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文本细读”——课堂创造之源

时间: 2019-12-25 17:00:25 | 作者:春水煎茶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06次

“文本细读”——课堂创造之源

  以前读王崧舟老师的《诗意语文七讲》,听他谈为了讲好纳兰性德的《长相思》,进行了大量的文本细读,从纳兰到纳兰词到了了然于胸,然后再来讲课就信手拈来,妙语连珠。

  听课——《秋天的怀念》,早上又在王君的语文湿地,读到陈晓东的课堂实录,很是感怀伤逝。读文,还是忍不住潸然泪下。史铁生的文笔下,那种压抑的感伤,如果在生活中有一丝的共情,肯定是会深深地撼动心灵。家里没有病人,是永远不能体会到那种小心翼翼的敏感。记得父亲当时在肿瘤医院住院时,说这地方就是监狱,你们是有期,我是死缓。我和母亲小心翼翼的避免一切的刺激性词汇,所以我很理解史铁生这篇文字里的情绪。在课堂上,老师自身就是课程。有我之境的课,才能上的出彩。把文本从作者的文本、到自己的文本、再到学生的文本,这个过程才是真正的教学。老师的情感、言行,都是对课程最好的解读。

  我注意到了晓东课堂实录上,增添的课外资料:那时他的儿子,还太年轻,还来不及为母亲着想。他被命运击昏了头,一心以为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一个,不知道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儿总是加倍的……这段资料来自于《我与地坛》,这应该属于陈晓东老师文本细读的结果。讲史铁生一定要读《我与地坛》,讲李清照一定要心里装着一本《康震评说李清照》,讲苏轼一定要心里装着一本林语堂的《苏东坡传》。

  长文短教、短文深教,都是对的语文课的要求。长文短教,需要我们从中进行提炼,找准主问题。短文深教,需要我们去深入探索与发现。这些都需要我们文本细读,做到对文本的精准把握。

  事实上,文本细读绝对不是语文特有的。其他的学科也需要文本细读,包括数理化这些理科。说到底,文本细读就是把书读厚、再读薄的过程。没有读厚,就不能全面;没有读薄,就不能精准。理科需要举一反三,所以每章都是例题。文科更多的需要举三反一,需要用几篇文章才能解读一篇文章。但无论举三反一还是举一反三,细读文本永远是基础。

  今天看王君语文湿地上,有一篇对《老王》的细读,挖掘的很透彻。里面留言中有人引用了王君说过的一段话:从教师的解读,到课堂的转化,这中间隔着千山万水,需要不断的努力。但有一点是肯定的,教师能读多深透,课堂就能站的多高远。所以说,你想要自己的课堂站得高远,就去文本细读吧!

文章标题: “文本细读”——课堂创造之源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46718.html
文章标签:细读  之源  课堂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