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某物体在以8m1s的速度与移动了1.6km,求他说用的时间是多少s

时间: 2023-09-23 19:00:10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10次

某物体在以8m1s的速度与移动了1.6km,求他说用的时间是多少s

速度与时间、路程的三个公式是什么

速度与时间、路程的三个公式是什么 各位谢谢了要快

T是时间,S是路程,V是速度。

根据速度、时间、路程三者之间的关系得出:

求路程的字母公式是:S=VT;

求速度的字母公式是:V=S÷T;

求时间字母公式是:T=S÷V。

物理学中用速度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和方向。速度在数值上等于物体运动的位移跟发生这段位移所用的时间的比值。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

扩展资料

补充说明

1、物理上的速度是一个相对量,即一个物体相对另一个物体(参照物)位移在单位时间内变化的的大小。

2、物理上还有平均速度:物体通过一段位移和所用时间的比值为物体在该位移的平均速度,平时我们说的多是瞬时速度。

3、平时我们形容单位时间做的某种动作的快慢或多少时也会用到速度。比如:打字速度、翻译速度。

4、速度只能用大小来描述,用快慢描述是不准确的。比如:速度大、速度小。

       
       
       

初中的定义:把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高中的定义:速度等于位移和发生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 符号:v【注:希腊字母υ表示另一物理量“位移”】 定义式:v=s/t。在国际单位制中,基本单位:米/秒(m/s) 物理意义: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性质:矢量。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量纲是LT^(-1),基本单位为米每秒,符号m/s。 最大值:真空光速c=299 792 458m/s 。相关名词速率:速度的大小叫做速率,常叫做速度。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时的速度,叫做瞬时速度。 公式 【中学物理定义式】 初中公式 v=s/t 高中公式  速度是描述质点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等于位移和发生此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在匀速直线运动中,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做速度。 【大学物理定义式】 v=ds/dt 速度是描述质点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等于位移对时间的微分。同时也等于加速度对时间的积分。 【符号解释】 v:速度矢量,单位:m/s s:位移矢量,单位:m t:时间,单位:s 单位 速度在国际单位制的最基本单位是米每秒 ,国际符号是m/s,中文符号是米/秒。 常用单位:千米/时,国际符号是km/h。 单位换算:1 m/s=3.6 km/h。

       
       

这是是初中物理的时间(t),速度(v),路程(s)之间的物理关系,如下:

1、已知速度、时间,求路程的公式:s=v·t

2、已知时间、路程,求速度的公式:v=s÷t

3、已知速度、路程,求时间的公式:t=s÷v

注意事项:在使用这个公式时,应注意单位的统一。

       
       扩展资料

描述速度与路程的关系的还有一个物理量:加速度。

加速度(Acceleration)是速度变化量与发生这一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Δv/Δt,是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通常用a表示,单位是m/s²。加速度是矢量,它的方向是物体速度变化(量)的方向,与合外力的方向相同。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路程

路程=速度×时间
速度=路程÷时间
时间=路程÷速度

 

 

求初二物理,人教版,机械运动的题

机械运动(一)
一、知识概述
  本周我们将学习物质的简单运动. 知道机械运动;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理解速度的概念和公式.
二、重难点知识归纳及解析
(一)运动的描述
1、机械运动

  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通常简称为运动。
  机械运动是最简单的运动。
2、参照物
  要描述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先选定一个标准物体作参照,这个选定的标准物体叫参照物。
3、参照物的选择
  研究某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要事先选作标准的物体(假定为不动的物体)。
  (1)参照物是人为假定不动的,不是真正不动的。自然界不存在绝对不动的物体。
  (2)同一物体,由于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其运动描述结果往往是不同的。
  (3)参照物可以任意选择,但为了研究问题方便,应该选择最合适的物体作参照物,在研究地面上的物体运动时,我们常把地面或相对地面静止的物体作为参照物,在研究运动的车上的物体运动时,可以选运动的车厢为参照物。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对同一物体的运动的分析和计算方法也就不同,巧妙地选取参照物,往往可以使解题过程大大简化。
  (4)参照物不能选研究对象本身,因为它不是另一个物体,而是同一物体。如果以研究对象为参照物,则研究对象永远是静止的。
4、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宇宙中的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着,绝对不动的物体是没有的。我们平常说的一个物体是静止的,另一个物体是运动的,都是指这个物体相对于一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即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发生了变化。若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不变,即我们说物体是静止的;若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不断改变,那我们说物体是运动的。可见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而言的,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得到的结论也可能不同。因此,我们说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的,不事先选择参照物,说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没有意义,也是不对的。
5、运动的分类
  直线运动——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叫做直线运动。
  曲线运动——经过的路线是曲线的运动叫做曲线运动。
例1、甲、乙、丙三人各驾一架直升飞机,从他们自己乘坐的飞机里往外看,甲看见丙的飞机匀速上升,乙看见甲的飞机匀速下降,丙看见楼房和乙的飞机都匀速上升,则这三架飞机相对于地面的运动情况是( )
A.甲、乙匀速上升,丙匀速下降
B.甲、丙匀速下降,乙静止
C.甲、乙、丙均匀速下降
D.甲、乙、丙均匀速上升
解析:
  研究三架飞机相对于地面的运动情况,应以地面、楼房为参照物,丙看见楼房匀速上升,说明丙匀速下降;丙看见乙匀速上升,则乙有三种可能:静止、匀速上升或以小于丙的速度匀速下降;甲看见丙的飞机匀速上升,而丙相对地面是下降的,说明甲是以比丙更快的速度匀速下降的。
答案:BC
例2、舞台上,演员们正在汽车里表演,为了使观众感觉车正在行驶,车窗外布景上的画面向后移动,于是观众们感到好像也在车子里,觉得车子行驶在大道上,这是为什么?
解析: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重点在于选择参照物,根据参照物判断运动情况。
答案:
  舞台上的汽车是静止在地面上的,观众又是与汽车相对静止的。当使车窗外布景上的画面向后移动,可以说就是选舞台上的汽车(或舞台下的观众)为参照物,于是观众们感觉到好像自己在车子里。
  若认为布景上的画面静止,汽车(观众)是以布景上的画面为参照物,并与画面发生了向前的位置变化,即会觉得车子正向前行驶在大道上。
  布景就是根据运动的相对性制作的,窗外布景的画面向后运动得越快,人们感觉车行驶的速度越大,当画面静止时,人们会感觉到车子停住。
(二)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1、速度
  物体运动的快慢涉及到两个因素,一个是运动的路程,一个是运动的时间。日常生活中,人们常采用规定相同的运动路程,比较物体运动的时间。物理学中采用规定相同的运动时间,比较物体的运动路程,为此引入了速度这个物理量,即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匀速直线运动
  作匀速直线运动有两个条件:匀速、直线,可以理解为: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如果在任何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这种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从这个意义上理解,物体必须是在任何小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必须是相等的,才是匀速的。因此,绝对的匀速直线运动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但在物理学上,为了研究问题的方便,可以把一些物体的运动近似地看作匀速直线运动。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任何时刻和任何地点的速度都是相同的。因此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在数值上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只知道物体运动的时间或通过的路程,是无法判断物体运动快慢的。
3、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公式
  速度= 即物体的速度等于物体通过的路程除以它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
  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 ,可以表示该物体在运动中任何一段路程与任何一段时间、任何时刻的运动情况,它不是由路程长短或时间多少决定的,而是由 这个比值决定的。因此,比较不同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大小时,必须同时考虑这两个因素。
4、速度的单位
  速度的单位是一个复合单位,是由长度单位和时间单位复合而成的。任何一个路程单位和时间单位都可复合成速度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主单位是“米/秒”,交通运输中的常用单位是“千米/时”。
  “米/秒”读作“米每秒”;“千米/时”读作“千米每小时”。不能读作“速度是每秒××米”或“速度是每小时×千米”。如某物体的速度是“5米/秒”,应该读作“5米每秒”,而不能读作“每秒5米”。5米/秒表示该物体运动快慢,有这样的快慢程度,即1秒内可以通过5米路程。不能错误地理解为物体用了1秒时间通过了5米路程。物体可能只用0.1秒走了0.5米,也可能用10秒走了50米路程。
  进行速度单位变换时,需明确变换前后所用路程、时间单位之间的关系,再将这个关系代入计算式进行。其方法如下:
  
例3、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由速度公式v= 可知物体的( )
A.速度与路程成正比
B.速度大小恒定不变
C.速度与时间成反比
D.以上说法都不对
解析: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它的速度是不变的,不能由公式 得出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因为匀速直线运动的时间t是原来的几倍时,路程s也是原来的几倍,其路程和时间的比值 即速度大小是恒定不变的。
答案:B
例4、甲、乙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通过的路程之比为2︰1,所用时间之比为2︰3,则甲、乙两物体的速度之比为多少?
解析:
  要求甲、乙两物体的速度之比,须先搞清甲、乙的速度,根据公式 ,则可以得到v甲︰v乙.
答案:
  因为s甲︰s乙=2︰1,t甲︰t乙=2︰3

A卷
一、选择题
1、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位法国飞行员在飞行时,用手抓住了一颗德军射出的子弹。这个飞行员能很容易抓住子弹的原因是( )
A.飞行员飞行的速度不大
B.子弹飞行的速度不大
C.子弹相对于飞行员的速度不大
D.飞行员的力气大
2、有一位坐在开往上海的轮船上的乘客说:“上海终于来到了我身边”,他说这话选择的参照物是( )
A.轮船          B.上海
C.海水          D.其他船只
3、在车站上有两辆列车,甲车上的人看见车站向东运动,乙车上的人看到甲车不动,若以地面为参照物,则( )
A.甲、乙车均静止
B.甲向西驶、乙不动
C.乙向西驶、甲不动
D.甲、乙以同速向西驶
4、下列关于物体运动情况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正在进站的火车做变速运动
B.从光滑的斜坡上滚下的小球做匀速运动
C.匀速行驶的汽车上掉下的货物一定做曲线运动
D.月亮总是静止在地球的上空
5、关于地球的同步通信卫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它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
B.它相对于太阳是静止的
C.它绕地心运转一周的时间为24小时
D.它相对于月球是运动的
6、飞机水平匀速飞行,从飞机上先后竖直向下抛出三个物体,不计空气阻力,地面上的人看见这三个物体在空中排列情况是图示中的( )
A.         B.
C.          D.
7、甲、乙两物体相对于地面分别以5m/s和6m/s的速度向北运动,以下列哪个物体作参照物时,甲物的速度在数值上较小( )
A.地球          B.太阳
C.乙物体         D.无法选择
8、羚羊奔跑速度是20m/s,一短跑运动员5秒内跑完50米路程,汽车的行驶速度是54km/h,三者速度从小到大的排列的顺序是( )
A.汽车、羚羊、运动员
B.羚羊、汽车、运动员
C.运动员、汽车、羚羊
D.运动员、羚羊、汽车
9、一个乘客以2m/s的速度在长20m的车厢内行走。当火车匀速前进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乘客用10s可以从车厢头走到车厢尾
B.乘客从车厢头走到车厢尾的时间多于10s
C.乘客从车厢头走到车厢尾的时间少于10s
D.乘客从车厢头走到车厢尾所用时间小于从车厢尾走到车厢头的时间
10、甲乙两人多次进行百米赛跑,每次甲总比乙提前10m到达终点,现让甲后退起跑线10m,乙仍在起点同时进行赛跑,则( )
A.甲乙同时到达终点
B.甲先到终点
C.乙先到终点
D.无法确定
提示:
  1、子弹在运动,飞机也在运动,当两者速度接近时,相对速度很小,这样就容易接住子弹了。
  2、以轮船为参照物,轮船是静止的,那么上海是向着轮船在运动的。
  3、车站是静止的,甲看到车站向东运动,那么甲一定是向西运动的,而乙看到甲没有运动,那么甲乙是相对静止的,乙和甲同向运动且速度大小相等
  4、光滑的斜坡上的小球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月亮相对地球是运动的,转动一周需要1个月。
  5、同步卫星上相对地面静止的卫星,运动的周期和地球的自转周期相同,是24小时。
  6、由于惯性,三个物体在水平方向首都相同,始终在一条竖直线上运动
  7、甲相对乙是以1m/s的速度向南运动
  8、
  9、2m/s是相对车厢而言的,那么运动的时间
第1题 正确答案为 C

第2题 正确答案为 A

第3题 正确答案为 D

第4题 正确答案为 BD

第5题 正确答案为 ACD

第6题 正确答案为 B

第7题 正确答案为 C

第8题 正确答案为 C

第9题 正确答案为 A

第10题 正确答案为 B
B卷
二、填空题
11、长征三号火箭运载同步卫星升空,此时,以地球为参照物,卫星是____________的,以火箭为参照物,卫星是____________的,当卫星脱离火箭绕地球运转时,以地球为参照物,卫星是____________的,以火箭为参照物,卫星是____________的。
12、亚洲最大的沉管隧道—上海外环隧道于2003年6月21日通车,隧道全长736m,记者乘轿车从浦西入口到浦东出口只需1min,则轿车在江中管段行驶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_m/s。若以_________为参照物,记者是静止的。
13、某段铁路由长度为l的铁轨一根接一根铺成,一列火车在匀速前进,车内一位旅客要测火车运行的速度,他测出了火车经过铁轨接缝时连续发生n次振动的时间间隔为t,则计算速度v的关系式是v=____________.
答案:
  11、运动;静止;静止;运动
  12、12.3;轿车
13、
三、综合题
14、在古代,科学家在相距3.5×104m的两山峰之间测光速,在甲山峰上设置一个光源和一个接收光的装置,在乙山峰上设置一个反射光的装置,若在甲山峰上测得光从发出到接收用了2.4×10-4s,则光的传播速度大约为多少m/s?
答案:
  已知:s=3.5×104m,

15、你白天在公路上行走,很容易发现公路上行驶的汽车是向你而来,还是离你而去。但是在没有灯光的黑夜里,公路上离你很远处有辆汽车,虽然亮着车灯,你却不能判断它是静止不动,还是正在行驶,这是什么原因?
解答:
   白天由于能够看清地面及地面上的物体,很容易以地面为参照物而判断出汽车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到了夜晚,汽车上亮着灯,我们只能看清车灯,而无法看清其它物体,因此,没了参照物,也就无法判断汽车的运动情况。
中考解析
一、中考要求
  简单的运动在中考中占的份量不大,常以选择题和填空题的形式出现,考查的内容有物体运动快慢的判断,速度大小的计算,参照物的选择以及对物体运动情况的判定等。
二、中考新题例说
例1、(舟山市)探究物体的运动快慢,可以先把物体将要通过的路程分成若干段,再分别测量物体通过每段路程所需的时间。如图所示,将运动员跑步的路程分为长度相同的三段,分别测量运动员跑过每段路程所需的时间,就可以确定运动员跑步时速度的变化情况。从图中可见,运动员在此运动过程中的速度是( )

A.不变             B.逐渐增大
C.逐渐减小           D.先减小再增大
解析:
  运动员在三个阶段跑步的速度是否变化,可以选相同跑步路程,比较三段路程所用时间;也可以选相同运动时间,比较三段时间所跑路程。由图可知:
  10米~30米的20米长,运动员用时2秒
  30米~50米的20米长,运动员用时2秒
  50米~70米的20米长,运动员用时2秒
  所以运动员在这三段路程中运动的速度大小没有变化。
答案:A
  点评:比较物体运动快慢有不同的方法,要根据具体情况,观察图象,从图象中获取有用信息进行分析,是中考的新动向,要高度关注。
例2、(山西省)观察图中的烟和小旗,关于甲、乙两车相对于房子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两车一定向左运动
B.甲、乙两车一定向右运动
C.甲车可能运动,乙车向右运动
D.甲车可能静止,乙车向左运动
解析:
  图中房子相对地面是静止的,烟向左飘,说明此时有风向左;对于甲车来讲,甲车上的旗子向左,有三种可能情况:一是车不动,风把小旗向左刮;二是甲车向右运动,风相对于甲车向左,把小旗向左刮;三是甲车向左运动但运动的速度小于风速,此时风仍能把旗刮向左。对于乙车相对讲情况简单,风向左刮,要使乙车上的小旗向右飘,只有使乙车向左运动且车速大于风速。如果乙车向左速度等于风速,则小旗不飘(因为速度等于风速,此时风与乙车相对静止);乙车速度小于风速,则小旗被风刮得向左飘。所以应选D。
答案:D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下列物体中重约为1N的是( )
A.一枚壹圆硬币 B. 两只鸡蛋 C.三枚回形针 D. 四张实验桌
2.如图1所示,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在水平桌面上作直线运动,实验记录
如下表。由此可知,木块与水平桌面的滑动摩擦力为( )

A.4.5N B.1.5N C.3N D.2.1N
3.在使用弹簧测力计前,指针没有指在零刻度线上而是指在大于零刻度线的
位置,如果不调零直接用来测量力,测出的结果将( )
A.偏大 B.偏小
C.是正确的数值 D.无法判断
4.如图2所示,一同学实验时在弹簧涮力计的两侧沿水平方向各加6N拉力。
并使其保持静止,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
A.0N B.3N C.6N D.12N

5. 如图3所示是我们日常工作生活中所使用到的机械,按图中所示的情景使用过程中没有省力的是( )

6.如图4所示的各滑轮组中,物体重力
都是G,不计摩擦和滑轮重力,使物体匀速上升,拉力F最小的是图(  )

7.一位同学双手的最大拉力为500N,现在他用一个动滑轮和一个定滑轮组
成的滑轮组,最多能提起的物重为( )
A.500 N B.1 000 N C.1 500 N D.250 N
8.如图5所示,在地球上的四个位置分别静立着中国人、北极熊、
阿根廷人和企鹅,对他们的受力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只有北极熊受到的重力和地球对它的支持力是平衡的
B.企鹅受到的重力大于地球对它的支持力
C.中国人、阿根廷人除了受到重力和支持力外,一定还受到摩擦力
D.他们受到的重力方向都是竖直向下,且均是指向地心
9. 下列现象中可以减小摩擦的是( )
A.拔河时用力握住绳子
B.旅行箱的下面安装小轮子
C.钢笔拧得太紧不易打开,往往在手与钢笔之间垫一块毛巾
D.为了把桌面上的污渍擦干净,常常用大一点的力压抹布
10.古代护城河上安装的吊桥可以看成一个以O为支点的杠杆,如图6所示。一个人通过定滑轮用力将吊桥由图6示位置缓慢拉至竖直位置,若用L表示绳对桥板的拉力F的力臂,则关于此过程中L的变化以及乘积FL的变化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L始终在增加,FL始终在增加
B.L始终在增加,FL始终在减小
C.L先增加后减小,FL始终在减小
D.L先减小后增加,FL先减小后增加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4分)
11.图7所示,升国旗用的旗杆顶上安装滑轮(甲图)是为了 ,而塔吊
中使用滑轮组(乙图)主要是为了 。
12.如图8所示,在生活、生产中我们常遇到下面事例:打夯时夯锤被高高抛
起又下落,砸在工作面上……若夯锤的落到地面上时的重力为300N,那么它的质量为______kg(g取10N/kg),不考虑高度对g的影响,它抛起和落下时的重力相比是________(选填“变化”或“不变”)的。
13.你玩过滚铁环吗?如图9所示,玩滚铁环游戏时,铁钩与铁环间的摩擦是
摩擦,铁环与路面间的摩擦是 摩擦(选填“滑动”或“滚动”)。
14.如图10所示,物体A重30N,用F等于50N
的力垂直压在墙上静止不动,则物体A所受的摩擦力是 N;物体B重30N,受到F等于20N的水平推力静止不动,则物体B所受的摩擦力是 N。
15.如图11所示,用撬棒撬起大石头,向上、向下用力都可
以,向 更省力,原因是 。
16.在生产和生活中,经常见到这样的情形:用木板搭斜坡将货
物推入汽车车厢;修盘山公路使汽车驶上高耸的山峰等。从物理学的角度分析,它们的物理模型属于同一种简单机械,即 ,这种简单机械的优点是 。
17.为抗风,搭帐篷时要用“地钉”(类似于长铁钉)将帐篷固定在地面上,
人们发现地面越松软,地钉插入越容易,固定效果越差,原因主要是 。一人用100N的压力将重5N的地钉竖直缓缓地插入地面,则地钉与地之间的摩擦力为 N;若要将地钉拔出,则至少需 N的拉力。
18.有一个矿井,深20m,有两个工人将一个重为400N的矿石
从井底匀速拉向井面,如图12所示,动滑轮重20N,不计其他摩擦。如果两个工人始终保持相同的速度拉矿石,则两个工人用的拉力F=__________N;当矿石拉出井面时,则其中一个工人将绳子移动了________ m。

三、作图题(每小题3分,共6分)
19. 如图13所示,在图中画出F1、F2的力臂。

图13

20. 站在地面上的人想用尽可能小的力提升水桶。请在图14中画出滑轮组绳子的绕法。
四、实验与探究题(21题4分,22题4分,23题8分,24题8分,共24分)
21.如图15甲所示是人们锻炼常用的握
力计,它是根据
原理制成的,图乙是它的表盘的示数,则图中指示的握力是 N。
22.小军同学为了探究“使用动滑轮的省
力情况”,使用了如图16所示的实验装。实验前,小军用弹簧测力计测得动滑轮的重力为1.0N,每个钩码的重力为0.5N;实验过程中,小军多次改变动滑轮所挂钩码的数量,分别记下每次所挂钩码的重力及对应的弹簧测力计示数,并将其填写在预先设计好的记录表中。
分析实验数据可以得出,在忽略摩擦、绳重及实验误差的条件下,弹簧测力
计的示数F与钩码的重力G以及动滑轮的重力G0的关系为_________;在动滑轮的重力大于或等于物体的重力的条件下,使用动滑轮__________。
23.在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时,小华同学根据自己推箱子时,
箱子越重,推起来越费力,提出了“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可能与接触面受到的压力有关”的猜想;小辉同学根据自己推箱子时,地面越粗糙,推起来越费力,提出了“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可能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的猜想。图17是验证他们猜想的实验装置图。
①小辉同学为了完成他自己的探究应按_______两图进行。
②若小华选用正确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得到下表所记录的实验数据,请根据数据在所给坐标中作出摩擦力的大小f与接触面受到的压力大小N之间的关系图象。

③根据图像可以得出f与N的关系是_______。
④小华和小辉同学在实验中都应使小车做___________运动。
24.如图18所示是我们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装置图.实验结
束后,通过分析数据,有的同学指出:杠杆的平衡条件也可以是“动力×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阻力× 支点到阻力作用点的距离”.平时许多同学也经常用这种观点分析杠杆问题.事实上这种观点是片面的,因为支点到动(阻)力作用点的距离并不总是力臂.请你在本实验的基础上再补充一些器材,通过实验证明杠杆平衡条件在普遍情况下应该是“动力×动力臂=阻力× 阻力臂”。
(l)你补充的器材有: 、 。
(2)写出操作步骤:
五、综合应用题(6分)
25.假期里,小兰和爸爸、妈妈一起参加了一个家庭游戏活动。活动要求是:
家庭成员中的任意两名成员分别站在如图19所示的木板上,恰好使木板水平平衡。
(1)若小兰和爸爸的体重分别为400N和800N,小兰站在距离中央
支点2m的一侧,爸爸应站在距离支点多远处才能使木板水平平衡?
(2)若小兰和爸爸已经成功地站在了木板上,现在他们同时开始匀速相向行走,
小兰的速度是0.5m/s,爸爸的速度是多大才能使木板水平平衡不被破坏?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2.C 3.A 4.C 5. A 6.B 7.C 8.D 9.B 10.C(桥在水平位置时,L小于吊桥长度,阻力臂L2等于O到桥重心的距离;当绳与桥垂直时,L等于桥长,然后随着桥的上升L变小;整个上升过程中桥重G不变,阻力臂L2变小,而FL始终等于GL2,而GL2随桥上升减小,故FL始终在减小)
二、填空题
11. 改变力的方向 省力
12.30 不变
13.滑动 滚动
14.30 20
15.上 向上时动力臂与阻力臂的比值大于向下时动力臂与阻力臂的比值
16.斜面 省力
17.压力越小,摩擦力越小 105 110
18.210 40
三、作图题
19.
20.
四、实验与探究题
21.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越长 28
22.F= 并不省力
23. ①甲丙 ②答案略 ③f与N成正比 ④匀速直线
24.(1)弹簧测力计 刻度尺
(2)去掉一侧的钩码,用弹簧测力计斜拉杠杆,使其保持水平平衡,读出测力计示数,并用刻度尺测出力臂。改变测力计斜拉的角度,重复上述实验步骤。
五、综合应用题
25.(1)小兰和爸爸对杠杆施加的力分别为F1=400N
和F2=800 N,F1的力臂l1=2m,
根据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
有l2== =1m
爸爸应站在距离支点1m的另一侧。
(2)设:小兰和爸爸匀速行走的速度分别为v1和v2,行走时间为t,要保证杠杆水平平衡,
则有F1( l1-v1t)= F2(l2- v2t)
解得:v2=0.25m/s

时速是怎么算的?

请说细节点…

一、时速的定义是一小时内位移了多少距离。时速的单位为千米。时速通常使用于交通运输领域,但不是国际单位制的标准速度单位。

二、具体的计算方法:

(1) 1分钟测量法。V=60S:

如果1分钟测量到50米,每小时为60分钟,则时速为V=60*50=3000米/小时=3公里/小时。

如果1分钟测量到2000米,每小时为60分钟,则时速为V=60*2000=120000米/小时=120公里/小时。

(2)5分钟测量法。V=12S:

如果5分钟测量到250米,每小时有12个5分钟,则时速为V=12*250=3000米/小时=3公里/小时。

如果5分钟测量到10000米,每小时有12个5分钟,则时速为V=12*10000=120000米/小时=120公里/小时。

三、我们平时所看到的限速标志,上面的速度即这里的时速。


四、误区:

时速一词已经说明了速度的时间单位是1小时,所以用时速描述速度时,不应再加和时间有关的字词,例如,不要把时速80千米说成时速每小时80千米、每小时时速80千米或时速80km/h之类的错误语法。

扩展资料:

一、时速与速度的关系:

1. 时速为一小时内位移了多少距离,而速度是一定时间内位移了多少距离。时速是速度中的一种。常用的速度单位有km/h(时速),m/s(秒速)。

二、平均速率

1. 平均速率描述一段时间内物体运动的平均快慢程度。计算方法是v=△S/△t。平均速度:v=x/t。

2. 平均速率并不是“平均速度的绝对值”。不能为零。因为若质点做曲线运动或做有往返的直线运动时,在一段时间内物体又回到出发点,则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零,平均速率却不是零。

3. 汽车速度计不能显示车辆运动的方向,它的读数实际是汽车的速率。日常生活、小学和初中物理中说到的速度,是指平均速率。平均速率是指物理移动路程与时间的比值,而平均速度是指位移与时间的比值。

4. 单向匀速直线运动时,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相等,平均速率与瞬时速率相等,速度的大小等于速率。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时速

时速,简单地说就是一小时走了多少距离。
但一般测量时不会去测一个小时的路程,最常见的是测1分钟的路程,或5分钟的路程,再换算到1小时的路程。
以下是二种测量方法的计算公式:
A,1分钟测量法。V=60S,
如果1分钟测量到50米,则时速为V=60*50=3000米/小时=3公里/小时。
如果1分钟测量到2000米,则时速为V=60*2000=120000米/小时=120公里/小时。
B,5分钟测量法。V=12S,
如果5分钟测量到250米,则时速为V=12*250=3000米/小时=3公里/小时。
如果5分钟测量到10000米,则时速为V=12*10000=120000米/小时=120公里/小时。
时速是一种衡量速度的单位,通常用于描述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行驶的距离。时速的计算方法是将行驶的距离除以所花费的时间。

时速(v)的计算公式如下:

v = d / t

其中,
v 表示时速(单位为 km/h 或 mph),
d 表示行驶的距离(单位为 km 或 mile),
t 表示所花费的时间(单位为小时)。

举个例子,假设一辆汽车在 2 小时内行驶了 200 公里,那么它的时速可以通过以下计算得出:

v = 200 km / 2 h = 100 km/h

因此,该汽车的时速为 100 公里每小时。
对于时速,简单地说就是一小时走了多少距离。
但是一般测量时不会去测一个小时的路程,最常见的是测1分钟的路程,或者是5分钟的路程,然后再换算到1小时的路程。
以下是二种测量方法的计算公式:
A,1分钟测量法。V=60S,
假如1分钟测量到50米,则时速为V=60*50=3000米/小时=3公里/小时。
假如1分钟测量到2000米,则时速为V=60*2000=120000米/小时=120公里/小时。
B,5分钟测量法。V=12S,
假如5分钟测量到250米,则时速为V=12*250=3000米/小时=3公里/小时。
假如5分钟测量到10000米,则时速为V=12*10000=120000米/小时=120公里/小时。
路程除以时间。比方说,120公里的路程,用了两个小时时间,那么时速就是60公里每小时了。

速度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速度的计算公式为v=Δx/Δt。

物理学中用速度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和方向。速度在数值上等于物体运动的位移跟发生这段位移所用的时间的比值。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

速度描述物体运动快慢和运动方向的物理量,定义为位移与发生这个位移所用的时间之比。

速度为矢量。初中的定义,把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高中的定义,速度等于位移和发生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

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量纲是LT^(-1),基本单位为米每秒,符号m/s。 最大值:真空光速c=299 792 458m/s 。



扩展资料


1、当物体的加速度保持大小不变时,物体就做匀变速运动。如自由落体运动、平抛运动等。当物体的加速度方向与大小在同一直线上时,物体就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如竖直上抛运动。

2、加速度可由速度的变化和时间来计算,但决定加速度的因素是物体所受合力F和物体的质量M。

3、加速度与速度无必然联系,加速度很大时,速度可以很小;速度很大时,加速度也可以很小。例如:炮弹在发射的瞬间,速度为0,加速度非常大;以高速直线匀速行驶的赛车,速度很大,但是由于是匀速行驶,速度的变化量是零,因此它的加速度为零。

4、加速度为零时,物体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相对于同一参考系)。任何复杂的运动都可以看作是无数的匀速直线运动和匀加速运动的合成。

当运动物体的速度方向与加速度(或合外力)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90°而小于或等于180°时,速率将减小,方向将改变;

当运动物体的速度和方向与加速度(或合外力)方向之间的夹角等于90°时,速率将不变,方向改变。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速度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加速度(物理概念

速度v等于路程s除以时间t。  v=s/t.

科学上用速度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速度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速度的计算公式:V=S/t。速度的单位是m/s和km/h。    

速度是矢量。初中的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的多少,叫做速度。(速度在数值上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高中的定义:速度等于位移和发生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 符号:v【注:希腊字母υ表示另一物理量“位移”】 定义式:v=s/t 在国际单位制中,基本单位:米/秒(m/s)Km=1000m 1千米=1公里,物理意义: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性质:矢量。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量纲是L*T⁻¹,基本单位为米每秒,符号m/s。 最大值:真空光速c=299 792 458m/s 。

相关名词 速率:速度的大小叫做速率,常叫做速度。 瞬时速度: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时的速度,叫做瞬时速度。 平均速度:物体通过的位移和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做平均速度(无论做任何形式的运动)。平均速率:物体通过的总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平均速率。瞬时速率与瞬时速度的大小相等。

速度公式是:速度=路程÷时间,数学表达式是:v=s/t。
速度公式是:速度=路程÷时间,数学表达式是:v=s/t。v表示速度,单位:米/秒,s表示路程,单位:米,t表示时间,单位:秒。
简介:
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定义为位移随着时间的变化率。

速度是矢量。初中的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的多少,叫做速度。速度在数值上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定义式:v=s/t 在国际单位制中,基本单位:米/秒(m/s)、物理意义: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速度=路程/时间
v=s/t
路程=速度×时间
s=vt
时间=路程/速度
t=s/v.
速度公式是:速度=路程÷时间,数学表达式是:v=s/t。
速度公式是:速度=路程÷时间,数学表达式是:v=s/t。v表示速度,单位:米/秒,s表示路程,单位:米,t表示时间,单位:秒。
简介:
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定义为位移随着时间的变化率。

速度是矢量。初中的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的多少,叫做速度。速度在数值上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定义式:v=s/t 在国际单位制中,基本单位:米/秒(m/s)、物理意义: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文章标题: 某物体在以8m1s的速度与移动了1.6km,求他说用的时间是多少s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80021.html
文章标签:某物  他说  速度  时间  1 6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