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革命后,俄罗斯的贵族真的如电视剧中所说流落世界各地了吗
没有呢,还有一次卫国战争,失败之后才流落,不流落的都被斯大林友情送去见上帝了
在徐志摩去世以后,出身贵族的陆小曼为什么就穷困潦倒了?
陆小曼的身价如果按当今社会来说,她出生豪门,最后嫁进豪门,唯一发生的变化就是从豪门千金摇身一变成为了豪门富太太,令所有人羡慕嫉妒恨,可就是这样一位豪门女人为何到最后穷困潦倒,娘家人都不理会她呢?
徐志摩是陆小曼的丈夫,他的父母非常有钱,可是豪门家中是非多,陆小曼也没有逃过这一劫,徐志摩和陆小曼结为夫妻,实际上徐志摩的家族是极力反对的,按理说两人出生的时代,家长制度已经渐渐消失了,实现了婚姻自由,为何还要全家人一起反抗呢?众所周知,徐志摩的前妻张幼仪是一位知书达理的好妻子,徐氏家族里的人们只承认张幼仪是自己的儿媳妇,没有人可以替代她的位置,徐志摩的父母更是开明的父母,徐志摩和张幼仪的婚姻失败,徐志摩不以为然,也没有痛改前非,为此徐志摩的父母觉得非常愧疚,因为儿子的错误,让自己失去了一位好儿媳,于是便认作张幼仪为子的干女儿,后来即使张幼仪离开了徐家,但是仍旧和两位老人来往,不断来看望他们,尽孝心。
张幼仪的离开正是因为陆小曼的插足,虽然那个时代已经实现了人生自由,可是这种关系还是不能令人完全接受,所以徐志摩的父母非常讨厌陆小曼,打心里接受不了陆小曼,即使陆小曼有着令人羡慕的家庭背景,还是不能被徐家人所接受。
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陆小曼出身贵族,时常参加各种社交,抛头露面,现身于各种歌厅,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而徐志摩却对此不管不问,徐志摩的父母一气之下与徐志摩断绝了关系,决定再也不会出钱了,徐志摩和陆小曼有没有固定的工作,这下日子不好过了,父母从此不再接济徐志摩一分钱,没有了生活来源的两个人今后该如何生存呢?
陆小曼一向大手大脚的,钱很快就不够花了,徐志摩还是非常疼爱自己的妻子,不忍心看着陆小曼如此辛苦,徐志摩便抛下了自己公子哥的身段,同时做了好几个兼职来贴补家用,这些小钱怎么能够两人的开销呢?
还有人说当时的陆小曼时常出入歌厅,和各种人打交道,自己还染上了鸦片,大家都知道鸦片的危害,轻则有害身体健康,重则使人家破人亡,那个时候的陆小曼已经入不敷出了,又加上吸食鸦片,大家可以想一想陆小曼破产也是有原因的,话说回来,陆小曼的钱也不是自己的,徐志摩的父母已经断绝了两人的经济往来,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远方传来徐志摩飞机失事的消息,徐志摩意外死亡了,陆小曼就此消沉了一段时间之后,又回到了自己原先生活的状态,如此消费陆小曼又没有工作靠什么生活,便伸手向自己的娘家救助,面对陆小曼如此失败的女儿,陆小曼的父母非常伤心,为了使陆小曼戒除鸦片,她们也决定不再资助陆小曼。
其实在陆小曼落难时,徐志摩的前妻张幼仪还私下救济陆小曼,张幼仪不计前嫌帮助离间自己的夫妻关系的第三者,人人都说徐志摩的父母没有看错自己认定的好儿媳,后来面对不思进取,不求上进的陆小曼,张幼仪也决定不在资助陆小曼,至此之后陆小曼一无所有,浑浑噩噩度日。
陆小曼从豪门一下跌入谷底,穷困潦倒,这一切怨不得别人,如果陆小曼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及时改进,也不至于沦落到如此地步。
因为陆小曼没有任何的工作,在失去了经济来源以后她的消费力却没有下降,那么生活肯定会变得贫困。
因为陆小曼吸食大烟很费钱,她也没有经济来源。
因为她是一个挥霍无度之人,徐志摩在世的时候都需要打几份工才能维持她的开销,加之其家族对其不认可,也不会支援她,所以就穷困潦倒了。
十月革命后流落在我国东北的白俄最后的归宿?
九一八后,以及解放后的情况。随着1917年11月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俄国无产阶级在布尔什维克党和列宁的领导下,推翻了俄罗斯反动政权,建立了以列宁为首的苏维埃政府。不甘心失败的俄国资产阶级、贵族、旧官吏,以沙俄海军上将高尔察克为首,在西伯利亚鄂木斯克组成反对苏维埃的“西伯利亚政府”,沙俄将军谢米诺夫也在俄国东部成立了“远东共和国”,经过几年内战,到1922年10月,红军已取得全面胜利。俄国资产阶级滨海地区临时政府最后一任首脑季捷里赫斯将军下令,所属军队向中朝边境附近撤退,并宣布让所有自愿离境者随同出国。 当时他们朝两个方向撤退:一部分人走海路,前往中国的上海;另一部分走陆地,最终来到哈尔滨。 走海路的一般都是军衔比较高的军官和海军,还有一些有钱的资产阶级。有两千多名比较有钱的白俄则投奔斯塔尔克海军少将,买票坐船从海路逃亡。当时斯塔尔克麾下有大小军用船只三十多艘,其中战舰、炮艇、军用运输船、客轮、货轮、破冰船、军用驳船、军用通信船、扫雷舰、海关缉私舰、快艇等,应有尽有。这些船只早已装满了原有的沙俄海军官兵和军需品,还有与军队挂边的士官武备学校的学员。在这种满员待航的情况下,从彼得格勒、莫斯科、波罗的海沿岸逃亡到滨海地区的白俄难民,又手举卢布潮水般地涌上了船。 为逃避苏俄红军的追赶,这三十多条战船满载九千多难民,驶往朝鲜元山港。但这些逃难船队刚进永兴湾,便受到日本警察的阻拦。斯塔尔克一面向日本当局提出抗议,一面派人与驻元山的各国领事馆交涉,呼吁救助白俄难民。在西方外交和舆论的压力下,日本当局允许老弱病残5300人上岸,暂居在元山海关的空屋中。 在三十多人相继病死后,斯塔尔克万般无奈,只得带领15艘最为坚固的舰船,载着三千多人向中国的上海驶去。白俄难民船队开到距上海100海里时,突然遭到强台风袭击,“德德莫夫中尉”号炮艇被巨浪打翻,37人葬身海底。1922年12月5日,斯塔尔克率领14艘舰船终于驰抵吴淞口。这使中国官方和上海租界当局慌乱不堪。北洋政府立即下令,除有特殊情况者外,白俄难民一律不准上陆。 斯塔尔克决定实施小股登陆,但都被中国官兵发现并送回。偷渡不成,白俄难民中有朋友和亲戚在上海的便提出投亲靠友。上海当局觉得这个理由不太好拒绝,于是,沪上军政要人和中国红十字会理事长庄得之、美国驻沪红十字会会长白汕脱与俄国难民领袖斯塔尔克、上海俄侨通商事务局会办格罗谢等,共同协商解决的方案。斯塔尔克说明舰船上的粮食所剩无几,燃煤已到山穷水尽地步,恳请中国当局允许难民上岸脱离苦海。上海当局根据北京政府指示,同意筹款赈济,并当场认捐二万元,供给燃煤2000吨、面粉1500袋,但仍要求难民尽早离沪。斯塔尔克回到旗舰“贝加尔”号,传达中国当局的处置方策,决定力争使中国政府接受700名少年孤儿士官生。几经交涉,中国政府终于同意白俄士官生和在沪有亲戚朋友的一千二百多人在上海登陆,其余的人随斯塔尔克分乘12艘较好的舰船前往马尼拉。 由于船只不够,所有的士兵和不能付钱上船的平民都走陆地,在人潮滚滚的白俄流亡者中,首批是博罗金将军率领的第一团和莫尔恰诺夫将军的第三团,夹杂着没钱的男女平民逃到了中国境内的珲春附近,总共约有七千人左右。其后,跟随而至的白俄辗转到哈尔滨和东北各地,人数多达二十万。因此到哈尔滨的这些白俄大部分是走陆地的而且是经济条件不好的白俄军队的残余和逃避俄国国内混乱的普通居民。 于是,20世纪世界历史上的一个新名词——“白俄”诞生了。这是那些没有苏联国籍,没有苏联护照的俄国人的专用名词,以区别于俄国的红色政权的革命者。十九世纪末开始,沙俄开始在北满修建“东清铁路”(中华民国建立後改称中东铁路),开始向铁路沿线,尤其是铁路枢纽哈尔滨移民。1918年,俄国爆发布尔什维克革命,大批沙俄军人、贵族和平民避难至哈尔滨,使哈尔滨成为俄国境外最大的俄国人聚居地。哈尔滨白俄创办了几十间俄国人学校,并出版俄文杂志和报纸。 满洲国时代,白俄居民受到满洲国政府的压制。1935年,苏联将“东清铁路”出售于满洲国。一些俄国人被苏联政府鼓励返回苏联。後来这些人的大多数受到斯大林苏共的清洗。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後,哈尔滨白俄大多陆续迁出。目前哈尔滨白俄及後裔分布于俄国、美国、以色列及南美国家。
文章标题: 十月革命以后流亡的贵族为什么都这么穷困潦倒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447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