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如果一个古代人生活在先进的现代,有没有哪些是他最不能接受的

时间: 2023-08-04 00:01:06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11次

如果一个古代人生活在先进的现代,有没有哪些是他最不能接受的

德才兼备的素材和例子有哪些?

德才兼备的素材和例子有范仲淹、苏轼、岳飞、辛弃疾、于谦。

1、范仲淹

众所周知,范仲淹的散文水平极高,代表作《岳阳楼记》入选教材,那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成为不少人的座右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更为经典。殊不知,范仲淹也写得一手好词,尽管只有五首词保存下来,但每一首都堪称精品,比如《苏幕遮·怀旧》、《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为官清廉,他敢于直言,只要有利于江山社稷,明知道会得罪皇帝,他也要直言不讳。范仲淹多次因谏被贬官,好友劝他尽量少说话,得过且过就行,范仲淹说了八个字:“宁鸣而死,不默而生。”范仲淹去世后,谥号“文正”,这是古代文官的最高谥号,也是对他人品的肯定。

2、苏轼

作为宋代最著名的词人,苏轼的大名如雷贯耳,同时代的文人当中,几乎无人能出其右,就连王安石、欧阳修也要甘拜下风。在两宋词风转变过程中,苏轼的作用不容忽视,有人给出如此评价:“东坡乃文星旷世,曜耀寰中。千古奇才,殊不复见。”

王安石变法期间,苏轼本可以选择保持沉默,不得罪任何一方。然而,出于对天下百姓的考虑,他直接指出新法的弊病,与王安石结下梁子,结果被贬到外地。司马光当宰相之后,全盘否定王安石变法,此时的苏轼又坐不住了,指责司马光的做法不对,这次又得罪了司马光。

纵观苏轼的一生,几乎没过几天好日子,被贬官成了家常便饭,但他的初心不改,始终坚持为国为民的原则,单凭这一点就值得敬佩。

3、岳飞

两宋三百余年时间里,朝廷一直采取重文轻武的策略,从而导致名将的数量少之又少,被金兵按在地上狠狠摩擦。在此危急时刻,岳飞挺身而出,带领岳家军高歌猛进,打得敌人找不到北。正当他准备直奔金兵老巢时,宋高宗赵构听信谗言,强行让他班师回朝,然后以莫须有的罪名将他处死。

宋高宗的做法让人痛恨,岳飞之死令人惋惜,“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梦想化为泡影,“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愿望再也无法实现。岳飞的那句“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写出了内心的无助和无奈。假如岳飞只做个文人,凭借他的才华,必然会有更高的文学成就。

4、辛弃疾

辛弃疾被称为“词中之龙”,是继苏轼之后豪放派的领军人物,南宋众多词人里面,唯有李清照能与之相提并论。从某方面来说,辛弃疾跟岳飞很像,早年就立下报国之志,做梦都想把金兵赶走,夺回失去的大宋城池。二十二岁那年,辛弃疾就建立功勋,带着几十人冲入敌营,活捉叛徒张安国。

只可惜,朝廷并没有重用他,使得辛弃疾壮志难酬,只能把心酸无奈写入作品之中。


5、于谦

明朝英宗年间,英宗皇帝听信奸臣王振建议率二十万主力精英部队征讨蒙古瓦刺,结果全军覆没,并损失随军多位朝廷大臣,一时间,京城留守大臣们人心惶惶,没有信心守住都城北京,于是有人建议迁都南京。国家危难之际,兵部尚书于谦厉声顿呵:提议南迁者一律斩首。

随后,在没有皇帝、群臣慌乱、国家危难之际,于谦大胆主持朝政,组织训练老弱残兵组成的军队,并亲自领兵进行了历史上有名的北京保卫战,成功击退瓦刺军队,推立新的皇上继位,可以说一己之力力挽狂澜拯救了国家,立下大功!

然而,若干年之后,有奸臣诬告于谦专权,皇上听信,于谦被冤屈下狱后处死。

屈原以死报国:

屈原一生经历了楚威王、楚怀王、顷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于楚怀王时期。这个时期正是中国即将实现大一统的前夕。

屈原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

但是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他被流放江南,辗流离于沅、湘二水之间。

顷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汨罗江,以身殉国。

德才兼备造句:

1、他是个德才兼备的学生,所以很受同学、老师的欢迎。

2、要培养一支德才兼备的教师队伍,造就一批杰出的教育家。

怎样做一个德才兼备的人:

所谓“德”,指的是一个人的品德,包括思想品质、道德修养等所有与精神境界有关的内容.落实到具体学习、工作与生活中,这“德”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坚持远大的人生目标,并为之奋斗不懈。没有人生目标的人,不可能成为一个于国于家有用的人,因为他没有成才的内在需要,或只有一种没有行动的空想。

有了目标,也不一定就能成才,最要紧的是向着这个目标不断地努力,遇到困难不退缩,碰到挫折再向前。他有前进的方向,更有拼搏的动力,人生路上,一路向前,勇为人先。

2、无论在何时在何处,都有一种责任感。

我校德育的基本框架是高一的家庭责任感教育,高二的校园责任感教育,高三的社会责任感教育,这明白地告诉我们,在家要懂得孝顺父母、尊敬长辈;在校要遵守校纪校规,学做一个修养高尚、学业优秀的人;踏上社会,要做一个有益于社会、有益于国家的人。

我想,这责任感,应该是最基本的“德”,也是最本质的“德”.具有强烈责任感的人,他就会讲诚信,就会谦恭礼让,就会见义勇为,就会以天下为己任。

3、一个真正的有德之人,不仅注重自我的修身,更注重于群体相处之中,能起文明提升、精神修炼、行为规范的引领作用。

古人倡导品德教化,出色的人才不仅是学校德育教化的接受者,更应该是德育教化的实践者、传播者与施予者。领袖气质的培养正是有意识地在自我成长的过程中,学会以德化人。

现代人生四大喜事是什么?与古代的四大喜事有何不同?

现代人生四大喜事包括有房子买了就涨价,车子刚买就限号。第二大喜事则是夫妻恩爱,父母健康,子女孝顺。第三大喜事则是男儿入对行,女儿嫁对郎,第四大喜事是退休时没有延迟,老有所依。所以人生现代四大喜事和古代四大喜事是有着很大的不同区别点,这主要还是和社会发展以及人们价值观发展有着很大关系。

古代人第一大喜事是久旱逢甘霖。因为在古代的时候,农业才是民生的根本,人们是靠着靠天吃饭,如果天气太过干燥,没有降雨,那么庄家就没有办法存活老百姓就很有可能吃不上饭,最终很有可能会饿死,所以在古代人生第一大喜事实际上就是在长时间干旱之后能够降下雨水,让庄家能够有个好收成,让自己全年能够生活下去。只是在现代已经发生了巨大改变,房子成为了人们不得不面对的问题,所以很多人更希望的是自己在买房之后能够大涨自己买车之后才会限号出行,让自己更为便利。

古人第二大喜事是他乡遇故知,其实在古代的时候,人们为了谋求生计,考取公名经常会游走于他乡,每年回家的次数很少,而且在古代交通工具非常不方便,所以能够遇到自己的同乡,必定会欣喜若狂。不过现在人们生活方式已经发生改变,交通工具非常方便,所以更多希望的是自己的子女孝顺自己父母的身体能够更加健康。古代人第三大喜事是洞房花烛,在古人看来,洞房花烛是一件非常重大的事情,这关系到夫妻双方以后是否能够和谐共处,而在现代人生第三大和第四大喜事都是因为时代的改变而发生变化,更多是希望自己受社会压迫的更少。

古代人四大喜事和现代四大喜事是完全有不同区别点,这是因为时代在发展变化,很多人在现在这种生活当中更多的还是希望自己的权利能够有所保护,还是希望自己能够生活的更好,所以才会有这些渴望和需求。

现代人在网络上流传的四大喜事就是进入偶像圈的,成功父母健在,呼吸新鲜空气,有情人最终成眷属,跟古代的四大喜事还是有着很大的不同的,毕竟古代的四大喜事就是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现代人的四大喜事就是进入偶像圈子,成功时父母健在,呼吸新鲜空气,有情人终成眷属,跟古代的四大喜事还是有着很大的不同的,毕竟在模式以及面临的一些事情方面还是有着很大的区别的。
现在的四大喜事是考研成功高考成功以及有了自己的事业以及美好的家庭。与古代有些许的不同古代是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结婚还有金榜题名。

有人说“现在的人能活到60岁以上,就是非常幸运”,是真的吗?

初听起来,有的不真实,而以前说的“人到70古来稀”也是实话,现在就我地普遍现象来说,人的寿命真是长了,超过80岁的例子比比皆是。但话又说回来,其中有很多人的寿命都是靠各种药物和先进的医疗设备而保存活下来的。80年代初,我厂有一中年人患了鼻咽癌,就震动了附近的几条村,而现在人患上各种各样的慢性疾病,已成常态。因此寿命的长与短,不能代表现在的人 健康 了,寿命长了。而看病难看病贵倒成了现代人活着的一大难题。总体来说:活在当下,人的压力比80年代大得多,这是不争的事实。

现在的人活着都不容易啊,尤其现在的人,压力太大,精神压力,物资压力,有多少人三四十岁的说没就没的,心梗,脑梗,脑出血,癌症...活到60岁很难呀,谁都想好好活着, 健康 活着,但是天又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人活到六十岁以上就非常幸福这不是真的。很早以前有这种说法,人活70古来稀。现在可不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和文化生活水平提高了。生活过的富裕了。人的寿命也在渐渐的提高。现在中国人的平均寿命在75岁以上。

现在的人能活到多少岁就算是非常幸运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对于没有活到六十岁的人而言,六十岁以上就算很幸运的。对于没有活到八十岁的人而言,八十岁以上的人才算非常幸运的。不过谁都想长寿,谁都想幸运的多活几年,这绝对不是你自己想的,顺其自然,只要自己不作死,注重保健,管他活到什么时候,都是非常幸运的。

我非常赞同题主的观点,感瞰万千。现实 社会 生活中,从小父母把我们养育成人,从小学,初中,高中完成学业,成家立业己经30多了岁。有了自己的工作事业,通过自己的努力奋斗打拼这二,三十多年的人生经历各方面比较成熟。60岁是人的下半生,何其的短暂还真是人们所说那样:“人生如梦,转眼就是百年”。做为活在世上的一个人,有些五,六十岁因为各种疾病的困挠不治之症过早英年早逝,有些是快要退休,有些是将要从工作岗位上退休,该享受丰厚的退休金,享受美好的生活,确过早离世。有人说:这些人没福气,拼命干了大半生累死累活,什么苦都吃了,该享受的时候,人确走了,对国家对个人全省了。所以,我认为:父母把我们生到来到这个世上,人的奔波劳累都是为了生存生活更好,拼命挣钱为了养家糊口,报答父母养育之恩。从另一方面不都是享受生活吗?该吃的吃,该穿的穿,吃美穿暖有吃有喝有玩,享受人间天伦之乐。正像有首歌唱的,没白活一回。不是吗?所以,人从50活到60是幸运,对因疾病早世的人来说是赚来的。对于人活七十古来稀来说,吃的好,身体 健康 没病没灾的80一90岁不为奇,不正是大福大贵的好运气加幸运的好兆头吗?

在古代,由于医疗技术落后,生产力不发达,人的平均寿命很低,有 “人生七十古来稀” 的说法。因此在古代,一个人能够活到六十,也就可以感到非常幸运了。

现代 社会 ,人类的生产力高度发达;医学药学也发展进步了许多;许多新的化学药品的产生和新的医疗设备出现,使得人们对疾病的检测和治疗越来越精准到位。尤其是靶向治疗,和放化疗的出现,使以前令人恐惧的癌症也成了慢性病。这样人们的寿命就得到了大大的提高,平均寿命现在已经达到了80多岁。现在,我们身边的30后,40后的老年人比比皆是。人口老龄化好像是一个不可阻挡的趋势。

但是,事情不是如此的简单。现在人们的平均寿命长,达到80多岁,是30后和40后这两代人。而50后以后,尤其是60后和70后这两代人的 健康 和寿命似乎并不十分乐观。

我们60后和70后的父辈就是30后和40后。我们的父辈一旦有人去世,如果不到80岁,就感觉是肝肠寸断、遗憾万分。似乎没有活到80岁以上,这么美好的生活就不享受了,太遗憾了,太可惜了。做子女的就太痛苦了。

但是,我们60后、70后这两代人 健康 状况实在堪忧。我是70后的,我身边的几个很熟悉的同事,今年倒下了去世了的就有五个,一个60后的;四个70后的。

我身边还有一批摇摇欲坠的:一个68年的师傅,患上肠癌,做了改道手术了;一个72年的股骨头坏死;一个72年的心脏搭桥了;一个70年的心脏移植了;一个71年的做着透析呢;一个74年的,肺结核多年了;还有一个70年的,前列腺有严重的问题,大小便常常失禁。至于三高的那都不值一提,不是个什么事了。

反正这么说吧,身边的60后和70后,到现在健 健康 康的,没有住过医院的还真是不多,似乎屈指可数。大家似乎都过着边工作,边挣钱,边治病的生活。人就象机器一样,被边修理着,边使用者。

这在我们父辈可不是这样的。那个时候,不管是谁,如果得了癌症,那就十里八乡的都知道;谁如果住院了,全村都会知道。我们的父辈。他们很少在50岁以里,就经常住院治疗的。而我们60后和70后,到了五十多岁,有几个没有住过院的?

所以,我们60后和70后的朋友们一定要关心你的 健康 了,丝毫不能掉以轻心。我们这两代人由于自己买房、买车,还要给子女买房、买车,压力太大,要注意调节自己。在消费上,我们要量力而行,且不可去跟别人攀比。当然,我们压力更多来源于子女方面。我们能够做到超然物外,但是孩子们不行啊!他们总是看着比自己强的人,比自己富的人。别人的车子档次高,他们就羡慕,别人的工作舒适收入又高,他们就眼红。 孩子们拼爹,把我们当爹的害苦了。我们本想淡泊名利,轻轻松松地过好下半生,可是孩子们眼巴巴地希望我们能给他们创造美好的生活基础。 他们有很多人似乎已经没有改变命运的希望了,却把希望寄托在父母的身上。他们希望父母给他们创造更多的财富。可是父母在一天一天地老去,大多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啊!

这就是我们这代人和下一代人的最大区别。 我们年轻的时候,总是希望用我们的能力为自己创造美好生活的同时,还力争为家庭做贡献,让父母过得更好。可是我们的孩子却时刻准备着榨干我们的血汗,掏空我们的钱包,自己好过着逍遥自在的生活。 在孩子们的眼里,似乎我们永远不会老,永远能像一个机器一样创造财富,永远也不需要注意休息。

他们有的甚至:宁肯看着父母累病、累死,也不愿意降低自己的生活档次。

所以,我们身边不少的60、70后未老先衰,未老先病,甚至也有位数不少的朋友未老先走了。因此才有人发出了:

我和一些60后、70够的熟人和朋友们交流,发现: 我们这两代人,很少有人有信心能活到80以上。都感叹道,能平平安安到70,就算是“烧着高香”了。

这就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我们每个人都身不由己地被名利所牵绊,被未来所透支,被子女所榨取,我们真的已经身心疲惫不堪了,几乎是个个都摇摇欲坠了。

我的想法就是:

如果能够在不用住院治疗的情况下,活到七十就心满意足,别无他求;实在不行,即使是活到六十,只要不用住院治疗,也凑凑敷敷地可以吧。尽管,六十岁的时候,我们70后还不一定能够退休,但是我们死在了奋斗的路上,那好像也是心甘情愿的。

现在应该说,人活到九十岁以上那就是非常幸运的,活六十岁的人多的是,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各种医疗条件,各种各样的养老方法,使其人的寿命只会越来越长。

这话显然不是真的!

2021年,中国人口平均寿命是77岁,60岁正是壮年。怎么能说活到60岁是幸运尼?这话应该是老话。

1949年,中国人口平均寿命35岁;1957年,57岁,那个时候,我们确实可以说,人能活到60岁是非常幸运的。

到了1981年,中国人口平均寿命已经达到68岁,2005年就是71岁了,这时候能活到60岁已经很平常了。由此可见,中国 社会 发展导致人口平均寿命成倍增长。

现在人口平均寿命是77岁,活到60岁就是短寿了,更不能是幸运之人了。而且,按照现在的生活条件,不论男女60岁都是壮年。我们身边80和90岁的老人比比皆是,生活水平提高,医疗水平提高,使中国人口平均寿命大幅度提高。

在 社会 日新月异发展的今天,活得久就能看到更加强大的祖国,享受更有美好的生活,所以,我们都要 健康 地活着,至少活过平均寿命,不拖平均寿命的后腿!

我马上快满59岁了,活到60岁应该没什么问题吧。血压在70-110左右,和四十年前我十八九岁的一样。个人觉得大多数人活到一百岁都是可能的。

人的生活水平越来越好,人的寿命也会越来越长,现在六十岁以上是普遍的,人们生活水平越来越高,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人的寿命会越来越长,只要把身体保养好,活个百岁不是问题。

我在想,究竟是古代人生存得辛苦还是现代人

当然是古代人。
中国古代历史上,“人相食”,也就是因为灾荒战乱,被逼到靠吃人肉活着的记载,起码有几十次。现代人再辛苦,也不至于到这个程度。
人生由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二方面组成,所以成为“人”(否则就是动物了)。
古代人与现代人比较,其生活的“苦”与“乐”各有千秋:
古代生产力底下,物质匮乏,所以古人为获取必要的生活来源而辛勤劳作,还温饱难继,在物质生活方面非常非常非常辛苦,但是容易满足,精神生活方面相对是比较轻松的。
现代物质极大丰富,人们衣食无忧,物质生活轻松,但是贪欲不断膨胀,导致精神生活非常非常非常苦闷,全世界的精神病人会成增长趋势。
以上仅仅是总体相对而言,不可绝对。因为,在古代,也有精神苦于物质方面的;现代,也有物质匮乏苦于精神生活的。
总体而言,为“人”皆苦,苦不堪言。佛说人生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阴炽盛种种,无论古今,人皆经历,概莫能免,人在其中,以苦为乐,自我麻痹而已。
不知古代人指哪个 就算做中国封建社会的人了

看你自己怎样理解了

古代人医疗条件不行 寿命长短不如我们 无法体会生命的美好就走了 再加上战乱 压迫 封建社会只有极少数时间 百姓能真正幸福 而且人们都普遍愚昧

而现在 我们了解大千世界 能上天 能入海 而这种阅历是太优于古代人了
而正是我们的见识 能力 提高了 所以我们有了压力 社会的发展不断的驱动着人类要进步 所以我们每天也就面临着学习 工作 等等压力

我认为 这种压力是能力的表现 辛苦也是相对的 我们有责任能力去推动社会发展 而不是想要碌碌无为的只是快乐地活下去
古代人的生活(肉体)生存得辛苦。
现代人的精神生存得辛苦
古代人的生活(肉体)生存得辛苦。
现代人的精神生存得辛苦
文章标题: 如果一个古代人生活在先进的现代,有没有哪些是他最不能接受的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76466.html
文章标签:是他  古代人  接受  先进  生活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