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简述汉代文人地位的演变过程

时间: 2023-08-19 22:01:13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90次

简述汉代文人地位的演变过程

中国文学发展的几个阶段是怎样的?

一、上古期上古期

1、先秦文学

上古期的第一段是先秦文学。在这个阶段,文学的创作主体经历了由群体到个体的演变,《诗经》里的诗歌大都是群体的歌唱,从那时到中国文学史上第一 位诗人屈原出现,经过了数百年之久。先秦文学的形态,一方面是文史哲不分,另一方面是诗乐舞结合,这种混沌的状态成为先秦的一大景观。

2、秦汉文学

上古时期的第二段是秦汉文学。秦汉文学出现了不同于先秦文学的一些新的特点。首先是创作主体的处境有了变化,战国时代游说于列国之间的士,以歌功颂德或讽刺喻谲谏为己任。如武帝时期的司马相如、东方朔。

与汉代大一统的政治局面相适应,汉代文学失去生动活泼与多姿多彩,而形成格式化的风格。对于中国诗歌来说,汉代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朝代。汉代乐府民歌却以一种新的姿态、新的活力,先是在民间继而在文人中显示了不可抗拒的力量,并由此酝酿出中国诗歌的新节奏、新形式。

二、中古期

中古期从魏晋开始,经过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到明朝中叶为止。

1、中古期的第一段从魏晋到唐中叶。

这是五七言古体诗繁荣发展并达到鼎盛的阶段,也是五七言近体诗兴起、定型并达到鼎盛的阶段。诗,占据着文坛的主导地位。文向诗靠拢,出现了诗化的骈文;赋向诗靠拢,出现了骈赋。从“三曹”、“七子”,经过陶渊明、谢灵运,到王维、孟浩然、岑参、李白、杜甫,诗歌的流程清楚而又完整。

杜甫既是这个阶段最后的一位诗人,又是开启下一阶段的最早的一位诗人,像一个里程碑矗立在文学史上。“建安风骨”和“盛唐气象”这两个诗歌的范式,先后在这个阶段的头尾确立起来,作为一种优秀的传统,成为后代诗人追慕的极致。

2、中古期的第二段是从唐中叶开始的,具体地说就是以天宝末年“安史之乱” 爆发为起点,到南宋灭亡为止。

唐中叶以后文学发生了一些值得注意的变化:韩、柳所提倡的古文引起文学语言和文体的改革,宋代的欧阳修等人继续韩、柳的道路,完成了这次改革。由唐宋八大家共同实现的改革,确定了此后的文学语言和文体模式,一直到“五四”才打破。

诗歌经过盛唐的高潮之后面临着盛极难继的局面,诗人们纷纷另辟蹊径,经过白居易、韩愈、李贺、李商隐等中晚唐诗人的努力,到了宋代终于寻到了另一条道路。

就宋诗与唐中叶以后诗歌的延续性而言,有这样两点值得注意:由中晚唐诗人开始,注重日常生活的描写;由杜甫、白居易开创的反映民生疾苦积极参与政治的传统,以及深沉的忧患意识,在晚唐一度减弱,到了宋代又普遍地得到加强。

唐中叶以后曲子词迅速兴盛起来,经过五代词人温庭筠、李煜等人之手,到了宋代遂蔚为大观,并成为宋代文学的代表。柳永、苏轼、周邦彦、李清照等人的名字也就永远镌刻在词史上了。唐中叶以后传奇的兴盛,标志着中国小说进入成熟的阶段。

3、中古期的第三段从元代开始,延续到明代中叶。

元代开始,叙事文学占据了文坛的主导地位。儒生社会地位降低,走向社会下层从事通俗文学的创作,先是适应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学形式,继而提高这些文学形式,于是出现了关汉卿、王实甫、马致远、高明等一大批不同于正统文人的作家。

元代的文学以戏曲和散曲为代表,以大都为中心的杂剧与以温州为中心的南戏,共同创造了元代文学的辉煌,而明代流行的传奇又是对元曲的继承与发展。元末明初出现了《三国志演义》、《水浒传》这两部长篇白话小说,成为这个阶段的另一标志, 它们的出现预示着长篇小说的时代到来了。

三、近古期

1、从明嘉靖初到鸦片战争是近古期的第一段。

明清易代是一个巨大的变化,特别是对那些汉族士人的震动极其强烈,但清代初期和中期的文学创作基本上沿袭 着明代中叶以来的趋势,并没有发生巨大变化。在近古期第一段,文学集团和派别的大量涌现以及它们之间的论争,是一种值得注意的现象。

扩展资料

中国古代文学史是中华文明最值得自豪的瑰宝。中国几千年来的的封建王朝促进了中国传统文学的繁荣发展,唐诗、宋词、元曲的繁荣发展,配合其他汉乐府、歌赋等百家争鸣,形成了悠久灿烂的中国古代文学史。

而鸦片战争带来的变局,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西方文化开始涌入,带来无数新的灵感。从此中国文学开始向救亡图存、改良社会等方向发展,形成近代特色的文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文学史

求中国文人在历史各个时期的地位与作用?简单回答即可,但最好各个朝代都有说到。

中国的文人在周朝以及春秋战国 时 称为士,一般是作为显贵家的门课 家臣 谋臣 , 或者是说客 如 纵横家 苏秦 张仪 公孙衍。当然这时候也以为大师级人物就是屈原,代表作离骚 九歌,另外 老子 庄子
孔孟 荀子 等取得成就是后世所不能比拟的
汉代 文人的地位不清楚,当时好笑是世族垄断国家,文人比较出名的是司马相如。
汉代的赋 ,三国时期的文人士大夫也很有骨气,有建安诗风之说
隋唐时期 有科举,所以此时文人依靠科举 实现政治抱负,当然此人的文人都抱有征战疆场 建功立业的抱负。
宋代文人的地位比较高,生活在宋代的文人很幸福。
明代 文人都很有骨气如孟子所说的富贵不能淫 ··· 如海瑞 王阳明, 杨慎 徐渭 等人很有成就,集大成者。
蒙 清 文字狱比较严重,汉人受到很大的压制,传统文人也处境艰辛。
我就了解这么多,
总体来说 中国 古代文化 在 周 汉 隋唐 宋明 很兴盛, 特别是 周 宋 明我比较喜欢 ,
中华文化渊源留长,弘扬百世,我辈之福也
就这么多了 ,
夏、商、周太过久远,不作评论。
春秋:诸子百家。道、儒、法、墨、阴阳出现、文化与思想开始真正传承。
战国:各类辩士与军事家,连横、合纵,战国时期精彩纷呈。
秦:焚书坑儒,读书人地位低下。
汉:独尊儒术。儒家作为正统开始了持续二千年的学术统治。文人地位开始变高。
魏晋南北朝:魏晋风骨。文人寻求真正自我,藐视礼法、隐士颇多。
隋唐:三省六部制。通过科举开始入仕。
五代十国:不很了解
宋:同唐,文人地位达到顶峰。以文制武。
元:鞑子统治,汉人地位较低
明:地位颇高,但受东西厂及锦衣卫威胁。
清:不好说。去除文字狱,总体还可以。
分太少了

汉代儒学地位上升的原因是什么?

汉代儒学地位上升的原因是汉武帝为了推行他的大一统,选择了有利于统治的儒家思想,作为正统思想。另外,经过董仲舒改造的新儒学,如其中的君权神授等,迎合了汉武帝的统治思想,所以被大力推崇,成为我国封建社会2000余年的正统思想。
真正使儒学一跃而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统治思想的还是汉代的儒生董仲舒。由儒学的产生到其统治地位的正式确立,经过了一次大的整合,可以说它本身就是在与其它学派的激烈争鸣,相互吸收中逐渐发展和深化的。在这一过程中起到至为重要作用的人物,是汉代儒学巨擘董仲舒,其思想体系的形成并发挥作用,是学术自身发展和社会政治需要合力的结果。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指在政权和国家上层建筑中完全使用儒家思想。在春秋战国时,各国思想家都提出了自己的策略方针,以法家为盛。各国纷纷启用法家人物变法改革。至秦朝时,儒家思想逐渐进入朝廷决策,秦始皇时有“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说法。汉朝建立后,原战国各学派思想逐渐恢复,尤以儒家及道家两派为盛。汉武帝即位后,权臣卫绾、田鼢和窦婴等主张尊崇儒术,贬抑法家。
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有其时代特点,他推崇的儒术,实际上已经吸收了法家、道家、阴阳家等各种不同学派的思想,与孔孟为代表的先秦儒家思想有所不同。汉武帝把儒术与刑名法术相结合,形成了“霸五道杂之”的统治手段,对后世影响颇深。

简述汉代作家群体生成的原因

 战国时期以屈原为代表的楚地作家的出现,产生了一批把文学创作当作生命 寄托以实现人生价值的文人。文坛在经历了秦代和汉初的沉寂之后,到西汉文帝
和景帝时期作家群体再度生成,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生生不已,人才辈出。
  作家群体的生成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多方面的条件,汉代社会为作家群 体的持续生成提供了适宜的气候和土壤。

  汉代的官学和私学都以讲授儒家经典--五经为主,其中就有《诗经》这部
文学作品。因此,师生在诵读五经的过程中,自然受到文学方面的熏陶,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事实上,汉代士人的阅读范围并不限于五经,而是广泛得多,尤
其是解读辞赋的社会风尚,对汉代作家群体的生成起到催化作用。西汉时期,解
读楚辞是一种专门学问。严助向武帝推荐他的同乡朱买臣,“召见,说《春秋》,言楚词,帝甚说之,拜买臣为中大夫,与严助俱侍中。”(《汉书·朱买臣传》)
朱买臣同时向汉武帝讲解《春秋》和楚辞,因此得到提拔。武帝还令淮南王刘安
为《离骚》作注解,“初,安入朝,献所作《内篇》,新出,上爱秘之,使为《离骚》传。”(《汉书·淮南王传》)宣帝修武帝故事,“征能为楚辞九江被公,
召见诵读。”汉赋和楚辞有很深的渊源关系,这种新文体确立之后,也和楚辞一
样成为士人贵族的诵读物,汉宣帝时还有过这样的事情:王褒等人用诵读奇文及自己作品的方法为宣帝的太子、亦即后来的元帝治病解闷,其中的奇文当有楚辞
类作品。这种精神疗法效果明显,不但太子得以康复,而且经他倡导在后宫形成
了诵读王褒赋的风气。(事见《汉书·王褒传》)到了东汉时期,人们诵读辞赋的兴趣依然很浓,就连贵族妇女也主动参与,出现了像王逸《楚辞章句》这样的
专门著作。诵读辞赋在汉代是一种高雅的活动,是士人文化素养的标志。虽然诵
读辞赋者并未都成为辞赋作家,但汉代许多人确实是从诵读辞赋开始而顺理成章地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扬雄少而好学,“顾尝好辞赋”(《汉书·扬雄传》),
他诵读屈原的《离骚》、司马相如的赋,并且加以摹拟,他本人也成了汉代重要
的作家。王逸著《楚辞章句》行于世,他还创作诗赋等作品多篇。汉代解读辞赋的社会风尚培养出一代又一代的作家,因此,汉代的文人也以辞赋家居多。

  汉代采用推荐和考试相结合的办法录用人才,为作家群体的生成提供了许多 机遇。西汉朝廷诏举贤良方正,州郡举孝廉、秀才,东汉又增加敦朴、有道、贤
能、直言、独行、高节、质直、清白等科目,广泛搜罗人才。两汉选拔人才注重学问品行,也不排斥对有文学创作才能者的录用,许多作家之所以能够脱颖而出,
主要并不是他们经通行修,而是在于他们的文才。尽管以文才录士在两汉用人制
度中并不居于主导地位,而仅是一种补充手段,但它对两汉作家群体的生成却起到了推动作用。汉代不仅中央朝廷、诸侯王,甚至有些身居要职的外戚都以文才 取士。

  汉初以招致文士闻名的诸侯王有吴王刘濞、梁孝王刘武、淮南王刘安。“汉 兴,高祖王兄子濞于吴,招致天下之如游子弟,枚乘、邹阳、严夫子之徒兴于文、
景之际。”(《汉书·地理志》)投奔吴王刘濞门下的文士有枚乘、邹阳、严忌,他们都擅长辞赋。后来吴王谋反,枚乘、邹阳等人见刘濞不听劝谏,一意孤行,
就离开吴地而投奔梁孝王。梁孝王待他们为上宾,司马相如也弃官前往梁国,宾
主相得,过着文酒高会的生活。参加梁园唱和文人还有羊胜、路乔如、公孙诡、韩安国等。“而淮南王安亦都寿春,招宾客著书。”(《汉书·地理志》)流传
下来的《淮南子》就是出自刘安的宾客之手。《汉书·艺文志》著录淮南王赋8
2篇,淮南王群臣赋44篇。显然,淮南王群臣不但著书立说,而且还是一个从事辞赋创作的群体。汉初几位诸侯王以文才取士,聚集在他们周围的辞赋家则是
以文会友,他们置酒高会,游赏唱和,汉初作家群体首先在几位诸侯王那里生成。

  西汉武、宣、元、成诸帝都是文学爱好者,其中武帝还有诗赋传世。同声相 应,同气相求,他们出于本身的兴趣,大量招揽文士,许多人就是因为有文才而
得以在朝廷任职。因擅长文章辞赋而被录用的著名作家,武帝朝有司马相如、东方朔、枚皋,宣帝朝有王褒,成帝朝有扬雄等。有些人虽然不是靠文学创作才能
而进入仕途,但是,他们成为朝廷命官之后,在天子的倡导下也加入了辞赋创作
的行列。自武帝起,创作辞赋成为西汉朝廷一大雅事,许多高官显宦都参与其间,由此形成了向天子进献辞赋的制度。东汉光武帝、明帝都不好辞赋,但是,兴起
于西汉的进献辞赋之风依然在东汉延续,基本上保持了它的连贯性,许多文人就 是因文才出众而倍受青睐。

  东汉政权长期被外戚把持,那些身居显位的外戚大量招纳宾客,东汉许多著 名作家都当过他们的幕僚。杜笃曾任车骑将军马防的从事中郎,战殁于射姑山;
傅毅任军司马,马防以师友之礼待之。(《后汉书·文苑列传》)马融先后依附大将军邓骘、梁冀。(《后汉书·马融列传》)在那些显赫的外戚中,窦宪网罗
的文人最多,“永元元年,车骑将军窦宪复请毅为主记室,崔骃为主簿。及宪迁
大将军,复以毅为司马,班固为中护军。宪府文章之盛,冠于当世。”(《后汉书·文苑列传》)当时几位著名作家都在窦宪府供职,成为历史上一件盛事。

  汉代诸侯王、天子和外戚对文人的招纳任用,对广大士人具有很强的号召力, 使他们把文学创作当成博取功名的一种手段,并借助上层贵族的权势而聚集起来。
汉代作家群体的持续生成,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此。

  两汉某些文化机构的设立,为稳定已经生成的作家群体发挥了积极作用。乐 府是西汉长期设置的机关,它的职能是搜集各地的歌谣乐曲,同时也组织文人创
作诗歌,司马相如等几十名作家曾经为乐府写过诗赋。后汉的洛阳东观也是文人荟萃之处,许多著名作家曾在那里供职。东观是文人向往的地方,“是时学者称
东观以为老氏臧室、道家蓬莱山。”(《后汉书·窦融列传》)东观任职人员的
主要工作是校雠经书,不过,既然众多作家汇集在一起,当然少不了诗文唱和之类的活动。鸿都门学是灵帝光和元年(178)在洛阳设立的皇家学校,专门学
习辞赋书画。学生由州郡选送,一度多达千人。灵帝下诏,为在鸿都门就学的乐
松、江览等32人图像立赞,用以激励学者。这种专门培养文学和艺术人才的学校,在历史上是首创,是汉代作家群体生成期的一件大事。

  汉代时断时续的游宦风气,也为作家群体的生成注入了活力。西汉早期,文 士的游宦活动主要是在诸侯王之间进行的。武帝朝至东汉初期,游宦之风稍衰。
东汉中、后期,游宦又成为社会时尚。“自和、安之后,世务游宦,当途者更相荐引。”(《后汉书·王符列传》)有些文人通过游宦进入仕途,相当一部分成
为侍从文人、幕僚文人。而那些不能入仕的文人则是大量的,绝大多数没有留下
自己的姓名,他们或滞留太学,或穷居野处,和侍从文人、幕僚文人鼎足而立,是汉代作家群体的重要成分。
http://www.chinawriter.com.cn/2021/2021-12-26/110408.html
文章标题: 简述汉代文人地位的演变过程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77731.html
文章标签:汉代  简述  文人  演变  地位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