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王阳明心学“良知说”的俩层寓意(三)

时间: 2020-04-03 19:22:09 | 作者:阳明悟行学宫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18次

王阳明心学“良知说”的俩层寓意(三)

  上篇文章我们讲到我们要回自我审查,怎么自我审查呢?我们接着上篇讲。

  王阳明经常告诉我们“良知”本身就告诉我们是知善、知恶、知事、知非的。经由这样子的一个反思的过程,没有任何其他的素被牵扯进来,那完全是个人自我和自我的一种对话,在这种对话当中,当我们主动的把我自己各种各样的行为放到内心真实的自我面前的时候,那个真实的自我同样也是会以他自己毫无遮掩的形式显现给我们,这才是一个纯粹的自我反思的过程。只有经由自我反思,我们的主体性才得以建立起来。我说的这个反思的过程用传统的话来说那叫做什么?那叫做“诚意”。

  所谓的“诚意”无非是把我们的意识、观念、思想、念头等等所有这些东西放到良知面前说关照一番。合乎良知的那就叫做“诚”,不合乎良知的那就叫做“不诚”。所以“诚”是一,“诚”是实,同时也是“正心”。

  第一个层面的意思用王阳明自己的话来说那叫做良知的“自知”,良知的“自明”。所以,自知自明他同时表明着一个工作,不可能通过任何的其他的人来替你承担,必须要每一个个人自我承担,只有这一条办法,没有其他的任何办法。表明只是在自知自明这个意思上来说,正是自知自明表达了真正的主体性的自我鉴定。

  前面说过王阳明有个很意思的例子:镜子,这里我就不在说。想知道可以去前面文章里查看。我们都可以把他了解为“致良知”第一个层面的意思就是良知的自明,良知的自知。良知的自明和自知实际上讲一个意思,要求我们每一个个人经由内在的自我反思,是良知以他自身的样子显现出来。这是良知的回归他自身的本位使本性回归其自身的本位,同时也是主体性的真正的自我建立。

  第二个层面:你不能说我通明,我有良知。儒家的观点是,没错你有“良知”,拿出来看看?表达良知的自我建立之后还有一个跟着的过程,就是必须要表达他自己。这就是王阳明所说的致良知的第二个层面的意思。那就是:致吾心之良知于事事物物。也就是良知的自我展开,自我在生活当中的展开,两者要先接纳自己,要表达他自己,那这个过程就是讲致良知是最重要的一个意思。有我们曾经讲过他的格物致知的问题,刚刚也提到过他的正心诚意等等这些方面的。那这一个过程就是我们人在日常生活当中主体性的自我展现,这种主体性所谓的自我展现,同时也是我们个人的真实存在本质的自我显现。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不是嘴巴说的,而是是行动来显现。王阳明非常看重这个意思,他说:致吾心之良知于事事物物。就是明明德于天下,就是《大学》讲的明明德。明德原本是自明,但是自明的还不算,你还要显现于天下,明明白白显现于天下,这叫做明明德于天下。这就是致吾心之良知于事事物物。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不论是我们做一件事也好,还是干什么也好,我们都需要在良知的主导之下完成这个事情。如果你做一件事情,你是本着良知的,我们就可以说你是本着正心,你是本着诚意或者说你的心是正的,你的意是诚的,那你做出来的事能歪吗?按照王阳明的观点就歪不了。那叫做格物,那就是物得其正。如果你的心,你不懂的“致良知”,现在你是良知是蒙着的,那叫做妄做,你的事就正不了。所以事事物物各得其正,在这个意思上面来说,按照王阳明本身观点,它不仅仅是我们良知在生活当中的自我表达和自我展现,并且是我们个体的主体性的自我表达,同时也是我们存在性的自我表达。

  在这个过程当中,随着我们的生活世界的不断的开阔,不断的扩大,那么我们本质存在性的表达境界也变的越来越开阔,我们每一个个人的生活事件就是通过这种方式这种良知的自我表达的方式而被建立起来的。脱离了这一点,我们的这个世界同样会变的一个犹如无源之水,犹如无本之木,没有根基。而这样的一种生活,实际上是不符合我们生活的原本样子。讲到这个意思“致良知”,第二个意思那就是,用《大学》的这个来讲,我们的身、心、意、知、物全部融为一体,我们主观的世界和我们的生活世界,和我们所谓的外在的客观世界,融为一体。这就是王阳明讲致良知第二个层面的真实的意图。那如何做到这俩点来实现“致良知”呢?请持续关注,我们下回在给大家细细道来。

文章标题: 王阳明心学“良知说”的俩层寓意(三)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75313.html
文章标签:寓意  良知  心学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