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3-07-16 13:00:31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12次
经过解放战争四大战役之后,国民党高级将领中一部分随蒋介石前赴台湾,一部分逃亡国外,其中不少人都成为了俘虏,包括杜聿明、王耀武、文强、郑庭笈等。那么,这些曾经辉煌的国军高级将领、新中国的战犯们,开国之后去了哪里?
事实上,包括杜聿明在内的一百名国军将领,都被关进了北京战犯管理所——功德林。功德林本是德胜门外的一座寺庙,后清政府在此创立“京师习艺所”,北洋政府时期变更为京师第二监狱,后来蒋介石国民政府接管以后,用来关押政治犯。一九四九年新中国成立后,这里成为了关押国军将领的地方。
杜聿明等进入功德林中接受改造,每天接受思想改造、劳动改造,这些曾经位高权重的国民党高官们,进入功德林后便再也不复以前的生活。他们互称同学,每日按时起床,按时睡觉,有专人进行管理。一九五九年的一日,一个颇令人振奋的消息,在功德林之中炸开了锅。
那是一九五九年九月十八日,这年正值新中国成立十周年,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出决定,对战犯进行特赦。
第一批得到特赦的战犯,包括杜聿明、王耀武、曾扩情、宋希濂、杨伯涛、陈长捷等三十名国军高级将领,以及包括爱新觉罗溥仪在内的三位伪满洲国人员。十二月四日,三十三名特赦战犯拿到了期盼已久的“特赦证”,成为了正式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不过,一个现实的问题摆在这些战犯面前,今后的出路在哪里?他们此前都是国民党高级将领,有着高官厚禄,但被关押超过十年,如今早已物是人非,不是国民党的天下,他们要如何谋生?事实上,对于这个实质性的问题,中央也考虑到了,不过解决方案迟迟没有拿出。
杜聿明乃是黄埔一期生,曾任过第五军军长,前半生可谓叱诧风云,他表示自己会木工活,也曾修理过卡车,今后可以揽一些木工活。杨伯涛曾担任过第十八军军长,他认为自己以前是农民出身,如今“尘归尘,土归土”,不如返璞归真,余生做一名农民。
此后,分批特赦的战犯们,一些进入国家文史机构,一些则被分配到地方文史机构。事实上,他们在整理史料上也的确发挥了不小的作用,揭示、纠正、澄清了大量的战争史实,具有极为重要的历史意义。
没有了。
功德林监狱的前身是国民党北平第二模范监狱,所以这里也称“功德林”监狱。这座监狱是民国四年(即1915年)建造的。
解放后,功德林监狱由两个部门(华北军区军法处和华北社会部审讯科)管辖,犯人也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华北军区军法处关押的犯人;另一部分是审讯科管的犯人。犯人们由两个部门分别安置在东西监房内,各自管理。
因为这座监狱里没有放风场地,没有审讯室,也没有卫生设施,甚至连个说得过去的厕所都没有。再加上年久失修,几十年来风风雨雨,随时都有坍塌的危险。
所以1955年的时候在北京市北部的燕山东麓,小汤山附近建设新狱。1960年在苏联专家援助下修建。新址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小汤山镇附近的兴寿镇秦城村,并因地名而将这座监狱习惯称呼为“秦城监狱”。
至此功德林监狱退出历史舞台。
扩展资料:
功德林一号关押的这些国民党战犯情况比较复杂,改造的难度很大。这些人长期为蒋介石国民党效劳,甚至直接参与了蒋介石集团的诸多重大决策,是蒋介石最可靠也最有实力的人物,反动思想根深蒂固。
他们中不少人自命为蒋介石的信徒,认为蒋介石才是中国的“正统”,是“为国为民”的。他们对于战败不服气,不认输,认为今天所以成为战犯,是因为打了败仗,“胜者为王,败者为寇”。
他们认为既然为蒋介石国民党效劳,就不应在共产党面前低头,“君子不事二主”思想长时间转不过弯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秦城监狱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