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杰出的女性政治家是谁呢,一生辅佐三代帝王,令人敬畏?
这个人就是冯太后。再后来冯太后已经有了至高无上的权力,但是她并没有像慈禧太后那样沉迷于权力之中无法自拔,当时她更想要成为辅佐君主的主要力量。可以说她是非常伟大的,当时她找准了她自己的地位,为国家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要知道在古代女性的地位都是非常低的。在传统封建思想中,男尊女卑这个观点一直存在在封建社会当中。由于时代的要求女性当时只能在深闺之中生活,她们甚至无法选择自己的人生和伴侣。即使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依旧出现了非常多的优秀女性代表。在这些女性中就有冯太后,当时她总共辅佐了三代君主为北魏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当时冯太后因为长得非常美丽,就被文成帝看中。所以冯太后一开始就从一个宫女变到了文成帝的宠妃,由于君主非常喜欢她,所以即使连处理政务的时候都会把她带在身边。仅仅三年之后,冯太后就已经成为了北魏的皇后。
在如此年轻的时候就能做到皇后的位置,由此就可以看出冯太后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在冯太后成为君主宠妃的时候,遭到了后宫非常多嫔妃的嫉妒。但是这时候冯太后非常冷静,凭借着自己的情商成功地让后宫的妃子接受了她。由于当时北魏有一个特殊的规定,就是如果后宫嫔妃生下皇子被立为太子之后,那么他的亲生母亲一定要被处死。之所以有这样的规定主要是因为害怕后宫会干涉政务。所以当时文成帝把当朝的太子交到了冯太后手中抚养。在文成帝去世之后,冯太后就开始辅佐太子。当时她把她的所有精力都放在辅佐君主的事情上面,她对于国家的权力是没有一点野心的,她唯一的愿望就是想要把太子抚养成才为国家更多的贡献,所以冯太后是值得人们尊敬的太后。
是北魏的文成帝的皇后冯皇后,文成帝去世后有辅佐献文帝,她后来又帮助孝文帝打下江山,她一生辅佐过三代帝王,为国家做出了巨大贡献。
武则天是最杰出的女性政治家,当然她比较有野心,后面自己称帝了
历史上杰出的女性政治家有很多,就比如说清代的慈禧太后也算是一个,即使说她的目的是为了能够使自己的生活过得幸福,但的的确确也是一名政治家
《不出门》盘点中国古代六位面对朝鲜参政的女政治家
多年来,女性参政一直是社会热点话题。今天,在讨论这个话题之前,首先,我要向全世界的女性表示诚挚的敬意。世界因你而精彩,因你而美丽。在历史上纪念3月8日第106个国际妇女节的特殊历史时刻,回望中国几千年来妇女参与政治活动的历史,人们可以看到,中国妇女的智慧之美历久弥新,中国妇女持续参与政治活动,让人感受到历史的清澈和厚重。
中国的封建社会是一个完全男权社会。在中国以男性为中心的封建社会,政治权力自古以来就被男性牢牢控制。然而,即使在男性牢牢掌控的政治领域,一些女性仍然拥有杀人的最高权力。在这方面,最具代表性的女性有六位,分别是米月、秦宣王母、西汉的吕雉、北魏的冯太后、唐代的武则天、辽朝的萧太后和清代的慈禧。他们积极参政,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毫无疑问,她们是中国封建社会妇女参政的杰出代表和历史典范。
首先,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倾听朝鲜政治的太后:米月。
秦朝以后。战国时期,秦太后,秦惠文的妃子,秦的母亲。项即位之初,宣太后即位,成为历史上第一位听政的皇太后。在位期间,米月攻灭益州,灭秦,是西方的大灾难,为秦始皇统一中国铺平了道路。
米月没有被命名为“米月”。人们称她为米月,是因为它的名字是根据秦始皇兵马俑上的残字“米月”和阿房宫出土的秦惠文陶文、王妃子“米月”得来的。米月是战国时期楚王楚威王最宠爱的小公主。后来她死后地位立马下降,母亲项被皇后驱逐出宫。米月和他的兄弟米隆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灾难和危机。后来,她被迫成为自己公主的嫁妆,嫁给了秦国当仆人。米芾公主登上秦王的王位后,米月不得不成为秦王的妃子,即人们所知的米芾子。这也是米月政治生涯的开始。
秦惠文死后,秦武王继承了王位。正好,就成了秦的太后。秦当时是个军人,有个特别的爱好,就是喜欢和别人较劲。公元前306年,秦武王和其他人玩了抬鼎游戏。一个大鼎掉了下来,摔断了腿,很快就死了。没有孩子,中国人民欢迎晏的儿子纪为秦王。他是秦王,被尊为太后,史称宣太后。因为秦国的赵浩棋年轻,他受王太后统治,他的叔公魏冉是将军。从此,秦迎来了他的后半生。
米月的一生可以用辉煌来形容。她统治政府41年,被称为“铁血太后”。在中国历史上,慈禧太后的专制权力是从她开始的,“慈禧太后”的称号开始出现在她身上。同时,她也让秦国走出了内乱,把原本没有资格入盟的弱小秦国变成了六国。历史学家高度评价这位“女政治家”在秦国历史上的作用。著名历史学家马曾这样评价秦:当了母亲后,牺牲自己的颜色与楚王伊曲王私通,后又企图杀害她,一举消灭了伊曲王,使秦得以一心向东,无忧无虑。她的贡献不亚于张仪和司马错攻占巴蜀。
公元前265年秋天,米月的生命终于走到了尽头。传说中的大秦铁太后米月去世,葬在芝阳历山,也就是现在的陕西临潼历山。许安泰是秦始皇的曾祖母。从楚妃到统治六国的秦太后,掌管秦国朝政长达41年。这期间,她坚持商鞅变法,主张国家统一,让秦国走出内乱,把弱小的秦国变成了弱国,使六国毫无反抗之力。虽然米月在她的私人生活中受到了批评,但她的历史贡献是值得称赞的。
二、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记载的皇后:吕雉
吕雉,又名吕后,或后羿、吕后等。汉武帝刘邦的皇后,死后被尊为皇太后,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记载的皇后。同时,秦始皇统一中国,实行皇帝制度后,吕雉是王朝的第一位女性,被司马迁列为记载皇帝政事的纪。后来班固还把它当汉文用。她开创了汉朝外戚称霸天下的先例。
说起来,吕后并不是天生的女政治家。那时,吕雉还不到20岁,只是一个年轻的姑娘。她听父亲说刘邦有一对富贵之后,忍不住偷偷看了一眼,进了一间简陋的新房。新婚之夜后,她成了比她大15岁的刘邦的儿媳妇。结婚后,我有了孩子。我女儿的名字叫刘乐,我儿子的名字叫刘英。本来她可以做一个家庭主妇,但是丈夫刘邦在茫荡山的出格行为,注定了她作为妻子的出格人生。
因为茫荡山的割蛇起义,刘邦登上了统治天下的皇帝宝座。在成为皇帝之前,吕雉什么也没做,因为他被楚霸王项羽俘虏了。然而,在刘邦称帝的八年间,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后吕雉将女性政治家的特质发挥到了极致。她帮助丈夫平定叛乱,打击割据势力,为巩固西汉统一的刘政权立下了汗马功劳。与此同时,吕后也成为一位有毅力和勇气的女政治家。
尽管吕后因与刘邦的爱情和他儿子的婚姻而受到历史的批评,但历代历史学家都认为吕后是一位非常有权势的政治家。司马迁在《吕后史记》年这样评价她:“孝顺惠帝,黎族百姓不得不远离战乱。君主和他的臣民都想休息,无所事事。因此,惠帝挂在拱门上后,她就是主人。如果政府不能走出家门,整个世界都会受到影响。刑少,罪人少,民穷事多,衣食皆训。”吕雉实行“技黄老,利民”的政策,废除携书法,并下令鼓励民间藏书、捐书、修旧书。为后汉“治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第三,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改革家:冯太后。
两百年后,中国北方又崛起了一位女政治家。她就是北魏的冯太后。14岁时,她被选为北魏文成帝拓跋的妃子,后来成为皇后。拓跋_死后,冯上台。北魏献文帝即位后,封冯为太后。在冯太后的指导和帮助下,北魏孝文帝将太和改革推向了高潮。冯太后无疑是中国第一位女改革家。
冯太后生活在中国历史上最黑暗、最痛苦的南北朝时期。公元465年,北魏第四任皇帝文成帝和他的儿子宪文帝继位后,禅位很快就在5岁的孝文帝。20年间,冯太后两次称帝,威胁天下,改革国家,推行汉化政策,大刀阔斧改革政府,不仅造就了北魏的鼎盛;也促进了各民族的融合,不仅消除了战争危机,也为中华民族增添了新的因素和活力,为隋唐统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冯太后无疑是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女性和杰出的改革家。然而,性别歧视造成了她的不公,将她埋葬在历史的尘埃中,长达千年。随着现代女权运动的兴起,有很多关于她的作品,包括戏剧、小说和传记。虽然这些作品都在努力宣传她的优点和她的名字。但由于资料有限,都是写朝廷斗争的文章,很少涉及改革,让人感到力不从心。然而,改革使她把一生都献给了她的伟大事业。虽然史书记载极其简单,但鲁班、天军、三厂的建立,才是史家一直在倡导的“太和改革”。连《魏》都不到1000字,禁字更少,给她蒙上了一层历史的迷雾,让后人随意评说。
第四,中国历史上唯一正统的女皇帝:武则天。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正统的女皇帝。所以说到女性参政,无论如何都是必然的。她聪明、机智、精明、有独创性。在唐高宗辅佐李治近30年后,她亲自登基,自称“圣灵之帝”,改唐为周,成为中国封建历史上正统的女皇帝。她自称皇帝,从入朝,病后移至杨宫。她执政近半个世纪,继承了贞观的统治,开启了开元盛世。她的历史功绩在历史上有目共睹,成为中国历史上的一段佳话。
说到女人,在中国古代的男权社会里是没有地位的,但偏偏皇宫里的女人总是离不开政治权力。所以历代的后宫争斗都和政治权力有关。当然,女性要想掌握政权,就必须参政。但女性要想参政,首先要得到皇帝的青睐。然后,我们就可以实现龙床革命的成功,这样我们就可以不流血地掌握最高权力。
武则天,原名武_,在李世民唐太宗统治时期被选入宫中。她被称为“才子”、“武媚”、“媚娘”。这就是“媚娘”,美丽而阴险,使她在后宫残酷的争斗中所向披靡,从而成为统领六院的皇后。那时,李世民越来越老,年轻貌美的武则天开始与李治发生暧昧关系。李世民死后,武则天不得不被送到感业寺。按说未来的生活只能是古佛,但武则天是一个绝不会想过这种生活的女人。她抓住李志去庙里看望父亲的机会,结识了李志,百般埋怨,终于让李志错过了甘叶寺。然后一步一步回到大明宫,开始有机会帮助李治。李志深受打击,李志死后成为绝代美人皇后。
动词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少数民族女政治家:萧炎炎
萧太后是中国少数民族女政治家。她以其精美的印刷而闻名。她是辽国耶律贤皇后,萧之女,唐朝辽北使,北府兵丞相。她在历史上被称为“天后”。她不仅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女政治家,也是著名的女军事家。事实上,说到萧太后,人们并不陌生。她是杨家将决定性的萧太后。然而,历史上的萧太后并不是小说中描述的那条带领虎狼攻打北宋十六郡的龙。相反,她是一个诚实善良的女英雄,为辽朝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当时廖继位,面对混乱的局面,想在事业上再接再厉,但他从小身体就不好。军事上不仅要靠范寒的大臣,还要靠她的萧炎艳皇后。恒四年,辽病死,辽圣宗即位,萧炎炎被封为太后。那时候廖圣宗才12岁,萧炎炎才30岁。在辽朝大臣的帮助下,与汉臣、辽圣宗的地位得到巩固。第二年,廖胜宗率领大臣们,封萧俨为“太后阿
他在摄政期间,大力选拔汉人,向士人学习,消除范与汉人的不平等待遇,劝导农民和桑人,作出微薄的贡献,修订内政,收紧军备,建立纪律,从上到下讲和,与宋朝讲和,利用年币使辽朝达到顶峰。
萧太后的从军经历非常丰富,《辽史》的编制者认为《单于之战》是她军旅生涯中最辉煌的一页。在宋辽战争中,萧太后能够“亲自征调戎车,是指人民武装力量”,率领数十万军队在战场上攻城略地。她是历史上少有的女英雄。正因为如此,萧太后率领军队在北宋杀死了许多人。几年后,它与宋真宗结盟,开创了宋辽之间的和平发展时期,这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s2/]六。中国历史上听政府声音时间最长的慈禧太后:慈禧太后
说到慈禧太后,虽然她没有像武则天那样成为皇后,但她也是像吕后、冯太后、萧太后一样的无冕之王。慈禧的一生与中国近代史几乎一致。咸丰皇帝在世的时候,慈禧经常帮皇帝看奏章,她从中了解了很多朝廷大事。从此,她表现出了不同寻常的政治能力和判断力,对政治产生了其他女性无法理解的兴趣。
生而为女的慈禧太后,被她美丽的风景和风情迷住了。因此,她在众多妃子中脱颖而出。记录了咸丰帝年轻时迷恋慈禧的一幕:“文宗刚喜欢慈禧的时候,很乱。所谓‘春夜短,太阳升得太早,皇帝从此不听朝政’《十叶野新闻》年好像是这样的。”咸丰帝苟延残喘,身体逐渐衰弱。慈禧开始协助整理奏折,然后读省章。渐渐地,轮到她检阅大部分奏章了。当时的慈禧不仅妩媚动人,而且聪慧过人,因此深得咸丰帝的宠爱。
咸丰帝看出她对政治深感兴趣。因此,他在遗嘱中指出,由肃顺等八位大臣负责政治,然后用慈禧太后的两座宫殿来容纳八位大臣。但他不知道皇权由谁来行使,使得皇太后与八大臣的矛盾日益加深。但是,慈禧知道,如果她想在慈禧太后和以八大臣为首的肃顺之后与慈安抗衡,她必须找到一个强有力的合作者。她爱上了咸丰帝的六弟恭亲王奕。道光的第六个儿子具有非凡的政治才能和良好的外交能力,但由于咸丰帝的嫉妒,他被排除在最高权力集团之外。
咸丰帝死在热河,易不在热河,在北京。慈禧与伊私下交往,通过伊得到了外国使节对“两宫太后垂帘,太子管府”制度的支持。在别人的冷落下,易悄悄出现在热河,与慈禧谈判,策划了“辛酉政变”。结果,她打倒了以肃顺为首的八位大臣,正式开始了她第一次听政。
原来皇权斗争,互相利用。所以任性很容易成为诗人的绊脚石。慈禧开始频频找借口打压易,但易不得不向慈禧屈服,最终被排除在最高权力集团之外。儿子同治皇帝的去世,让慈禧第二次听政。慈禧选择了既是她侄子又是她的外甥的光绪皇帝继承大同。由于当时光绪皇帝尚年轻,慈禧得以重掌最高皇权,从而达到清朝的权力巅峰,以至于她听政近半个世纪。
在中国古代宗法社会的演变中,女性的强势参政只是少数例外,也就是说,并不取决于政治制度的进步,而是取决于高素质女性的出现。然而,在中国的改朝换代过程中,占据王朝最高权力的女性政治家仍然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宗法制度的传承中
武则天作为一个普通的女孩子,她是怎么在后宫中生存,最终称帝统治一个国家的?
武则天是历史上唯一一个正统的女皇,她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步步为营,在后宫里能够生存下来,系这是她的命运吗?1、武则天是唐太宗李世民的才人,唐高宗李治的皇后。太宗称其为“媚娘”。武则天天生就是一个政治家,善于察言观色,在太宗时期不是特别得宠,就转向了储君李治,武则天的思想和手段无疑是最强的。
2、武则天的出身并不是多高贵,她只是出身在普通官僚家庭,虽说她的家世普通,可是她的见地却一点都不普通,在繁华的唐朝,在这种生活环境下生长,让武则天产生了对权力的向往。
3、她从小就聪明,什么东西一点就透彻,环境以及人为因素导致了她的性格属于不达目的誓不罢休。曾出家为尼的而后又被接进宫去,拜为昭仪,武则天就借机一步步地干涉朝政、收买人心。
4、后来李治当了皇帝,她在协助高宗处理军国大事,自己的眼界愈发广阔,内心想要的也越来越多。佐持朝政三十年后,终于在67岁时登上帝位,自称圣神皇帝,改国号为周,成为中国历史上空前绝后的唯一女皇。
扩展资料:
关于武则天的历史评价
1、从唐代开始,历来有各种不同的评价。唐代前期,由于所有的皇帝都是她的直系子孙,并且儒家正统观念还没完全占据统治地位,所以当时对武则天的评价相对比较积极正面。
2、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特别是司马光所主编之《资治通鉴》,对武氏严厉批判。程朱理学在中国思想上占据主导地位后,轻女的舆论决定了对武则天的评价。
3、武后善治国、重视延揽人才,首创科举考试的“殿试”制度,而且知人善任,能重用狄仁杰、张柬之、桓彦范、敬晖、姚崇等中兴名臣。
4、国家在武则天主政期间,政策稳当、兵略妥善、文化复兴、百姓富裕,故有“贞观遗风”的美誉,亦为其孙唐玄宗的开元之治打下了长治久安的基础,武则天对历史做出过巨大的贡献。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武则天
只要说起古代传奇女人物,那第一名肯定是武则天,武则天算是中国历史上真正意义上的女帝,从没有哪个女性能比得上武则天,从一个卑微的小人物,逐渐逆袭成为一代君王,这其中的辛酸估计也只有她自己能体会得到,究竟是一个人庞大的野心还是被现实逼迫才走向这条帝王的道路呢?
武则天的思想和手段无疑是最强的,武则天的出身并不是多高贵,她只是出身在普通官僚家庭,虽说她的家世普通,可是她的见地却一点都不普通,在繁华的唐朝,在这种生活环境下生长,让武则天产生了对权力的向往,而且她从小就聪明,什么东西一点就透彻,环境以及人为因素导致了她的性格属于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进宫之后因为长得过于好看,被唐太宗看重,后来唐太宗去世之后,武则天被送到寺院为尼,但是李治很喜欢武则天啊,想方设法的又把武则天纳入了自己的后宫之中,不听劝阻非要立武则天为后,李治得了眼疾之后,武则天就经常和李治商讨国家大事,导致自己的眼界愈发广阔,内心想要的也越来越多。
长期的干涉政务导致武则天在朝廷上说话的分量也越来越重,因为武则天处事风格比较果断,所以也深得朝廷大臣们的喜爱,后来李治想要废后,结果被武则天得知,就先行一步控制了李治,李治去世之后,武则天顺利登上帝位,她在位期间,做出的贡献还是挺多的。
武则天能够成功,靠的是美丽的容貌跟过人的胆识,以及聪明跟心狠手辣。
武则天能够掌握权力,关键是她拥有皇室妻子和母亲的身份,正因为她是唐高宗的妻子,所以在丈夫生病期间,她名正言顺的把持朝政,这也为她后来称帝奠定了基础。
再有智慧的人也没有天生能应对各种迫害的能力,只能说有个人机遇有耐受力强有主角光环,就是死不了,拔几层皮后成长起来了
唐代的著名的政治女性有哪些
唐代的女性能与政治有多大关联呢,女性决定了唐代多少的命运呢? 唐朝的女姓资料
请点击网址
http://tieba.baidu.com/f?kz=109200626
唐代政治女性
太穆皇后窦氏
高祖太穆皇后窦氏当数唐代第一个有政治抱负的女人,这大概应该与她的皇族血统有关——窦氏的母亲是周武帝的姐姐襄阳长公主。她出生时就有些异象——“生而发垂过颈”,但这仅是开始,到三岁时头发就长的与身体一般长短,这样的头发容易让人联想到她的见识方面出了问题。一般,父母是不会宠爱这样的孩子的,倒是当皇帝的舅舅甚是稀罕,因而养于宫中,受了不少熏陶。她也不令舅舅失望,幼时就能给舅舅周武帝进些柬言,如周武帝不爱突厥裔皇后,窦氏便劝其舅曰:“四边未静,突厥尚强,愿舅抑情抚慰,以苍生为念。但须突厥之助,则江南、关东不能为患矣。”由此窦皇后的政治远近可以见一斑,也足以让人对古人的经验产生怀疑:原来头发与见识并不成反比。后来隋文帝得了周的帝位,窦氏发狠:“只可惜我不是男人,否则一定要替舅舅夺回帝位。”其实窦氏恨的不是女儿身,而是其父实力太弱,不然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女皇帝该是窦氏了。
这可把她父母吓的够呛,指不定什么时间就会惹出灭九族的祸,其父窦毅因此嘱咐夫人:“还是赶紧把她嫁了吧,但我这闺女确实是才貌与众不同,又不能随便许人,怎样找这个乘龙快婿呢?”幸好那是个遍地英雄的时代,所以窦毅只是略施小计,便钓到的李渊。当然这也是李渊的运气,不然日后能否坐江山也未可知,但这却是窦氏的不幸,倘若钓到的是个有实力无大志的夫君,窦氏的皇帝梦倒也能圆了。
婚后窦氏“喜好”书法,竟与李渊写的一模一样,李渊的手下也分辨不出,所以也常替李渊批些公文,就此开了唐代女人替丈夫处理公事的先河,可以说后来武氏批奏章是有例可循的。实际这个阶段的窦氏是个真正的统帅,李渊整天只是吃喝玩乐,不管正事,当然此时的李渊也只是个地市级的官员,并没有多大的权力。
隋炀帝时,窦氏发现李渊养了几匹骏马,立即提醒他:当今圣上好鹰爱马,你又不是不知道,还不赶快献了,一定能封官进爵,留着有祸。李渊小气,没献,果然被贬了,窦氏气的吐血,不久就崩了,时年四十五。李渊追悔莫及,于是亡羊补牢,又组织了一批鹰犬骏马献给隋炀帝,隋炀帝大喜,竟擢升李渊为将军。李渊激动的热泪盈眶,对诸子云:“早听你们老母的话,去年就升了。”李渊从此励精图治,一步一步,脚踏实地,也就因此实力大增,竟成就了帝业。
李渊的两个儿子李建成和李世民也是窦氏一手教出来的,李世民与母亲的感情也很深,接位后曾对臣子们说:“我这一辈子只后悔一件事儿,就是不能报答母亲的养教之恩,不能给母亲颐养天年。”窦氏教的两个儿子都是善战之士,也是大政治家,你能说窦氏不是大政治家吗?
窦氏看人的目光业很准,早就偏爱李世民,窦氏不死,秦王许能立为太子,也就不会有玄武门血案了,建成、元洁就能尽享天年,李渊也就不必当个有名无实太上皇,郁闷而终了。
纵观窦氏一生,政治上高瞻远瞩,敏感果断,有帝王之资,但无帝王之命,连皇后也是后来追封的,不能不说是命运弄人。
武则天
武则天(624—705年),籍贯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东),生于利州(今四川省广元市)。唐高宗李治的皇后,唐中宗李显、唐睿宗李旦之母,高宗去世后,武则天相继废掉两个儿子中宗和睿宗,自己做了皇帝,创造了“曌”(读音“zhào”),这个字意为“日月当空”,并改国号为“周”,史称“武周”。武则天统治的前期,重用酷吏,严厉打击反对他的元老重臣,勋贵旧族,就此打破大族控制政局,垄断高官的局面。定都洛阳。690—705年在位。世人据其尊号“则天大圣皇帝”称之为武则天(则,法则也,以为法则也。则天,即以天为法则,向上天学习,遵循上天的规律和要求的意思)。性巧慧,多权术。唐朝开国功勋武士彟的次女,生母杨氏是武士彟的续妻,陇右大士族、隋朝宰相、遂宁公杨达之女。
武则天是唐太宗李世民的才人,唐高宗李治的皇后。太宗称其为“媚娘”。她在协助高宗处理军国大事,佐持朝政三十年后,亲登帝位,自称圣神皇帝,废唐祚于一旦,改国号为周,成为中国历史上空前绝后的唯一女皇。从她参与朝政,自称皇帝,到病移上阳宫,前后执政近半个世纪,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史称“贞观遗风”历史功绩,昭昭于世。诚如宋庆龄对她的中肯评价:武则天是“封建时代杰出的女政治家”。
武则天出生在唐初新贵显宦之家,然而,初唐极重士族的门阀之风盛行,而武氏庶族的门第,低微的出身,又使她饱受流俗的轻视,而不甘埋没。这一特殊的境遇与遭际,强烈地刺激着青年时代的武则天,使她努力追逐和争取最高权力。这一点在她以后从政乃至于“南面称孤”的一系列政治斗争中,表现的尤为突出,成为她一生功过参差的修养。品德、性格和心理根源。
则天自幼聪慧敏俐,极善表达,胆识超人。父亲深感她是可造人才,遂教她读书识字,使她通晓世理。史载,则天十三、四岁时,已是博览群书,博闻强记,诗词歌赋也都奠定了一定基础,而且长于书法,字态卓荦不群。
贞观十一年(637年),14岁的武氏以长相俊美,入选宫中,受封“才人”。入宫之后,太宗遂赐号“媚娘”。后结识李治。
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太宗死去,则天与所有嫔妃,发送长安感业寺削发为尼。太宗九子李治即位后,因早先与则天暗通款曲,对她极有兴趣,遂借祭祀之名来到感业寺,两人一见面涕泗横流。宫中皇后王氏端庄矜持,不特意讨好李治,已被冷落多年,受宠的是萧淑妃,为李治生有一儿两女,因此,萧淑妃称霸后宫。与王皇后不和,且萧淑妃的儿子被封为雍王,按唐惯例,皇后的长子为太子,剩下的若干个儿子才有一个有可能封为雍王。萧淑妃的儿子受封,是不是意味着萧淑妃将由二品妃子升为一品,成为皇后?王皇后为保住自己的位子,特意授让皇上接武氏进宫,以免二人饱尝相思之苦。皇后这一关通过了。武氏便顺利进入宫内。王皇后原本认为武氏原是先帝的妾,而且身份低微,皇帝不会给她任何名分,接进宫内是让她打击萧淑妃,两败俱伤,自己坐收渔翁之利。可正是这样,她却给自己筑造了一个大大的坟墓,成为武则天上升之路的第一批牺牲品。两三年后武氏入官,晋封为“昭仪”。永徽六年(655年),极受高宗宠幸的武则天,在内宫的斗争中稳操胜券,并日促高宗立己为后。然而,在封建社会中,皇后的废立乃国之大事,须与重臣们商定。当高宗把废皇后王氏,立则天为皇后的打算向褚遂良、长孙无忌等忠贞重臣说明后,立即遭到强烈的反对。他们认为武氏出身卑微,不宜为后,且太宗崩时,曾言“佳儿佳妇”,不应废王皇后。但是,高宗的主张也得到武则天的同谋许敬宗以及李义府等一些朝中挺武派的支持。后武则天亲的女儿突然夭折,便称为王皇后所杀,迫使高宗终于在这年的十月断然颁诏,废皇后王氏,正式册立则天为皇后,册立皇后后,武则天将王皇后、萧淑妃手脚砍断,将其放入酒缸中,称其为醉骨。武则天登上皇后宝座后,机智精明,“通文史,多权谋”的长处,得到长足的发挥和发展,使高宗对她宠爱之余,别眼相看。她亦利用皇后的身份,皇上对己的宠爱,积极参与朝政, “百司奏事,时时令后决之”。从永徽六年(655年)到显庆四年(659年)的五年时间里,她广弄冤案,天下森森,大量清除政敌,贬尚书右仆射诸遂良,使其抑郁而死;黜同中书门下长孙无忌,逼其自缢;罢免朝中诸遂良、长孙无忌的支持者,巩固和扩大了自己的影响和权力,扫除了她参政道路上的障碍,号称“贞观遗风”之称的永徽之治结束。
显庆五年(660年),高宗李治因患风眩,目不能视,遂下诏委托武后协理政事。自此,则天从参政步人执政,“黜陟生杀,决于其口,天子拱手而已”,人虽在幕后,却遥控了朝廷实权。后来,高宗后悔,图谋收回大权,并密令中书侍郎上官仪草诏废后。岂知机事不密, “谋泄不果”,武后先下手为强,立将上官仪处死。高宗之举,功亏一篑,反使武后更为警觉。
高宗虽厌其独行独断,许多国家大事又不能不倚重她。这样,就使武后逐渐从幕后走向前台,竟与高宗同临紫宸殿,一起接受群臣朝拜。上元元年(674年),高宗号天皇,皇后号天后,天下人谓之“二圣”。自此,高宗形同虚设,唐朝权柄,尽在武后则天掌握之中。
武则天有四子一女,长子李弘因病去世,次子李贤被流放(后杀害),三子被废,四子待武则天登基后,改名武轮。
从上元元年(674年),则天以“天后”之尊开始执政,至天授元年(690年)正式称帝的16年中,武氏为当皇帝做了大量的长时间的准备,采取了多种有力有效的措施。首先,在王位的继承上,高宗想禅位于长子李弘。传说武后则不念母子之情,将李弘毒死,立次子李贤为太子。李贤被高宗委以临国之任,处理政务颇为精干,武后则废李贤为庶人,立三子李显为太子。弘道元年(683年),高宗卒,中宗李显刚刚继位,武后则以皇太后名义临朝称制。一年后便废掉中宗,改封庐陵王,立四子李旦为帝,是睿宗。李显、李旦都是昏庸无能之辈,在皇帝位上也是傀儡,处处受制于武后。
其次,是修改《氏族志》为《姓氏录》,原来连《氏族志》都不能列入的武氏,在《姓氏录》中,却定为姓氏的第一等,这并没有改变门阀观念,只是武则天为了提高武的地位的一个表现。
再次,是变更官名,改东都洛阳为神都,为自己登位称帝,建立新秩序,迈出重要的一步。向举国表示自己大位一统至高无上的权力。武后的这些新政措施,很快遭到皇族李氏和许多士族官僚的反对。柳州刺史,唐初元勋徐世绩之后徐敬业,召十数万兵马率先于扬州发难,骆宾王写下名著一时的《讨武曌檄》,遍撒域中。宗室琅玡王李冲在博州,越王李贞在豫州也相继反武,举兵讨伐。则天武后对此毫不手软,坚决镇压,在她的直接指挥下,这些叛乱很快平息,徐敬业、李冲、李贞等主要发难者,或死于战场,或被捕杀,无一幸免。
公元690年,武则天认为亲临帝位的条件成熟,先借佛僧法明之口,广造舆论:“武后为弥勒佛转生,当代唐为天子。”接着又一手导演了,以唐睿宗为首的六万臣民上表劝进,请改国号的壮举。至此,水到渠成,则天武后在“上尊天示”、“顺从众议”的“万岁”声中,登临大宝,实现了梦寐以求的夙愿,改唐为“周”,自号“圣神皇帝”。这年,她已是67岁的高龄。
如果说,武则天在称帝前三十余年参政执政的政治生涯中,已显示出惊人的政治谋略和手段。那么,在称帝之后的十余年中,则更充分地显示了她在用人、处事、治国等各个方面杰出的政治才能和政治家的气魄。
则天称帝后,更重视人才的选拔和使用。她认为“九域之广,岂一人之强化,必伫才能,共成羽翼”。凡能“安邦国”、“定边疆”的人才,她不计门第,不拘资格,一律量才使用。为了广揽人才,她发展和完善了隋以来的科举制度,放手招贤,允许自举为官、试官,并设立员外官。此外,她还首创了殿试和武举制度,为更多更广地发现人才,搜罗人才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比如,中唐名将郭子仪,就是“自武举异等出”。这样,在她施政的年代里,始终有一批“文似仁杰”,“武类休武”的能臣干将为其效命,有力地维护着武周的政权。
对于农业生产,则天也非常重视。她说:“建国之本,必在务农”,“务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人富”。她规定,能使“田畴垦辟,家有余粮”的地方官升任;“为政苛滥,户口流移”的“轻者贬官,甚至非时解替”。这样,在她执政的年代里,农业和手工业都得到较大的发展。人口不断增加。据当时统计,永徽时全国户数为380万户,到则天临终的神龙元年,渐增为615万户,几乎增长一倍。仅此一点即可看出这一时期的农业经济发展情况。
在抗击外来入侵,保护边境安宁,改善相邻各国的关系方面,则天施政时期也做了很多努力。对吐蕃贵族的入侵和骚扰,则天给予坚决的抵御和反击。长寿二年(692年)她派大将王孝杰击败吐蕃,收复安西四镇,复置安西都护府于龟兹。之后,又在庭州设置北庭都护府,巩固西北边防,打通了一度中断的通向中亚地区的“丝绸之路”。在她施政的年代里,坚持边军屯田的政策。天授年间,娄师德检校丰州都督“屯田积谷数百万,兵以饶给”。大足元年(701年),郭元振任凉州都督,坚持屯田五年,“军粮可支数十年”。武氏的这种大范围的长期屯田。对边区开发、减轻人民转输之劳,以及巩固边防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当然,在武曌掌权近半个世纪的较长时期内,也有很多过失。她重用酷吏,奖励告密,使不少污吏横行一时。他们刑讯逼供,滥杀无辜,诬陷于人,使不少文臣武将蒙受不白之冤。虽然对武周政权的巩固起过一些作用,但是,搞得统治集团内部矛盾激化,人人自危,必然影响国家的治理和生产的发展。她放手选官,使官僚集团急剧。增大,官僚机构膨胀,必然要加重人民的负担。她晚年好大喜功,生活奢靡,耗费大量财资和劳力。这都不同程度影响和延缓了生产力的发展。不过,这些错误和过失,毕竟是武则天政治生涯中的支流。她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能够排除万难,在统治长达半个世纪的年代,形成强有力的中央集权,社会安定,经济发展,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革除时弊,发展生产,完善科举,破除门阀观念,不拘一格任用贤才,顺应历史潮流,大刀阔斧改革。武则天的每一项功绩都伴随着矛盾,正如林达先生所说的“每撒下一缕阳光,就投下一片阴影”。在武则天去世之后的一千多年里,人们对她的评价是反反复复在变,如唐前期对她的评价相对比较积极,比较正面;因为从唐中期开始儒学复兴,到南宋程朱理学在中国占据了思想上的主导地位,所以从南宋开始对武则天的评价持续走低,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王夫之对于武则天的评价是:“鬼神之所不容,臣民之所共怨”;到了近代由于女权运动的兴起,人们又赋予武则天妇女解放的色彩了。
705年,宰相张柬之乘武则天年老病危,拥立中宗复位,尊武氏为“则天大圣皇帝”。同年冬,武氏死,享年82岁,遗诏“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李白把武则天列为唐朝“七圣”之一。
据林语堂先生《武则天正传》,武则天一生共谋杀了九十三人(不包括其受到株连的亲属)。其中她自己的亲人二十三人,唐宗室三十四人,朝廷大臣三十六人(不包括其走狗)。这里面有多少是该死的,有多少是冤案;有多少确为武则天所害,有多少是别人对武则天的诬陷,这笔账,只好留给历史学家慢慢去算了。CCTV《百家讲坛》——蒙曼说唐之武则天,也有一些记载。
武则天登基时出现五星连珠(一种天象,就是金木水火土五颗星排成一条直线,古人认为出现这种天象是顺应天命),但是史书没有记载。
太平公主
太平公主是我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她不仅仅因为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女皇武则天的女儿,而且几乎真的成了“武则天第二”。
作为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的小女儿,唐中宗和唐睿宗的胞妹,生平极受父母兄长尤其是其母武则天的宠爱,权倾一时,被称为“几乎拥有天下的公主”。有人依《全唐文·代皇太子上食表》一文认为她的本名是李令月。
其实,太平公主一生很不太平,她的血管里流动着的是她那极不安分的母亲的血液。从小,她骄横放纵,长大后变得凶狠毒辣,野心勃勃地觊觎着那高高在上的皇位,梦想像她母亲那样登上御座,君临天下。然而,正如黑格尔所言,历史往往会发生惊人的重复,但如果第一次是以喜剧面目出现,第二次则以闹剧出现。太平公主虽不乏心机和才干,也曾纵横捭阖得意于一时,但终未能承传母志,位列九五,只是在史书上留下许多五颜六色的斑痕而已。
唐中宗皇后韦氏
唐中宗皇后韦氏(?-710年),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中宗李显之妻,生懿德太子(李重润)、永泰公主(李仙蕙)、永寿公主、长宁公主和安乐公主(李裹儿)。神龙元年(705年)中宗复位。勾结武三思等专擅朝政,以其从兄韦温掌握实权。纵容女儿安乐公主卖官鬻爵,又大肆修建封寺庙道观。景龙四年(710年)毒死中宗,立温王李重茂为帝,临朝称制。不久李隆基发动政变,拥其父相王李旦复位。被杀于宫中,并被追贬为庶人,称韦庶人。
安乐公主
安乐公主,是唐中宗李显之女,韦氏所生,小名裹儿。她先嫁给武三思之子武崇训,后又嫁给武承嗣之子武延秀。在唐中宗统治时期,她大肆开府设官,干预朝政,贿买官爵,宰相以下的官员多出其门。她曾向中宗请求立她为皇太女,权力欲望特别强。她的生活非常奢侈,为了大兴土木工程,抢占民田民房。景云元年(710),她与韦后向中宗进献了有毒的蒸饼,毒死中宗后,又发动宫廷政变,企图挟持相王李旦和太平公主,立韦后为女皇,自己为皇太女。不料在这场宫廷政变中。临淄王李隆基技高一筹,杀死了韦后及其党羽,立相王李旦为帝,安乐公主也死于这场政治漩涡中。
1.高宗的皇后武则天,后来成为了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
2.武则天的幕僚上官婉儿,权利一度等同于机要参谋长;
3.中宗李显的皇后韦后,她与她女儿设计毒死了中宗,想学她婆婆当第二个女皇,失败后被杀;
4.中宗李显的女儿安乐公主,替母亲韦后争帝位,失败被杀;
5.武则天的女儿太平公主,与李隆基一起除掉了韦后和安乐公主。之后争帝位不成自杀;
6.唐玄宗的宠妃杨玉环,杨家得宠后权倾朝野,安史之乱时避祸成都,在长安去成都的路上被兵变逼迫,玄宗默许被高力士益死在马嵬坡。
7.唐太宗的皇后长孙皇后,其兄长孙无忌是太宗时的名相,长孙皇后是历史上有名的贤内助,太宗时某些政治问题的解决还是有她的话语权的。
唐代首屈一指的政治女性当属武则天无疑了,当了女皇,改了国号,当然也杀了不少李唐宗室。
武则天(武才人、武曌、武昭仪、武媚娘)、太平公主、韦皇后、上官婉儿
武则天,太平公主,韦皇后,安乐公主,婉儿
女王的中国女皇帝
武则天
(公元624年-公元705年),名武曌,祖籍并州文水(今山西省文水县东),生于利州(今四川省广元市)。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的女皇帝,也是即位年龄最大(67岁即位)、寿命最长的皇帝之一(终年82岁)。为唐朝功臣武士彟次女,母亲杨氏。十四岁入后宫为唐太宗的才人,唐太宗赐号“武媚”[1],唐高宗时初为昭仪,后为皇后,尊号为天后,与唐高宗李治并称二圣,683年12月27日-690年10月16日作为唐中宗、唐睿宗的皇太后临朝称制,期间,改名为“曌”。[2]武则天认为自己好像日、月一样崇高,凌挂于天空之上。
后自立为皇帝,定洛阳为都,改称神都,建立武周王朝,神龙元年(705年)正月,武则天病笃,宰相张柬之发动兵变,迫使武氏退位,史称神龙革命。唐中宗复辟,恢复唐朝,上尊号“则天大圣皇帝”,后遵武氏遗命改称“则天大圣皇后”,以皇后身份入葬乾陵,唐玄宗开元四年(公元716年),改谥号为则天皇后,天宝八年(公元749年),加谥则天顺圣皇后。 家世出身 武则天为唐开国功臣武士彟次女,母亲杨氏(出身于隋朝皇室,父为隋朝观德王杨雄之弟遂宁公杨达),祖籍并州文水县(今山西省文水县北徐村人),于武德七年(624年)生于长安(今陕西西安),一说生于利州(今四川省广元市)。[3]有异母兄长武元庆、武元爽,另有同母姐妹两人,一位是韩国夫人武顺,另一位是郭夫人。
其父武士彟从事木材买卖,家境殷实,富有。隋炀帝大业末年,李渊任职河东和太原之时,因多次在武家留住,因而结识。李渊在太原起兵反隋以后,武家曾资助过钱粮衣物,故唐朝建立以后,曾以“元从功臣”历官工部尚书、黄门侍郎、判六尚书事、扬州都督府长史、利州、荆州都督等职,贞观中,累迁工部尚书、荆州都督,封应国公。父亲武士彟在贞观九年(635年)逝世后,堂兄武惟良、武怀运及武元爽等对其母亲杨氏失礼。[4] 初入宫廷 贞观十一年(637年)十一月,武则天年十四岁时,唐太宗听说她仪容举止美,召她入宫,封为五品才人,赐号“武媚”,后世讹称武媚娘。武则天入宫之前向寡居的母亲杨氏告别时说:“侍奉的圣明天子,岂知非福?为何还要哭哭啼啼、作儿女之态呢?”[5]
对于唐太宗时期武则天在宫中的生活,史书并没有详细的描述,仅见武则天在晚年时回忆自己为太宗驯马一事。太宗有马名叫狮子骢,肥壮任性,没有人能驯服它。武则天当时侍奉在侧,对唐太宗说:”我能制服它,但需要有三件东西:一是铁鞭,二是铁棍,三是匕首。用铁鞭抽打它,不服,则用铁棍敲击它的脑袋,又不服,则用匕首割断它的喉管。“唐太宗夸奖武则天的志气。[6]
但武则天并未得到唐太宗的宠爱,做了12年的才人,地位始终没有得到提高,在唐太宗病重期间,武则天和太子李治建立了感情。
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唐太宗驾崩,武则天依唐后宫之例,和部分没有子女的嫔妃们一起入长安感业寺为尼,但她与新皇李治一直藕断丝连。[7] 再次入宫 永徽元年(650年)五月,唐高宗在太宗周年忌日入感业寺进香之时,又与武则天相遇,两人相认并互诉离别后的思念之情。[7]
永徽二年(651年),因无子而失宠的王皇后看在眼里,便主动向高宗请求将武则天纳入宫中,企图以此打击她的情敌萧淑妃。[8]李治早有此意,当即应允。
永徽二年(651年)五月,唐高宗的孝服已满,武则天便再度入宫,入宫前武则天已怀孕了,入宫后生下儿子李弘。武则天回宫后的确迅速打败萧淑妃,获得李治的宠爱,次年(652年)五月,便被拜为二品昭仪。当时王皇后、萧淑妃经常与武昭仪争宠,互相说坏话,李治都不听。
武则天攻于心计,心狠手辣,兼涉文史。654年(永徽五年),武则天产下长女安定思公主,据《新唐书》和《资治通鉴》记载,在安定思公主出生后一月之际,王皇后来看望,怜爱并逗弄公主玩,王皇后走出去后,武则天趁没人将女孩掐死,又盖上被子。正好李治来到,武则天假装欢笑,打开被子一同看孩子,发现女儿已经死了,武则天啼哭。问身边的人是怎么回事,身边的人都说:“皇后刚刚来过这里。”李治勃然大怒,说道:“皇后杀了我的女儿!”武则天于是哭泣着数落王皇后的罪过。王皇后无法解释清楚,李治从此有了”废王立武“的打算。但此事有争议,成书于五代的《旧唐书》和《唐会要》只记载了小公主的暴卒。
永徽六年(655年)六月,在后宫有谣言说王皇后与其母柳氏行厌胜之术,李治得知后,大怒之下将其母柳氏赶出皇宫,而且还想把武昭仪由昭仪晋封为一品宸妃[9],由于受到宰相韩瑗和来济的反对,最后不能成事。当时朝廷以长孙无忌、褚遂良为首的元老大臣势力强大,李治的权力受到很大限制,外廷以长孙无忌为首的很多大臣反对唐高宗废王立武,武则天前进的道路也因此充满艰辛。李治企图借“废王立武”重振皇权,打击元老大臣势力。于是,武则天开始成为高宗政治上的“战友”。
不久,中书舍人李义府首个支持”废王立武“,得到李治和武则天的重赏,很多中层官员看到支持“废王立武”有利可图便转而支持立武则天为后,许敬宗、崔义玄、袁公瑜等大臣纷纷向李治连投递了请求立武昭仪为后的表章。李治看到有不少人支持,废立之意再次萌生。功臣元老中的李勣又说了一句“此陛下家事,何必问外人”,彻底打动了李治的心,使李治和武则天在废立皇后的问题上的不利局面一下扭转过来了,同年十月十三日,李治终于颁下诏书:以“阴谋下毒”的罪名,将王皇后和萧淑妃废为庶人,并加囚禁;她们的父母、兄弟等也被削爵免官,流放岭南。七天以后,李治再次下诏,将武则天立为皇后;与此同时,又将反对最力的宰相褚遂良贬为外州都督。
显庆四年(659年)四月,武则天与唐高宗达成共识:将长孙无忌、于志宁、韩瑗、来济等人削职免官,贬出京师。至此,李治基本实现了君主集权。“废王立武”事件沉重打击了关陇贵族,自魏晋南北朝以来皇权不振的情况被改变,对中国历史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10] 二圣临朝 显庆五年(660年)十月,李治风疾发作,头晕目眩,不能处理国家大事,于是让武则天处理朝政。然而也让武则天和李治出现了裂痕,也导致了武则天差一点被废。
龙朔元年(661年)正月,武则天请禁止天下妇女为俳优之戏(古代指演滑稽戏的艺人),李治采纳并下诏。四月,李治欲亲率大军进攻高丽,武则天抗表进谏以为不可,被采纳。
麟德元年(664年),李治让宰相上官仪起草了废掉武则天的诏书。墨迹未干时,武则天及时发现,软硬兼施,废掉皇后的事只好以失败告终。于是,武则天向李治建议让她一起上朝,临朝听政。合称二圣,使她的政治经验和影响力进一步增长了。[12]
但武则天还不满足,她要与李治封禅泰山。由于唐高宗年间国力昌盛,武则天积极窜掇李治封禅泰山。祭祀昊天上帝时先皇配享,祭祀皇地祇时太后配享。封禅的时候先由皇帝初献,公卿当亚献。但封禅毕竟没有皇后的事,于是她又说,封禅为祭地之仪,由太后配享,彰显后土之德。让公卿当亚献非常不妥,因为男女有别。不能让外臣来祭祀。所以要让她自己充当亚献,好孝敬孝敬自己的婆婆,李治果然答应。后来在麟德三年(666年)正月初一这天,她与李治一块封禅泰山,充当亚献,而且还给百官赐爵加阶,使百官对她感恩戴德。
乾封二年(667年),李治因久病不愈,命太子李弘监国。
上元元年(674年)八月,李治称天皇,武则天称天后,名为避先帝、先后之称,实欲自尊。十二月武则天上表建议十二事: 一,劝农桑,薄赋徭。 二,给复三辅地(免除长安及其附近地区之徭役)。 三,息兵,以道德化天下。 四,南、北中尚(政府手工工场)禁浮巧。 五,省功费力役。 六,广言路。 七,杜谗口。 八,王公以降(下)皆习《老子》。 九,父在为母服齐衰(丧服)三年(过去是一年)。 十,上元《年号)前勋官已给告身(委任状)者,无追核。 十一,京官八品以上,益禀入(增加薪水)。 十二,百官任事久,材高位下者,得进阶(提级)申滞。” 李治都同意,下诏颁布施行。武则天能够重视农业生产,规定各州县境内,“田畴垦辟,家有余粮”者予以升奖;“为政苛滥,户口流移”者必加惩罚。所编《兆人本业》农书,颁行天下,影响很大。而武则天执政期间,其宗教政策乃以佛教在道教之上。
上元二年(675年),李治患的风眩症更厉害了,便与大臣们商议,准备让武则天摄政。宰相郝处俊谏道:“陛下奈何将高祖、太宗的天下,不传给子孙而委任给天后啊!”李治因而暂时停议。武则天得知后,就召集了召集大批文人学士,大量修书,先后撰成《玄览》、《古今内范》、《青宫纪要》、《少阳正范》、《维城典训》、《紫枢要录》、《凤楼新诫》、《孝子传》、《列女传》、《内范要略》、《乐书要录》、《百僚新诫》、《兆人本业》、《臣轨》等书。且密令这批学者参决朝廷奏议,以分割宰相的权力,被当时的人称作“北门学士”。同年,太子李弘病逝,改立李治与武则天的二子李贤为太子。
调露二年(680年),李贤因谋逆罪被废为庶人,流放巴州。因此,又立了三子李显为太子。
永淳二年(683),李治驾到奉天宫,当时武则天从封泰山以后,劝李治封禅中岳。李治因患病而终止。李治苦于头痛不可忍耐,侍医秦鸣鹤道:“刺头微微出血,可以治愈。”武则天在帷帐中说道:“此医可斩首,想要在皇上头上刺出血来吗!”李治说:“我苦于头痛,出血未必不好!”侍医就用针刺百会,李治道:“我的眼睛看见了。”不久,诏命皇太子李显代理国政,裴炎、刘齐贤、郭正一等人在东宫任同平章事。李治从奉天宫回东都,病得很厉害,宰相以下大臣都不能晋见。同年十二月,李治驾崩,临终遗诏:太子李显于柩前即位,军国大事有不能裁决者,由天后决定。四天以后,李显即位,是为唐中宗,尊武则天为皇太后。[13] 登基为帝 光宅元年(684年)二月,李显打算任命韦皇后之父韦玄贞为侍中,宰相裴炎力谏,李显生气地说:”朕即使把天下都给韦玄贞,又有何不可?还在乎一个侍中吗?”[14]武则天以此为借口将李显废黜为庐陵王,并迁于房州。立第四子豫王李旦为帝,是为唐睿宗,武则天临朝称制,自专朝政。[15]同年九月,徐敬业、徐敬猷兄弟联合唐之奇、杜求仁等以扶支持庐陵王为号召,在扬州举兵反武,十多天内就聚合了十万部众。武后当即以左玉钤大将军李孝逸为扬州道大总管,率兵三十万,前往征讨。十一月,徐敬业兵败自杀。[16]
垂拱二年(686年)三月,武则天下令制造铜匦(铜制的小箱子),置于洛阳宫城之前,随时接纳臣下表疏。同时,又大开告密之门,规定任何人均可告密。凡属告密之人,国家都要供给驿站车马和饮食。即使是农夫樵人,武则天都亲自接见。所告之事,如果符合旨意,就可破格升官。如所告并非事实,亦不会问罪。同时,武则天又先后任用索元礼、周兴、来俊臣、侯思止等一大批酷吏,掌管制狱,如果被告者一旦被投入此狱,酷吏们则使用各种酷刑审讯,能活着出狱的百无一二。这样,随着告密之风的日益兴起,被酷吏严刑拷打致死的人日渐增多。于是在朝廷内外便形成了十分恐怖的政治气氛,以致大臣们每次上朝之前,都要和家人诀别,整天都惶惶不可终日。为奖励告密,武则天对告密者破例授官。是年杀安南王李颖等宗室十二人,又鞭杀故太子李贤二子,唐之宗室被杀戮殆尽,其幼弱幸存者亦流岭南。
武则天谋夺李唐的社稷,翦除唐宗室,诸王不自安,欲起兵对抗。还未有共识的时候,博州刺史琅邪王李冲,垂拱四年(688年)八月于博州(今山东聊城东北)举兵。豫州刺史越王李贞起兵豫州(今河南汝南)呼应。武则天分遣丘神勣、魏崇裕击之。琅邪王李冲起兵七日败死;九月,越王李贞兵败自杀。武则天想尽除李氏诸王,使周兴等审讯之,迫韩王李元嘉、鲁王李灵夔、黄国公李撰、东莞郡公李融、常乐公主等自杀,亲信等均被诛。
同年,武则天命令薛怀义率令万多人,毁乾元殿,建明堂,花了近一年落成,高二百九十四尺,阔三百尺。共三层,上为圆盖,有条九龙作捧著的姿态。上有铁凤,高一丈。饰以黄金,称为“万象神宫”。明堂既成,又命僧薛怀义铸大像,大像的小指也可以容纳数十人,于明堂北起五层高的天堂来收纳这个大像。所花费用以万亿计,政府财政为之枯竭。武承嗣命人凿白石为文曰:“圣母临人,永昌帝业。”号称在洛水中发现,献给武则天,武则天大喜,命其石曰“宝图”。之后武则天加尊号为“圣母神皇”。[17]
载初二年(691年)七月,法明等撰《大云经》四卷,说武则天是弥勒佛化身下凡,应作为天下主人,武则天下令颁行天下。命两京诸州各置大云寺一所,藏《大云经》,命僧人讲解,并将佛教的地位提高在道教之上。九月侍御史傅游艺率关中百姓九百人上表,请改国号为周,赐皇帝姓武。于是百官及帝室宗戚、百姓、四夷酋长、沙门、道士共六万余人,亦上表请改国号。武后准所请,改唐为周,改元天授。尊号圣神皇帝,改元天授,但仍以李旦为皇嗣,赐姓武氏。立武氏七庙于神都,追尊周文王曰:始祖文皇帝。立武承嗣为魏王,武三思为梁王,其余武氏多人为王及长公主。[18] 女皇岁月 长寿元年(692年)九月,武则天派王孝杰与阿史那忠节率军出征西北。十月二十五日,王孝杰大破吐善,收复龟兹、疏勒、于阗、碎叶安西四镇,设安西都护府于龟兹。在群臣一致反对的情况下,武则天毅然加派安西四镇成兵3万。这一措施使安西四镇从此安定,直到唐玄宗时再无反复。[18]
长寿二年(692年)正月初三,杀皇嗣李旦的妃子刘氏、德妃窦氏。初七,将皇孙李成器降等封为寿春郡王,恒王李成义降为衡阳郡王,楚王李隆基降为临淄郡王,卫王李隆范降为巴陵郡王,赵王李隆业降为彭城郡王。九月初九,武则天加号“金轮圣神皇帝”,施行大赦,赐准聚饮七日,制作金轮、白象等“七宝”。[19]十四日,武则天追尊曾祖父烈祖昭安皇帝为浑元昭安皇帝,祖父显祖文穆皇帝为立极文穆皇帝,其父太祖孝明高皇帝为无上孝明高皇帝。
长寿三年(694年),武三思率四夷首领请以铜铁铸天枢,立于端门外,以歌颂武则天的功德。武则天亲题曰:“大周万国颂德天枢”。天枢铸造历时八月而成,高一丈,用铜铁二百万斤。
天册万岁元年(695年)正月初二,武则天加号为“慈氏越古金轮圣神皇帝”,改年号为“证圣”。施行大赦,赐准聚饮三日。[20]五月,契丹首领李尽忠和孙万荣率兵起义,攻陷营州,杀都督赵文翙。武则天派将军曹仁节、张玄遇、李多祚等率兵征讨。由于误中吐蕃伏兵,全军覆没。接着,武氏再派武攸宜、王孝杰等率兵讨伐,均大败而归。神功元年(697年)四月,武则天又派武懿宗、娄师德、沙咤忠义率兵二十万,讨伐契丹。六月,孙万荣兵败被杀,契丹余众归降于突厥。
神功元年(697年),酷吏来俊臣欲罗告武氏诸王及太平公主,又欲诬皇嗣(唐睿宗)及庐陵王(唐中宗)与南北衙共同谋反,拟一网打尽。武氏诸王与太平公主都十分害怕,共同揭发其罪行,下狱处以极刑。仇家争食其肉,不一会就食尽。来俊臣凶狡贪暴网罗无辜,织成反状,杀人不可胜计。“赃贿如山,冤魂塞路”,武后亦知天下愤怨,下令数他的罪状,并没收其家财。
圣历元年(698年),武承嗣、武三思谋求当太子,几次使人对武后说:“自古天子没有以异姓当做继承人的。”武则天犹豫未决,狄仁杰对武后说:“姑侄之与母子,哪个比较亲近?(武承嗣、武三思皆武后之侄,中宗、睿宗则武后之子),陛下立儿子,那么千秋万岁后,会在太庙中作为祖先祭拜;立侄子,那么从未听说侄子当了天子,把姑姑供奉在太庙。”又劝武则天召还李显。从此,武则天没有立武承嗣、武三思为太子的心思,于是召李显回洛阳,皇嗣李旦请求逊位于庐陵王,于是武则天立李旦为皇太子,命为元帅,狄仁杰为副元帅率兵击突厥。 政变退位 武则天解决了继承人的问题后,武则天已经没有什么棘手的问题需要解决,她志得意满,加上年龄增长,开始耽于享乐。
张易之、张昌宗兄弟年少美姿容,入侍武后。二人常傅朱粉、穿着华丽的衣服。武承嗣、武三思等都争着追捧他们,甚至为他们执鞭牵马。当时武则天已经进入真正意义上的暮年,老病缠身的她长时间不能上朝,对朝政的控制力下降,她将二张兄弟当做耳目,二张兄弟逐渐插手朝政,陷害宰相魏元忠,不仅跟大臣结怨,也使得武则天回归李唐、传位太子的形势发生逆转,引起了政局的复杂化,武则天母子、君臣关系也因此空前紧张起来。据史料记载,武则天孙女永泰公主因与丈夫武延基和皇兄、时为邵王的李重润一起议论面首张易之、张昌宗兄弟,被处死。[21]
神龙元年(705年)正月,武则天病笃,卧床不起,只有宠臣张易之、张昌宗兄弟侍侧。宰相张柬之、崔玄暐与大臣敬晖、桓彦范、袁恕己等,交结禁军统领李多祚,佯称张易之、张昌宗兄弟谋反,于是发动兵变,率禁军五百余人,冲入宫中,杀死二张兄弟,随即包围武则天寝宫,要求武则天退位,史称神龙革命。
武则天被迫禅让帝位与太子李显。李显上尊号为“则天大圣皇帝”,武周一朝结束,唐朝复辟,百官、旗帜、服色、文字等皆复旧制,恢复以神都为东都。
神龙元年农历十一月二十六日(705年12月16日),武则天在上阳宫病死去世,享年82岁,遗诏省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22]神龙二年(706年)五月,与高宗合葬乾陵。
虽然唐室依照她的遗诏谥号,后来仍有数次修改: 唐隆元年(710年),改为天后。 景云元年(710年),改为大圣天后。 延和元年(712年),改为天后圣帝,未几,改为圣后。 开元四年(716年),改为则天皇后。 天宝八载(749年),加谥则天顺圣皇后。 人物评价 《旧唐书》:“治乱,时也,存亡,势也。使桀、纣在上,虽十尧不能治;使尧、舜在上,虽十桀不能乱;使懦夫女子乘时得势,亦足坐制群生之命,肆行不义之威。观夫武氏称制之年,英才接轸,靡不痛心于家索,扼腕于朝危,竟不能报先帝之恩,卫吾君之子。俄至无辜被陷,引颈就诛,天地为笼,去将安所?悲夫!昔掩鼻之谗,古称其毒;人彘之酷,世以为冤。武后夺嫡之谋也,振喉绝襁褓之儿,菹醢碎椒涂之骨,其不道也甚矣,亦奸人妒妇之恒态也。然犹泛延谠议,时礼正人。初虽牝鸡司晨,终能复子明辟,飞语辩元忠之罪,善言慰仁杰之心,尊时宪而抑幸臣,听忠言而诛酷吏。有旨哉,有旨哉!”赞曰:“龙漦易貌,丙殿昌储。胡为穹昊,生此夔魖?夺攘神器,秽亵皇居。穷妖白首,降鉴何如。”[24] 《新唐书》:“昔者孔子作《春秋》而乱臣贼子惧,其于杀君篡国之主,皆不黜绝之,岂以其盗而有之者,莫大之罪也,不没其实,所以著其大恶而不隐欤?自司马迁、班固皆作《高后纪》,吕氏虽非篡汉,而盗执其国政,遂不敢没其实,岂其得圣人之意欤?抑亦偶合于《春秋》之法也。唐之旧史因之,列武后于本纪,盖其所从来远矣。夫吉凶之于人,犹影响也,而为善者得吉常多,其不幸而罹于凶者有矣;为恶者未始不及于凶,其幸而免者亦时有焉。而小人之虑,遂以为天道难知,为善未必福,而为恶未必祸也。武后之恶,不及于大戮,所谓幸免者也。至中宗韦氏,则祸不旋踵矣。然其亲遭母后之难,而躬自蹈之,所谓下愚之不移者欤!”“武后之恶,不及于大戮,所谓幸免者也。”[25] 沈既济:“太后颇涉文史,好雕虫之艺。”“太后君临天下二十余年,当时公卿百辟,无不以文章达,因循日久,浸已成风。” 崔融:“英才远略,鸿业大勋。雷霆其武,日月其文。洒以甘露,覆之庆云。制礼作乐,还淳返朴。宗礼明堂,崇儒太学。四海慕化,九夷禀朔。沈璧大河,泥金中岳。巍乎成功,翕然向风。”[26] 鲁宗道:“唐之罪人也,几危社稷。” 司马光:“虽滥以禄位收天下人心, 然不称职责,寻亦黜之,或加刑诛,挟刑赏之柄以驾御天下,政由己出,明察善断,故当时英贤亦竞为之。”[27] 洪迈:“汉之武帝、唐之武后,不可谓不明。” 赵翼:“女中英主。”“人主富有四海,妃嫔动千百,后既为女王,而所宠幸不过数人,固亦未足深怪,故后初不以为讳,而且不必讳也。” 翟蔼:“武氏以一妇人君临天下二十余年,是不比於母后之称制者,而直自帝自王也,此其智有过人者。”[28] 岑仲勉:“武后任事率性,好恶无定,终其临朝之日,计曾任宰相七十三人。” 郭沫若:“政启开元治宏贞观,芳流剑阁光被利州。” 宋庆龄:“武则天是封建时代杰出的女政治家。但就家庭角色而言,不难看出武则天也是个好妻子。” 毛泽东:“武则天确实是个治国之才,她既有容人之量,又有识人之智,还有用人之术。她提拔过不少人,也杀了不少人。刚刚提拔又杀了的也不少。”[29] 剪伯赞:“武则天的打击门阀贵族和提拔普通地主做官的政策,是符合当时社会发展趋势的,因此她的作用是积极的……武则天在巩固封建国家的边疆方面,也做了不少工作。”
文章标题: 历史上有名气的女性政治家,基本都是某皇帝的妃子,后宫出身,而不是皇帝的女儿,公主出身,是什么原因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744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