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3-07-13 15:59:54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99次
朱祁镇复位后的作为
朱祁镇复位后的作为。相信大家朱祁镇并不陌生,这是明朝的一位皇帝,朱祁镇的一生颇为坎坷,他复位之后也曾励精图治。接下来就由我带大家了解朱祁镇复位后的作为的相关内容。
朱祁镇复位后的作为1平定曹石之乱,稳定政局
夺门之变过后,在帮助明英宗恢复帝位过程中立下重大功勋的宦官曹吉祥和武将石亨立刻成为政坛上的核心人物。明英宗为褒奖二人的拥立之功,对曹石二人及其家眷广布恩德,朝中大多核心官职也被二人及其家族垄断。
所谓人心不足蛇吞象,在尝到权力所带来的滋味后,二人不断做出越轨的行为。起初二人也仅仅是在暗中操控政局和行政系统中的人员调动,但到后来已经敢于在皇帝面前擅权行事,这也引起了明英宗的警惕。
在此后的时日里,明英宗一面安抚曹石二人,一面密令锦衣卫暗中调查二者贪赃枉法之事。不久之后,二人及其在朝中的羽翼皆被铲除,天顺一朝的政治逐渐清明起来。
在明英宗正式对曹石二人痛下杀手之前,曾多次容忍二人的各种放肆行为。每当明英宗想以僭越等罪名惩治二人时,都会想起当年的夺门之变,便再无怒气可言;而曹石二人正是抓住了皇帝的这个心理屡屡犯上。到了后来,石亨甚至敢于携带兵器面见皇帝并要求皇帝应允自己的"请求",这已经和赤裸裸的威胁没有什么区别了。
曹石之乱被平,不仅没有让明英宗背上"忘恩负义"等"恶名",反而得到了满朝文武的称赞,明英宗先前担心自己会因为罢黜二人会遭到群臣鄙夷的情况也并没有出现。由此可见,明英宗在经历过诸多磨难之后还是有些优柔寡断,少了些帝王必备的果断。
逐步放松对货币的管控,刺激了商业的发展
自洪武年间开始,明太祖就对货币政策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其中较为引人注目的就是禁止使用金和银这两种硬通货作为交易的媒介,规定以大明宝钞和普通铜钱为合法的流通货币。对此,《明史·志·食货》中曾有相关记载:
帝乃设宝钞提举司。明年始诏中书省造大明宝钞,命民间通行……禁民间不得以金银物货交易,违者罪之;以金银易钞者听。遂罢宝源、宝泉局。越二年,复设宝泉局,铸小钱与钞兼行,百文以下止用钱。商税兼收钱钞,钱三钞七……
明太祖本想借助发行纸币的方式来缓解对铜矿的强烈需求,但是由于明廷并未掌握系统的、成熟的货币调控体系,导致大明宝钞在没有本位货币的支撑下快速走向崩溃,即引发了严重的通货膨胀现象。
为此,明廷开始尝试着放松对货币的管控,直接导致白银开始成为主要流通货币。黄金和白银的回归,让商业秩序和物价重新趋于稳定。同时,明廷也将赋税的征收折合成白银收取,这也进一步推动了白银交易的普及,对刺激明代商业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需要额外提到的是,其实在正统初年时(明英宗被俘虏之前所使用的年号)明廷就已经开始逐渐放松了对货币体系的关系。虽然这个放松的过程较为缓慢,但明英宗在夺回政权之后却并没有快速遏制,反而继续缓步推行新的货币政策。因此,明英宗在刺激明代走向商业繁荣这个问题上还是立有一定的功勋的。
濒死之际,下诏废除殉葬制度
公元1464年,明英宗即将走到他生命的尽头。在其濒死之际,曾嘱托旁人在遗诏中加入了废除殉葬制度的内容。在他死后,任何嫔妃不得陪葬,后世子孙也不得再行此项制度。
至此,自夏商周开始、至元达到巅峰、明代仍沿袭之的殉葬制度被废除。不过需要特别提到的是,明英宗的遗训只有后世明皇一直遵行,到了清代殉葬制度又再次死灰复燃了。
毋庸置疑的是,殉葬制度是中国古代各项封建制度中的糟粕之首。当然,以活人殉葬这种制度并不仅仅存在于中国古代,在世界各地都普遍存在。但是很难想象,在古代中国的文明程度已经达到较高水平之时,竟然还保留着这种自原始社会开始就出现的落后制度。更难想象的是,直到明代中期之前,这种制度的生命力仍然还很顽强。
基于殉葬制度的历史和延续时间来看,废除该制度的明英宗也确确实实配得上"英宗"这个庙号。由于明朝历代帝王皆以祖训为重,因此直至明末殉葬制度也一直都没有复兴,这无疑是一大进步。
对于明英宗的评价,后世一直都是褒贬不一。有声音认为明英宗在土木堡之役中的失误,直接导致了明帝国逐渐走向衰亡;也有声音认为,土木堡之变只是明英宗执政生涯中的一个污点而已,其功绩总的来说还是看得过去的。
总的来说,后世对于明英宗的负面评价和还是要比积极评价多一些,这也是正常现象。纵观明朝发展历史,确实在英宗一朝之后出现了明显的衰落迹象。虽然后来的明皇曾使帝国出现了短暂的中兴,但如果没有这次战乱,或许明代可以进入更加辉煌的阶段。
但不管怎么说,单凭明英宗废除了殉葬制度这一项,他就有资格在死后享受明朝皇室的香火供奉。毕竟在他的一纸诏书下达后,使无数的生命免遭苦难。而清代的康熙帝虽然也曾严令禁止启用殉葬制度,但却一直无法真正做到令行禁止。二者对比,一目了然。
朱祁镇复位后的作为2朱祁镇复位之后为何还要复立腿残眼瞎又无子嗣的钱氏为后
朱祁镇被俘前后惨状
由于朱祁镇对王振的宠信,使得二十万精锐明军葬身土木堡,这几乎是明朝立国以来最大一次惨败,朱祁镇本人被瓦剌俘虏,明廷上下乱得一塌糊涂。
如果说朱祁镇死了,那么很好办,直接立朱祁钰为皇帝,不会有丝毫问题。只不过朱祁镇是被活捉,这就让明廷的大臣们为难了。
国家不可一日无君,在封建专制王朝,皇帝的位置至关重要,一旦空缺,那么皇权争夺战即刻将上演。所以群臣马上建议朱祁钰即位,以稳定大局,而朱祁镇则成了太上皇。
所谓高处不胜寒,皇帝高高在上,享受着无上的荣耀和资源,而一旦江山易主,那位原来的皇帝很可能一文不值。朱祁镇就是如此,被瓦剌俘虏后,明廷没有过多考虑朱祁镇的安危,没有什么营救措施,朱祁镇就像一个弃子,他只能在瓦剌军营忍受这一切。
瓦剌太师也先并没有杀掉朱祁镇,而是利用朱祁镇到处惹是生非。比如要朱祁镇叫开宣府、大同的城门,只不过在边关重地,即便是朱祁镇的话,守将也不敢随意开门。失落、尴尬、恐惧与悔恨都集中在朱祁镇一人身上,他怕死,但还要假装坚强,他想家,但也无法离开,他只能在这陌生的瓦剌军营混混度日,不人不鬼。
史料记载“上皇居伯颜帖木儿营,所居毡义帐服,食饮皆膻酪,牛车一乘,为移营之具。左右惟校尉袁彬暨哈铭侍。实等见上皇泣,上皇亦泣。上皇曰:朕非为游畋而出,所以陷此者,王振也。因问太后、皇上、皇后俱无恙,又问二三大臣。”
朱祁钰曾派使者李实去看望太上皇朱祁镇,朱祁镇见到明朝使者,就好像见到了亲人,哭得稀里哗啦。朱祁镇原本住在华丽的皇宫,吃尽穿绝,享受无尽的荣华,但在瓦剌军营,只能住在帐中,吃羊肉和乳酪,穿着简陋的衣服,虽说有伯颜帖木儿的照顾,但也是颇为狼狈。
最糟糕的阶段,唯有钱皇后不离不弃
起初,朱祁镇被俘,满朝文武混乱不堪,而唯一真心惦记朱祁镇安危的大概也只有钱皇后。所谓患难才能见真情,假若夫妻两人各怀鬼胎,必定无法长久。然而,钱皇后对朱祁镇的感情是真挚且纯粹的,她只想着丈夫能早日归来,没有一点私心。
瓦剌抓住朱祁镇也是在意料之外,如果不是王振统军,明军也不会败得这么惨,换言之,瓦剌在起初并没有攻灭明朝的野心。在抓住朱祁镇之后,很多人想用朱祁镇做摇钱树,找明朝要钱,但他们得到的'只有钱皇后的钱,其他一概没有。
钱皇后能动用的只有他的私有财产,户部的钱她是没有权力动的,她将所有的钱给了瓦剌,恳求瓦剌能放过朱祁镇,但没有丝毫效果。
史料记载“英宗北狩,倾中宫赀佐迎驾。夜哀泣吁天,倦即卧地,损一股。以哭泣复损一目。”
在朱祁镇被俘的这段时间,钱皇后常常哭泣不止,从早哭到晚,等到哭累了,就随意在地上睡去。由于朱祁镇成太上皇,她这个皇后也就名存实亡了,也没有多少人顾及钱皇后的死活,由于悲痛过度,加上长时间在地上休息,一条腿再也无法走路了。
除此之外,由于钱皇后哭得时间太长,一直眼睛也失明,钱皇后也成了一位残疾人。朱祁镇回来之后,见到了钱皇后,必定也是痛苦不已。即便钱皇后成了残疾人,在南宫的这段时间,钱皇后仍耐心地安慰朱祁镇,使其慢慢从阴影中走出来。
朱祁镇复辟后,钱皇后仍是皇后,尽管钱皇后没有子嗣,但朱祁镇对其初心不改。在弥留之际,朱祁镇还一再嘱咐:“钱皇后千秋万岁後,与朕同葬。”意思就是等到钱皇后去世,要与她合葬。
虽说朱祁镇算不得什么明君,但他和钱皇后的感情却流传至今,被后人缅怀和敬仰。
朱祁镇复位后的作为3明英宗朱祁镇简介
明英宗朱祁镇(1427年11月29日—1464年2月23日),明宣宗朱瞻基长子,明代宗朱祁钰异母兄,明宪宗朱见深之父。
明英宗朱祁镇是明朝第六任、第八任皇帝(1435年—1449年、1457年—1464年两次在位)。第一次继位称帝,年仅九岁,年号正统。国事全由太皇太后张氏(诚孝昭皇后)把持,贤臣“三杨”主政。随之,张氏驾崩,三杨去位,宠信太监王振,导致宦官专权。正统十四年(1449年),发生土木堡之变,其弟郕王朱祁钰登基称帝,遥尊英宗为太上皇,改元景泰。后英宗回京,被景泰帝软禁于南宫。景泰八年(1457年),石亨等人发动夺门之变,英宗复位,第二次称帝,改元天顺。
朱祁镇前后在位二十四年,在位初期励精图治稳定西南疆域。当初宠信王振,后来又宠信曹吉祥、石亨,政治上虽然有不足之处,但是晚年任用李贤,听信纳谏,仁俭爱民,美善很多。还废除了殉葬制度。
天顺八年(1464年)明英宗病逝。庙号英宗,谥曰法天立道仁明诚敬昭文宪武至德广孝睿皇帝。葬于明十三陵之裕陵。
历史评价
张廷玉等《明史》:赞曰:英宗承仁、宣之业,海内富庶,朝野清晏。大臣如三杨、胡濙、张辅,皆累朝勋旧,受遗辅政,纲纪未弛。独以王振擅权开衅,遂至乘舆播迁。乃复辟而后,犹追念不巳,抑何其感溺之深也。前后在位二十四年,无甚稗政。至于上恭让后谥,释建庶人之系,罢宫妃殉葬,则盛德之事可法后世者矣。
当年明月《明朝那些事儿》:即位之初在三杨的辅佐下颇有一番作为,延续了仁宣之治,只可惜三杨年事已高,待其淡出政坛后,宦官王振开始专权,恰逢瓦剌部也先大举入侵,在王振的怂恿下草率亲征,于土木堡被俘,被俘后尚能保持气节拒写招降书,随后由于后方于谦的英勇抵抗被也先认为没有利用价值,被放回,享有太上皇之名,却无权。趁景泰帝病重政变复位,大肆打压拥立景泰帝的于谦等人,但是尚能任用贤臣,并废除了洪武以来的嫔妃殉葬制度,被后世喻为德政。
英宗的一生并不算光彩,他宠信过奸邪小人,打过败仗,当过俘虏,做过囚犯,杀过忠臣,要说他是好皇帝,真是连鬼都不信。但他是一个好人。他几乎相信了在他身边的每一个人,从王振到徐有贞、再到石亨、李贤,无论这些人是忠是奸,不管在什么样的环境下,他都能够和善待人,镇定自若,抢劫的蒙古兵、看守、伯颜帖木尔、阮浪,最后都成为了他的朋友。
可是事实证明,好人是做不了好皇帝的。
天顺八年正月(1464),朱祁镇在病榻之上,召见了他的儿子、同样饱经风波的朱见深,将帝国的重任交给了他。然后,这位即将离世的皇帝思虑良久,对朱见深说出了他最后的遗言,正是这个遗愿,给他的人生添加了最为亮丽的一抹色彩。
明英宗说:“自高皇帝以来,但逢帝崩,总要后宫多人殉葬,我不忍心这样做,我死后不要殉葬,你要记住,今后也不能再有这样的事情!”
“我一定会照办的。”跪在床前的朱见深郑重地许下了他的允诺。
自朱元璋起,明朝皇帝制定了一项极为残酷的规定,每逢皇帝去世,后宫都要找人殉葬,朱元璋和朱棣自不必说,连老实巴交的朱高炽、宽厚仁道的朱瞻基也没有例外,这一毫无人性的制度终于被历史上有名的差劲皇帝废除了,不能不说是一种讽刺。
朱元璋统一天下,建立帝国,留名青史;朱棣横扫残元,纵横大漠,威名留存至今,他们都是至今我们今天口中津津乐道的传奇。他们的功绩将永远为人们牢记。但在他们的丰功伟绩的背后,是无数战场上的白骨,家中哀嚎的寡妇和幼子,还有深宫中不为人知的哭泣,一帝功成,何止万骨枯!
朱祁镇最终做成了他的先辈们没有做的事情,这并不是偶然的,他没有他的先辈们有名,也没有他们那么伟大的成就,但朱祁镇有一种他的先辈们所不具备(或不愿意具备)的能力一一理解别人的痛苦。
自古以来,皇帝们一直很少去理解那些所谓草民的生存环境,只要这些人不起来造反,别的问题似乎都是可以忽略的,更不要说什么悲欢离合、阴晴圆缺。
险酿大明版靖康之耻的朱祁镇,庙号为英宗,英宗的“英”字代表的并不是英明、出类拔萃的意思,在古代的庙号中“英”代表了事多、麻烦、不高寿、出现转折点的意思。而明英宗时期,他的人生确实是由很多事情发生了,而且这些事情都是比较棘手的,明英宗的一生也出现了转折点,明英宗转危为安,缩影朱祁镇被称为英宗实际上实至名归。
明英宗朱祁镇少年登基,爱好武术,一心想要到边疆杀敌保家卫国,建立功绩,然而这事一个年幼无知、贪图玩乐的帝王,他根本不懂得人间疾苦,也不知道战争意味着什么。在他二十来岁的时候,蒙古的瓦剌部侵犯明朝国土,朱祁镇摩拳擦掌,不顾群臣的反对执意御驾亲征,然而在土木堡的时候却被瓦剌部给俘虏兵带去了蒙古瓦剌部部。
瓦剌的大汗原本想要用朱祁镇敲诈明朝一大笔,然而为了防止明朝出现类似于宋朝的靖康之耻,兵部侍郎于谦和大学士王文一边提议明朝对蒙古瓦剌以防守为主且还要马上拥立邺王朱祁钰登基为王,主持大局,这个提议得到了众大臣的附和,孙太后也同意了,朱祁钰因此登帝位明代宗,于谦被提拔为兵部尚书,率军保卫明皇都以及防御瓦剌部的攻击。
后来瓦剌部多次被明军打败,蒙古瓦剌部向明朝求和并释放了朱祁镇。回到明朝的朱祁镇马上被朱祁钰给囚禁了起来,不准任何人去探望而朱祁镇的儿子朱见深也在后来被废了太子,朱祁钰的儿子朱见济为太子。后来朱见济夭折,朱祁钰病重。朱祁镇在见风使舵的大臣们的拥戴下复辟再次登记为帝,那时朱祁镇已经被囚禁了七年。
提到明朝发展的历史,就不得不提一位明朝的皇帝,因为他在明朝历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甚至明朝在他在位期间,差一点就提前亡国,除此之外,他更是明朝唯一一位登基两次的皇帝,他就是明英宗朱祁镇。
提到“英宗”这两个字,是一位帝王死后,被后人封的庙号,一次来总结一个帝王的一生,而显然“英”这个字一定是个褒义词,这就说明了朱祁镇在后世的评价中还是很高的,能够担当得起这个庙号。但是如果了解朱祁镇的一生,想必就会产生一个疑问,那就是朱祁镇凭什么能够担的起这个庙号呢?
首先我们就来介绍一下朱祁镇的生平,看看他到底有什么闪光点。首先朱祁镇是幼年登基,当时明宣宗因病重驾崩,朱祁镇作为长子,也不过才9岁,因此9岁的孩童做皇帝,还是遭到很多大臣们的反对,但是朱祁镇的祖母张太后力排众议,将朱祁镇扶上了皇位。
之后明朝的朝政便由张太后执掌,虽然张太后握有大权,但是她自己是很反对外戚专权的,因此朝中没有张太后家族的人,不仅如此,张太后还重用三杨。因此,这段时间的大明朝还是延续了仁宣时期的荣光,大明朝依旧强盛,不过和还是孩童的朱祁镇并没有什么关系。
一直到了张太后去世,朱祁镇才逐渐掌握了大权,不过朱祁镇执政期间,大明朝开始了衰落,这是因为朱祁镇重用宦官王振,因为王振是他小时候的老师,所以朱祁镇对其非常信任,不过朱祁镇在国务上还是非常勤政的,不能算完全的昏君。一直到朱祁镇听信王振的建议,决定御驾亲征之后,明朝的危机来临了,土木堡之变,宦官王振兵败被杀,朱祁镇也落入瓦剌的手中,明朝陷入危机。
但之后出现了于谦这位明朝的大救星,经过艰难的北京保卫战,将这次危机度过,朱祁镇才不至于背上亡国的骂名。之后朱祁镇作为人质在瓦剌待了一年多的时间,最后又经历了软禁的岁月,一直到夺门之变重新登上帝位。之后在三十八岁的时候,结束了自己传奇的一生。
听上去朱祁镇确实没有什么值得肯定的地方,但是朱祁镇虽然做了很多蠢事,但是他并不是一个昏君,相反他十分勤政,为人十分谦逊,对待长辈十分孝顺,对待下属还没有架子,带兵打仗也与士兵同吃同住,贴身护卫死后,身为皇帝竟然还放声痛哭,就算在瓦剌的时候,也凭借着独特的个人魅力,赢得了瓦剌士兵们的敬重。甚至在临终之前还废除了明朝的嫔妃殉葬制度,可以说朱祁镇是一个有功有过的帝王,虽不能称作一位明君,但是他一定是一个好人,因此也得到了后世文官们的肯定。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