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我国农历如何调节实际误差,19年7闰也仍然存在误差,现代公历调误差有原则吗

时间: 2023-08-01 21:00:17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88次

我国农历如何调节实际误差,19年7闰也仍然存在误差,现代公历调误差有原则吗

今年为什么要闰7月,闰月是怎么来的?

请讲清楚点!!!
公历是按地球绕太阳的运动计算的,而中国的阴历是按月亮饶地球的运动计算,二者计算出的时间并不完全相同,阴历的大月是30天,小月是29天,所以阴历每年要比公历少10天左右,为了使阴历和公历不出现太大的偏差,保持一定的稳定性,制定了阴阳复合历即农历
方法就是每隔2~3年闰一个月,准确的说是每隔19年润三个月,使农历和公历在每19年内的天数相等
至于具体闰哪个月,又要考虑到24节气
24节气当中有一些是用来表示季节的,在公历中有着比较固定的位置,为了使农历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表示季节的交替,规定这些节气也要出现在农历的某一个固定的月份当中
如果没有闰月,显然在一定的时间之后,某个节气就不回呆在它应当属于的农历月份当中,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就需要靠闰月来保证这个节气呆在属于它的月份当中

农历闰月及其计算

农历为什么会有闰月?——农历置闰月是为了协调回归年与农历年的矛盾。

回归年与农历年有什么矛盾呢?先记住:回归年的总长度为365.2422日,朔望月的长度为29.5306日。

十二个朔望月构成农历年,长度为29.5306×12=354.3672日,比回归年少10.88天即将近11天,每个月少0.91天,近1天。

依此,如农历年某年春节为大雪纷飞的冬天,第二年的春节就会在季节上提前11天,第16个农历年就会出现在赤日炎炎的夏天。

如按十三个朔望月构成农历年,长度为29.5306×13=383.8978日,比回归年又多出18天多。

如果按上述规定制定历法,就会出现天时与历法不合、时序错乱颠倒的怪现象——这就是矛盾。

为了克服这一缺点,我们的祖先在天文观测的基础上,找出了“闰月”的办法,保证农历年的正月到三月为春季,四月到六月为夏季,七月到九月为秋季,十月到十二月为冬季,也同时保证了农历岁首在冬末春初。

农历年中月以朔望月长度29.5306日为基础,所以大月为30日,小月为29日。为保证每月的头一天(初一)必须是朔日,就使得大小月的安排不固定,而需要通过严格的观测和计算来确定。因此,农历中连续两个月是大月或是小月的事是常有的,甚至还出现过如1990年三、四月是小月、九、十、十一、十二连续四个月是大月的罕见特例。

那么多长时间加一个闰月呢?最好的办法就是求出回归年日数与朔望月的日数的最小公倍数:我们希望m个回归年的天数与n个朔望月的天数相等,也就是应有等式:

m×365.2422=n×29.5306

在这个等式中我们不能直接求出m和n,但可以求出它们的比例:

这个比例的近似值分别为:

在这些分式中,分子表示回归年的数目,分母表示朔望月的数目。例如第六个分数式 表示19个回归年中必须加7个闰月。

19个回归年中加7个闰月的结果比较:

19个回归年=19×365.2422=6939.6018(天)

一个朔望月有29.5306天,235个朔望月=235×29.5306=6939.6910(天)

19个回归年中加7个闰月后,矛盾消除得只差:6939.6910-6939.6018=0.0892(天)——即2小时9分多,这已经是够精确的了。

所以,农历就采用了19年加7个闰月的办法,即“十九年七闰法”,把回归年与农历年很好地协调起来,使农历的元旦(春节)总保持在冬末春初。古人把235个朔望月称之为“闰周”。

农历置闰的方法可以使农历年的平均长度接近回归年,而农历中的月又有鲜明的月相特征,保持了公历和阴历两全其美的特点。

现在置闰的方法是两个冬至之间,如仅有12个月则不置闰,若有13个月即置闰。置闰的月从“冬至”开始,当出现第一个没有“中气”的月份,这个月就是闰月,其名称是在前个月的前面加一个“闰”字。

农历闰哪个月?决定于一年中的二十四个节气。

我国农历将二十四个节气分为十二个节气和十二个中气。

二十四节气在农历中的日期是逐月推迟的,于是有的农历月份,中气落在月末,下个月就没有中气。

一般每过两年多就有一个没有中气的月,这正好和需要加闰月的年头相符。所以农历就规定把没有中气的那个月作为闰月。

例如2001年农历四月二十九日是中气小满,再隔一个月的初一才是下一个中气夏至,当中这一个月没有中气,就定为闰月,它跟在四月后面,所以叫四六月。

有关农历闰月的详细内容,请参看《中气与闰月》、《十九年七闰法》
先纠正一下,今年是闰五月吧?呵呵~不过没关系,不影响问题答案。

出现闰月是因为我国农历是根据月相定月的。月相为“朔”即为初一。而一个朔望月(就是一次月亮圆缺周期)约29.5天。那如果12个月算一年,一年就只有254天。比一个回归年(一次春夏秋冬周期)少了10天。这样下去过些年1月就是大热天了。月份与天气不搭界显然不符合历法原则。解决的办法就是过些年在一年中插入一个月,使这年有13个月。这样就“扭”过来了。不会使误差累积。具体就是当两个冬至间有13个“朔”时,这年就置闰月。这个闰月放在哪个月就看哪个月没有“中气”(平时说的24节气里分为12节气,12中气。一个夹一个)。因为两个冬至间总是12个中气,现在有13个月。当然肯定有一个没有中气。这个月就是闰月。
错了。。。今年是闰五月的好不好。。。

农历年为什么经常有闰月,农历还是“追”不上公历?

因为农历每一个月都比公历的每一个月的日子少,也就是“步子”比公历跨的小,所以偶尔需要“一大步”来追赶正常的日期。公历每个月的天数,在30天,或者31天。而农历则是29天,或者30天。也就是说基本上每个月农历都比公历少了一天。那么一年下来就少了近12天,两年就是24天,就接近一个月的时间了,所以在农历中每隔2到3年,都会增加一个月,也就是闰月。

农历需要闰月来追赶公历,所以很多人认为农历是我国不合理的历法。实际上,这套被我国用了几千年的历法,自然是有着其重要作用在里面的。农历,重点在于一个“农”字。我国古代封建社会制度,主要发展的是农业,而不是现代的工业。发展农业,最在乎的是什么?是天时,是节气。


因为节气代表着“天”怎么样,是不是到了该耕种的季节了,是不是到了该收割的季节了。也就是说,节气就相当于天地给人类定下的“闹钟”,每到一个节气,人们就知道该做什么事情了。所以我国的农历,是以“节气”为核心来计算的。

以“节气”为核心来计算,就造成了每年的日子总是会差上那么几天,所以就需要一个拟补的手段。而这个弥补的方法,是根据节气中的“中气”来判断的。不过农历在我国历史上的发展,其实并不是一直是这样子的,曾经在一些朝代,就以一年的最后一个月为闰月,也就是那一年有“十三月”。


至于公历,因为它的建立是完全地以地球公转为一年来计算,然后分算下去,来分配到各个月份,所以公历就显得十分的精准。

综合而言,农历因为每个月的天数比公历少,所以经常需要闰月来调整。

农历年有闰月,是为了协调回归年与农历年的矛盾,调整时差。因为有的年份农历是十三个月的,所以追不上公历。
因为我国是阴阳历合用,农历有闰月,公历也有闰月,只是算法不同。引用的置闰法农历永远赶不上阳历。
农历根本没有追公历,农历是一个独立的体系。农历是根据四季变换进行的,闰月是农历的自我更正。
农历和公历就是数字上的区分,农历比公历慢点,还不是每天都在过日子😎

闰月每几年出现一次?

比如八月出生的人何时可以过两个生日?
如果今年有某个月是闰月,那么就会有两个月的时间都是同一个月份。所以正常的会过一个生日,闰月还会过一个生日。

阴历的闰月由来

阴历是根据月亮绕地球运行的周期制定的,又称太阴历。月亮绕地球一周就是阴历一个月,所需时间是29日12时44分。取29日或30日为一个月。一年共有12个月354天,这样阴历一年比地球绕太阳转的时间少11-12天,三年少一个多月。如不调整,过15年,就会出现一月是夏天,七月是冬天。古人采取“三年一闰,十九年七闰”的办法来调整阴历和阳历之矛盾。
闰月应设置在那一个月呢?各个朝代都有不同的规定。到清朝初,才改为现在设闰的规定,即放在24节气中,不含中气的月为前一月的闰月。如1993年谷雨中气落在二月二十九日,下月就只有立夏节气,小满中气推迟到下月的初一,这样,就把这个月定为上月的闰月。上月是三月一就是闰三月。

农历闰月是3年闰一次,5年闰两次,19年闰七次。

我国农历将二十四个节气分为十二个节气和十二个中气。农历以月亮为周期(阴历),十二个月历总共约有354天。再配合年历(阳历),年历则是根据地球公转所形成的四季变化而得的周期所编制。而月历较年历短,两者相差了11天,因此,便要每19年加多7个闰月来填补误差。

以2006年为例,农历七月正好是个有节气而没有中气的月份,因此便闰七月来作调整误差。二十四节气在农历中的日期是逐月推迟的,于是有的农历月份,中气落在月末,下个月就没有中气。一般每过两年多就有一个没有中气的月,这正好和需要加闰月的年头相符。所以农历就规定把没有中气的那个月作为闰月。

扩展资料

在亚洲(尤其在中国),闰月特指汉历(民间亦称农历)每逢闰年增加的一个月(为了协调回归年与汉历年的矛盾,防止汉历年月与回归年及四季脱节,每2至3年置1闰。

古代曾采用19年置7闰的闰周,到唐代的《麟德历》时废除了固定闰周,采用无中气月置闰,因此是该闰时置闰)。有时,闰月也指公历的闰年中包含闰日的月份(特指公历闰年的二月)。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闰月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新闻网-百年不遇的历法现象:公历闰年巧逢农历闰二月

闰月指的是阴历中的一种现象,阴历是按照月亮的圆缺即朔望月安排大月和小月,一个朔望月的长度是29.5306日,是月相盈亏的周期,阴历规定,大月30天,小月29天,这样一年12个月共354天,阴历的月份没有季节意义,这样一年就与阳历的一年相差11天,只需经过17年,阴阳历日期就同季节发生倒置,譬如,某年新年是在瑞雪纷飞中度过,17年后,便要摇扇过新年了。使用这样的历法,自然是无法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的,所以我国的阴历自秦汉以来,一直和24节气并行,用24节气来指导农业生产。

二十四节气又可分为“节气”和“中气”二组:古人把从小寒起每隔黄经300为一节气;从冬至起每隔黄经300为一中气,一年有12个节气,12个中气。12节气把一年分为12个节月,每个节月各有一个节气和一个中气。节气是节月的起点;中气是节日的中点。我国传统历法对于日序和月序以及大月、小月、平年和闰年,不象一般历法那样采用长期安排的方法,而是强调逐年逐月的推算,国家设有专门的机构从事历法的推算。

(一)以月相定日序。它逐一推算日月合朔的日期和时刻,每月的初一就是合朔的日期;根据先后二次合朔包含的日数,确定前月的大小。如果从这一合朔到下一次合朔的间隔是30天,那么当月便是大月;如果只隔29天,便为小月。

(二)以中气定月序。首先,以历月中有无中气区分历月和闰月,我们知道一个回归年有12个中气,但却包含365.2422÷29.5306=2.3682个朔望月,经过几番历月轮转之后,必有一个历月没有中气。《汉书·律历表》载:“朔不不得中,谓之闰月”。这个没有中气的月份便是闰月。它前一历日为几月即为闰几月。例如,1984年的那次闰月出现在旧历十月之后,因而叫它“闰十月”。闰月是推算出来的,在一年的月序中不固定,除农历十一月、十二月、正月外,闰几月都可能,十九年七闰。

综上所述,闰年是阳历中的一种现象,固定在二月,比平年加一天,29天;闰月是阴历中的一个现象,闰一个月,那一年阴历有13个月,那一年叫闰月年。闰月年384大。

一、 推算年干支口诀

掌上推算年干支,支子花甲起根源。
阳支都是旬开始,天干为甲尾四年。
隔位逆推十年正,顺推年尾五零三。
逐支加减六十数,掌上推算千万年。

推算方法:“掌上推算年干支,支子花甲起根源。”此法是将地支排列在掌中,手掌上推算年干支的方法。 首先,在掌上将地支定位(图一),然后以地支子位为花甲子的开始,可定为1864,1924,也可定为1984年???,其年都是甲子年。“阳支都是旬开始,天干为甲尾四年。”地支中的子,寅,辰,午,申,戌都是阳支,而且也是每旬的开始,天干都为甲,即甲子,甲戌,甲申,甲午,甲辰,甲寅,这些年的公历尾数均为四。“隔位逆推十年正,顺推年尾五零三。”天干十数,地支十二数,天干与地支组合天干每循环一次,地支总与下二支(旬空)。其中余下的第一支便是下旬的开始。我们从地支子位开始,隔一位逆推,即从子位逆推隔亥到戌,恰是甲戌旬的开始,再逆推隔一位酉至申为甲申旬开始,------年尾数都为四,年间隔都是十年。在确定旬开始以后,以该年尾数四为起点,从下支开始挨位顺推,其公历年尾数分别是5,6,8,9,0,1,2,3,而后又是下旬的开始。“逐支加减六十数,掌上推算千万年”掌握此法推算,如果将甲子年定为1984年,按口诀可知1994年为甲戌,2004年为甲申,2021年为甲午等。确定每旬开始的公历年数后,可根据需要顺推任何一年的干支,虽意性很大,可推千年万年的干支。

二、推算月、时干支口诀

天干五合前为主,月时干序一至五。
年干隔数配寅月,日干配时本数身。

古往今来,年上起月,日上起时,是按天干五合的方法,分成五种情况,即甲、己之年(日)定月(时)的方法相同------。我们也采用这种方法,并一前一天干为主,即甲、己以甲为主,乙、庚以乙为主,------,配上序数甲为1,乙为2,丙为3,丁为4,戊为5(图二),成为推算月、时的固定序数。“年干隔位配寅月”,推算某年的月干,先看该年干与何干相合,然后按“天干五合前为主”的方法,查出该干的序数,并设此干为零,按序数隔干确定寅月的天干。如98年是戊寅,戊癸干合,戊年与癸年的天干相同,属于同一种定寅月天干法。五的序数尾5 ,从5 开始,隔己、庚、辛、壬、癸五天干到甲,就可以算出98年寅月的天干是甲,其他月的天干就好推算了。“日干配时本身数” ,此句推算方法与年干定寅月天干发基本相同,只是在确定日干合干以后,从合之干的前干本身算起,按序数查,到何干,便是该日子时的天干。如己日,己与甲同一类型,以甲干为主,甲的序数为“1”以本身配子时,该日子时的天干为甲,即甲子时。同样,癸日子时吧的天干,因戊癸合干,以五为主,序数为5,从5开始数到壬,癸日子时为壬子时。

二、 农历大小月卦口诀

一年上下两卦编,一七两月初爻安。
阴大阳小编上卦,遇有闰月年十三。
闰爻相邻爻间伏,确定年月按节算。

推算方法:此诀是为了掌握某年农历大小月的排列顺序和有否闰月而编的。“一年上下两卦编,一、七两月初爻安” ,在 正常情况下,农历每年为十二个月。我们可以将一至六月编为前卦,七至十二月编为后卦,几一年编为两卦,并以一月为前卦的处爻,七月为后卦的初爻。“阴大阳小编上卦,遇有闰月年十三”,我们将大月规定用用阴爻表示,小月用阳爻表示,按大小顺序用阴阳爻将一年编为两卦。遇到有闰月的年份就多出一个月,一年为十三个月。“闰年相邻爻间伏,确定年月按节算”。在出现有闰月的年份时,按闰月大小用阴阳爻表现出来,并标在 闰月的前后两月的爻位中间的左侧,如同伏卦一样,一看便知到闰几月,是大月还是小月。同时,提醒您农历年、的确定,不是按万年历编出的月份确定的,而是按节气确定的。如1998年,按上述方法可编成《井》和《坎》两卦,而今年闰5月为小月,上半年月卦符号为“: 。 : 。 。 : ”,下半年的月卦符号为“ = 丨 = = 丨 = ”,上半年卦第5、6爻间伏一阳爻,可知今年润五月为29天。

四、推算日干支口诀

推算日干支,可以按公历和农历两种方法推算。

⑴ 农历日干支推算口诀:
大小月卦记心间,正一干支起根源。
大后干同地支冲,小后干支退一天。
初一十三二十五,支同隔干一位算。
推算方法:“大小月卦记心间,正一干支起根源。”农历的大月为30天小月为29天,固定不变。要推农历曰干支,先要按《农历大小月卦口诀》将推算之年编上两卦,以便在推算日千支时运。除此之外,还要记住农历正月初一日的干支,因为它是推算一年逐日的基础。“大后干同地支冲,小后干支退一天。”农历天干与地支组合,天干循环2.5次。根据这一规律,知道某月初一日干支,如果这个月是小月则应在干同支冲的情况下,干支各减一位,则是小月后下月初一日干支。如本月初一干支为己卯,这个月是大月,下月初一干支为己酉。如果这个月是小月,则下月初一干支应在己酉退一位后确定,即为戊申日。“初一十三二十五,支同干隔一位算。”此两句是在确定某月初一干支后,将这个月分成三个阶段,即初一至十二,十三至二十四二十五以后。初一、十三、二十五日在干支上也是有规律的。知道初一干支,只要将该日天干隔一位顺推,而地支不变。同理,知道十三日干支,支同干隔一位,也知道二十五日的干支。如初一日干支为甲子,则十三日干支为丙子,二十五日干支为戊子。掌握这个方法,就可以根据所推之日属于哪一段,便可以很快知道这天的干支了。

⑵公历日干支推算口诀:
元旦干支为根源,大小二月记心间。
小月干同地支冲,大月上句加一天。
申子辰年年为闰,干同支冲退一天。
余年二月二十八,干同支冲退一天。
月首十三二十五,支同隔干一位算。
推算方法:“元旦干支为根源,大小二月记心间。”推算公历日干支,首先要记住元旦曰的干支。同时,还要知道大小月及二月的天数。公历大月为31天,小月为30天,其大小月是固定不变的,唯独二月有29天和28天之分。因此,要特别注意哪年二月为29天,那年二月为28天。“小月干同地支冲,大月上句加一天。”公历小月为30天,按农历大月推算口诀,我们知道本月初一日干支,与下月初一干支则是天干相同地支相冲。公历大月为31天,在小月干地相冲的基础上,干支各加一位数,即是大月后下月一日的干支。“申子辰年年为闰,干同支冲退一天。”经过研究,发现凡地支为申、子、辰的年为公历闰年,二月为29天。在推算3月1日干支时,可按农历小月后的日干支推算方法,即在干同地干冲的基础上,干支各减一位,则为3月丨日干支。“余年二月二十八,干同干冲退二天。”除地干为申子辰年二月29天,其它年二月均为28天。在知道2月1日干支后,按干同支冲规律,干支各减二位便是3月1日的干支。“月首十三二十五,支同干隔一位算。”月首,代表每月第1日。其推法与农历日干干诀后两句相同。

五.实例:推算1998年农历6月初10日午时的干支。
⒈先按《农历大小月卦口诀》,将98年农历大小月,排上两卦,并标出闰月。同时,记住正月初一日和元旦日干支。
⒉推算1998年的干支。我们按《推算年干支口诀》在手掌上将地支子位定为甲子,为1984年,并将大拇指按在地支子位上。按“隔位逆推十年正”,大拇指从甲戌94年开始顺推,即94年为甲戌,95年为乙亥,96为丙子,97年为丁丑,98年干支则为戊寅。
⒊推算农历6月份干支。确定1998年戊寅干支以后,按《定月时干支诀》,戊干与癸干合以戊为主,戊的序数为5,将大拇指固定在戊位上。“年干隔位配寅月”,从戊位开始,将大拇指顺数,隔过天干,已,庚,辛,壬、癸五干到甲,便是98年正月的天干,即正月干支为甲寅,再从寅支开始,按甲,己,丙,丁,戊6月干支为己未。
⒋推算6月初10日(公历8月1日)干支。
⑴推算农历日干支。如前所述,98年大小月卦为《井》和《坎》。因为闰5月为29天,为阳爻,伏在《井》卦第5、6爻问,卦形为 =丨= 丨丨= 。
因为要推算的是农历98年正月初一日干支为己亥,先用大拇指在手掌亥支上定位,然后按《农历日干支推算诀》中的“大后干同地支冲,小后干支退一天”的规定,逐月推算初1日的干支。正月为大,干同支冲,大拇指跳到巳位上,2月初1日干支为已巳;干同支冲各减1,大拇指跳到亥位后,再减1位,3月初1日干支为甲戌;3月为小,干同支冲各减1大拇指跳到辰支后退1位,4月初1日为癸卯;4月为大,干同支冲,大姆指跳到酉干,5月初1日为癸酉;5月为小,干同支冲各减1,大拇指跳到卯支再退1位,闰5月 初1日为壬寅。闰5月为小,干同支冲各减1,大拇指跳到申支后再退一位,六月初一干支为辛未。知道6月初1日的干支后,从此位顺推初10曰的干支为庚辰。
⑵、推算公历8月1曰干支。
98年干支为戊寅,年支不属于申子辰,故98年2月为28天。按《曰公历干支推算口诀》中“小月干同地支冲,大月上句加一天------,余年二月二十八,干同支冲退两天”的规律,逐月推算。98年干支戊申,大拇指定在申位上。1月为大,干同支冲加一天,大拇指由申位到跳到寅,加1支到卯,2月1日为己卯,2月28天,干同干冲退二天,大拇指跳到酉位退二支,3月1日为丁未;3为大,干同支冲加1天大拇指跳到丑进一位4月1日干支为戊寅;4月为小,干同干冲,大拇指跳到申位,5月1日干支为戊申;5月为大,干同支冲加1天,大拇指跳到酉位,7月1日干支为己酉;7月为大,干同支冲加1天,大拇指跳到卯进1位到辰,8月1日干支为庚辰。
⒌推算农历6月初10(公历8月1日),该日干支为庚辰。我们按《定日时干支诀》知道,该日干庚与己相合,按“天干五合前为主”,以天干己来推算,己的序数为2,将大拇指定在天干己的位置上。“日干定时本身数”,大拇指从第二位到丙,可知庚辰日子时为丙子。将大拇指从丙子顺推到午年时,天干为壬,午时干支为壬午。
经过在掌上推算年、月、日、时干支,可知98年农历6月初10日(公历8月1日)午时干支,分别为戊寅年己未月庚辰日壬午时。

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⒈要在理解《冯氏掌上巧推年月日时干支法》的基础上,将巧记口诀和在掌上定位推算结合起来,并经常对照万年历进行推算,才可能达到熟练生巧,运用自如。
⒉再运用此法时,应先制定一种表格,并随身携带,供推算年干支时使用。
此表格如下:
年序号 本年大小月卦(闰) 立春月日时 正月初一日干支 元旦日干 支
1988 :丨:丨丨::丨::丨: 正月初八庚子日辰时 己亥 戊申
1999 丨丨:丨丨:丨:::丨: 腊月十九丁亥日未时 甲子 癸丑
在推算逐日干支时,一定要注意大小月,分清干同支冲和干同干支冲加减的区别。

掌上巧推年月日时干支法(附录)

一、 逐年推算元旦干支口诀
欲推来年元旦日,先知今年日干支。
申子辰支年为闰,干加六位支冲支。
余年天干加五位,干冲退一便可知。
推算方法:“欲推来年元旦日,先知今年日干支。”推算来年元旦日的干支,必须先知道今年元旦日的干支,并用大拇指在掌上定位。“申子辰干年为闰,干加六位支冲支。”凡年支临申子辰的为闰年,2月29天。推算下一年元旦日的干支,只要大拇指从今年元旦日支位,跳到相冲的地干支位上,而后天干顺加六位,便是来年元旦的干支。“余年天干加五位,干冲退一便可知。”除申子辰年外,其它年干2月均为28天。大拇指在掌上定好今年元旦日支位置,推算来年元旦干支时,将大拇指跳到相冲之支退一位,天干加上五位,即是来年元旦的干支。

二、逐年推算正月初一日干支口诀
欲推来年正一月,先知今年日干支。
常年退回小月数,闰月小数五六七。
小六干同天隔三,迂五前句各加一。
逢七支同天隔三,各退一位定无异。
推算方法:“欲推来年正一月,先知今年日干支。”推算来年正月初一日的干支,必须先知道今年正月初一的干支。“常年退回小月数,闰月小数五六七。”常年,指没有闰月的年份。推算农历正月初一干支,要按《农历大小月卦口诀》,逐年编上两卦,以便确定某年的小月数。如果今年没闰月,求来年正月初一日干支。经过研究,凡有闰月之年小月数分别为五、六、七三种。“小六干同天隔三,迂五前句各加一。”闰月之年,如果小月数为六,来年正月初一日干支,于前一年初一日干支则是地支相同,而天干则顺隔三位。小月数为五的,按干同天顺隔三后干支各进一位,便是来年正月初一日干支。“逢七支同天隔三,各退一位定无异。”闰月之年小月数为七的,在确定当年正月初一日干支后,推算下一年正月初一日干支,只要按支同天顺隔三位后,干支各减一位,便时来年正月初一日干支。

三、 用卦象推算公历各月第一日干支法
用卦象推算公历各月第一日的干支,主要是按公历大小月固定不便的实际,编上一个适用任何一年的卦象。然后按大小干支循环规律,进行推算各月第一日的干支。公历年大小月固定卦象,上半年是《未济》卦,下半年为《蹇》卦,其卦象如图三所示。在推算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二月,因为有28天和29天之分,所以在《未济》卦象的等二爻,标上闰年合非闰年字样,以便在推算时引起注意。在推算时,要将《公历曰干支推算口诀》做为依据,确定下月第一日干支,然后按“月首十三二十五,支同隔干一位算”,推算出所求之日干支。图三。
6月 丨 一曰干同地支冲+1 12月 = 一日干同支冲
5月 = 一日干同地支冲 11月 丨 一日干同支冲+1
4月 丨 一日干同地支冲+1 10月 = 一日干同支冲
3月 = 闰一日干同地支冲+1 09月 丨 一日干同支冲+1
2月 丨 闰年2月29天,非一日干同支冲—2 08月 = 一日干同支冲+1
非闰年2月28天,一日干同支冲+1
1月 = 元旦日干支 07月 = 一日干同支冲

四、 用卦象推算农历各月初一日干支法
农历大小月,其天数固定不变,即大月30天,小月29天。但是,由于大小月的排列不规则,因此要按《农历大小月卦口诀》先编上本年的上下半年的月卦。然后依据两个卦象,参考《农历日干支推算口诀》,在知道正月初一的日干支后,按“大后干同地支冲,小后干支退一天‘的规律,运用卦象来推算农历各月初一日的干支。经研究发现,农历相邻两月大小月的排列,共有四种类型,其推算逐月初一干支法如下:
⑴ 两小月相邻同支冲 ⑵ 两大
— 下月干同支冲—1 = 下月干
— 本月初一日干 = 本月初一日干支
⑶大小月相邻 ⑷ 大小月相邻
— 下月干同支冲 = 下月干同支冲—1
= 本月初一日干支 — 本月初一日
△ 实例:推算2001年各月初一干支
⒈按《农历大小月卦口诀》,先将2001年编上月卦。上半年为“艮”卦,下半年为“既济”卦。
⒉2001年正月初一日干支为丁亥。
⒊推算时,要将1、2月,3、4月等相邻两月,与四种排列类型对照,然后按相同类型进行推算。
⒋根据卦象,逐月进行推算。
6月“ — ”干同支冲己酉 12月“ = ” 干同支冲—1辛巳
5月“ — ”干同支冲—1己卯 11月“ — ” 干同支冲壬子
闰4月“ — ”干同支冲丙戌 10月“ = ” 干同支—1壬午
4月“ — ” 干同支冲—1丙辰 9月“ — ” 干同支冲葵丑
3月“ — ” 干同支冲丁亥 8月“ = ” 干同支冲—1癸末
2月“ — ” 干同支冲丁巳 7月“ — ” 干同支冲—1甲寅
1月“ — ” 正月初一丁亥
经过逐卦推算农历12月初一为辛巳。

1、民间有“十九年七闰”的概括法。农历上,由于平年的12个月总天数要比阳历少11天,于是历法规定每隔两年或三年,就必须增加一个闰月来补大约一个月的差,在阴阳历中每隔几年就会遇到一个闰月,十九年就有一个闰月。

2、闰月是推算出来的,在一年的月序中不固定,除农历十一月、十二月、正月外,闰几月都可能,十九年七闰。

3、为了协调回归年与汉历年的矛盾,防止汉历年月与回归年及四季脱节,每2至3年置1闰,古代曾采用19年置7闰的闰周,到唐代的《麟德历》时废除了固定闰周,采用无节令月置闰,因此是该闰时置闰。

4、一般情况下,农历的腊月和正月后面,是不置闰月的。比如,2006年,我国的农历就闰七月,2009年,我国农历闰五月。

扩展资料:

1、闰月指的是阴阳历中的一种现象,阴阳历是按照月亮的圆缺即朔望月安排大月和小月,一个朔望月的长度是29.5306日,是月相盈亏的周期,阴阳历规定,大月30天,小月29天,这样一年12个月共354天。

2、一般每过两年多就有一个没有中气的月,这正好和需要加闰月的年头相符。所以农历就规定把没有中气的那个月作为闰月。

3、农历闰月年份的天数一般长达384天,这样的年份在所有农历闰月的年份当中是最常见的,出现率很高,例如在2001年至2100年这100年当中,一共有37个农历闰月的年份。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闰月

闰月两年或三年一次

1.民间有“十九年七闰”的概括法。农历上,由于平年的12个月(我们暂且就把它叫做“阴历月”)总天数要比阳历少11天,于是历法规定每隔两年或三年,就必须增加一个闰月来补大约一个月的差。又由于这个差额不是一个有规律的数字,所以,到底哪年需要增补一个闰月,也并不是很有规律。

2.不过,随着年份的增多,人们总结出了一个“十九年七闰法”的规律,即是说,在十九年里,我国农历大致应该有七次置闰月的年份。

3.到底在哪个月的后面增加闰月合适,要看哪个月与二十四节气差的悬殊而定,因为农历的二十四节气与阳历日期,还是基本相符的。但一般情况下,农历的腊月和正月后面,是不置闰月的。比如,2006年,我国的农历就闰七月,2009年,我国农历闰五月。

扩展资料

闰月指的是阴阳历中的一种现象,阴阳历是按照月亮的圆缺即朔望月安排大月和小月,一个朔望月的长度是29.5306日,是月相盈亏的周期,阴阳历规定,大月30天,小月29天,这样一年12个月共354天,阴阳历的月份没有季节意义,这样十二个朔望月构成汉历年,长度29.5306×12=354.3672日。

比回归年365.2422日少10.88天,每个月少0.91天。一年与阳历的一年相差11天,只需经过17年,阴阳历日期就同季节发生倒置,譬如,某年新年是在瑞雪纷飞中度过,17年后,便要摇扇过新年了。使用这样的历法,自然是无法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的。所以我国的阴阳历自秦汉以来,一直和24节气并行,用24节气来指导农业生产。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闰月

为什么农历误差如此之大,能闰一个月?日历究竟是怎么划分的?

因为这种日历结构虽然复杂,但实用,这应该算是很好的用户体验。单独使用阴历的问题是,月份可能与季节脱节,不能指导农业生产。单独使用太阳历的问题是,月相°之间没有相关性,而月相°会影响潮汐、导航和防洪。

观察月相来确定月中的日期,每个月都以太阳开始,以朔日结束。所谓的朔日是指月亮没有出现的日子,或者太阳和月亮几乎同时升起的日子。相反,满月之夜称为王日,将月一分为二,所以阴历的月份称为“月9”,时间约为29.53天,阴历交替月份大小,大月为30天,小月为29天。一年大约是365天,这是因为地球绕太阳大约是365天,月球绕地球大约是29.5天,这个概念是基于地球的自转定律,但我们没有讨论过地球自转有多快,不可能一圈正好旋转365次,事实上,应该有一个小数点,这就是为什么公历有复杂的闰年规则(四次,100次,400次)来解决小数点背后的问题。

为了使年份正确,公历将月份完全没有意义。根据农历,每个月的第一天一定是朔月,这是月亮几乎看不见的一天。但一个月有29.5天,古人聪明,农历月交替29/30天。所以农历月份代表了月亮的变化。闰月的真正含义是月亮比一年转的次数多,所以每隔两三年就有一个闰月来弥补一年。但阴历以月份为主,这意味着它不能准确地代表年份,比如冬至和其他与太阳有关的日期。

日历,一种日出版的刊物,记录了日期和其他相关信息。所以历法不是阴历也不是阳历,简单的了解记录时间的工具,大家使用的是历法,阴历的时间和阳历的时间。

我们都知道农历每隔几年都会闰一个月,为什么农历的误差如此之大,这是因为农历的计算方法和公历的凑整的方法有着本质的不同。公历是一年365天,一个太阳回归年是365.25天,所以每隔4年就会多出一天,也就需要一个闰年来消化这一天,所以闰年的2月是29天,平年是28天,其他11个月,其中7个月是31天,4个月是30天,合计闰年为366天,平年为365天,而我们的阴历是按朔望月来计一个月的,一个朔望月平均29.5天,一个阴历年是354天,与回归年相差11.25天。农历每月的第一天叫做朔日,月圆之夜称为望日,用以平分一个月,所以阴历的一个月称为朔望月。

如果我们按一年12个月的话,其中每个月分担一天也可以,但是我们阴历不像公历那样将这种差值天数平均分摊到每个月中,因为阴历的起始点是固定的,是由月相变化为依据的,不像公历那样纯粹按人类的意志来设定历法。我们都知道十五的月亮都是圆的,但是如果说把这些参数分散到每一个月中就不会有这种现象了。农历每月的第1天都是日月相会的那天,也就是所谓的合朔日,如果我们让每个月都多平摊一天,那么次月的计算就不准确了,而且会与日月合朔日的误差越来越大,在这种条件下,我们只能用置闰一个月的方式来解决与回归年误差的问题。

日月合朔的天文现象就是地球,太阳,月亮,在一条直线上。由于太阳光很强,看不到月亮,夜晚月亮又会随太阳,一起落山,所以全天都看不到月亮。我们都知道月亮绕地球一圈就一个月,地球绕太阳一圈是这一年。月亮绕地球一圈大约是29.5天,而地球绕太阳一圈只有365天,月亮变化周期约29天,所以说把年和月定死是不符合月亮变化的,公历为了年正确已经使月完全丧失了意义。农历的月是完全遵循月亮的变化的,闰月的意思就等于是月亮多绕地球转了一圈,所以每到两年或者三年的时候,就会有一个闰月补齐与阳历相差的天数。

其实农历既不是阴历,也不是阳历,他是阴阳合历。我们早就发现季节是和太阳相关的,而不是和月亮相关的,所以说农历将阳历的重要节点标记上就形成了24节气来提醒农耕。

回归年与夏历年有什么抵牾呢?先记着:回归年的总长度为365.2422日,朔望月的长度为29.5306日。十二个朔望月组成夏历年,长度29.5306×12=354.3672日,比回归幼年10.88天行将近11天,每一个月少0.91天,近1天。依此,如夏历年某年春节为大雪纷飞的冬季,第二年的春节就会在季候上提早11天,第16个夏历年就会呈现在赤日炎炎的炎天。

如按十三个朔望月组成夏历年,长度为29.5306×13=383.8978日,比回归年又多出18天多。如果按上述划定订定历法,就会呈现地利与历法不合、时序错乱颠倒的怪征象——这便是抵牾。为了降服这一错误谬误,咱们的先人在地理观察的底子上,找出了“闰月”的法子,包管夏历年的正月到三月为春天,四月到六月为夏日,七月到玄月为秋天,十月到十仲春为冬日,也同时包管了夏历岁首在冬末春初。

夏历年中月以朔望月长度29.5306日为底子,所以大月为30日,小月为29日。为包管每个月的头一天(月朔)必需是朔日,就使得巨细月的放置不牢固,而必要经由过程严酷的观察和计较来确定。是以,夏历中连续两个月是大月或是小月的事是常有的,乃至还呈现过如1990年3、四月是小月、9、10、11、十二连续四个月是大月的罕有惯例。

固然没有万年,大概说不止万年,由于所谓的“万年”历,这个“万年”只是一个归纳综合性的说法,就像“顿时到”、“过两天”一样,你真把它看成历法记实了一万年,那你就傻了。至于润月、平年其实其实不是推算的,而是划定的。我国自古以来实施的是“夏历”,而不是当代使用的公历。家喻户晓,夏历和公历分歧,日期和长度都分歧,从“长度”下去看,夏历过了三四年,公历此时已比夏历多走了一个月,为了“追逐”这一个月,因而就有了所谓的“闰月”,这一年也就被称之为“平年”。可是闰月的详细月份划定其实不是推演而来的,而是划定。

以06年为例,农历七月正好是个有节气而没有中气的月份,因此便闰七月来作调整误差。二十四节气在农历中的日期是逐月推迟的,于是有的农历月份,中气落在月末,下个月就没有中气。
可以的,闰一个月是很常见的,日历的划分是根据古代的一些观察和经验进行的。

日历上的重阳节为何每年的公历不一样

日历上的重阳节为何每年的公历不一样

同样是重阳节,重阳节为何每年的公历不一样:重阳节属于中国现行农历中的一个节日。一个农历年比一个回归年的天数少11天左右,3年下来,就少了1个多月。久而久之,就会出现时序和季节错乱的现象。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便采用增加“闰月”的办法,方法是“19年7闰”法,即在19个农历年中加上7个闰年。天文专家表示,由于中国历法中有“闰月”这样的巧妙安排,每年重阳节对应的公历日子总是要么提前11天左右,要么推后19天左右。不光重阳节,农历中任何一个固定的日子都会在公历中有类似的摆动。

重阳节在中国已有1000多年历史,又称重九节、茱萸节、菊花节、登高节、老人节、敬老节。2021年7月1日实施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明确规定,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为全国“老年节”。

“自古以来,重阳节寓意平安和谐、健康长寿。”随着时代的发展,重阳节逐渐被赋予了新的含义。重阳节成为国家法定节日,体现了国家对老年人的关心和重视,也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应有举措,同时也让更多的年轻人认识到了亲情和传承“百善孝为先”的重要性。“尊老敬老是社会文明和谐的重要标志,应得到广泛重视和弘扬。”

重阳节是以阴历计算的,不属于二十四节气。每年的阴历与阳历在月份对应上相差很大,因此日历上的重阳节每年的公历就不一样了。
重阳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按着传统的阴历也就是农历来过节的。古诗里有“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写到“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古人很注重亲情手足情,借着重阳节表达自己的思念。在重阳节,人们会进行饮菊花酒,插茱萸,登高等集体活动,促进相互之间的联系。就像今天哥几个会找个日子聚一聚一样,古人选择在重阳节这一天聚会更有意义。
重阳节是中国传统节日,每年的农历也就是阴历9月9日,因为公历也就是阳历,阳历一年是365天,阴历一年只有354天,所有有个时间差,所以每年阴历对应的农历都不一样。
中国节日都是按照古时的阴历算,既农历,(以月亮的月相周期来安排的历法)
现代的日历基本都是用的国外的阳历,(以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运动周期为基础而制定的历法)
阳历和阴历在日程上有一定差距,因此阴历上的节日折算在阳历上面就会造成这种情况。
文章标题: 我国农历如何调节实际误差,19年7闰也仍然存在误差,现代公历调误差有原则吗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76305.html
文章标签:误差  公历  农历  调节  原则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