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四渡赤水战役什么水平

时间: 2023-08-04 21:01:48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01次

四渡赤水战役什么水平

四渡赤水简介

四渡赤水战役是遵义会议后红军实现出奇制胜,摆脱强敌围追堵截的决定性战役。

中央红军占领遵义后,蒋介石为围歼中央红军于乌江西北的川黔边境地区,调集中央军薛岳兵团和黔军全部,滇军主力和川、湘、桂军各一部,共150个团、40万兵力,向遵义地区进逼。中央红军只有16个团、3.5万多人,敌我兵力极为悬殊。

在这种情况下,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决定,中央红军由遵义地区北上,在四川泸州西南的蓝田坝、大渡口、江安一线北渡长江,进至川西北,同红四方面军一起实行总的反攻,争取赤化四川。如渡江不成,则暂时留在川南活动,并伺机从宜宾上游北渡金沙江。  

1935年1月19日起,红1、红3、红5、红9军团分三路先后从遵义、桐梓、松坎地区出发,向土城、赤水方向前进。28日发起土城战斗,对尾追的川军2个旅发起猛攻,予以重创,红军也付出不小代价。

当晚,中央政治局开会,会议根据各路国民党军队正赶来进行围堵的新情况,判明原定在这里北渡长江的计划已不能实现,果断决定迅速撤出战斗,渡赤水河西进,向古蔺以南地区前进,寻机北渡长江。拉开了四渡赤水的序幕。  

1月29日,中央红军一渡赤水,分三路从猿猴场、土城南北地区西渡赤水河,向四川省古蔺、叙永地区前进。这一行动使敌人非常恐慌,蒋介石立即调集重兵进行追击拦截。

鉴于敌军已加强了长江沿岸防御,并以优势兵力分路向红军进逼,毛泽东认为渡江北上已不可能,应在川、黔、滇地区寻求新的机动,待机歼敌。2月7日,中共中央决定暂缓执行北渡长江计划,改取以川滇黔边境为发展地区,争取由黔西向东的有利发展。接着,红军即向川滇边的扎西地区集中。  

红军进入川滇边境后,蒋介石重新调整部署,以17个师(旅)编成4个纵队,企图围歼中央红军于长江以南、横江以东、叙永以西地区。在此情况下,毛泽东提出回师东进、再渡赤水,向国民党军兵力薄弱的黔北地区发动进攻,重占遵义的主张。  

11日,中央红军从扎西挥师东进,于18日至21日在太平渡、二郎滩二渡赤水,向桐梓地区急进。此举完全出乎蒋介石的意外。川军3个旅慌忙由扎西附近向东追击,黔军3个团从遵义向娄山关、桐梓增援,第1纵队2个师由黔西、贵阳地区向遵义疾进,企图阻止并围歼红军于娄山关或遵义以北地区。

24日,红1军团先头部队第1团进占桐梓,桐梓守军退守娄山关。25日,红5、红9军团在桐梓以北地区阻滞川军,红1、红3军团进攻娄山关及其以南地区的黔军,相机夺取遵义。当晚,红3军团攻占娄山关。接着,红1、红3军团乘胜向遵义方向追击。27日,在遵义以北的董公寺、飞来石地区击溃黔军3个团的阻击。28日晨再占遵义城。

接着,将赶来增援的国民党军第1纵队第93、第59师大部歼灭于忠庄铺、遵义西南及乌江北岸地区。遵义战役从24日至28日,历时5天,红军连下桐梓、娄山关、遵义,共击溃和歼灭国民党军2个师又8个团,俘敌3000余人。这是中央红军长征中最大的一次胜利。

以上内容参考:人民网-永远的丰碑 红色记忆:四渡赤水

四渡赤水到底神在哪里?

四渡赤水到底神在哪里

1960年教员在接见英国的蒙哥马利元帅时曾这样说过,跟三大战役相比,四渡赤水才是他一生的得意之笔!

那么到底是什么样的一场战争,能让解放全中国的最大功臣三大战役都在它面前黯然失色,今天我们就用现代的三维地图,去深度还原这场发生在八十多年前惊艳了整个世界的战役四渡赤水。 四渡赤水的背景是遵义会议之后,当时的中央红军刚经历了湘江战役的惨败,兵力从出发前的8.6万锐减到了3万左右,而老蒋则派出了150个团足足40万人布下天罗地网,准备毕其功于一役,将中央红军彻底扼杀在摇篮之中。

40万对3万如此悬殊的实力差下,红军如何才能杀出重围,先来看当时的敌我态势,红军核心纵队驻扎在遵义,红一,红九,红五,红三军团分布在遵义的外围区域构成保卫中央的基本防线。

而他们需要面对的是,贵州军阀王家烈的黔军,南面贵阳方向薛岳的八个王牌师,东面是湘军三个师,北面上官云相两个师以及川军的十个旅,西面则是云南儒将孙渡的六个旅。

只要红军被其中任何一支部队纠缠住,立刻就会迎来全军覆灭的局面,可以说红军已经来到了生死攸关的至暗时刻。然而,一个世界上最完美剧本都写不出的英雄情节也就此诞生。

遵义会议后教员再次获得了至关重要的军队指挥权,看着手中天崩开局的剧本,是走还是留成了红军眼前最需要解决的难题,国军已经对遵义完成了合围,留下来创建新的根据地这种传统作战方案无异于饮鸩止渴,最终教员一锤定音,只能发挥红军运动战的优势才能获得一线生机,军队需要立刻转移阵地。

当时的红军有两个选择,第一是向东进入湖南湘西一带与红二红六军团汇合,第二则是北上联系兵力更加强大的红四方面军,综合考虑后教员决定北上四川。

1月24日红一军团成功占领土城,然后按照计划兵分两路去跟红九军团相互配合拿下赤水县,只要拿下赤水县,中央红军后续就能从水势较为平缓的泸州宜宾路段飞渡长江。

为了计划顺利实施,远在川陕边界的红四方面军同时派兵南下吸引川军撤离防线,然而红军很快就发现了一个残酷的现实,川军太难打了!

刘湘的川军战斗力远非以往的王家烈部能比,赤水县城久攻不下的同时,川军郭勋祺的两个旅也已经从后方悄悄地跑了上来,由于情报失误,中央红军把这两个旅当成了黔军的两个团。当时的红军有两个选择,第一是向东进入湖南湘西一带与红二红六军团汇合,第二则是北上联系兵力更加强大的红四方面军,综合考虑后教员决定北上四川。

1月24日红一军团成功占领土城,然后按照计划兵分两路去跟红九军团相互配合拿下赤水县,只要拿下赤水县,中央红军后续就能从水势较为平缓的泸州宜宾路段飞渡长江。

为了计划顺利实施,远在川陕边界的红四方面军同时派兵南下吸引川军撤离防线,然而红军很快就发现了一个残酷的现实,川军太难打了!

刘湘的川军战斗力远非以往的王家烈部能比,赤水县城久攻不下的同时,川军郭勋祺的两个旅也已经从后方悄悄地跑了上来,由于情报失误,中央红军把这两个旅当成了黔军的两个团。

一渡赤水

1月29日,红军一渡赤水,而国军凭借着空军的优势也很快发现了红军的动向,川军以12个旅的兵力在红军前进的各个可能方向布下防线,甚至在长江的江面上都布置了舰队,坚决不让红军有丝毫机会入川,红军刚在土城遭受重创,面对川军的铁桶战术已经无力再战,而通往金沙江的必经之路上滇军孙渡的三个旅早就严阵以待,西渡金沙江的计划再度落空。

不得已的情况下红军只能继续往西,在2月8日夺取扎西暂作休整,为了调动金沙江方向守军红军不断派出部队佯攻镇雄彝良,结果孙渡并没有上钩。

眼看着包围圈越来越小,教员提出了一个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想法,那就是再渡赤水杀回贵州。1935年2月18~21日,红军从太平渡和二郎滩渡口开始二渡赤水河。

二渡赤水

面对红军突如其来的回马枪,此时正在家里给母亲做寿的王家烈被打了个措手不及。只能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天险娄山关上,虽然红军已经抢得了战局上的先机,但是王家烈坚信凭借娄山关的天险,黔军足以拖到郭勋祺和吴奇伟部的增援,届时红军腹背受敌插翅难飞。

这同样也是红军最不想看到的局面,所以娄山关必须拿下而且要速战速决。新的战术部署很快出现,2月24日红军发动了娄山关战役,五九军团在后方阻击郭勋祺部川军,一军团保卫核心纵队,最终由三军团从正面向娄山关发起了猛攻。

在英勇的红军战士不断冲击下,娄山关天险摇摇欲坠,察觉情况不妙的王家烈下令疯狂向前线进行增兵,黔军后方出现了极大的兵力空虚。

也就在这时两支神秘的红军部队开始行动了,红三军团的迂回部队直接穿插到了黔军的左侧配合主力给予了娄山关守军致命一击,同时另一支迂回部队趁机摧毁了黔军位于板桥镇的指挥部,至此再也没有任何天险能阻挡红军前进的脚步。

登上山顶的教员心中豪情万丈,对着眼前那抹如血的夕阳,写下了那首流传千古的诗句“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王家烈残部被红军赶出了遵义城,姗姗来迟的吴奇伟部也被红军击溃,教员下令乘胜追击将敌人赶出八十里开外,这场战役中,红军共击溃和歼灭敌军两个师共8个团,俘敌3000人,缴枪2000余支,子弹10万多发,一扫第五次反围剿以来围绕在红军战士头顶的阴霾,红军也因此得到了极为宝贵的喘息机会。

但是新的包围圈再次出现,拿下遵义对于红军来说情况并没有得到实际上的好转,郭勋祺已经带兵逼近了娄山关一带,而周浑元的三个师正在由西向遵义不断推进,这一次老蒋想要故技重施像第五次反围剿一样下令国军不断修筑碉堡缓慢推进,一步一步的去蚕食红军的生存空间。

暴风雨前的宁静让人不安,一军团的林聂二帅率先提出了破局之法,那就是率军攻打王家烈残部驻扎地打鼓新场。理由有三,因为王家烈部已经失去了战斗力,只要打赢这一仗,一可震慑敌军,二能提高红军士气,三红军也能利用缴获的物资及时进行补给。于是3月10日,洛甫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讨论林聂二帅计划的可行性,会议结束后几乎所有人都同意进攻打鼓新场这个计划,然而教员却坚定不移地投下了唯一的反对票。

理由也有三个,第一以红军目前的力量并不足以支持去打一场攻坚战,第二兵贵神速,而红军部队最低12日才能到达打鼓新场,届时如果周浑元和吴奇伟选择支援王家烈。红军就会立刻陷入腹背受敌的绝境之中。第三即使拿下打鼓新场也不能将它发展为根据地,只要国军一来他们就必须离开,无论输赢都只是白白牺牲红军将士得不偿失。

但是随着国军的步步逼近,强烈的危机感开始在所有人心中蔓延,于是大部分人依旧坚持进攻打鼓新场,最终少数服从多数由周总理起草进攻鼓新场的命令,并拟定十一日凌晨向部队下发作战通知。十号深夜满怀担忧的教员提灯走了六里的山路,再一次找到了会议上选择了弃票的周总理,一番深入研讨过后周总理同意暂停进攻打鼓新场,与之一同被说服的还有朱老总。

于是十一日凌晨周总理提议继续昨天的作战会议,这一次在三个人的共同努力下,所有人一致同意停止进攻打鼓新场,也就是同一天夜晚,前线传来战报打鼓新场周围出现大量敌军,就这样一场可能导致红军全军覆没的重大危机被成功化解。

同时这也暴露出一个问题,战场局势瞬息万变,在军事指挥这件事上,用“少数服从多数”来解决问题非常危险。于是3月12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成立由周总理、王委员、毛主席组成的三人军事领导小组,这个小组拥有一切战争的指挥权利。

提案最终全票通过,至此得到了最高指挥权的教员彻底打开了他那天马行空的想法,四渡赤水中教员最为惊艳的操作即将到来。

三渡赤水

3月16日红军部队开始在国军侦察机的眼皮下从贵州茅台镇大摇大摆的三渡赤水,面对红军的反复横跳。老蒋也被搞昏了头,在日记中这样写到

“匪由茅台西窜。其再转南?转北?抑留一部于东面乎?”红军到底要去哪里,老蒋不清楚,周边的各系军阀更加不明所以,很明显他们需要一点引导。

在全军渡过赤水河后,教员立刻下令全军静默关闭电台就地寻找树林进行隐蔽,同时派出一个团携带主力电台一边主动进攻叙永方面的守军一边疯狂发报,于是一个红军主力想要进攻叙永从金沙江渡河的消息传到了老蒋的耳朵里。

听到这个消息老蒋异常兴奋,竟然还有人主动跳进包围圈,3月20日,老蒋完成了新的作战计划,电令全军进行追击,并集中重兵于赤水河西,同时身处贵州的国军也向黔西方向进军,为了展现灭敌决心,老蒋甚至亲自到达贵阳督战。

然而老蒋不知道的是,他的这封电报被红军电报部门二局当场破译,就在老蒋电令下发的当天,红军悄无声息地折返至太平渡和二郎渡渡口,这时候在二渡赤水河时红军藏好的船只就起了巨大作用,红军主力飞速渡过赤水河。

四渡赤水

随后向南急速行军跟赤水河西的国军大部队擦肩而过。留下红九军团继续迷惑敌军,剩余主力部队兵锋直指老蒋所在的贵阳。

“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此时的老蒋身边仅仅只留下了4个团兵力极度空虚,3月31日红军击溃乌江守军,经江口、大塘、梯子岩等处南渡乌江兵临贵阳,教员命令部队大肆宣传“攻打贵阳城,活捉老蒋”的口号。

此时正在贵阳督战的老蒋内心是崩溃的,无论如何他也不会想到40万对上3万,为什么会是自己落到被红军活捉的局面。深知远水解不了近渴,于是老蒋一面急令在滇东北方向的滇军孙渡前来救驾,一面令守城部队死守飞机场随时准备逃跑,然而这一切再次落入了教员的计划之中,攻打贵阳是假,将孙渡调离云南才是真。

接到老蒋的电报孙渡主力滇军3天急行军400里,从大定赶到了贵阳,至此国军那令人窒息的包围圈终于出现了一个致命缺口,教员果断下令南下向云南进军,临走时还不忘摆国军一道。

4月4日红军在乌江搭建浮桥,给国军一种东进联合红二红六军团的假象,于是回援贵阳的国军再一次齐刷刷往东面狂追而去,而红军则是趁势南下随后向西进入云南,由原孙渡部队镇守的通道进入了滇东北强渡金沙江扬长而去。

而留下断后的红九军团也趁着国军向东追击的时候跳出了包围圈,最终与大部队及时汇合,至此这场时间跨度长达3个月追逐战红军宣告全面胜利!

很多人都认为四渡赤水的成功是因为国军内部不团结或者老蒋指挥水平太差,事实却并非如此。

原因也很简单在教员获得最高军事指挥权之前,双方的交手中红军没有得到半点好处,就连四渡赤水也是出于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的无奈之举,甚至在红军如此弱小的情况下,老蒋就把围剿红军的军事行动提高到了“事关党国存亡”的战略高度,选择集结重兵全员allin。

证明老蒋的战略大局观绝对不简单,只能说这一次他遇到的对手太强了。

四渡赤水:出奇制胜的典范

四渡赤水

出奇制胜的典范

1935年初,蒋介石调集国民党中央军和湘、桂、川、黔、滇等省军阀部队达数十万人马,企图把3万多红军一举歼灭。毛泽东同志等老一辈革命家根据遵义会议决定,计划率红军从遵义地区出发,在泸州至宜宾段北渡长江。1月19日起,红军兵分三路向土城方向开进,一幕战争史上的精彩大戏悄然拉开帷幕,这正是被毛泽东同志誉为“得意之笔”的四渡赤水战役。此役,红军以弱胜强、出奇制胜,为我们留下了极为宝贵的军事遗产。

一渡赤水,顺势之奇

1935年1月29日拂晓前,红军主力向古蔺、叙永地区前进,计划北渡长江,川军当即以8个旅的兵力分路向我追截,并以4个旅封锁长江,堵住红军北进之路。国民党中央军薛岳兵团和黔军从贵州分路向川南追击,滇军3个旅向毕节、镇雄急进,妄图围截红军。前有敌军沿岸设防,后有追兵就在路上。面对危急战况,毛泽东同志当机立断,一渡赤水剑指国民党军设防空虚的川黔滇三省边界地区扎西,暂缓北渡长江。旨在保存军力,待机歼敌或机动。

尽管遭遇了困局危局,毛泽东同志等老一辈革命家镇定自若、顺势决策,跳出了思维的困囿,适时改变既定计划。既能把握有利战机,使得红军按建制顺利脱离敌人,又能细研敌我优劣,快速拟制出最有利的方案,不断争取战场上的主动。

二渡赤水,逆思之奇

红军集结扎西之后,国民党军判断我行动方向仍然是北渡长江,与红四方面军会合,故其调集主力,妄图围歼我军于长江以南、叙永以西、横江以东地区。毛泽东同志认真分析形势后认为,敌人对红军包围圈最薄弱的部分是位于黔北的贵州军阀王家烈部,遂决定利用敌人判断上的错觉,逆向而行、挥师东进,乘敌之虚再返贵州。

2月11日,面对敌军进击扎西的威胁,毛泽东同志出敌不意地指挥红军挥戈东向,重入贵州。贵州军阀王家烈闻讯,急忙调兵向赤水河急进,企图堵击我军东渡。我先头部队于18日快敌一步赶到赤水河东岸,在二郎滩背水迎战,将敌人打得落花流水。18日至21日,我军在太平渡、二郎滩二渡赤水,把身后追击的川军等敌甩开,使其堵击、合围我军的企图落空。渡过赤水河后,我军兼程疾进,乘桐梓、遵义地区守敌兵力薄弱之际,发起了遵义之战。24日占领桐梓,25日一举突破地形险峻的娄山关,28日再占遵义。

遵义之战的胜利,体现了逆向思维的优势。兵无常势,水无常形,作战不同于人类其他领域的活动,许多情境下并没有可以遵循的先例,只有出奇、创新方能制胜。利用逆向思维筹划作战,能够破除固定呆板的定式思维、正向思维等带来的弊端,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面对国民党军精心构筑的包围圈,毛泽东同志并非执着于北渡长江,而是用逆向思维换个角度分析出敌之薄弱环节,不进反退,赢得了长征以来最大的一次胜利。

三渡赤水,谋势之奇

我军获得遵义大捷后,蒋介石急忙飞到重庆“督战”,并把进攻中央红军根据地的堡垒政策又搬了出来,妄图以堡垒主义与重点进攻相结合的战法,实行南北夹击,压迫我军于遵义、鸭溪狭窄地区。为此,蒋还电令:“川黔各军不得擅自进退。”毛泽东同志洞察秋毫、将计就计,故意在遵义地区徘徊寻敌,佯装进攻,以诱使更多敌人前来围集,为摆脱敌人埋下了伏笔。

3月5日起,红军以一部兵力依托桐梓、遵义之线的有利地形,吸引川军向东,而主力由遵义地区西进白腊坎、长干山等地区寻求歼敌之机。当敌重新逼近时,为了进一步迷惑敌人,在运动中寻求歼敌机会,毛泽东同志率红军于3月16日突然经茅台第三次渡过赤水河,向古蔺、叙永方向前进,佯作北渡长江姿态。蒋介石以为我军又要北渡长江,急令川、黔、湘等省军阀部队及中央军向我发起追击,又调滇军从毕节截击,企图再次对我形成包围圈。

整个战役中,国民党军的威胁时刻存在,一个3万多,一个超过40万,一个缺少补给,一个齐装满员,红军较之于国民党军力量悬殊极大。毛泽东同志积极谋划营造态势,指挥红军通过持续运动的方式,巧妙地穿插于国民党军重兵集团之间,或声东击西、或释放烟幕、或派出佯兵,不断地制造出虚假状况,并利用电台适时掌握敌情变化,让红军知己知彼,让敌军陷入重重迷雾,无法摸清红军的真实态势,再度赢得主动。

四渡赤水,调敌之奇

三渡赤水后,我军再次进入川南,敌仍然判断我要北渡长江,各路敌军再向川南进击。毛泽东同志当机立断,决定乘敌不备,折而向东,并以一个团伪装成红军主力佯攻古蔺等地,诱敌向西。此时此刻,各路国民党军抓紧时间汇聚,准备在古蔺等地包围红军,却不料我军已秘密神速行动,回师东进。红军于3月21日晚分别经二郎滩、九溪口、太平渡等第四次渡过赤水河,调头南下,恰好与北上之敌相背而行,于28日突破鸭溪至白腊坎间敌封锁线,31日南渡乌江,兵指贵阳,把追敌远远甩在身后。

作战决策,不仅需要主动谋划营造态势,更需要在一定程度上调动敌人,让敌之态势利于我行动。红军在川南渡江受阻后,可谓是进退两难,前面是川军在泸州、宜宾一线布置的“铁板阵”,后面是国民党中央军、黔军、滇军等布置的“口袋阵”。毛泽东同志等老一辈革命家充分把握敌我态势变化、川黔滇战场环境实情,既不冒险北渡长江,也不消极后退,而是因势利导,把敌人调动到己方设想的位置,如同四两拨千斤般,在进退两难中找出了最为适宜的道路。

红军几度渡赤水

四渡赤水战役。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央红军长征中,在贵州、四川、云南3省交界的赤水河流域同国民党军进行的运动战战役。长征途中,处于国民党几十万重兵围追堵截的艰险条件下,进行的一次决定性运动战战役。

红军采取高度机动的运动战方针,纵横驰骋于川黔滇边境广大地区,积极寻找战机,有效地调动和歼灭敌人,彻底粉碎了蒋介石等反动派企图围歼红军于川黔滇边境的狂妄计划,红军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

历史意义

四渡赤水战役历时三个多月。这次战役,红军实行高度灵活机动的运动战方针,纵横驰骋于川、黔、滇边境广大地区,迂回穿插于敌人数十万重兵之间,积极寻求战机,有效地歼灭敌人。

从而摆脱了敌人的围追堵截,粉碎了敌人妄图围歼红军于川、黔、滇边境的计划,使中央红军在长征的危急关头,从被动走向主动,从失败走向胜利。

四渡赤水战役,根据情况的变化,吸取前几次战斗的教训,指挥中央红军巧妙地穿插于国民党军重兵集团之间,灵活地变换作战方向,为红军赢得了时机,创造战机,在运动中歼灭了大量国民党军,牢牢地掌握战场的主动权,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这是中国工农红军战争史上以少胜多变被动为主动的光辉战例。

美国作家哈里森·索尔兹伯里在所著的《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中写到:长征是独一无二的,长征是无与伦比的。而四渡赤水又是“长征史上最光彩神奇的篇章”。

文章标题: 四渡赤水战役什么水平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76546.html
文章标签:战役  水平  渡赤水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