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水浒传》里那年那月那场救命雪

时间: 2019-10-06 08:25:41 | 作者:姜卫华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04次

《水浒传》里那年那月那场救命雪

  《水浒传》里那年那月那场救命雪

  在文学作品中,成功的景物描写不仅能起到渲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形象、展现地域风貌的作用,而且还能暗示或推进故事情节的展开,《水浒传》里那年那月那场救命雪,就是把写景和故事情节揉合在一起的生动例证。

  《水浒传》里第十回“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在描写故事的过程中,前后共四次写到风雪。作品把风雪描写嵌入故事的发展中,成了情节发展的催化剂,如果没有风雪的描写,也就没有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这段情节了。

   小说是怎 样把两者紧密交织在一起描写的呢?林冲和李小二夫妇相别,取路投草料场时,作者写道:“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 来。”这里写密布的彤云,乍起的寒风,漫天的大雪,一方面固然是为林冲的出行渲染气氛,更主要的是为林冲沽酒御寒的情节作铺垫。

  林冲来 到 草料场后,“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可见,风力之大,风势之猛。草室四周已经崩坏,天寒地冻,虽有火炉取暖,林冲还是“觉得身上寒冷”。这是从侧面写 风雪,因为风雪交加,天气才格外寒冷。这就自然而然地孕育着林冲去二里外市井买酒消寒的情节,前因后果,入情入理。

  在林冲去市井买酒 的往返途中,“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作者用“碎琼乱玉”这一贴切、生动的比喻,写出积雪壮美的静态,突出雪下得大而 多,对应了初到草场时“卷下一天大雪”的描写。一句“那雪正下得紧”好似漫天飞雪铺天盖地而来,一个“紧”字形象地说明雪下得非常之猛。返回草场时的风雪 描写与去时的情景相呼应,林冲仍旧迎着溯风归来。“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作者用一个“越”字点明了飞雪不仅在不停地下,而且越下越猛。因此,林冲返 回草场时,两间草厅已被雪压倒,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大风雪所带来的灾难,在这里交代得十分自然。

  林冲无处 栖身,只好去古庙投宿,而当他刚在古庙里住下不久,草场便起了大火。至此,读者可以清楚地看出作者着意描写风雪的独具匠心了。风雪描写确是情节链中不可缺 少的重要环节。试想,如果没有第一、二次溯风呼号、大雪纷飞的写景,是不可能有林冲去市井沽酒御寒的情节。唯其雪后寒冷,才有买酒情节的发生,倘若没有买 酒往返途中的特大风雪,也决然不会引出林冲去古庙投宿的情节来,唯其风刮得猛,雪下得紧,才有两间草屋被大雪压倒的情景。

  这场大风雪还使林冲免遭葬身火海的危险(美文网Www.),正如小说中所描写的那样:“因这场大雪,救了林冲的性命。”可以想象,陆虞侯一伙蓄意火烧林冲的阴谋失败,不就是那场风雪救了林教头的命吗?

   作者巧妙 地把写景织入故事情节中,题为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而真正描写风雪的则是从文章第八节才开始的,在前面七节文字中只字未写“风雪”。根据故事情节的需要,作 者十分注意变换笔墨,风雪并写。以写雪为主体,使风雪的描写,随着故事情节的逐渐发展而时有变化,情节发展又因风雪的不断变化而逐渐深入。有时三言两语, 要言不繁;有时一语带出,既经济凝练又出神得韵,描写雪下得大,下得猛,作者只用“那雪正下得紧”六个字来概括,可谓惜墨如金。

  鲁迅先生在《花边文学·大雪纷飞》中曾说:“《水浒传》里的一句‘那雪正下得紧’,就是接近现代的大众语的说法,比‘大雪纷飞’多两个字,但那‘神韵’却好得远了。”

  著名作家茅盾曾经指出:“作品中的环境描写,不论是社会环境或自然环境都不是可有可无的装饰品,而是密切联系着人物的思想活动。作家常常要从各方面来考虑,在怎样的场合中,应该有怎样的环境描写。”

文章标题: 《水浒传》里那年那月那场救命雪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29182.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