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如果美国重新回到孤立主义,撤销所有海外军事基地,不再干涉任何国际事务,请预想一下世界局势的发展

时间: 2023-09-14 22:01:38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89次

如果美国重新回到孤立主义,撤销所有海外军事基地,不再干涉任何国际事务,请预想一下世界局势的发展

二战前后美国价值观的对比

二战前,美国在国际上奉行孤立主义,不干涉国际事务,二战爆发后,美国逐步放弃孤立主义路线,增加对英国等国的援助;珍珠港事件后,美国对日宣战,正式参加二战,成为反法西斯的中坚力量;二战结束后,美国巩固了资本主义的老大地位,与苏联争夺世界霸权,频繁干涉国际事务,彻底远离了二战前的孤立主义立场,这应该是二战前后美国价值观最大的变化
二战前美国致力于发展军事实力和科技研究,在社会经济方面是以军事为主,经济为辅,二战后美国成为世界霸主,逐渐插手世界经济,在军事强权的威胁下,垄断经济市场!
二战前,国际政治经济中心在欧洲,美国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在国际上奉行孤立主义,不干涉国际事务。二战爆发后,特别是在二战结束后,美国成为国际政治经济中心,二战的胜利,使美国成为西方大国的领头羊。与苏联争夺世界霸权的胜利,巩固了资本主义的老大地位,彻底远离了二战前的孤立主义立场,变得频繁干涉国际事务,积极向外输出美国的价值理念。

为啥美国在二战中迟迟不参战?究竟有何考量呢?

众所周知,自打1939年9月1日,德国闪击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序幕拉开。法西斯四处侵略,世界狼烟四起,尤其是欧洲打的乱成一团。然而,世界上几乎所有强国都卷入了战争,而美国却只身世外,似乎并不急于出兵参战,作壁上观。一直有人认为美国不参战是为了卖军火,发战争财。这种看法也不能说是错误的,但真实原因并不那么简单。

那么,美国迟迟没有出兵参战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一是孤立主义政策的束缚。美国第一任总统华盛顿提出的这一政策,目的是不让美国加入那些什么联盟、条约,基于这样的想法,所以美国对欧洲事务是漠视的,对世界政治和军事冲突也不想主动参和进去。这个国策主导美国一百多年,到一战爆发才有所松动。但一战结束后,美国又重新回到孤立主义政策。不加入国联,也不想在国际事务崭露头角。就是在大萧条时期,经济受到重创,也不愿参与国际经济金融等合作。在美国参加二战前,孤立主义政策一直主导着美国,甚至还出台了《中立法》。

所以美国不愿参战,并非卖军火赚钱那么简单。事实上,对于美国这样的庞大经济体来讲,卖军火的那点收入他并没有看上眼,这些收入比它二战时对外援助少得多。所以还够不成影响美国出兵参战的一个方面重因素。

二是和平主义思潮的影响。事实上一战以后,整个世界都弥漫着和平主义思想,人心思安,可望和平。美国更是如此,无论是国民还是美国政府都不愿意打仗,把心思全都放在了经济建设和提高国民生活水平上。当时的英国人和法国人也一样,否则就不会有纵容德国法西斯势力绥靖政策的产生。英法与德国开战也是被逼无奈,如能避免,绝不选择战争。

所以直到二战爆发后,美国民众仍然不支持政府参战,尤其是在美国的德国裔和爱尔兰裔。而德国裔和爱尔兰裔接近美国人口的一半,他们对美国总统选举票的影响甚大,作为民选政府不可能不考虑这个因素。此外,对参战问题,国会和立法院也意见不一,争执不休,这也是美国政府没有决定参战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是美国本土没有直接受伤。从二战爆发到日本偷袭珍珠港,这段时间里,战争没有波及美国本土,伤害到国内民众。在民众看来战争离他们还远,况且此时的美国的军火贸易,如火如荼,并不需要将自己投入进去。事实上,如若说美国前期不想加入,那可能是真的,可是到了后期,美国也真的想加入战争了,因为这时的日本已经侵害到了美国在太平洋的利益。但美国缺少一个说服民众和国会的强有力的理由。

而这时日本正在准备偷袭珍珠港,当接到中国的日本就要在珍珠岛有行动的情报时,美国表现出一副不相信的样子,但在怀疑中国情报真实性的同时,却暗中把航母转移出珍珠港。所以日本攻击珍珠港那天,所有航母都不在港内,为此既保存了海军实力,又有了说服民众和国会的充足理由。随后美国迅速对日本发起了反攻,投入到二战中。

四是权衡利弊得失寻求最佳时机。这才是美国迟迟不出兵最主要的原因。美国深知,二战是自己坐强坐大最有利的契机。当时美国虽是世界第一大经济国,但在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还远远不如英国,甚至在很多方面跟法国都没法比。这样美国要成为世界霸主,必须借这次二战之机,把英法搞垮。方法很简单,就是让英法与德国死磕,用德国来消耗他们的实力。实际上在美国和苏联没有参战前,法国投降,英国以一国之力抗击德意两国,国力损耗巨大,老底子几乎掏空,英国到了半残的地步。

按说美国已经达到了整垮英法的目的,应该出兵了,可是美国还在看,美国明白英法已不是问题了,但是还有苏联。大家知道,在苏德战争之前,苏德一直暗通款曲,甚至一度认为德国和苏联是一伙的,为此英法差点轰炸苏联。所以在法国投降、英国半残就出手,仍然不是最有利的时机,因为苏联还是个未知数。美国担心:一是德国跟苏联有结盟的可能,如若这样美国就没有必胜的把握,二是苏联作壁上观,这样这个社会主义大国,就可能渔翁得利,收拾残局。这样美国就白玩了!

所以,美国要等苏联的意向确定后,才能出手。不然,美国就有风险,就保证不了自己立于不败之地。而苏德战争爆发后,德国对苏联动手,美国就已经决心参战了。因为苏德交战,不光削弱德国,而苏联也倒向自己,这时出兵对美国就万无一失了。剩下的就是找一个借口而已。美国迟迟没有参战,就是要借助德国,消耗了英法苏实力,把它们弄得千疮百孔,遍体鳞伤。美国的一石四鸟之策,最终让它成为二战后的超级强国。

美国在前期没有必要参战,坐山观虎斗大发战争财才是美国的最大利益,在被日本偷袭了珍珠港以后才迫于无奈出兵参战的。
因为战争没有波及到美国本土,所以美国还是抱着和平的心态来发展自己的水平,而且他想要看看世界的局势该如何发展,在确定之后才能动手。
因为他是在根据实际的情况再观察后续的发展。而且并没有触发到它的利益。并且在这之中给它带来了很多的经济收入。

美国大战略的地理空间上的首要原则是什么?可以有哪两个推论

  美国大战略的地理空间上的首要原则是:孤立主义原则,即对欧洲各国奉行中立政策。


  推论:

  1、美国独立之初实力不足,欧洲对美洲大陆依旧有垂涎之心;

  2、美国外交坚持不与任何国家结盟,即使结盟也是短暂的。


美国大战略之霸权准备阶段


  1、孤立主义原则的确立美国独立之初实力不足,欧洲对美洲大陆依旧有垂涎之心,在这样的情况下,美国首任总统华盛顿在1976年9月19日发表了《告别演说》,他强调,要避免同世界任何一个部分结成永久的联盟,要保持美国的孤立,这一演说成为美国外交的独立宣言。由于这一孤立主义原则的确立,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美国外交始终之单边主义为指导原则,坚持不与任何国家结盟,即使结盟也是短暂的。美国强调,不能卷入列强纷争,要独立处理自己的外交和国际事务。


  2、美国在美洲大陆实行领土扩张政策当然,与处理世界事务不同的是,美国利用地理上的孤立状态,对欧洲各国奉行中立政策,而在美洲大陆却展开了有步骤的扩张。1823年12月2日美国总统门罗向国会提交国情咨文,提出反对欧洲国家再在美洲争夺殖民地原则,要求欧洲国家不再干涉美洲内部事务和美洲体系的原则,后世将这个国情咨文称为门罗宣言。门罗宣言具有双重性质,它一个方面反对欧洲强烈的干涉与扩张,具有防御的性质,另外一方面,又是美国将美洲大陆视为势力范围的一种宣言,它成为美国指导拉美政策的方针。在实践上,美国一直把北美大陆视为自己的势力范围,视为推行美国文化价值观的试验田,所以美国在美洲大陆既采取了大规模的赤裸裸的领土扩张,它也借用范围主义这样的旗号,实施渗透和控制,以排挤欧洲列强在美洲大陆的传统势力。19世纪40年代中后期,美国在短短的四年之内,将德克萨斯、新墨西哥、加利福尼亚等32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纳入自己的版图,迅速成为两洋国家,即太平洋和大西洋,从而奠定了与欧洲国家分庭抗礼,角逐全球的基础。


  3、美国实力逐步增强从经济的角度上讲,19世纪50年代开始,美国经济迅速起飞,走上了稳定的经济增长和工业化的历程。1860年到1890年,美国工业产值增长了9倍,从1873年到1913年,美国的年经济平均增长率达到5%,尤其是1873年出现了一次重大的世界经济衰退,当中出现的一个特殊的现象,就是美国经济的迅速崛起和英国经济的迅速衰退,形成了鲜明的对照,那么许多历史学家也讲,1873年是为美国角逐全球霸权的开始。19世纪70年代,美国超过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强大、最先进的经济体,但是由于美国远在美洲大陆,这种发展并没有破坏美国与欧洲大国关系的稳定,19世纪90年代,美国工业产值接近英国、法国之德国三大强国之和,进入20世纪,在几乎每一项重要的工业数字上,美国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与此同时,经济实力的增长带动了美国对外贸易的扩张,军事实力的增长已经是势在必行。美国当时的实力已经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但是它的对外影响力却是微不足道的,两者之间的显著差距表明,美国到了重新评估自己的战略目标的时候。美国内战结束之后,美国将建立拉美后院作为主要的扩张目标,但是已经开始突破美洲范围,与欧洲列强在其他地区争夺战略利益。最为显著的标志是1898年爆发了美西战争,这是一个标志性的事件,它意味着欧洲霸权势力从此退出了美洲大陆,也标志着美国走上了与欧洲列强争霸太平洋之路,这场战争导致美国开始成为菲律宾的宗主国,也标明美国开始从军事、政治等各个层面,介入亚洲的势力纷争之中。第一次世界大战真正检验了美国的实力,英国得以称霸世界的王牌是它的海军力量,英国当时一直在采取的战略目标就是两强标准,即英国的海军实力要超过其后两个国家的强军实力之和,但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的海军实力已经开始超过英国,1921年末和1922年初,华盛顿会议通过了限制海军军备条约,承认了美国海军与英国的同等地位。那么在这个时候,美国的军事实力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那么从经济基础的角度讲,美国在战前是一个债务国,战后却一跃成为全世界最大的债权国。当然,美国的实力不仅体现在军事实力和经济实力上,还体现在美国的理想上面,也就是美国开始为世界和平勾勒蓝图,要追求世界性的道义影响。这种努力的主要标志就是1918年1月8日,美国总统威尔逊向国会提出了14条计划,作为实现战后和平的基础。威尔逊在14条计划中,要求公开缔结和平条约,维护公海航海自由,降低贸易壁垒,裁减军备,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威尔逊提议成立一个维护和平的国际组织,这个国际组织是具有普遍意义的,世界各国都参加的,它可以向大小国家提供政治独立和领土完整的相互保证,这个计划最终实施就是国际联盟的成立,我们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14条计划是美国登上国际舞台后第一次为世界规划的和平蓝图。从大战略的角度讲,威尔逊的目标是要通过结盟和建立国际机构的方式实现国际合作,对美国的战略谋划而言,这是一个重大的区分,它意味着美国要实行与孤立主义相对的国际主义路线,实行与单边主义相对照的多边主义路线,开始让我们意识到美国开始变成一个世界性的国家,当然威尔逊主义是先于现实提出了美国的霸权战略走向。在当时并没有完全实施,所以我们可以说,威尔逊的影响不在当时,而在于长远。作为理想主义和扩张主义相结合的产物,14条计划是美国干预国际事务的首次表态,也是美国争夺全球霸权的宣言。但是,美国在当时并没有准备好承担一个全球化的角色,承担世界霸权的角色,那么正是因为这种国内的顾虑和战备上的考虑,美国并没有参加它所谋划的国际联盟。


  4、美国开始强调并确立自己的世界领导地位第二次世界大战给美国提供了建立世界霸权的新的契机。1939年以来,罗斯福将对外政策逐步转向英法,向英法倾斜,扩大了对英法的援助,这种援助导致了美国与德国、日本等法西斯主义国家战略上的紧张和冲突,1941年3月8日,美国国会授权罗斯福实行租界法案,租界法案是美国对外政策转变的一个重要基础,从这个时候开始,美国开始强调自己的世界领导地位,美国也确立了新的方式,就是以提供公共物品的方式建立国际霸权,这种建立霸权的方式,与之前西方世界的罗马霸权和英国霸权是存在巨大的不同的,也正是租界法案奠定了战后美国外交政策的基本模式。1941年8月14日,美国总统罗斯福与英国首相丘吉尔,就如何联合抗击法西斯国家的侵略讨论了战略部署,两国元首的讨论,最终导致了大西洋宪章的诞生,大西洋宪章主张尊重各民族自由选择政府形式,恢复各个民族遭受剥夺的主权和自治权,保证一切国家在平等基础上进行贸易并获得原料,一切国家在经济上进行合作,人类可以不受阻碍地横渡公海大洋,在永久的普遍安全制度建立之前,有必要解除侵略国家的武装。从大西洋宪章的内容我们看,它是美国策划战后和平的一个指导性文件,也是美国世纪到来的宣言。大西洋宪章所包含的内容成为战后和平的基础,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在大西洋宪章过程当中,美国实际上确立了从英国获得世界霸权地位的这么一个目标,英国在大西洋宪章当中所做出的让步也确保了战后英国和美国的合作。1941年12月8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导致美国直接参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在其后不久,1942年1月1日美国、英国、苏联、中国等26个国家,在华盛顿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这一宣言标志赞成大西洋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宣布联合国家要运用全部的资源打击德国、意大利、日本三个轴心国及其附从国,不与这些敌国单独缔结停战协定和和约,联合国家宣言为创建联合国奠定了初步的基础,也意味着美国开始确立它的世界霸权。美国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彻底击垮了国内的孤立主义,从此,扩张主义占据了美国霸权战略的主流。无论从物质条件上还是思想准备上,还是全世界爱好和平的国家的接触程度上,美国谋求世界霸权的时机都已经成熟了。

美国大战略及其启示

我们将在以下讨论八个问题,首先我们讨论研究美国大战略的意义。一、 美国大战略的意义(一)战略和大战略的概念1、战略的概念战
略概念古旧有知,中国古代称之为庙算、谋略、韬略、方略、兵略等,最初在中国的战略文化中,战与略是分别使用的,前者指的战斗,交战,战争,后者指的策
划、策略、谋略等。从西方来看,18世纪之前,西方学者和战略家并没有将战略和战术区分开来,战略的基本含义是作战的谋略,将军之学,或小范围的军事战
争,从18世纪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战略的概念从局部战争,或战斗的范畴,扩展到战争全局。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随着战争实践的日益复杂,战略研究开始
进入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大战略的概念也应运而生。2、大战略的概念什么是大战略呢?一般来讲,大战略指的一个国家利用自身的各种战略资源和战略手段,这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和意识形态等,来保护和拓展本国的整体安全,价值观和国家利益等。(二)研究美国大战略的意义相
比其他大国而言,美国的大战略谋划成效卓著。从历史上看,美国的大战略谋划有几个关键的阶段,从18世纪华盛顿的孤立主义战略定位,到19世纪初所确定的
美洲霸主地位的门罗主义,从19世纪开始的逐步扩张战略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之间,走向西方领袖地位的渐进战略,从冷战期间的遏制战略,到冷
战结束后接触加遏制的新战略思考,从冷战结束以来单边主义与多边主义的战略摇摆,到当前当即霸权战略的定位,美国塑造周边环境和确定世界大国关系的战略安
排,都体现出一种深谋远虑的能力。美国是当今世界上国家实力最强大的国家,中美关系是中国对外关系中最重要的双边关系,在当前国内、国外一盘棋的情况下,中国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必须分析国际形势和国际环境,而美国在中国的国际形势和国际环境当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我
们都知道,美国是世界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实力最强大的国家,它不仅影响和在一定意义上决定了世界格局,而且也是对中国影响最大的国家,因此,分析和
研究美国大战略,对中国客观认识美国,制定相应的战略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这也是今天大战略研究在中国的国际关系分析中占有越来越重要地位的主要原因。那
么,我们需要对美国大战略的基本历程有一个粗浅的认识和分析,有助于我们分析冷战后美国大战略的整体布局。二、美国战略历程的四个主要阶段我们将美国大战略总体定义为霸权战略,并将美国的战略历程划分为四个主要阶段,霸权准备期,霸权确立期,霸权护持期和霸权扩展期。我们首先来讨论美国的霸权准备。(一)美国霸权准备阶段1、孤立主义原则的确立美
国独立之初实力不足,欧洲对美洲大陆依旧有垂涎之心,在这样的情况下,美国首任总统华盛顿在1976年9月19日发表了《告别演说》,他强调,要避免同世
界任何一个部分结成永久的联盟,要保持美国的孤立,这一演说成为美国外交的独立宣言。由于这一孤立主义原则的确立,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美国外交始终
之单边主义为指导原则,坚持不与任何国家结盟,即使结盟也是短暂的。美国强调,不能卷入列强纷争,要独立处理自己的外交和国际事务。2、美国在美洲大陆实行领土扩张政策当
然,与处理世界事务不同的是,美国利用地理上的孤立状态,对欧洲各国奉行中立政策,而在美洲大陆却展开了有步骤的扩张。1823年12月2日美国总统门罗
向国会提交国情咨文,提出反对欧洲国家再在美洲争夺殖民地原则,要求欧洲国家不再干涉美洲内部事务和美洲体系的原则,后世将这个国情咨文称为门罗宣言。门
罗宣言具有双重性质,它一个方面反对欧洲强烈的干涉与扩张,具有防御的性质,另外一方面,又是美国将美洲大陆视为势力范围的一种宣言,它成为美国指导拉美
政策的方针。在实践上,美国一直把北美大陆视为自己的势力范围,视为推行美国文化价值观的试验田,所以美国在美洲大陆既采取了大规模的赤裸裸的领土扩张,
它也借用范围主义这样的旗号,实施渗透和控制,以排挤欧洲列强在美洲大陆的传统势力。19世纪40年代中后期,美国在短短的四年之内,将德克萨斯、新墨西哥、加利福尼亚等32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纳入自己的版图,迅速成为两洋国家,即太平洋和大西洋,从而奠定了与欧洲国家分庭抗礼,角逐全球的基础。3、美国实力逐步增强从
经济的角度上讲,19世纪50年代开始,美国经济迅速起飞,走上了稳定的经济增长和工业化的历程。1860年到1890年,美国工业产值增长了9倍,从
1873年到1913年,美国的年经济平均增长率达到5%,尤其是1873年出现了一次重大的世界经济衰退,当中出现的一个特殊的现象,就是美国经济的迅
速崛起和英国经济的迅速衰退,形成了鲜明的对照,那么许多历史学家也讲,1873年是为美国角逐全球霸权的开始。19
世纪70年代,美国超过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强大、最先进的经济体,但是由于美国远在美洲大陆,这种发展并没有破坏美国与欧洲大国关系的稳定,19世纪90年
代,美国工业产值接近英国、法国之德国三大强国之和,进入20世纪,在几乎每一项重要的工业数字上,美国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与此同时,经济实力的增长带动了美国对外贸易的扩张,军事实力的增长已经是势在必行。美国当时的实力已经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但是它的对外影响力却是微不足道的,两者之间的显著差距表明,美国到了重新评估自己的战略目标的时候。美
国内战结束之后,美国将建立拉美后院作为主要的扩张目标,但是已经开始突破美洲范围,与欧洲列强在其他地区争夺战略利益。最为显著的标志是1898年爆发
了美西战争,这是一个标志性的事件,它意味着欧洲霸权势力从此退出了美洲大陆,也标志着美国走上了与欧洲列强争霸太平洋之路,这场战争导致美国开始成为菲
律宾的宗主国,也标明美国开始从军事、政治等各个层面,介入亚洲的势力纷争之中。第一
次世界大战真正检验了美国的实力,英国得以称霸世界的王牌是它的海军力量,英国当时一直在采取的战略目标就是两强标准,即英国的海军实力要超过其后两个国
家的强军实力之和,但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的海军实力已经开始超过英国,1921年末和1922年初,华盛顿会议通过了限制海军军备条约,承认了
美国海军与英国的同等地位。那么在这个时候,美国的军事实力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那么从经济基础的角度讲,美国在战前是一个债务国,战后却一跃成
为全世界最大的债权国。当然,美国的实力不仅体现在军事实力和经济实力上,还体现在美
国的理想上面,也就是美国开始为世界和平勾勒蓝图,要追求世界性的道义影响。这种努力的主要标志就是1918年1月8日,美国总统威尔逊向国会提出了14
条计划,作为实现战后和平的基础。威尔逊在14条计划中,要求公开缔结和平条约,维护公海航海自由,降低贸易壁垒,裁减军备,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威尔逊
提议成立一个维护和平的国际组织,这个国际组织是具有普遍意义的,世界各国都参加的,它可以向大小国家提供政治独立和领土完整的相互保证,这个计划最终实
施就是国际联盟的成立,我们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14条计划是美国登上国际舞台后第一次为世界规划的和平蓝图。从
大战略的角度讲,威尔逊的目标是要通过结盟和建立国际机构的方式实现国际合作,对美国的战略谋划而言,这是一个重大的区分,它意味着美国要实行与孤立主义
相对的国际主义路线,实行与单边主义相对照的多边主义路线,开始让我们意识到美国开始变成一个世界性的国家,当然威尔逊主义是先于现实提出了美国的霸权战
略走向。在当时并没有完全实施,所以我们可以说,威尔逊的影响不在当时,而在于长远。作为理想主义和扩张主义相结合的产物,14条计划是美国干预国际事务
的首次表态,也是美国争夺全球霸权的宣言。但是,美国在当时并没有准备好承担一个全球化的角色,承担世界霸权的角色,那么正是因为这种国内的顾虑和战备上
的考虑,美国并没有参加它所谋划的国际联盟。4、美国开始强调并确立自己的世界领导地位第
二次世界大战给美国提供了建立世界霸权的新的契机。1939年以来,罗斯福将对外政策逐步转向英法,向英法倾斜,扩大了对英法的援助,这种援助导致了美国
与德国、日本等法西斯主义国家战略上的紧张和冲突,1941年3月8日,美国国会授权罗斯福实行租界法案,租界法案是美国对外政策转变的一个重要基础,从
这个时候开始,美国开始强调自己的世界领导地位,美国也确立了新的方式,就是以提供公共物品的方式建立国际霸权,这种建立霸权的方式,与之前西方世界的罗
马霸权和英国霸权是存在巨大的不同的,也正是租界法案奠定了战后美国外交政策的基本模式。1941
年8月14日,美国总统罗斯福与英国首相丘吉尔,就如何联合抗击法西斯国家的侵略讨论了战略部署,两国元首的讨论,最终导致了大西洋宪章的诞生,大西洋宪
章主张尊重各民族自由选择政府形式,恢复各个民族遭受剥夺的主权和自治权,保证一切国家在平等基础上进行贸易并获得原料,一切国家在经济上进行合作,人类
可以不受阻碍地横渡公海大洋,在永久的普遍安全制度建立之前,有必要解除侵略国家的武装。从大西洋宪章的内容我们看,它是美国策划战后和平的一个指导性文
件,也是美国世纪到来的宣言。大西洋宪章所包含的内容成为战后和平的基础,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在大西洋宪章过程当中,美国实际上确立了从英国获得世界霸权
地位的这么一个目标,英国在大西洋宪章当中所做出的让步也确保了战后英国和美国的合作。1941
年12月8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导致美国直接参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在其后不久,1942年1月1日美国、英国、苏联、中国等26个国家,在华盛顿签署了
联合国家宣言,这一宣言标志赞成大西洋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宣布联合国家要运用全部的资源打击德国、意大利、日本三个轴心国及其附从国,不与这些敌国单独缔
结停战协定和和约,联合国家宣言为创建联合国奠定了初步的基础,也意味着美国开始确立它的世界霸权。美国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彻底击垮了国内的孤立主义,从
此,扩张主义占据了美国霸权战略的主流。无论从物质条件上还是思想准备上,还是全世界爱好和平的国家的接触程度上,美国谋求世界霸权的时机都已经成熟了。(二)美国霸权确立阶段我们讨论这一个问题的第二个方面,就是美国霸权是如何确立的。美
国这个国家与其他国家不同的是,在两次世界大战之中,美国都是最大的获利国。第一次世界大战,美国从一个债务国变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第二次世界大战
也没有削弱美国的实力,反而使它的实力大增,相比而言,三个法西斯国家,德国、意大利、日本,经济崩溃,军事失败,政治制度被瓦解,陷入全面的崩溃状态,
英国、法国这些传统的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也遭受了严重的削弱,英法角逐世界霸权的能力和意愿,基本上完全丧失了。那么在这个时候,美国却成为世界上经济实
力、军事实力和科技实力最强大的国家,我们首先从经济方面来看。1、二战后美国在经济、军事、科技等等方面占了绝对优势当
时美国的人口占世界人口的6%,但是美国的工业产值却占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2/3,它的外贸出口占世界的1/3,黄金储备占世界的3/4,从军事实力的角
度看,美国的武装部队在1945年的时候,高达1200万人,美国的空军是世界上最具威力、最为庞大的军队,它所拥有的远程战略轰炸机是当时惟一横跨大洋
的航空力量,它拥有15万架远程飞机,几乎垄断了欧洲的洲际空中运输和美国到亚洲的空中运输,统治了资本主义国家全部的空中航线,美国的商船船位超过了所
有资本主义国家之和,它的海军也成为世界第一,并且远远超过了其后其他国家之和,美国在海外建立了484个军事基地,世界上几乎每一个海域都处在美国海军
的控制之下。在科学技术方面,美国处于绝对领先的优势地位,尤其是当时美国垄断了原子武器的生产技术。于美国相比,苏联不仅在经济上遭受了重创,即使军事
力量也明显处于劣势。在战略和力量方面更是望尘莫及。美国实力的膨胀和其他国家实力的衰弱,为美国建立世界霸权提供了契机,正是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美国
才可能按照自己的愿望来创建世界秩序。2、罗斯福勾画战后美国霸权蓝图并付诸实施战
后美国的霸权蓝图是罗斯福勾勒并付诸实施的,前面我们已经谈到了大西洋宪章,它最重要的设想就是组织一个新的世界组织,来取代当时英国、法国控制的国际联
盟,而在新的国际组织中,美国要承担主要角色和领导地位,1942年的联合国家宣言签署之后,罗斯福提出了美国、苏联、英国、中国四大警察的设想,也就是
说,采取地方警察各管一片的方式,来在这种基础之上,形成一个国际联合,但是随着美国实力的进一步增强和整个国际形势的变化,罗斯福将他的设想做了进一步
变化,那就是建立一个美国承担领导责任的国际安全组织,在这个安全组织中,大国要承担主要的角色,这也是以后中国、美国、英国、法国、苏联五个大国拥有否
决权的来源。当时罗斯福的基本思想是在美国领导下实现大国合作来控制世界,建立广泛而持久的普遍安全制度,同时罗斯福还认为,和平要高于安全,因此,在国
际安全安排之外,还要建立国际贸易安排,国际经济安排。首先从安全层面来看,建立联合
国是美国确立其霸权的关键和组织保证,1945年4月25日,来自50个国家的代表齐聚美国旧金山,6月26日与会各国代表签署了联合国宪章,11月24
日,联合国正式成立。联合国在成立的相当长时间内,一直被美国所操控,成为美国称霸世界的政治工具。美
国在筹建联合国的同时,还积极策划建立美国主导的战后国际经济秩序,1944年7月,美国、苏联、英国、中国等44个国家在美国的布雷顿森林举行国际货币
金融会议,这个会议的成果建立了以美国为主导的世界经济秩序,这个秩序的一个核心,就是建立以美元为支柱的国际货币制度。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为
轴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奠定了以美元为中心,以美国经济实力为基础,以西方经济观念为准则的世界经济框架,当然,在当时的情况下,这个框架是局限于西方国
家,在冷战结束之后,这个框架逐步扩展到全球。此外,罗斯福政府还与许多国家就成立世界贸易组织进行了多次协商,但是由于各个国家想法不同,意见分歧也比
较大,所以,在1947年美国与22个国家签署了名为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文件,它成为美国主导的国际贸易秩序的主干,这就是关贸总协定。布雷顿森林体系和
关贸总协定,构成了美国世界经济霸权的基本框架。随着苏美战后合作的松驰和矛盾的激
化,苏联和美国从合作走向对抗的趋势日渐明显,因此美国开始积极地筹划针对苏联、中国等社会主义阵营的包围圈,美国在东欧、西欧的努力遭受损失的情况下,
它积极组建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在东南亚建立了东南亚条约组织,在中东确立了中央条约组织,这些多变军事同盟和安全机制,确保了美国能够成为西方国家与当
时的社会主义阵营对抗的一个前沿阵地,同时它也确保了美国向第三世界的渗透。当时美国与日本,中国的台湾等签署了双边的军事条约,这样美国不但构建了对中
国大陆、苏联的遏制性包围圈,而且迅速形成了美国支配下的同盟体系。日本和德国以半主权国家的方式加入到这个体系之中,这种方式确保了日本和德国不会成为
美国霸权的挑战者,而且成为了这个体系的重要维护者,从这个角度看,美国的战略谋划显然是深谋远虑的,这一安全体系不仅仅是为了打退苏联的扩张,还有一个
新的目标,就是确立西方世界霸权,因此我们可以明确地意识到,美国在战略谋划当中,具有深谋远虑的能力和实践经验。3、二战后美国霸权的主要任务是和平渗透第
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美国霸权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多边主义的方式,复兴资本主义政治、经济、意识形态、价值观念,遏制苏联在东欧这些国家的渗透,控制西
欧、日本等资本主义国家,最终实现建立全球霸权的目标,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讲,冷战铸就了美国霸权的辉煌,它也是美国维护霸权的必要途径,美国的作者俄普戴
克曾经明确地指出,如果没有了冷战,作为一个美国人是没有意义的。(三)美国霸权护持阶段那么美国是如何去进行它的霸权护持的呢?1、马歇尔计划与军事联盟的筹划我
们可以看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后期,美国已经开始了与苏联的霸权势力的争夺,美国新上任的总统杜鲁门也积极进行了冷战的战略部署,它以援助西方经济实现
西方团结为基础,所以战后初期,美国的决策者决定对西欧的经济进行援助,通过这种方式实现自己的战略目标。所以,1947年6月,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了
援助西方,实现西欧经济复兴的马歇尔计划,他为西欧经济复兴奠定了基础,马歇尔计划也代表了美国霸权战略的转轨,也就是说,美国开始从建立世界霸权,转向
巩固西方霸权,由建立全球自由主义的经济秩序,转而寻求特定的经济安排,这个特定的经济安排最终导致了世界经济区分为两个组成部分,一个是以美国为首的所
谓自由世界,自由经济阵营,另外一个就是以苏联为首的经互会,这个分野,也奠定了美国领导欧洲安全的政治基础。在
美国执行马歇尔计划的过程中,美国也积极筹划与西欧国家的军事联盟,1949年,美国操纵成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有意思的是,这个地区性的安全组织,是
以西欧为基地的,但是却在华盛顿成立的。与此同时,美国也在欧洲进行了类似的战略部署,最为主要的是美国对战后的日本进行重新改造,它在经济上扶持日本,
在军事上与日本结成了同盟。综上所述,美国通过对西欧、日本的经济援助和军事结盟,加
强了自己自由世界的领袖地位,美国利用联合国等全球性政治组织,确立了全球的政治霸权地位,利用世界经济的重建,确立了世界经济霸权地位,通过与苏联的意
识形态斗争,获得了西方精神领袖地位,通过与苏联的军事对话,确保了军事霸权地位,美国的战略部署,以遏制苏联扩张,争夺第三世界作为重点,在争夺第三世
界方面,美国也是不遗余力的。2、“第四点计划”出台,积极扩大在亚洲和非洲势力范围1949
年1月,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就职演说中提出了美国的对外援助计划,这个援助计划最为突出的一个方面就是向落后国家提供经济援助和技术援助,这就是所谓的第四
点计划,美国力图通过这个计划,积极扩大在亚洲和非洲的势力范围,遏制共产主义在这些地区的发展,最终将他们纳入到美国全球霸权的轨道。与此同时,美国也
加强了对拉美的统治和渗透,在这个意义上讲,美国在亚非拉国家的布局体现了一个全新的开始,3、经济衰退,强调战略防御但
是世界的发展趋势并非是由美国一家来决定的,我们看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世界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然这个变化主要体
现在国家经济实力上。在经济实力层面,美国经济进入了逐步衰落的时期,尤其是60、70年代之后,美国的经济衰落显得分外明显,同时西欧和日本的经济迅速
崛起,而第三世界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并且逐步在走向团结,在这样的态势之下,美国和苏联之间开始出现了逐步缓和的迹象,美国的霸权战略也进行了初步的一
些调整,我们看到在70年代,以尼克松主义为代表,美国进行了战略收缩,强调了战略防御,并进行了新的力量的调整和积蓄,到80年代的时候,里根上台之
后,美国的战略才出现了转守为攻的态势。4、冷战结束,战略转守为攻当
然我们看到美国这些变化只是在它的霸权护持手段上发生了一些变化,美国并没有放弃全面遏制和和平演变共产主义的努力,也没有放弃对于西方盟国的操纵,更没
有放弃对亚非拉国家的支配。到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的未来似乎是一片灰暗之声,但是就是在这样的状况之下,一个强硬的美国领导人上台,里根提出了重振
国威战略,他宣告苏美之间出现了新的攻守易线,从此美国开始进入了一个咄咄逼人的战略进攻态势,而苏联由于制度上的僵硬和经济上的衰败,进入了江河日下的
状态。两者之间的攻守易线,最终导致一个结果,就是冷战结束,而冷战结束最重要的标志,或者说一个最重要的事件就是苏联的解体。

孤立主义

上世纪在美国盛行的“孤立主义”究竟是怎样的是想?
一、
孤立主义是一种外交政策。它通常由防务和经济上的两方面政策组成。在防务上,孤立主义采取不干涉原则,即除自卫战争外不主动卷入任何外部军事冲突;在经济文化上,通过立法最大程度限制与国外的贸易和文化交流。

二、
作为一种外交政策,孤立主义一直饱受争议。一个国家是否采取此种政策对该国各方面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都会产生巨大影响。
今天所有的西方发达国家都依赖于全球经济。尽管也有人指出如果独立于这个经济模式之外可能会有一些潜在的好处,但大部分经济学家一致认为此种政策是无益于国家的总体进步的。典型的反例就是工业时代以前的传统经济模式。国家或地区之间能够互通有无在一般情况下总是利大于弊的,其道理显而易见,此处不再赘言。所有经常认为,孤立主义对贸易的封锁将导致人民生活更加贫困。
不过在另一方面,军事上的不干涉政策总体上是有益的。它既节约了军费,又降低了(主动发起的)战争风险。
一些曾经采取孤立主义的国家
(1)日本
1633年起,德川幕府开始颁布锁国令,禁止与西方国家的贸易(荷兰除外)。直到1853年废止为止,日本历经了200余年的孤立状态。这项政策一方面免于日本受到外部世界的影响,另一方面也造成了日本的落后。最终,明治维新使日本彻底摆脱了这项国策,并通过全速从西方引进先进技术与文化实现了日本的近现代化。
(2)美国
由于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遭受了巨大伤亡,美国在20年代开始奉行孤立主义,决心不再参与任何在欧洲发生的军事冲突。当时的孤立主义趋势还导致了严格的关税制度的引入,这被认为是后来大萧条的一个重要诱因。二战爆发后,美国逐渐倾向于盟国,并在1941年日本偷袭珍珠港后完全放弃了这项国策。
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长期奉行的不与欧洲大国结盟、不承担任何义务的外交政策。美国独立初期,首先考虑发展本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把活动主要集中在美洲大陆,在对外关系中避免卷入欧洲的政治和军事冲突,不承担国际社会的政治、军事义务,不与外国、特别是不与欧洲大国结盟。早期外交上的孤立主义对保护刚建国的美国的国家利益有一定历史作用,曾对美国对外政策产生深刻的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孤立主义已被美国的全球战略所取代。近年来美国经济不景气,国内问题成堆,部分人中孤立主义情绪又有抬头。 孤立主义的基本主张之一是单边主义。在历史上,这一主张要求避免对其他国家承担长期的政治义务,以保持美国外交政策上的绝对的“选择自由”。孤立主义者认为,单边主义是一种在对外关系上的独立政策,它使美国避免受制于其他强国,从而能在任何时候都按美国自身利益行事。从这一主张出发,孤立主义者担心卷入欧洲争端会使美国陷入与英法等欧洲强国事实上的结盟,从而难以保持美国在行动上的完全自由。而在亚洲,情况则不同。在那里,没有一个国家强大到足以制约美国,使它背离单边主义的原则。在20世纪30年代,单边主义表现为反对罗斯福政府同英国、法国结盟的政策。孤立主义者反对卷入欧洲战争,认为战争意味着同英法事实上的结盟,从而引起实质性的长期的卷入欧洲事务。与此相反,30年代的孤立主义者认为,一场亚洲战争是同日本作战。由于日本是亚洲唯一的强国,因此即使卷入战争,美国也完全可以独立行事而不致使它的战时或战后的政策受制于强大的盟国。用30年代孤立主义代表人物、共和党参议员塔夫脱的话来说,“卷入太平洋战争并非像卷入欧洲战争那样危险”。
孤立主义是美国外交传统也是美国单边主义外交政策的基础。虽然20世纪下半叶多边主义主导着美国的外交政策,但是以孤立主义为基础的单边主义依然时隐时现。

三、美国的孤立主义
孤立主义是美国外交传统也是美国单边主义外交政策的基础。虽然20世纪下半叶多边主义主导着美国的外交政策,但是以孤立主义为基础的单边主义依然时隐时现。众所周知,在美国
立国之后相当长久的一个历史时期中,美国外交政策所奉行的是由国父华盛顿所确立的孤立主义原则。华盛顿在其著名的《告别词》中就新生的美利坚合众国的外交政策提出下述基本原则:
(一)要将美国建成自由进步的伟大国家,最为重要的是应该排除对某些个别国家抱永久且根深蒂固的反感,而对另一些国家则又有感情上的依附;
(二)为了保卫美国的安全,自由的美国人民必须对外国势力的阴谋诡计和影响有清醒的头脑,因为历史和经验证明,外国势力是共和政府最致命的敌人之一;
(三)美国应该与外国发展商务关系,但是却要避免与它们发生政治联系,不要与任何外国建立永久的联盟,只有在非常紧急的情况下可以建立短暂的联盟,虽然对已经订立的政治性条约,应该忠实履行,但仅以此为限,以后不再增加;
(四)由于欧洲有一套与美国无关、或者关系非常微小的根本利益。因此美国不能通过人为的纽带,牵连进欧洲的政局变换中去,或者卷进与欧洲为友或为敌的那些通常的结合和冲突中去;
(五)美国独处一方,远离他国,这种地理位置允许并促使美国能推行一条独特的外交路线,使好战国家不能从美国获得好处,也不敢轻易冒险向美国挑衅,美国因此可以在正义的指引下,依照自己的利益,在和平和战争问题上做出自己的抉择。
十分明显,华盛顿所提出的是坚持不与任何国家(主要为欧洲列强)结盟,不卷入列强纷争,完全独立地处理国际事务的孤立主义外交原则,其精髓为:"我们是为我们自己行动,不是为别人而行动的。"然而,恰恰就是华盛顿所提出的孤立主义原则对日后美国的单边主义外交实践,即推行不受他国和国际机构影响,不建立和依靠联盟,完全独立地依靠自己的实力处理国际事务的外交政策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正是由于孤立主义与单边主义的这种紧密关系,因此在自华盛顿确立了孤立主义的外交原则之后直至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美国的外交实践始终由单边主义为主导,即始终坚持不与任何国家(主要为欧洲列强)结盟,不卷入列强纷争,完全独立地处理外交和国际事务。虽然,随着自身力量的增强,美国在1823年推出了拒绝欧洲列强干预美洲事务,从而将拉丁美洲划入自己势力范围的门罗主义,以及在1898年挑起美西战争,打败西班牙,占领波多黎各,吞并菲律宾,并进而在20世纪初组建白色大舰队,推行"胡萝卜加大棒"的外交政策,但是,所有的这一切都基本上是在"我们是为自己行动,不是为别人行动"的孤立主义原则基础上单方面实施的。这也就是说,尽管自华盛顿提出著名的孤立主义外交原则之后,美国的外交政策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地变得更具进取性、进攻性和扩张性,但其不介入欧洲事务,不与他国结盟,不为他国利益而只为自己利益服务的孤立主义宗旨则完全没有变化,而从具体的操作层面看,美国所实施的就是单边主义的外交政策。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民主党总统伍德罗·威尔逊试图努力改变美国的孤立主义外交原则,而以多边主义的外交政策替代单边主义的外交政策。威尔逊所提出的多边主义外交政策就是"要求美国人承认支持法制化和制度化形式的多边参与。"也就是说,威尔逊认为美国应该改变过去那种不受他国和国际机构影响,不建立和依靠联盟,完全独立地依靠自己的实力处理国际事务的外交政策,并且在此基础上,积极推行通过结盟和建立国际制度实现多边国际合作,调整国际关系和维护美国国家利益的外交政策。1918年威尔逊向美国国会提出著名的"十四点计划",系统地阐述了颇具他个人色彩的美国外交政策新原则,提出通过建立国际联盟来实现国际合作和保障世界和平的设想。威尔逊的设想显然与美国传统的孤立主义外交原则相背离,其实质就是大多数西方学者称之为的"国际主义"。威尔逊的"国际主义"在外交实践中的具体表现就是我们今天普遍认为的多边主义。然而,美国公众和政治精英们对威尔逊改变美国孤立主义外交传统的做法并不认同。虽然美国最终加入了协约国军事联盟,参加并与盟国一起打赢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威尔逊总统也在战后带着他的"十四点计划"远渡重洋参加巴黎和会,并且说服战胜国建立起崭新的多边主义国际合作机制——国际联盟,但是,他却没有能说服他自己的国家改变孤立主义的外交传统,批准《凡尔赛条约》和加入国际联盟,并进而以多边主义外交政策替代原先的单边主义外交政策。威尔逊在巴黎和会结束后,一回国就向参议院提交了包括国际联盟盟约的《凡尔赛条约》。他问道:"我们敢于拒绝它吗?敢于伤世界人民的心吗?"但是,当时的美国参议院就是敢于伤世界人民的心,因为孤立主义的原则就是"我们是为我们自己行动,不是为别人而行动的。"尽管如此,威尔逊的"国际主义"外交原则和"多边主义"外交实践却对20世纪下半叶的美国外交政策产生很大的影响。
在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美国继续维持传统的孤立主义外交原则,在一系列的外交活动中坚持单边主义,拒绝多边的国际合作。在此时期内,美国参议院两度否决美国参加国际法庭,美国国会还在1935年8月通过一项全面反映孤立主义原则的中立法,禁止美国武器运往交战国,并禁止用美国船只运送此种货物。甚至在经济政策上,美国政府也拒绝通过参与国际经济金融合作来解决世界性的经济大萧条,坚持推行以邻为壑的单边主义,决不承担稳定世界经济的义务。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之后,美国的孤立主义外交原则才在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的努力之下逐渐发生变化,以致最终转向加强国际合作,建立反法西斯联盟,彻底打败法西斯,确立维持战后世界和平国际机制的多边"国际主义"外交政策。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成为国际体系中的超级大国,美国的外交政策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孤立主义原则被否定,"国际主义"成为美国外交决策的基础。美国外交政策的多边主义时代产生了。战后美国多边主义外交政策的基本理念为:通过维持西方联盟,在一系列国际规则和原则的基础上协调与盟国乃至与非盟国之间的政治经济关系,同时强调通过建立国际制度、国际组织和国际机制来协调各国之间的国际事务。在美国政府的推动下,强调国际多边合作的联合国于1945年成立,而战后的西方军事联盟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也在美国的主导下成立。在国际经济领域,美国一反过去的单边主义,竭力推行多边合作,在1944年建立起稳定国际货币和金融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其中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至今仍在运作,虽然该体系已于1973年宣告终结。1948年在美国的鼓动与努力之下,以多边主义为基础,主张国际经济合作,大力促进国际贸易的关税和贸易总协定宣告成立(1995年该总协定为世界贸易组织所取代),美国在关贸总协定的多轮谈判中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即便在冷战中,多边主义外交政策虽然占据着主导地位,传统的以孤立主义为基础的单边主义却依然不时地影响着美国的外交政策。首先,纵观整个冷战时期,美国虽然十分强调多边合作的作用,并且主动建立起一系列多边合作的机制,但是,在相当多的情况下,美国却仅仅只是将多边合作机制作为实现自身霸权的工具。如朝鲜战争期间,美国利用联合国组建联合国军赴朝作战,其实质完全是为了美国自身在远东的战略利益,而并非为实现联合国这一多边国际合作组织的崇高目标——维护世界和平。其次,美国在冷战中往往为了自身的利益,甚至仅仅出于意识形态斗争的需要,将多边主义和多边合作放在一边,肆意地单边行动,造成国际局势动荡不宁。如为了全面遏止共产主义,美国不惜在60年代单枪匹马地发动越南战争,以致不仅造成冷战中的又一场热战,而且与自己的盟国间的多边合作也受到很大的负面影响。再次,即使在经济领域,虽然美国是战后全球多边贸易体制的倡导者,但自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美国为了自身的经济利益,往往通过运用国内的立法来保护本国的贸易利益,其中1974年和1988年的两个贸易法就都具有非常浓厚的单边保护主义色彩,如1988年的《综合贸易和竞争法》要求美国总统对外国的"不公平贸易"实施单方面的报复,对违反"美国知识产权"的国家采取单边的制裁行动等。
实际上,美国的多边主义外交政策表现得最为充分的时期是在冷战结束之后的十年。20世纪的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题。美国因冷战的骤然结束而成为惟一的超级大国。面对失去了对手苏联威胁的全新国际环境,老布什政府和克林顿政府,其中尤其是后者,坚持通过推行多边主义的外交政策来确立美国在后冷战时期世界体系中的领导地位。由此,强调国际制度、国际法在处理国际事务中的作用,坚持在国际政治经济和环境领域内通过美国的领导实行多边合作,推动全球的贸易自由化,倡导人权和积极参与多边的人道主义援助与人道主义干预,促进世界各国政治民主化等成为该时期美国外交政策的主流。应当承认,1991年美国通过联合国授权成功地率领联军将科威特从伊拉克的军事占领之下解放出来;1995年在美国的主持下,通过代顿协议和北约组织的介入解决了波黑多年的战乱;1997年美国在保护全球环境,遏制地球温室效应的《京都议定书》上签字;以及2000年克林顿政府促成阿拉法特和巴拉克在戴维营举行和平会谈等都是美国多边主义外交的成果。然而,后冷战时期美国的多边主义外交因2001年乔治·W.布什入主白宫而嘎然而止。
由于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遭受了巨大伤亡,美国在20年代开始奉行孤立主义,决心不再参与任何在欧洲发生的军事冲突。当时的孤立主义趋势还导致了严格的关税制度的引入,这被认为是后来大萧条的一个重要诱因。二战爆发后,美国逐渐倾向于盟国,并在1941年日本偷袭珍珠港后完全放弃了这项国策。
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长期奉行的不与欧洲大国结盟、不承担任何义务的外交政策。美国独立初期,首先考虑发展本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把活动主要集中在美洲大陆,在对外关系中避免卷入欧洲的政治和军事冲突,不承担国际社会的政治、军事义务,不与外国、特别是不与欧洲大国结盟。早期外交上的孤立主义对保护刚建国的美国的国家利益有一定历史作用,曾对美国对外政策产生深刻的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孤立主义已被美国的全球战略所取代。
文章标题: 如果美国重新回到孤立主义,撤销所有海外军事基地,不再干涉任何国际事务,请预想一下世界局势的发展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79377.html
文章标签:孤立主义  军事基地  美国  预想  撤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