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0-03-13 18:09:43 | 作者:书单君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15次
为什么奥巴马戒不了烟
奥巴马是个资深的老烟民,从十几岁开始抽烟,每天要抽掉七八根。
2006年,为了参选总统,他尝试着戒烟。他严厉的妻子下了一道死命令:你若不戒烟,我就不支持你参选。
不过直到2008年登上总统宝座,他的烟瘾都没有戒除干净。
以至于,在他签署美国史上最严的控烟法案时,记者还拿这事打趣他:
“总统先生,你一天抽几根烟呐,是一个人抽,还是当着别人的面抽?”
奥巴马出身草根,一路打怪通关,从社区干部,到《哈佛法律评论》主编,再到州参议员、联邦参议员,最终荣登宝座。
按理说,这样一个人,智商、意志力,肯定超乎常人,但为什么偏偏在戒烟这事上无法成功呢?
其实不唯奥巴马,世界上许多叱咤风云的名人,都曾在戒烟、减肥这种事情上折戟沉沙。
很多人以为那是因为这些人没太用心,一旦静下心,对他们来说戒烟应该不是难事。
但在《成功,动机与目标》一书中,作者、社会心理学家海蒂·霍尔沃森却认为:
这些名人之所以难以戒烟或减肥,原因恰恰就在于他们没法静心。
人的意志力,就跟人的肱二头肌一样,再发达,用久了也会累也会酸,那些忙碌不停、压力巨大的名人,意志力被分割和使用得更为厉害,每天留下的“余额”很少,因此减肥或戒烟反而更难。
日常生活中,这种事情也很常见。比如,压力越大、工作越是繁累时,越容易发胖,而且烟瘾会越大,这就是因为,压力大意味着意志力的消耗也大。
著名脱口秀节目主持人奥普拉,一直为肥胖苦恼不已。
她在一篇文章中说:“我的体重问题不是吃得太多或运动太少造成的,而是因为工作太多娱乐太少。”
这跟我们过去想的不太一样,过去我们老以为胖都是“闲”出来的。
但在物质普遍丰裕的今天,更容易肥胖或摆脱不掉恶习的,其实是那些忙碌的名人,或者是又穷又忙的穷忙族。
所以想要减肥、戒烟,或者想要实现任何需要强大意志力的目标,首先要学会的,就是如何分配和节约有限的意志力。
从制订目标,到实施计划,在《成功,动机与目标》这本豆瓣评分高达9.0的书中,霍尔沃森利用大量的抽样调查数据和心理学实验,提供了一整套分配和节约意志力的技战术。
书单君读完这书之后,感觉非常实用,同时也深深觉得,我们每个普通人都蕴藏着巨大的宝藏,只是大部分人,都不知怎么合理地挖掘和使用。
[ 如何发现自己的天赋呢?文末有一个测评,可以帮你挖掘自己的隐藏天赋。]
定个节约意志力的小目标
常年以来,马拉松比赛中的冠亚军,基本都被非裔选手包揽了。
在1984年的东京国际马拉松比赛中,却出现了一匹亚裔冠军黑马,他就是日本人山本田一。
记者们去采访这位个子不高的新晋冠军,问他凭什么赢得比赛,他颇为神秘地说:“凭借智慧。”
众所周知,马拉松比赛,主要是体力和耐力的较量,技巧其次。所以大家都以为他是在故弄玄虚。
两年后,山本再次获得意大利米兰国际马拉松比赛冠军。记者又一次问他取胜的秘诀,他还是神秘地回答:“凭借智慧。”
直到10年后,已经退休的山本,终于在自传中公布了取胜的诀窍。
原来这位长跑冠军,一直都有一个雷打不动的习惯:每次比赛前,都会与教练开车驶过40多公里的赛道,每隔8公里左右,就做一个标记,比如第一个8公里处的“银行”,第二个8公里处的“超市”,在整个比赛过程中,别人唯一的目标是终点,而他的目标,却被分解为“银行”、“超市”……
山本以自己的成绩,充分证明了将一个庞大的目标分解成一个个小目标之后,所能带来的奇妙效果。
对人的意志力来说,马拉松竞赛是个严峻的考验,在这个过程中,任何一个细微的降低意志力消耗的暗示、动作,都是极其宝贵的。
山本赛前踩点做标记的意义在于,一是将“夺冠”这个模糊的宏大目标,分成5个8公里的清晰而具体的小目标,大大降低畏难情绪;二是将到达终点的唯一激励,分散在整个跑步过程中,让激励更及时和频密,从而延缓了意志力消耗。
霍尔沃森也提供了大量目标管理的诀窍,不过无论怎么管理,其核心和山本所做的一样:都是为了降低和合理分配意志力的消耗。
1952年,43岁的查德威克,准备挑战一段长达21英里的太平洋游泳路线,但就在离海岸仅仅只有半英里处,她放弃了。
事后她回应说,选择放弃不是因为疲劳或寒冷,而是因为,虽然当时教练告诉了她目标已经很近,但因为浓雾挡住了视线,她并不确定“很近”到底有多近。
其实假如查德威克在游泳之前,像山本一样做个小标记,或许她就坚持下来了。
马云曾经说过:“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很美好,但绝大多数人死在明天晚上。”
在追求目标的过程,我们不仅害怕妄自尊大,更害怕功亏一篑。
目标分解,正是将抽象的失败和成功量化、具体化,让意志力的消耗,像体力的消耗一样清晰。
那么,是不是所有的目标,都适合分解呢?
霍尔沃森认为,目标设定,要视情境而定,分解还是整合,得看场合。
有些目标,本就轻车熟路或看起来小菜一碟,分解反而会让人麻痹大意。
有些目标看起来非常琐碎,好像也并不重要,反而需要用更加抽象的眼光看待,赋予目标更为宏大的意义。
比如,有人开玩笑,将种地比喻为“修地球”,就是将一个容易被轻视的目标附加更为宏大的意义,让枯燥的种地瞬间高大上了。
经典的“搬石头修教堂”的故事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都在搬石头,有人觉得搬石头就是搬石头,有人却觉得自己是在给后世子孙修建一所不朽的伟大建筑。
在公司中,有人永远只盯着手上那一亩三分地,有人却时时刻刻都将工作和公司宏大的愿景结合在一起。
最终,抱持不同目标的人,自然会得到不同的结果。
不过霍尔沃森始终提醒我们,设定目标的核心要义,始终都该围绕着如何将个人意志力最大化。
一个好的目标,能最大限度激励意志力、降低损耗,一个坏的目标则相反。
给计划加个时间和地点
当然,目标再好,没有执行力也是枉然。所以制订一个切实可行的计划,是实现目标的关键。
富兰克林说,不做计划,就是在计划失败。
不过问题是,有计划就一定能成功吗?事实上,糟糕的计划比没计划,更有可能影响目标的达成。因为,这很有可能导致穷忙或无效勤奋。
跟制订目标一样,霍尔沃森认为,制订实施计划的核心,也应该围绕着意志力的最大化做文章,脱离这个核心,计划就可能成为阻碍。
为了让意志力最大化利用,霍尔沃森提供了一个非常简单高效的方法。
这个方法叫“如果……就”计划,也就是给计划限定时间和地点,即“如果到了某个时间地点,就开始行动”。
——听着有点玄,但这是书单君至今看过的所有自我管理类书籍中最为实用的一招。
话说多年前,霍尔沃森参加过一个朋友的心理学实验。这个实验请来一批缺乏意志力的十年级孩子,并要求他们在暑假期间完成10套模拟测试题。其中一半的孩子被限定了做题的时间和地点(比如早餐前,自己的屋子里),另外一半没有任何要求。
结果相当有趣,暑假结束后,那些有时间和地点限定的孩子,平均完成了250道题目,而那些自由选择的孩子,却平均只完成100道题目。
这个实验的结论,后来在一项两百人的减肥项目中也得到了验证,宽泛的“减肥”计划,远远不如“每周日去健身房锻炼2小时”。
在一项预定乳腺检查的追踪研究中也得到了相似的结论:那些有时间和地点限制的人,次月100%做了预定的检查,那些没有任何时间地点限制的人,只有53%做了检查。
为什么有时间地方限制的计划,反而会比没有任何时间地点限制的计划,更加容易执行呢?
霍尔沃森认为,根本原因就在于限定了时间和地点的计划,大大降低了意志力的消耗,而自由放任的计划,看似宽松自主,却需要付出更多的意志力。
当计划一旦有了时间和地点限制,实际是让计划有了具体的实施场景和额外的提醒。
比如你计划“每个礼拜给母亲打个电话”,在没有任何提醒或场景设定的情况下,每打一次电话,都需要临时找时间地点,可是如果把计划改成“每个周日晚餐之后给母亲打电话”,那周日的晚餐就是一个“闹钟”,从而大大降低了临时起意带来的焦虑感。
而且,一旦形成习惯,行动往往会变成下意识,意志力的消耗更是降到了最低点。
这个制订计划的方法,在日常生活中真的很好用。
比如,“每天坚持半个小时阅读”的计划,就不如“每天晚上睡前半小时阅读”这个计划。
再比如,计划“每天听半个小时知识付费课程”,那就不如“每天上班路上听半个小时知识付费课程”来得有效。
现代生活,分散消耗我们注意力和意志力的东西太多了。霍尔沃森的建议,真可以说抓住了现代人的核心痛点。
对于大多数普通的上班族来说,手上可利用的物质资源本就有限,我们所能付出的,也就是比别人更多一点的专注和勤奋而已,所以如果有一种办法帮我们节约能耗,那就善莫大焉了。
平时绿色出行,省钱还能锻炼身体,如果可以让意志力也“绿色出行”,获得的就是更大的成功机会。
主笔 | 左页 编辑 | 黑羊
图源 | 《王者》
这里有一个测评
可以分析自己的天赋和弱势领域
帮你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
并给出关于自我提升的合理建议
书单测试:专注能力测试
容易分心,很难保持专注力?
书单邀请了专业心理团队,搭建了专注力评估测试,通过测试,你可以知道自己的专注力水平,同时知道自己的专注领域。
点击下图,马上测试
???
推荐阅读?:哪些微小的改变,能让你的工作和生活变得更好?
上一篇文章?:8.9分神片,真人真事改编:12岁男孩控告父母,“因为他们生下了我”
不做计划,就是在计划失败❤️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