煮之,合烂熟,于五月五日至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黍。”南北朝时期,出现杂粽。米中掺杂禽兽肉、板栗、红枣、赤豆等,品种增多。粽子还用作交往的礼品。
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莹如玉”,其形状出现锥形、菱形。日本文献中就记载有“大唐粽子”。宋朝时,已有“蜜饯粽”,即果品入粽。诗人苏东坡有“时于粽里见杨梅”的诗句。这时还出现用粽子堆成楼台亭阁、木车牛马作的广告,说明宋代吃粽子已很时尚。元、明时期,粽子的包裹料已从菰叶变革为箬叶,后来又出现用芦苇叶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现豆沙、猪肉、松子仁、枣子、胡桃等等,品种更加丰富多彩。

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豆沙、鲜肉、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佩香囊:

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可爱。

悬艾叶菖蒲: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

艾,又名家艾、艾蒿。它的茎、叶都含有挥发性芳香油。它所产生的奇特芳香,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中医学上以艾入药,有理气血、暖子宫、祛寒湿的功能。将艾叶加工成“艾绒”,是灸法治病的重要药材。
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它狭长的叶片也含有挥发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窍、健骨消滞、杀虫灭菌的药物。
可见,古人插艾和菖蒲是有一定防病作用的。端午节也是自古相传的“卫生节”,人们在这一天洒扫庭院,挂艾枝,悬菖蒲,洒雄黄水,饮雄黄酒,激浊除腐,杀菌防病。这些活动也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端午节上山采药,则是我国各国个民族共同的习俗
端午话粽

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节日____端午节。仙桃人称端午节为端阳节,又有小端阳(初五),大端阳(十五),重端阳(二十五)之说。在仙桃民间,端午节的重要习俗,就是包粽子.吃粽子。
古代称粽子叫 “角黍”,周处<<风土记>>说, “仲夏午日,烹鹜角黍,又以菰叶裹粽黍米煮之。状似尖角,故名角黍。”菰叶类似茭白叶,是古时包粽子的材料。仙桃人包粽子用的是芦叶,芦叶有一种特殊的香味,吃时别有一番风味。
包粽子.吃粽子,最初并没有什么纪念意义,只是当作一种时令食品。故民谚有 “未吃五月粽,寒衣不可送”. “吃了五月粽,寒衣收柜中”的说法。意思是粽子一出现,岁序便转入夏季,以此为标志,人们要全面换夏装,以轻薄凉爽为宜。
包粽子.吃粽子与古代大文学家.大诗人屈原有关,传说屈原因自己联齐抗秦的主张未被楚王接受,还被两次流放。在流放沧浪时,听到秦灭楚的消息,国破家亡,悲愤至极,于农历五月初五,在湖南汨罗江抱石投水而死。楚人按自己的心愿,将端午节龙舟竞渡,本来是上古时代古越人龙图腾崇拜的遗俗,附会到划龙船是为抢救投江的屈原。有的说用粽子投喂水族,以免它们吃掉屈原的遗体;有的说粽子是用来祭奠屈原的;还有的说粽子是屈原的姐姐为祭祀屈原而发明的……其实,包粽子.吃粽子汉朝才开始,与屈原未有什么内在联系。
从包粽子.吃粽子的历史沿革中,可以看出这一民间俗信是健康向上的。一方面,就人们的饮食习惯而言,它有科学道理,这是一项进入夏季改善生活和保健措施。五月促夏,酷署将临,吃这种用糯米制成的凉食,既有营养,又能清热降火,使肠胃舒适。随着时间的推移,包粽子又辅以果仁.豆沙.枣泥等为馅,更起到了调剂生活和保健作用。另一方面,这一俗信包含了丰厚的文化底蕴,每到端午期间,人们包粽子.吃粽子的过程,也是传承优秀民族传统文化,尤其是爱国主义精神教育的过程。

端午节特色活动有哪些?

1、赛龙舟。据说,端午节的由来是和古代诗人屈原有关,当时屈原悲痛欲绝投江自尽,当地百姓划船去打捞但终究没有找到尸体。后来为了纪念屈原就有了端午节赛龙舟的习俗。

2、吃粽子。吃粽子的习俗,也依然和屈原有关。百姓们因为打捞不到屈原尸体,担心江中的河虾会吃掉他的身体,于是就将米团投入江中喂饱鱼虾。因此,就有了后来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

3、喝雄黄酒。雄黄酒有驱虫解毒的功效,多喝还能养颜美容。端午节喝雄黄酒,寓意驱除病魔,平安健康。

4、挂红鸭蛋。红鸭蛋,就是把鸭蛋蒸熟后用一种草腌制成红色表皮。再用红色丝线制成一个口袋把红鸭蛋装进去挂在孩子们的脖子上。

5、佩香囊。各地的风俗不一样,南方地区多为挂红鸭蛋,而北方地区则是佩香囊。香囊内放着朱砂、雄黄、香料等,佩戴身上有辟邪驱魔的作用。

6、插艾叶菖蒲。清明节的习俗是插柳,而端午节则是插艾叶或者菖蒲,一般插在门前房梁或门把边上。艾叶和菖蒲都是很好的中药材,性凉味苦,待风干后可取下用以泡水饮用,有益身心健康。

扩展资料:

时移世易,俗与世变。当今中国加速由传统农耕社会迈入现代工商社会,许多基于农耕生活形成的端午习俗逐步淡化甚至彻底消失。比如,在城镇里,人们或许还会吃粽子、戴香包,但很少有人再亲手包粽子、做香包,家家户户挂菖蒲、薰苍术的现象几近于绝迹,就连赛龙舟、祭屈原等最重要的纪念活动,也开始变得更注重表演性甚至商业化。

与此同时,在全球化大背景下,中国传统文化与世界多元文化发生碰撞,中国传统节日面临外来节日文化竞争,端午节也不例外。比如,明天是端午节,后天则是由西方传来的“父亲节”。许多赶时髦、爱热闹的年轻人,似乎更喜欢过带有异域情调的“父亲节”,而不是最具本土风情的端午节。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重新学过端午节

文章标题: 端午节期间,常州有哪些特色的端午活动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39991.html

[端午节期间,常州有哪些特色的端午活动] 相关文章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