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假如周公旦篡位太公望会怎么做

时间: 2023-11-23 18:01:27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96次

假如周公旦篡位太公望会怎么做

周武王死后为什么要周公而不是姜太公辅政?

周公旦是周武王的弟弟,姜太公是周武王的老丈人。如果周公旦篡位,江山还是老姬家的;如果姜太公篡位,江山就是老吕家的了。姜太公能力太强,他如果辅助周成王,想要篡位,就算周武王再世也无法阻止。因此周武王将姜太公分封到齐国,且让姜太公立刻启程去齐国主政,非王诏不得返都。周武王灭商后就病重在床,周朝大政实际是周公旦与召公奭在主持,此两人皆武王亲弟弟。

周公旦是周武王最器重的一个弟弟,当年大哥伯邑考被商纣王制成人牲分食给众诸侯,周武王与周公旦都是亲眼所见的。周武王在反商过程中,心理压力极大,经常做恶梦(估计是梦见自己兵败,下场跟大哥伯邑考一样),周公旦每天都给周武王解梦,并将解梦的说辞发展成一套道德理论。周武王死前让周公旦辅政,就是深知周公旦的执政能力强,道德水平高,不仅会将周朝治理得兴旺发达,还可以保证他不会夺周成王的位。

《淮南子·齐俗训》昔太公望、周公旦受封而相见,太公问周公曰:何以治鲁?周公曰:尊尊亲亲。太公曰:鲁从此弱矣。周公问太公曰:何以治齐?太公曰:举贤而尚功。周公曰:后世必有劫杀之君。

从以上周公旦和姜太公的对话中可以看出两人的治国理念是不同的。周公旦是宗法血缘关系治国,姜太公以贤人尚功治国。姜太公的治国理论在现在看来是高于周公旦的,但是在周武王看来,周公旦的宗法血缘关系治国更可以保证儿子周成王的君位稳当。姜太公如果发现周成王不可辅,说不定会直接废掉周成王,自立为王,毕竟姜太公举贤而尚功,天下虽大唯贤者居之。周公旦不会那样想,他会根据嫡子继承制确保周成王的王位无忧,那怕周成王是一位昏君也不会废他。退一万步讲,周成王时昏君,周公旦废了周成王,他也会选择周成王的贤子继承君位。

姜太公出生于羌族,周王朝发根于周族,两族的关系并非良好。商朝之时,周族得到商人的技术支持(青铜冶炼技术),于是周人替商朝捕捉羌人用于祭祀。商朝十分喜欢祭祀祖先与上天,祭祀品除了牛、羊、猪外,还包括人,而人主要从战俘与奴隶中来。周族长期抓捕羌人用于商朝祭祀,因此两族关系不好。如果姜太公主政,再利用羌人的势力颠覆周朝,那么武王灭周的故事将重演。这也是周武王不用姜太公辅助的原因之一。

这是因为当时姜子牙已经去了自己的封地,而且周公又是自己的亲人,更加可靠。
虽然姜太公非常有能力,但毕竟是外人,并且有自己的封地,很难做到不偏不倚,而周公是周武王自己的人,所以让周公辅政。
因为姜太公哪怕能力出众,依旧不是姓周,算是半个外人,而周公是周家人,即使谋反,江山也还是姓周,也更加信任自家人。
这是因为他觉得姜太公非常的有实力,可以让自己的江山坐得更久更稳一点,让自己的势力范围可以扩大等等。

周公旦简介

武王为了“屏藩周室”,拱卫周王朝,进行了封建。被封的兄弟之国有十五人,姬姓之国有四十人;又向参加牧野之战的诸侯分发了商朝宗庙彝器和宝物。

东征叛国平定三监

原来商王朝直接统治的地方,武王把它分成三部分,邶由纣王之子武庚禄父掌管,卫由蔡叔度掌管,庸S由管叔鲜掌管,史称l]三l]”。(也有的说管叔、蔡叔、霍叔称为“三监”。但说霍叔为“三监”之一,《史记》、《汉书》等都不载。)管叔的封地在管(今河南郑州一带),蔡叔的封地在蔡(今河南上蔡一带)。封叔旦于鲁(今山东曲阜),为周公。封太公望于营丘(今山东临淄北)。封召公爽于燕。(今北京西南,一说在北京。)

灭商归来,在镐京武王同周公谈起在洛水和伊水之间的平原地带建立新都,以便控制东方。由于日夜操劳,武王身染重病,周公虔诚地向祖先太王、王季、文王祈祷。他说:你们的元孙某得了危暴重病,如果你们欠了上天一个孩子,那就让我去代替他。我有仁德,又多才多艺。你们的元孙某不如我多才多艺,不能侍奉鬼神。今天我们看来,觉得这种祈祷是好笑的,可是对三千多年前相信天命鬼神的周人来说,那是十分真诚无私的。祈祷以后,武王的病虽然有所好转,但不久是病故了。武王在临终前愿意把王位传给有德有才的叔旦——周公,并且说这事不须占卜,可以当面决定。周公涕泣不止,不肯接受。武王死后,太子诵继位,是为成王。成王不过是个十多岁的孩子。面对国家初立,尚未稳固,内忧外患接踵而来的复杂形势,成王是绝对应付不了的。《尚书·大诰》说:“有大艰于西土,西土人亦不静。”《史记·周本记》也说:“群公惧,穆卜。”武王之死使整个国家失去了重心,形势迫切需要一位既有才干又有威望的能及时处理问题的人来收拾这种局面,这个责任便落到了周公肩上。周公执政称王,发挥了王的作用。这在当时是自然的事情。古书中有不少周公称王的记载,只是到了汉代,大一统和君权至上局面形成之后,周公称王变成不可思议,于是才有周公是“摄政”、“假王”等等说法。

文王并非长子,他上边有两位哥哥——太伯、仲雍;武王上面有文王的长子伯邑考。周公以弟弟的资格称王,虽无可厚非,但是他前面还有排行第三的管叔鲜,周公不过是老四。周公称王,管叔有意争权,于是散布流言:“周公将不利于孺子(成王)”。灭殷后的第三年,(前1024年),管叔、蔡叔鼓动起武庚禄父一起叛周。起来响应的有东方的徐、奄、淮夷等几十个原来同殷商关系密切的大小方国。这对刚刚建立三年多的周朝来说,是个异常沉重的打击。如果叛乱不加以克服,周王朝就会面临极大困难,周文王惨淡经营几十年建立起来的功业就会毁掉。周王室处在风雨飘摇之中。在王室内部也有人对周公称王持怀疑态度。这种内外夹攻的局面,使周公处境十分困难。他首先稳定内部,保持团结,说服太公望和召公爽。他说:“我之所以不回避困难形势而称王,是担心天下背叛周朝。否则我无颜回报太王、王季、文王。三王忧劳天下已经很久了,而今才有所成就。武王过早地离开了我们,成王又如此年幼,我是为了成就周王朝,才这么做。”周公统一了内部意见之后,第二年(前1023年)举行东征,讨伐管、蔡、武庚。事前进行了占卜,发布了《大诰》。

介绍一下成五疑周公

如题,谢~!
  应该是“武夷周公”吧。
  周代的爵位,得爵者辅佐周王治理天下。周公通常只有一个,但东周末年出现了有东西二周公的混乱局面。
  第一代周公姓姬名旦,亦称叔旦,周文王姬昌第四子。因封地在周(今陕西岐山北),故称周公或周公旦。是西周初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周公旦是周武王姬发的母弟。他在周灭商之战中,“常左翼武王,用事居多。”灭商2年后,武王病死,其子成王年幼,由周公摄政。武王的另外两个弟弟管叔和蔡叔心中不服。他们散布流言蜚语,说周公有野心,有可能谋害成王,篡夺王位。周公闻言,便对太公望和召公爽说:“我所以不顾个人得失而承担摄政重任,是怕天下不稳。如果江山变乱,生民涂炭,我怎么能对得起列祖列宗,和武王对我的重托呢?”周公旦又对将要袭其爵,而到鲁国封地居住的儿子伯禽说:“我是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论身份地位,在国中是很高的了。但是我时刻注意勤奋俭朴,谦诚待士,唯恐失去天下的贤人。你到鲁国去,千万不要骄狂无忌。”

  不久,管叔、蔡叔勾结纣王的儿子武庚,并联合东夷部族反叛周朝。周公奉成王命,率师东征。经3年的艰苦作战,终于讨平了叛乱,征服了东方诸国,收降了大批商朝贵族,同时斩杀了管叔、武庚,放逐了蔡叔。巩固了周朝的统治(参见周公东征)。

  周公旦平叛以后,为了加强对东方的控制,正式建议成王把国都迁到洛邑(今洛阳)。同时把在战争中俘获的大批商朝贵族即“殷顽民”迁居洛邑,派召公爽在洛邑驻兵8师,对他们加强监督。另外,周公旦封小弟康叔为卫君,令其驻守故商墟,以管理那里的商朝遗民。他告诫年幼的康叔:商朝之所以灭亡,是由于纣王酗于酒,淫于妇,以至于朝纲混乱,诸侯举义。他嘱咐说:“你到殷墟后,首先要求访那里的贤人长者,向他们讨教商朝前兴后亡的原因;其次务必要爱民。”周公旦又把上述嘱言,写成《康诰》、《酒诰》、《梓材》三篇,作为法则送给康叔。康叔到殷墟后,牢记周公旦的叮嘱,生活俭朴,爱护百姓,使当地吏民安居乐业。

  建都洛邑后,周公旦开始实行封邦建国的方针。他先后建置71个封国,把武王15个兄弟和16个功臣,封到封国去做诸侯,以作为捍卫王室的屏藩。另外在封国内普遍推行井田制,将土地统一规划,巩固和加强了周王朝的经济基础。

  为了进一步巩固周朝政权,周公旦还“制礼作乐”,制定和推行了一套维护君臣宗法和上下等级的典章制度。主要有“畿服”制、“爵谥”制、“法”制、“嫡长子继承”制和“乐”制等。其中最重要的是嫡长子继承制和贵贱等级制。在殷商时,君位的继承多半是兄终弟及,传位不定。周公确立的嫡长子继承制,即以血缘为纽带,规定周天子的王位由长子继承。同时把其他庶子分封为诸侯卿大夫。他们与天子的关系是地方与中央、小宗与大宗的关系。周公旦还制定子一系列严格的君臣、父子、兄弟、亲疏、尊卑、贵贱的礼仪制度,以调整中央和地方、王侯与臣民的关系,加强中央政权的统治。

  周公旦摄政6年,当成王已经长大,他决定还政于成王。在还政前,周公作《无逸》,以殷商的灭亡为前车之鉴,告诫成王要先知“稼穑之艰难”,不要纵情于声色、安逸、游玩和田猎。然后“还政成乏,北面就臣位”。

  周公旦退位后,把主要精力用于制礼作乐,继续完善各种典章法规。年老病终前,他叮嘱说:“一定要把我葬在洛邑,以表示我至死也不能离开成王”。不久辞世。
文章标题: 假如周公旦篡位太公望会怎么做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84531.html
文章标签:篡位  怎么做  周公  太公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