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19-11-22 10:53:50 | 作者:S叔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27次
这是Spenser的第453篇文章
2019年进入倒计时,互联网的寒冬说来就来了。
相信敏锐的你们,一定有所察觉。尤其是职场人的朋友圈,或许早已迎来第一场暴风雪。
1
可怕的裁员现状
从年中开始,108家P2P平台“爆雷”;
6月,特斯拉宣布重组的计划,公司将辞退9%员工;
10月,美国最大的通讯运营商、市值2200亿美金的Verizon,在跨5G时代来临前夕,被迫裁员以节省资金,一夜之间遣散了4.4万名员工;
11月,日本科技巨头东芝深陷经营危机,宣布未来将裁员7000人;
与此同时,国内多家巨头企业也频频传出“减招”消息,对很多人来说,这个年关或许不会太好过。
我的朋友圈也不例外,一个供职于外企的老同学早在年初就听闻了公司的内部重组计划,他一直还挺自信的,认为自己处于“安全地带”。
谁知道一周前被HR告知,他的名字也在裁员名单内。如果在48小时内没有肯定答复,就按劳动仲裁方式解决,不留任何商量余地。
他苦笑着说,用“措手不及”来形容毫不为过。毕竟就在今年,他才帮公司开拓了前景不错的新项目,付出了相当大的精力和时间。
“我还在暗暗期待翻倍的年终奖,就被告知马上要收拾东西走人。”
对比之下,中低层员工的姿态就没这么优雅了。大多数人都在抱怨日渐严苛的KPI考核制度,以及“翻脸无情”的大BOSS。
但我想说的是,裁员不是今年才发生的,也不是突然爆发的。它是任何时代、任何行业都会发生,而且一直在发生的事情。
尤其在经济下行、企业大幅亏损时,裁员可能是最有效且最直接的“止损”方式。
那些下不了手裁员的老板,很可能会因为一时的心软,导致所有人“集体沉船”。
与其责怪老板“冷酷”,不如问问自己跟没跟上公司的脚步。
2
焦虑其实是好东西,
焦虑才能化危机为先机
任正非曾在华为发展势头相当迅猛时,发表了一篇《华为的冬天》。
他在开头就提到:我们太平的时间太长了,在和平时期升的官太多了,这也许就是华为的灾难。
“十年来我天天思考的都是失败,对成功视而不见,也没有什么荣誉感、自豪感,而是危机感。”
在文中,他还号召大家一定要广泛展开关于危机的讨论,华为的危机、部门的危机、科室的危机、流程的危机等等。
为什么?
因为他深深知道,一个企业和员工的安全感,来源于老板的危机感。
这或许就是华为击败苹果,成为全球第二大智能手机制造商的原因。
很多人都不太喜欢“焦虑”这个词,觉得它就像是会传染的流感病毒,让人不舒服。
相对于保持“危机感”的紧绷状态,很多人更倾向于享受“成就感”带来的满足和刺激。
在爽剧《延禧攻略》爆红网络之后,于正作为这部剧的监制和编剧在接受《人物》采访时有提到,很多人都在问他:于正,你是不是又翻身了。
结果他说:“没有啊,我一直在低谷。”
乍一听,可能觉得矫情。事实上,当别人在成名之后都住进大房子享受人生时,他选择继续窝在横店一间逼仄的小宾馆里,并且一住就是9年。
只要有一段时间不工作,他就会感到焦虑。不敢太享受,怕过得太安逸,就写不好剧本了。因此选择住个小房子,对自己差一点,过得苦一些,这样在任何低谷里都能再站起来。
从无名小卒走到金字塔尖,可以说是“焦虑”帮了大忙,它让人既有了软肋,也有了盔甲。
3
且战且退,
是每个人都应该熟练的“职场兵法”
你发现了吗,我们每个人每天都要刷好几遍朋友圈,这简直成了在办公室最轻松、易操作的减压和偷懒方式。
但你可能不知道,微信本身,就是腾讯危机感的产物。
微信诞生前,腾讯已经是全亚洲市值最高的公司,但马化腾依旧时刻保持着危机感,他曾说过:外面的掌声越热烈,人越要保持清醒。
这些年我深刻地感觉到,互联网公司和传统企业最大的不同就是,互联网公司能在一秒钟内就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对那些具有顶层危机意识的人来说,保持危机即是洞察先机。
马化腾后来庆幸地说:“坦白讲,微信如果是从另外一个公司出来的,我们根本就抵挡不住。”
比尔盖茨常说,微软距离破产永远只有18个月。
柳传志也曾警告过,你一打盹,对手的机会就来了。
就连商业巨头们都如此“悲观”,普通人还有什么理由盲目乐观。
在这个越来越没有安全感的职场环境里,或许下一秒,就有人背上行李,无问西东。
这时候,伤感是最廉价的情绪。
相对于那些抱着“拿多少钱,做什么事”理直气壮混日子的职场人,我挺欣赏主动离开了《奇葩说》的范湉湉和姜思达,他们都是人气很高的老奇葩。
上节目以来,也给他们带来了巨大的流量和曝光率。可是当他们意识到这里已经不再是适合自己成长的土壤时,都狠下决心“壮士断腕”。
范湉湉义无反顾地选择了追求“我要当影后”的梦想,而姜思达在录制新节目时说了这样一段话:“我好像离开你之后,依然是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而我的创造会被除了你之外的其他人看到。”
我一直认为,作为普通员工也好,创业者也好,演员也好,辩手也好,站在任何舞台上的成年人,都应该有“上台”的勇气,更要有“离场”的魄力。
与其如履薄冰地等着被人安排,不如储备力量,早做打算。永远都不要抱着侥幸,以为危机不会在自己身上降临。
且战且退,是每个人都应该熟练的“职场兵法”。
这里的“退”并不是贬义词,而是转换赛道的一种方式。张泉灵在微博中说,从头来过并不是否定,而是暂且放下。保持危机感,汲取焦虑带来的成长,任何时候你都可以重新再来。
今日头条创始人张一鸣,在做软件工程师的时候,不但喜欢编程,还喜欢跟产品经理学习设计理念,跟营销经理学习商务谈判。
他曾说,事情没有边界,时间也没有边界,最重要的就是向前跑。
你,准备好了吗?
关于职场你或许还想看:
能花钱找陌生人解决,就不要找熟人免费帮忙一个人的格局,只要看他怎么挣钱和花钱离梦想越近的地方,房租越贵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