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19-12-04 22:54:21 | 作者:朱浩楷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23次
把你捧在手心里。
文 / 朱浩楷
我宿舍里放着一个保温杯,是阿离送的。
在她送这个保温杯之前,我都只敢对外宣称,她是我的朋友,而不敢承认,我是她的朋友。
因为,就如同那个保温杯是我宿舍里所有杯子中最特别的一样,阿离也是一个特别的人。
在后来逐渐熟识的过程中,我领悟出了一个很适合她的称呼——“保温杯女孩”。
一。
作为“保温杯女孩”,阿离通常是一个人。
一个人吃饭、一个人上课、一个人去图书馆,就连社团活动,也只是在必须到场的时候才参加,平日里我们私下组织的夜宵、K歌,她几乎就没出现过。
在仅展示半年的朋友圈里,也只有几首歌,几张图,就连封面也只是满满的冷色调,一如她留给外人的第一印象。
那天,我和朋友约好去打边炉,因为到得比较早,火锅店还没有被热气和肩踵挤满,大堂中间还有很多空位。
要不是因为去洗手间时经过,我恐怕都不会发现,在灯光昏暗的角落里还隐着一个阿离。
她坐在沙发上,默默地等着汤煮开,桌上只有一副碗筷,盘子里的肉少了一半,
也许是害怕火锅冒出的热气太烫,也许是害怕打招呼之后的冷场,上了好几次洗手间,我没有一次敢上前和她说话。
因为“保温杯女孩”总是会把自己包裹得严丝缝合。
即便是在热火朝天的火锅店里,也可以制造出一个“生人勿近”的角落。
二。
但事实上,“保温杯女孩”的内胆往往会比外壳有温度得多。
有次下课后,我离开教室得比较晚,出门遇到了倚在栏杆边晒太阳的阿离。
我有点意外,自然地招呼了一声:“嘿,等人啊?”
话一出口我就有点后悔,没想到却收到了肯定的答复:“朋友最近压力有点大,想让我陪她去图书馆。”
她看出了我的惊诧,补了一句:“虽然我习惯一个人去,但我也不排斥和朋友一起。”
我笑了起来,倚在了栏杆上,开了句玩笑:“以往她们都没敢叫你吧。”
“或许吧”,她倒也不介意,“但她们既然叫我了,我总是应该在的。”
我想起了那天她一人吃火锅的样子,但她朋友的招呼声拦住了我的话头,阿离淡淡地笑着迎了上去。
我目送她和朋友隔着半拳的距离并排走远,没有挽手,却一点都不觉得违和。
当天晚上,阿离和她的朋友的合照,出现在了朋友圈里。
她们不仅去了图书馆,还去了附近一家有名的日料店。
我看着照片中阿离淡淡的笑,想起平日里她对于每一次招呼的招手回应,对于每一条微信的认真回复,以及她朋友圈里偶尔出现的,朋友的生日蛋糕,学姐的毕业典礼。
我突然间明白了,为什么看起来冷冰冰的阿离,人缘却出乎意料得好。
就像保温杯能够储存热水一样,“保温杯女孩”也懂得储存热情。平日里把盖子拧紧一滴不泄,但到了需要的时候,一打开,就会热气腾腾。
三。
也许是因为感受过阿离真正的温度,所以当听到有人在暗地里议论阿离“不合群”,“装高冷”时,我总是替她觉得委屈。
阿离本人倒是一副毫不知情的样子,我也从没听她和任何人解释过。
直到有人过分地在朋友圈里冷嘲热讽,我们几个和阿离熟识的好友,才忍不住替她回怼。
但阿离仍然表现得很无所谓,好像和这场撕逼没有任何关系。
直到风波持续发酵后的某一天下午,她与我们失去了联系,到处都找不到,在我们的微信轰炸下,她才终于回应了一句:“火锅店”。
对于我的出现,她倒也不是很惊讶,自顾自地擦着嘴。
我有点哭笑不得:“没事吧?”
她拿起手机,应了一声:“吃完了,没事了。”
过了一会,阿离放下手机,对我笑了一下:“那些人我认识不久就拉黑了,没必要再管她们的其实。”
“我还以为你是现在才知道”,我坐了下来,发现这位置仍然是上次的角落。
我说,“你经常一个人跑来吃火锅么?”
她点了点头,我顿了一下:“为什么不和朋友一起?”
阿离扑哧一声笑了出来,随即摆了个正经脸:“有些事一个人做就够了呀。”
我无法反驳,因为仔细想想,这句话确实很有道理。
趁着阿离喝茶的当口,我给其他几个好友发了一句:“真没事,翻篇了。”
从那次以后,我才算真正了解了阿离一点,也是从那次之后,我开始戏谑她为“保温杯女孩”。
“保温杯女孩”有着自己独特的处事原则,很多在我们看来难以排解的情绪,到了阿离那常常一顿火锅就可以解决。
这就像保温杯的恒温系统,无论外界的温度如何,她总有办法保持着自己的温度,这种坚持就像不锈钢内胆一样稳固。
可惜,大多数人只顾着享受“保温杯女孩”带来的稳定和安全感,却没心疼过,她们私底下消化过多少糟糕的情绪。
最后。
阿离原先不喜欢这个称呼,是因为“保温杯”喊起来,总有点“宝贝”的谐音。
这对她来说是难以接受的事情。
然而到了她出国的时候,我们的离别礼物却不约而同地选择了保温杯,她最终还是接受了这个称号,就像接纳我进入她的生活。
在阿离出国以后,我们联系从未中断,但也绝不频繁。
那个保温杯一直静静地呆在角落,她也还是一如既往的酷。
就像保温杯在特定的季节才用得到,“保温杯女孩”也只有在特定的时候才能够遇见。
初遇的时候我们会不理解,可真正认识了解后就会发现,她们的确像“宝贝”一样,值得珍惜。
作者/ 朱浩楷
编辑/ 谭敏
歌曲/ 我们的
插图/ 请回答1988
问两个问题:
点赞了吗?
星标/置顶我们了吗?
关注我们
立志成为,较温和(柔)的年轻人公众号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