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芝龙的身份
听说是海盗郑芝龙(1604年-1662年),又名郑一官,号飞黄,福建泉州府南安石井乡人,明末清初最大的海商兼军事集团首领,先后归附明清两朝为官,郑成功的父亲,台湾郑氏王朝的开创者。
详传
[编辑本段]一、发迹海外
其先世居固始县(今河南省潢州县),“我郑自唐·光启间入闽,或于三山(福州),于莆(莆田)、漳(漳州),于潮(潮州),是不一处。独吾五郎公隐石兴,二三懿亲,若许若伍者,茑萝相附,意味投合,遂于(泉州南安县)杨子山下石井家焉。”
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郑芝龙出生在南安石井一个小官吏家庭,原名一官,字飞黄,后改芝龙。荷兰文献案闽南音,拼写作Iquan,或连教名称作尼古拉·一官(Nicholas Iquan)。
石井为闽南渔村,郑一官“少落魄”,从小习海事。《台湾外记》说他“性情逸荡,不喜读书,有膂力,好拳棒”,跅弛放纵,渐流荡逸,失父爱。
郑一官十七岁时,因家庭生计艰难,偕其弟芝虎、芝豹赴当时中外贸易中心地点之一的广东香山澳(澳门)依舅父黄程。黄程是个海商,在澳门从事海外贸易。他留下郑一官在身边做帮手,协助商务。郑一官在商业竞争和利益角逐中施展自己的智慧和才干,学会经商贸易,到过马尼拉,并学会了卢西塔语和葡萄牙文。在与葡萄牙人打交道中,受其影响,接受天主教洗礼,取教名贾斯帕,另名尼古拉,外国人称他尼古拉·一官。
黄程营商置舶,兴贩东洋,见郑一官能干,明·天启三年(1623年)谴其附日本平户华侨李旦(泉州人)之舶,押送一批白糖、奇楠、麝香、鹿皮等货物,从香山澳放洋,远赴日本,侨居长崎。人地生疏,始以“卖履”为业,或兼“为人缝纫以糊其口”。后转经商,为其舅黄程贩卖白糖、奇楠、麝香等物。郑一官从事商业活动和对外贸易,后寄身李旦门下,帮助李旦做生意,成为当时最有势力的海商李旦的部下,并“以父事之”。李旦资本雄厚,拥有一支船队,专门从事海外贸易,是当地华侨的首领。李旦觉得一官能干可靠,“抚为义子”,交给一部分资产和船只让他到越南做生意,获大利。不数年,郑一官成为巨贾,常往来中国、日本间,居日华侨,咸推重之。
郑一官还热心学习剑术,认识了“为邑主锻刀剑”起家的“泉州冶工翁姓者。” 郑一官以领袖华侨之资格,晋谒日本幕府大将军德川家康於骏府(今之静岗)献药品,家康亲问以中国事,大喜,命招待于长崎宾馆,赐赉优渥。郑一官受幕府召见,日本人视为光荣显赫人物,自是地方豪贵常从交游,称为“老一官”。
平户岛为当时日本对外贸易中心,各国商船云集。由于郑一官熟悉海外事情,又善外交,为日本政府所重视,初召后“屡访藩士家”。后迁肥前国平户,受到松浦侯优遇,松浦侯为在长崎附近平户的河内浦千里滨(即今长崎县松浦郡千里滨)赐宅地建新居,并介绍平户侯之家臣田川昱皇之女田川松缔婚。
田川昱皇即翁昱皇,是中国迁平户的侨民(一说是泉州驻日本的海商),在日本为田川氏。田川松日本人,系翁昱皇养女,故又称翁氏。田川氏,年方十七,性端淑。成婚翌年,以明·天启四年(1624年),岁在甲子古历七月十四日辰时,田川氏出游千里滨,拾文贝,俄将分娩,未及回家,乃依滨内巨石以诞,是为长子郑成功(幼名福松)。此石呼为儿诞石,至今仍立“郑成功儿诞石”纪念碑。1629年生次子七左卫门。
[编辑本段]二、亦商亦盗
17世纪上半叶,荷兰人已是西方海洋经济世界的“超级大国”,他们的军事和商业复合体“东印度公司”到处拦截葡萄牙、西班牙商船,攻占伊比利亚人的海外要塞、商馆,在日本平户建立商馆,在巴达维亚(今雅加达)建立大本营。1622年荷兰人占领澎湖,李旦居中斡旋,说服荷兰人退出,转移台湾。
郑一官个性不能安分守己。明·天启四年(1624年)1月底,郑一官离开田川氏和还没有出生的儿子,被李旦派到澎湖,担任荷兰人的通事(翻译)。但荷兰人这时正与明军进行军事对峙,双方没有交往,中国商人也不可能与荷兰人交易,故郑一官的通事派不上用场。荷兰占领澎湖舰队司令雷约兹在1624年2月20日发给东印度公司总督德卡本特的信说:“等候好多时的帆船<好望号>于1月21日由日本出航,月底到达此地。…我们接纳了来自日本的一名通事,虽然给予优厚待遇,但目前对我们没有什么用处。”
不过,荷兰人 为了垄断对日贸易,指使一些中国船只在中国沿海掠夺,郑一官也是和荷兰人合作的海贼之一,为荷兰人执行在台湾海峡上截击前去马尼拉的中国帆船的海盗任务。后来担任荷兰第二任台湾长官的德韦特,这时正在澎湖服务,他在一封信中写到:“经过雷约兹司令的批准,我们每天都期望能够在这里集中二、三十艘中国帆船,通事一官被派往北方去截击于俘获一些船只”。
同年夏秋之交,荷兰人在明军的压力下撤出澎湖,转移到台湾大员(今台南安平),在台湾建筑“热兰遮”和“赤嵌城”两个要塞,侵占了台湾南部地区。同年荷兰、西班牙两个殖民主义国家为了争夺台湾的统治权,发生战争,荷兰得胜,独占了整个台湾 ,这是历史上台湾第一次为外国人占领。
在随荷兰人在大员(今台南安平)立定足跟以后不久,郑一官就奉荷兰人之命率领几艘中国帆船袭击前去马尼拉与西班牙人通商的中国船只,直到第二年(1625年)的3月20日才回到大员。
明·天启五年(1625年)四、五月间,也许是在荷兰人手下没有太多的发展,或因奉义父李旦之命,郑一官离开荷兰人,开始亦商亦盗的海上生涯。1625年4月底,他已经带着手下活跃在台湾海峡了。一名荷兰船长曾经给第一任台湾长官宋克写信说:“(4月)27日,星期天,…突然首领一官,作为代表,后面跟着手执刀剑的铳手七、八名,向我们寒暄。”
两个月后,身为日本长崎、平户侨领的李旦向宋克长官请领了出航许可证,在7月3日从大员启程回到平户,但一个多月后的8月12日,就在平户去世了。李旦死后,他在台湾的产业和事业都归郑一官所有,为郑一官合并当时台湾既有的其他汉人武装势力(主要在今云林北港地区),及从大陆招收新的势力到台,创造了条件。
[编辑本段]三、称雄台湾
颜思齐(1589~1625年),字振泉,漳州海澄县人。生性豪爽,仗义疏财,身材魁梧,精熟武艺。明·万历四十年(1612年),颜思齐遭官家欺辱,怒杀其仆,逃亡日本,以裁缝为业,兼营中日间海上贸易,数年后渐富。其间,颜思齐与经常到长崎贸易的晋江船主杨天生结下深交,结识了一批流寓日本从事海外冒险的闽南人。由于他广结豪杰,遐迩闻名,日本平户当局任命他为甲螺(头目)。
明·天启四年(1624年),颜思齐等因不满日本德州幕府的统治,密谋起事造反,参与日本人民的反抗斗争。农历六月十五日,颜思齐与杨天生、陈衷纪(海澄人)、郑一官等二十八人拜盟为兄弟,众推颜思齐为盟主。不幸事泄,幕府遣兵搜捕,颜思齐率众仓惶分乘十三艘船出逃。驶至九洲西海岸的外岛洲仔尾,陈衷纪建言:“吾闻琉球(台湾旧称)为海上荒岛,势控东南,地肥饶可霸,今当先取其地,然后侵略四方,则扶余之业可成也。”
农历八月二十三日,颜思齐率船队抵台湾,在笨港(今北港)靠岸,乃率众伐木辟土,构筑寮寨。与此同时,派杨天生率船队赴漳、泉故里招募移民,前后计三千余众。颜思齐将垦民分成十寨,发给银两和耕牛、农具等,开始了台湾最早的大规模拓垦活动。同时组织海上捕鱼和岛上捕猎,发展山海经济,以解决移民生产和生活的物质需要。
明·天启五年(1625年)九月,颜思齐和部众到诸罗山捕猎,豪饮暴食,不幸染伤寒病。数日后竞一病不起,英年早逝,年仅三十七岁,葬于今嘉义县水上乡与中埔乡交界处的尖山山巅。颜思齐临终,召众人告之:“不佞与公等共事二载,本期创建功业,扬中国声名。今壮志未遂,中道夭折,公等其继起。”颜思齐故后, 十二月,众推郑一官为盟主,继统其业,树旗招兵,下设参谋、总监军、督运监守、左右谋士等,代统一寨众目,建立了初具规模的郑氏地方统治政权。
郑一官自立门户后,从福建招徕了郑兴、郑明、杨耿、陈晖、郑彩等部将。他将部下分为十八先锋,结为“十八芝”, 并从此改名为“芝龙”,而不再称“一官”。郑芝龙继续拓垦大业,势力不断壮大,成为当时海上最大的武装集团。“凡我内地之虚实,了然于胸。加以岁月招徕,金钱所诱饵,聚艇数百,聚徒数万……礼贤而上(尚)士,劫富而施贫,来者不拒,而去者不追。”(江日升:《台湾外纪·卷一》)
明·天启六至七年(1626~1627年),闽南发生严重旱灾,遍野赤土,许多村落连草根树皮都被吃尽。阴历二月,郑芝龙利用此机会,自率船队袭击福建漳浦,劫掠金门、中左所(今厦门)和广东靖海、甲子等地,不久又回师福建,再犯厦门,袭铜山(东山),陷旧镇,击败金门游击卢毓英、福建总兵官俞咨皋的进剿,纵横东南海上,声势所向披靡,官兵疲於奔命,莫可奈何。奔袭中,郑芝龙等还招抚了泉州饥民数万人赴台拓垦,沿海饥民及无业者竞往投靠。这一仗郑芝龙打败官兵和许心素,使厦门从此成为郑氏的地盘,势力日益强盛,官兵不能敌,也代表着泉州帮势力的兴起。
[编辑本段]四、接受招安
荷兰人还不能统治环中国海。其原因是:东方海洋经济世界不是权力的空白。明朝官方从海洋退缩,海商和海盗成为海上的统治者。郑芝龙海上势力的日益扩张强盛,引起明朝统治者的恐惧,多次派兵追剿,但均失败。明政府既无力剿灭郑芝龙,又为了利用这支海上势力与荷兰人抗衡,镇压其他“海盗”,只好对郑芝龙施行绥抚。
天启七年(1627年),明廷起用曾经担任泉州知府的蔡善继任泉州巡海道,对郑芝龙进行招抚。郑芝龙率众到了泉州,见到了蔡善继。郑芝龙之弟郑芝虎、郑芝豹在会见后,认为朝廷没有诚意,于是鼓动郑芝龙等马上离开泉州,重新过起海上称雄的生活。
由于郑芝龙集团力量的大幅度发展,对荷兰殖民者也造成很大威胁,荷兰船只一在中国海露面,就为郑芝龙集团截获,为此,天启七年(1627年)还发生一场驻台荷军与郑军的战争,结果荷军败北。
崇祯皇帝即位后,立即又于崇祯元年(1628年)七月招抚郑芝龙。郑芝龙表示以“剪除夷寇、剿平诸盗”为己任,九月就抚于福建巡抚熊文灿,率部降明,诏授海防游击,任“五虎游击将军”,离开他多年经营的海上贸易根据地台湾,坐镇闽海。此时,郑芝龙有部众3万余人,船只千余艘。
明·崇祯元年(1628年),闽南又遭大旱,饥民甚众。郑芝龙在熊文灿支持下,再度招纳漳、泉灾民数万人,“人给银三两,三人给牛一头”,用海船运到台湾垦荒定居。在台湾历史上,郑芝龙是组织大规模移民的第一人。
明·崇祯三年(1630年)季春,郑芝龙在晋江安海镇建置豪华府地,历时3年又2个月告峻。安平成为郑芝龙拥兵自守的军事据点和海上贸易基地。据清·《嘉庆·赤店乡土志》载:郑府位于安平桥以北,西从西埭抵西港,北达西垵头,南临安平桥头,直通五港口岸,占地138亩。 主构为歇山式五开间十三架,三通门双火巷五进院落。两旁翼堂、楼阁,亭榭互对,环列为屏障。东有“敦仁阁”,西有“泰运楼”,前厅为“天主堂”,中厅为“孝思堂”,规模宏耸。大厝背后辟有“致远园”,周以墙为护,疏以丘壑、亭台、精舍、池沼、小桥、曲径、佳木、奇花异草。 迄清·顺治十二年(1655年),郑成功毁家复明,自焚宅第。
[编辑本段]五、靖海扬威
郑芝龙受明朝招抚后,原先与他一起出生入死的刘香一股势力心有不甘,拉到广东,继续其海上劫掠营生。刘香势力与荷兰人勾结,在一段时间内对郑芝龙造成很大威胁。刘香势力在广东崛起后,台湾海峡又转趋不平静。新上任的福建巡抚邹维琏宣布恢复海禁,并力阻郑芝龙与在台湾的荷兰人私下通商。郑芝龙势欲扫除刘香。而在此之前,原为郑芝龙旧部的李魁启和钟斌也先后叛离,但都遭到郑芝龙扫除,刘香成了他原先一起结伙的海寇中最后的对头,也是最难应付的一股势力。
1632年12月4日,郑芝龙与刘香的船队在福州附近遭遇,发生血战,从早上打到傍晚,双方各死伤800~1000人。郑芝龙弟弟郑芝虎在身上两处负伤的情况下,冲入敌阵,被刘香的人用四爪锚和铁链缠住,几乎不能脱身,后来是部下拼死救出。刘香本人则向南逃逸而去。 明·崇祯六年(1633年)7月,新任荷兰台湾长官普特曼斯(Hans Putmans)为迫使明朝开放贸易,企图用武力强占大陆沿海,在刘香的帮助下,不宣而战,派出8艘战舰,对刚刚追剿刘香回到厦门没有戒备的郑芝龙部和明朝官兵发动突袭。击沉、烧毁和弄沉港内郑芝龙和明朝官兵的二十几艘战船。这些船只是郑芝龙的精锐部队,也是当时中国最先进的海上武装船队,船上配备完善,架有十六、二十到三十六门大炮。
明朝的厦门官员在驻军遭到荷兰人痛击后,采取息事宁人态度,找人与荷兰人疏通,表示愿意通知厦门、金门、烈屿、鼓浪屿及附近各岛的百姓送上二十五头牛、二十五只猪和一百只鸡,希望荷兰人不要再伤害百姓,使他们可以继续安心耕种。9月,普特曼斯与刘香在台湾的大员汇合,准备再度进攻郑芝龙。
福建巡抚邹维琏檄调诸将,大集舟师,准备痛击荷兰侵略者。身任“五虎游击将军”的郑芝龙担任战斗前锋,实际负责运筹指挥这场战斗。郑芝龙舟渡漳州海澄,誓师出发。不久在澎湖的遭遇战中,焚毁荷船一艘,生擒荷将一名,溺死荷兵数百。 10月22日,由郑芝龙带领,明军150艘左右的帆船(其中50艘为特大战船)在金门料罗湾追上荷兰大船九艘、刘香船五十多艘。郑芝龙报仇心切,奋勇当先,使用铁钩钩住敌船纵火焚烧战术,共焚毁荷兰快艇一艘,并捕获另一艘快艇。刘香临阵败逃,普特曼斯狼狈退回台湾。
福建巡抚邹维琏在奏捷书中称:“此一举也,生擒夷酋一伪王、夷党数头目,烧沉夷众数千计,生擒夷众一百一十八名,戫斩夷级二十颗,烧夷甲板巨舰五只,夺夷甲板巨舰一只,击破夷贼小舟五十余只,…闽粤自有红夷以来,数十年间,此举创闻。”
经此一役,郑芝龙声势大振,普特曼斯只好放弃与刘香勾结,改与郑芝龙修好,转而表达今后想在台湾、而不是强势前往福建寻求对华贸易的意愿,由郑芝龙派船到台湾进行贸易。郑芝龙也不原长期树敌,因此在一位住在热兰遮城的同安商人林亨万居间协调下,双方同意进行贸易往来。于是福建商船开始驶抵台湾。东印度公司史料说:如果公司想存在下去,必须把一官这一根刺从公司脚下拔除。郑芝龙势力之大由此可以想见。
九死一生的刘香不满荷兰人又与郑芝龙修好,在1634年4月9日清晨天亮前,利用月亮被遮住,以部众六百多人袭击大员(今台南安平)的荷兰人城堡热兰遮城,并且已经用云梯爬上了城墙。被荷兰哨兵发觉,经开枪和炮轰后,刘香率部众逃散而去。数天后,这支海盗从高雄离开台湾,5月20日与郑芝龙在金门外洋遭遇,李旦之子李国助倒戈投降明军。
明·崇祯八年(1635年)5月23日,郑芝龙在广东田尾洋击溃刘香海上武装集团,刘香引火自尽;但在此役,郑芝龙最心爱的胞弟郑芝虎不幸战死。刘香死后,台湾海峡恢复安宁,原来害怕海贼伏击的中国商船开始源源驶向台湾。如1636年11、12两月,自大陆到台湾的船只有33艘,次年8月达29艘,1638年6月更达31艘之多。
郑芝龙剪除群雄,并把海上力量纳入地方官府体制,取得制海权,合法掌控东西洋贸易制度的运作。崇祯十二年(1639年),日本袄地锁国,退出东亚海洋竞争;荷兰殖民者也不得已与郑氏达成海上航行与贸易协议,规定荷兰的对日本贸易,需经郑芝龙将中国特产运至台湾,转手之后,方由荷兰方面运往日本出售。郑芝龙遂成为东方海洋世界的唯一强权。
至此,东南海疆各股武装集团李魁奇、杨六、杨七、钟斌等均唯郑芝龙之命是从。几年间,郑芝龙平粤寇,征生黎,击退侵厦荷夷,消灭海上巨盗刘香,福建巡抚表奏朝廷:“芝龙果建奇功,俘其丑类,为海上十数年所未有。”明·崇祯十三年(1640年), 明廷擢升郑芝龙为福建总兵官,署都督同知。
[编辑本段]六、红顶商人
郑芝龙集团在扫清海上障碍之后,“从此海氛颇息,通贩洋货,内客外商,皆用郑氏旗号,无儆无虞,商贾有二十倍之利。芝龙尽以海利交通朝贵,寖以大显。”
他利用泉州安平镇的航海和经商基地,打破官方的海禁,繁荣海市,武装船队旗帜鲜明,戈甲坚利,航行于中国沿海、台湾、澳门和日本、菲律宾等东南亚各地之间,充分利用自己的权势和财力,扩大海上贸易,几乎垄断了中国与海外诸国的贸易。郑芝龙“自就抚后,凡海舶不得郑氏令旗者,不能往来。每舶例入三千金,岁入千万计,芝龙以此富敌国。自筑城于安平(今晋江安海),海舶可直通卧内,可泊船径达海。…八闽以郑氏为长城。”
他以强大的武装力量和雄厚的资本在国际市场上同荷兰、日本、南洋各国商贸公司竞争逐角,是官商结合、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代表人物。至南明·唐王政权,也以郑氏海上力量为支柱,正如郑芝龙所说:“三关饷取之臣,臣取之海,无海即无家。”
郑芝龙从事海外贸易,主要是同日本通商。据荷兰东印度公司《巴达维亚城日志》与《平户荷兰馆日志》记录:崇祯四年(1631年)郑芝龙两艘商船从日本长崎载货物返航泉州安海。崇祯十二年(1639年)驶往长崎的郑芝龙商船多达数十艘。崇祯十三年(1640年)两艘郑芝龙商船满载黄白生丝及纱绫、绸缎等货物,运往日本。另据《长崎荷兰商船日志》记录,从1641~1643年(崇祯十四至十六年)间,郑芝龙运载大量生丝、各类纺织品、黑白砂糖及麝香、土茯等药物,运往日本,颇受欢迎。
明·崇祯十四年(1641年)夏,郑芝龙商船22艘由晋江县安平港直抵日本长崎,占当年开往日本的中国商船总数的22.68%,主要货物有生丝、纺织品、瓷器等。郑芝龙与葡萄牙人、西班牙人建立贸易关系。他运往日本的丝织物,有一部分是从澳门购进的,日本的货物也由他运到吕宋,转售西班牙。郑芝龙极力发展海上贸易,经常满载丝绸、瓷器、铁器等货物,驶往柬埔寨、暹罗、占城、交趾、三佛齐、菲律宾、咬留巴(今雅加达)、马六甲等国贸易,换回苏木、胡椒、象牙、犀角等。在短短几年内,成为荷兰东印度公司在亚洲商业贸易的最强竞争对手。
明末,郑芝龙、郑成功父子相继在南安石井建立造船坊,营造军、商两用船,年造三五艘,修数十般。
[编辑本段]七、拥明抗清
明清鼎革之际,神州震荡,天下大乱。明·崇祯十七年(清·顺治元年,1644年)三月十九日,李自成率农民军破北京,崇祯帝自缢缢煤山,李自成建立大顺政权。同年,山海关总兵吴三桂引清兵入中原,清军定京师。清·摄政王多尔衮入北京之后,反客为主,以狂风扫落叶之势,未至一年,席卷明朝半壁山河。顺治二年(1645年)豫亲王多铎定江南。
明马士英、史可法等遗臣,拥福王即位南京,1645年改元弘光,是为南明,以史可法晋师江北。八月,郑芝龙与郑鸿逵原任总兵,加封安南伯及靖鲁伯。
南明·弘光元年(1645年),郑鸿逵、郑彩自京口退至杭州,迎唐王朱聿键入闽。
清·顺治二年(南明·隆武元年,1645年)闰六月,郑芝龙、郑鸿逵与福建巡抚张肯堂、巡按御史吴春枝、礼部尚书黄道周等,拥立唐王称帝於福州,改元隆武。郑芝龙受封平虏侯,掌握军政大权;旋晋平国公(二弟郑芝虎前战死),三弟郑鸿逵(原名郑芝彪)为定西侯,旋进定国公,四弟郑芝豹(小字莽二)封澄济伯,侄儿郑彩亦封永胜伯,郑家官居极品。八月,隆武帝诏赐,晋平国公郑芝龙加太师。
[编辑本段]八、降清身死
顺治三年(南明·隆武二年,1646年)五月,降清的明臣洪承畴向清征南大将军多罗贝勒博洛提出招降郑芝龙的建议,与招抚福建御史黄熙胤(晋江人)写信劝郑芝龙降清。六月,清军兵分两路由仙霞关、分水关进逼福建,郑芝龙既得贝勒书,决意降,郑芝龙兄弟拥兵不进。八月,郑芝龙尽撤水军回晋江安平,有船五六百艘;镇守仙霞关的郑鸿逵闻讯逃窜,清兵陷仙霞岭,隆武帝奔汀州,被执,后绝食死於福京。九月十九日,清征南大将军多罗贝勒博洛统兵占福州。不久,清兵乃疾取兴化、泉、漳诸郡县。同月,博洛遣泉州绅士郭必昌持书往安平招抚郑芝龙,许以闽粤总督。郑芝龙不顾郑成功苦谏,于十一月十五日北上福州降清。十一月三十日,清兵进劫安平,翁夫人(田川氏)未及逃出,恐受辱,乃自缢而死,享年四十五。
郑芝龙后被挟持上京,授精骑呢哈番。顺治十一年(1654年),清封郑芝龙为同安侯。郑成功已在闽南奠定抗清战斗基础。二月,清廷命郑芝龙派其家人李德与郑、贾二位使臣送海澄公敕印人闽,招成功降,福建总督刘清泰并附书保其安全;且派遣其弟郑世忠持郑芝龙书劝之。郑芝豹、郑彩皆降,唯郑成功不受。
十一月,郑成功派遣五镇营兵及战舰百余艘南下,会西宁王李定国并力勤王破敌。十二月,郑成功攻漳州,属十邑俱下;转攻泉属,各县望风迎降;转大扰福州、兴化等郡。清廷无法,特遣内院学士叶成格等,偕同郑芝龙四子渡,送漳、泉、潮、惠划分郑成功安屯兵将,敕命入闽。郑成功于安平见使臣,请其谙诏。清使曰:“尔等既无剃发者,不为清臣,不能出诏。”遂回泉州。郑成功冷笑曰:“忽来忽去,吾料之已熟。”乃上书郑芝龙,言表拒未投降之因:“吾父往见贝勒之时,已入谷中,其得全至今者,亦大幸也。万一吾父不幸,天也,命也,儿只有缟素复仇,以结忠孝两全之局耳。”清廷怒囚郑芝龙于高墙、郑芝豹于宁古塔。
顺治十三年(1656年),郑成功督师北上,克闽安及罗星塔,攻连江,进攻罗源、宁德等邑,于护国岭击杀清将阿格商。清廷大震,迫郑芝龙差家人谢表持巡抚佟岱书到宁德见郑成功,再度相劝就抚。郑成功怒叱不理,令谢表持书还,自是抚议永绝。
顺治十八年(1661年)农历三月初一日,郑成功在金门祭海誓师,进军台湾;四月初一(公历4月30日),郑军登陆台湾;四月初八日登陆安平,占领台湾南部;五月,郑成功攻台湾东都,改赤崁城为承天府;荷兰人战败,降于安平。十月初三日,郑芝龙及其子孙家眷11人被清廷杀于北京柴市,郑氏在北京老少无遗。
郑一官以领袖华侨之资格,晋谒日本幕府大将军德川家康於骏府(今之静岗)献药品,家康亲问以中国事,大喜,命招待于长崎宾馆,赐赉优渥。郑一官受幕府召见,日本人视为光荣显赫人物,自是地方豪贵常从交游,称为“老一官”。
德川死于1616年,郑12岁。怀疑资料有误
生前是海盗
郑芝龙(1604年-1662年),又名郑一官,号飞黄,福建泉州府南安石井乡人,明末清初最大的海商兼军事集团首领,先后归附明清两朝为官,郑成功的父亲,台湾郑氏王朝的开创者。
详传
[编辑本段]一、发迹海外
其先世居固始县(今河南省潢州县),“我郑自唐·光启间入闽,或于三山(福州),于莆(莆田)、漳(漳州),于潮(潮州),是不一处。独吾五郎公隐石兴,二三懿亲,若许若伍者,茑萝相附,意味投合,遂于(泉州南安县)杨子山下石井家焉。”
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郑芝龙出生在南安石井一个小官吏家庭,原名一官,字飞黄,后改芝龙。荷兰文献案闽南音,拼写作Iquan,或连教名称作尼古拉·一官(Nicholas Iquan)。
石井为闽南渔村,郑一官“少落魄”,从小习海事。《台湾外记》说他“性情逸荡,不喜读书,有膂力,好拳棒”,跅弛放纵,渐流荡逸,失父爱。
郑一官十七岁时,因家庭生计艰难,偕其弟芝虎、芝豹赴当时中外贸易中心地点之一的广东香山澳(澳门)依舅父黄程。黄程是个海商,在澳门从事海外贸易。他留下郑一官在身边做帮手,协助商务。郑一官在商业竞争和利益角逐中施展自己的智慧和才干,学会经商贸易,到过马尼拉,并学会了卢西塔语和葡萄牙文。在与葡萄牙人打交道中,受其影响,接受天主教洗礼,取教名贾斯帕,另名尼古拉,外国人称他尼古拉·一官。
黄程营商置舶,兴贩东洋,见郑一官能干,明·天启三年(1623年)谴其附日本平户华侨李旦(泉州人)之舶,押送一批白糖、奇楠、麝香、鹿皮等货物,从香山澳放洋,远赴日本,侨居长崎。人地生疏,始以“卖履”为业,或兼“为人缝纫以糊其口”。后转经商,为其舅黄程贩卖白糖、奇楠、麝香等物。郑一官从事商业活动和对外贸易,后寄身李旦门下,帮助李旦做生意,成为当时最有势力的海商李旦的部下,并“以父事之”。李旦资本雄厚,拥有一支船队,专门从事海外贸易,是当地华侨的首领。李旦觉得一官能干可靠,“抚为义子”,交给一部分资产和船只让他到越南做生意,获大利。不数年,郑一官成为巨贾,常往来中国、日本间,居日华侨,咸推重之。
郑一官还热心学习剑术,认识了“为邑主锻刀剑”起家的“泉州冶工翁姓者。” 郑一官以领袖华侨之资格,晋谒日本幕府大将军德川家康於骏府(今之静岗)献药品,家康亲问以中国事,大喜,命招待于长崎宾馆,赐赉优渥。郑一官受幕府召见,日本人视为光荣显赫人物,自是地方豪贵常从交游,称为“老一官”。
平户岛为当时日本对外贸易中心,各国商船云集。由于郑一官熟悉海外事情,又善外交,为日本政府所重视,初召后“屡访藩士家”。后迁肥前国平户,受到松浦侯优遇,松浦侯为在长崎附近平户的河内浦千里滨(即今长崎县松浦郡千里滨)赐宅地建新居,并介绍平户侯之家臣田川昱皇之女田川松缔婚。
田川昱皇即翁昱皇,是中国迁平户的侨民(一说是泉州驻日本的海商),在日本为田川氏。田川松日本人,系翁昱皇养女,故又称翁氏。田川氏,年方十七,性端淑。成婚翌年,以明·天启四年(1624年),岁在甲子古历七月十四日辰时,田川氏出游千里滨,拾文贝,俄将分娩,未及回家,乃依滨内巨石以诞,是为长子郑成功(幼名福松)。此石呼为儿诞石,至今仍立“郑成功儿诞石”纪念碑。1629年生次子七左卫门。
[编辑本段]二、亦商亦盗
17世纪上半叶,荷兰人已是西方海洋经济世界的“超级大国”,他们的军事和商业复合体“东印度公司”到处拦截葡萄牙、西班牙商船,攻占伊比利亚人的海外要塞、商馆,在日本平户建立商馆,在巴达维亚(今雅加达)建立大本营。1622年荷兰人占领澎湖,李旦居中斡旋,说服荷兰人退出,转移台湾。
郑一官个性不能安分守己。明·天启四年(1624年)1月底,郑一官离开田川氏和还没有出生的儿子,被李旦派到澎湖,担任荷兰人的通事(翻译)。但荷兰人这时正与明军进行军事对峙,双方没有交往,中国商人也不可能与荷兰人交易,故郑一官的通事派不上用场。荷兰占领澎湖舰队司令雷约兹在1624年2月20日发给东印度公司总督德卡本特的信说:“等候好多时的帆船<好望号>于1月21日由日本出航,月底到达此地。…我们接纳了来自日本的一名通事,虽然给予优厚待遇,但目前对我们没有什么用处。”
不过,荷兰人 为了垄断对日贸易,指使一些中国船只在中国沿海掠夺,郑一官也是和荷兰人合作的海贼之一,为荷兰人执行在台湾海峡上截击前去马尼拉的中国帆船的海盗任务。后来担任荷兰第二任台湾长官的德韦特,这时正在澎湖服务,他在一封信中写到:“经过雷约兹司令的批准,我们每天都期望能够在这里集中二、三十艘中国帆船,通事一官被派往北方去截击于俘获一些船只”。
同年夏秋之交,荷兰人在明军的压力下撤出澎湖,转移到台湾大员(今台南安平),在台湾建筑“热兰遮”和“赤嵌城”两个要塞,侵占了台湾南部地区。同年荷兰、西班牙两个殖民主义国家为了争夺台湾的统治权,发生战争,荷兰得胜,独占了整个台湾 ,这是历史上台湾第一次为外国人占领。
在随荷兰人在大员(今台南安平)立定足跟以后不久,郑一官就奉荷兰人之命率领几艘中国帆船袭击前去马尼拉与西班牙人通商的中国船只,直到第二年(1625年)的3月20日才回到大员。
明·天启五年(1625年)四、五月间,也许是在荷兰人手下没有太多的发展,或因奉义父李旦之命,郑一官离开荷兰人,开始亦商亦盗的海上生涯。1625年4月底,他已经带着手下活跃在台湾海峡了。一名荷兰船长曾经给第一任台湾长官宋克写信说:“(4月)27日,星期天,…突然首领一官,作为代表,后面跟着手执刀剑的铳手七、八名,向我们寒暄。”
两个月后,身为日本长崎、平户侨领的李旦向宋克长官请领了出航许可证,在7月3日从大员启程回到平户,但一个多月后的8月12日,就在平户去世了。李旦死后,他在台湾的产业和事业都归郑一官所有,为郑一官合并当时台湾既有的其他汉人武装势力(主要在今云林北港地区),及从大陆招收新的势力到台,创造了条件。
[编辑本段]三、称雄台湾
颜思齐(1589~1625年),字振泉,漳州海澄县人。生性豪爽,仗义疏财,身材魁梧,精熟武艺。明·万历四十年(1612年),颜思齐遭官家欺辱,怒杀其仆,逃亡日本,以裁缝为业,兼营中日间海上贸易,数年后渐富。其间,颜思齐与经常到长崎贸易的晋江船主杨天生结下深交,结识了一批流寓日本从事海外冒险的闽南人。由于他广结豪杰,遐迩闻名,日本平户当局任命他为甲螺(头目)。
明·天启四年(1624年),颜思齐等因不满日本德州幕府的统治,密谋起事造反,参与日本人民的反抗斗争。农历六月十五日,颜思齐与杨天生、陈衷纪(海澄人)、郑一官等二十八人拜盟为兄弟,众推颜思齐为盟主。不幸事泄,幕府遣兵搜捕,颜思齐率众仓惶分乘十三艘船出逃。驶至九洲西海岸的外岛洲仔尾,陈衷纪建言:“吾闻琉球(台湾旧称)为海上荒岛,势控东南,地肥饶可霸,今当先取其地,然后侵略四方,则扶余之业可成也。”
农历八月二十三日,颜思齐率船队抵台湾,在笨港(今北港)靠岸,乃率众伐木辟土,构筑寮寨。与此同时,派杨天生率船队赴漳、泉故里招募移民,前后计三千余众。颜思齐将垦民分成十寨,发给银两和耕牛、农具等,开始了台湾最早的大规模拓垦活动。同时组织海上捕鱼和岛上捕猎,发展山海经济,以解决移民生产和生活的物质需要。
明·天启五年(1625年)九月,颜思齐和部众到诸罗山捕猎,豪饮暴食,不幸染伤寒病。数日后竞一病不起,英年早逝,年仅三十七岁,葬于今嘉义县水上乡与中埔乡交界处的尖山山巅。颜思齐临终,召众人告之:“不佞与公等共事二载,本期创建功业,扬中国声名。今壮志未遂,中道夭折,公等其继起。”颜思齐故后, 十二月,众推郑一官为盟主,继统其业,树旗招兵,下设参谋、总监军、督运监守、左右谋士等,代统一寨众目,建立了初具规模的郑氏地方统治政权。
郑一官自立门户后,从福建招徕了郑兴、郑明、杨耿、陈晖、郑彩等部将。他将部下分为十八先锋,结为“十八芝”, 并从此改名为“芝龙”,而不再称“一官”。郑芝龙继续拓垦大业,势力不断壮大,成为当时海上最大的武装集团。“凡我内地之虚实,了然于胸。加以岁月招徕,金钱所诱饵,聚艇数百,聚徒数万……礼贤而上(尚)士,劫富而施贫,来者不拒,而去者不追。”(江日升:《台湾外纪·卷一》)
明·天启六至七年(1626~1627年),闽南发生严重旱灾,遍野赤土,许多村落连草根树皮都被吃尽。阴历二月,郑芝龙利用此机会,自率船队袭击福建漳浦,劫掠金门、中左所(今厦门)和广东靖海、甲子等地,不久又回师福建,再犯厦门,袭铜山(东山),陷旧镇,击败金门游击卢毓英、福建总兵官俞咨皋的进剿,纵横东南海上,声势所向披靡,官兵疲於奔命,莫可奈何。奔袭中,郑芝龙等还招抚了泉州饥民数万人赴台拓垦,沿海饥民及无业者竞往投靠。这一仗郑芝龙打败官兵和许心素,使厦门从此成为郑氏的地盘,势力日益强盛,官兵不能敌,也代表着泉州帮势力的兴起。
[编辑本段]四、接受招安
荷兰人还不能统治环中国海。其原因是:东方海洋经济世界不是权力的空白。明朝官方从海洋退缩,海商和海盗成为海上的统治者。郑芝龙海上势力的日益扩张强盛,引起明朝统治者的恐惧,多次派兵追剿,但均失败。明政府既无力剿灭郑芝龙,又为了利用这支海上势力与荷兰人抗衡,镇压其他“海盗”,只好对郑芝龙施行绥抚。
天启七年(1627年),明廷起用曾经担任泉州知府的蔡善继任泉州巡海道,对郑芝龙进行招抚。郑芝龙率众到了泉州,见到了蔡善继。郑芝龙之弟郑芝虎、郑芝豹在会见后,认为朝廷没有诚意,于是鼓动郑芝龙等马上离开泉州,重新过起海上称雄的生活。
由于郑芝龙集团力量的大幅度发展,对荷兰殖民者也造成很大威胁,荷兰船只一在中国海露面,就为郑芝龙集团截获,为此,天启七年(1627年)还发生一场驻台荷军与郑军的战争,结果荷军败北。
崇祯皇帝即位后,立即又于崇祯元年(1628年)七月招抚郑芝龙。郑芝龙表示以“剪除夷寇、剿平诸盗”为己任,九月就抚于福建巡抚熊文灿,率部降明,诏授海防游击,任“五虎游击将军”,离开他多年经营的海上贸易根据地台湾,坐镇闽海。此时,郑芝龙有部众3万余人,船只千余艘。
明·崇祯元年(1628年),闽南又遭大旱,饥民甚众。郑芝龙在熊文灿支持下,再度招纳漳、泉灾民数万人,“人给银三两,三人给牛一头”,用海船运到台湾垦荒定居。在台湾历史上,郑芝龙是组织大规模移民的第一人。
明·崇祯三年(1630年)季春,郑芝龙在晋江安海镇建置豪华府地,历时3年又2个月告峻。安平成为郑芝龙拥兵自守的军事据点和海上贸易基地。据清·《嘉庆·赤店乡土志》载:郑府位于安平桥以北,西从西埭抵西港,北达西垵头,南临安平桥头,直通五港口岸,占地138亩。 主构为歇山式五开间十三架,三通门双火巷五进院落。两旁翼堂、楼阁,亭榭互对,环列为屏障。东有“敦仁阁”,西有“泰运楼”,前厅为“天主堂”,中厅为“孝思堂”,规模宏耸。大厝背后辟有“致远园”,周以墙为护,疏以丘壑、亭台、精舍、池沼、小桥、曲径、佳木、奇花异草。 迄清·顺治十二年(1655年),郑成功毁家复明,自焚宅第。
[编辑本段]五、靖海扬威
郑芝龙受明朝招抚后,原先与他一起出生入死的刘香一股势力心有不甘,拉到广东,继续其海上劫掠营生。刘香势力与荷兰人勾结,在一段时间内对郑芝龙造成很大威胁。刘香势力在广东崛起后,台湾海峡又转趋不平静。新上任的福建巡抚邹维琏宣布恢复海禁,并力阻郑芝龙与在台湾的荷兰人私下通商。郑芝龙势欲扫除刘香。而在此之前,原为郑芝龙旧部的李魁启和钟斌也先后叛离,但都遭到郑芝龙扫除,刘香成了他原先一起结伙的海寇中最后的对头,也是最难应付的一股势力。
1632年12月4日,郑芝龙与刘香的船队在福州附近遭遇,发生血战,从早上打到傍晚,双方各死伤800~1000人。郑芝龙弟弟郑芝虎在身上两处负伤的情况下,冲入敌阵,被刘香的人用四爪锚和铁链缠住,几乎不能脱身,后来是部下拼死救出。刘香本人则向南逃逸而去。 明·崇祯六年(1633年)7月,新任荷兰台湾长官普特曼斯(Hans Putmans)为迫使明朝开放贸易,企图用武力强占大陆沿海,在刘香的帮助下,不宣而战,派出8艘战舰,对刚刚追剿刘香回到厦门没有戒备的郑芝龙部和明朝官兵发动突袭。击沉、烧毁和弄沉港内郑芝龙和明朝官兵的二十几艘战船。这些船只是郑芝龙的精锐部队,也是当时中国最先进的海上武装船队,船上配备完善,架有十六、二十到三十六门大炮。
明朝的厦门官员在驻军遭到荷兰人痛击后,采取息事宁人态度,找人与荷兰人疏通,表示愿意通知厦门、金门、烈屿、鼓浪屿及附近各岛的百姓送上二十五头牛、二十五只猪和一百只鸡,希望荷兰人不要再伤害百姓,使他们可以继续安心耕种。9月,普特曼斯与刘香在台湾的大员汇合,准备再度进攻郑芝龙。
福建巡抚邹维琏檄调诸将,大集舟师,准备痛击荷兰侵略者。身任“五虎游击将军”的郑芝龙担任战斗前锋,实际负责运筹指挥这场战斗。郑芝龙舟渡漳州海澄,誓师出发。不久在澎湖的遭遇战中,焚毁荷船一艘,生擒荷将一名,溺死荷兵数百。 10月22日,由郑芝龙带领,明军150艘左右的帆船(其中50艘为特大战船)在金门料罗湾追上荷兰大船九艘、刘香船五十多艘。郑芝龙报仇心切,奋勇当先,使用铁钩钩住敌船纵火焚烧战术,共焚毁荷兰快艇一艘,并捕获另一艘快艇。刘香临阵败逃,普特曼斯狼狈退回台湾。
福建巡抚邹维琏在奏捷书中称:“此一举也,生擒夷酋一伪王、夷党数头目,烧沉夷众数千计,生擒夷众一百一十八名,戫斩夷级二十颗,烧夷甲板巨舰五只,夺夷甲板巨舰一只,击破夷贼小舟五十余只,…闽粤自有红夷以来,数十年间,此举创闻。”
经此一役,郑芝龙声势大振,普特曼斯只好放弃与刘香勾结,改与郑芝龙修好,转而表达今后想在台湾、而不是强势前往福建寻求对华贸易的意愿,由郑芝龙派船到台湾进行贸易。郑芝龙也不原长期树敌,因此在一位住在热兰遮城的同安商人林亨万居间协调下,双方同意进行贸易往来。于是福建商船开始驶抵台湾。东印度公司史料说:如果公司想存在下去,必须把一官这一根刺从公司脚下拔除。郑芝龙势力之大由此可以想见。
九死一生的刘香不满荷兰人又与郑芝龙修好,在1634年4月9日清晨天亮前,利用月亮被遮住,以部众六百多人袭击大员(今台南安平)的荷兰人城堡热兰遮城,并且已经用云梯爬上了城墙。被荷兰哨兵发觉,经开枪和炮轰后,刘香率部众逃散而去。数天后,这支海盗从高雄离开台湾,5月20日与郑芝龙在金门外洋遭遇,李旦之子李国助倒戈投降明军。
明·崇祯八年(1635年)5月23日,郑芝龙在广东田尾洋击溃刘香海上武装集团,刘香引火自尽;但在此役,郑芝龙最心爱的胞弟郑芝虎不幸战死。刘香死后,台湾海峡恢复安宁,原来害怕海贼伏击的中国商船开始源源驶向台湾。如1636年11、12两月,自大陆到台湾的船只有33艘,次年8月达29艘,1638年6月更达31艘之多。
郑芝龙剪除群雄,并把海上力量纳入地方官府体制,取得制海权,合法掌控东西洋贸易制度的运作。崇祯十二年(1639年),日本袄地锁国,退出东亚海洋竞争;荷兰殖民者也不得已与郑氏达成海上航行与贸易协议,规定荷兰的对日本贸易,需经郑芝龙将中国特产运至台湾,转手之后,方由荷兰方面运往日本出售。郑芝龙遂成为东方海洋世界的唯一强权。
至此,东南海疆各股武装集团李魁奇、杨六、杨七、钟斌等均唯郑芝龙之命是从。几年间,郑芝龙平粤寇,征生黎,击退侵厦荷夷,消灭海上巨盗刘香,福建巡抚表奏朝廷:“芝龙果建奇功,俘其丑类,为海上十数年所未有。”明·崇祯十三年(1640年), 明廷擢升郑芝龙为福建总兵官,署都督同知。
[编辑本段]六、红顶商人
郑芝龙集团在扫清海上障碍之后,“从此海氛颇息,通贩洋货,内客外商,皆用郑氏旗号,无儆无虞,商贾有二十倍之利。芝龙尽以海利交通朝贵,寖以大显。”
他利用泉州安平镇的航海和经商基地,打破官方的海禁,繁荣海市,武装船队旗帜鲜明,戈甲坚利,航行于中国沿海、台湾、澳门和日本、菲律宾等东南亚各地之间,充分利用自己的权势和财力,扩大海上贸易,几乎垄断了中国与海外诸国的贸易。郑芝龙“自就抚后,凡海舶不得郑氏令旗者,不能往来。每舶例入三千金,岁入千万计,芝龙以此富敌国。自筑城于安平(今晋江安海),海舶可直通卧内,可泊船径达海。…八闽以郑氏为长城。”
他以强大的武装力量和雄厚的资本在国际市场上同荷兰、日本、南洋各国商贸公司竞争逐角,是官商结合、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代表人物。至南明·唐王政权,也以郑氏海上力量为支柱,正如郑芝龙所说:“三关饷取之臣,臣取之海,无海即无家。”
郑芝龙从事海外贸易,主要是同日本通商。据荷兰东印度公司《巴达维亚城日志》与《平户荷兰馆日志》记录:崇祯四年(1631年)郑芝龙两艘商船从日本长崎载货物返航泉州安海。崇祯十二年(1639年)驶往长崎的郑芝龙商船多达数十艘。崇祯十三年(1640年)两艘郑芝龙商船满载黄白生丝及纱绫、绸缎等货物,运往日本。另据《长崎荷兰商船日志》记录,从1641~1643年(崇祯十四至十六年)间,郑芝龙运载大量生丝、各类纺织品、黑白砂糖及麝香、土茯等药物,运往日本,颇受欢迎。
明·崇祯十四年(1641年)夏,郑芝龙商船22艘由晋江县安平港直抵日本长崎,占当年开往日本的中国商船总数的22.68%,主要货物有生丝、纺织品、瓷器等。郑芝龙与葡萄牙人、西班牙人建立贸易关系。他运往日本的丝织物,有一部分是从澳门购进的,日本的货物也由他运到吕宋,转售西班牙。郑芝龙极力发展海上贸易,经常满载丝绸、瓷器、铁器等货物,驶往柬埔寨、暹罗、占城、交趾、三佛齐、菲律宾、咬留巴(今雅加达)、马六甲等国贸易,换回苏木、胡椒、象牙、犀角等。在短短几年内,成为荷兰东印度公司在亚洲商业贸易的最强竞争对手。
明末,郑芝龙、郑成功父子相继在南安石井建立造船坊,营造军、商两用船,年造三五艘,修数十般。
[编辑本段]七、拥明抗清
明清鼎革之际,神州震荡,天下大乱。明·崇祯十七年(清·顺治元年,1644年)三月十九日,李自成率农民军破北京,崇祯帝自缢缢煤山,李自成建立大顺政权。同年,山海关总兵吴三桂引清兵入中原,清军定京师。清·摄政王多尔衮入北京之后,反客为主,以狂风扫落叶之势,未至一年,席卷明朝半壁山河。顺治二年(1645年)豫亲王多铎定江南。
明马士英、史可法等遗臣,拥福王即位南京,1645年改元弘光,是为南明,以史可法晋师江北。八月,郑芝龙与郑鸿逵原任总兵,加封安南伯及靖鲁伯。
南明·弘光元年(1645年),郑鸿逵、郑彩自京口退至杭州,迎唐王朱聿键入闽。
清·顺治二年(南明·隆武元年,1645年)闰六月,郑芝龙、郑鸿逵与福建巡抚张肯堂、巡按御史吴春枝、礼部尚书黄道周等,拥立唐王称帝於福州,改元隆武。郑芝龙受封平虏侯,掌握军政大权;旋晋平国公(二弟郑芝虎前战死),三弟郑鸿逵(原名郑芝彪)为定西侯,旋进定国公,四弟郑芝豹(小字莽二)封澄济伯,侄儿郑彩亦封永胜伯,郑家官居极品。八月,隆武帝诏赐,晋平国公郑芝龙加太师。
[编辑本段]八、降清身死
顺治三年(南明·隆武二年,1646年)五月,降清的明臣洪承畴向清征南大将军多罗贝勒博洛提出招降郑芝龙的建议,与招抚福建御史黄熙胤(晋江人)写信劝郑芝龙降清。六月,清军兵分两路由仙霞关、分水关进逼福建,郑芝龙既得贝勒书,决意降,郑芝龙兄弟拥兵不进。八月,郑芝龙尽撤水军回晋江安平,有船五六百艘;镇守仙霞关的郑鸿逵闻讯逃窜,清兵陷仙霞岭,隆武帝奔汀州,被执,后绝食死於福京。九月十九日,清征南大将军多罗贝勒博洛统兵占福州。不久,清兵乃疾取兴化、泉、漳诸郡县。同月,博洛遣泉州绅士郭必昌持书往安平招抚郑芝龙,许以闽粤总督。郑芝龙不顾郑成功苦谏,于十一月十五日北上福州降清。十一月三十日,清兵进劫安平,翁夫人(田川氏)未及逃出,恐受辱,乃自缢而死,享年四十五。
郑芝龙后被挟持上京,授精骑呢哈番。顺治十一年(1654年),清封郑芝龙为同安侯。郑成功已在闽南奠定抗清战斗基础。二月,清廷命郑芝龙派其家人李德与郑、贾二位使臣送海澄公敕印人闽,招成功降,福建总督刘清泰并附书保其安全;且派遣其弟郑世忠持郑芝龙书劝之。郑芝豹、郑彩皆降,唯郑成功不受。
十一月,郑成功派遣五镇营兵及战舰百余艘南下,会西宁王李定国并力勤王破敌。十二月,郑成功攻漳州,属十邑俱下;转攻泉属,各县望风迎降;转大扰福州、兴化等郡。清廷无法,特遣内院学士叶成格等,偕同郑芝龙四子渡,送漳、泉、潮、惠划分郑成功安屯兵将,敕命入闽。郑成功于安平见使臣,请其谙诏。清使曰:“尔等既无剃发者,不为清臣,不能出诏。”遂回泉州。郑成功冷笑曰:“忽来忽去,吾料之已熟。”乃上书郑芝龙,言表拒未投降之因:“吾父往见贝勒之时,已入谷中,其得全至今者,亦大幸也。万一吾父不幸,天也,命也,儿只有缟素复仇,以结忠孝两全之局耳。”清廷怒囚郑芝龙于高墙、郑芝豹于宁古塔。
顺治十三年(1656年),郑成功督师北上,克闽安及罗星塔,攻连江,进攻罗源、宁德等邑,于护国岭击杀清将阿格商。清廷大震,迫郑芝龙差家人谢表持巡抚佟岱书到宁德见郑成功,再度相劝就抚。郑成功怒叱不理,令谢表持书还,自是抚议永绝。
顺治十八年(1661年)农历三月初一日,郑成功在金门祭海誓师,进军台湾;四月初一(公历4月30日),郑军登陆台湾;四月初八日登陆安平,占领台湾南部;五月,郑成功攻台湾东都,改赤崁城为承天府;荷兰人战败,降于安平。十月初三日,郑芝龙及其子孙家眷11人被清廷杀于北京柴市,郑氏在北京老少无遗。
郑一官以领袖华侨之资格,晋谒日本幕府大将军德川家康於骏府(今之静岗)献药品,家康亲问以中国事,大喜,命招待于长崎宾馆,赐赉优渥。郑一官受幕府召见,日本人视为光荣显赫人物,自是地方豪贵常从交游,称为“老一官”。
德川死于1616年,郑12岁。怀疑资料有误。
郑成功的父亲,当时闽地一带的人为了谋生也喜欢去日本闯一闯,郑芝龙到了日本后,深得日本一个著名商户首领的赏识在他手下做事主抓海上贸易。郑芝龙到了日本后就娶了一个日本女子为妻子,传说那个女子在海边一块石头上生下了郑成功,日本现在还为那块石头进行保护。郑芝龙在商户首领死后接管了他的商队势力并且主动对南明的沿海进行骚扰大获全胜,接着被南明招安,他接着明的水军横扫了从日本道东南亚的主要海上贸易势力成为了当时强大的海上贸易霸主。这时候南明受他的资助因此封他爵位和太师的职务。海盗么,和他差远了。郑芝龙大富大贵后花重金从日本幕府势力手中把郑成功买了回来对他进行精心培养,郑芝龙是个很传统的中国人,他认为只有读书人才是最高贵的因此对郑成功下了苦心。当然他投降清政府很是失败把自己的强大的军队送了出去自己也被杀了很是可惜。和郑成功相比他自然是少了很高的气节,不过他身为郑成功的父亲养了个中华民族的骄傲很是了不起。另外在他控制海上贸易时候荷兰人就入侵了台湾结果被他扫荡回去了,他还资助一些饥民去台湾谋生。
现在确切的身份是:明末清初最大的海商兼军事集团首领。
历史话题:据说郑成功的母亲是日本人,父亲是海盗,他小时候在日本生活过,年轻时当过海盗,真的吗?
郑成功父亲叫郑芝龙,是福建一带有名的海盗和恶霸,经常在海上抢劫还跟福建地区的人船商强收保护费,不给就联合倭寇在海上抢劫,郑芝龙老婆田川氏就是日本人,郑芝龙跟倭寇经常有来往,据说郑成功小时候跟他妈在日本生活过,后来回来福建跟他老爸郑芝龙当海盗,还经常跟占据台湾的荷兰人有生意往来,清军入关后,大海盗郑芝龙投靠满清,郑成功没投靠,把他老爸的旧部下拉拢过来抗清,后来经济军费补给不过来所以想到台湾发展,刚好台湾被荷兰占了,于是率领海盗组织去打荷兰人自己占据台湾。事实果真如此吗?前半部分差不多,后面就有偏颇了。
在明朝当时,郑芝龙是属于一个很开化的人。
这里的“开化”主要是指他的思想开放。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不走“学而优则士”的道路。
郑芝龙,初名一官,字飞黄,1604年出生于福建南安石井一小吏家庭,家中共有兄弟五人。由于他在家中排行老大,因此叫“一官”或“郑一”。
郑芝龙自幼聪明伶俐,但却不喜读书,专好拳脚棍棒。1621年,郑芝龙的父亲去世,十八岁的郑芝龙带着弟弟郑芝虎、郑芝豹赴广东香山澳(即今澳门),投奔了舅父黄程。
黄程是个海商,在澳门从事海外贸易,他收留了郑氏兄弟,让他们学习经商。
这样,郑芝龙就正式走上了商人的道路,从而离中国传统的“学而优则士”的道路越来越远。而这,对于日后的郑成功和施琅的影响都是非常巨大的。
第二、为与西方交流,不惜放弃中国传统文化。
我们这里的中国传统文化,指的是姓名、语言、信仰等等。
有的朋友会说了,郑芝龙不会把这些通通都放弃了吧?
在郑芝龙看来,这有什么不能放弃的呢?
郑芝龙来到澳门的时候,澳门已为葡萄牙占领。在葡萄牙占领下的澳门,不少福建人在那里与葡萄牙人做买卖。
郑芝龙作为一个商人,他知道如何才能在商业竞争和利益角逐中取得胜利。
郑芝龙迅速学会了葡萄牙语,还毫不犹豫地接受了天主教的洗礼——教名Nicolas,以期尽快融入葡萄牙人的社会。
第三、与异国姑娘结婚。
1623年,郑芝龙为黄程押送白糖、奇楠、麝香、麂皮到日本平户(即今长崎)。
郑芝龙在老家本来已有妻室,到了日本平户后,人单影只,他就与一位母亲是日本人叫田川氏(中国姓氏为翁氏)的姑娘结了婚。根据日本学者伊能嘉矩的《郑氏异闻》中记载,田川氏是侨居在日本平户的中国侨民翁翌皇的养女。次年——也就是1624年,田川氏为郑芝龙生下了儿子郑成功。郑成功的小名“福松”。也就是说,其实,郑成功这个人本来的身份应该是个中日混血儿。
2.“汪洋大盗”郑芝龙
前面我们介绍了郑芝龙的“开化”,“开化”给郑芝龙带来的从容——无论是应对家庭生活,还是应对外界社会。
郑芝龙刚到平户的时候,生活十分艰苦。历史上的平户是穷乡僻壤,居民主要靠打渔和劫掠为生。郑芝龙初来乍到,依靠当地的闽南乡亲,当过裁缝,也卖过鞋子,生活困顿得很。但是,很快时来运转,他得到了一位贵人的扶持,这位贵人就是中日通商贸易史上的传奇人物——李旦。
李旦是泉州城区人,他是一个善于经营海外贸易的大海商,拥有大批商船,与日本、印度、英国、荷兰等国,都有贸易往来,而以同日本的贸易为主。他常住在日本,在平户、长崎建有房产,是当时旅日华侨的首领。
郑芝龙有一次帮李旦从澳门带货到平户,因而结识了李旦,后来成了李旦的义子。这使得郑芝龙的生活和事业都走上了坦途。
1624年初,郑芝龙被李旦派到澎湖,担任荷兰东印度公司的翻译。同年夏秋之交,荷兰人在明军的压力下撤出澎湖,转移到台湾南部地区。郑芝龙也在随后放弃了荷兰人,率众往来于台湾与日本之间,再度加入李旦海盗集团。
1625年8月,李旦病死,郑芝龙遂占有李旦的财产和位置,做了海盗首领,并以“一官”之名不雅,改名芝龙,号称“飞黄将军”。
但是,这个时候的日本开始施行锁国政策,郑芝龙遂与同党颜思齐将基地从日本正式迁到台湾笨港(今北港附近),开拓台南以北到嘉义附近沿海一带地区。这个时候的郑芝龙,合并了当时台湾其它汉人的武装力量,又从福建招来了郑兴、郑明、杨耿、陈晖、郑彩等部将,结为“十八芝”,并从此改名为“芝龙”,不再称“一官”。郑芝龙开始了亦商亦盗的海上生涯。
通过上面的介绍,我们知道,这个郑芝龙可是非常的有能耐的一个海盗。你看,他对于自己部下的管理——“十八芝”。这哪里是一个普通的海盗集团呀,简直就是个国际海盗托拉斯。
1626年春,郑芝龙乘福建天旱饥荒之机,自率船队袭击闽粤,屡败明朝官军,横行海上凡两年六个月。两年后,郑芝龙受到荷兰人与明朝的夹击而实力受损,这才受福建巡抚熊文灿招安成为“海防游击”,结束了他在台湾海峡的武装生涯。
这个时候,在中国的东南沿海,活跃着很多海盗集团。这些海盗集团与郑芝龙时合时离,彼此对于海上利益存在着激烈的竞争。郑芝龙既降了明朝,遂以官军身分对海上诸“盗”大张挞伐,从1629年至1635年先后消灭了李魁奇、杨兴、杨七、钟斌和刘香诸集团,大大发展了自己的势力。
1633年夏,荷兰人为迫使明朝开放贸易,对大陆沿海地区发动突袭,击毁了大量明军船只,其中也包括郑氏的船只,令郑芝龙十分震怒。1633年秋,郑芝龙会同闽、粤两省水师进行反击,在金门料罗湾大败荷兰人,焚毁了五艘大型的荷兰大夹船,缴获了一艘,烧死、生擒大批荷兰人,这是数十年间明王朝在海上从未有过的“奇捷”。之后,郑芝龙再次于福建湄州湾打败前来骚扰的荷兰人,焚毁多艘荷兰船舰。荷兰入侵者从此在福建境内绝迹。
因战功显著,郑芝龙升任福建总兵官,同时也取得了东南沿海的制海权,合法地掌控了东西洋贸易运作,连荷兰殖民者也被迫与郑芝龙修好,表示今后不再强行前往福建进行贸易,改由郑芝龙派船到台湾进行贸易。
至此,郑芝龙一统东南海面,成为“闽海王”,再也无人与之争锋。“海舶不得郑氏令旗,不能往来,每一舶例入三千金,岁入千万计,芝龙以此富敌国。
真的,有本书叫《海外扶余》写的就是郑成功的故事。
《海外扶余》又名《郑成功传》清人陈墨峰著。
作 者:陈墨峰
出 版 社:湖南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1985-01
印刷时间:1985-01-00
印 数:103千册
装 订:平装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描写郑成功辉煌人生的传记小说。本书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描写,展示了郑成功在国难当头、民族濒危之际,奋起领导东南沿海人民进行抗清复明斗争的同时,又义不容辞地与当时拥有世界最先进武器、最蛮悍的荷兰侵略者进了不屈不挠的斗争,终于以落后的原始武器“弓箭长矛”痛歼了以“坚船利炮”武装起来的荷兰王牌军,并一举光复台湾,为国家统一立下了不朽的功勋,在我国人民反对外来侵略的斗争史上写下了极其光辉的篇章。
作品目录:
第一回 得父财芝龙雄海岛 惊异兆成功出母胎
第二回 写劝书沈犹龙招降 赈旱荒郑芝龙开垦
第三回 奔国难郑成功就学 翦羽翼洪承畴诱降
第四回 弃唐王芝龙投敌国 亡隆武成功遭兵灾
第五回 为国耻树旗全大义 痛母恨定盟双复仇
第六回 朝永历诏封延平公 顾福京失陷厦门岛
第七回 收三县大败陈督帅 割四郡媾和延平公
第八回 揭阳战执法刑苏茂 海澄守背义投清营
第九回 焚积聚火烈安平镇 索偿金兵进闽安关
第十回 海澄县金都统大败 王家渡苏维国报仇
第十一回 赏勋劳晋封延平王 掠温台收伏骁骑将
第十二回 议北伐大阅海陆军 阻龙宫折损戈船甲
第十三回 乘时机大入江南地 飞羽檄连下各城堡
第十四回 中奸谋兵败白土山 遇故人师进台湾岛
第十五回 败荷兰兵夺台湾岛 访隐逸礼聘陈永华
第十六回 惊异梦赤嵌城立会 闻噩耗延平王归天。
一般来说都是随父亲的祖籍.你父亲的祖籍是哪里,你就是哪里的人.所以郑是中国人.
民族英雄广义的来说,就是汉人这个族群的英雄而已.
就是说作为一个汉人他所做的那些事比较光辉,比如对抗清军,收复台湾,不管目的是什么.毕竟是汉人做的.就好像我们现在华裔拿了多贝尔,中国媒体集体YY是中国人一个道理.国人自古喜欢这样认定一件事情.
是书上这么写的
郑成功的父亲之前是海盗,是走私军火的大哥大,但是后来,郑成功的父亲改过自新,成了抗日英雄和民族英雄。
为中国夺取了南海主导权,有什么默默付出的英雄?
明朝初年,以郑和七次下西洋为代表,昭示着大明王朝对南中国海的绝对主导权。然而,随着郑和船队消失在历史舞台,中国对南中国海的主导权也在逐渐消退。
然而在郑和舰队200余年之后,中国出了一个真正的民族英雄,以民间之力建立一支强悍的水师,打败了称霸全球的霸主,为中国重新夺取了南海海上主导权,成为大航海时代的中国杰出代表。
令人遗憾的是,这么一个民族英雄,却罕见的遭到明清两方的贬低,以至后世声名狼藉,至今都不被重视。这个人叫郑芝龙,郑成功的父亲:人们只记得他是一个货真价实的大海盗,却对他民族英雄的事迹鲜有所知!
郑芝龙出身福建一小官吏家庭,17岁时因为家庭生计艰难,就去澳门投靠舅舅,由此拉开了传奇一生。在郑芝龙发家之前,有三个人非常关键。
一,西方人。郑芝龙在澳门、马尼拉都生活过,对西方社会和规则极为了解,甚至学会了葡萄牙语、荷兰语等,认识了很多西方殖民者,这对他此后发展海贸至关重要。
二,李旦。李旦是大海商兼大海盗,非常赏识郑芝龙,以至“抚为义子”,直接给了郑芝龙一部分资产和船只做生意。李旦死后,台湾的产业和事业都赠给了郑芝龙。
三,日本人。由于郑芝龙熟悉海外事情,又善长外交,所以为日本政府所重视,不仅赐宅地建新居,还介绍了一个贵女田川松,后来生下郑成功。
为了获取一个稳定的根据地,郑芝龙与李旦、颜思齐等人及部众在台湾建立基础,成为汉人移台的主要据点。比如在1626年,闽南发生严重旱灾,赤地千里,郑芝龙招抚了泉州饥民数万人赴台拓垦,“人给银三两,三人给牛一头”。
在台湾历史上,郑芝龙是组织大规模移民的第一人。
1628年之后,郑芝龙投降明朝政府,表示以“剪除夷寇、剿平诸盗”为己任,此时郑芝龙有部众3万余人,船只千余艘。成为明朝官兵之后,郑芝龙的职责是守备沿海以防海盗倭寇和荷兰人进攻。
由于郑芝龙给南海贸易制定新规则,世界霸主荷兰船只过路也要交钱,让世界霸主荷兰人和海盗们极为不爽,于是冲突日益激烈。
凡海舶不得郑氏令旗者,不能来往,每舶例入三千金.....从此海氛颇息,通贩洋货,皆用郑氏旗号,无儆无虞
于是,荷兰人下达劫掠行动,威逼明朝和郑芝龙妥协,所谓劫掠其实就是海盗行径。在这种情况之下,最终于1633年爆发战争,这就是著名的金门料罗湾海战。
众所周知,这一战以郑芝龙为代表的明朝水师击败了荷兰人,正式确立了南中国海的主导权。此后,荷兰人一直不敢挑战郑芝龙的权威。其实,在此之前,郑芝龙拥有3000大小船只,已经是华东、华南海洋世界的最强者,但毕竟没有经过战争洗礼。
如果再看后来郑成功收复台湾,那么郑氏一门出了两个民族英雄,绝对古今罕见,值得中国人大书特书。
然而,历史对郑芝龙的评价却很低,原因很简单,就是郑芝龙降清。其实,降清不是问题,施琅、洪承畴、尚可喜等降清,如今学者对他们评价不是很高吗?问题在于郑芝龙的降清,却存在两个问题。
一,1645年郑芝龙降清,将福建和数万兵马拱手交给清廷,但清朝满人不仅不懂海军,而且对大海充满恐惧,所以立即就把郑芝龙送到北京软禁了起来,甚至郑成功母亲还遭到清军奸污。可以说,清廷对郑芝龙是背信弃义,但为了证明自己正确性,自然要抹黑恶评郑芝龙。
二,郑芝龙投降了,但郑成功却一直坚持抗清,后来清廷多次要求郑芝龙招降郑成功,但都没有成功。1661年,郑成功收复台湾,打败荷兰人之后,清廷将郑芝龙一家100多口人全部杀死。因为郑成功的缘故,清廷对郑芝龙自然无好评。
清廷对郑芝龙没有好评,为何明朝遗民对郑芝龙也无好感呢?原因很简单,郑芝龙背叛了南明隆武帝,大节有亏。郑芝龙得罪清朝,又得罪明朝,简直不可思议。
在抗击西方列强的战争中,近代中国可谓屡战屡败。按理说,明朝郑芝龙、郑成功等的胜利,可谓难能可贵,更应大加宣传才对,为何郑芝龙的民族英雄辉煌事迹却不够显著呢?原因就在于郑芝龙得罪了明朝遗民,又“得罪”了清廷(客观的说,郑芝龙有恩于清廷,清朝对郑芝龙是忘恩负义)。
作为一个真正的民族英雄,又是东亚唯一的海上霸主,42岁之后的遭遇,简直就是一个古今罕见的耻辱,抓了一手王炸好牌,却把自己及全家100多口送进了白眼狼之口。令人遗憾的是,郑芝龙的降清,以及清朝根本不关心海洋事务,导致了南海主导权的再一次丧失。如果郑芝龙不降,或清廷积极任用他,那么中国近代屈辱未必会出现。
郑成功之父郑芝龙简介 他是怎么死的?又为什么降清?
郑芝龙,名族英雄郑成功的父亲,字飞黄,小名一官。出生于公元1604年,去世于公元1661年,是明末清初东南沿海第一大海盗。
这位民族英雄的父亲,一生应该是很传奇的。他18岁时,前往澳门随舅父黄程学习经商,在此期间受洗成为天主教徒,教名Nicolas,也称Nicholas Iquan。之后来往于东南亚各地,后来娶了一名日本女子田川氏为妻,后追随大海盗李旦,逐渐被李旦器重信任。1624年,郑成功出生后,郑芝龙归附“日本甲螺”(倭寇首领)颜思齐。滑稽的是父亲归附海盗,儿子却以驱逐海盗和外族被世人所尊敬。1625年颜思齐死,郑芝龙结合诸海盗首领,号称十八芝,拥有当时福建沿海实力最强大的一支武力及商业团队,领导海贼数万人,经营走私与劫掠事业,横行于台湾海峡。他效仿明制,形成了初具规模的割据政权。1628年,郑芝龙受到明廷招抚,官至都督同知。不久清军入关,郑芝龙于是又投降清朝。
郑芝龙在17世纪中国明朝海禁与世界海权勃兴的时代的背景下,以民间之力建立水师,周旋于东洋及西洋势力之间,并于在料罗湾海战中成功击败西方海上势力,重夺海上主导权,是大航海时代东亚海域举足轻重的人物。他在台湾建立的政权,使得郑成功凭借他留下的海上基业,抗击清军,驱逐荷兰人, *** 。
郑芝龙一生翻云覆雨,凭借着自己一手创建的势力,在大海上挥斥方遒,好不快活。拿到今天来,指不定会受多少年轻人的崇拜呢!不过这位在东南亚海域举足轻重的海盗头子,结局却不怎么好。
1628年郑芝龙归顺南明,1646年不顾郑成功苦劝,投降清军。投降后,夫人田川氏自尽,郑芝龙被挟持上京,授精骑呢哈番,后又封同安侯。虽然清廷给了郑芝龙一系列官衔,实际上郑芝龙此时已是命悬一线了。因为明眼人都看的出,清廷之所以如此,打的是利用郑芝龙招降郑成功的主意。1654年,清朝命郑芝龙派其家人李德与郑、贾二位使臣送海澄公敕印入闽,招降郑成功,郑成功不降。后清廷再次命郑芝龙四子前去招降,郑成功还是不降。再次拒降后,他给郑芝龙写信道:“吾父往见贝勒之时,已入谷中,其得全至今者,亦大幸也。万一吾父不幸,天也,命也,儿只有缟素复仇,以结忠孝两全之局耳。”如此,郑芝龙极其在京家属皆被清廷处于死刑。郑成功以其父亲的死,全了自己的忠义。
还有另一种说法,是说郑芝龙是被儿子郑成功杀死的。但这种说法,应该是流传中出现的偏差。误将郑成功拒绝降清,最后连累父亲受死,变成了郑成功自己杀死了郑芝龙。这种说法,实不可信。
至于这位大海盗为什么会投降清朝,最后落得个被清朝所杀的下场。这个原因很简单,因为郑芝龙是个海盗商人。商人重利,脑海里没有什么国家大义、民族大义的想法,只要你出的条件足够,投降并不是多大的事。他最开始依附南明,可是南明那个时候已经没有多少气数了。所以当清廷拿着招降书,还给了他贝勒位时,郑芝龙二话不说就投降了。因为他其实并不想打仗,就像做买卖,得好处。对于郑芝龙二话不说就下令三军投降,其实清军也是很惊讶的。因为仗打到这里,该降的早降了,剩下的都是些老顽固。本来是例行公务,结果得来个意想不到的结果。清军非常高兴,所以郑芝龙一开始得到了很好的对待。如此,郑芝龙更将郑成功说的那句“夫虎不得离山,鱼不可离渊,离山则失其威,脱渊则登时被围。吾父当三思后行。”丢到了脑后。结果最后,得来个投降还被杀死的结果。
郑芝龙的简介 郑芝龙是怎么死的历史名人
郑芝龙,名族英雄 郑成功 的父亲,字飞黄,小名一官。出生于公元1604年,去世于公元1661年,是明末清初东南沿海第一大海盗。
这位民族英雄的父亲,一生应该是很传奇的。他18岁时,前往澳门随舅父黄程学习经商,在此期间受洗成为天主教徒,教名Nicolas,也称Nicholas Iquan。之后来往于东南亚各地,后来娶了一名日本女子田川氏为妻,后追随大海盗 李旦 ,逐渐被 李旦 器重信任。1624年,郑成功出生后,郑芝龙归附“日本甲螺”(倭寇首领)颜思齐。滑稽的是父亲归附海盗,儿子却以驱逐海盗和外族被世人所尊敬。1625年颜思齐死,郑芝龙结合诸海盗首领,号称十八芝,拥有当时福建沿海实力最强大的一支武力及商业团队,领导海贼数万人,经营走私与劫掠事业,横行于台湾海峡。他效仿明制,形成了初具规模的割据政权。1628年,郑芝龙受到明廷招抚,官至都督同知。不久清军入关,郑芝龙于是又投降清朝。
郑芝龙在17世纪明朝海禁与世界海权勃兴的时代的背景下,以民间之力建立水师,周旋于东洋及西洋势力之间,并于在料罗湾海战中成功击败西方海上势力,重夺海上主导权,是大航海时代东亚海域举足轻重的人物。他在台湾建立的政权,使得郑成功凭借他留下的海上基业,抗击清军,驱逐荷兰人, *** 。
郑芝龙一生翻云覆雨,凭借着自己一手创建的势力,在大海上挥斥方遒,好不快活。拿到今天来,指不定会受多少年轻人的崇拜呢!不过这位在东南亚海域举足轻重的海盗头子,结局却不怎么好。
1628年郑芝龙归顺南明,1646年不顾郑成功苦劝,投降清军。投降后,夫人田川氏自尽,郑芝龙被挟持上京,授精骑呢哈番,后又封同安侯。虽然清廷给了郑芝龙一系列官衔,实际上郑芝龙此时已是命悬一线了。因为明眼人都看的出,清廷之所以如此,打的是利用郑芝龙招降郑成功的主意。1654年,清朝命郑芝龙派其家人李德与郑、贾二位使臣送海澄公敕印入闽,招降郑成功,郑成功不降。后清廷再次命郑芝龙四子前去招降,郑成功还是不降。再次拒降后,他给郑芝龙写信道:“吾父往见贝勒之时,已入谷中,其得全至今者,亦大幸也。万一吾父不幸,天也,命也,儿只有缟素复仇,以结忠孝两全之局耳。”如此,郑芝龙极其在京家属皆被清廷处于死刑。郑成功以其父亲的死,全了自己的忠义。
还有另一种说法,是说郑芝龙是被儿子郑成功杀死的。但这种说法,应该是流传中出现的偏差。误将郑成功拒绝降清,最后连累父亲受死,变成了郑成功自己杀死了郑芝龙。这种说法,实不可信。
至于这位大海盗为什么会投降清朝,最后落得个被清朝所杀的下场。这个原因很简单,因为郑芝龙是个海盗商人。商人重利,脑海里没有什么国家大义、民族大义的想法,只要你出的条件足够,投降并不是多大的事。他最开始依附南明,可是南明那个时候已经没有多少气数了。所以当清廷拿着招降书,还给了他贝勒位时,郑芝龙二话不说就投降了。因为他其实并不想打仗,就像做买卖,得好处。对于郑芝龙二话不说就下令三军投降,其实清军也是很惊讶的。因为仗打到这里,该降的早降了,剩下的都是些老顽固。本来是例行公务,结果得来个意想不到的结果。清军非常高兴,所以郑芝龙一开始得到了很好的对待。如此,郑芝龙更将郑成功说的那句“夫虎不得离山,鱼不可离渊,离山则失其威,脱渊则登时被围。吾父当三思后行。”丢到了脑后。结果最后,得来个投降还被杀死的结果。
文章标题: 网上有没有写明末东亚风云的历史小说,关于海商李旦,颜思齐,郑芝龙和日本德川家康的小说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753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