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若是把皇位给了朱标,是不是朱标会把大明治理得比朱棣更好呢?
朱元璋本来就是把皇位传给了朱标,只是朱标英年早逝没有登基为帝,朱元璋为了明朝基业选择立朱允炆为皇太孙,后来朱允炆登基之后进行削藩,朱棣为了大明基业打出清君侧的口号,发动靖难之役最后登基为帝。
应该是倘若朱标不英年早逝继承了朱元璋的皇帝大位,朱标会不会比朱棣治理的大明更好?
答案显而易见在,朱标继承朱元璋的皇位的话比朱棣要治理的好,虽然朱棣治理的大明也是一番盛世,倘若朱标继承皇位治理大明相比于朱棣只会更好。
我们回到明朝建立之后,朱元璋称帝立朱标为太子那个时间点,朱标成为太子可以说是众望所归,满朝文武开国功臣都及其信服朱标将来继承皇位,朱棣当时作为燕王也是如此。
可以说有朱标在朱元璋不会大肆处死开国功勋,在史实之中被朱元璋处死的功臣之中不乏很多治世能臣和骁勇的战将,虽然胡惟庸、李善长和杨宪都有各自的缺点和政见不合,但他们的治世之才是我们有目共睹的。
在朱标登基为帝之后,他们也许会继续因为政见不合继续争斗,可他们也是有才之人对朱标也是信服,有他们辅佐朱标必定能让大明更加繁荣昌盛。
明朝开国武将中有蓝玉、唐胜宗和陆仲亨等,他们都是骁勇的战将,虽然他们无法与徐达常遇春相比,但其也是能征善战的将军。
当然他们也有自己的不足之处,以权谋私和持功自傲,这些并不影响他们的统领兵马的能力,加上燕王朱棣这些能征善战的藩王镇守大明边疆,可以说朱标根本不用发愁明朝疆域的问题。
所谓安内必先攘外,明朝疆域不用担心,朱标自然以仁政治理明朝,明朝势必也会走向一个新的高度。
明朝朱棣发动靖难之役虽然只有区区三年,可是损耗的明朝国力和军力都是无法估算的,朱标登基为帝,朱棣自然也就不会发动靖难之役,没有了靖难之役自然明朝国力要比朱棣当帝王的时候要强上三分。
不但如此,靖难之役还让朱元璋以藩王维持明朝基业的想法不复存在,有朱棣成功的例子让明朝后世之君都无比压制众位藩王,限制藩王的权利,致使阉党和文官集团势力强盛,倘若没有朱棣靖难之役也就不会出现明朝后来的文官集团,甚至影响到了皇权的地步,朱标继承朱元璋的帝位或许这个现象可以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历史上明朝有哪几个盛世
历史上明朝的盛世一共有三个,分别是洪武之治,仁宣之治,弘治中兴。
明朝盛世
洪武之治:又称洪武盛世,是明太祖朱元璋在位期间所出现的治世,为明初三大盛世之一。
仁宣之治:又称仁宣盛世,是明成祖朱棣以后,明仁宗朱高炽和明宣宗朱瞻基采取的宽松治国和息兵养民等一系列政策使得国家出现盛世的局面,为明初三大盛世之一,后人将永乐盛世和宣德时的太平合称为永宣盛世。
弘治中兴:指的是明朝在明孝宗朱佑樘治理下出现了的短暂而辉煌的治世。
明孝宗明代中期的一位仁君,由于其宽厚仁和的政治品行使得弘治一朝出现了君子众多、君臣关系融洽等政治特色,为这一朝带来了美誉,明孝宗在位期间更新庶政,言路大开,使成化朝以来奸佞当道的局面得以改观。
明初社会经济经洪武、建文、永乐三朝的恢复发展,到仁宗、宣宗两朝,出现了社会经济的繁荣。朱高炽、孙子朱瞻基先后即位,是为明仁宗、明宣宗,这个时期被认为是明朝国力最强、政治最清明的时期。
历史盛世
汉代文景盛世
文最盛世是我国的第一个絮荣时代。西汉时期,刚经历了春秋战国时排的纷争,经历了蜀汉战的酷酷,终于在队代实现了大统一。经历了漫长战律的人们终于换锐了孩律的痛苦。农业生产和球庭的保部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人民高裕,人民安居乐业,文景盛世是封建王朝的第一个繁荣时期。
唐代开元盛世
开元盟世是我国历史上最繁荣的时期。唐代开亓动期,政治明期,人口激增,农业和肪况工业得到空前发展,唐依宗李隆基下定决心方国家额务,给合鲁衣宗的 观之冶和讯姨天的贞知退剧,整荣的开元举世闻名,迎来了世界人的尊耽。
清代康乾盛世
乾盛世是我国近代盛世之一,也极称为康雍乾盛世。在固最大的繁荣时期-康熙,雍正和乾隆三位皇商铳浩期间,鹿鼓盛世时期达到了领土面得助大的时期。随着经济的投返发展,人民的收入水平大大提高,商业,工业和农业索荣。
弘治盛世是明王朝最强盛的时代,为明王朝续命一百多年。
传奇、荒诞大明王朝的三大盛世
大明王朝虽然是一个充满了太多的传奇与荒诞的朝代,生死不明的明恵帝朱允炆,离奇死去的明仁宗朱高炽,等等,种种的荒谬与传奇,都让人不禁奇怪这个朝代的统治何以延续近三百年之久。但就这样一个充满了传奇与荒诞的朝代,却出现过三大盛世,就连清康熙帝也给予明太祖朱元璋“治隆唐宋,功过成败凭谁说,继元推清,政德下被六百载。”的评价。
一、洪武之治
当时的明太祖朱元璋在称帝后,创造了大明王朝的第一个盛世—洪武之治,而洪武之治的实行不仅对明朝意义重大,对于整个古代史的推进都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我国自古以农为本,农业是主要的税源,农民又是主要剥削对象。认识到了这一点,朱元璋便把恢复发展生产,作为安定民情、巩固其统治的重要手段。
1、徙富民,抑豪强
这项措施始于1367年。从其青少年时代的亲身经历中,朱元璋深知豪强富民鱼肉乡民、欺压百姓的危害,因此在建立政权过程中,他一面安抚富者,以换取他们的经济支持;另一面又对某些危害乡里、作恶多端的豪强进行镇压,使贫者安其生,不致犯上做乱。如洪武二十四年(1391),徙天下富民5300户,迁到应天,“以壮京畿”。这些豪强富民一迁离故土,就丧失了其原有的 社会 地位,对当地贫苦农民的剥削,多少也减轻了一些。
2、奖励开垦,移民屯田
朱元璋下令:凡州、县人民开垦荒地,不论有无原主,都归垦荒人所有,作为永业。洪武三年(1370),因中原田地多数荒芜,朱元璋在河南设置了司农司,专管垦田之事。为奖励垦殖,他还责成地方官散发耕牛、种籽,使流民能够定居附籍,具备从事农业生产的条件。
朱元璋还推行了移民屯田的措施,使丁多地少地区的农民得到足够的土地。从洪武四年(1371)至洪武二十一年(1388)为止,共迁徙6,86万余户到各地闲旷地区屯田耕种。到洪武二十四年(1391)为止,当时全国已有交纳税粮的官民田地387万多顷。每年可征收米麦豆粟等共3200多万石。
3、轻徭薄赋,兴修水利
明初对于新附地区的夏税秋粮多次进行蠲免。对受灾地区也以“兴王之地”,支持战争有关,被多次优免税粮。早在至正十八年(1358),朱元璋就派水军元帅康茂才为都水营使,专管农田水利。并下令地方官吏,凡人民条陈水利,就要即时奏上。
洪武二十七年(1394),朱元璋又特谕工部:凡是陂塘湖堰,可以蓄水防旱的,都要修治。这些举措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和提高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4、鼓励种植经济作物
洪武元年(1368),朱元璋下了一道政令,强制种植棉麻的同时,其他经济作物的种植也得到了大力推广。经济作物的普遍种植,一方面为手工业生产提供了原料,促进手工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因农民收入增加,购买力增强,从而刺激了商业市场的繁荣。可以说,明太祖实行的休 养生 息政策,对明初 社会 经济的复苏和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国家的税粮收入,洪武二十六年达到3200多万石,与元朝岁入1200多万石相比,增加了近两倍。总之,洪武年间,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这也是明太祖政绩体现。
在法律上,朱元璋亲自制定了严酷的《大明律》。这部《大明律》对于保护百姓的财产安全和人身安全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在军事上,改革了兵权制度,平定了北方边境,让元军受到了重创,而且从此一蹶不振,失去了与明朝所抗衡的实力。而洪武之治也让明朝积累了大量的财富。
二、永乐盛世
明成祖朱棣在为期间,曾经六次讨伐蒙古,其中五次是自己亲自去的,在讨伐蒙古期间,朱棣也和西方国家交战,将英国和葡萄牙等西方国家大败。在经营边疆,巩固势力更是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明成祖尚武,他依靠武力夺取了江山,之后又热衷于兴兵北伐,一生战功赫赫他,同时他也十分注重文治。永乐元年(1403)七月,朱棣要求组织文人儒士,编撰一部考索方便,搜集范围要广一些的大类书。这就是亘古未有的《永乐大典》。这部书是世界上最早、最宏伟的百科全书。全书分门别类,辑录了上自先秦、下迄明初的8000多种古书资料,大凡经史子集与道释、医卜杂家之书均有收辑,并加以汇聚群分,甚为详备。它比法国狄德罗、达兰贝主编的百科全书还要早出三百多年,对中国的文献文化的重要性也是不可掂量的。
明朝永乐三年(1405)至宣德六年(1433),郑和奉命率领船队七次下西洋,这也是中华民族走向世界的伟大创举。永乐二十一年(1423),有16个国家、1200人的外国使团汇聚在北京。郑和下西洋,更加深远的是东西文化传播交流的重要贡献。
朱棣在位时期所创造的永乐盛世,几乎是没有其它的盛世可以和他相比的,他对于明朝无论文化还是经济,都呈现出了比之前更加繁荣的局面。
三、仁宣之治
明朝三大盛世的最后一个—仁宣之治,仁宣之治后人也将永乐盛世和宣德时期的太平合称为“永宣盛世”,所以仁宣之治也有另外一个名字那就是永宣盛世。成祖朱棣驾崩后,太子朱高炽即位,改为洪熙,是为明仁宗,时年47岁。
可惜的是明仁宗在洪熙元年(1425)五月,即位只有10个月的仁宗终因体弱多病而亡,享年48岁。在这10个月里明仁宗“赦免前臣,为己所用”,重用“三杨”,成为明朝少有的一个“天下清平,朝无失政”的插曲。
根据三杨的提议,明宣宗进行改革,他废除了洪武和永乐年间的出现弊政,施于仁政。
由于在明成祖在位期间,南征北战让明朝的国力受到了极大的损耗,所以就下令让百姓休 养生 息,发展自身的经济,整顿军务,缓和跟周边国家的关系,以稳定边防。
总之,仁宣时期经过这一系列的改革,百姓安居乐业,人民生产生活得到保障, 社会 财富迅速积累起来,时称“字内富庶,赋人盈羡”。这段时期是明王朝财力最雄厚的时期,也是明朝270多年间的极盛时期,出现了继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之后著名的“仁宣之治”的盛世局面。
参考文献:《大明史》
仁宣之治简介:明朝国力最为强盛的大明盛世
仁宣之治又称仁宣盛世 ,是明成祖朱棣以后,明仁宗朱高炽和明宣宗朱瞻基采取的宽松治国和息兵养民等一系列政策使得国家出现盛世的局面,为明初三大盛世之一,后人将永乐盛世和宣德时的太平合称为"永宣盛世"。
明初社会经济经洪武、建文、永乐三朝的恢复发展,到仁宗、宣宗两朝,出现了社会经济的繁荣。永乐帝驾崩后,他的儿子朱高炽、孙子朱瞻基先后即位,是为明仁宗、明宣宗,这个时期被认为是明朝国力最强、政治最清明的时期。
明仁宗时停罢采买, *** 冤滥,贡赋各随物资产,陂池与民同利。下令息兵养民,并停止宝船下西洋,停止皇家采办珠宝等行为。这些做法,使社会矛盾缓和,百姓得以休养生息,生产力得到发展,开启了一个稳定、强盛的时代。明宣宗即位后迅速平定了汉王朱高煦的叛乱,并延续明仁宗的治国理念,实行重农政策,赈荒惩贪,继续重用三杨,息兵养民,赈荒惩贪,使明朝天下安定,社会经济迅速发展。[5] 仁宣两朝,内阁大学士杨士奇、杨溥、杨荣执掌朝政,多有建树。
他们在位期间政治清明,法纪严明,经济发展,仓廪充实,百姓安居,社会稳定,蔚然有治平之象,形成了明代早期国泰民安的升平景观。后世称之为仁宣之治,堪比周朝的成康之治、汉朝的文景之治和唐朝的贞观之治。
宣德十年(公元1435年),朱瞻基去世,年仅三十八岁。仁宣之治就此完结。
文章标题: 明朝治世哪个水分最大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830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