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3-07-02 10:01:37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99次
这一讲给大家介绍道光帝的慕陵。道光帝,名爱新觉罗·旻宁。嘉庆帝第二子,母亲是孝淑睿皇后喜塔腊氏。
一、言行不一的皇帝道光帝在位30年,大家对他的认识,可能会和“节俭”这两个字紧密相连。因为文艺作品也好,史料也好,对道光帝的节俭都有一定的记载或演绎。
道光帝即位之初,道光元年正月初八日,就向天下颁布了《声色货利论》,阐述了自己的治国理念,其中,对自己的节俭观点做了全面而又深刻的诠释。道光帝在这篇施政纲领中,从声色、货利两个方面,引经据典,论证了其中的害处,大力提倡节俭。强调要吝惜民脂民膏,对那些“多方献谀取巧,逢迎主意”者,要大加挞伐。《声色货利论》可以说是道光帝上台后的一份政治宣言,以此向天下宣布了自己的执政纲领,并且声称要永远遵守,不会抛弃这个执政理念。
道光帝为了加大执行力度,首先从皇家开始进行治理。《道光朝东华续录》记载,他力戒宫廷浮华,规定:“嗣后,皇子皇孙一经指婚,其福晋父家置备妆奁,不得以奢华相向,一概务从节俭。”民间还传出了道光帝很多关于节俭的趣事。如道光帝穿补丁裤子,皇后生日只给准备了猪肉打卤面等等。
可是,我们研究道光帝建陵历史的时候,却对道光帝的这个宣言产生了怀疑——他是说一套,做一套,充满了自我矛盾。
一般来讲,一个皇帝只建一座陵寝。因为建筑陵寝有两大难题:一是风水难题。皇帝建陵必然要选择至善至美的风水宝地,这是没有疑问的。只要有条件,他们都会选择在风水绝佳的地方建陵。二是费用难题。建陵对封建国家来说,那是天字第一号工程。你想,能有什么工程比这个更重要呢?清朝皇帝奉行“事死如事生”的理念,对待陵寝大事从不含糊,不惜花费银两。所以,皇帝每建一座陵寝,都会花费朝廷大量银两,有时甚至会感觉力不从心,不得不停工,等待时机,再行建设。
可是,我们查阅档案的时候却发现,这个以节俭著称的道光帝,竟然三次为自己建陵,耗银似水,丝毫没有节俭的意思。难道道光帝忘记自己的执政理念了吗?还是另有隐情?
二、昙花一现王佐村王佐村在北京西南,是一处风景优美的宝地。这座陵寝的修建年代,并不是在道光继位之后,而是嘉庆年间。因为王佐村陵寝的墓主人是道光帝的嫡福晋、后来被追封为孝穆成皇后的钮祜禄氏。钮祜禄氏,嘉庆元年被指婚,与只有十五岁的还是皇子的道光结婚。本来,道光是嫡子,皇后所生,将来很有希望继承皇位,钮祜禄氏很幸福地等待这一天的早日到来。可是,天有不测风云,嘉庆十三年正月,钮祜禄氏突然病逝,这让人们大感意外。最关键的是,钮祜禄氏尽管处在道光嫡妃的身份上,却没有生育出一儿半女。嘉庆帝会怎么想呢?丈夫道光会怎么想呢?
让人大感意外的是,当时嘉庆帝并没有冷落这个儿媳妇,而是为她做了两件大事:一是破例给这个女人使用了金黄色。我们知道,在那个年代,黄色是不准任意使用的。《清列朝后妃传稿》记载,嘉庆帝却特别下达旨意,“座罩用金黄色,等威区别,垂为令典”。嘉庆帝的这个谕旨,大出人们意料之外。这似乎在预示着什么。二是破例为钮祜禄氏建园寝。这真是奇怪了,一般像这种事情,都是先暂安在某一地方,等皇子病逝,再赐地修建园寝。而钮祜禄氏这个儿媳妇何德何能,既没有生儿育女,也没有显著的成就,嘉庆帝却为她精心选择风水宝地,并精心设计了陵寝的规制。
但嘉庆帝绝不会无缘无故这么做的。我们分析一下,最重要的原因是早在嘉庆四年,嘉庆帝已经秘密立储,立道光为储君。这样的话,一旦天子驾崩,道光继位,这个钮祜禄氏那就是中宫皇后了。所以,嘉庆帝想到这里,便难掩心中的情绪,为这个儿媳妇修建了王佐村陵寝。但是,我们知道,嘉庆帝不愧是一个“赋性鲁钝”之人—你又是给她用黄色,又是给她建陵,别人不会怀疑你的初衷吗?那样的话,人们就会猜测出你秘密册立的储君是谁,那秘密立储还有什么意义呢?
王佐村园寝的修建,从嘉庆十五年到嘉庆十六年,历时两年的时间,修建得可谓得体,都有碑亭这样的建筑了,可谓应有尽有。建成陵寝后,钮祜禄氏得以入土为安。这本来是嘉庆帝的权宜之计,这一点儿嘉庆帝自己是清楚的。因为,将来道光继位,成为真正的天子,就一定会废掉王佐村陵寝。可是,道光帝却认真了,他不认为这是什么权宜之计,认为这是父皇赐给自己的风水宝地。于是,道光帝继位后,派出了戴均元、英和等朝廷重臣,前往王佐村勘察。道光帝要做什么呢?他给这些人一个任务,就是把王佐村园寝变成自己的陵寝。戴均元等人来到王佐村,马上开展了辛苦的工作。他们勘察、测绘,又查阅史料,查阅典籍,最终得出了一个结论,认为这个地方不能成为皇上的陵寝。但是,光说不行、不算数,得向皇上禀报原因,到底什么地方不行,必须说清楚。要知道,这种事情必须谨慎,如果说错了,搞不好要掉脑袋的。戴均元等人可不敢掉以轻心,他们经过仔细思索,最终找到了两点最关键的理由,说明为什么王佐村不能成为皇上的陵寝:
一是工程艰难。戴均元等指出,要将王佐村园寝改建为皇上的陵寝,需要大量拆迁。我们今天搞工程建设,最难的就是拆迁,那个时候的难点也是拆迁。当时修建园寝的时候,规模不大,不可能像皇帝陵那样气势恢宏。所以要拆迁大量的民间建筑,包括村庄、坟茔、庙宇等等。有些建筑要是拆除的话,还犯忌讳,比如拆除庙宇。他们统计了一下,需要拆除的村庄就达到20多处,坟墓有40多座,这是多么犯忌讳而又艰难的事情啊。
二是严重违背祖制。关于陵寝的修建,早在乾隆年间,乾隆帝就已经立下了规矩。据《清高宗实录》记载,乾隆帝告诫他的儿孙们:以后的皇帝选择陵墓风水,只可以在遵化和易州两处选择,不可以到别处去。这一祖制,不仅戴均元清楚,道光帝也是很清楚的。所以,戴均元整理了一下思路,给道光帝上了折子,陈述了自己的观点,又把乾隆帝早年的圣谕搬出来,劝道光帝改变初衷,不要在王佐村修建陵寝。道光帝接到戴均元的奏章,叫苦不迭,非常犹疑,心里说这要是别人还好说,你戴均元拿出了皇爷爷乾隆帝早年的谕旨,自己实在不敢违背。要知道,乾隆帝对于道光帝来说,那就是老祖宗中的老祖宗,因为乾隆帝对道光有知遇之恩。还在道光十岁的时候,乾隆帝就带着他到避暑山庄打猎,还大加赞赏他的射箭技术,这对旻宁以后被秘密立为皇太子,有很大的帮助。所以,道光帝一看戴均元拿出了乾隆帝的圣谕,便叫苦不迭。《清宣宗实录》记载,就在这种情况下,道光帝不得不很沮丧地下达命令:“朕自应恪遵成宪,于东陵界内选择万年吉地。”同时,下达了停止王佐村工程的命令。这个工程就这样昙花一现,实际上并未实施。
三、劳民伤财宝华峪宝华峪在东陵界内,道光帝在这里建陵,那实在是为难他了。依着道光帝的心思,他开始想在王佐村就地扩建,把它改建为皇帝陵。怎奈有祖制在,目的没有实现。怎么办呢?道光帝没有丝毫的办法,很不情愿地来到东陵。
来到东陵后,道光帝命令戴均元等带领风水术士,在东陵界内选择好风水。据《道光朝东华续录》记载,道光帝在这些人临行前,嘱咐了番,说了一句非常经典的话,作为选择风水宝地的标准:说如果没有好风水,宁可不去建陵。戴均元等人听了这话,压力实在是太大了。于是,这帮人非常卖力气,踏遍了东陵界内的山山水水,最终找到了一处风水宝地——绕斗峪,报给了道光帝。
道光帝看到奏折,也没什么表情。他正不情愿呢,看到绕斗峪这个名字,就更感别扭了。心想,这个名字,一听就没档次,没文化。道光帝大笔一挥,改“绕斗峪”为“宝华峪”。看看,这宝华峪多有文化、有档次!
然后,就是紧锣密鼓地施工。宝华峪吉地工程持续了6年的时间, 到道光七年,工程结束。前面介绍过,为了建筑自己的陵寝,还把父皇嘉庆帝大碑楼的工程给耽搁了。
要说这次建陵,开始的时候,真的很勉强、不情愿。可是,道光帝很快调整了心态,既来之则安之吧。从以下几点可以看出来,道光帝对宝华峪陵寝还是认真的:
一是陵寝功能齐全。宝华峪陵寝设备非常齐全,有皇帝陵,有妃园寝。我们实地考察一下宝华峪陵寝就会看出来,陵寝以金星山为前朝山,朝向、堂局都还不错,风水可说是完美。陵寝的建筑上从神道碑、石像生、大殿、明楼、地宫等主体建筑看,规制壮丽。在陵寝的旁边,还修建了妃园寝,留给他那些后宫的妃子们将来使用。建好陵寝,道光帝就把王佐村那里已经葬入地宫多年的孝穆成皇后从地宫中起出来,运到东陵宝华峪,并亲临参加了这个迟到的葬礼。
二是奖赏了承修大臣。这虽然是惯例,但道光帝还是认真奖赏了操持宝华峪工程的那些王公大臣,包括庄亲王绵课、承修大臣戴均元和英和等,无非是封官、赏银子之类的事。
三是在东陵修建了公主园寝。端悯固伦公主园寝,是清东陵内唯的一座公主园寝。园寝坐落在清东陵风水墙外、马兰峪以东三里的许家峪村。这里埋葬着道光帝的两个皇女和两个皇子共四人。端悯固伦公主为道光帝长女,其母为孝慎成皇后,活了七岁。皇二女,其母为祥妃,只活了半年。皇二子奕纲,其母孝静成皇后,活了二岁。皇三子奕继,其母孝静成皇后,仅活了一个多月。这姐弟四人,大的七岁,最小的只活了一个多月,道光帝却为他们选择了一块很大的地方单独修建园寝,让他的子女到阴间也要高人一等。
所以,道光帝开始时是认真的,你想,把家属都带来了,还不认真吗?他是真想自己将来埋葬在东陵的。可是,后来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使道光帝找到了逃离东陵的借口。
这件事情,就是宝华峪陵寝地宫渗水事件。渗水事件是被一个保洁员发现的。当时保洁员正在地宫里面搞卫生,发现地宫中有潮气,墙根有水痕,赶紧上报东陵守护大臣。守护大臣不敢耽搁,赶忙上报道光帝。道光帝一听大吃一惊,立即下旨,开启木门,到里面看看。这个木门,是临时封闭地宫的门,等将来道光帝去世,棺材葬入地宫,就要拆掉。所以,这里是神秘的地宫,是孝穆成皇后棺材的葬所,没有道光帝的谕旨,谁也不敢打开。大家最关心的事情,也是道光帝最想知道的事情,是地宫里面有没有水,是不是把棺材给淹了。于是,道光帝急忙派出了宗室敬征前往查看。敬征会同东陵守护大臣一起,奉旨打开地宫内木门,大家一看,真是大吃一惊。发现地宫金券内居然渗进了水。敬征急忙把看到的情况上报道光帝,据《清宣宗实录》记载:“门内地面有积水五分,逐层石券至地宫石券地面,俱有积水五六分不等。”
道光帝接到奏报,赶忙来到东陵。他太急追了,急于想知道地宫到底怎么样了。但他还得走程序,得先拜完东陵的各位祖先,才能来到地官办自己的事情。道光帝忙完一切,来到地宫一看,两个感觉:一是惊讶。积水竟然深达一尺半多,比敬征汇报得还厉害,把棺材都淹了:二是气愤。这是什么工程?如此糟糕,亏了是现在,如果我驾崩了,葬到地宫之中,那不就被水淹了吗?
皇帝气成那样,那些承办大臣可要倒霉了。但道光帝很有心计,在万分气愤的情绪之下,他居然做出了令人匪夷所思的决定:
首先,惩处承办大臣留有余地。毫无疑问,承办大臣先是被骂得狗血喷头,什么“丧尽天良”等等的话,都骂出来了。接着,王爷、大臣都遭到了降级、罚银的处罚。以寻常人看来,道光帝会不会一生气要杀人啊。这可很难说,你想,地宫都渗水了,谁能不生气啊?可是,让人意想不到的是,道光帝对负有重大责任的戴均元却是网开一面。据《清宣宗实录》记载:“著免其死罪,并免发遣,即行逐回原籍,用施法外之仁。”既不杀,又不罚,只是轻描淡写地处置了一下。道光帝对戴均元的这种态度,真算是法外开恩了。这不是皇帝的风格啊,道光帝究竟在想什么呢?让人头雾水。
其次,拒绝补救措施。按理,宝华峪地宫渗水,道光帝采取一些补救措施不就完了。早年,乾隆帝的地宫也出现过渗水,就是采取的补救措施,这一点,道光帝是非常清楚的,因为他就曾经参与过裕陵补救地宫渗水的措施。可现在,自己的地宫出现了渗水,他却坚决拒绝了臣子们提出的补救措施,据《清宣宗实录》记载,道光帝愤怒地说:“尚云设法修理者,不知是何肺腑,可笑之至。”有什么好笑的呢?再说也笑不出来啊。另外,当有人提出来,如果不想再使用宝华峪陵寝,那就在东陵其他地方再找,有的是风水宝地。可是,道光帝却反应极为冷淡。大家都在猜,皇上究竟是怎么想的呢?
原来,道光帝心中已经有了主意,他本来就不愿意来到东陵,当时是碍于家法和祖制,才不得已在东陵修建了宝华峪陵寝。这次地宫渗水,正好成全了道光,他要以此为借口,尽快离开这个地方。所以,我们明白了,道光帝为什么不重惩戴均元。接着,他做出了两个惊人的决定:一是拆除已经修建好的宝华峪陵寝,包括妃园寝。至于那些堆积如山的建筑弃料,道光帝也做了安排:拆下的木料,准备再建陵的时候使用;石料和砖料先放在附近,等候处理。二是重新选择风水宝地。道光帝派出了很多风水术士,到京畿周围选择。这些风水大师们,到过丰润、蓟县、密云房山、易州等很多地方,唯独没有到遵化,不在东陵范围内选择风水宝地。大家说,道光帝这不是成心的吗?
就这样,道光帝精心设计、花费巨资修建的宝华峪陵寝,顷刻间毁于且。
四、心满意足建慕陵最终,道光帝在西陵之内修建了一处陵寝。这座陵寝也是历经周折,最终尘埃落定。这次,道光帝不会再有什么说法了吧,事不过三嘛!那么,这座陵寝是否会赢得道光帝的满意呢?我们查阅了一些史料发现,道光帝对这座陵寝还真是挺满意的。因为至少有以下两点,契合了他的心理。
一是“慕陵”这个名字,反映了道光帝的主观意志。道光陵之所以称之为“慕陵”,是道光帝自己默定的。慕陵石牌坊刻文记下了道光帝曾经说过的这样一段话:“敬瞻东北,水慕无穷,云山密迩,鸣呼,其慕与慕也。”这段话,后来被镌刻在慕陵的石牌坊北面。这是道光二十八年,道光帝亲自说出来的,并命令奕亡即后来的咸丰把这段谕旨藏到隆恩殿东暖阁内,所以石牌坊上面刻着“宣宗成皇帝朱笔”字样。这段谕旨里面,出现了三个“慕”字,是不是暗示了什么呢?所以,咸丰帝即位后,在给道光陵定名字的时候,礼臣绞尽脑汁在那里苦想:到底叫什么好呢?皇帝突然之间想起了这段话,便理解了父皇的初衷,就把这座陵寝命名为慕陵。这其实是道光帝生前自己定下的名字。
二是慕陵的规制体现了道光帝的思想。道光帝在营建这座陵寝的时候,明确指出:“一切俱从简约。”所以慕陵的建筑,体现了道光帝节俭的思想。比如:裁掉了一些建筑。在宝顶建筑周围的方城、明楼、宝城等,裁掉了记载皇帝功德的大碑楼,以及二柱门、石像生等建筑。缩小了建筑规制。比如地宫由九券四门缩减为四券二门,整整缩短了一半。此外,大殿由五间缩小为三间,由重檐减到单檐;东、西配殿由五间减少为三间;宫门前面的三座拱桥缩减为一座;慕陵神道也不和泰陵主神道相连接等。不搞内装修,不做彩画。彩画其实就是内装修,要在木结构上面,披麻挂灰做地帐,然后在上面用各种颜料画出图案。陵寝一般是旋子彩画,显得庄重而大方。三座大殿不做任何彩画。
我们从上述慕陵裁掉或缩减的规制上看出,道光帝是想通过这些做法,缩减建筑数量和体量,节省建陵的银两。
五、一座矛盾重重的陵寝慕陵的修建,基本上实现了道光帝的思想,体现了道光帝的主观意志,确实节省了一些银两。但我们细细研究就会发现,道光帝精心设计的慕陵里面,其实充满重重矛盾:
第一,风水选择,左顾右盼,首鼠两端。
关于建陵风水,道光帝曾说过自己就想到西陵去,因为那里有他的父皇母后,他要追随他们。所以他曾在《慕陵石幢御制诗》中这样表示:“毋谓重劳宜改卜,龙泉想是待于吾。”如果道光帝说的是真话的话,真的就想到西陵去,就应该直接去西陵选择风水宝地好了,为什么他还派出了强大的选择风水队伍四处选择呢?这些人根本没有方向,分别出现在丰润、密云、房山、蓟县、易州,用了一年多的时间,选出了很多风水。最终,道光帝都没有满意,才选择了西陵界内的龙泉峪。他曾经这样说:“且咫尺昌陵,得遂依依素志。”也就是说他到西陵,是去追随父皇的。实际上,这句话是要大打折扣的,换句话说,这并不是道光帝的心里话。
第二,既节俭又浪费。
慕陵的规制,确实按照道光帝的要求,缩小的缩小,裁撤的裁撤,应该说节省了部分银子。可慕陵的最终结算却达到了243万两白银,不但比计划的240万两多出了3万两,就是比盛世修建的乾隆帝裕陵和雍正帝泰陵所用银两都不少,这能说是节省吗?大家可能奇怪了,为什么道光帝缩减了规制,银子却没少呢?我们实地考察慕陵,就发现了其中的真相。
首先是木料珍贵。一般皇帝陵所用的木料,大件木料也就是松木柏木、杉木,这些木料采伐容易,生长期也短,并不是很昂贵。而慕陵的木料,三座大殿的主要木料,是一水儿的金丝楠木。大家知道,金丝楠木的价格和松柏木相比,那简直是不可同日而语了。
其次是多了一架石牌坊。一般帝陵的三座门,就是简单的琉璃花门,而慕陵的三座门,却是高大而又高贵的石牌坊。在石牌坊的南面,雕刻“慕陵”,满、蒙、汉三种文字;而在其北面,则雕刻了道光帝的一道渝旨。这架石牌坊采用木结构的建筑形式,完全是用巨石构成的一处三间四柱三楼的牌坊,牌坊上的瓦垅、吻兽、斗拱、椽飞、梁枋等虽不是木制, 但雕刻技法与木雕无异。所以,这架以青白石料精心雕球而成的石牌坊,工艺高超,技法匠心独运,花费远非普通陵寝门可以比拟。
其三是建筑工艺复杂。一般皇帝陵的陵墙和三大殿的墙体,都是糙砖灰砌,而慕陵的陵墙和三大殿墙体,一律是工艺复杂的澄浆砖干摆。这种工艺比较复杂、费时,垒砌墙体的做法,是砖块与砖块之间看不见缝隙,墙体外面也不抹黄泥,这就要求工匠要细细磨砖,非常费时间。
况且,这还仅是慕陵的建筑用银,如果再加上东陵宝华峪的陵寝,恐怕在清朝,就数道光帝建陵花费最大、最浪费了。
第三,不建大碑楼,却仍要树碑立传。
道光帝深知自己当政时期,发生了鸦片战争,割地赔款,已经丢尽了祖宗颜面,不好再建大碑楼,歌功颂德。于是,他给儿子咸丰下旨:“陵寝断不可建立大碑楼,遽称圣德神功字样。”(《慕陵神道碑文》)这本来是个很谦虚又很明智的举动,可道光帝又不甘心,于是他又这样叮嘱咸丰:“如有撰述,可于小碑楼碑阴镌刻。”(《慕陵神道碑文》这不是矛盾吗?结果,咸丰帝不得不在神道碑上大做文章,正面刻上道光帝的庙号和谥号,背面那就得镌刻父皇的“丰功伟绩”了。这种做法,在明清帝陵中,仅此一例。
所以,实际上道光帝的三次建陵,反复无常,东拆西建,浪费了大量国帑,使他节俭治国的方针大打折扣。同时,这种做法也在一定程度上败坏了社会风气,使得官场更加腐败不堪,把大清朝真正带进了“道咸衰世”。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