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3-07-29 11:00:40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04次
不是,崇祯是明朝的最后一位皇帝,但是后世的人还是对他很是同情,认为明朝的灭亡不能怪罪到他头上。
崇祯是一个非常勤奋的皇帝,但是一个国家的灭亡跟一个皇帝的勤政没有必然的联系。打个比方,有些人整日在读书,但是考试成绩却不咋样,就是他读书的效率不好,才导致了这么一个结局。但是会给人这样一个影响,就是他毕竟在努力读书了,所以也没必要后悔。那么崇祯在当皇帝的时候,也是勤政,就是尽力了。
崇祯上位之后,就铲除了阉党,但是他铲除的只不过是上一任皇帝的心腹,他在选用人的过程当中,还是在信任太监,还给了他们很大的权利。所以,崇祯这个人还是生性多疑,不敢轻易的相信武将,才会把权利交给太监。那时候文官集团把控朝政,他这个皇帝也是拿他们没有办法。魏忠贤死了之后,也没有谁能够和他们抗衡了。皇帝又没有自己的班底,所以对这个集团估计更多的是无奈。
再加上,那时候后金在不断的崛起,国内又是起义不断,崇祯又是采用了错误的战略方针,导致受到两面夹击,最终到了亡国的地步。崇祯在最后的时候,还发出这样的感慨,希望自己的子女以后不要投胎到帝王之家。说明他对于自己的这个身份更多的是无奈,他不情愿当这个皇帝,但是偏偏做了这个皇帝。因为是汉朝最后一个皇帝,再加上他勤政爱民,也不奢靡浪费,不沉溺于酒色,所以老百姓和朝中的官员对于他的评价更多的是惋惜。本来丢给他的就是一个烂摊子,他自己能力也有限,怎么可能力挽狂澜,拯救大明朝于水深火热当中哪?
当然不都是,以中国皇帝为例我们会发现,
1,雄才杨广,功在千秋
杨广是炀帝,但是他是个实干家,是个罕见的亲自视察过边疆,脚步丈量国土的人,是个顶住压力连通大运河,能让后人千年获利的人,是个穷兵黩武但不得不干,远征高句丽的人。是个成功团结江南各界的北国人可是这些加起来后,他依旧是亡国之君。
2,司马衷,司马德宗
这俩个智障人士,一个何不食肉糜,一个三十多不知饥饱的亡国之君,他们不是被权臣威逼,就是被后宫恫吓,要不就是被边将,五胡吓得内分泌紊乱。
而这些能说人是昏君吗?
3、挂在树上的明思宗
再有崇祯帝,他是个亡国之君,但是人家勤政节俭,十分努力,一直坚持不懈挽回败局,就连挂在树上,还要义军不要难为老百姓,而这能说人家是昏君吗?
4,继位几个时辰的金帝
同时,那个在蒙古军队包围下,在蔡州战壕里继位的金末帝完颜承麟,可是只当了2小时的皇帝,然后战死了,而这。能说人家是昏君吗?
并非如此,其实很多朝代的亡国之君都属于生不逢时的背锅类型,亡国种子在其父辈甚至更早的时候就已经埋下。
历史上其实也有不少亡国之君才华横溢,心怀远大,可王朝毕竟病入膏肓,等这些倒霉孩子坐上皇位的时候,已经是无力回天了。
大致上,亡国之君主要分成这么三种:
第一种,昏庸无道或者持国不善,导致亡国;第二种,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接手的是烂摊子,再有才能也无力回天;第三种,大势所趋,身不由己。
首先,正儿八经是自己丢的江山
真正是末代君主自己弄丢天下的,其实并不多。比如商朝的帝辛、隋朝的杨广算得上是“暴君”与“昏君”的两个典型了。不过客观来看,这两人最终成为了亡国之主,并不是没有才华,也不是没有雄心抱负,而是滥用其力太过了。
著名的商纣王帝辛,在历史上是个身材魁梧而且力大无比的君王。殷商时期,帝辛大规模进攻淮水与长江中下游的东夷,大规模扩大商朝版图,其实功勋还是有的;当然,关于其各种残暴不仁的行径也不能说都是假的。
殷商东征的时候,西边的周人趁虚而入灭了殷商,帝辛不愿投降,自焚于鹿台。
而更加著名的隋炀帝杨广,那就更是争议不断。虽然唐朝典籍中关于隋炀帝的各种描述都相当负面,不过杨广在位期间的作为也不能否认——西巡张掖、兴建东都、开凿大运河、征讨高句丽、灭吐谷浑、南伐占城、兴办科举、北攻突厥契丹等,比比皆是。
杨广的悲剧,更多来自于民力耗费太过以及世袭门阀的反扑。
大多数,那种特别出名的亡国昏君,其实也没有完完全全的昏庸者。就好像做生意的人,谁都不会愿意赔本,谁都希望的是赚钱,可理想与现实终究不是一回事,期间的过程出现了巨大偏差,最终导致了灾难。
更多的,是无力回天的背锅侠
其实众多的亡国之君中,这种情况要更多一些,比如周朝的周赧王姬延、秦三世子婴、汉献帝刘协、唐哀帝李柷、宋钦宗赵桓、金末帝完颜承麟、明思宗朱由检等,都是这种倒霉娃子。
周赧王姬延,是历史上最后一位周天子,然而这也不能怪他呀,毕竟平王东迁洛阳的时候,周天子的权威与势力就已经一落千丈,东周的周天子做了几百年的傀儡,姬延也是很无奈啊。
像是子婴,秦王朝的江山在秦始皇与秦二世手中已经是千疮百孔,刚交到子婴手里就天下大乱了(子婴:能怪我咯)宋钦宗也是一样的命运,而像是金末帝完颜承麟就更倒霉了,蒙古大军都已经攻入国都,简单举行了登基仪式的完颜承麟就出城迎敌,结果战死了,前后才做了不到半天的皇帝。
可以说,亡国之君这个称呼对于完颜承麟来说太沉重了——完颜承麟:为什么要我承受这么沉重的称谓。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这种亡国之君,大多都是幼年君主以及那种割据政权的君王——前者不用解释,小孩子怎么能守住江山,而后者正应了天下分久必合的道理。
比如北齐幼主高恒、北周静帝宇文阐、后周恭帝柴宗训等,做皇帝的时候都还是个娃娃,宇文阐跟柴宗训丢皇位的时候才9岁,放在现在还在上小学——写个作业都费劲的年纪,你让他们来守住江山社稷?
而像南北朝、五代十国时期的大量末代君王,最终丢掉了皇位还是因为胳膊拧不过大腿啊,比如南唐后主李煜,除了非常有文采之外,他也算不上是个昏君。毕竟以江南区区之地,抵挡了北方多年也是相当不容易了。
其实历史上很多的亡国之君,都只是背负了这么个名号而已,朝代覆灭与他们本身没有太大的关系甚至是没有关系。清朝灭亡的时候,宣统帝溥仪才六岁,溥仪三岁登基,做了三年的皇帝就成为了历史上最后一位皇帝。要说溥仪做皇帝的时候昏庸,这个锅实在太沉重了。
综上所述,亡国之君与昏庸并没有绝对的关联,不是所有亡国之君就一定是昏君的。
历史上的亡国之君都是昏庸之辈吗??
其实细细看看中国的封建王朝,这种说法可以反证的例子太多。举个例子,隋炀帝。史书上关于隋炀帝好色以及弑父的说法细细分析你就发现完全不靠谱,而且隋炀帝本身的丰功伟绩我就不多说了,单是大运河就够流芳百世了,隋炀帝的致命一击在于它他发兵远征高丽之后一意孤行,再次远征,成为了隋炀帝的最后一根稻草。从隋炀帝时期的人口是贞观之治三倍这一庞大规模就可以看出隋朝其实是被忽视的大王朝,堪比秦朝。
隋炀帝
那么是什么条件会造成亡国呢?首先可以看看每个朝代灭亡大致的直接原因。秦代,苛政。汉代,地方势力造反。魏晋,同样如此,只不过是王室成员和士族。唐代,节度使造反。宋代,一波又一波外族入侵,元代,自作孽,民众造反。明代,外部势力和内部势力造反。清代,一串省略号。
而且有些时候亡国之君可能压根就不是昏庸无能,只不过是地雷太多,随便错一步,都是死无全尸的下场。有外部因素,有内部因素。有自己的因素,也有前任的因素。究其原因,不单单是因为这个国家在他手上终结就能把“过错“加之在他的身上。
汉献帝
所以没有任何人能够阻挡历史的洪流,大厦将倾独木难支,明实亡于万历,清亡于庚子,任何王朝的兴衰历史进程都是一系列深层次的综合因素导致,不是某一个特定的历史事件的结果,某个人某个事件或许能加速或者减缓历史趋势的速度,但是绝对不会对历史潮流的进程起决定性的作用。崇祯皇帝从他坐上龙椅的那一刻开始就注定一生的悲剧。而对于亡国之君的能力,也要辩证的看,崇祯是有心杀贼无力回天,譬如汉献帝,唐景宗,宋少帝这些不是三岁小儿就是傀儡皇帝,怎么判定他的能力量。而且王朝末期,吏制崩坏,天下大乱,面对这一时局,有几个皇帝能表现得不是那么昏庸无能,有几个新王朝不对前朝大加诋毁。
历史上的亡国之君都是昏庸之辈吗??
如果此处的"亡国皇帝"是指亡国时在位的那个皇帝,那这个问题的答案就是否定的。中国历史上有好几个朝代的亡国与"末代皇帝的昏庸"是不沾边的,举几个例子来加以说明吧。
隋炀帝在现代虽然被好多人说成是昏君、暴君,但其实看隋炀帝的一生也是有可圈可点之处的。早在隋文帝施行科举取士制度的时候,就已经得罪了贵族门阀那些既得利益者,这给隋炀帝时期对外战争的失利甚至亡国都埋下了祸根。隋炀帝大概也有穷奢极欲的一面,甚至也有因为好大喜功导致劳民伤财、民怨四起,但是隋朝的灭亡也有门阀贵族的"功劳"。隋炀帝不算严格意义的昏君,他主要败在没能处理好与门阀贵族的关系。
南宋亡国时,末代皇帝赵昺才只是个七八岁的孩童,所以南宋的亡国肯定跟他没啥关系的。当年在崖山之战中,宋帝被忽必烈的军队逼入绝境,大臣陆秀夫为了避免重蹈"靖康之耻"的覆辙,毅然背起小皇帝投海殉国,南宋就此灭亡。
明朝崇祯皇帝,也不算一位真正意义上的昏君。崇祯皇帝还是有一定的魄力和能力,也是一位勤政爱民的皇帝。当然朱由检作为一个皇帝,他没能运用好帝王权术以掌控好朝局,此外他的性格也注定了他成不了一代明君。客观来讲,崇祯算不上明君,也不至于是昏庸之君,明朝的灭亡是明末几代皇帝一路"积劳成疾"逐渐导致的。加上明末处于小冰河时期这种恶劣的气候背景,然后还有文官集团的败事等多方面原因。
清朝的灭亡跟末代皇帝溥仪没啥关系,因为当时他才是几岁的小孩子而已,这点大家应该都了解,不赘述。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