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为什么西欧核心区人口和远东核心农业区比起来这么稀疏

时间: 2023-08-14 00:00:41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91次

为什么西欧核心区人口和远东核心农业区比起来这么稀疏

俄罗斯远东地区发展状况?

俄罗斯远东地区是不是还没开发,是俄罗斯还没有能力吧。未来发展潜力怎么样。发展起来对中俄都有好处吧
远东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

  远东地区(以下简称远东)是俄罗斯最大的经济区,面积达621.59万平方公里,占全俄面积的36.4%。远东由10个联邦主体组成,它们是:滨海边疆区、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犹太自治州、阿穆尔州、萨哈林州、马加丹州、堪察加州、科里亚克自治区、楚科奇自治区和萨哈共和国。这10个联邦主体不仅在地理上位于同一个经济区,而且在经济上长期保持着协作关系,甚至连面临的许多社会问题也是共同的。它们与毗邻的有经济和历史联系的东西伯利亚后贝加尔地区组成了远东和后贝加尔各联邦主体跨地区经济协作协会。协会理事会和办事机构设在远东的哈巴罗大斯克边区首府哈巴罗夫斯克,该边区行政长官伊沙耶夫出任协会主席。普京出任总统后,把全俄划分为7个联邦区,并向各联邦区派驻了总统代表,以强化联邦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关系。许多经济区被联合到一个联邦区,而远东经济区则被划为单独的联邦区。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远东在俄联邦中的地位和联邦中央对它的重视。

  一、远东的自然条件和资源

  远东地处欧亚大陆的东北部,西与东西伯利亚经济区交界,东临太平洋,隔海与美国阿拉斯加、日本相望,北濒北冰洋,南与中国、朝鲜接壤;南北长3900公里,东西长2500—3000公里,辽阔的幅员使各地在自然条件上有相当大的差别。

  远东是多山地区,山地平均高1000—2000米,个别高山分布在萨哈东北部和科里亚克民族自治区,高度达2250—3000米。远东是俄罗斯惟一有火山的地区,火山数量多达20座,高度大都在3300—3600米,其中克留切夫火山(高4750米)曾于1972—1974年喷发。堪察加半岛上火山众多,有大量温泉,地热资源和矿泉水资源极为丰富,是著名的疗养和旅游圣地。

  远东平原面积占全区面积的近1/4,主要分布在南部阿穆尔河(黑龙江)流域和兴凯湖沿岸,以及萨哈中部和勒拿河及其支流维柳伊河西岸。平原是远东生活和生产条件最好的地带,这里集中了远东主要的人口和生产潜力。

  远东各地气候不尽相同。北部地区深入北极圈,气候呈寒带特点。冬季漫长且寒冷、干燥,1月份的气温达到零下38—50℃,萨哈的奥伊米亚康有零下70度的记录,被称为“寒极”。在如此寒冷的天气里,人感到呼吸困难,金属脆性增大,橡胶变硬,润滑油凝固,使机械性能下降,飞机很少冒险起飞。这里的夏季凉爽而短促,7月的气温只有11—15℃,全年降水量140—290毫米,植物生长期仅50—100天,依偎地面的植物匆匆开花结果。自然界呈现一派荒凉的景象。而远东南部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冬季气温在零下10—21℃,夏季为15—21℃,降水量530—1050毫米,植物生长期125—200天,这里能够种植西伯利亚和远东其它地区所不能种植的水稻和大豆,其它作物还有小麦、大麦、黑麦、燕麦和各种蔬菜,是远东的主要农业区。

  远东河流纵横,其中有在俄罗斯长度名列第一和第二的阿穆尔河和勒拿河。阿穆尔河是中俄两国界河,中国称黑龙江,长4440公里,注入太平洋。河里鱼类达99种,其中20种为特有鱼
种,有较大经济价值。阿穆尔河及其支流蕴藏着巨大的水力资源,可供修建总功率2000万千瓦的梯级电站。目前已在其左岸支流结雅河上建成功率为1290兆瓦的结雅水电站,在另一条支流布列亚河上正在修建布列亚水电站。注入北冰洋的勒拿河长4400公里,水量丰富,流量为伏尔加河的2倍,上游水力资源丰富,但尚未得到开发利用。在其支流维柳伊河上建立了年发电20亿度的水电站。其它较长的河流还有科雷马河(2600公里)、阿纳德尔河(1145公里)、奥廖克马河(1436公里)等。在远东缺少公路和铁路的条件下,这些河流在运输中的作用显得格外突出。但因封冻期长,通航期仅6-7个月,所以运输量不大。南部地区受太平洋季风的影响雨季集中,常常造成河水泛滥,因此必须修筑堤坝和其它防洪设施以保护农田和村镇。

  远东海岸线长达1.77万公里(包括岛屿海岸线),占全俄海岸线总长的29%。海洋在远东经济中占有特殊地位。在俄罗斯太平洋200海里水域里估计有鱼2600万吨,其中鳕科鱼1600万吨、
鲱科鱼300万吨。此外还有250万吨非鱼类海产晶,包括虾、蟹、海螺、海参等。年海产品容许捕捞量可达450万吨。远东北部沿海和岛屿上还栖息着海狗、海豹等多种海洋毛皮兽。

  远东的森林覆盖率为45%,森林总面积达2.806亿公顷,占全俄森林面积的31.1%,森林面积居各经济区之首。木材蓄积量达204亿立方米,仅次于东西伯利亚经济区而居第二位,占全俄木材蓄积量的26%。成熟林和过熟林的比重为45.9%,蓄积量近百亿立方米,为大规模采伐提供了条件。远东的树种以落叶松为主,面积达1.667亿公顷,占森林总面积的60.9%;其次是桦树,面积2070万公顷,占6.7甲o;再次是云杉和冷杉,1500万公顷,占5.5%;其它树种还有柞树(310万公顷)、椴树(80万公顷)、水曲柳(40万公顷);珍贵树种和观赏树种300万公顷,其中包括自1991年起禁止采伐的红松林40万公顷。此外还有4780万公顷的灌木林。

  远东森林中还蕴藏着大量非木材资源,其中有1000多种药用植物、350多种山野菜、400多种食用菌、可提供花粉和养峰的蜜源植物400多种。每年可采松子、榛子48.53万吨、浆果120万吨、蘑菇50万吨、药材25万吨。此外还生活着40多种珍贵的毛皮兽和其它野兽,为发展林产品采集、养蜂、野生动物养殖业等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近年来远东南部频繁发生森林大火,过火林地面积达数百万公顷。许多林地过火后三五年内得不到及时采伐,造成木材损失和森林病虫害蔓延。

  远东地下资源也极为丰富,已发现和探明储量的矿物有70多种。在萨哈西部有世界上最大的金刚石矿,俄罗斯84.1%的金刚石资源集中在这里。原生矿的矿石中金刚石含量为每吨0.4克
拉,而砂矿床的含量为每立方米1.8克拉。远东是俄罗斯重要黄金产地。金矿主要分布在萨哈(占全远东的44%)、马加丹州(占17%)、堪察加州(占16%)、哈巴罗夫斯克边区(占14%)和阿
穆尔州(占8%)。金矿的品位为:原生矿石为4.5—5.5克/吨,金砂矿为0.7—10克/立方米。

  远东银储量在全俄处领先地位。虽然目前还未发现纯银矿,但在50多处其它矿石产地发现了银。银的探明储量57%在马加丹州,24%在哈巴罗夫斯克边区,9%在萨哈共和国,9%在滨海边区,8%在堪察加州,阿穆尔州最少,仅为2%。

  远东是俄罗斯最大的锡矿石产地,全俄95%的锡矿资源集中在这里,已探明183座可供工业开采的矿山。85%的锡矿资源在原生矿,15%在冲积矿床。萨哈共和国的锡矿资源最丰富,占全远东储量的44%;其次是哈巴罗夫斯克边区和马加丹州,各占21%;再次是滨海边区,占14%。远东钨矿资源占全俄储量的24%。已探明可供工业开采的钨矿和含钨矿山有55处,其中26处原生矿,29处冲积矿。钨矿主要分布在滨海边区(占全远东储量的40%)、萨哈(37%)、马加丹
州(14%)和哈巴罗夫斯克边区。 远东有铅锌矿30处。81%的铅矿石和79%的锌矿石集中在滨海边区。其它储量分布在哈巴罗夫斯克边区和马加丹州的多金属矿之中。

  远东钛矿石储量巨大,但和铝矿储量一样目前尚未探明。已探明的是,这里的钛矿石质量好,丝毫不比美国和加拿大最好的钛矿石逊色。钛矿资源主要分布在阿穆尔州和哈巴罗夫斯克边区。炼铝原料明矾石的储量主要分布在哈巴罗夫斯克边区的阿穆尔河下游地区。

  远东已探明的铁矿石储量为44亿吨,约占全俄储量的8%—10%,其中79%分布在萨哈共和国南部,16%在犹太自治州,5%在阿穆尔州。值得一提的是,萨哈共和国和哈巴罗夫斯克边区还有炼钢所需要的锰,而且储量巨大,达640万吨;其它辅助原料也都齐全,这为建立强大的黑色冶金基地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远东所有行政区都有煤炭资源。已探明的煤田近100处,煤储量298亿吨,占全俄储量的40%。萨哈是远东最大的产煤区,47%的探明储量集中在这里。南雅库特煤田是俄罗斯东部地区最
重要的焦煤煤田,所开采的焦煤是远东重要的出口物资。

  远东的石油天然气资源主要分布在萨哈和萨哈林两大油气盆地。萨哈油气田的勘探工作已初步完成,但尚未进行大规模的工业开采。萨哈林油气田储量丰富,萨哈林岛上的油田早就进行了工业开采,原油通过跨海输油管输送到阿穆尔共青城进行炼制加工;岛周围大陆架蕴藏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则采用租让方式吸引外国投资者投资开采,目前部分油井已开始工业产油。

  远东其它金属矿藏也很丰富。其中锑占全俄储量的88%、汞占63%。非金属矿藏品种齐全。其中硼占全俄储量的90%、萤石占41%、天然硫和磷灰石占8%—10%。此外还有储量丰富的云
母、生产水泥用原料和各种建筑用石材。远东被称为自然资源宝库是当之无愧的。

  二、人口与民族

  远东地大物博,但人烟稀少,目前只有720多万人,占全俄人口5.4%,是全俄人口最少的经济区。远东人口密度仅为每平方公里1.1人。人口分布极不平衡,在人口密度最大的滨海边疆区每平方公里平均有12.1人,而在自然条件严酷的萨哈、马加丹和堪察加每平方公里平均仅有0.3至0.8人。 远东人口都市化程度很高。有78%的人口居住在城镇。据1996年1月1日的统计,远东有68座城市,其中有49个是人口不足5万的小城,9个是人口在5万—10万的中等城市,8个是人口在10万—50万的大城市,2个是人口在.50万,以上的特大城市。

  在这些城市里居住着440万人,其中哈巴罗夫斯克和符拉迪沃斯托克两座特大城市就有居民123.72万人。远东还有269个城市类型的镇,有人口130万人。

  远东大约有3000个村庄,居住人口约180万人(1997年),每村平均有600人。但农村中有30%的居民并不是农业人口,他们是附近工矿企业、车站、养路段、邮电系统的职工,其家安在农村。

  显而易见,如此少的农业人口限制了远东农业的发展。与其它地区相比,远东人口发展的历史较为独特。远东是全俄开发最晚的地区,1897年人口统计时,远东人口仅有36.7万人。十月革命后,苏联政府加速远东的开发,向那里加速移民,同时在斯大林清洗时曾把成千上万被清洗出来的人投入到那里的劳动营。犹太人、鞑靼人等少数民族被强迁到远东,现在的犹太自治州就是当年被驱赶到远东的犹太人指定居住区。在这种情况下远东人口迅猛增长,在1926—1939年两次人口统计期间人口猛增了89.3%,而全俄人口同期只增长了16.9%。1940—1958年远东人口又增长了62.4%,而同期全俄只增长了8.4%。60年代中期以后苏联加速开发远东,特别是70年代修筑贝阿铁路,苏联政府向那里派去了大量青年,在铁路沿线新建了许多车站和居民点,使远东人口质量处于最佳时期。

  远东人口在苏联解体前约806万人。1991年出现了远东历史上首次人口负增长,下降幅度为0.3%,而全俄下降0.1%。此后至今,远东人口持续下降,且下降幅度超过全俄水平1个百分点左右。到1998年初统计,远东人口为733.6万人,7年间减少了近73万人。人口持续减少的原因应归结为转轨时期严重的经济危机。

  改革之前远东是国家财政重点支持地区。远东虽然条件严竣,但工资高,有地区津贴和优惠的住房、医疗、休假等多方面的政策,物价由于有国家补贴基本和欧俄地区持平。在这种情况下,远东的居民生活水平甚至要高于国家西部某些地区,因此对劳动力产生了很大的吸引力,每年都有大量人口从其它地区迁来远东。改革之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对远东的种种优惠绝大部分被取消,被卷入市场经济的远东在失去国家财政支持后成为物价最高和居民生活水平下降幅度最大的地区。生产的持续下降和以国防工业企业为主的一大批企业开工不足,甚至倒闭,造成大量人员失业,迫使许多人到其它地区谋生。1992—1995年经济危机加深之时,每年净外流的人口都超过10万人,1992年和1994年都外流近15万人。居民生活水平和医疗保障水平的下降导致人口出生率下降和死亡率的上升。自1993年起远东的死亡人数就超过出生人数,1993年超出1.76万人,1994年为2.08万人,此后每年为1.5万人左右。远东人口的平均寿命缩短,身体素质下降。这种严竣的人口形势引起远东当局和联邦政府极大的关注,人口减少不仅不利于远东经济日后的复苏和发展,还会对国家安全造成不利的影响。

  在这种情况下,俄联邦政府于1995年7月15日颁布命令,命令有关部门制定关于稳定远东人口、进行结构改革和通过亚太地区进入世界经济的发展纲要。纲要于1996年出台,这就是经总统叶利钦批准实施的《远东和后贝加尔地区1996至2005年经济发展联邦专项纲要》,简称总统纲要或联邦纲要。
在充满危机的2009一年中俄罗斯远东滨海边疆区的地区生产总值非但没有下降,反而上升了1.5%。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峰会将于2021年在符拉迪沃斯托克举行,目前这里正在积极筹备。普京保证,政府将因此而继续努力发展滨海 在充满危机的2009一年中俄罗斯远东滨海边疆区的地区生产总值非但没有下降,反而上升了1.5%。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峰会将于2021年在符拉迪沃斯托克举行,目前这里正在积极筹备。普京保证,政府将因此而继续努力发展滨海边疆区。普京说,滨海边疆区获得了85亿卢布的联邦预算,其中50亿用于建造大酒店,35亿用于符拉迪沃斯托克住宅新区的社会基础设施。总理认为,远东和贝加尔湖地区2025年前发展战略将有助于确保这些地区稳定经济的形成。 东西伯利亚-太平洋石油管道建设项目规定扩大本国造船业的产能:为了向国外供油,需要更多的油轮。2021年前远东民用造船规划估计需要50亿美元。据普京说,相应的产品生产预测计划要由俄罗斯联合造船总公司(USC)制定,其中包括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俄罗斯石油公司、现代商业舰队公司这些大公司的订单。 在造船问题会议举行过程中还出现了定购船舶的具体意向,如俄罗斯天然气股份公司副总裁亚历山大·阿纳年科夫宣布,公司有意在2021年同远东造船厂签订总额20亿卢布的合同。此外,外国投资者对发展远东船舶制造业感兴趣。普京讲述了滨海边疆区总投资额为700万美元的两大项目的实施计划,其中四分之三的款项将来自俄罗斯投资者。在新加坡和韩国合作伙伴的参与下,将建造新的造船厂,扩大油轮和天然气运输轮的生产规模。 政府还通过购买国产船舶提供贷款补贴的方式来帮助造船业。本年度为此拨出了近1.3亿卢布的国家预算,然而,这笔资金的一部分并未到位。在俄罗斯联邦渔业署署长安德烈·克赖尼的请求下,普京下令将这部分资金从2009年度转到2021年度。俄罗斯交通部部长伊戈尔·列维京指出,总的来说,俄罗斯计划2021年前耗资700多亿卢布建造河船和海船。俄罗斯联合造船总公司也同样强调,远东暂未拥有完成这么多订单所需要的技术资源。公司认为,为了满足对船舶的需求,俄罗斯需要启用新的造船设备。
俄罗斯远东地区部分已经开发,但是大部分没开发,那是因为远东地区是俄罗斯的重要后备储备区,未来发展潜力很大,发展起来对中俄有好处

世界人口为什么会有稀疏的分布?

四大稀疏区:
1、高纬度地区。
2、高山高原地带。
3、沙漠地带。
4、湿热未开发的热带雨林。
人口分布是指人口在一定时间内的空间存在形式、分布状况,包括各类地区总人口的分布,以及某些特定人口(如城市人口、民族人口)、特定的人口过程和构成(如迁移、性别等)的分布等。
它是受自然、社会、经济和政治等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自然环境条件(如纬度、海拔、距海远近等)对人口分布起重要作用。20世纪以来,随世界范围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社会、经济和政治等因素对人口分布的影响越来越大。
扩展资料:
世界人口密度:
从世界人口密度图上可以看到,世界人口密度最高的在亚洲,其中有日本、朝鲜半岛、中国东部、中南半岛、南亚次大陆、伊拉克南部、黎巴嫩、以色列、土耳其沿海地带;在非洲有尼罗河下游、非洲的西北、西南以及几内亚湾的沿海地区。
在欧洲,除北欧与俄罗斯的欧洲部分的东部地区以外,都属于人口密度较高的地区;在美洲主要是美国的东北部、巴西的东南部,以及阿根廷和乌拉圭沿拉普拉塔河的河口地区。
人口密集地区的总面积约占世界陆地的1/6,而人口则占世界总人口的4/6。这些人口密集的地区也是世界工、农业比较发达的地区。

为什么世界上有些地方人口稠密,另一些地方却荒无人烟

自然环境,适合人类生活的地方自然人多

为什么世界上人口分布不均匀

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 地球上的人口分布是人类改造、利用自然,与自然界发生联系和相互作用的产物,人口的分布受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的强烈制约。气候适宜、土壤肥沃、资源丰富、交通便利的地区往往成为人口密集地区。然而,人具有自然和社会双重属性,随着社会的进步,劳动工具的更新,人类对于自然界的支配作用逐步加强,人的动物学特性也逐步消退,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增多,社会性不断增强。人类的各种有目的的活动同样受到社会经济条件的制约。所以,社会经济条件也必然影响人口的分布。1.自然条件自然地理环境是人口分布的自然基础,它为人类居住提供了空间场所。自然条件对人口分布的影响,因历史发展阶段不同而具有不同的作用程度。在古代,由于人类对自然界的依赖性很大,人口分布受自然环境的影响也很大,许多学者认为人类最可能的起源地是生存条件较好的东非、中亚草原地带、南亚以及中国西南地区,而不可能是气候酷寒和生存条件极度艰难的地区。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人类的活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摆脱自然的束缚,人类的足迹可遍及地球上的7大洲。自然条件作用于人口分布有两种不同的方式,一是自然条件的直接影响;二是通过影响各地的社会经济条件,进而影响到人口分布的间接作用。自然条件对人口分布的影响是通过地形、气候、水文、土壤、植被及自然资源等各种因素实现的。(1)气候对人口分布的影响 气候的作用可用气温和降水两个指标来说明。地球的南极和北极以及海拔过高的高原地区,不适宜人口大规模定居。那些地区温度低,不能种植农作物,而且容易患呼吸道疾病。热带地区虽然水热资源丰富,农作物种类多,一年可多熟,但那里气温高,农作物病虫害严重,传染病易于流行,所以热带雨林区的人口也不如温带多。干旱的沙漠地区雨水极稀,不宜耕种,人口很少,唯有河流两岸及沙漠绿洲是人口集中地区。一般说来,除大陆内部的干旱区以及高山区以外的温带地区,水热条件适于作物生长和人民生活,所以成为世界人口最稠密地区(表3-5)。(2)海拔高度对人口分布的影响 就世界范围而言,人口主要分布在海拔1000米以下地区。据计算,世界人口的90%居住在海拔400米以下的平原地区,如印度恒河平原,欧洲中纬度地区,美国东北部的大湖区,中国的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和四川盆地。一般说来,海拔过高,气温和气压都偏低,容易引起高山反应;寒冷、风大的气候,贫瘠的土壤,有限的耕地,闭塞的交通条件,等等,使发展生产的条件远不及同纬度的平原地区。因此,温带和寒带的山区和高原地区的人口密度都较平原地区为小。但是,热带地区例外。如拉丁美洲的玻利维亚、厄瓜多尔、秘鲁等国,人口密集地区不是平原,而是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原盆地。这是由于山区和高原气温适中,不象平原地区过于湿热,排水不畅,而且又在疟蚊分布上限以上,少受疾病危害,有利于农业生产,成为热带地区人类重要居住地。我国南部热带地区的人口分布也符合上述特点。例如,在红河、澜沧江等江河沿岸,虽然地势低平,但因过于湿热,加上草木繁茂,害虫猖獗,尤其是疟疾对人类威胁极大,素称“瘴疠之乡”,故人口稀少,外来居民更难适应当地自然条件。相反,在海拔高度适中的高原和山区,温度和降水条件对农业生产和人体健康都较适宜,较少疟蚊分布,故人口较为稠密。此外,不同的地形部位对人口分布也有较大影响。一般说来,山间盆地、谷地、向阳坡、山麓地带等部位适宜居住和发展农业生产,人口相对集中。表3-5 1950年不同气候类型区的人口密度(人/km2)(4)水体对人口分布的影响 水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生产最基本的物质条件之一,所以江河湖海等水体性质、分布状况,以及水资源的保证程度常常成为限制人口分布的重要因素。水体对人口分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为人类提供水源,二是为人们提供方便的交通条件。地球上的人口稠密地区差不多都沿河沿海分布。因为人们接近这些水体既可以靠近水源,又可以获得便利的交通条件。尼罗河、幼发拉底河、印度河和黄河之所以能成为古代文明发祥地,也是得惠于河流给人类提供的有利条件。(5)土壤条件对人口分布的影响 土壤是发展农业生产最基本的条件之一。不同的土壤具有各不同的土壤肥力和适宜耕作的性能。所以,土壤条件对人口分布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各类土壤的肥力和适宜耕作程度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来体现的。一般地,黑土、黑钙土、棕色森林土及冲积土为最适宜耕种的土壤,所以,温带地区及三角洲地带,如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恒河、尼罗河以及湄公河三角洲,是世界人口稠密地区。盐碱土、沼泽土、灰化土、红壤等土类,较为贫瘠,人口就比较稀疏。(6)矿产资源对人口分布的影响 随着工业生产的发展,矿产资源的地位日益重要,采矿中心对人口具有强烈的吸引作用,有时成为人口分布的决定性因素。具有代表性的就是淘金热引起的大量移民。新大陆最初之所以能从欧洲吸引大量移民,殖民者争相开采黄金是一个重要原因。许多因开发资源而集中了大量人口的地区,也往往因资源枯竭使人口骤减。当然,由于开采技术的日趋现代化,目前也已出现大量开采矿产资源并未引起大批人口迁移及改变人口分布状况的现象。2.社会经济条件(1)社会生产方式对人口分布的影响 尽管自然条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人口的分布或多或少打上自然因素的烙印,但是,自然界只是为地球上的人口分布提供了可能性,社会生产方式才是实现这种可能性的决定性因素。自然条件对于人口分布的作用,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变化而变化的。比如,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初期,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人类主要靠采集和狩猎为生,人口分布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可食动、植物的分布。在人类驯服了野生动植物,农业和畜牧业得到发展后,人类对自然的驾驭能力大大增强,耕地面积不断扩大,人类分布范围也随之扩大。如由于水利事业的发展和灌溉水平的提高,原来认为不能发展农业的沙漠和干旱地区也随着农业的发展而开始有人居住。在现代工业高度发展的今天,产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农业和采掘业的从业人口日趋减少,城市制造业和各种服务行业日益兴旺,城市化程度不断提高,人口愈加向城市集中,各国工商业中心往往也是人口分布最集中的地区。(2)生产发展与布局对人口分布的影响 农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在历史上,农业生产布局状况与人口分布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发达的农耕区往往既是古代文明发祥地,又是人口稠密地区。在农耕时代,农业生产水平和农业布局是决定一个地区人口密度的基本因素。农业生产发达的地区,单位面积土地上所能供养的人口数量较多,故人口稠密;相反,农耕技术落后的地区,人们利用土地的天然肥力粗放经营,产量较低,可供养的人口较少,故人口稀疏。20世纪以来,特别是二次大战后,世界农业生产力发生急剧变革,发达国家的农业已实现了现代化,农业劳动生产率空前提高,所需农业劳动力大幅度减少。原先散布于农村各地的人口逐渐向城市和工矿地区集中。例如,美国农业劳动力仅占全国劳动力总数的2—3%,但却生产了全国所需粮食的120%。生产布局和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常导致人口分布的不平衡。例如前苏联人口主要集中于欧洲部分、美国人口密集于东北部地区都是生产布局不平衡的表现。此外,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扩大了人类活动的空间范围,并促使交通沿线的人口日益稠密。例如隋唐时期大运河的开凿,使运河沿线兴起了一批繁华的港市,且成为全国人口稠密区。(3)其他社会经济因素对人口分布的影响其他社会经济因素,诸如重大人口政策和经济政策的变动、战争、灾荒、疫病、传统观念等,均对人口分布产生影响。政治因素对人口分布有时会产生巨大影响,短时间内便会改变人口分布状况。例如,二次大战期间,从欧洲东部迁往德国的人口就达600万人。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平衡生产力布局和支援内地及边疆建设,国家有计划地从东部沿海地区调动工人、退伍军人、技术人员等向内地和边疆迁移。

结合气候条件,分析亚欧大陆北部和亚洲西部人口稀疏的主要原因

亚欧大陆北部地区纬度高,气候寒冷,不适宜人类生活。而且气候寒冷,农业生产也很难发展,没有足够的粮食,难以养活更多的人,因此这里人口稀少。
亚洲西部位于北回归线附近,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终年炎热干旱。地表面分布着大面积的沙漠,水资源非常匮乏。水资源不足限制了这里的农业生产规模和人口规模,因此人口稀少。
世界人口稠密区主要分布于中纬度地区,尤其是中纬度沿海的平原地区人口密度很大。主要原因就是这里地形平坦,耕地面积大;气候温暖湿润,水资源丰富,有利于工农业生产和人类生活。
位于内陆,属于
,干旱少雨,昼夜温差大.

亚洲北部,气候寒冷,光照少.

都不利于农作物生长,
吃的不能种,
也少.亚洲西部:北回归线从亚洲西部的中部穿过,大部分地域处于副热带高压和干燥的东北信风控制之下,同时,本区西南临干旱的北非,加之高原边缘有高大山系环绕,所以气候干燥,多属热带和亚热带沙漠气候。降水很少,蒸发强烈。年降水量多在250毫米以下,降水较多地区一般也不超过500毫米,仅山地和地中海沿岸地带降水较丰富。地中海东岸为冬雨夏干的地中海式气候。阿拉伯半岛等地降水稀少,是世界著名的干燥气候区。受降水和地形的制约,本区内陆流域及无流区面积广大,地表径流贫乏,河网稀疏。除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外,多为短小河流,大部分发源于高原边缘山地,靠冰川融雪水补给,河流水量较小,季节变化显著。都不利于农作物生长。

亚洲北部,气候寒冷,光照少.,不利于农作物生长,
结合气候条件,分析亚欧大陆北部和亚洲西部人口稀疏的主要原因
亚欧大陆北部纬度高,气候寒冷。
亚洲西部深居内陆和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降水少,气候干旱。
亚洲西部是高山高原气候,海拔高气温低,不适和人口居住
亚欧大陆北部是苔原或冰原气候,气温低,寒冷,不适合人口居住
由于纬度差异和环境因素所导致,
文章标题: 为什么西欧核心区人口和远东核心农业区比起来这么稀疏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77287.html
文章标签:西欧  远东  农业区  核心区  稀疏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