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0-01-22 15:08:44 | 作者:晓叶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19次
聆听王老师的分享——《抵达心灵,支撑成长》。这是一场很有深度的报告,内容涉及阅读的意义、阅读的方法、写作的心得等。王老师的语言从容不迫,挥洒自如——表达是思想的厚积薄发,让人自然而然就想到“腹有诗书气自华”。
关于教师阅读的意义,我特别赞同王老师的见解“教师的阅读是一个与自我对话、相遇的过程,也是理解生命,感受爱、责任、自由、孤独的过程。”教师成长的信念,比方法更重要。在理解了阅读的重要意义之后,才真切地感觉到每一本书都直抵自己的心灵,让自己的人生更加有信念。正如周国平先生曾经说过的“在阅读中,每一个人的生命因阅读的参与而变得不确定。”丰富的阅读帮助我们拓展了视野,润泽了心灵,让我们的内心生发出去改变、去创造、去寻找的勇气。
“只有深刻理解了人性,才能做出真正的教育。”这样的见解让我再次重新审视自己所经历的教育。毋容置疑,我们更多地着眼于如何让孩子在服从的状态下成长,而没有太多关切每个孩子的内心需要。我们所谓的教育,更多地采用外在的教育方式来对学生施加影响,而忽略了人性的解读和慰藉。以科学的态度来做教育已经迫在眉睫,用心理学、教育学的方法,来引导人性的从善、从真、从美。教育者尤其应该熟稔人性的特质,对人性的复杂有足够的认知。记的有人曾经说过“教育就是培养人性。”只有人性得到滋养,灵魂才会得以苏醒。我们关注人性,就是为教育寻找一条路,这条路通往更深刻的教育认知。
我的记录本上记下了这样一句话“世事难料,唯有阅读是你可以控制的事情。”确实,每一个人都渴望拥有生活和工作的自由。而这种自由,我们可以通过阅读来实现。通过阅读,我们可以感受到生活的美,更热爱生活。只有热爱生活的人,生活才会热爱你,阅读无意间点燃了我们对生活的热情。通过阅读,发现生活当中的美,以此来激发对生活的感知。整个世界开始明亮起来,温暖起来,美好起来。通过阅读,可以建立自己的教育信念,更加坚定自己的教育梦想,到教育的情境当中去践行智慧,这是一个更加自我的过程,也是不断追寻人生自由的过程。体制是固化存在的,而每一个生命却是灵动的。生命渴望自由,通过阅读,我们探秘天文地理,问计于古今中外,丰富自我的认知。阅读让自己站在更多角度,体验更多角色,生命多活了好多遍。
阅读是一件自由的事情。可以想象着:在闲暇时光,沏一杯茶,捧一卷书,在阳光里安静地阅读。就如同,与一位位挚友面对面交流,时光变得美好,思想被一次次触动……这样的情景,能让我们对生命有更多悠远的感受,对时间有更多深情的凝望。我的朋友圈里有很多爱读书的人,他们生活得非常洒脱,工作上也很有建树。我能够感觉到他们把工作当作一种享受,把生活当做一种历练。正是因为有了丰富的阅读,出现在任何一个场合,他们都是那么优雅得体。有的时候看文字透着淡淡的孤独,但,他们的思想却在不断地涌现。和什么样的人在一起,你将变成什么样的人;读什么样的书,你就会成为什么品位的人。相信文字是有力量的——我们写出的文字有力量;我们读的文字,也同样有力量,正是这一个一个的文字,让我们变得更为自信。
关于读书的方法,王老师向我们提供了《如何阅读一本书》中的阅读方法。第一层初级阅读,读懂句子的大意;第二层检视阅读,强调时间,抓住重点,抓住结构,关注序言;第三层分析阅读,完整的阅读,客观的评价;第四层,主题阅读,围绕主题,拓展去读,专业写作,提出观点。阅读的方法,在网络上,一搜,就容易得到。难的是把这些方法真的和你的读书结合起来。王老师还谈到了写读书笔记的问题,边读边划,将每一本书变成自己的。在书上写下自己的感受,记录下某一刻的灵感。不动笔墨不读书——在记录的过程中,我们的思想如星火般闪烁,显得弥足珍贵。阅读,不能变成单纯的大脑遛马,要变成激发自我的过程。在阅读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学习借鉴,一方面要批判思考,另一方面,还要进行发散性的关联。一个善于读书的人,一定会把一本本的书,变成一扇扇的窗户,推开这些窗子,去看到不一样的风景。同时,他又善于选择,善于思考、归类,最终,能够将有限的生命融入无限的风景之中。
王老师说:“对一本书的占有和登山一样。”特别喜欢“占有”这个词,因为当你身处“占有”心态的时候,就意味着一种主动的获得。读一本书,就像登一座山,越攀登,你会越觉得风景越好。“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中国的先人们已经非常精到地总结了阅读的精髓。只有勤读善读,勇敢地读,我们才可以攀登一座座高山,才可以在阅读中发现了更好的自己。“山不过来,我便过去。”面对一本本藏着宝藏的书籍,我们又怎能无动于衷?阅读众多书籍之后,我们开始对所看到的这个社会,所经历的教育,所碰到的现象,进行一种深刻的自我反思。正是这种反思,让我们对这个世界的看法变得更加多元化,让我们变得与众不同。眼睛里透着某一种自信,而这种自信的获得,要通过大量的阅读和丰富的经历来实现。
最让人惊叹的是王老师的阅读地图。一张张书单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读书人的精彩。也深切明白了: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一个人的精神成长史。你今天的样子,已经展现了你读书的层次。这是一份非常了不起的书单,书单里面涉及众多的题材,很有深度,也有广度。这是一张了不起的阅读地图。它记录着王老师的阅读的历程,也让我扪心自问:我应该有怎样的阅读历程?我应该构建自己怎样的阅读地图?我的阅读从哪里起步?我的阅读要走向哪里?
每本书里面都藏着经典名句,听王老师娓娓道来,格外羡慕。他对每一本书都如数家珍。如果不是用心地读过,难有这份自信。尤其在心理学方面,他一谈起来更是滔滔不绝,兴奋不已,一度他提醒自己,要冷静下来,因为一不小心整场报告就要超时了。在他讲原生家庭影响的时候讲到人的自我教育是最重要的教育,而环境对人的影响也至关重要。如果一个人今天出现了问题,答案要回到家庭中去寻找,回到童年中去寻找。他说,每一个孩子所表现的行为,是与父母进行过千百次互动之后自然形成的。教育者要对这些遭遇困境的孩子施以帮助。学校教育要通过伙伴关系、师生关系,通过丰富的活动和课程来让孩子获得存在感、安全感、幸福感。从某种意义上讲,学校教育要“接住”孩子,不让孩子落到人生的谷底中去。教育者,应该是最真切的悲悯者,应该是这个世界上最后一个对儿童失去希望的人。当我们懂得每个孩子的原生家庭状况之后,就更能够反思教育行为,改变我们的教育策略,给儿童有尊严的教育,这种有尊严的教育,就是对人性的尊重,对生命的成全。
心理学是向内向下的技术,它关系到每一个人的幸福。关于爱情,他说,有的年轻人对爱情充满了恐惧,是因为在家里面从小就见到了父母之间不和谐的一面。作为教师,如果在爱情上一团糟,那么,他的教育的行为也自然而然地会受到影响。一个人的行为是会不断迁移的,当他在与别人相处中以控制为主要目的的时候,那么他的教学也会存有这样的倾向。从这个角度讲,一个优秀的教师要经常内观自己的情绪,调整待人接物的态度。教师的成长,不仅要关注教师的专业成长,更要关注教师的心灵成长,而心灵的成长需要从家庭生活当中去寻找一定的答案。“一个人在人性意义上优秀的教师,他在自己身上就领悟了人性的宝贵,绝不会用压抑和扭曲人性的方式去教学生。”这样的句子令人振聋发聩,一个好的老师,必须要先做一个人性丰富而完美的人——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教孩子和自己相处。”是台湾作家龙应台先生的句子。梁漱溟先生也曾经提出过人要和自己相处的问题,我们也经常说要教育孩子做最好的自己。其实每一个人,他所看到的世界都是自我的投射。他说钟情和喜欢的,一定会以某种方式呈现出来。人的成长是一种自我实现的过程。
在《动机与人格》这本书当中,告诉我们——归属感来自于爱的链接,当所有爱的关系断裂的时候我们就对这个世界失去了兴趣,丢掉了活下去的勇气。在我们的教育中不让一个孩子被边缘化,被排挤,被冷漠,被放弃,这是我们的天职所在;教师在工作单位,要想找到自己的归属感和存在感,就和同事一起做事情,来实现自我的价值。在王老师分享的过程中,好多句子,雨后春笋一般冒出来,敲打着我的心,比如,关心是一种能力,只有让孩子感受到的关心,才是真正的关心;比如,非连续性教育告诉我们,要善于把危机变成契机;再如,夜里想着千条路,白天还是卖豆腐,要想幸福,关键是要做点什么……
关于学校的发展,王老师给出了中肯的建议。他说学校的办学精神是尚美和合,要引导老师明白什么是真正的美?美和教育有什么样的关系?要通过向老师们推荐书籍,共读书籍,来实现学校价值理念的内在认同。阅读的过程,也是统一思想,统一认识的过程。当大家在阅读中找到更多的共同语言,内化成更多的素养,改善教育实践,我们的尚美教育才能够真正落地。另外他也提醒我们,要研究国家的美育纲要,最终从更高的层面来看待教育。学校教育要追求“和而不同”,教育所要追求的就是共性和个性的,相得益彰。每一条建议都切中学校发展的关键,字字玑珠,让人如醍醐灌顶。
关于教师的写作问题,王老师结合自身的经验,娓娓道来。他鼓励老师们多写教育叙事,通过写一个个的教育故事,来思考自己的教育行为。他认为写是学习、思考、研究、实践的精确表达。写作是一个澄清问题、提炼价值、阐明思路的过程。写作能够将教师的教育实践转向研究。我忽然想到苏霍姆林斯基,一边投入地工作,一边痴迷地写作,将那些生动的案例和思考记录成文。教育写作是教师对自己工作的尊重。当我们感觉自己所经历的都是有意义的,就愿意用文字来说话。每一个人的生活和工作都是作品的一部分,都有值得写作的内容。
“打破故事盒子”从过去的经验中提取主观感受,从现在的实践中思考现实,面向愿景坚定自己的立场原则,创造新的教育生活。每一个故事都关系着现在过去和未来,串联成一件作品,呈现出教育的创新特质。我们的写作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一种探索,探索更为科学更为艺术的教育途径,探索成长的秘密。遗憾的是,我们常常生活在“事实”和“感受”这样两个空间里,没有找到“愿景”,无法解开盒子的秘密。我们要寻找自己的创造力、价值观,打破“故事盒子”的循环。
一场报告的作用有多大?感动很重要,更重要的是听者能够开始生发改变的力量。如王老师所说:做一个幸福的人,关键是现在要干点什么……感谢开学之初的这场思想春雨,让我想到远方,也更珍惜当下的意义。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