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0-02-10 22:57:35 | 作者:7星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02次
宋襄公折腾了几年,争霸的事情还是八字没一撇,急得他整日介烟熏火燎的四处奔走,联络诸侯,宣传自己的争霸理念,强调团结一致的重要性,要求大家和他一起结盟。哪有人理他,有一次,被他折腾烦了的鲁国总理臧文仲,好不容易把他的使者打发走以后,对人说了句经典名言:“如果你想跟随别人的意愿行事,没问题,这很容易。但是想让别人跟随你的意愿行事,这就相当难了。”(以欲从人,则可;以人从欲,鲜济。)被逼的没办法的宋襄公又想到了一招,他派出使臣去和楚成王联络,请他到楚国边境一个叫鹿上的地方见一面,中原诸侯中,只有他扶上台的齐孝公还肯给面子,陪他一同前往。三位国君在鹿上开了个会,会上宋襄公提出,请楚成王号召诸侯来参加会盟,大家一起聚聚,共商大事。所有史书对宋襄公这一举动的解释都是“求诸侯于楚”。意思是:他知道自己的号召力不够,想要借助强大楚国的号召力,帮助他自己称霸。这个逻辑,正常人都知道,用一个成语就能解释,这叫“与虎谋皮”,想让敌人支持自己的事业。所以古往今来,对宋襄公的评价相当差,这不就是一傻子嘛。楚成王笑呵呵的同意了,没问题,包在我身上。随同国君一起去开会的公子目夷,也被自己的老弟彻底折服了,对他已经无话可说。回来只能和家里人发发牢骚:“小国谋求霸权,这是灾祸,宋国大概要灭亡了,这个结局能晚点来,就是我们大家的幸事了。”过了几个月,宋襄公在宋国盂地发出了召集会盟的照会,楚成王果然守信,应约而来。楚国出动,应者如云,现在算是楚国附属国的郑国、蔡国,就在楚国嘴边的陈国、许国,还有与宋国已经结仇的曹国出席了大会。觉得苗头不对的中原强国齐、鲁均未到会。看到自己发出的号召得到了诸侯的响应,兴奋不已的宋襄公,得意洋洋、昂然以盟主自居,这就是找死了。公子目夷赶紧劝他:“祸事就在这里了,你怎么还是这么贪心,你想在这里做盟主,让楚王处于什么位置?”楚王此来不是来接受别人给他安排的位子的,他是来找自己的位子的。会上楚成王忽然发难,命令楚军逮捕宋襄公,顺势攻打宋国。宋襄公万万没想到,自己作茧自缚、引狼入室,把楚国这头凶狠的野狼弄进了自己的国土大肆劫掠,自己还成了楚国的俘虏。楚成王带着宋襄公胜利回国,请宋襄公到楚国吃了几个月的牢饭后,楚成王再次召开集会,现在,中原诸侯谁敢不来?在这次大会上,楚成王轻而易举的又释放了宋襄公,根本不以他为对手,跳梁小丑而已,留着你,我还嫌你浪费我们楚国的粮食呢。让天下诸侯们都看看我们楚国的气度,一个你们中原大国的国君,说抓就抓,说放就放。你们谁敢不服。如今我们楚国才是真正的霸主。宋襄公恼羞成怒,气的七窍生烟,认为这是生平的奇耻大辱。而公子目夷却认为,就这次事件,还不足以让宋襄公接受教训,宋国的祸事还没结束呢。不久后,领教了楚国威风的郑文公再次前往楚国,朝见楚成王。得到消息的宋襄公心想,我打不赢楚国,还打不赢你郑国吗?你敢去投靠楚国,看我怎么收拾你。他要把一肚子的怒气宣泄到郑国身上,发出号召,让中原诸侯一起讨伐郑国。由于郑国投靠楚国,对中原诸侯来说,实在是太危险。比如卫国,楚军到了郑国,向北就能直接攻击卫国。对于宋襄公的号召,大国之中只有卫国响应。其他暂时没有危险的大国,比如齐、鲁,就当没听见,置之不理。然而,已经平定了江汉叛乱的楚国,本来就打算向中原进军。如今的形势,哪里还有你宋襄公主动进攻的机会。为了将宋国进攻郑国的计划扼杀在摇篮里,楚成王率军从江汉平原出大别山的东北出口北上,兵锋直指宋国国都商丘。宋襄公怒发冲冠凭栏处,按耐不住心中的激愤,准备奋起迎战。这时好久没和他说话的公子目夷再也忍不住了。他不顾宋襄公心底的尊严,用一句话击碎了他的梦想:“上天抛弃我们商国已经很久了,就凭你还想再次振兴它,这不可能得到上天的原谅!”被说穿了心事的宋襄公更加恼怒,一意孤行的率军南下迎战。宋楚二军相遇于泓水(河南柘城县北),在南北两岸隔河相对。公元前638年十一月一日,宋军在北岸布下军阵,等待楚军渡河决战。楚军开始渡河。宋军指挥官公孙固向宋襄公建议:“敌众我寡,现在趁他们还没有全部渡河,我们率先发动进攻,必然可以大败敌军,这叫半渡而击之。”宋襄公断然拒绝,说:“不行。”楚军全部渡河,开始从容不迫的布置军阵。公孙固又建议说:“趁他们还没布好阵型,我们赶快抓紧机会进攻,还是可以击败他们的。”宋襄公说:“还不行。”楚军布好了军阵。宋襄公这才下令,全军向前,与楚军决战。然而以楚军的强大,连全盛时的齐桓公数次与之对峙,都始终不敢展开决战。宋襄公这是自不量力、以卵击石,宋军根本不是楚军的对手,被打的大败。混战中,楚军围住了宋襄公的战车队,长戈如林、乱箭如雨,眼看他就要壮烈殉国了。在这危急时刻,宋襄公的门官卫士们奋不顾身的用自己的身体掩护着他,拼死护卫着他向北退去。这支以宋国贵族子弟组成的精锐卫队,在惨烈的战斗中全部阵亡,他们以自己的牺牲,换得了宋襄公从战场上的安全撤离。不过,即便有这样英勇忠诚的卫队保护,宋襄公的大腿上还是中了一箭。虽然这一箭当时没有要了他的命,几个月以后,宋襄公还是死于伤口感染引起的并发症。这一战就是春秋时代著名的“泓之战”。宋军损失惨重,丢盔卸甲的退回国都,不知道有多少宋军战士没能活着回来。满城一片哭声,老百姓们在外城的大街上群哭。贵族们跑到宋襄公的宫廷里组团哭,他们的子弟全部阵亡了,大家一边哭一边埋怨宋襄公。宋襄公已经伤得躺在病床上爬不起来了,还在嘴硬:“君子不能攻击已经受伤的敌人,不能俘虏须发皆白的敌人。古代圣贤作战,不会依靠地形的优势去获取胜利,哪怕就是亡国,我也绝不会攻击没有摆好阵势的敌人。”公子目夷和贵族们议论纷纷,目夷说:“我们的国君不懂得战争,强大的敌人因为地形的原因,不能布成阵势,这是上天在帮助我们。如今的强国,都是我们的敌人,为了击败他们,我们教导自己的战士为了国家的利益,拼死血战,还管什么老年敌军,还管什么已经负伤的敌军。如果不应该攻击受伤的敌人,那你一开始就不该打伤他。战争的目的就是击败敌人,哪有那么多讲究。”宋襄公在泓之战下一年的五月死于箭伤,关于他的争议一直很大,是迂腐死板的君子,还是志向远大的霸主,又或者二者都有。《史记》的作者司马迁把他列为春秋五霸之一,和齐桓公、秦穆公、晋文公、楚庄王齐名。齐桓公的事迹我们都看到了,秦穆公的故事还没有讲完,不过他的水平,我们已经大概有个了解了。后面的晋文公和楚庄王,是春秋南北争霸大战下一阶段的主角,个个都是雄才大略的英雄人物。和他们比起来,宋襄公显得像个弱智,为什么还会被司马迁列为五霸之一呢?从成就上来评价宋襄公,那他肯定不合格,几年的争霸之路,基本就是个笑话。但是,如果从志向上来评价他,可以说,其他四位司马迁版的霸主,都不如他。霸主的标准是什么,我想,首先是要有一匡天下的志向,要致力于成为天下诸侯的首领,为地区的发展和祖国的强盛贡献自己的力量。然后要有决心、有能力和智慧,去实现这个志向。如果以这个标准来看,春秋五霸中,宋襄公的志向最为远大。而且他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付出了他能付出的一切努力,并非是一个只会空想、不会付诸行动的梦想家。争霸,只是他梦想的第一步而已,一匡天下太低级了,他的志向,是要一统天下,可以说整个春秋时代,他是第一个有此大志的诸侯。有志向很好,值得表扬,但是志向太另类就不好了,宋襄公的志向就非常另类。他的终极目标是:恢复商王朝的天下君权。如果他只是想争霸,那么最简单最实用的办法就是继承齐桓公“尊王攘夷”的口号,这是最合理,也最有可能为天下诸侯所接受的。当时的中原,在齐国大乱之后,诸侯中最强的一个是他的宋国,一个是鲁国。而他立下扶持前霸主国的太子回国继位的大功,已经领先了鲁国一步,只要他适时的接过齐桓公留下的“尊王攘夷”的大旗,中原诸侯正在群龙无首的时候,很有可能为了自身的安全,团结到他身边来。但是,他的理想不止是争霸,而是要复国,要让伟大的商国再次成为天下共主。在他的眼里,如今的宋国比当年周文王的周国强大,如今的周国已经成了一个傀儡,和当年的商国不可同日而语。现在是他推翻周王朝,恢复祖先往日荣光的最佳时机。如果现在用了周王朝的旗号,那以后就不好改口了,再改口就是背叛,成为了周王朝的叛贼。这在道义上说不过去,所以一开始他就不能承认自己是周王朝的臣民,不能去举起“尊王攘夷”的大旗。那么,为什么会在会盟时杀鄫国国君祭神呢?因为人殉正是商王朝时候的传统,以前商王召集诸侯会盟的时候,每次都会杀人祭祀天神,有时甚至可能会一次屠杀上百人。但是到底有没有杀诸侯为殉的事,现在已经无法考证了。也许在宋襄公小时候,他家里还保留有记载这种事的史书,他这是在遵循祖宗的传统行事,不是他一时兴起、偶然为之的事情。可惜,在社会进步了几百年以后,这样的传统早已消失了,生活在现代的周朝人根本没听说过会盟还有杀人殉神的规矩,实在接受不了。为什么会向中原诸侯的公敌――楚国求助,请他来帮忙号召诸侯会盟呢?一般看来,这就是他愚蠢、不可救药的证据,纯粹是个笑话。其实,在他眼里,楚国不是自己的敌人,而是周王朝的死敌,敌人的敌人,就应该是可以团结的盟友。楚成王是他“反周联盟”的主要争取对象。可惜楚成王觉得,要对付周王,压根就用不着和他联合,楚国自己的力量已经足够了。宋襄公的热脸贴到了楚成王的冷屁股上。为什么在泓水之战中,他会作出如此迂腐、愚蠢的举动,非要以古代传说中,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存在过的战争模式,去打这一仗呢?大家还记得周文王、周武王父子在《尚书》、《史记》等儒家经典的记载中,是如何击败商王朝的吗?不是靠军事斗争,不是靠阴谋诡计,而是靠天下归心的仁义道德。我们现在能看到的儒家经典史书,基本上都是孔子之后出版的诸如《尚书》、《春秋》之类的古书。但是可以肯定,在宋襄公的那个时代,应该还有更古老的史书。从周武王开始,为了获得更多的支持者,对商纣王的失德无道、对自己的正义凛然,作了铺天盖地、持久不衰的宣传和记载。不仅要让当时的天下人承认自己的正义革命,还要让后世的天下人拥护自己的合法统治。怎么做才能达到这样的效果呢?我以前说过了,靠说谎造假。为了让以后的诸侯和人民,更好的接受自己的统治,最好的办法就是给他们灌输美化自己周王朝的正统思想。与此思想相悖的书籍都要销毁,传播与此思想相悖言论的人都要消灭。焚书坑儒,绝不是秦始皇一个人首创的政治智慧,而是历代王朝统治者的惯用手段。周王朝的统治到了宋襄公蹦哒的时候,已经四百多年了,宋襄公小时候能看到的史书,也就是在西周版焚书坑儒的原则下,筛选了几百年,通过了无数次严格审查,最后流传下来的史书。里面的内容都是在宣传:商纣王如何如何的残暴无道,天下人民如何如何的水深火热。周文王武王父子如何如何的仁义道德,天下人民如何如何的翘首以盼。在天下人心所向的情况下,周国战胜商国,几乎没费吹灰之力。这些史书上,满纸都是这类谎话。他家最多还有几卷祖传的、记载关于商王朝全盛时期历史的古书。只要不是介绍商周战争时期历史的反面教材,这类书一般还是不会查封的。宋襄公兹父从小就在这二类书的教育下茁壮成长,一类是宣传周文王、周武王仁义道德的书,一类是介绍他祖先光辉事迹的书。不幸的是,这是个只会死读书的孩子,真的相信书中所记载的一切,从没听说过“尽信书不如无书”这句话,他爹宋桓公对他的教育理念出了问题。在他形成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过程中,在他幼小的心灵里,受到了周王朝谎话连篇的假史书的毒害,真的以为天下是坚持仁义道德就可以获得的。也受到了祖先六百年光辉岁月、丰功伟绩的鼓舞,梦想着恢复祖先曾经的荣耀。最终在一个上天安排的、不适合他的位置上,他拥有了实现儿时理想的机会。这才是他在泓之战中,如此愚蠢和迂腐的原因:要取代以仁义开国的周王朝,所作所为就必须比他更大义凛然。堂堂的正义之师怎么能卑鄙无耻的去攻击还没做好战斗准备的敌人呢。我们已经无法去询问司马迁把他评定为春秋五霸之一的依据了。也许是司马迁与千年以下 、万里之外的塞万提斯心照神交、思同意近。他们大概都认为,在这个现实世界中苟且偷生的我们所有人,都没有资格去嘲笑真正的骑士。宋襄公和堂吉柯德一样,都是纯真无邪的拳拳赤子,都是为了信念执着追求的无悔信徒。只是堂吉柯德是虚构的,而宋襄公却是真实的。在司马迁的眼中,宋襄公兹父的一生就如同那个和风车搏斗的骑士,这爷们够种,凭此勇气就足以和齐桓、晋文、秦穆、楚庄站在一起。可惜,能够成功实现的理想,是主观意愿和客观条件完美结合的产物。再美好的理想,脱离了现实世界的支持,也只能是个梦。宋襄公的精神虽然可嘉,但在一个根本没有一丝成功希望的现实环境中,把自己的梦想强加给全国人民,让他们跟随着自己,一起为了这个不切实际的梦,去战斗,去牺牲,将全国人民致于危险之中,那他就不是一个合格的君主了,更不配做以天下为己任的霸主。堂吉柯德只带了桑丘一个随从去浪迹天涯,要是宋襄公一个人去和楚军搏斗,那我也承认他是个够种的勇士。不过,即便如此,他的行为也是不值得夸耀的。因为一个男人、一个君主,最可贵的品质不是勇气,而是责任。宋襄公应尽的责任是保护宋国的全体国民,而不是去逞个人英雄主义的匹夫之勇。不知道司马迁是怎么考虑的,也许在他眼中重要的只有君主,他们才是历史的主角,而生如蝼蚁般的人民,不过是君王事业的垫脚石,他们的生死在君主伟大的理想面前,可以忽略不计,所以只要君主够种,就可以名列霸主之位。泓水战败的几个月后,受过宋襄公大恩的齐孝公,趁火打劫,率领齐军攻入宋国,理由是宋国没有响应他召开会盟的号召。其实,很有可能是齐孝公看出了宋襄公争霸的真正目的,赶紧和他划清界限。你是有志复国的商代后裔,我可是老老实实的周朝功臣之后。你不想做周朝人了,我可不敢跟着你一起去做天下公敌。就算受了你再大的恩情,我们也不是一路人。连自己拥立的齐孝公都如此的忘恩负义,躺在病榻上的宋襄公长叹一声,闭上了双眼,就此离开了这个令他感到无限失望的世界。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