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3-09-02 09:00:48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10次
三国一共发生了三大战役,分别是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官渡之战交战双方是袁绍与曹操,赤壁之战交战双方是孙刘联军与曹操,夷陵之战交战双方是蜀汉与东吴
1.官渡之战
原因是:袁绍挑选精兵十万,企图南下进攻许都与曹操争夺天下。时间是公元199年。
过程是:公元200年,曹操发起反击,袁绍手下谋士许攸投奔了曹操,为曹操献计轻兵奇袭乌巢,得手后,用火烧掉袁绍的所有辎重,使其作战失去后勤保障。此时袁绍正在运送粮食,曹操立即采取行动。突袭袁军在乌巢的粮仓,袁军七万余人被歼灭或遭坑杀。
结果是曹操大胜,以两万左右的人马生胜袁绍十万,是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典型战例,袁绍的主力被消灭了,解除北方危机,为今后统一河北奠定基础。
2.赤壁之战
交战双方是孙刘联军与曹操
原因是:北方曹操已被统一,因此曹操南下征战,准备统一天下,刘备派诸葛亮出使东吴与孙权签署联盟协议,东吴孙权派周瑜与刘备组成联军。
时间是公元208年,地点是赤壁,赤壁(今湖北赤壁)与曹军决战
战斗形式是实行的水战,周瑜采用黄盖诈降苦肉计,火烧曹操的战船,大败曹军
影响:曹孙刘三分荆州,奠定三国鼎立之势。刘备势力迅速崛起、又是一个以少胜多的案例
3.夷陵之战
交战双方是蜀汉与东吴
原因是:刘备以替关羽报仇为由,挥兵东征,气势强劲。
时间是:公元221年东吴孙权派陆逊率军应战。结果是:蜀汉惨败损失巨大,战后不久刘备病逝。夷陵之战是三国时期最后一次大战,此战之后40年三国国土基本保持不变。
三国时期的三个著名战役
“三国”时期的战争很多,而最著名的堪称三大战役。三大战役是指三国时期发生的三个大规模著名战役,分别是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夷陵之战。
其中,就官渡之战而言,发生在公元200年,是袁绍与曹操之间的一场决战。对于这一战,直接决定了中原北部的归属。官渡之战后,孙权、刘备又在赤壁之战中与曹操作战。公元208年的赤壁之战,直接奠定了三国的雏形。也就是说,如果赤壁之战曹操赢了,那么三国恐怕就不复存在了。
赤壁之战之后,公元221年至222年发生了夷陵之战,这是蜀汉与东吴之间的一场大战。夷陵之战,刘备最终败给了陆逊,失去了收复荆州的可能。从此,蜀汉成为魏、蜀、吴三国中最弱的一个。
对于三国时期的三大战役来说,因为时间跨度比较大,而且是多方势力之间的较量,很少有人能够全部参加。其中,就刘备而言,他是三国时期唯一参加过三大战役的英雄。那么,问题来了,刘备参加了三国时期的全部三大战役,那么他扮演了什么角色呢?
一、官渡之战
建安四年(199年)六月,袁绍精选精兵十万、马匹一万匹,企图南下攻打许都,官渡之战拉开帷幕。建安五年(200年)正月,袁绍终于找到了出兵追击一代赵的正当理由。于是,袁绍跟随一代赵讨伐曹操,并派陈琳写了一份号召书并公开发布。
于是,公元200年,曹操与袁绍正式打官渡之战。官渡之战爆发时,刘备生活在袁绍麾下,也就是说他是属于袁绍一方的。所以,刘备自然需要为袁绍做出贡献。
建安五年(200年)七月,汝南黄巾军首领刘辟等背叛曹操,归降袁绍。袁绍使刘备领兵与刘辟寇略许都以南,关羽得知后从曹操处亡归至刘备处助之。由此,对于刘备来说,没有出现在官渡之战的正面战场,而是在袭扰曹操的后方许昌。
在此背景下,曹操自然不能坐视刘备和袁绍前后夹击己方,于是遣曹仁来攻击刘备,刘备被曹仁击败,只能回到袁绍处。也即在官渡之战爆发时,刘备虽然起到了侧面牵制曹操的作用。不过,在曹仁出兵之后,刘备就被击败,没能真正帮助袁绍缓解压力。
在被曹仁击败后,刘备想要离开袁绍,以连结刘表为由,带兵复到汝南,联合黄巾余党龚都,众有数千人,曹操派遣蔡阳前来攻打,被刘备所杀。建安六年(201年),曹操已经击败了袁绍,取得了官渡之战的胜利,这让曹操可以腾出手来彻底解决刘备。于是,曹操亲自讨伐刘备,刘备往投刘表。刘表亲自到郊外迎接刘备,待以上宾之礼,遂屯于新野。
二、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是指东汉末年孙权、刘备联军于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长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带大破曹操大军的战役。在不少历史学者看来,赤壁之战这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之一,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中最为著名的一场,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
虽然在赤壁之战中,我们常说是孙刘联军,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起主导作用的是,还是孙权一方。换而言之,在赤壁之战中,孙刘联军的指挥是周瑜,而不是刘备或者诸葛亮。
不过,在赤壁之战后,刘备势力迅速壮大,得以在南郡之战等战役中起到重要作用。建安十四年(209年),刘备与周瑜在南郡共攻曹仁,迫使曹仁退缩在江陵城。因江陵城坚固,一时难克,刘备又率众南征荆州南部四郡,武陵太守金旋、长沙太守韩玄、桂阳太守赵范、零陵太守刘度皆降。
在赤壁之战中,虽然刘备一方起到的是次要作用。但是,在这场战役后,刘备迅速攻占了荆南四郡,并从孙权一方借得了南郡之地,再加上从荆州获得的人才和将士,促使其成为赤壁之战的最大赢家。
三、夷陵之战
最后,到了夷陵之战爆发时,刘备显然起到了主导作用,毕竟,夷陵之战就是刘备发起的。章武元年(221年),刘备在曹丕篡汉建魏后,于成都称帝,国号“汉”,年号“章武”。同蜀汉正式建立之后,汉昭烈帝刘备以为关羽报仇的名义,发兵讨伐东吴,而张飞又被部下所害。孙派遣使者前来请和,刘备大怒不许。
于是,对于孙权来说,明白何谈是不可能了,从而派遣陆逊等将士屯兵秭归。在夷陵之战初期,刘备一方锋芒正盛,取得了初期交锋的胜利。在此基础上,刘备军占据秭归,派遣马良联合武陵五溪蛮夷,想要进一步扩大战果。也即在夷陵之战中,刘备不能希望夺回荆州之地,甚至想要借此机会吞并东吴。当然,最终的结果则要让刘备失望了。
到了公元222年,陆逊看到蜀军士气沮丧,从而正式发起了反攻。面对突然起来的吴国大军,蜀军难以抵抗,这让吴军很快就攻破蜀军营寨四十余座,并且用水军截断了蜀军长江两岸的联系。蜀军将领张南、冯习及土著部族首领沙摩柯等阵亡,杜路、刘宁等卸甲投降。
刘备见全线崩溃,逃往夷陵西北马鞍山,命蜀军环山据险自卫。对于陆逊来说,自然不会给刘备重整旗鼓的机会,所以陆逊集中兵力,四面围攻,又歼灭蜀军近万之众。至此,蜀军溃不成军,大部死伤和逃散,车、船和其他物资损失殆尽。
夷陵之战后,刘备退守永安白帝城,一直没有回到成都。章武三年(223年)三月,刘备托孤于诸葛亮,夏四月二十四日(6月10日),刘备病逝,享年六十三岁。总的来说,对于三国时期的三大战役,很可能有一些将士全程参与了。不过,说到全部参与的英雄人物,应该只有刘备一人,比如曹操只参与了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孙权只参与了赤壁之战和夷陵之战等。在三国三大战役中,刘备起到了不同的作用,也即分别是侧面牵制作用、次要作用、主要作用。
“三国”时期的战争很多,而最著名的堪称三大战役。三大战役是指三国时期发生的三个大规模著名战役,分别是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夷陵之战。就三国三大战役来说,官渡之战中,曹操以少胜多,击败了强大的袁绍。到了赤壁之战中,孙权、刘备联合击败了强大的曹操。而在夷陵之战中,则是蜀汉和东吴的对决,在夷陵之战中,蜀汉和东吴的兵力都在5万人左右,结果陆逊重创了刘备,帮助东吴笑到了最后。由此,在三国三大战役中,东吴参与了其中的两场,并且是两战全胜。那么,问题来了,东吴为什么没能一统天下呢?
一
首先,吴国(222年5月23日—280年5月1日),三国之一,是孙权建立的国家,国号为“吴”,史学界称之为孙吴或者东吴。天纪四年(280年)5月1日,孙吴亡于西晋,标志着三国时代的彻底结束。由此,对于东吴来说,尽管在三国三大战役中两战两胜,但是,之后的结果依然是魏蜀吴三分天下,在蜀汉灭亡后,东吴最终被西晋消灭。究其原因,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来分析。一方面,虽然东吴取得了赤壁之战、夷陵之战的胜利,但是,在这两场战役之后,东吴并没有在实力上实现质变。换而言之,东吴在这两场战役之后获得的战果,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大。
二
具体来说,在赤壁之战后,曹操虽然损失惨重,但是,其毕竟牢牢占据了北方中原地区,在经过一番休养生息后,曹魏依然是三国中实力最强大的势力。更为关键的是,在赤壁之战后,曹操之前攻占的荆州成为孙权和刘备争夺的焦点。结果,在争夺荆州地盘上,反而是刘备一开始收获颇丰。根据《三国志》等史料的记载,赤壁之战后,兵家必争的荆州七郡被刘备、曹操、孙权三家瓜分,曹操占据荆州北部最大的南阳郡,孙权得到江夏郡和南郡,刘备得到荆州南部四个郡(长沙郡、零陵郡、桂阳郡、武陵郡)。
三
对于刘备来说,本来夺取了荆州四郡,后来又向孙权借了南郡。在此基础上,荆州的大部分疆域,都被刘备夺取了。因此,从这一角度来看,刘备才是赤壁之战的最大赢家,而孙权和江东,主要是实现了自保的目的。值得注意的是,正是凭借着荆州五郡,刘备得以攻占益州,再夺汉中,建立了蜀汉。对此,在笔者看来,如果孙权早一点占据了荆州,很可能就没有刘备什么事情了。也即等到孙权偷袭关羽,夺取荆州后,已经无法通过荆州作为跳板来继续扩张疆域了。反而因为占据了荆州,以此受到了曹魏的重点进攻,比如曹丕就派遣大军征讨东吴而不是蜀汉。
四
最后,等到夷陵之战时,孙权和东吴又一次取得了胜利,结果这只是防御了蜀汉的进攻,并没有借此机会消灭蜀汉。换而言之,通过夷陵之战,东吴并没有能明显扩大疆域。如果孙权可以消灭蜀汉,完全可以和曹魏分庭抗礼了。另一方面,就东吴自身来说,也存在很多问题,这是东吴没能改变三国格局的重要原因。举例来说,蜀汉和曹魏的兵权,基本上集中在皇帝或者大将军手中,但是,对于东吴来说,实行的是部曲制,也即各个将军都拥有一定的兵力,而这,无疑影响了东吴大军的战斗力。比如在合肥之战时,部曲制的存在,就是孙权十多万大军输给张辽等人的原因之一。综上,尽管在三国三大战役中两战全胜,东吴还是没能一统天下。
三国时期是一个纷争战乱的时代,在这个时代里面,爆发过很多次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战役。三国时期第一次具有决定意义的战役是官渡之战,官渡之战的交战双方是曹操和袁绍,其中袁绍的军队有十万人左右,曹操的军队只有两三万人。曹操在开展前期就取得了优势,后期采用许攸的计谋奇袭乌巢,最终一战击垮了袁绍,为曹操统一北方打下了基础。
第二次决定意义的战役是赤壁之战,赤壁之战爆发前,曹操统一了北方各州,占据了天下三分之二的州郡,势力几乎无人能挡。在周瑜率领军队抵抗曹操前,江东的士族纷纷想要劝说孙权投降曹操,最终孙权力排众议,派遣周瑜带领三万大军抵抗曹操。
周瑜带领大军在赤壁击败了曹操,烧毁了曹操军队的全部战船,曹操的大军损失惨重,在短期内无法南下。孙权和刘备趁着曹操战败的机会,瓜分了荆州和交州的地盘,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初步格局。
第三次具有决定意义的战役是襄樊之战,襄樊之战初期关羽俘虏了曹魏大将于禁,势力一度“威震华夏”。曹操想要迁都躲避关羽的锋芒,将中原地区让给关羽。如果曹操真的迁都离开,那么三足鼎立的格局很可能会被打破。
然而孙权看到关羽势力过大后非常不满,派遣将领吕蒙偷袭了关羽的大后方荆州。关羽在前线被徐晃击败,退路又被吕蒙截断,只能朝着益州方向突围。在关羽突围到临沮的时候,孙权设埋伏将关羽俘虏后杀害。这一战过后,三国之间的版图之间稳定,没有再发生大的变化。
第四次具有决定意义的战役是夷陵之战,夷陵之战发生于关羽败亡后,刘备为了给关羽报仇,集合了数万大军东征孙权。刘备东征的目的是想要夺回荆州,改变三国之间的力量对比。在刘备发动战争之后,孙权一度想要通过谈判来结束战争,但是遭到了刘备的拒绝。
在谈判无望之后,孙权派遣陆逊带领大军抵御刘备,陆逊采用诱敌深入的方法,将刘备引到了夷陵山区。刘备在夷陵山区采用连营的方式驻扎,陆逊使用火攻击败了刘备,刘备军队损失殆尽,蜀汉的国力大大受损,失去了一统天下的能力。
夷陵之战结束后,蜀汉和东吴重归于好,三足鼎立的局势逐渐稳定,一直到蜀汉灭亡,三国之间的领土格局都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除了这四次战争外,三国后期的魏灭蜀之战和晋灭吴之战也都是三国时期具有重大决定意义的战役。
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这三次战役都是当时重要的战役。这三次战役的意义不同,所造成的影响也不同。下面来一一的进行分析一下!
▲ 官渡之战
官渡之战是曹操与袁绍在官渡展开的一次战略性的决战。公元200年(东汉汉献帝建安五年),本来袁绍想南下攻打许都,曹操的军队与袁绍的军队相持于官渡。本来袁绍在军队数量上有压倒曹军的优势,当时袁绍的军队数量是十万人左右,而曹操只有八千人。但曹操最终夜袭袁绍所在的乌巢粮仓,袁军军心大乱,曹操出奇制胜。
官渡之战是一场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之一,他的意义在于从此扭转的曹操在袁绍对比下的劣势地位,为曹操后期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客观上是当时北方地区由分裂走向统一的一次关键型的战役。
▲ 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发生在公元208年(东汉汉献帝1建安3年),曹操统一北方地区后率领水陆大军南下,先发动了荆州战役随后又讨伐孙权。孙权势力不及曹操,后迅速进行孙刘联军,由周瑜做总指挥,依据长江天堑在赤壁火烧曹军战船,最终大获全胜。
赤壁之战也是以少胜多的一场大战。不过相比官渡之战,曹操这次是以失败而告终。这场战役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一次大规模的江河作战。他标志着中国的政治经济中心将不再仅仅限制于黄河流域。这次战役中孙刘联军的胜利奠定了后期三国鼎立的基础。
▲ 夷陵之战
夷陵之战是三国时期蜀汉刘备对东吴发动的一次大规模的战役。因东吴孙权偷袭荆州,擒杀关羽。刘备为了给关羽报仇、夺回荆州,在公元221年亲摔大军攻打东吴。东吴陆逊抓住刘备求战心切,急于速战速决的形势后。诱敌深入后坚守不出,后集中兵力巧用火攻火烧刘备七百里连营。最终刘备近乎全军覆没,东吴大获全胜。
夷陵之战最终导致刘备实力大大受损,使蜀国沦为三国时期实力最弱的一方,最后也是第一个亡国!
▲ 对比分析
这三场战役都是当时三国时期最大的战役,官渡之战的胜利成功的推进了后期赤壁之战的爆发。不管这三场战役的发动者是谁,都是无法避免的。都属于地方势力割据的兼并战,每一次战役都为中国历史上的大一统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