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史观的分类与区别是怎样的

时间: 2023-07-29 17:00:03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86次

史观的分类与区别是怎样的

怎么区分各种史观? 直接讲方法论。 应试用。具体问题具体举例分析也行。

简单地说,要研究历史,就要区分唯物论史观和唯心论史观。

区分唯物论史观和唯心论史观,首先要看它是不是站在历史唯物论还是唯心论角度看待历史问题。

运用马克思阶级分析的观点,看待历史,认为人民革命是推动历史发展与进步的观点,认为人类历史是有阶级性的,是相互矛盾统一的,是相互联系的,是不断在斗争中前进的,就是历史唯物论史观。

运用迷信、宗教、天权神受的观点,孤立的、静止的、否定人民大众历史功绩和作用的观点去看待历史,认为历史是悲观的、人类是被动的,过程是神定的,就是历史唯心论史观。

研究历史,就要运用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可方法论去看待、去分析、去挖掘、去总结历史,就能发现人民大众推动历史进步的机制、例证、意义、过程。就能揭示历史真相,就能总结历史发展的规律。

而用孤立静止和形而上学的唯心史观去看待历史,历史就是迷乱的、无序的、愚昧的、无用的。那样既不能正确认识历史过程,也不能完整理解人类社会,还不能让历史对未来产生贡献经验、指明方向的作用。就会得到历史不可知论,就会得到历史学研究无用论。就会妨碍历史观的发展和前行。

举例来说,朝代更迭,如秦亡汉兴,按照唯心史观讲,就是大秦气数已尽。秦始皇家族祖坟风水既定,到秦二世时,秦朝将寿终正寝。一切发生都是上天注定。

而在唯物主义史观看来,由于秦始皇的残暴统治、浩繁赋役,导致普天下百姓水深火热,使得人民饱受奴役剥削,生活饥寒交迫;秦始皇死时社会矛盾已经十分尖锐,不可调和。

而秦二世无知无能。赵高阴谋篡位,陷害忠良,打击异己,胁迫李斯。李斯为了私利,投降赵高,与指鹿为马的亡国奸佞沆瀣一气,杀害公子扶苏,蒙恬。逼迫农民造反起义。

此时全国人民奋起反抗,天下大乱。刘邦项羽在陈胜吴广等起义后,挥军长安、打入咸阳。实际上农民起义、农民战争和农民革命彻底埋葬了秦朝。

历史证明,这一切相互联系的历史事实,在统治者残暴凶狠与老百姓水深火热的矛盾中,使得历史的天平逐渐向着人民大众的方向倾斜。是人民大众的起义暴动和农民战争及农民革命,最终推动了秦朝的灭亡,汉朝的建立。

这就是唯物主义史观。

什么是世界史观,唯物史观,多元史观

一、全球史观(整体史观)
1.基本概念:全球史观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的,又称为整体史观.它从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和统一性方面考查历史,认为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是从分散向整体发展转变的过程.
2.主要线索:
①人类历史发展过程是从分散向整体发展转变的过程.这一转变开始于15世纪末16世纪初的新航路的开辟,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标志着其基本完成,当今经济全球化趋势迅猛发展则是整体世界发展的深入阶段.
②生产力的发展和世界各地区交往的发展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两条主线,建立在生产力发展基础上的各地区交往的发展是推动人类社会从分散发展走向整体发展的决定因素.简单地讲,整体史观就是要把握人类社会横向发展的历史进程,在这一进程中重视交往、强调交往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推动人类社会从分散走向整体发展的决定因素.
【例1】全球史观下的历史知识整合——世界市场:①1500年前后,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市场开始形成.②19世纪中期,以英国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已初步形成.③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世界殖民地的基本被瓜分完毕,世界市场体系最终形成.④二战后,美苏冷战,两极对峙格局下,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⑤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趋势迅猛发展.
二、文明史观
1.基本内涵:文明史观,通常被称为文明史研究范式,是研究历史的一种理论模式.文明史观认为,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从本质上说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人类创造、积累文明的过程及其所获得的成果是历史的基本内容.人类文明由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构成,三者在相互作用、协调互补中交替促进、共同发展.
2.主要线索:
①从横向看,人类文明史的内涵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从范围上可以分为古希腊与古罗马文明、中华古代文明、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社会主义文明等若干文明.
②从纵向看,人类文明经历了渔猎采集时代、农业文明时代(包括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工业文明时代(包括手工工场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和信息时代).
3、“文明史观”构建中的正确态度:
第一,文明史观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为依据.
第二,重视至今仍有重大影响的文明成果.
第三,要正确评价各种文明成果,正确认识人类文明成果与代价的关系.
第四,以文明类型作为基本研究单位,承认文明的多元性.
第五、正确把握不同文明之间的关系.
第六,把中华文明纳入到世界文明中考察.
【特别提醒】
第一:承认人类文明统一性的同时充分肯定其多样性.
第二:提倡宽容精神,承认和容许不同文明之间的差异.
复习时:一要注意不同文明类型的特点与主要成就,二要注意不同类型的文明之间的交流、借鉴、融合与碰撞.
【例1】资本主义的发展史也是一部工业文明的历史,包括手工工场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和信息时代.
  具体说,包括如下阶段:
  1. 萌芽——简单协作时期(14~16世纪).重大事件:新航路开辟、早期殖民扩张.
  2. 兴起——工场手工业时期(17~19世纪初期).殖民扩张与争霸.
  3. 发展——蒸汽时代(19世纪初~1870年).重大事件:工业革命.
  4. 成熟——电气化时代前期(1870~1917年).重大事件:第二次工业革命、垄断组织产生、列强掀起瓜分世界狂潮、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加剧,一战爆发.
  5. 相对稳定发展——电气化时代后期(1918~1945年).重大事件:1929~1933年,爆发世界经济大危机,美国罗斯福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
  6. 进一步发展——信息时代、知识经济时代 (1945年至今).1945~1950年,西欧、日本经济快速复苏并达到战前水平,美国掌握世界经济霸权;1950~197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高速增长,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强(西德、日本经济崛起),经济格局由美国独霸发展美日欧三足鼎立;1973~20世纪80年代初,经济停滞与通货膨胀相互交织;20世纪80年代初~90年代初,经济回升并增长;90年代后,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趋势加强、知识经济兴起.
【例2】以文明史观整合中国近代史
1.文明的差异:考察同一时期不同地区文明发展的不同程度.如清朝晚期中国还停留在农耕文明时代,而西方已向工业文明的过渡.
2.文明的碰撞与冲突:把近代史上的各次侵华战争放置在文明冲突的角度来认识.
3.文明的融合:从文明的吸收、内化、演进的视角去审视“西学东渐”和思想近代化进程.也要注意一国内部不同民族文明的交融.
4.文明的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
☆近代文明的历程给我们思维的启示:
①文明必须保持前代优秀文明,吸收外来先进文明,根据国情进行文明创新.如社会主义的中国模式对苏联模式的借鉴和扬弃.
②人类文明的统一性和多样性,尊重不同地区不同文明成果.如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浪潮下,现代化进程没有统一的模式,却有多样化的道路,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新兴民族国家、社会主义国家三种文明相互影响.
③文明的交流是双向的,其影响也是双向的.

求教,史观的分类与区别

历史观

历史观 又称“社会历史观”。人们对社会历史的根本
观点、总的看法,是世界观的组成部分。世界观与历
史观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社会
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这是哲学基本问题在社会
历史领域的延伸。由于对历史观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形
成了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唯物主义历史观和唯心主
义历史观。唯物主义历史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有机组
成部分,是唯一科学的历史观。唯物主义历史观认为社会
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又能动地反作用于社会存
在;指出社会历史是客观的合乎规律的辩证发展过程,社
会基本矛盾是一切社会发展的动力,生产力是社会发展
的最初源泉;在阶级社会,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
力;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主要力量。唯物主义历史
观的创立打破了唯心主义在社会历史领域中一统天下的
局面,是历史观的伟大变革。唯心主义历史观认为社会意
识决定社会存在,否认物质生产对社会发展的决定作用,
把个人的思想观念、理性或“绝对精神”、“神”说成是历史
发展的动力,认为少数英雄人物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历史
发展的决定性力量。唯心主义历史观的根本缺陷是:“第
一,以往的历史理论,至多是考察了人们历史活动的思想
动机,而没有考察产生这些动机的原因,没有摸到社会关
系体系发展的客观规律性,没有看出物质生产发展程度
是这种关系的根源;第二,过去的历史理论恰恰没有说明
人民群众的活动。”(《列宁选集》第2卷第586页)在马克
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唯心主义历史观在社会历史领域
一直占着统治地位,这有其深刻的社会阶级根源和认识
论根源。社会阶级根源在于:(一)社会化大生产出现之
前,由于生产规模狭小,限制了人们的眼界,因而难以揭
示社会发展的经济根源;(二)进入阶级社会以后,体力劳
动和脑力劳动分离,一般说来,剥削阶级垄断了精神生
产,所以必然夸大精神的作用,抹杀物质生产者的决定作
用;(三)剥削阶级的偏见,为了维护其反动统治,决定了
它们必然否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性。认识根源在于:社
会发展规律是通过有意识、有目的的人的活动形成并发
生作用的,因此,对社会历史的发展原因的研究,容易使
人停留于思想动因,将人的思想、意志片面夸大为历史的
决定力量,导致唯心主义。现在,唯心主义历史观在西方
仍占有重要地位,它的影响仍很深远。

什么是唯心史观?是么是唯物史观?它们之间的区别是什么?

唯心史观:历史唯心主义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非科学的历史观,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人们的思想动机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否认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也叫唯心史观,其与历史唯物主义相对。

唯心主义是哲学的两个基本派别之一,其主张精神是世界的本源,世界是精神的产物或表现,精神决定物质;人的认识是先天就有的或在头脑中自己产生的;其基本形式有两种: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唯物史观:历史唯物主义(Historical Materialism),是哲学中关于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的社会历史观和认识、改造社会的一般方法论,其与历史唯心主义相对。用“历史唯物主义”这个名词来表述这一解释历史事件发生的观点:

“认为一切重要历史事件的终极原因和动力是社会的经济发展,它是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改变,它是由此产生的社会被划分为不同的阶级,也是这些阶级互相博弈的结果。” 与阶级相适应的组织形式和诉求是阶级冲突的主要着力点。马克思的历史观点交叉了社会学研究与历史研究,从阶级入手分析历史事件产生的原因。

区别:

1、历史唯物主义是指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历史唯心主义则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2、唯物主义,认为历史的物质条件决定了历史的发展,它是一种历史决定论的观点;历史唯心主义,认为一个强有力的“心”(表现为一个伟人或者英雄),可以决定历史的发展。

3、唯物主义认为事物是客观的、可见的都是有人类实践活动来推动社会发展;而唯心主义者认为社会的发展主要是靠人们的想法来推动的。

4、唯心主义者理论有悠久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社会时期;而唯物主义则是近代马克思提出来的革命理论。

扩展资料

有选择地继承并发展历史

运用历史的观点,归根结底还是如何对待历史的问题。是接受还是摒弃、是褒是贬、是全盘否定还是有选择地利用,这是我们必须做出抉择的。纵观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理论,运用其世界观和方法论,我们认为:借鉴历史经验、立足历史条件、顺应历史趋势、做人类历史发展的推进者,做最崇高的理想的实践者,这就是一个革命者应该采取的科学的态度。

在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时候,我们要坚持同一切非历史唯物主义者作斗争,这就是:有选择地继承、发扬历史理论和经验,反对全盘否定。历史本身就是一个不断继承不断发展的连续的动态过程,割断历史去看待和处理问题,不仅是不可能的,也是非常有害的。

凡是被历史证明是正确的理论经验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继承和发扬;凡是被历史证明有错误的和有害的做法我们必须坚决抛弃和改正。否则我们就会重犯错误,重蹈覆辙,白白浪费大量的时间甚至人力和财力。我国就发生过也许仍然存在着的“全盘西化”、“否定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等思潮,这是非常有害和危险的。

坚持实事求是,反对脱离历史条件的空谈蛮干。实事求是,也是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历史主义和唯物主义是有机联系、浑然一体的。坚持历史主义,必须坚持唯物主义,必须反对官僚主义、主观臆断,反对虚无主义、神秘主义,反对一切形式的空想和蛮干。

尊重客观形势、尊重客观实际,才能制定出符合规律的方针路线,我们的事业才能胜利,我们才能尽可能地少走弯路。毛泽东当初设计的农村公社——“吃大锅饭”,就是过高地估计了当时人民群众的思想素质和道德素质,在没有严格的规章制度、科学的预算和纪律要求的保障下。

采取了过于理想的社会模式,从而使得很多道德水平低下的人消积怠工、投机取巧,使得许多管理水平低下的人走上领导者岗位,加上某些别有用心的人煽动、破坏,给我们的事业造成了巨大损失。

认清历史形势,利用一切有利条件和时机,敢于变革,推动人类社会向更高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坚持历史唯物主义观念,也要防止那些“教条主义、保守主义”等呆板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的行为。

不能清醒地认清形势和历史发展趋势,不敢变革或不愿变革,也可能坐失发展良机,给以后的事业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比如在当今竞争日趋激烈、形势日趋复杂、能源日益紧张、不稳定因素大量存在、腐败势力十分强大、道德认识存在多元化矛盾化等等情况下。

如果不能高瞻远瞩、未雨绸缪,及早采取加强国防、反腐倡廉、利民惠民、统一思想、加强德育、发展周边的关系等一系列果断措施,必然会给我们的事业带来难以控制的损失。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唯物史观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唯心史观

唯心史观的主要论点是将人类历史的进步归为人们精神运动的结果,而唯物史观则是将人类历史的发展归为人们从事物质生产的结果。二者都没有否认物质和意识,但是,唯心史观认为意识先于物质作用,而唯物史观认为物质先于意识作用。

八大史观与四大史观的区别

八大史观与四大史观没区别
全球史观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的,又称为整体史观。它从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和统一性方面考查历史,认为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是从分散向整体发展转变的过程
史观,是指人们对社会历史的根本观点。
人类的历史,果何自始曰,不知所自始。果何由终曰,不知所由终。在此无始无终,奔驰前涌的历史长流中,乃有我,乃有我的生活,前途渺渺,后顾茫茫,苟不明察历史的性象,以知所趋向,则我之人生,将毫无意义,靡所适从,有如荒海穷洋,孤舟泛泊,而失所归依。故历史观者,实为人生的准据,欲得一正确的人生观,必先得一正确的历史观。
古昔的历史观,大抵宗于神道,归于天命,而带有宗教的气味。当时的哲人,都以为人类的运命实为神所命定。
文章标题: 史观的分类与区别是怎样的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76055.html
文章标签:是怎样  区别  分类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