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3-09-27 16:01:12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10次
陶渊明虽说是穷困潦倒,但是在其早年,也是个有钱人家的孩子,当时相当于过着世家大族、地主豪绅的生活,要知道当时没有活字印刷术这样的先进印刷方法,不是每个人都看得起书的,从这里也可以看出陶渊明一度也是很有钱的。
陶渊明的祖父很有本事,是东晋的开国大臣,一直都担任着重要的职务,因此他的父亲也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只是他的父亲无心做官并且在陶渊明很早的时候就去世了,因此陶渊明可以说是家道中落了。
即便如此,陶渊明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家中生活也是比较充裕的,毕竟家底也是十分优厚的,那段时间,陶渊明也是过着有童仆伺候的日子的,即使没有做多大的官,也足够家里日常的开销了。
后来陶渊明不肯“为五斗米折腰”,毅然辞官回家种田,但实际上这时候种田也是雇佣农民种的,陶渊明自己并没有劳作,只是看书、写诗而已。
只是后来时运不济,陶渊明家中突然起了一场大火,将所有房产、钱财都烧了个干净,逼的陶渊明一家不得不搬迁,从此过上了众所皆知的穷困潦倒的日子,也才有了后来被世人所传诵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样的名句。
所以说,陶渊明有童仆伺候是很正常的,普通人就不要妄想过陶渊明的生活了,毕竟潇洒也是需要本事的。
陶渊明,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一说入宋后更名潜,自号“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人。他是东晋末至南朝宋时期的诗人、辞赋家,不过他在世时是以“隐士”身份闻名,而非以文学才华。在他死后,他的好友赠予他“靖节徵士”这一私谥,因而后世人又称他为“靖节先生”。为什么陶渊明穷困潦倒,却还有"童仆"伺候呢?
陶渊明所处的年代:东晋,我们都知道三国两晋南北朝是门阀氏族的时代,这个时代的人想要做官不是靠考科举,而是靠家族的实力。而当时的贵族或者说有钱人吧,肯定是这些世家大族。在当时的生产力情况下,一般人能解决温饱问题就算不错了。
陶渊明的曾祖父陶侃是东晋开国功臣,曾任侍中、太尉、都督八州军事,荆州、江洲刺史,封长沙郡公,进赠大司马。他的祖父陶茂,做过武昌太守。可以说,往上数几代,陶渊明家也算是大户人家。而其父陶敏,一生衣食无忧,便淡泊功名利禄。所以说陶渊明也算是门阀士族的子弟吧!
如果是穷困潦倒没饭吃,陶渊明怎么敢不为五斗米折腰,怎么敢放着好好的官儿不坐而去归隐山林。所以说陶渊明还是有一定的家底的,至少不是吃了上顿没下顿的人。所以说有个仆人也很正常,在那个时代,这是一个标配。
陶渊明也做过好多次官,虽然最后都辞官归隐了,当官的时候有个仆人是很正常的,辞官之后也可以带着。但是陶渊明在官场上还是有朋友的,当时他归隐山林,附近的官员还有人来看他。给他送酒送肉,其他有权势的人可能也会来看他,毕竟陶渊明的名气不小,所以陶渊明还是有经济实力的。
曾经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一直被大家认为是一个家境贫寒,不拘小节,不为富贵,不违己心的隐士。而事实上陶渊明真的是穷困潦倒,家徒四壁吗?如果是这样,为什么陶渊明在辞官回家之后,家里仍然有很多的仆人呢?
这位从中央派来地方巡查的巡视员,官职虽然不大,排场却不小。陶渊明不屑于这样的人同流合污也不喜欢阿谀奉承,一气之下留下那句著名的不为五斗米折腰辞官走了。也有人说陶渊明本来就想走,只不过是打算一年后再走的。但是由于他妹妹突然离世,于是突然辞职。究竟是不为五斗米折腰潇洒的离去,还是因为妹妹的突然去世而不得不辞职,现在我们已经不得而知,只知道,陶渊明坐着自己的小船一路游山玩水,怡然自得,潇洒的踏上了回家的路程。
这位从中央派来地方巡查的巡视员,官职虽然不大,排场却不小。陶渊明不屑于这样的人同流合污也不喜欢阿谀奉承,一气之下留下那句著名的不为五斗米折腰辞官走了。也有人说陶渊明本来就想走,只不过是打算一年后再走的。但是由于他妹妹突然离世,于是突然辞职。究竟是不为五斗米折腰潇洒的离去,还是因为妹妹的突然去世而不得不辞职,现在我们已经不得而知,只知道,陶渊明坐着自己的小船一路游山玩水,怡然自得,潇洒的踏上了回家的路程。
陶渊明回到家以后看到孩子和仆人们热情在门前迎接他,心情大好。进入庭院,看到家里的菊花和松树,陶渊明甚是高兴,当然更让他高兴的,还有家里珍藏多年的老酒。此后的陶渊明开始了自己向往的田园生活。一直没有再出山为官。陶渊明不用做官,不用经商,家里却可以养着仆人,以此看来其生活条件应该还是不错的。
陶渊明的祖上极为显赫,曾祖父陶侃曾经是大将军,为晋大司马,兼任两州刺史,是当时非常豪迈的风云人物。虽然到了陶渊明一代家道中落,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陶渊明家中应该还是多多少少会有一些积蓄的。靠着祖上留下来的积蓄和自己勤劳的双手,陶渊明安稳的度过了自己的后半生,他也成为了后人心目中真正的隐士。所谓“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成为了无数人心目中向往的田园生活,也许这也就是陶渊明的真实写照吧。
这其实是一个认知上的误区,古代文人所说的"穷困潦倒"通常指的是仕途而不是生活。
比如有"诗圣"之称的杜甫,写了很多反映民间疾苦的诗句,大家就以为他感同身受,自己也很落魄,可其实他出身世家大族京兆杜氏,是个标准的富二代,后来家道中落,但生活上也是没问题的,只是仕途不顺而已。
那么陶渊明在"穷困潦倒"的时候还有童仆侍候也就很正常了。
他是东晋人,家世也很好,曾祖任过郡守,祖父做过太守,父亲是个不沾俗事的名士,虽说后来也和杜甫家一样没落了,但和真正的贫苦之家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最简单的一个证明:陶渊明的学识才华肯定不是天生的,需要经过后天的学习。而在古代读书是件非常奢侈的事情,一般的小康之家都供不起一个读书人,魏晋还没科考,纯为增长知识而读书,这就更奢侈了!
要不是有一定的家底,他读不起书,写不出那么多传世诗篇!
等他长大之后就更不穷了,20岁就入仕,虽说只是小官,但能挣钱了;29岁时出任江州祭酒,不是什么大官,但清贵,没多久觉得当官太累就辞职回家了。
上司还很赏识他,召他做主簿,但他宁愿在家闲着也不想当官。如果不是家有余财他敢这么潇洒吗?不敢的!后来还当过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官都不大,但哪怕不去贪污都足以挣下一份家当。
也是因为没有后顾之忧,他才能在当了80多天县令后挂冠而去,从此归隐田园,写下了后世学子们的必学知识点:《桃花源记》!
可能很多人不理解陶渊明的选择,当官不好吗?住在乡下看看南山采采菊花的日子不无聊吗?还真不无聊!要知道陶渊明可是晋朝人啊,魏晋名士们厌恶朝堂寄情山水不是件很正常的事儿吗?
同时也很庆幸他的这种选择,东晋少一个官不会怎么样,但少了陶渊明这样的田园诗人是个巨大损失!历史长河中,无数高官名将都面目模糊了,唯有这些留下名篇巨作的大才子们如夜空中的星星,闪烁光彩,令人怀念。
古代的"名望"不是个虚浮的形容词,而是实实在在的。
只要有名望,就会被士族接纳,别的不论,生活无忧是相当容易的一件事儿;至于那些有钱的豪富商人,结交有名望的人物是提高自家社会层次最便捷有效的办法,他们很乐意接待资助这些人,但一般这些有名望的人物宁愿饿着也不会与他们来往。
所以,像陶渊明、杜甫这些有才华有名望的人,别说他们还出身世族,哪怕出身农家,成名后生活也不会差,他们之所以给时人穷困潦倒的印象,只是因为仕途不展、志向无望,精神上的追求无法满足!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