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明朝收回云南,放弃安南,陈朝为什么被列为不征之国

时间: 2023-07-01 12:00:19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93次

明朝收回云南,放弃安南,陈朝为什么被列为不征之国

为什么明太祖朱元璋列15个不征之国呢?

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已近迟暮的明太祖朱元璋修订了自己之前训诫子孙的《祖训录》,改名《皇明祖训》,这本书中,一世豪杰朱元璋给自己的子孙立下了这么一个规矩:设立了十五个“不征之国”。

这是哪十五个“不征之国”呢?分别是:朝鲜、日本、大琉球(琉球国,1879年被日本吞并)、小琉球(台湾岛上原住民)、安南(越南)、真腊(柬埔寨)、占城(越南中南部国家,17世纪被越南灭亡)、苏门答剌(今印尼苏门答腊岛)、西洋国(印度沿海小国)、爪哇、暹罗(泰国)、湓亨国(今马来半岛)、白花国(今苏门答腊岛西北部)、三弗齐国(今苏门答腊岛巨港)、渤泥国(文莱)。


朱元璋看起来并不太希望自己的子孙和这些国家陷入纠纷,这是为什么呢?《祖训录》是这么说的:凡海外夷国,如安南、占城、高丽、暹罗、琉球、西洋、东洋及南蛮诸小国,限山隔海,僻在一隅;得其地不足以供给,得其民不足以使令。若其自不揣量,来扰我边,则彼为不祥。彼既不为中国患,而我兴兵轻伐,亦不祥也。吾恐后世子孙,倚中国富强,贪一时战功,无故兴兵,致伤人命,切记不可。但胡戎逼近中国西北,世为边患,必选将练兵,时谨备之。

大体就是说,这些国家离中土很远,而且不算富裕,打下来既得不到好处,而且也无法管理,他们如果骚扰,那我们狠狠教训一下就行,如果没什么事儿,就别招惹他们了,空耗国力,现在重要的是北方的蒙古问题,要注意这个边患!


也就是说,朱元璋的看法是,明朝对外应该集中解决蒙古残余势力的问题,对内的问题应该是努力恢复经济,发展生产,至于其他国家,不应该无事生非。那么,这是反映了明初保守、和平的国策吗?

这么理解没问题,但是!务必还要注意一点,这个政策并不是明朝对外的文告,朱元璋写这个只是为了指导自家的子孙,对外可从来没有公布过,也就是说明朝对外可没有这个承诺!

而且,明初虽然确实不太希望像元朝一样到处惹事生非,但是维护自家利益可毫不含糊,比如朝鲜,因为和明朝在东北(元朝的辽阳行省)争夺女真势力的主导权,就被明太祖以很严厉的方式震慑。


对于日本更是如此,因为倭寇问题严重,朱元璋直接给当时日本南朝怀良亲王写信,表示:你再不给我好好管这个事儿,我就要去揍你了!

可以想象,如果这些国家真的不安分,严重挑衅明朝利益,朱元璋很可能是会真的出手的!

所以说,朱元璋的真实意图到底是什么呢?

其实,朱元璋真正想做的,是恢复传统的以中原帝国为核心的宗藩秩序,唐朝国力极盛之时,毫无疑问是东亚的至尊,有了“天可汗”体系,然而唐亡后,中国陷入混乱,而下一个大一统的朝代则是蒙古人建立的元朝,元朝四处征伐,虽然有赫赫武功,却也严重恶化了对外关系。


元朝的统治对于传统的东亚秩序确实是个巨大的破坏

而且,元朝的对外征讨,实际上也并不能说是顺利,对越南、对缅甸和对日本的征讨,元朝均未竟全功,反而损耗大量国力。元朝之前,最为好大喜功的隋炀帝四处惹事,也是搞得民穷财尽。

对于朱元璋来说,他必须好好想一想,到处对外打仗到底划不划算。既然已经证明了,这种方式不可行,那么“怀柔远人”,建立一套稳固的宗藩体系,才更符合明朝的国家利益,而且这种策略也更符合中国人的文化传统,做“天下共主”,“复汉官之威仪”比做“天下霸主”要好的多。

但是,这只是内部方针,在没有稳固对外关系时,当然不能对外公布,以轻易给邻国口实。而且,朱元璋对于政治伦理非常看重,朝鲜太祖李成桂,越南陈叔明都因为篡政受到明太祖的强烈斥责,明朝甚至拒绝册封。如果单纯从实际利益来看,这是很矛盾的做法:明朝既然希望专心经营内政,对付蒙古,不希望和邻国无事生非,那为何要对于邻国的内政指手画脚呢?更何况,李成桂和陈叔明对于明朝还是很谦恭的。


这就是一个政治权威的问题,明朝希望树立自己的政治权威,“窜政”,“弑君”在东亚传统政治伦理中属于性质非常恶劣的行为,明朝认为自己有责任“主持公道”。

总体来说,明初这一政策是成功的,这的确一定程度提高了明朝的政治威望,明太祖执政期间并未有派军征讨任何一地。然而,朱棣当政的时候,却进行了南征安南的行动,这次出兵最初可以说是有正当性的:为越南陈朝主持公道,结束胡朝的胡作非为。也受到越南人的欢迎,然而之后朱棣却变卦了,直接吞并了安南,这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明朝陷入泥潭二十年,最后被越南义军击败而狼狈撤离。此时,朱棣已经逝世了,如果朱棣九泉之下知道此事,不知是否会悔恨自己没有接受自己父亲的教导。

大明国与安南的关系问题

《万历野获编》里面说本朝三征而安南顺服。这里的三征安南,除了成祖永乐年一次,世宗嘉靖年议征伐安南一次,还有哪一次。具体三次情况怎样的?
三征而安南顺服都发生在了成祖永乐年间,三次都镇压反叛势力成功!楼主所说的世宗嘉靖年议征伐安南一次那不算一次,但在此之前,世宗嘉靖曾派大军南征,以全军覆灭告终,这算第四次。世宗嘉靖年议征伐安南那次,因为世宗嘉靖厌战,并未征讨,放任黎利政权坐大独立。从此,中国失去安南。分别是:第一次:1406年至1407年,张辅带兵征服当时篡位陈朝的胡一元胡汉仓父子。但并未立先前承诺的陈氏后人为王,而是改安南为交趾,分设官吏,改置17府,安南成为明朝的一个行政权。第二次,1409年,也是张辅带兵,征服简定、邓悉、阮帅等人为代表的安南地方势力和陈氏后人陈季扩。这时北方战事遭遇大败,成祖朱棣认为安南不足为患,命张辅班师准备北方战事!第三次,1411年-1413年,安南陈季扩叛乱又起。成祖朱棣命张辅带兵三征。最终活捉陈季扩活捉,安南全部平定!安南平定后,因为所设官员不善于安抚,苛敛金银内部又勾心斗角,安南民心不附,而后1418年,黎利起步反叛。这时候成祖朱棣已经把首都北迁北京,无暇南征。明朝守军无力镇压。第四次,1426年10月,明宣宗命成山侯王通为征夷将军、都督马瑛为参将领兵五万往援,合马骐原驻军十万进行围剿黎利叛军。王通失利惧战。援军柳升开初取得一些胜利,后因轻敌被埋伏身亡,继者相继病亡,明军散乱无主,被黎利驱象阵夹攻,明军或死或走,无一降者,七万大军全军覆没。至此安南遂落入黎利手中。柳升战败之后,张辅提议再次带兵征讨。然而,以杨荣、杨士奇为代表的重臣,看出宣宗已有厌战之意,便皆言交趾荒远,不如许了黎利,以息兵争。明宣宗遂决计罢兵,遣使臣赍诏抚谕交趾,赦免黎利抗命之罪,封陈氏后人陈高为安南国王。退兵北返。陈高不过是黎利的傀儡,很快被逼服毒自尽,明英宗正统二年,明朝正式册封黎利为安南国王,从此,中国失去安南。

明朝初年征讨安南之役

安南古称交趾,自汉唐以来,一直是中国的属地,五代以后,方独立成国。元末战乱,安南趁机从中国版图脱幅,一度发兵攻入思明路永平寨,超越元代定界铜柱二百余里,霸占丘温、庆远等五县。洪武年间,明太祖朱元璋曾颁诏晓谕安南国王陈日昆,命令归还,但陈朝此时已由国相黎季犛掌权,他胁迫国王陈日昆,称兵拒命。朱元璋以战争方息,重在安抚,不愿再起干戈,于是置之不理,安南从此处于半独立状态。

1.动乱多事的安南

自明朝成立以来,安南陈氏政权已趋衰微,一直内乱不断,早在公元1371年,安南国王陈日坚就被伯父陈叔明逼死,因惧怕明朝反对,陈叔明未敢纂位,乃立其弟陈瑞为国王,后陈瑞在入侵占城时败死,弟陈炜继立,此时陈朝政权已逐渐落入黎季犛的控制之中,他杀掉陈炜,改立陈日昆为王,公元1399年,他又把陈日昆杀掉,次年,灭陈朝自立为皇帝,改国号为大虞,自己也改姓胡,名一元,与其子汉苍共理朝政。

胡一元自称是帝舜的后裔,遣使奉表到明朝,诡称陈氏宗族已绝,胡汉苍为陈明宗之外孙,因此暂时登基理政,当时明朝正值“靖难之役”,建文皇帝无暇它顾,对胡一元的请示置之不理。明成祖朱棣登基后,派官员到安南通告,公元1403年,胡汉苍遣使者到南京朝贺,同时请封。朱棣命礼部讨论此事,礼部认为事关重大,安南情况不明,不可听信一面之辞,请详加考察。于是4月15日,朱棣命行人杨渤等前往安南,调查胡汉苍奏章真伪与安南民意,杨渤等人受胡氏重贿,与安南国内之耆老名宿共同为胡汉苍请命。当时,朱棣对胡汉苍的惟命是从也十分满意,遂于11月命礼部郎中夏止善等人赍诏前往,册封胡汉苍为安南国王,诏书中并告诫胡汉苍:“作善降祥,厥显有道,事大恤下,往馨乃诚。”

然而,朱棣的态度却很快为一个意外事件所改变。1404年8月,一个名叫裴伯耆的安南陈氏旧臣突然来到南京,这个裴伯耆是一位申包胥式的人物,他心怀陈朝,不满胡氏政权的倒行逆施,于是来明朝乞兵复国。这位裴伯耆所描述的安南,完全不同于杨渤等人的说法,裴伯耆自称胡一元纂位时,他的父母家人同时遇害,他当时正在东海领兵作战,得知变故,逃入深山避祸,后乔装为商人,辗转才来到明朝。裴伯耆在殿上向朱棣哭诉:“臣不才,窃效申包胥之忠,敢以死请,伏望陛下哀矜。”裴伯耆的话虽然颇为煽情,但朱棣并未被打动,因当时明朝的军事重点是北方,朱棣正准备北伐,无意在南方构衅,何况安南究竟是陈氏还是胡氏掌权,只要是臣服于明朝,并无多大区别,因此朱棣仅命赐裴伯耆衣食,对出兵之事却只字不提。

令朱棣意想不到的是,刚过了十几天,老挝宣慰使刀线歹居然派人送来了前安南国王陈日亘之孙陈天平。陈天平当初在家国剧变时并未被杀,他曾一度招兵复仇,但很快为胡一元所败,从者四散。陈天平逃匿谷中,转投老挝,然老挝无力相助他复国,遂送陈天平到明朝。陈天平来到明朝后,当廷向朱棣哭诉:“贼臣侵思明府,夺其土地,究其本心,实欲抗衡上国,暴征横敛,酷法淫刑,百姓愁怨,如蹈水火,陛下德配天地,亿育四海,一物失所,心有未安,伐罪吊民,兴灭继绝,此远夷之望,微臣之大愿也。”

陈天平的一番话,声情并茂,朱棣深为所动,但他并不了解这个陈天平的来历,也不知其陈氏之后的身份真伪,于是命赐陈天平府地,月支俸禄,暂住下来。次年初,朱棣先礼后兵,命监察御史李琦、行人王枢赍诏问罪于胡汉苍,命他自陈其事,1405年6月,安南使臣随李琦等人返回,表示愿意返还以往侵占各处,“迎归天平、以君事之”,对于胡汉苍“甘心”将王位让人,朱棣自然十分感动,也对他作出了适当安排,特颁诏:“朕当建尔上公,封以上郡,传之子孙,永世无穷”。

对于胡汉苍的“恭顺”,朱棣其实也有疑惑,曾认为“虑尔习于变诈,或未尽诚”,但又以为当时应以“布思信怀远人为务”,正好,胡汉苍又派人奉表云:“臣亦当率国人逆于境上”,面对胡汉苍的一再输诚,朱棣终于打消了疑虑。

2.陈天平之死和南征决策

1406年1月,朱棣要陈天平“治任以行”,命使臣聂聪陪同,并命广西总兵、征南将军韩观派左副将军黄中、右副将军吕毅、大理寺卿薛品等人率官兵五千人护送。朱棣赐陈天平绮罗纱衣各二袭、钞一万贯、告诫他要宽仁待下,悉心防患,又封胡汉苍为顺化郡公,以示安抚。

3月,陈天平进入安南境内,到达丘温,胡汉苍派陪臣黄晦卿等人前来迎接,还以牛酒犒劳护送的明军,卑辞云:“属有微疾,已约嘉林奉迓矣”。黄中等心存疑惑,派骑兵四出侦察,也未发现可疑之处,一路上都是迎接的安南百姓,明军过隘留、鸡陵,进至芹站,周围山道险峻加上大雨泥泞,队伍已不成列。突然,雨雾之中,安南军队伏兵四出,鼓噪之声,震动山谷,似有千军万马,将明军全部包围,一名安南将领隔涧遥呼道:“远夷不敢抗大国,犯王师,缘天平实疏远小人,非陈氏亲属,而敢肆其巧伪,以惑圣听,劳师旅,死有余责,今幸而杀之,以谢天子,吾王即当上表待罪,天兵远临,小国贫乏,不足以久淹从者”。

成国公朱能是“靖难”武臣之首,朱棣藩封燕王时,与张玉共为王府指挥使,自东昌之役中张玉阵亡以来,朱能一直是朱棣的头号股肱之臣,南征北战、所向无敌,更是难得的帅才,“虽位列上公,却从未以富贵骄人”,深得军心,远征军其他将领也都是一时之选。

大军出发前,朱棣特颁谕旨,说明此次出征“惟黎氏父子及其同恶在必获,其胁从及无辜者必释,罪人既得,即择陈氏子孙之贤者立之,使抚治一方,然后还师,告成宗庙,扬功名于无穷。”

然而,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10月2日,南征军统帅朱能突然病逝于龙州,年仅31岁的右将军张辅临危受命,主动承担起指挥全军的重任,他一面飞章奏报朱棣,一面率军南进,六天后,远征军由凭祥度坡垒关,进入安南境内。军情紧急,朱棣命张辅佩征夷将军印,充总兵官,代替朱能统率全军,希望张辅不负所托。

3.张辅首次征服安南

张辅,字文弼,系“靖难”名将张玉之长子。朱棣起兵时,他从父力战,因功升为指挥同知。张玉在东昌战死后,张辅袭爵,随朱棣战夹河、藁城、彰德、灵璧,皆有功,受封为信安伯,禄千石。永乐三年进封新城侯,加禄三百石。

明军兵分两路,京畿兵、荆、湖、闽、浙、广西兵由张辅率领,出广西凭祥;另一路明军由蜀兵、建昌、云南、贵州兵组成,在沐晟率领下出云南蒙自,两路明军斩关而进,勇往直前,在芹站附近大败安南之伏兵,进占新福,于白鹤江胜利会师。胡氏父子料不到明军进展竟如此神速,大惊之下,倾全国之兵号称二百余万,严防明军攻击。胡氏父子厚集兵力于多邦城,企图据险顽抗。

12月,明军经激战,又克安南东西二都,安南吏民崩溃,各州县纷纷纳款于明军,张辅辑吏民,抚降附,分遣别将李彬、陈旭掠地,来归者日以万计。胡氏父子进退失据,乃悉焚宫室,亡命海中,继续与明军为敌。1407年,明军水陆并进,清远伯王友等率军渡过自注江,攻破筹江、困枚、万劫、普赖诸寨,斩首三万七千余级。安南将领胡杜聚集水师扼守天险盘滩江,张辅命降将陈封攻击,大败之,尽夺其舟,遂定东潮、谅江诸府州。明军主力追击至木丸江对岸下寨,胡一元之子胡澄以战船三百艘来战,明军迎头痛击,斩首万级,擒其将校百余人,溺死者无算,江水为赤。张辅在咸子关筑城,命都督柳升镇守。3月,安南军队残部搦战于富良江,张辅与沐晟夹岸迎战,柳升以水师横冲其阵,大败敌军,斩首数万级,因天旱水浅,安南兵纷纷弃舟逃走,明军追至时江水忽然大涨,遂乘胜急进,安南兵大多被歼。5月,明军追击至日南州奇罗海口,安南军队残部全军覆没,胡氏父子仅以数舟逃遁,明军在当地百姓协助下,擒获胡一元及其子胡澄,随后又擒胡汉苍和伪太子胡芮,全部槛送京师。

朱棣对胡氏父子十分宽容,只将他们二人及少数近臣关押,胡澄、胡芮等人皆获赦免,然而朱棣的安抚却没有使安南平静下来。1408年,张辅大军刚刚班师,以简定、邓悉、阮帅等人为代表的安南地方势力就起兵叛乱,攻击盘滩、咸子关,控扼三江府之交通,慈廉、威蛮、上洪、大堂、应平、石室等地安南民众纷纷响应,明朝驻军镇压不力,致使叛乱不断蔓延。简定起兵后,自称日南王,后为招揽人心,又立所谓陈氏后人陈季扩为大越皇帝,改元重光。陈季扩打着陈氏后人的招牌,得到安南人民支持。

1409年2月,朱棣再度启用张辅督师,发兵二十万与沐晟协同作战,这时的朱棣正准备北征蒙古,因此要求张辅必须尽快平定安南事态。

4.兵连祸结的安南

张辅这时对安南形势已成竹在胸。待形势稳定后,张辅才率大军进至慈廉州,破喝门江,克广威州孔目栅,在咸子关击败安南军。安南乱军聚集战船六百余艘,退保江东南岸。张辅率领部将陈旭等以水师进攻,乘风纵火,大破其众,擒其将帅二百余人。追至太平海口,安南将阮景异又以战船三百艘迎战,复为明军所破。11月,张辅乘大胜余威,派指挥朱荣、蔡福等率步骑兵先进,自率舟师为后继,自黄江至神投海,会师于清化,再分道入磊江,屡败叛军,在美良山中活捉元凶简定,连同他的党羽一起送往京师,次年1月,张辅又削平其它各处变乱,斩首数千人,筑成京观以镇服安南人民。

1410年,朱棣亲征漠北得胜而归,陈季扩趁机派使臣胡彦臣入贺并求封,朱棣一时高兴,特授陈季扩为交趾布政使,其属官分授都指挥、参政等职,然而陈季扩的本意是求封为安南国王,朱棣的诏旨既不能令他满意,遂继续称兵作乱。由于明军主力北上,留守的沐晟兵力不足,无法讨平陈季扩。1411年,为了彻底平定安南之乱,已经腾出手来的朱棣命令张辅三征安南,迫令“陈季扩表奏伏罪”,如不服罪,则以武力讨平之。

1413年冬,张辅与沐晟会师于顺州,与安南军在爱子江决战。1414年1月,明军进至政平州,安南兵残部屯暹蛮、昆蒲诸栅,悬崖侧径狭窄,骑兵不得前进,安南兵遂以为明军必不敢轻进,而张辅却与将校徒步行山箐中,夜四鼓掩至其巢,出其不意大破安南军,擒阮景异、邓容等。至此,安南全部平定,张辅以叛军所占城地,设升、华、思、义四州,增置卫所,留军镇守而还,此时正好是朱棣二征蒙古的前夕。

在明军的武力镇压下,交趾虽然再次平定,但明朝官吏不善于安抚,内部又勾心斗角,安南民心不附,为尔后的变乱埋下了祸根。1418年1月,安南清化府俄乐县土官巡俭黎利召集各部在兰山会盟,起兵抗明,迅速形成了燎原之势,明军无力镇压。1416年,朱棣迁都北京,明朝的经营重点逐渐北移,交趾成为一个沉重的负担。

5.黎氏王国的最后独立

1414年,张辅第三次平定安南后,明廷召还了黄福,以素有能名的兵部尚书陈洽为交趾布政使和按察使,参赞军务,但朱棣所委的中官马骐贪暴,在安南苛敛金银,陈洽无法制止,而镇守的荣昌伯陈智和都督方政又不睦,以致各地叛乱风起云涌,黎利更是狡黠难制。当时朱棣已死,宣宗瞻基在位,陈洽上疏道:“贼虽乞降,内怀诡诈,党羽渐盛,将不可制。乞谕诸将速灭贼,毋为所饵。”宣宗降旨切责,陈智、方政这才被迫进兵,但败于茶笼州,二人具被削官。

越南的红河三角洲是著名的产粮区,明朝为何认为不划算放弃了安南?

 越南的红河三角洲是著名的产粮区,朱元璋夺了大元建立明朝后,为了让宗藩体系与明代有联系,设置了十五个不征之国。安南就在其中,所以安南的陈朝在明朝时期一开始是作为藩属国存在的。

管理成本的高,高峰时期每年要搭进去上百万两白银。况且因为是纳入大明版图之下,所以官吏的俸禄都是相当大的开销。此外由于交趾还有残留的反叛势力,所以明王朝要驻军、要平叛的军费,这大大增大了明王朝的管理成本。大明占领安南后也采取了一些措施促进汉化,威固统治。比如选派安南上层子弟去明朝留学,学习中原文化;在安南统治的官吏中流出一些给安南当地人以收其心等等。确实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战后恢复是一个长期的工作,安南需要大量的财富来恢复生产。安南的红河三角洲再富庶,那也不能和现在相比。同样的湖广等省份也是经过东晋、唐朝的长期开发到了宋朝的时候才逐渐成为富庶之地的。

当地协助管理者没有尽责任管理,素有威望的张辅没有长期驻扎,反叛势力屡有发生。安南毕从宋朝时期就独立了几百年了,所以肯定有反抗势力存在。况且当时胡朝的国王逃跑进了深山更加敌视大明王朝,所以也在不断的策划暴动。再有就是明朝安置在安南的官吏很多来自云贵和两广的荒凉地区,这部分通常都是充军发配过来的官员。这些官吏在安南上下其手,也造成了很坏的影响也成为一个重要的原因。

最终在明宣宗朱瞻基时期宣布退出交趾,安南永远离开中国。

越南的红河三角洲是著名的产粮区,明朝之所以不划分放弃了安南,是因为,在当时的环境下,红河三角洲远不如现在的富庶,而且在那个时候也只有3000多平方公里,而且如果纳入了明朝的话,开销会非常的大,而且增大了明王朝的管理成本,所以在那个时候明朝才不会将安南纳入,而放弃了它。

在当时的那个环境下,安南的治理不是很好,如果要去统治它的话,就会成本远远大于收益,而被迫放弃,其实明朝还是想统治安南的,那里的治理没有那么好,导致就被嫌弃了。之后在安南统治的官吏中,也留出一些给安南当地人做以收其心。毕竟安南以前是宋朝时期,独立了几百年,肯定还有反抗势力存在,如果想去统治安南,有一点不好统治,毕竟会有暴动出现。而且有一些观念就在安南上下其手,就让安南给其他人造成了非常坏的影响。

而且在攻占安南的时候一直出现反动势力,让明朝的军队非常的疲惫,况且当时北方也有其他的反派人物,所以说,明朝就非常的作战不堪,才导致,明朝就放弃了安南这个地方,毕竟是一个负担。而且明朝反对扩张,因为他们不想要那么重的负担,最后还是结束了对安南的统治。

所以说,虽然越南的红河三角洲是著名的产粮区域,但是明朝却放弃了安南,也是有很多的原因所在,不得不放弃。

因为这个地方离明朝非常遥远啊,所以他们放弃了。
主要是明朝国力羸弱,尤其是北方牵制,明朝根本不能两线作战,打不过叛军
太远了,没办法治理,当时内忧外患的没办法顾及到
文章标题: 明朝收回云南,放弃安南,陈朝为什么被列为不征之国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74041.html
文章标签:安南  明朝  云南  之国  收回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