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古往今来的名妓都有着怎么的归宿

时间: 2023-10-23 19:01:46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12次

古往今来的名妓都有着怎么的归宿

宋朝的一代名妓李师师最后去了哪里?

李师师作为北宋的名妓,最后去了哪里?

关于李师师最终去了哪里这个问题,一直以来都有很多的争论,有人说是死了,有人说是出家了,还有人说,真的像是水浒传中那样,遇到一个像是燕青那样的江湖浪子,然后随他去了,不过个人是比较倾向于她出家了这个说法,因为这个说法在当时会比较有可行性。

说起李师师,不可谓不是个有着传奇色彩的人物,说实话,或许是因为世人独爱美人吧,不过是出身青楼的女子,却成为无数文人墨客笔下的常客。而回过头去看李师师的一生,除了和众多文人还有宋徽宗的几段情之外,并无任何对国家有益的地方,且不说能够像梁红玉那样,嫁给名将共同抗敌,就连像柳如是,董小宛那般的爱国情结也是没有的吧。

据一些史料上说,在北宋经历那场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屈辱劫浩之时,她曾出现见过徽宗,而后匆匆离去,这也是个人为什么认为她最终是出家了的一个依据。看似好像并无直接关联,但是在我看来,只有是这样的身份她才能真正的出现,如若是别的身份,恐怕也难逃魔掌。

另外,我觉得她重回佛家也是一种自我救赎,或者说是她个人认为的最好归宿,她的一生历经了许多人都未曾经历的,于个人而言应该是够了,这其中免不了有太多不为人知的无奈和心酸,远离红尘俗世,剪断三千情丝,想想也是合理的,更何况,在当时,她出家或许也是避世最好的方式。

李师师最终去向有很多种说法,有说死得了有说南迁了,也有可能真的像水浒传里写的那样遇到个跟燕青一样的人,不过最后事实是什么谁知道呢。
有种说法是李师师殉节了,还有种说法是李师师南漂了,流落到了浙江一带生活。
有人说她忠烈殉国,有人说她一同被俘,也有人说她南迁求生,总的来看,第三种的可能性极大,但真正要说去了哪里,还没有一个定论。
“靖康之难”发生后,金兵俘虏了赵佶父子,宰相张邦昌为了讨好金人,把李师师找了出来,献给了金主。但李师师宁死不屈,试图用金簪自杀未遂,后将金簪折断,吞金自杀。

揭秘秦淮八艳名妓柳如是的最后归宿

柳如是,女诗人,秦淮八艳之一,一说浙江嘉兴人,一说江苏苏州吴江区人。本名杨爱,后改名柳隐,字如是,又称河东君,丈夫为明清侍郎钱谦益,因读宋朝辛弃疾《贺新郎》中:“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故自号如是。

柳如是是活动于明清易代之际的著名歌妓才女,幼即聪慧好学,但由于家贫,从小就被掠卖到吴江为婢,妙龄时坠入章台,易名柳隐,在乱世风尘中往来于江浙与金陵之间。她留下了不少值得传颂的轶事佳话和颇有文采的诗稿《湖上草》、《戊寅草》与尺牍。其墓在江苏常熟虞山花园浜。

柳如是的人生之始,如同《红楼梦》里的晴雯,辗转着被卖了几道,家乡父母皆湮没于懵懂杂沓的记忆里,山高水长,无从回望。她官方履历的第一行,是从盛泽名妓徐佛家的“瘦马”说起。谢三宾其人,因其政治上的反复和试图以流氓手段威逼柳如是就范,弄得声名狼藉,但他肯赞助诗人,还能画两笔画,说明此人也还风雅;加上有钱有势,最初向柳如是走来时,应该貌似一如意郎君。

女子生而愿有家,柳如是也不例外。可她那样敏锐且不肯委屈自己,三言两语间对人便能有个确认,发现这人不“廉贞”之后她避之不及。谢三宾见软的不行就来硬的,找了帮地痞到柳如是住处骚扰。

对抗需要资本,而柳如是没有,她用脚趾头想想,也知道当务之急是要找一棵震得住谢三宾的参天大树。这个范围内的第一人选是谢的老师,东林领袖钱谦益。

柳如是是一个头脑清醒的人,她知道自己要什么和可以放弃什么,她要对方有才华靠得住名声好家底厚,最重要的是肯替她托底,或者说,她能比较容易地将对方搞定,那么就不要妄想十全十美,如陈子龙那般年轻貌美。从柳如是的取舍中可以看出她心中的重与轻。很多人感慨,一代美女加才女不得不下嫁一“白个头发乌个肉”的糟老头子,可是,焉知人家就对年龄那么有所谓呀?她向来爱跟年纪大的人打交道,有点恋父情结都保不齐。

话虽这么说,但她也不能坐在家里想谁就是谁,钱谦益成为候选人,是因他之前已经递过了橄榄枝。

向钱谦益推荐柳如是的,是他一朱姓学生,由此可见现代人的生活已被传媒大大改变,柳如是已出道九年,搁现在,当红炸子鸡换了几茬了,她才刚刚被钱谦益知晓。

他本来可以早一点听说柳如是。崇祯十一年和十二年除夕,程诗人都是在钱家度过,但程诗人从未向钱提起过柳,陈寅恪恨程诗人私心忒重。崇祯十三年冬,程诗人又来钱家度岁,不期遇上柳如是,遂至狼狈而返。对此情形,陈寅恪大快,评论程说,以垂死之年,无端招此烦恼,实亦取之有道也。呵呵,陈大师取笑人起来,也是全无心肝的啊。

钱谦益是东林领袖,常上文化版头条的人物,无奈文化与娱乐离得太近,他时常窜到对面去。他乐于和青楼女子打交道,经常写诗赞美她们,关键时候,还能施以援手,具体情节,可以参看董小宛的故事,与冒辟疆他们不同的是,他对于女性的喜爱,从来都不是居高临下的。

他还没有见到柳如是,先被她的诗征服:垂杨小院绣帘东,莺阁残枝未相逢。大抵西泠寒食路,桃花得气美人中。他对最后一句特别感冒,屡屡吟哦,齿颊留香,还写诗一首,将柳如是与另外一个才女草衣道人王微放在一块表扬:草衣家住断桥东,好句清如湖上风;近日西泠夸柳隐,桃花得气美人中。

在一首诗里表扬两个女人,可见钱谦益这时没什么想法,但柳如是留心记下了。她不见得就当成了一笔可以利用的资源,但是,这年冬天,眼见谢三宾一步步逼来,她自然而然地,记起这根应急的稻草。

崇祯十三年冬天,柳如是扁舟过访半野堂,顾苓的《河东君小传》里有极见神韵的描写,说她“幅巾弓鞋,著男子服,口便给,神情洒落,有林下风。

中国古代名妓的生活和工作是怎样的?

这个问题其实相当大。有人曾经调侃说,风尘女子可能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职业了。这有一点夸张,但是这个行业确实非常古老。旧社会的青楼一般会尊春秋时期齐国名相管仲为祖师爷,因为史料记载齐国当时经济萎靡,于是管仲「置女闾七百,征其夜合之资,以充国用」。所谓「女闾」,就是「官窑」了。唐诗宋词明清小说,花街柳巷常常是文学的主题;从李师师到陈圆圆再到小凤仙,烟花女子们似乎也在用自己特有的方式影响着历史。不论你接受与否,中国历史里始终绕不过这个主题。三千年风花雪月的历史,很难一言以蔽之,不妨选择晚清时期作为一个断面,对勾栏瓦肆中的生活管窥一下。晚清乃至民国时期,青楼分为南北两派。北边最著名的就是北京八大胡同。南边最著名的,传统的是秦淮河,而新潮的是上海滩。咱们不妨先从南边说起。「青楼」或者「妓院」是一个很大的统称,其实可以细致划分为很多个档次。上海的风月场所,最高档的叫「书寓」,而后是「长三」,之下还有「幺二」、「台基」、「野鸡」、「钉棚」、「花烟间」、「咸水妹」等等很多。书寓与长三都很高档,幺二与台基就有些工薪阶层的意味,再往下的就几乎是社会底层了。书寓书寓最早是很严格的,几乎就是演出场所。里边的女子,公开的是身份是说唱艺人。大多接受名师的指点,琴棋书画、吹拉弹唱、说古谈今,样样俱全。也可以陪酒,但是喝完酒就必须与客人保持一尺的距离,以表明自己自尊自爱。富商巨贾往往挥霍千金也难卖佳人一笑,若想一亲芳泽,必须要下一番功夫,「潘驴邓小闲」样样不能少。顶级的书寓女校书,往往手中的一只大烟枪就价值千金。这当然非常让人眼红,所以慢慢就有大量的人投入到这个行业当中,后期的书寓就参差不齐,皮肉买卖逐渐放开,里边女子的价格也就一落千丈,最后逐渐衰落。「长三」开始崛起,成为顶级风月场所的代名词。长三「长三」这一称呼,源自牌九,是指一种上边有六个点的骨牌。最早的长三不太高档,明码标价,陪酒银币三元,留宿银币三元。于是人们便用长三来称呼。后来书寓没落,长三崛起,价格也涨上去了,里边的名花们也标榜卖艺不卖身,明里不收过夜费。主要的业务,是「做花头」(也就是俗称的花酒)或「打茶围」,做花头是指陪酒局,打茶围是指陪茶局。旧社会,高阶层人士的家眷,一般是不见人的。除非是所谓通家之好,否则见了男客要回避。所以有身份的人互相应酬或者娱乐,在家里是很不方便的。最好的去处,就是「长三堂子」。(苏沪一带妓院俗称叫堂子,清代皇帝祭神的家庙也叫堂子,很多满人第一次下到江南,或者南方人初到北京往往会闹笑话)长三堂子中的烟花女子往往称为「倌人」,一般比较高档的倌人,自己的住所都很高级,几乎是一个小院子,有自己的书房、卧室、会客厅、餐厅。有的商人为了应酬方便,常常会「做」一个倌人(别想歪了,这里的「做」没有那么龌龊,是类似于包养的意思,如何做,下文会详细交待)。这样,他再请客时,就可以定在这个倌人的住所,而这个倌人就俨然是女主人。倌人做花头,要出两种「票」,「客票」和「局票」,「票」就是请柬的意思,客票请客人,局票请倌人。客人们自己写局票请自己相好的倌人,如果没有,也可以由其他人或作为女主人的倌人来推荐。一般一局每个客人只请一个倌人。当然有阔佬一局乐意请三五个,也无所谓,不过容易被人笑话是土财主罢了。倌人接到局票,前来陪客叫做「出局」,一般情况下是不能拒绝的,这算是职业道德。出局的任务主要就是陪酒与陪聊,还有的倌人身怀绝技能弹能唱,自然更加受欢迎。一桌酒席,是不能男女混坐的,一般是出局的倌人坐在叫局的客人的身后。这样,一场花酒的人员排列是「圆环套圆环」的,最里边一圈客人,后边一圈倌人,再外边还有伺候酒席的姨娘大姐,杂役相帮(是倌人的佣人们,在饭局里可以理解为是男女服务员吧)。倌人与客人谈笑,有时还要代客人饮酒。有时正在陪酒,下一张局票又来了,当红的倌人一夜出四五个局很正常。这就要看倌人的手段,如果既不让这一桌的客人感到冷落,又不让那一桌的客人等得心焦,其中自有学问。客人们吃花酒,未必单纯为了玩乐,富商之间谈合作,江湖帮派谈条件,甚至官员之间的军国大事,也许都在一场花酒中就谈妥了。官商之间,甚至官匪之间,很多私密的交易,借着花酒的幌子,反而更方便些。做这一场花头下来,价格已然不菲。如果某个客人特别喜欢哪个倌人,还可以反客为主,号召大家去那个倌人的寓所再去玩乐,这叫做「翻台」。一场花酒上,客人打量倌人,倌人也在观察客人。倌人如果喜欢这一位客人,就会可以笼络客人。如果客人动手动脚,是可以拒绝的,当然要讲一点技巧。客人自矜身份,也不能过于放纵。大家处在一个调情而不下流的状态就好。红的倌人,眼界是很高的。所以若能得美人青睐,是一件很有面子和成就感的事情。大诗人杜牧都自豪地说「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可见不容易。如果某位客人看上了一位红倌人,想要做她(囧,你理解为正常的意思或者龌蹉的意思都可以了……),也可以不必请客,专门到这位倌人的寓所,打一个二人的小「茶围」,两个人单独接触就更容易擦出火花。几乎就是一次约会的体验,两个人品品茶,喝喝酒,吟个诗,答个对,下下棋,唱唱曲。很多倌人还有一手好厨艺,美人若对客人有意,还会亲自下厨做几道好菜。一个当红的倌人也许追求者甚多,这样,倌人就有了挑选客人的权力,可以选择做不做这个客人。客人还要以金银珠宝打动倌人,有的倌人为了多收礼物,当然就要故意「抻」着客人。这其中的手段就太多了,故事也太多了。也有虚意逢迎,也有真情流露,倌人骗客人,客人骗倌人,倌人单恋客人,客人单恋倌人,倌人与客人都是真心,倌人与客人都是假意……世上若有一万种痴男怨女,风月场中就有一万零一种。不喝花酒不打茶围,就单单在倌人寓所留宿,这叫做「借干铺」,一般来说是不允许的。这是倌人自掉身价的表现,传出去要被人笑话的。若是某位客人打动了倌人的芳心,就可以和倌人「做人家」了(前文的「做」就是「做人家」的简称),倌人的寓所可能还要挂一个小牌子,俨然就是这位客人的一所外宅,二人就是临时夫妻一般。再往后,也许客人口味变了,抛弃这位倌人,倌人也要寻觅下一个对象。也许二人就这么下去,倌人从良成为客人的妾,甚至正妻,也未可知。其他另有一种叫「半掩门」,属于偷偷做生意的,不出局,只接客。其中也有很红的倌人,也是不能随随便便就共赴巫山的。「幺二」、「台基」比「长三」就要低一些,「借干铺」往往是允许的。再往下的,就完完全全是一手交钱一手上床的皮肉生意了。这些都是下层的女性,不符合「名妓」的称呼,于是也就不过多介绍了北京「八大胡同」的情况也几乎类似。无非是称呼不同:一等叫「清吟小班」,二等叫「茶室」,三等叫「下处」,四等叫「土娼」。清吟小班也分「南班」「北班」,「南班」更受追捧,赛金花、小凤仙,都是出自「南班」。总结总的来说,想要追求一位名妓是需要下一番功夫的。绝不可能像现在的电影电视剧一样,客人到了某个京城第一等妓院,三五十个窑姐儿喊着「大爷」就往他身上扑,这是太荒谬的。权利即春药,越是高官与巨商,身边越少不了有人献媚。要想虏获他们的心,多半需要欲擒故纵,冷若冰霜可能有些夸张,但最多也就止于半推半就了。大诗人陈奕迅说得好:「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被偏爱的有恃无恐」。名妓有时也是要搞「饥饿营销」的,越是地位高的风尘女子,卖身、卖笑、卖唱的次数就会依次减少。越是让客人不满足,魅力和吸引力也就越大。归宿至于名妓们的归宿,更是不同,大致飘零凄苦的比较多,得善终的比较少。有人评出十大名妓:苏小小、薛涛、李师师、梁红玉、陈圆圆、柳如是、董小宛、李香君、赛金花、小凤仙,大多以悲剧收尾。更有无数红极一时的名妓,早已连名字都已经不为人知。人们常称呼她们为烟花女子,她们的生命也往往像烟花一样,曾经在清冷的夜空中绚丽地绽放,转瞬便归于沉寂,只剩下袅袅残烟,散入天地苍茫之间……浩浩愁,茫茫劫,短歌终,明月缺。郁郁佳城,中有碧血。碧亦有时尽,血亦有时灭,一缕香魂无断绝!是耶非耶?化为蝴蝶。这一阙词随着《书剑恩仇录》而被广为流传。最初刻于北京陶然亭的香冢之上,后人将香冢误传为香妃之冢。其实,这阕词也是为了悼念一位名妓。拿这阕词结尾,最合适不过了。如果还想更细致地了解,推荐以下这些文学作品:《九尾龟》和《海上花列传》是专门描写风月场所的,海上花列传因为对白多是吴语,后来张爱玲特意为它进行了注译(曾经看见一本破书叫《海上花张爱玲》,我就!@#¥%了),另外「三言二拍」,《聊斋志异》还有像高阳先生的《胡雪岩》系列中,也有很多故事描写到风月场所。[文/章鱼]

明清留名青史的八大名妓,为什么没一个有好下场?

一说到''妓'',我想大家都会嗤之以鼻,都觉得那是极端下贱的职业。然而,本文所说的''妓'',准确来说更应该说是''伎'',是指出卖自己文艺的人。古时候的确有女子身在青楼,却只卖艺不卖身。而前来找她们玩乐的都是一些有素质的文人雅士。在明朝末年,秦淮河畔,有八位才貌双绝的女子,留名青史,只可惜个个都红颜薄命,得不到善终。

1.顾横波

顾横波(1619年-1664年),明朝末年著名歌妓,才貌双全,工诗善画,善音律,尤擅画兰,能出己意,所画丛兰笔墨飘洒秀逸。她不但庄妍靓雅,风度超群,而且还通文史,善丹青,琴棋诗书皆精。因为才貌双全,文人墨客、达官贵人蜂拥而至,日日车马盈门,痴迷忘返。但她与其他妓女不同的是,她卖艺不卖身,且在青楼中有充分的自由,她自立门户''眉楼'',不但提供艺术欣赏,且将饮食文化发扬光大。但其的感情经历十分坎坷,好不容易等到一个知己刘芳,却因为自己的妓女身份,遭到刘家人嫌弃,最终二人没能相守。后又嫁于进士龚鼎孳,后明朝灭亡,龚鼎孳投降清朝,做了三朝臣子,顾横波被清朝授予''一品夫人''的诰命。后夫妻二人都受后世指责是没有骨气的势利小人,没有民族气节和仁义道德。

2.董小宛

董小宛(公元1624年---1651年),明朝末年著名歌妓。因家道中落生活贫困而沦落青楼,但她始终抱定不卖身的初衷,而为了生存,她不得不压抑住自己的那份清高,把一份毫无实际内容的媚笑卖给客人。董小宛那清高的脾气有时不免会露出来,得罪了一些庸俗的客人,然而却赢得了一些高洁之士的欣赏。后结识才子冒辟疆,所幸二人得以成眷属。李自成攻占北京后,冒家落难。由于生活困苦,冒辟疆患上重病,董小宛无微不至地照顾生病的丈夫,冒辟疆得以病愈。但董小宛却因为操劳过度,虚耗了身体,一病不起,不治身亡。野史把她和顺治皇帝的董鄂妃混为同一人,其实她们俩不是同一人。

3.卞玉京

卞玉京(约1623---1665年),诗琴书画无所不能,尤擅小楷,还通文史。她的绘画艺技娴熟,落笔如行云,一落笔尽十余纸,喜画风枝袅娜,尤善画兰。其父亲是明朝官僚,不幸早亡,家庭也就破败。卞赛只好携妹妹卞敏一起到秦淮河上出卖色艺。除了绘画,字也写得好,一手小楷清秀如其人,而且学过音乐,会弹琴,她的气质,迷倒了许多公子哥儿。卞玉京却表现得很矜持、清高,惟有遇见文人与艺术家,她才找到共同语言。卞玉京一生感情坎坷,先是与知己吴梅村因封建权势不能走到一起,后嫁于世家子弟却生活不如意。找不到生命的归宿,历经湖海风涛,勘破红尘俗世,最终出家为尼,长伴清灯古佛。

4.李香君

李香君,(1624---1653),其父亲原是明朝武官,被魏忠贤一伙阉党治罪后家道败落,飘泊异乡,在李香君八岁的时候,随养母李贞丽改吴姓为李。是南京秣陵教坊名妓。她歌喉圆润,但不轻易与人歌唱;丝竹琵琶、音律诗词亦无一不通。在青楼里,她结识侯方域,二人相知相爱,却受到阮大铖百般阻挠,但二人最终还是结为了夫妻。过了几年幸福生活之后,不料自己曾经的妓女身份被公婆发现,受公婆歧视和虐待,使李香君终日郁郁寡欢,日久成病,无奈患上肺痨而死,享年三十岁。


5.寇白门

寇白门,其虽出身于世代娼门,而寇白门,却纯洁如白纸,人称''女侠'',秦淮歌楼著名哥妓。寇白门17岁时嫁给了明朝声势显赫的功臣保国公朱国弼。顺治二年(1645年)清朝军队南下。朱国弼投降了清朝,被清廷软禁。朱国弼为了活命,打算把家里所有的歌姬婢女全卖掉来赎他的性命时,寇白门尽管痛心朱国弼的薄情寡义,在和朱国弼决断后,仍然为朱国弼筹措了两万两黄金,为朱国弼赎了身。自此,寇白门又回到了秦淮歌楼里,日日醉生梦死与文人墨客往来酒酣诗热。当时有个文人叫韩生,他和寇白门曾产生过一段感情,但在寇白门生病期间,有天夜里,寇白门恳求他在她身旁睡一夜时,被他拒绝,却见他在隔壁房间里与她的一个婢女调笑,不胜悲愤,病情加重,终不治身亡。

6.马湘兰

马湘兰(1548---1604),自幼不幸沦落风尘,是明末清初时金陵秦淮河畔名噪一时的名妓,具备清雅脱俗的气质和出类拔萃的才华。她为人旷达,性望轻侠,常挥金以济他人。她24岁时结识知音王稚登。但王稚登由于仕途不顺,始终未与马湘兰结为夫妇。但马湘兰对其不离不弃,每隔一段时间就去看望王稚登,不知不觉持续了30多年。马湘兰为王稚登付出了一生的真情,最后先于王稚登走完了她57年的人生。

7.柳如是

柳如是是明清易代之际的著名歌妓才女,幼即聪慧好学,但由于家贫,从小就被掠卖到吴江为婢,有着深厚的家国情怀和政治抱负,清兵攻占北京后,当兵临城下时,柳如是曾劝丈夫与其一起投水殉国。柳如在青楼结识了原朝廷礼部侍郎的钱谦益,感情深厚,愿嫁此时早已年过半百的钱谦益。钱谦益死后,乡里族人聚众欲夺其房产,柳如是为了保护钱谦益家产业,用缕帛结项自尽。

8.陈圆圆

陈圆圆(1623―1695),秦淮河梨园歌妓,色艺双绝,名动秦淮河畔。崇祯十五年,陈圆圆不幸被田弘遇劫夺入京,成为田弘遇家乐演员。田弘遇为了巴结手握重兵的吴三桂,把陈圆圆赠送给吴三桂。李自成农民军攻占北京后,圆圆为刘宗敏所夺。吴三桂本欲投降农民军,但得知圆圆遭劫后,冲冠一怒,竟然投降清朝,引清兵入山海关。在吴三桂所部和清军的联合夹击下,李自成农民军遭受重创,仓皇逃离北京。这就是''冲冠一怒为红颜''的典故。吴三桂独霸云南后,开始了穷奢侈欲的生活。后陈圆圆因为年老色衰,渐渐被吴三桂冷落,最终选择削发为尼,长伴青灯。一代美人,始终落得个红颜薄命的下场。

古代青楼女子都貌美如花,年老色衰后怎么办呢?

古代青楼的女子大多分两种,一种是出卖色相来赚钱的,另一种是出卖才艺来赚钱的。虽然依靠出卖才艺来赚钱的妓女,听起来比第一种要清高,但古代的妓女依然都是属于下九流,卖艺不卖身也一样为人看不起。

那么,这些在社会上地位很低的女子,年轻的时候能够吃青春饭,等到老去的那一天,她们又该何去何从呢?古代青楼女子快要老了或者已经老了,主要有以下几个去处:

一、在变老之前找到归宿或自己赚钱赎身之后重新开始了

有句俗话说得好:“宁娶从良妓,不要出墙妻。”这说明古代从良的妓女还是能够得到人们的尊重的。古代有很多妓女每天拼命的接客,等到攒够赎身的钱了,再积攒一些财产,赎身之后好过生活。

关于此类妓女,最经典的桥段莫过于《警世通言》中的杜十娘了,当时杜十娘虽然沦落为青楼女子,但在逆境中坚贞不屈,就为了相好李甲。但李甲却背信弃义,将其卖给别人,杜十娘一气之下将珍藏多年的百宝箱抛向江里,自己也投身江流。


从杜十娘这个案例来看,古代青楼女子如果想好好经营,还是能够存下很大一笔钱的。但这个故事也反映出,古代青楼女子的地位的确是非常的低。

除了杜十娘之外,明末名妓柳如是也是如此,柳如是是明末著名的青楼女子,她卖艺不卖身,气质高雅,集美貌、才华于一身。不仅如此,柳如是还非常的爱国,具有强烈的民族气节。

柳如是自幼家贫,从小就被卖给了一个名妓当养女,后来流落到了青楼当妓女,但她又漂亮又有才华,而且非常有气节,坚持卖艺不卖身,几年后嫁给了朝廷的东林党领袖钱谦益,这也是艺妓从良的典型。

二、留在青楼升级成为老鸨

如果没有办法适应外界的生活,又能够得到老鸨的喜爱,这种青楼女子在年老色衰之后,很可能会留在青楼当老鸨,继续着青楼这门事业。


不过老鸨也不是谁都能当得,首先得保证老鸨自身也得拥有一定的魅力,保不齐有一些老相好就一直喜欢她呢。

其次必须得有足够的应酬能力,自己八面玲珑的处事风格,因为青楼接待的客人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地痞混子,中间还有文人墨客,没有一定的交际能力,是很难做好老鸨这个职业的。


三、被迫离开青楼后的去处

年老的妓女没有资格成为老鸨的,自然要被赶出青楼,因为青楼女子是吃青春饭的,当青楼女子青春不再,肯定不能继续留在青楼吃白饭,大家都知道青楼很少讲情义,当青楼女子到了一定的年龄后,又找不到归宿,只能被青楼给无情地赶出去。

而这种被迫离开青楼的女子,一般有两个去处,一种是孤苦伶仃的艰难度过下半生,这种女人的下场基本上都是很悲惨的,她们因常年的避孕导致不孕不育,大多数没有孩子,只能自己一个人度过晚年。

另一种的去处还好一些,那就是削发为尼。众所周知明末清初的名妓陈圆圆,她的结局就是在寺庙了却残生。虽然她并不是被驱赶出妓院的,但她选择出家,这也正是那些因年老被迫离开青楼的妓女的好去处。

古代很多寺庙的香火之所以源源不断,正是因为它可能是很多人最终的归宿,而古代最喜欢供奉寺庙,一般有三类人,分别是太监、宫女、妓女,这些人知道自己离开那个体系之后,生活可能会很艰难,于是就会经常给寺庙供奉香火,等到离开那一行的时候,好有个落脚地。


其实古代的青楼女子也都是很可怜的,尤其是风华不再,青春消逝的时候,下场凄惨的例子比比皆是,是一个非常值得同情的弱势群体。不过凡事都有例外,古代讲究“养儿防老”,比如生了个鹿鼎公的韦春花,不就是青楼女子中的特例嘛。

年老色衰之后一般都会被赶出青楼,只有少部分的会被留下来做一些杂务。
她们一般会赚许多钱将自己赎出去。或者是一直为青楼工作到死,或者有贵人相助。
青楼女子年老了以后,可以退居幕后培养新人,也可以选择自由,可以离开青楼去过自己的生活,看自己的选择了。
文章标题: 古往今来的名妓都有着怎么的归宿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82303.html
文章标签:古往今来  归宿  名妓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