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19-12-26 08:29:36 | 作者:情感作者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08次
文|花镇咨询师·周文彬
你好啊,我是周文彬,好久没在这里与你见面。
欢迎你又来到我的专栏,天气渐冷,但愿我的文字能温暖你。
我知道大家都想在这里收获关于所有情感问题的干货,所以我以往写的干货总是更受欢迎。然而,我最近在思考一个问题:
我们这一代人都感觉恋爱很难、结婚更难,需要好多“技巧”和“套路”来经营维护,真的很累。但老一辈的人肯定不懂这些,他们的感情却很简单,为何这样也能走一辈子呢?
诚然,两个人一辈子不分开并不代表一直甜蜜恩爱,从我接触这么多来访者的原生家庭来看,很多人的父母也是吵吵闹闹一辈子过来的,对子女的成长造成不少负面影响。
但不得不承认老一辈人很少离婚,即使吵吵闹闹也终究能相伴一辈子。
究竟为什么会这样呢?对此问题,我伯伯与伯娘的婚姻给了我很多启发,结合我的案例经验,总结了一些自己的见解,想在这里与你分享。
下文主要分三部分,主要是我父辈的故事、老一辈人与我们这一代人的爱情与婚姻的差异、最后对于我们这一代如何才能更好经营亲密关系的思考。
希望今天的我,能从不一样的角度给你带来成长的力量。
我是周文彬,欢迎你!
Ps. 以下部分约5500字,正常阅读约需6~8分钟。
01
伯伯:照顾她,是我的责任,也是我的报恩
某天,我的伯伯给我发来这一张照片。
照片中老奶奶是阿尔茨海默病(俗称“老年痴呆”)患者,为了防止她走丢,老爷爷每天就用这样的方式带着老伴散步。
这张照片是伯伯的一个学生给他发的,本意是想鼓励伯伯,因为我的伯娘同样患上了这种令人伤感的疾病,并且越来越严重。
起初两年,我先察觉到伯娘出现早期症状:
才说完一段话转头就忘了、在熟悉的地方迷路、把衣服穿反……即使已经及时介入治疗,但也只能暂缓病情的恶化,终究无法避免她把身边最亲近人的名字容貌一个个地忘记。
为了照顾伯娘,年近8旬的伯伯非常辛苦。虽然有他的孩子们帮忙分担、也请了保姆,但因为伯娘只认得他一个人,始终想粘着他,让他这个本就瘦小体弱的老头子承担了非常大的压力。
伯伯也曾对我抱怨,表达照顾老伴有多辛苦、多少次想过放弃。然而实际上他还是七八年如一日地坚持。
我曾跟他坦言:换作是我,也许早就坚持不了,所以我很佩服他。
伯伯双眼泛红地回应:她跟了我一辈子,照顾了我50多年,已经为我付出了太多。而我只是照顾了她这几年,这是我的责任,也是我对她的报答。
02
伯娘:我只认得我的“伯爷公”
伯伯和伯娘生于40年代的贫困农村家庭,亲历了新中国的成立,而后就是各种改革与运动,那个年代的人,可谓命途多舛。尤其十年动乱期间我家被定性为“富农”,在当时的环境下,这种“阶级成分”相当不好,诸事不便,当年那种生存的艰苦,远非我们这一代人所能想象。
然而伯娘从不嫌弃这一点,无怨无悔地跟着伯伯。一个人照顾着当年我那年老体弱的奶奶、我那还年少的爸爸(爸爸比伯伯小10岁)、还有他们刚出生还嗷嗷待哺的孩子,好让伯伯全力务农打工养家。
十年动乱平息后,两口子深刻体会到愚昧和没文化的可怕。于是立志成为农村教师,并协助村委创办小学。那个时候大家还是一穷二白,最初所谓的“学校”也只能几间简陋的泥砖茅房。但一砖一瓦一梁,他们都亲力亲为参与搭建,开始教书育人。
就是这样,他们成为村民嘴里备受尊敬的“周老师”和“陈老师”。也正是依靠着伯娘无怨无悔的陪伴与支持,也依靠自己的勤恳努力,伯伯从一位农村小学教师,升迁为中学校长,再而进入市教育局成为公务员。
改革开放后经济发展飞速发展,两口子的生活也慢慢好起来,5个孩子都相继成家立业再有了自己的孩子。数十年的艰辛奋斗熬了过来,俩老终于相继顺利退休,每天一起晨运、喝茶、带孙子,打算就这样安享晚年。
可悲的是,命运从不是我们能预测和掌控的,60年的清苦坚信,竟也换不来余生的轻松安乐。对于年老后的各种身体疾病,我们都早有应对的心理准备。但最终缠上伯娘的,却是阿尔兹海默——这种对于患者本身而言感觉不大,却给患者身边人带来无尽悲伤的疾病。
从起初的短期记忆衰退,发展到后来逐渐失去生活自理能力、认不得身边亲近的人。作为她一向关爱有加、视如己出的小侄子,我清楚地记得她看着的眼神,从原来的慈爱、欣赏、关注,逐渐变为迟疑、陌生、恐惧和回避。
我能理解这种转变,但也只能无奈。我想,现在我每一次走近跟她打招呼时,她眼中看到的只是一个陌生的小伙子吧。
经常有人一半无奈一般开玩笑地问伯娘:
“陈老师,你连我都不认得了呀,那你还认得谁啊?”
伯娘往往会迟疑一下,然后小声地回答:
“我还认得我的伯爷公咯~”
(“伯爷公”在粤语里就是“老伴儿”的意思。)
偶尔我也会换个角度想,也许在某种意义上,伯伯和伯娘这样也挺浪漫的,不禁让我想起一句很浪漫的告白:
我忘了全世界,庆幸的是,我还记得你。
03
老一辈:婚姻,就是找一个能够陪伴你一生的人
我也许说不清伯伯与伯娘之间是否有“爱情”,但可以肯定的是,他们这种一心相伴一生的关系,我在老一辈人中看到过很多,但从我们这一代以后会只会看到越来越少。
在我看来,我们这一代人似乎很矛盾。一方面宣扬“爱情至上”,对婚姻绝不将就,一定要找到对的人;另一方面,又会在经历一些感情挫折后哭诉“不再相信爱情了”,随便找一个差不多的人凑合过就算了。
为什么会这样呢?
记忆中,我与意识清醒的伯娘最后一次聊天,在我刚毕业出来工作后。
她问我:
“你现在也出来工作了,有找到女朋友了吗?”
当时的我挺反感长辈这样催促我,所以我颇不耐烦地回答:
“现在还没有,暂时我也不想找,您也不要太为我操心了,我会找到的!”
她稍微楞了一下,然后语重心长地说:
“我知道你肯定能够找得到,我也并不是要催你结婚。我只是觉得你现在出来工作,有一个人陪伴,就不会那么孤单了……”
现在回想起来,老一辈人对于感情和婚姻的理解,也许就是这么简单——
找一个人,彼此甘愿陪伴而不那么孤单,共同去面对生活的各种不容易,一起去分担承受,这样就够了吧。
现在大家对于爱情都看得很美好,期望值也非常高。大家常常幻想着,“愿得一心人,白首不分离。”“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我想牵着你的手,一起走到白头。”
似乎总在期待找到那么一个“对的人”,爱情就会经久不衰,婚姻也会无往不利。
但正式踏入婚姻了之后,不少人对婚姻却又非常的不敬畏,甚至有些人对于婚姻的态度是非常儿戏的。
我看到的很多案例都是如此,双方的年纪都差不多了,父母也在催促着他们,于是安排了相亲。两个家庭只要互相认可,彼此见了几面,最后就结婚了。但婚后不到一年,甚至于不能维持半年,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最终导致了离婚。
这是一个在不同时代发展之下,他们老一辈感情和婚姻模式与我们这一代的区别,这些区别为什么存在呢?
1)经济物质水平的发展
在老一辈的那个年代,整个社会里绝大部分的人都很贫穷,根本谈不上什么爱情。因为没有空闲时间和条件去谈爱情,大家都着生活。
那种时代下,很大一部分人找一个人结婚,组建一个家庭,就是为了可以相互扶持,相互帮助。但这也是维护家庭完整的根基,因为这种经济有限的情况之下的陪伴,本身就是一种对于家庭紧密性的一种约束,也造就了这个的家庭里夫妻双方的一种紧密的联系。
因为,可能在那个时代,双方缺了谁,都过不好。
但是我们这一代,完全不一样。
这个时代绝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同一个地方出来的人,经济水平都差不多,稍微发达一点的城市,大家都有自己的房子,有父母的经济扶持。
大部分的父母,虽然不是说很有钱,甚至也没有到小康的水平,但两个人的共同收入抚养一个孩子,给孩子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是没有太大问题的。所以,现在的年轻人不会太在经济上依赖对方,可能原来父母提供的这些条件就够了。
再加上受教育水平的提高,现在年轻人无论男女都能够出来工作,挣的钱可能不是特别多,但养活自己也是没有太大问题的。
所以,现在的两个年轻人,婚后产生矛盾了,大家可能都不会第一时间想怎么解决,反而是大不了各回各家,没你也不会过不下去。
2)思想认知上方面的差异
其实,老一辈人对于婚姻的理解——两个人相互陪伴扶持的,然后,生孩子,好好过就行了。只要彼此带着这种想法,大多数矛盾都能容忍和解决。
但我们这代年轻人,对于爱情、婚姻都是过度理想化的。
大家都向往找一个彼此深爱的人,发展一段轰轰烈、跌宕起伏的浪漫爱情,然后来一次刻骨铭心的求婚,办一场盛大的婚礼。最后,再共同搬进一个温馨的漂亮的小窝里,过上电视剧中,小说里的理想婚姻生活。
但事实上,这种生活是来之不易的。我们可以拥有一些轰轰烈烈的爱情,而且因为爱情走进婚姻的其实也不少,但能够因为爱一直维系婚姻的真的不多。
所以,我们这一代对于爱情与婚姻的期望过高。
而且,大家可能都想着,只要我做自己,不用去经营就可以得到一段很美好的爱情。也不用为对方付出什么,只要找到一个对的人,无论向对方索取什么,他都能给自己。而不懂得去思考自己应该为对方做些什么,才能够让对方更爱我。
3)生活娱乐形态的差异
老一辈人并没有什么娱乐方式,生活单调,晚上最吸引人的娱乐节目可能就是一家人围着一台20多寸电视机看电视剧。也许在那时,这可能就是一种最快乐的,最容易能够让他们满足的一种娱乐方式了。
从某种宽容意义上来看,这种单一的娱乐方式,其实更加能够帮助一个家人连接在一起。当一家人都一心做着同样一件事,那种连接感是很深的。
而这种单一的娱乐方式,在现在的我们看来也许是极其单调无聊的。而现在年轻夫妻晚上的娱乐活动,可能多数就是各自玩着手机,而且还是一个在打游戏、一个在刷微博。所以,即使是都在玩手机,玩的内容都那么不一样,更别说在外面的各种娱乐活动了。
生活娱乐方式的不一样,表面某种意义上看,确实是丰富了,给我们带来了更多的娱乐性,但是换一个角度,会让人与人之间这种个性化的差异更加大,伴侣之间的连接感也难以建立。
4)家庭关系模式的变化
老一辈人在结婚以前,双方的父母对于儿女选择的另一半也许会有各种要求和建议,但是两个真正有孩子成家以后,父母对于他们的干涉比较少。因为父母也有自己需要忙碌的生活,无暇顾及孩子的婚姻生活。
我们这一代人是相反的,年轻人在谈恋爱的时候,父母不会提过多的建议,也不会干涉太多。但结婚以后,两个家庭住在一起,婆媳之间矛盾,或女婿与岳父母之间的矛盾就产生了。
因为年轻一代人的父母就这么一个孩子,对于孩子都是视若珍宝,都不希望孩子吃亏,父母对自己孩子重视宠爱的同时,对孩子的另一半的期望和要求是非常高的,看不得自家的女婿或者媳妇不优秀,也不得自己的孩子在婚姻中受委屈。
所以,就造成了两个人结婚了以后,父母的干涉就会更多,两个人之间的矛盾必会更多,而这种矛盾多了以后,如果不懂得处理,那就会导致有离婚的危机。
04
老一辈人的婚姻,教会了我们什么?
我认为,每个时代的爱情与婚姻形态特点都是不一样的,我们不可能照搬老一辈那一套,但也能从他们那里提取一些有价值、可参考的经验与启发,让我们能更好地经营自己的婚姻。
1)适度的“门当户对”能避免很多矛盾
如果对于自己的情商,以及处理人际关系能力不是特别有自信,那你找另外一半,他的家庭背景与你的家庭背景最好不要相差太大。
这样可以让婚姻中的双方更加互相理解对方家庭的氛围,理解对方家庭的习惯,以及他们的一些处事方式。
在双方家庭更加相似的情况下,在两人婚姻出现矛盾分歧的时候,他们的处理措施与方式都会更相近,也会更加好解决矛盾。
也就是所谓的“门当户对”这也是很有参考价值的。当然这并不是绝对,因为,如果你可以认定自己的情商特别高,并且两个家庭结合以后,你懂得处理好这种错综复杂的关系,那就不必要如此。
2)婚姻始终需要生活仪式感
年轻一代人的婚姻生活中,需要更加注重一些生活仪式感。这里的仪式感并非指求婚、订婚、周年纪念日或各种节日的庆祝等等。而是关于生活的一切琐事。
据我观察,年轻夫妻很少能能够保持每天回家自己做饭,并且小两口一起在家吃饭。要么在外面吃、要么叫外卖、要么是父母帮忙做。但这种行为的生活气息是不够的。
因为洗衣做饭收拾搞卫生这种生活琐事,在我看来,它其实是生活婚姻生活的仪式感。当然,你可以叫外卖,外卖方便快捷,并且也能吃得饱,甚至比我们自己做的好吃。你也可以花钱请人帮忙搞卫生、也可以把衣服拿洗衣店。没有什么是用钱解决不了的事。
但设想一下,在一天中,你抽出一部分时间去菜市场,挑选今晚餐的食材,思索晚饭吃点什么,最后,在家把饭菜做完,还能不断钻研如何做得更好吃。双方一起坐下吃饭,对方给你反馈,这种感受是外卖不可比拟的。
这是你为生活,为这个家庭,为对方去做出一点一滴细微的付出,也是婚姻仪式感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大家可能都觉得工作很忙,白天上班,晚上有时还要加班,回家是没有空闲搞这些的。但如果真的是这么忙,那你要思考一下,你是为了生活而工作?还是为了工作而生活?这是一个需要思考的问题。
如果两个人实在事业上升期,都没办法做到,那你可以一个星期,只做几顿饭,也是可以的。
如果你说,这样都找不到时间的话,可能对你来说,婚姻生活并比不上工作重要。既然你觉得它没有工作重要,那你凭什么要求,婚姻生活能够给你带来比工作更多的快乐和幸福呢?
3)管好对另一半的期望
婚姻之中,对对方要有一个合理的期望,少去做对比。
我们这一代人接触的五花八门的信息太多了。比如,打开微信,刷下朋友圈,就可以看到别人的老婆有多漂亮多贤惠,看到别人的老公又买新车了,别人工作上又升职了,朋友与她老公,小两口又去哪里出国旅游了,别人家的孩子考试又得第一了,等等。
我们随随便便都可以接触到无数让我们自愧不如的一些信息,这些信息,一方面就加重我们的自卑感,让我们觉得比不上别人,另外一方面,就会提高我们对于另外一半的期望。
比如会导致妻子整天对丈夫说:
“为什么你就不能像别人那么优秀?为什么你就不能够给我换一个大房子?为什么你就不能够多花点时间教孩子功课?”
这种高期望与不合理的对比,只会让对方更加没有价值,只会产生更多负能量。
当你对对方有这样过高期望的时候,你要明白,你之所以找到这样子的人,就说明你与对方是半斤八两、价值相当的。
所以,与其期望对方更好,倒不如对自己的要求高一些。
4)原生家庭与再生家庭间的边界感
在小两口之间产生的问题,一定要尽量内部解决,不要动不动去寻求原生家庭的帮助。往往越是向原生寻求帮助的问题,最终都会变得更加复杂。对于原生家庭的过度干涉也要适度婉拒。
因为,一个家庭的关系,你都处理不了,那加上双方的原生家庭,这三个家庭的复杂关系,你更加无法处理。
5)先为对方付出,再请求回报
人生之中所有事,都是等价交换的。当你想得到某样东西时,你就必须先准备好相应的筹码。婚姻与爱情也不例外,当你一直想要一段很美好的婚姻生活的时候,你首先要问自己——
我为我想要得到的美好的婚姻生活付出了什么?
伯母与伯娘让我真切看到了“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浪漫婚姻。当然,老一辈人的生活里,也有太多我们无法想象未曾经历的动荡与艰苦。
但社会终究会发展,物质水平也在不断地提高,我们也不能依照老一辈的那一套婚姻模式,恢复那个年代的状态,这是不合理的想法。我们对于婚姻的期待与经营方式,要符合我们当代人的社会发展状态,才能更长久更幸福。
我们可以缅怀过去,但终究要创造自己的美好未来。
我是周文彬,如何你喜欢我的文章,希望在更多的周六头条见到我,可点击“好看”支持我。
我们下一期专栏再见!
怎样能预约周老师咨询?
只需在留言中写下“你的姓名+电话号码+你想求助的问题描述”,周老师的助理就会尽快联系你。
你的转发分享是对我最大的支持!
作者|周文彬 广州医科大学心理学专业科班出身,国家认证心理咨询师、婚姻家庭咨询师,国际NOVA认证危机干预员,专注于童年创伤修复、心灵成长、夫妻关系修复等领域。坚信人性中成长与改变的力量。
点 击 链 接 阅 读
撕开渣男的真实面目:那些移情别恋的男人,到底是怎么想的?
判断男人爱不爱你,不能只看物质投资
最全指南|如何全方位引导男人对你投资?
恋爱和婚姻,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读完这篇,别再说你不懂男人要什么!
幸福的感情不必三观一致,最重要的是…
你自认为的“体贴”其实都是自嗨
伊能静谈婚变:父爱缺失的女孩,一生都渴望有男人能依靠
打开菜单栏【干货目录】里的周文彬专栏看往期精彩内容。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