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0-03-07 14:35:55 | 作者:吴辉psy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98次
点击↑ “曾奇峰心理工作室”,看看多少好友已经关注
前不久,996工作制上了热搜,有人支持、有人批评,还有人折中。如果说存在即合理,那么996的出现维持了某种平衡;如果说存在不合理,那么996的消亡也是为了达到某种平衡。
虽然此事热度已退,但对于个体而言,是否愿意接受996,其背后的心理动力还是值得探讨的。
1.
追求优越、超越自卑
在众多讨论996工作制是否合理的声音中,基本都会涉及“如此工作是为了什么”的讨论,我想到了阿德勒的名言:
我们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因为我们都想让自己更优秀,让自己过更好的生活。
——阿德勒
阿德勒认为心理的动力来自于“追求优越、克服自卑”,无论是马爸爸提倡年轻人要不断奋斗,还是反对者诉求健康、公平、福利,皆因自卑情结而致。
自卑是每个人都有的,是“当一个人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却深信自己不能够解决时”产生的体验。
面对自卑,我们或回避、不敢拒绝,或掩饰炫耀,或奋起补偿等。
回避是受挫状态导致了自恋受损,于是赶紧退下来不再尝试;不敢拒绝别人的人,觉得拒绝意味着伤害,不拒绝别人是为了让别人不拒绝自己。
掩饰是企图将“失败带来的羞愧”遮挡过去;炫耀是通过夸大企图让他人认可“不怎么行”的自己。
自卑带来的危险,我们除了逃跑或假死,其实还可以战斗——奋起补偿。
奋起补偿产生了很多励志的故事,马爸爸应该是“奋起补偿”的励志典范。其实不管是为了养家糊口、工作成绩、事业成就、行业标杆,还是为了民族崛起、国家强盛,也是“超越自卑”的需要。
2.
想活得有价值,总归是有条件的
罗杰斯认为人天生有一种保持和增强我们机体的力量,但由于外界价值的影响,我们常常为了变成一个他人眼中有价值的人,却离自己“实现趋向”的力量越来越远。
996是一种工作时间制度,老板想要创造更多的价值,要求员工多花时间在工作上,并要求员工认可工作中的价值感、成就感。其实也有点像高中老师要求我们争分夺秒地学习一样,要我们认同学习成绩好可以带给我们高的价值感、成就感。
这样的价值取向好像没什么问题,但心理咨询师从来不这么看,甚至认为不往这些被标签为“好”的方向去发展反而对来访者来讲才是真的“有价值”,例如不要做一个“好人”,因为这个“好”可能是别人定义的,这时候往往忽略了自己真实的需求,进而漠视自己的价值,自然也就无法感受到价值感了。
所以呢,老板、老师觉得好的、有价值的,并不一定是员工和学生真实需要的。但老板和老师往往有更高的“权限”,这像极了“儿童需要依附父母,父母由此可以控制儿童”。父母可以左右儿童生命,老板可以左右员工的福利,老师可以左右学生的学业,所以儿童、员工、学生都需要得到这些有更高“权限”人的认可、肯定,则需要服从他们的“控制”、满足他们的需要,也就意味着要牺牲自己真实的需要,并把他们的价值标准用在自己身上。
当然,孩子可以叛逆表示不服、员工可以罢工表示不服、学生可以厌学表示不服,但最终会发现不服不行。这里不服换个地,那里不服换个地,换来换去,总有一个地方是服气的,就算任何人都不服,天地你总服一样吧。
想活得有价值,总归是有条件的。
3.
每个人都有权利自我照顾
一个习惯性操劳的人,很难再停下来。
我常常跟家人说,下学期就不干这么多活,让自己清闲一点,结果到了下学期之前干的活也确实减少了,但丝毫没有清闲,反而是更加忙碌,因为加入更多新的事务了。
跟很多有“学习型人格障碍”的心理咨询师一样,我也算一个不断学习、不断挑战自我的人,同时也是一个积极向上想要成为一个有能力有价值的好咨询师的人。
我发现自己超越自卑的需要是那么强烈,想要变成有价值有能力咨询师的需求那么强烈,却似乎忘记了什么。
心理咨询师职业发展中很常见的一个瓶颈就是情感枯竭,缺乏自我关怀、自我照顾。在努力学习、积极向上地成为一个“好的咨询师”时,将来访者甚至是朋友、家人对好咨询师的期待作为自己的第一价值取向,也容易忽略了自己,忽略了自己还需要关怀和照顾。
因此,哪怕是有时间、有条件轻松,只要这个人不懂得自我关照,他也很难坦然享受;而一个原本就懂得自我关照的人,哪怕没时间没条件,他也能有怡然自得的状态。
不管是处于自卑才认可996,还是虽不在996中但可能更努力;也不管你多么需要他人的认可,还是你需要用实际成绩让自己认可,我想,每个人都有权利和义务自我照顾、自我关怀。因为在开始自我关怀的那一刻,就已经不那么自卑,也不那么认为自己没价值。
RECOMMEND推荐阅读你点的每个赞,我都认真当成了喜欢预约咨询,点击“阅读原文"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