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3-07-03 20:00:41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01次
我们都应该知道,这三国演义不等同于真正的历史,他更是一种以三国为历史背景,而加入不少自我情感的一种小说创作。所以,在这部小说中,你总能够看到许多与历史不符合的状况。当然,最大的一个变化就是位于不同话本中的人物的性格问题了。很多人说,这个小说,黑了曹操,黑了刘禅,但在我看来,这部小说,黑得最深的人其实是周瑜。
周瑜是怎么死的?在三国演义中,周瑜是因为自己的小气而被诸葛亮气死的。在小说当中,诸葛亮是绝对智慧的代表,为了突出诸葛亮的形象,周瑜更是首当其冲的成为了最大的反面教材。所以,我们记住了所谓的三气周瑜,记住了所谓的“既生瑜何生亮”的说法,也记住了周瑜是一个小气鬼的说法。但周瑜真的是这样的吗?
错了,正史上的周瑜真的是一个不错的人。周瑜这个人性情宽厚,也不与人争执,和谁相处都是客气宽宏的。但是,有一个叫做程普的人,却总是仗着自己的年纪比周瑜大,就常常出言不逊,多次对周瑜凌辱。但是,周瑜在面对他的时候,一直都是降低自己的身份,与他和平相处。以至于到了最后,不喜欢周瑜的程普都要说一句,和公瑾交往,就像是喝美酒一样,总是会在后来醉了。以至于,后世还常常用“饮醇自醉”这个词来形容宽厚人,让人心醉。
可以说,在正史当中的周瑜,真的没有那么的小气。而且,周瑜这个人,忠君有义气。当年,年纪轻轻的周瑜受到了来自孙策的书信,邀请他一起去江东寻找机会。周瑜是很坦率的,带着自己的家兵数千人,就直接去与孙策会合了。这之后,在周瑜的拉拢下,江东很快就发展了起来。因为有周瑜在,孙策的谋士,兵马,城池不断的得到扩大,逐渐成为了威震江东的存在。
而且,那场赤壁之战,周瑜是主战派。他为当时的孙权分析天下时局,告诉他,曹操这样的大力进兵,是一定会败的。因为周瑜的劝诫,当时的孙权采纳了他的意见,并且让他和刘备一起,创造出来火烧赤壁的历史事件。
而且,宋朝的苏轼写过一首词,在那首词中,他描述周公瑾羽扇纶巾,妥妥的就是一个典型的儒生形象。但谁能想到,在后世的发展中,苏轼写给周公瑾的形象装扮,都成了诸葛亮的了。而且,诸葛亮还不断的被人追捧,反而是周瑜遭到了冷遇,更是遭到了抹黑。所以,你说说,三国演义黑得最惨的人是不是周瑜呢?
历史就是一部永不停歇的机车,随着历史的巨轮滚滚前行,明天将何去何从我们永远无法知晓。在历史舞台上随着旧人谢幕,新人登台而形成一篇永远没有结尾的史诗。历史人物所作所为自有后世人去评说,能够做到人过留名的毕竟是少数,他们不仅出现在后世的史书中,也出现在后人编纂的演义和小说中。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历史上那些被演义和小说黑化的人物。
赵惠文王赵惠文王昭和是王武龄赵氏的次子,是继王武龄之后又一位比较有造诣的君主。他曾以乐易平元君为宰相,林祥儒为上清,廉坡、赵舍为将军,对外以理服羌秦,对内整顿赋税,使“国富平、民富富、国库”。历史上比较著名的《万弼归昭》讲的是林祥如带着国宝和彩璧陪同赵惠文国王来到秦国,这不仅维护了赵国的尊严,而且把国宝完整地带回了赵国。
胡服骑射
赵惠文怎么会变成这样一个聪明的国王?著名的说书艺术家单田芳先生有一部著名的说书作品《赵武陵之王》,讲述了赵武陵王勤政治政和胡福气枪杀的故事,把赵武陵建设成为当时统治国家的强国。即使是强大的秦国也面对着赵。该国也必须避免三点。然而,赵武陵国王退位后,由于仍无法选择接班人,他计划将赵国一分为二,交给他的两个儿子赵和、赵章,导致内乱。最后,他失去了儿子,被囚禁并饿死。结束。在讲故事的过程中,是赵文王赵鹤指使儿子程、李堆围困囚禁其父,并下令不给赵武陵王提供食物,最终导致赵武陵饿死。
刚即位的赵惠文王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首先挑起战事的确实是赵章,赵章和辅相田不礼起兵反对赵惠文王,杀死了文王辅相肥义。公子成和李兑保护赵惠文王,战胜了赵章的军马。赵章败退后跑到了赵武灵王的行宫躲了起来,公子成和李兑逼迫赵武灵王交出赵章并杀死他。二人担心赵武灵王事后追究,于是自行决断围困了赵武灵王的行宫并将其饿死。当时的赵惠文王一直躲在了自己的行宫,那年他只是个十四岁的懵懂少年。试想一个十四岁的少年能有弑父的心吗?事后赵惠文王也只能由二人摆布,朝政被二人把持了很久。
周瑜《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是最为经典的一战,刘备孙权联合对抗曹魏获得大胜。诸葛亮舌战群儒、草船借箭、蒋干盗书、借东风、火烧赤壁、华容道等情节都描写得很生动。最精彩的莫过于诸葛亮和周瑜之间的暗中对决。周瑜心胸狭小,妒忌诸葛亮的才能,处处为难想将他置之死地。但最终被诸葛亮三气而吐血身亡,临终抱憾:”既生瑜,何生亮。“
真实的周瑜与历史上的浪漫描写有着天壤之别。周瑜是不可多得的军事人才。他三十四岁时,被孙权奉为前总督。他也精通音乐,江东一直说“音乐不对,周郎谷”,可见周瑜是个各方面的人才。历史上真正的赤壁之战并不像小说中那样是一场史诗般的战争。当时,双方兵力差距很小,完全由周瑜指挥。刘备派了很少的兵力,诸葛亮没有参加。而且,曹川借箭的原型是孙权,而不是诸葛亮。这就是后来的作家苏东坡所写的苏东坡《留恋赤壁》的原因:“羽毛扇和毛巾,谈笑风生,烟消云散。”
魏延《三国演义》中魏延早早就被诸葛亮定性,说脑后有反骨,日后必反。而后剧情的发展似乎也为了印证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反叛的魏延无人能敌,结果杨仪凭借诸葛亮预先安排的马岱偷袭斩杀了魏延。
历史上真实的魏延虽然是被杨仪所杀,但他并非是一个叛臣,而且也不是诸葛亮安排除掉魏延的。诸葛亮很欣赏魏延的勇武和军事才能,而且当时蜀国高级将领很短缺,诸葛亮即使对魏延有成见也断然不会除掉他。建兴十年(232年),魏延与刘琰不和,言语虚诞,诸葛亮责备刘琰,刘琰其后作笺道歉。可见诸葛亮还是很看重魏延的。
魏延的死有杨仪的责任,也有自己的责任,可以说魏延和杨仪就是一对冤家,两人政见不合以致到了水火不容的程度,曾经魏延在公众场合打得杨仪痛哭流涕。第五次北伐诸葛亮殁,秘不发丧,杨仪令费祎前往揣摩魏延意图。魏延回答道:“丞相虽然身亡,但还有我呢,怎么能因一个人的死而荒废天下大事呢? 再说,我魏延是何人,怎么能受杨仪摆布,做断后的将领呢?”
大军都随杨仪徐徐退却,魏延大怒,日夜兼程,赶在杨仪大军前面,所走过的地方都烧绝阁道。杨仪和魏延都互相上表刘禅说对方谋反,刘禅问侍中董允、留府长史蒋琬,到底是谁想造反,董蒋二人都担保杨仪怀疑魏延。魏延先占据南谷口,率军出击杨仪大军,杨仪命令王平在前抵御魏延。王平骂魏延的先头部队:“诸葛丞相刚刚去世,尸骨未寒,你们安敢如此!?”大军知道错在魏延,不听魏延命令,都鸟兽散了。只有魏延与其儿子数人逃亡,逃到汉中。杨仪派遣马岱追上了魏延并且斩了他,将头颅献于杨仪。杨仪用脚践踏魏延的头颅,并且骂道:“庸奴!你还能再作恶么?”于是诛灭魏延三族。
魏延确实恃才傲物,但他对蜀国是忠心的,他为诸葛亮出的子午谷奇谋,如果诸葛亮敢于尝试,可能历史会被改写。人们为了纪念魏延,在魏延河边建了魏家河庙,并在河上建了一座小桥,取名为“将军桥”。
唐三藏关于唐僧玄奘法师,目前有三个版本,一是历史上真实的唐三藏;二是小说《西游记》中的唐三藏;三是电视剧《西游记》中的唐三藏。三个有什么区别呢?
历史上真正的玄奘大师是唐朝的大和尚,法显宗的创始人。他被誉为“三藏大师”。他与库玛拉吉瓦、真理并称为中国佛教的三大翻译家。玄奘在贞观三年,从玉门西行五万里,途经凉州,来到天祝,在那里他在那兰达寺从介县学习。后来,他奔波于天祝十七年,研究当时大小车辆的各种理论。玄奘于公元645年回国,长期从事佛经翻译工作。玄奘和他的弟子翻译了75部经典著作(1335卷)。他被鲁迅誉为“中华民族的脊梁”,是世界和平的使者。
赵朴初先生
小说中的唐三藏形象被黑化了,被描绘成一个没有大智慧、迂腐守旧的老和尚形象。电视剧开拍之前,导演杨洁找到当时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希望老人家为电视剧题写片头,但是赵先生婉言拒绝了。赵先生表示,小说中对唐三藏的描写,严重偏离历史,丑化了玄奘法师,因此佛教对《西游记》是不认可的。也给出了建议:”希望电视剧能够为唐僧平反,起码不要丑化他。“杨导接纳了赵先生的建议,才有了后来剧中那个具有正能量,让大家喜欢却又觉得有点迂腐的唐三藏。
《三国演义》在塑造人物方面非常成功,无论人们对它是褒还是贬,其实都是受到它的深厚影响。它的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正是小说深入人心的体现,它凭空捏造的貂蝉,为国献身,美貌多智,成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并且是唯一不存于正史上的,足见形象塑造的成功。连历史上对东吴建国有大功的周瑜,也由于作者要烘托诸葛亮,被黑成墨了。还有杨修,他的死亡,也不是因为小聪明,而是政治大局推动,这些之前都有多篇涉及。
另有在演义被黑化的较惨的是曹魏的大将军曹真,真实的曹真可没有这么窝囊,他是诸葛亮北伐的主要对手,多次击退诸葛亮。曹真本姓秦,其父与曹操有旧情和恩德,为曹操而死之后,曹真被曹操收留在身边,老曹不但喜欢人妻,也喜欢养人子,比如收留曹真、何晏、秦朗,一来可能是让人无后顾之忧,二来养子确比外姓武将好用。他也可能是五代十国养子盛行的先驱。(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
曹真的勇猛智谋在三国志中有载,却被演义埋没了,变成一个不懂军事又自大的草包,不顾大局猪队友的代表。而真实的他,少年英雄,曾随曹操出猎,被一只老虎穷追,只见他拈弓搭箭,向后一射,老虎应声而倒,可见武力。大家都知道街亭之战,那就是曹真派张郃前去击败了马谡,自己带兵击败诸葛亮的疑兵赵云,诸葛亮一出受挫后,曹真又预料诸葛亮再北伐必会进攻陈仓,于是提前设防,让郝昭王生把守,使得诸葛亮再次北伐无功而返。(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
丑化曹真也可能由于其子曹爽的无能,手掌大权而被司马懿忽悠死。而另一个被演义黑化的人物,就是九江蒋干,在名士吃香的时代,蒋干的辩才在江淮第一,没有碰到对手,应该是在孙策死后不久,曹操有心招揽周瑜,便派出蒋干前往当说客,一如演义般无功,两大名士过招,点到即止,周瑜辩才上未必高于蒋干,而蒋干也见机而退,没有盗书和再去一事,自然没有影响赤壁之战等事。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