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上学时土耳其国父叫基马尔,为什么现在翻译为凯末尔?
穆斯塔法·基马尔(MustafaKemal Atatürk,又译凯末尔,1881年3月12日-1938年11月10日),土耳其共和国缔造者、第一任总统兼武装力量总司令。Atatürk就是“土耳其的父亲”的意思。“基马尔”阿拉伯语意为“完善的”
他的本名叫穆斯塔法,在土耳其语中,基马尔是“正义”的意思。之后中文译为“凯末尔”
一个外国人名(或地名等),在刚引入中国时,必定会出现多种不同的音译形式。经过一段时期的使用后,会归为统一,最后定格在大家用的最多的那种形式上。如:齐丹——齐达内。
淡定,土尔其其实叫突厥更好
因为统一翻译人名了
《波兰历史》皇帝险遭杀身三十万大明卫队是如何被蒙古宝剑埋没的?
449年7月,23岁的明英宗亲自招募蒙古瓦拉部落。这次亲征虽然草率,但毕竟明朝的禁卫军是经商70年的国王的老师。这次亲征无异于对警卫队的一次一般实战考核。
真相是无情的。因为这次亲征,明朝的禁卫军被彻底击溃。虽然明军主动出击,但是每一场战斗都是被动挨打,一路败北,30万大军走了,再也没有回来。英宗皇帝被蒙古瓦军俘虏,明朝的孱弱本性暴露无遗。如果不是瓦拉人对夺取中原准备不足,明朝的灾难就和北宋灭亡差不多了。
英宗最喜欢的太监王镇
由于明朝成祖开了封知府为官员的先例,明朝的制度确定了宦官的统一军权。具体来说,皇帝视宦官为个人代表,所以虽然知道宦官会带来很多危害,但明朝皇帝认为没有什么比任命宦官更有利于维护皇权了。明朝第五任皇帝明英宗即位时年仅10岁。与他一起长大的宦官领袖王镇,成为了担任皇帝管理卫队的自然候选人。王镇的职位是内雅知府,他的侄子王善曾经担任过数千保安的指挥官。借助皇帝的幼稚、软弱和轻信,王镇扩大了自己的权力,使他成为朝廷政务的实际决策者。当时空庭的气氛太恶劣了,清官都站不住脚。几乎所有的政府官员和公众都支持王镇的权力,不管是为了投机还是为了保住他的官职。
王镇是一个落寞的书生,经常落榜。绝望之时,他成了愤怒的太监。他在宫中的地位只是为了满足他的私欲。这些人根本没有能力管理国家,当然也没有能力管理军队。依附他的宦官在禁卫军中担任提督,只能挫伤士气,弊大于利。
英宗初年,蒙古瓦拉部落的首领是顺宁王。道观八年四月,拓跋_死了,他的儿子先继位。瓦莱州在蒙古各部的表现一般。杀了阿鲁台,吞并各部后,越来越强大,统治中国北方;那些强壮、勇敢、有能力勇敢战斗的人将首先继承王位,而瓦拉是一个坚强的战士。瓦拉不受明廷约束,不断闹事,攻塞北重镇,闹得不可开交。北部边境进入了一个多事之秋。
王镇鼓励明英宗亲征。
道光十二年正月,大同刺史罗恒信,福宣,预言瓦拉将对明朝构成威胁,郑重上书皇帝,指出瓦拉在入侵时应增加边境城市的军备,否则将酿成大祸。然而,大臣们,包括战争部长,都不敢做一些关于战争准备的事情,因为他们害怕王镇的傲慢。然而,在备战的借口下,王镇增加了边境地区人民的税目。在瓦拉多次试探性入侵和大臣们一再要求加强军事力量的压力下,到正统十四年六月底,才选定保安总司令和内雅知府处理此事,并派人到大同和福宣镇守都城,防止瓦拉南下入侵。然而,为时已晚。
瓦拉南侵的导火索是朝贡事件。正统十四年二月,又派二千多人去祭奠良马,佯装三千。知府王镇非常生气,认为假充贡品的使节数量是对朝廷的蔑视,下令降低马价。贡品大使说:“这是嫁妆。”意思是先娶皇家公主。法院回答:“没有结婚。”原来,在此之前,我还送过贡品,买通过明廷官员,详细讲过中国的实际情况;首先,他表示愿意与童家通婚,并私下许下承诺,但没有上报朝廷。我也认为婚姻是成功的,所以我以马作为嫁妆。出人意料的是,明廷不仅讨价还价,还拒绝结婚。愤怒之下,他决定调集军队,大举入侵大同。
七月秋,强大的瓦拉骑兵也率部大举进攻,势如破竹。一份来自北部边境的紧急军事报告被送到了首都,首都陷入了恐慌。7月8日,第一军团进入明朝境内。士兵们的战线非常尖锐,势不可挡。明朝大同守军全军覆没,长城不得不通过,城堡倒塌,瓦拉军所向披靡。
报道号角声传到一天,报道城市纷纷沦陷。在大同,许、靖远、等四位将军奉命率领北京来的万人抗敌。景源率领的石井卫队离开后,王镇觉得这是一个展示自己威望的机会,于是鼓励皇帝亲自征讨,让皇帝回老家孝敬家人。23岁的皇帝朱祁镇不知道边疆形势的严重性,他总是听取王镇的意见。这次带领几十万兵马上前线,对皇帝来说是一件非常英勇美好的事情。所以他下令两天后离开。
英宗出征了。
亲信报告发表后,皇帝被武文惊呆了,没人能相信皇帝真的要亲征。然而,还没等大臣们清醒过来,激动的皇帝就接连下达了一系列指令,直接出兵,并指示禁卫军保护北伐:太史公、英国傅、太史公、程国公领兵;兵部尚书王佐、兵部尚书邝_、曹飞、张仪等。是帝国卫队。整个北伐军由禁卫军司令和王镇总督领导和指挥。
经过妥善安排,皇帝被选为王爷,50万大军集结了两天,准备袖手旁观。皇帝兴高采烈。当天,他在王镇的陪同下,率领30万禁卫军离开北京。
当他们到达龙虎台时,士兵们已经筋疲力尽,王镇命令他们驻扎在营地。大约是一面鼓,风声惊动了中士。疲惫虚弱的内卫营地一片混乱,虚惊一场。所以他认为这是一个不祥的征兆。次日,大军继续北上,出居庸关,来到怀来,直到宣福城。这几天,毫无斗志的警卫慌了。兵部部长邝_认为他的旅行结束了,并敦促皇帝返回。王镇大怒,严厉斥责邝_,并命令他和他的家庭部长王佐跟随营地,并由警卫监督。邝_65岁了。他又担心又焦虑。行军几天后,他从马上摔下来,差点死掉。大臣们请他留下来救治伤病员,他坚决拒绝,说:“我敢为我的病辩护!”大军入府宣,瓦拉军先锋攻之。朱勇率领禁卫军前去攻打瓦拉几亚,结果却不是敌人的对手。他遭受了重大失败。王镇的精锐卫队奉命横扫阵列,而瓦拉军则做出溃退的姿态,实际上是假装被打败,意在诱敌深入。皇帝非常兴奋,鼓励王镇指挥军队北上讨伐大同。
年轻的皇帝朱祁镇除了个人探险的狂热想法外,对战争几乎一无所知。在明朝,几乎不在房里的禁卫军战斗力低得可怜,除了消耗粮草;大权在握的宦官大臣王镇,不擅长指挥作战,除了个人的疯狂;邝_,
在到达大同之前,粮草匮乏,许多士兵死于饥饿和疲劳。大臣再次要求皇帝返回李灌,并护送卫兵到寺庙的后面。王镇对此视而不见。邝_跑向皇帝的帐篷,被卫兵拦住了。王镇谴责道,“腐败的儒家知道什么是斗争!再说话就立刻杀人!”邝_很担心。他一字一句地说:“我想到这个国家和全世界的人民,为他们说话。”有什么好怕的?“选定召唤守卫护送邝_出去。邝_不得不和财政部长王佐一起在总理府落泪。
8月1日,朱祁镇骄傲地走进了大同。短暂休息后,皇帝和王镇计划离开大通,继续向北横扫瓦拉。随行的大臣、将军们都不愿意再往前走了,他们看起来都很害怕。财政大臣王佐和被落马击伤的邝_,整天跪在营地的草地上,请求皇帝返回滦河,使他不能再冒险北上。秦国官员看到天象,非常担心,说:“天象已经发出了警告,我们不能再走了。如果发生事故,司机遇险,谁来负责?”王镇居然理直气壮地吼了一句,“如果是这样,那就是命运!”
许都魏景元等四位将军各领一万大军北上,击退了瓦拉军。此时,故障会一个接一个地发送出去。也就是说,瓦拉大军难以阻挡,很快就会直接进入皇帝的皇家阵营。形势如此危急,以至于朱祁镇皇帝很少把它当回事。锦衣卫总司令王镇依然我行我素。他完全不考虑事情的可行性,就指望皇帝来视察他的家乡。看到王镇如此自信,皇帝放心地带着他去了。
黄昏时分,一片黑色网状云笼罩着皇家营地,雷声隆隆,大雨滂沱。王镇站在皇家营地的大帐篷里,看着帐篷外的雨,非常恼火。正在这时,禁卫军传来紧急军报:西宁侯、朱冕全军覆没。王镇开始感到不安,但假装无动于衷。镇守大同的太监忠信郭靖送来密函,说瓦拉大军势不可挡,形势危急,北上已无可能。这是调兵回京的计划。
第二天,王镇宣布他将撤回他的部队到六安。大同连长邓国赶紧告了和他一起开车的单身汉曹乃一状,说从紫荆关开车回滦河一定安全到北京。当曹乃王向汇报时,没有听进去。王镇趁机调兵回京,让皇帝开车回老家禹州。
结果,成千上万的卫兵沿着这条路来到了李金发。当王镇逼近他的家乡时,王镇觉得成千上万的军队会践踏坏庄稼,供应干草,这样做弊大于利。他临时改变主意,命令行进了40多里的疲惫不堪的军队向东转向,返回已经过去的狼山。就在这时,红尘在远处翻滚,猎马人飞去印报,瓦拉骑兵追了上来!
明朝的禁卫军一片混乱,从未面对过战争的士兵衣衫不整,脸色苍白。这是8月13日。
锦衣卫总长王镇紧急命令都尉程国公朱勇率领三万禁军迎击瓦拉几亚军。朱勇有勇无谋,率领3万大军进入了姚耳岭。瓦拉克的军队已经在山的两翼设下了埋伏,并突然袭击了朱勇的骑兵。三万明帝国士兵被杀,全军覆没。侯克忠和总督吴克勤奉命抵抗大量的瓦拉军队,他们被击败和杀害。
王镇带领卫兵来到军队,保护皇帝并转移到一个安全的地方。皇帝一行来到土木堡。还不算太晚。只是神奇的时间。从这里到怀来只有20英里。邝_敦促皇帝通过海关,进入怀来城保护自己。他和一支精锐部队呆在房子后面,被王镇拒绝了。王镇拒绝去怀来城,并命令全军立即去和袖手旁观会合,理由是战壕里的几千辆汽车没有到达。邝_冲进皇家帐篷,拼命要求进入,被d
朱祁镇皇帝在亲军的保护下驻扎在木土堡。这里没有危险屏障,没有天然屏障,没有泉水,植被丰富。这是敌人追求胜利的地方。第二天,8月14日,大军即将出发时,瓦拉军将其击毙。形成包围圈,一重手段。军队被困在一个平民堡垒里,不敢移动。被围困了两天两夜,士兵和马匹又饿又渴,没有水喝。王镇的卫兵被命令就地取水,但挖了两英尺后,没有水出来。这里以南15英里有一条河,但是这条河已经被瓦拉军队占领了。
第一次,首领觉得时机成熟,于是命令瓦拉军兵分两路,沿马古口两侧夹击明军。守卫谷口的明军命令国茂带领饥肠辘辘的卫队勇敢封锁了四天四夜。瓦拉的军队打了越来越多的仗,越打越勇敢。吃饱后,它会轮番出击。守卫谷口的明军伤亡惨重,逐渐难以为继。当峡谷打开时,皇帝和他的卫兵就像瓮中之鳖,等待死亡。
8月15日,瓦拉派使者向皇帝书面求和。由牧师决定的朱祁镇皇帝相信了这一点,于是召来学士曹飞求和,并派了两名总务给瓦拉军队的使者。王镇认为和谈已经尘埃落定,并下令立即向三军宣布开始向营地进发。行进在山沟上,在轮换中,军队陷入混乱,武器和仪式被扔得到处都是。皇帝驱车南下不到三四里,瓦拉骑兵从四面八方发起了全面进攻。明卫队面临崩溃的危险,士兵们纷纷逃命。惨败是不可避免的。
勇士们进入战场,挥舞长刀,砍杀明卫,高呼“缴械扔刀者不杀!”于是,一群群卫兵和士兵解开盔甲,放下武器,赤膊跪下投降。在瓦拉骑兵的马蹄刀光下,明卫队投降的赤条条的士兵和没有倒下的人互相践踏,践踏,多人受伤。尸体淹没在旷野中,喇叭声和呼救声在旷野中回荡。皇帝的官方侍从和亲军周围的护卫还在进行最后的战斗。他们被箭射中,壮烈牺牲。
朱祁镇皇帝脸色苍白。他骑着马,试图在亲军卫队的严密保护下突围,但未能突破瓦拉士兵的包围圈。兵部尚书傅、财政大臣、学士曹奈、张仪等数百名亲军将士被杀。只有萧伟贞、杨善等跟随皇帝亲征的大臣幸存下来;军士从山中逃出,坠入山谷,只有几个人逃到山口。瓦拉俘获了20多万匹马和骡子,以及大量的装甲装备和战壕。
没有成功,朱祁镇皇帝被卫兵和亲军包围,逃走了。瓦拉士兵杀了一次又一次,守卫被驱散。突然,皇帝发现身边没有士兵,没有痕迹,只有女真太监宁在。皇帝下了马,盘腿向南走去,闭着眼睛静静地坐着。太监喜欢和他一起等。事实上,宁曾与瓦拉秘密沟通,并将明廷的实际情况详细告知第一人。就在这时,一个瓦拉士兵来了,要求得到皇帝穿的盔甲,但是皇帝没有理会。瓦拉的士兵挥舞着武器,刚想动手,却被赶来的哥哥拦住了。他哥哥看了皇帝的衣着和举止,说:“这不是一个普通人。他的行为和普通人不一样!”
瓦拉派士兵送天皇去贾磊车站看望他的第一个弟弟王赛坎。朱祁镇睁开眼睛问道:“你是第一个吗?是巴彦帖木儿吗?比赛之王?还是那个国王?”当他知道是大明皇帝时,赛坎王听到这些问题非常震惊。赛汉王不敢怠慢,让亲卫队先护送朱祁镇和郗鉴。
我也是先从比赛杂志的王者那里得到了飞马的报道:“属下抓了一个人,非同寻常。可能是大明田字!”我大吃一惊,立即打电话给派往中国的两名亲信,请他们辨认。当他们看到朱祁镇皇帝时,他们震惊地说:“一点不错!”我首先喜出望外,笑着说:“我常常祭天,乞求大元治天下,现在却大获全胜了!”我先是激动地问乡绅军务大臣,我该怎么办?如何处理被俘的皇帝?一个叫乃公的武将脱口而出:“上帝给了我们敌人,不如杀了他!”贵族部落伯颜帖木儿击退了他,说:“两军交战时,许多士兵和马匹被刀和箭击中,有些被踩死了。现在,大明皇帝没有被刀和箭打败,而是平静地问我和阎娜,没有任何恐慌或愤怒。一直以来,我们都得到了大明皇帝的大力赏赐。虽然上帝很生气,把他推倒,扔到地上,但他没有被杀死。我们为什么要违背上帝的意志?如果颜派人去见天子,那岂不是古往今来风流人物的部下都认同这个观点?因此,他首先命令皇帝朱祁镇被派往巴彦帖木儿军营守卫。
皇帝由袁彬上尉的一名随从陪同。袁彬奉命派使者保存皇帝的书法,并告诉怀来守将,当皇帝被抓获时,他必须立即送来大量的黄金和丝绸。怀来城门紧闭,使臣穿上绳索。诸将闻讯,立即派人前往首都麻吉。当夜,第三夜,军士从西长安门跑入宫中报告。8月17日,文武官员聚集在一起,传递前线的战况。他们忍不住哭了。逃回北京的败兵伤痕累累。当他们问皇帝在哪里时,他们都说不知道。怀来使者入报,才知皇帝已被擒,宫中痛哭。
慈禧太后派出使者和一辆满载珍宝的文琪,并命令八名骑士护送他们到第一营。钱皇后也派人把它们送给第一个,并要求把它们送回给皇帝。每天晚上,钱皇后都跪在深宫里,哭着向天祈祷。她累了,就倒在地上。一条腿很快就残废了,然后她流下了血泪,然后一只眼睛瞎了。
在这次亲征中,禁卫军总司令兼内亚酋长王镇未能幸免。他率领精锐侍卫守卫皇帝突围时,被瓦拉军拦住并驱散。亲卫队的军队严密地守卫着王镇,但是皇帝不见了。范仲淹将军看到皇帝的死状勃然大怒。他挥舞着一把大锤,从侧面向王镇砸去。王镇当场死亡。范仲大叫:“我要杀了这个贼!”随后,范仲用铁锤杀死了瓦拉军数十人,最终战死。
节选:王,《明清警卫秘密档案》,中国工人出版社2009年10月出版。
土耳其国父,却不是土耳其族!凯末尔:消灭本国文化的爱国者
1997年12月,时任伊斯坦布尔市长的埃尔多安,在公开演讲时,引用了一首奥斯曼帝国的古诗:
“宣礼塔是我们的剑,穹顶是我们的头盔,清真寺是我们的兵营,信徒们是我们的……”
他的演讲还未结束,人群中便冲出几位秘密警察,拖走了他。被拖着的埃尔多安大呼:“这首诗还没颂完!”
其后,埃尔多安被判4个月监禁,罪名是“反世俗罪。”
因为这首诗,早在数十年前,便被定为 “禁诗”。而对这首诗作出审判的,便是土耳其的国父:
凯末尔。
没有一个政治家是完美的,哪怕他取了一个“完美”的名字。因为政治本身,就是取舍,而总有人会称为被舍去的那个。
凯末尔,在土耳其语中,意为“完美” 。
这位土耳其国父,穷其一生, 探索 土耳其现代化之路,而他找出的路,即是“凯末尔主义。”
在埃尔多安崛起之前,“凯末尔主义”被视为“完美”的,任何背离凯末尔主义的政治尝试,都会被军方以雷霆之力阻击。
凯末尔于1938年去世,但凯末尔的幽灵,至今在土耳其上空盘旋。
及至1961年,土耳其前总理阿德南·曼 德列斯在绞刑架上,还苦苦一笑:杀死我的,是凯末尔。
即便那时,凯末尔已经逝世23年了。
终于,1960年的深夜,军队冲入了他的官邸,逮捕了他,并送上了三尺白绫。
军队是凯末尔主义的继承者,也是土耳其世俗化的监督人。
曼德列斯不是第一个遭遇军事政变的土耳其领导人,46年后,一个视曼德列斯为偶像的后继总理,遭遇了同样的军事政变。不过这一次,他战胜了那个凯末尔的幽灵。这个人,便是埃尔多安。
凯末尔主义,便是凯末尔的幽灵,也串起了凯末尔的一生。
凯末尔是土耳其国父,不过他本人却不是土耳其族,而是欧洲阿尔巴尼亚的移民后裔。
凯末尔也谈不上“完美”,他酗酒,并最终因此而死;他倡导共和主义,却无限期连任共和国总统,独裁一生;他背叛青梅竹马的表妹斐凯耶,斐凯耶因此而自杀。
近些年,他开始从神坛跌落,人们方才看清凯末尔的真实的样子:他是个爱国者,却用尽一生铲除本国文化;他是一个实用主义者,却为捍卫自己的思想体系,不惜铁血;
他追求“完美”的治国方略,却一生都在取舍。
1881年3月12日,凯末尔出生于奥斯曼帝国的萨罗尼卡。
彼时的奥斯曼帝国风雨飘摇,黄昏和宣礼塔的宣礼声,笼罩着帝国,一如数百年前,却已在爱琴海泛出了异样的回声。
凯末尔本名“穆斯塔法”,意为“胜利”,不过,在法特玛太太区立小学上学时,这一名字与数学老师重名,为避讳,老师给了他意为“完美”的新名字:凯末尔。
冥冥之中,这也塑造了他性格中实用主义的底色:只有胜利,才能完美。
先军政治是奥斯曼帝国的传统,行伍是中产子弟的理想出路。1895年,凯末尔如愿升入玛纳斯提军事预备学校,开启了军旅生涯。1899年,他进入伊斯坦布尔军官学校,开始了人生转折。
正是在军校,他接触了西方的革命思潮, 伏尔泰、卢梭、孟德斯鸠等法国先哲的著作、纳默克·凯马尔的爱国诗篇,唤醒了他。
“这里没有文明,只有野蛮!封建领主的贪婪残暴、民族压迫的深重与苏丹(奥斯曼君主)专制制度的野蛮落后!”
唯有西化,才有希望。自此,凯末尔从苏丹的战士,成了反抗苏丹的义士。
如果 历史 可以划一条横线,我们会惊奇地发现,在19世纪亚洲的两端,两个老大帝国何其相似——国家羸弱、政治腐败、文化落后、人民愚昧。
革命,是打破这一局面的唯一方式。凯末尔,便是革命者。
在军官学校,他和志同道合的同学组织秘密革命小组,办手抄小报,写文章揭露苏丹的黑暗专制统治。
1902年进入哈拜参谋学院。1905年毕业,授上尉军衔。
这一年,地下工作者凯末尔,因参与政治活动被逮捕。之后被苏丹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发配到大马士革第五军营服役。其后,他一直被苏丹发配戍边,在战火中成长。不过,军功卓著的他,还是屡被拔擢,1915年,已经是上校军衔。
也正是这一年,一次战役,奠定了他其后的人生辉煌。这一战,便是著名的加里波利之战。
对奥斯曼帝国来说,加里波利之战,几乎是必败之战。因为日薄西山的帝国面对的对手,是如日中天的日不落帝国:英国。
谁也没有想到,这位以批评苏丹著称的将领,竟击退了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法国、印度和纽芬兰军队的登陆进攻,把日不落帝国,重重地拍到海岸线下面。
1916年8月,凯末尔获得“伊斯坦布尔的救星”和“帕夏”的称号,名扬全国,威震欧洲。其后被任命为第二军团司令,晋升为将军。
按照奥斯曼帝国的传统,他已经位极人臣,连苏丹也要敬他三分。
然而, 历史 的大势,不会因个人扭转。行将就木的奥斯曼帝国,即便挺过黄昏,也终究难逃落日。
凯末尔并没有因为盖世军功,而放弃了自己的革命理想。
1919年,他受命为驻扎在萨姆松的第9军监军将领,负责残存的土耳其军队的复员和维持治安的工作。他利用这一身份,着手联合各民族主义抵抗力量,组建国民军。
1920年,英国还是占领了伊斯坦布尔。其后,英帝国逮捕议员并强迫苏丹解散国民议会,奥斯曼帝国的丧钟敲响了。
眼见国家沦陷,凯末尔决定另起炉灶。紧随其后,他在安卡拉召开大国民议会,宣布组成代表国家的临时政府,并担任新成立的大国民议会主席,并拒不承认苏丹签署的丧权辱国的塞夫尔条约。但西方列强分食奥斯曼帝国的步子,已经迈开了,除了迎战,别无他途。
希腊,便是第一个“趁火打劫”的。凯末尔也迎来存亡之战:萨卡里亚河之战。
1921年8月,凯末尔成为国民军全权总司令,亲自指挥国民军与希腊军队在离安卡拉80公里外的萨卡里亚河进行战略决战。这一战,如果凯末尔输了,土耳其将彻底消散在 历史 烟尘之中。
他知道,这是死战。
在这场战役中,他被流弹打断一根肋骨,但仍然扎着绷带、镇定指挥,最后以弱胜强,重挫希军主力,终于,惨胜。
一个月后,在潮水般掌声中,凯末尔获得大国民议会授予“加齐”(“胜利者”)称号,晋升为元帅。
在人们山呼“穆斯塔法”的时候,他已经分不清,人们是在赞誉这场胜利,还是在呼唤他儿时的名字。
再或者说,穆斯塔法就是胜利,凯末尔,就是土耳其。
许多年后,土耳其 历史 学家,仍会将这场萨卡里亚河之战,称为立国之战。其实从这一战起,凯末尔便已经是国父了。
1922年11月1日,大国民议会通过了废除苏丹制的决议案。1923年,土耳其共和国正式成立,凯末尔随后当选为共和国第一任总统。土耳其立国,也自此进入凯末尔时代,凯末尔从军校时期便酝酿的思想体系,也终于得以在祖国实施。
凯末尔主义的许多根本思想始于奥斯曼帝国晚期,其出发点是避免奥斯曼帝国崩溃。凯末尔主义是以富国强兵为根本目的的,因而现实主义及实用主义是其核心。
从实用出发,以西化为核心,凯末尔主义包含六个基本理论:共和主义取代前奥斯曼帝国的君主政体、民粹主义瓦解传统精英势力、世俗主义去伊斯兰文化影响、革命 社会 主义取代奥斯曼帝国遗留的意识形态、民族主义凝聚土耳其人民。
但也有人指出:凯末尔主义,实则是凯末尔垄断权力的工具,也是其神化自己的凭仗。
不过,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凯末尔主义确实对抗了酋长、部落领袖及伊斯兰教的政治控制,组织后奥斯曼帝国的土耳其人,缔造一个民族国家,挽救“西亚病夫”的危机。
土耳其共和国成立之初,凯末尔在宣言中如是说:“让土耳其回到先哈里发时代”。
只是他没有想到,哈里发时代及苏丹时代土耳其的辉煌,对80年后的土耳其人,有着多大的诱惑力。
一条逆凯末尔主义之路,正在拉开序幕。
伊斯坦布尔为何被称为世界之都?在土耳其海峡,见证帝国千年兴衰
1936年,土耳其国父凯末尔推动《蒙特勒海峡公约》(《关于(黑海)海峡制度的公约》)的制定,让土耳其掌握了土耳其海峡控制权,允许土耳其将海峡再度军事化,同时对没有和土耳其交战的国家保证商业货轮无限通行海峡的权利。这项公约,持续约束着土耳其海峡这条全世界最重要的海道。
博斯普鲁斯海峡(伊斯坦布尔海峡)及达达尼尔海峡是隔开欧亚两地、地中海与黑海的两座狭窄海峡,中间有马尔马拉海相连。
几个世纪以来,土耳其海峡这几处地方,在全球一直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尤其是在君士坦丁堡这座大城市建于博斯普鲁斯之后。君士坦丁堡现在叫作伊斯坦布尔。
特洛伊战争据说发生在公元前13世纪中期,是两部古典希腊文学中最伟大作品荷马史诗《奥德赛》及《伊里亚德》的部分主题。战争的焦点是特洛伊城,可能坐落在亚洲端的达达尼尔一带。如此看来,特洛伊战争算得上是土耳其海峡发生的诸多战争之首。
公元前7世纪,希腊殖民者在博斯普鲁斯建立2处聚落,位于欧洲这一边叫拜占庭,位于亚洲那一边叫迦克敦。公元前5世纪希腊与波斯对战中,控制拜占庭对希腊人来说极其重要,拜占庭也因此成为重要的贸易城市。
落入罗马统治后,公元324年,君士坦丁大帝选择拜占庭作为新的帝国首都及王室所在地。新的帝都在330年时以新罗马之名君士坦丁堡正式启用,不过人们比较熟悉的名称是伊斯坦堡。
随着罗马帝国权力中心东移,西侧帝国领土被入侵的部族攻占,君士坦丁堡逐渐壮大,规模、富裕程度及重要性都远远超过了罗马。君士坦丁堡成为拜占庭帝国的首都,拜占庭帝国是罗马帝国东侧行省的延续,6世纪初达到巅峰时期,也曾统治意大利多数地区、北非和西班牙南部。
君士坦丁堡东面有博斯普鲁斯海峡作为屏障,西面容易遭遇来自陆地的侵略,直到5世纪初期才逐步建立起坚固的防御工事。尽管如此,君士坦丁堡仍旧面临外国势力的不断侵扰。625年时,多瑙河以北的游牧族群阿瓦尔人(中国古代游牧民族柔然人的后裔)从西边陆地进军,波斯帝国(伊朗)自海路入侵,两边联合夹击,均被君士坦丁堡击退。677年和717-718年,阿拉伯帝国两次尝试进攻,也被君士坦丁堡以希腊火(烧夷弹的先驱)击退。
941年,发源自现在俄罗斯、乌克兰及白俄罗斯一带的罗斯人从黑海入侵时,同样也遭君士坦丁堡以希腊火驱离。最后,1204年一支天主教十字军军队攻占君士坦丁堡,导致拜占庭帝国的分裂。
到了此时,塞尔柱帝国已占据拜占庭帝国在中东和安纳托利亚(小亚细亚半岛)地区的大半领土,拜占庭帝国在这样的压力下势力早已萎缩。1261年,拜占庭诸王重新攻下君士坦丁堡,不过势力已经世风日下,命运逐渐被另一个新势力掌控,这个新帝国就是奥斯曼帝国。
奥斯曼人是伊斯兰土耳其民族,名字来源于其王朝创始者、统治安纳托利亚一个小王国的奥斯曼一世。统一整个安纳托利亚地区后,奥斯曼人势力扩张越过土耳其海峡,打算从希腊和巴尔干地区获得领土。
尽管他们从1390年到1402年封锁君士坦丁堡,又在1411年和1422年两次围城,却一直无法攻破。
穆罕默德二世(1432-1481)在位时,奥斯曼人带着16万大军4次来袭,君士坦丁堡仅能召集7000人赶鸭子上架。穆罕默德切断君士坦丁堡的援军和后勤补给,再用火药武器炸毁城墙,让奥斯曼士兵得以顺利进城。拜占庭最后一位帝王君士坦丁十一世(1405-1453)在交战中殒命。
穆罕默德将君士坦丁堡重新命名为伊斯坦布尔(伊斯坦堡),成为奥斯曼帝国的首都。新政权的象征,首先是将圣索菲亚大教堂转变成为一座清真寺。其后200年,奥斯曼帝国领土进一步四处扩张,势力远至欧洲、北非和中东地区。
到了19世纪,奥斯曼帝国国力衰退,规模及影响力大幅削弱,敌人与帝国各省的分离运动,迫使帝国势力更加捉急。1908年,一群改革派官员青年土耳其党人在一次行动中夺得奥斯曼帝国控制权,强迫苏丹建立议会制君主立宪制。青年土耳其党人无法阻挡意土战争(1911-1912)或第一次巴尔干战争(1912-1913)带来的失败,使奥斯曼帝国更多的领土被瓜分。
1832年希腊从奥斯曼人手上获得完全独立的地位,为了抵抗希腊的海军势力,并巩固奥斯曼帝国在土耳其海峡一带的地位,奥斯曼向英国购买2艘现代战舰。特别是2艘战舰的部分价款是由奥斯曼帝国各地人民认购,却从未成为奥斯曼舰队的一份子。
1914年8月1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数日,2艘战舰被英国政府征用,导致奥斯曼帝国人民群起激愤,迫使奥斯曼向德国靠拢。8月2日,德国与奥斯曼签署协议,德军提供军事协助,换取他们在奥斯曼境内行动的权利。8月10日,2艘德国战舰抵达达达尼尔海峡,获准穿越土耳其海峡,之后加入奥斯曼海军行列。
10月29日,奥斯曼帝国加入第一次世界大战,2艘德舰在黑海攻击俄国港口。俄国、英国及法国因此在次月向奥斯曼宣战。奥斯曼从德国获得了极大的援助,包括金援、物资补给和军事能力。德籍工程师在达达尼尔海峡布署新炮台、强力探照灯、拦截潜水艇的海底捕网,以及协调防御用的无线电报系统。达达尼尔海峡和博斯普鲁斯海峡周围地区军力增强,布下了更多地雷。
1915年2-3月,一批英法舰队攻击土耳其海峡,打算打通前往黑海的路权,这样能更容易补给俄国。同盟国这次的行动失败了,因为他们遇到了奥斯曼的大炮和地雷。随着海军作战一塌糊涂,同盟国在达达尼尔海峡发动两栖登陆,集结一批7.5万名兵力的跨国部队,士兵分别来自英国、加拿大、新西兰、澳大利亚、印度和法国以及非洲的法属殖民地。
第一次登陆发生在4月25日,同盟国在加里波利半岛(位于达达尼尔海峡欧洲一侧)筑起2座滩头堡。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将这一天作为纪念日,缅怀两国军人的牺牲奉献。崎岖的地形给来者带来艰苦的壕沟战。到了年末,同盟国开始从加里波利撤退,奇迹的是在撤军中无人伤亡,最后一批同盟国军人在1916年1月9日离开。这次行动总共有14.25万名士兵丧生,其中半数以上是土耳其人。
奥斯曼军队持续在巴尔干、高加索和中东地区奋战,同时继续种族清理运动,将面对国家暴力的亚美尼亚人、希腊人和叙利亚人杀害并驱逐出境。奥斯曼终于在1918年10月30日签署停战协定,同意同盟国军队通过土耳其海峡。11月13日,42艘同盟国军舰驶进达达尼尔海峡来到伊斯坦布尔,随后将其占领。
1920年,奥斯曼帝国签署《色佛尔条约》,让非土耳其人居住的领土得以独立。同盟国军队留在伊斯坦布尔,土耳其海峡由一国际委员会管辖,奥斯曼帝国唯有得到国际联盟首肯才能加入委员会。军官凯末尔(1881-1938)率领武装起义作为回应,拒绝《色佛尔条约》的条款。
这场土耳其独立战争导致奥斯曼帝国覆灭,并在1923年宣布土耳其共和国成立。依据《洛桑条约》,土耳其共和国的疆界受到同盟各国承认。《洛桑条约》宣告土耳其海峡为国际地域,由土耳其人担任主席的委员会掌管。土耳其海峡也是非军事区,除了伊斯坦布尔有一小型军队驻防。
凯末尔成为总统后,直到1938年逝世为止。他通过一系列现代化改革,获得阿塔图尔克这个姓氏,意思是“土耳其人之父”。
奥斯曼帝国虽然在19世纪衰退,对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的土耳其海峡却保有控制权。然而,奥斯曼却在1833年与俄国签订《互助条约》,同意只要俄国要求就禁止外国战舰通过海峡。俄国可能支配从黑海到地中海的路线,这让其他强权国家感到不安,导致1841年《伦敦海峡公约》的签订。
此举恢复了奥斯曼的势力,和平时期,所有外国军队均不得进入海峡,战时仅允许奥斯曼的同盟国使用。
无私才能伟大:土耳其国父凯末尔简介
希腊军队从边境打进了土耳其安纳托利亚地区,正在向内地推进!土耳其又一次陷入了民族灾难之中,全国上下群情激愤。
这天,大国民议会召开紧急会议。只见一位英武的中年男子大步走上讲台,大声说道:“先生们!假如被破坏的国土不是五十分之一,而是全部,假如全国都处在一片火海之中,我们就上山去,在那里继续战斗!”
他一番慷慨激昂的演讲让全场的议员热血沸腾,顿生誓死保卫祖国的万千豪情。他不是别人,正是诞生才两个多月的国民 *** 领袖,土耳其最杰出的资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穆斯塔法·凯末尔。
凯末尔1881年出生在巴尔干半岛南端的爱琴海城市萨洛尼卡(今属希腊)。母亲是个虔诚的 *** ,父亲原先是个海关小官员,儿子出生时已经弃官经商,做木材生意。开明的父亲将凯末尔送进了一所刚创办的新式小学,但是凯末尔小学还没有毕业,父亲就因为生意破产,忧郁过度病死了。凯末尔只好跟着母亲去投奔乡下的舅舅,放羊看田,吃了不少苦,也磨炼了他坚韧不拔的意志。
幸亏姨妈资助,凯末尔才继续在萨洛尼卡上学。1893年,十二岁的他背着母亲考入了萨洛尼卡预备军事学校,开始了他向往已久的军旅生涯。他聪慧勤奋,为人正派,很受老师的喜欢。有一位数学老师干脆不叫他的本名穆斯塔法,而是称呼他“凯末尔” (土耳其语“正义”的意思)。十八岁时,他又考进伊斯坦布尔军事学院深造。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土耳其奥斯曼帝国已经日薄西山,沦落为西方列强欺凌争夺的半殖民地。青年凯末尔的爱国主义意识被唤醒。在军校里,他如饥似渴地阅读伏尔泰、卢梭、孟德斯鸠等法国启蒙学者的著作和土耳其大诗人凯马尔的爱国诗篇,进一步认识到封建领主的贪婪残暴、民族压迫的深重与苏丹 (奥斯曼君主)专制制度的野蛮落后。于是,他和几个志同道合的同学组织了一个秘密革命小组,办了一份手抄小报,写文章揭露苏丹的黑暗专制统治。1905年,凯末尔以上尉军衔从军事学院毕业。一战爆发时,凯末尔已是土耳其驻保加利亚大使馆的武官,他敏锐地指出,土耳其加入同盟国参战将是一场“可怕的灾难”。但作为军人,他还是毫不犹豫地奔赴前线。在1915年的达达尼尔海峡保卫战中,他两次率领土军成功地阻击了协约国的登陆,赢得了“伊斯坦布尔救星”的美誉。由于战功卓著,第二年4月,他被晋升为准将军衔。
这年的8月,凯末尔再露锋芒,指挥土军打退了沙俄军队对安纳托利亚东部的猛攻,收复大片失地。俄军总参谋部心服口服,承认他是土耳其“最负盛名、最勇敢、最有才能、精力充沛、最富独创性”的将军。
然而,凯末尔的军事天才并不能挽救土耳其战败投降的命运。1918年10月底,奥斯曼帝国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停战协定,昔日的殖民地被协约国瓜分得干干净净。老谋深算的英国还鼓动土耳其的周边国家,妄图将它肢解分裂。
国难当头,凯末尔挺身而出,着手把全国各地分散的爱国组织统一起来,他向战友们发出呐喊:“祖国的领土完整和民族独立正处在危机中”;他号召战友们:“只有民族的意志和毅力才能拯救民族的独立”。
不久,凯末尔毅然辞去军职,全身心地投入到拯救祖国的斗争中。在他的推动下,议会在1920年1月通过了庄严的土耳其独立宣言《国民公约》。
但是,协约国很快正式占领了伊斯坦布尔,驱散议会。凯末尔抓住时机,于4月23日在安卡拉发起召开大国民会议,成立了以他为首脑的国民 *** 。他开始组建正规军,并与列宁领导的苏维埃俄国建交,缔结了友好条约;争取尽可能多的国家的同情与支持,为独立战争的胜利打下了基础。
黑云压城城欲摧。1920年6月,希腊军队在英国的支持下,大举进攻,企图扼杀土耳其的独立运动。希军攻势猛烈,第二年8月,九万希军向安纳托利亚内地发起总攻,企图一举攻克安卡拉。危难时刻,凯末尔出任国民军总司令,他果断地下令土军撤退到萨卡利亚河(土耳其西部的一条河流),重新修筑防线。希军进攻的炮声已经传到安卡拉市区,市民、 *** 机关纷纷撤离,但是,凯末尔镇定自若,给全军下达了一道充满必胜信念的命令:“祖国的每一寸土地,在浸透同胞们的鲜血之前决不丢弃”。
凯末尔日夜在前线巡视。一天,他不小心从马上摔下来,折断了肋骨,将士们恳求他治伤休息,他坚决不同意,带伤指挥战斗。全军士气高涨,经过二十二天的血战,终于赢得了萨卡利亚河战役的大捷。土军从此由守转攻,以秋风扫落叶之势突破希军防线,把希军赶下了地中海,活捉了敌军总司令。
凯末尔领导土耳其人民最终赶跑了外国侵略者,协约国不得不于1923年7月24日在瑞士签订了洛桑协定,正式承认土耳其的独立和 *** 。
土耳其全国沉浸在民族解放的喜悦之中。在国民军举行的一次庆祝胜利晚会上,酷爱摔跤的凯末尔与军中的一位摔跤大王进行了一场比赛,观看的士兵与群众人山人海。只见那个摔跤大王紧紧抱住凯末尔的双腿,猛地一发力,把他高高地举了起来。全场鸦雀无声,他却把凯末尔又慢慢地放了下来。
凯末尔站了起来,笑着问道:“你为什么不摔倒我,因为我是指挥官吗?”
“您是土耳其民族的首脑,七个国家都没能把您打倒,我怎么打得倒您呢?”
摔跤大王的回答,激起了全场的欢笑和热烈的掌声。土耳其军民对自己统帅与领袖的由衷爱戴都包含在其中了。
1923年10月29日,土耳其共和国正式宣告成立,凯末尔当选为共和国首任总统,安卡拉被确定为首都。两天后,大国民议会根据凯末尔的提议,废除了封建的苏丹制。
“这个国家无论如何也要成为现代文明的国家。对我们来说,这是个生死存亡的问题。”凯末尔曾经这样告诫土耳其人民。他上任后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粉碎封建势力,推广新式教育和文字改革,实行资产阶级司法制度,废除一夫多妻制,给予妇女受教育权、遗产继承权,大力发展经济,领导土耳其摆脱了中世纪封建专制的束缚,逐步跨入资产阶级民主国家的行列。
为了表彰他为土耳其人民建立的不朽功勋,1934年,大国民议会授予他“阿塔图尔克”为姓,意为“土耳其之父”。由于积劳成疾,四年后,年仅五十七岁的凯末尔就告别了人世。但是,土耳其人民永远记住了他深情的话语:
“我的微小的躯体总有一天要埋于地下,但土耳其共和国却要永远屹立于世。”
文章标题: 架空历史,土耳其国父凯末尔穿越明朝末年,派三十万大军出兵中国,结果会怎么样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785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