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19-12-07 19:23:42 | 作者:午后呓语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15次
01
年底了,做了个决定,接下来这个号,就进入佛系更新状态。
说是佛系更新,但还是尽量保证一星期一篇吧。不过接下来的文章,可能大多是一些碎碎念,抒发心情。
之所以做这个决定,是因为我越来越厌倦做公众号,想去做点其他的事情了。而且现在的大环境,也不能跟以前比了。
如果你细心观察的话,会发现,你关注的很大一部分号,注意我说的是很大一部分,并不代表全部,标题都在用各种明星或者敏感性字眼,刺激你打开文章。
为什么这样做呢?
因为许多号的打开率都在持续下滑。
没改成信息流之前,会有很多人专门去看某一个号的文章。但是如今呢?你问问你身边的朋友,是否随手刷到哪篇文章,就看一下。看个两篇累了,也就不看了。
阅读量焦虑,成了公众号作者的常态。
不过,环境虽然不好,但是拥有好内容的人,也没必要焦虑。毕竟,任何时候,优质的内容,都是稀缺的。
有好的内容,依然能够让更多人看到。
02
这两天在看北野武的书,看到他说自己小时候家庭对他的影响,感触颇深。
我记得大学的时候,曾经有一位老师跟我说过,人这一辈子,随着年龄的增长,越往后,你会越发感受到父母在你身上留下的痕迹。
那种痕迹有好,也有坏。但绝大部分被察觉到的,都是坏的一面。
近期也在思考,自己身上的许多性格,都跟20几年来的家庭教育有关。
或许我们终其一生,都无法逃脱原生家庭的影子。
就比如跟几位好友聊天,大家都说自己对于钱的态度,以及关于感情的想法,都深受父母的影响。
原生家庭这个话题,挺承重的。到此为此,不想多谈。
只想说,或许原生家庭给我们带来了许多不好的一面,但是这也没办法,我们只能努力去克服那些坏的影响,留住好的东西。
正如我们读书那会,经常在书里面看到的一句话:对待传统文化,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家庭,同理。
03
这两天,我爸经常打电话给我,问我什么时候回家。
想了下,真的很久没有回家了。
毕业之后,陪在家里人身边的时间,越来越少。也正因为如此,我只能时不时给他们买点东西,过年的时候给他们准备个大红包,也算是一种弥补吧。
或许在他们看来,他们并不需要这种弥补,但于我而言,却是一项必不可少的程序。
说起我爸,他是那种从来不会给我任何压力,问着问那的人。我印象中,从高中开始,他就把我当做大人看待了。
虽然偶尔也会说我几句,但绝大部分时间里,他最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你自己的人生路,要你自己去探索,去走出来。没人能帮你。
每次听到这句话的时候,我总会想起曾经在新世相公众号看过的一篇文章,标题我忘记了,内容大概就是说,成年人的世界,是从意识到“父母只能帮我们到这里”开始的。
我挺庆幸的,相比起我身边的许多朋友来说,家里人给了极大的自由权。
不像我身边的一些朋友,他们无论走到哪里,父母都像24小时监控器一般,随时跟在屁股后面,做好指点的准备。
我有时候也会在想,如果我爸他们多管我一下,叫我毕业后按照他们的想法去生活,在县城找一份稳定的工作,每天下班按时回家吃饭,周末跟朋友出门定期聚一聚,那么,我是否会更开心呢?
答案,连我自己也不知道。
04
前两天看了最新一期的《十三邀》。这档节目,是我为数不多喜欢的对话节目了。
可能是因为我喜欢许知远身上那种知识分子的气息吧,虽然很多人骂他,但我觉得那些骂他的人,只是跟他不在一个世界而已。
最新的一期,是许知远采访导演毕赣。这一次的对话,是我看过有史以来最流畅的一期了。这里的流畅,主要是指许知远跟被采访人物之间的问答。
毕赣很聪明,许知远提的问题,都能一一回答,而且都答得很好,给人的感觉就像,他跟许知远是久别重逢的老友一般。
视频中有一个人评价毕赣的一句话,我听完感触挺深的,那个人说毕赣自从拍电影后,开心多了。
那一刻,我就想到自己,自从大四开始写作之后,也开心多了。
拍电影跟写作其实都差不多,都是在寻找与自我的一种交流。导演把自己对于世界生活的看法,用影像的形式呈现出来,而作者,则用文字去表达。
殊途同归。
这一期的十三邀,强烈推荐。不过如果你不喜欢许知远讲话一副文艺样的话,那还是建议不要看了。连我看多了,都会有种错觉,仿佛回到了大学时期的哲学课上。
05
最后,今天是平安夜,接下来是圣诞节跟元旦节也快到了,不知道会不会更新,就在这里一起跟大家送个祝福吧,愿你所在的城市有个好天气。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