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3-06-18 20:00:14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03次
我们都知道那是一个三国鼎立的时代。也就是说,那个时候的历史情况就像是有着一个三个足的鼎一样。他们都势均力敌,谁也没办法征服谁。在那场博弈当中每个国家都人才济济,忠臣良将辈出。也正是因为如此他们已经达成了一种平衡的状态。
形成了一种势均力敌的局面,谁也没法打破这个僵局,所以只能彼此维持着。三角形的博弈也是非常有趣的。他们每个人都站在自己的立场来考虑问题,并不会和其他一家联手灭掉另一个,然后两个人再一决雌雄。在那种历史背景之下,他们都会从自己国家的利益长远来打算。似乎三国鼎立是那个时代最好的一种存在形式。
这也是历史发展之必然。他们为了能够在这三足鼎立的状况之下立足长远。所以不会让任何一方有壮大的机会,他们相互牵制,相互制约。不允许任何一家独大。但是纵使这样,历史的车轮还是要不断滚滚向前。三国鼎立的时代终究会过去。
大概就是因为谋士猛将众多的原因吧,大家各为其主,分庭抗礼,才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势。
乱世出英雄,那个混乱的年代确实诞生了不少英雄好汉。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孙权占据江东之天险,刘备高举兴复汉室的大旗。
在曹操集团,有徐庶,荀彧,程昱这样的谋士,还有张辽,夏侯惇,于禁等这样的猛将;刘备集团的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诸葛亮,庞统;孙权集团的周瑜,黄盖,吕蒙,鲁肃。也就是这样的集团阵容,群雄逐鹿,才导致了三国局面的形成,诸葛亮六出祁山没能完成刘备遗愿,也没能完成自己的心愿,无奈死于五丈原。
后来司马篡权,这才完成了大一统,既生瑜何生亮,既是周瑜的宿命,也是所有的宿命。历史上的英雄很大一部分都出自于此,这也是三国的魅力所在吧。
你有谋士,我也有谋士;你有猛将,我也有猛将;谁怕谁啊?反正都是脑袋别在裤腰带上的主。
各人雄据一方,势均力敌;各位首脑的能力也都不相上下,没有特别弱的主,所以只有三分天下喽。
我个人认为,这首脑里边,还是刘备最有本事。看看他虽然自吹是中山靖王的后代,实则是落魄皇孙。
一个手无分文,家无隔宿粮的手艺人----打草鞋的。他完全是靠个人的领导力,个人的魅力,吸引了有钱的屠户张飞和因犯案逃跑在外的关羽。
三个人不仅认识了,还结拜为兄弟。史称“桃园三结义”。
这两弟弟对兄长那是言听计从,兄长对弟弟那是爱护有加。三个光棍甚至都睡在一张床上,朝夕相对啊。
这不全靠刘备给兄弟们画饼,赋予他们拯救汉家天下的责任感,赋予自己汉皇正宗血统的形象。
及至后来,刘备如丧家之犬,他也感觉到了,没有谋士是不行滴。
三顾茅庐,请来了诸葛亮,才得了三分之一的天下。他一卖草鞋的,能到如此地步,实属不易。
三国的时候群雄并起,天下纷乱,黎明百姓堪受其乱,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生活在战乱时代,就像三国时代,百姓是最最痛苦的。因此天下归一是民之所向,因此三国里面的人,各为其主,各自都想要分离天下,和别人争斗,这是最最逆势而为的。
为什么三国之中魏蜀吴没有一个能走到最后?末了末了还是人家司马一氏夺去了政权?因为三国各家都征战多年,对于天下的离乱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没有一家肯罢休,都在打着各种各样的旗号,兴师动众!
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到了该和的时候,这些人依旧僵持对立,搞的百姓苦不堪言,生活的主旋律不是发展和休养生息,不是安民所乐和修齐治平,而是战争,这显然是让百姓从心里厌恶的。
三家在这么下去,之后是越来越纷争不止。百姓更加的痛苦,生灵更加涂炭。因此总得有人结束这个乱世吧,所以自然不能是三国中任何一个。
别跟我说司马一家属于曹魏,他们根本就没那么打算过!
假设庞统、法正真的没死,而徐庶也没有被迫降曹,那么再加上诸葛亮,蜀汉四大顶级谋士俱在,刘备兴复汉室,一统江山的霸业还真有成功之希望。
诸葛亮坐镇益州,负责后勤
诸葛亮就不用多说了,通晓古今,遍览天下,有不世之奇才;且恪尽职守,躬亲严谨,是刘备集团当之无愧的、真正的大战略家。诸葛亮的《隆中对》,举世无双,给刘备指明了霸业的方向。虽未能最终实现天下一统的大业,但是能够以蜀汉羸弱之势,成就天下三分之业,已经实属不易。
再加上诸葛亮善内政、刑法、外交和经济,让诸葛亮留守成都,坐镇蜀川,负责后勤,多方协调,必是万无一失。
法正跟随刘备,坐镇中军;庞统率魏延诸将,兵锋无敌
庞统和法正两人比较相似,都善于帝王霸业之策,皆有临军战阵之奇谋,并有临危应变之急智,非常适合随刘备四处征战。
刘备能够顺利取益州,攻汉中,首功就是法正,其次就是庞统。
法正看到刘璋暗弱,故意让刘璋引刘备入益州。而庞统也力荐攻益州,并献上中下三策,帮刘备成功入蜀。刘备取益州之后,法正又力劝刘备攻取汉中。法正出奇谋,以车轮战的方式击败张郃,又助黄忠在定军山斩杀夏侯渊,并建议刘备敛兵固守,耗退了来援的曹操大军,顺利取得汉中。
法正和庞统两人都有能力进谏约束刘备。
汉中之战时,有一次作战形势对蜀军非常不利,本应马上撤退,但是刘备却执意不肯,且无人敢劝。当时,箭如雨下,法正毅然挡在刘备之前。刘备让方正避箭,法正答:“明公亲当矢石,况小人乎?”刘备只好允诺撤军。这也是后来诸葛亮在夷陵之战,刘备惨败后,慨叹若法正在,则不至如此的原因。
庞统跟法正一样,敢于直谏。益州之战时,大军经过涪城,刘备大宴将领,饮酒作乐,并对庞统炫耀说,这真是天下乐事呀。庞统却责备刘备:“伐人之国而以为欢,非仁者之兵也。”刘备原本高兴,听闻大怒,把庞统赶了出去。庞统一句话不说,扭头就走。刘备立刻就后悔了,又命人将庞统请了回来。而庞统也不客气,不言一语,只顾神色自若的饮食。而刘备却跑过来问庞统,刚才是谁错了?庞统答曰:“君臣俱失。”给了刘备一个台阶,刘备大笑,饮宴尽欢。只是,庞统运气不济,在攻益州雒县时,不幸中流失身亡,不然功绩应该不会比法正差。
法正原本为益州系,让他跟随刘备,坐镇中军,双方都安心。而庞统作为荆州嫡系,可为先锋,带着魏延等将领,充任大军之锋芒,必然所向披靡。
魏延虽然和诸葛亮多有嫌隙,但魏延还是部曲之时,庞统已经和诸葛亮同列了,而且一起入益州作战,原本就是庞统的下属。而庞统同魏延一样,也喜欢冒险,不像诸葛亮那么谨小慎微,庞统会更加欣赏魏延。庞魏两人配合,一文一武,要不就是输的彻底爽快,甚至是死无葬身之地;但更有可能是创造不世之辉煌,一举拿下关中,杀出潼关,直取洛阳,再挥军南下,与关羽会师,则刘备霸业可成矣。
徐庶辅助关羽,荆州稳固
关二爷就是一个让人头疼的存在,个性过于鲜明,跟蜀汉的众多将领都不合呀,唯一的特例就是徐庶。如果徐庶没有被迫投靠曹操,那么徐庶就是辅佐关羽的不二人选了。
诸葛亮和庞统是亲戚,都是庞德公的晚辈,且都是仕宦子弟,也各有各的傲气。这如果跟更傲气的关羽放在一起,时间久了,必会生出事端。
徐庶就不同了,虽然跟诸葛亮、庞统是好友,学识谋略同样不凡,但徐庶却是十足的寒门子弟。徐庶是主动投奔了刘备,没有诸葛亮的矜骄;而且徐庶还会舞枪弄棒,跟关羽一样,曾路见不平,为人报仇后逃亡避祸。这……徐庶跟关羽绝对是知音呀,徐庶的寒微,也恰恰符合了关羽“善待卒伍而骄於士大夫”的习性。
如果徐庶没有投曹操,那么徐庶跟关羽一起留镇荆州,必可保荆州无失。打仗的事情交给关羽去办,而驻守江陵城,负责内政、后勤和外交的事情,交给徐庶处理即可。
其实,刘备要一统天下,同时兵出益州和荆州,两支大军哪支为主,哪支是牵制,一目了然的事情。关羽就是干了喧宾夺主的事情,最后落得惨败。关羽仅需在中路的襄樊两城跟曹仁对峙,不断吸引曹操援军,牵制曹操的主力即可。
没有了关羽的“威震华夏”,孙权也不会那么忌惮关羽,就会在东路合肥一线继续牵制曹操。再加上徐庶的谋略和外交,孙曹结成联盟的可能性是微乎其微。
刘备在称汉中王,整备之后,兵出益州,率领西路大军,有庞统、魏延为先锋,法正为中军谋士,再带上张飞、马超、赵云等虎将,这阵容一出,曹操恐怕就不是迁都那么简单了。
曹操见状云:“汝等自娱,容孤先去东海泛舟!”言毕,翩然东往。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