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贾湖陶文为何被称为“世界上最早的文字雏形”

时间: 2023-06-18 01:00:55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09次

贾湖陶文为何被称为“世界上最早的文字雏形”

中国最早的汉字是什么?

汉字最早古史传说是黄帝时期的仓颉创造的,但中国最早的汉字应该是“王”字,这个汉字“三”横“1”竖,是中国古代最早祭祀时创造的汉字,甲骨文时期就有“王”字,而且经历几千年的变化,唯独这个汉字基本完全没变留存到今天。在当时三横代表“天地人”“1”竖代表沟通,所以祭祀的人是古中国唯一能于“天地人”相沟通的神秘行业。也就是说在三皇五帝之前的“古史传说”中就已经有这个跟今天基本没有变化的“王”字
陶文是中国最早的文字雏形。
在中国的史前期以及有史早期,汉字产生前,最像是文字的符号就是陶文。
陶文已经出土的资料很多,但它不像甲骨文那样有成文的篇幅,只有单个的符号。从新石器时代一直到商代晚期,现在已出土的陶文以半坡陶文为最早,大约自公元前4800——4300年之间。
此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良渚文化时期,也都有陶文。陶文多半刻在陶钵外口缘的黑宽带纹和黑色倒三角纹上,极少数刻在陶盆外壁和陶钵底部,一般器物上只有一个陶文。对这些陶文的性质,学界看法不一。
裘锡圭认为是“记号”,郭沫若认为是“具有文字性质的符号”,而于省吾等学者则认为已属文字范畴。唐立庵(兰)先生在谈到大汶口文化陶文时说,这“是现行文字的远祖,它们已经有5500年左右的历史了”。
破解陶文很困难,至今也只有几个字能猜测它相当于后代的某字。不过,陶文与汉字有渊源关系,应该是肯定的。
是甲骨文。
汉字,是我们中华民族特有的一种文字,也是中华文明的象征。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时时处处都能见到它的身影,可以说,只要有中国人的地方,就一定有汉字。
关于发展:在几万年前的原始时代,远古人学会了用语言来表达意思,后来又学会了用手势,但有些事物用语言和手势是难以表达的,于是有人想出了做记号的方法,可记号太多,容易忘记,后来就用图形表达意思,比如“太阳”就画成一个圆圈的形状,“树”就画成树的模样,最早的象形文字就是这样产生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类进入了奴隶社会。到了这时,需要文字记载的东西就更多了,而光用一些图形符号来表示,显得太繁琐了。于是人们就简化了一些象形字,并把一些象形字组合起来,形成一种新的文字,让人能更容易看懂。比如把“人”和“木”组合起来,就成了“休”字,意思是一个人靠在树上睡觉。这样又创造出了很多文字,形成了汉字的一个新类型——会意字。
而随着汉字的发展,汉字的个数也越来越多,于是就出现了一种便于人们查找汉字的工具,像《说文解字》、《康熙字典》等等。
甲骨文并不是中国最早的文字,中国文字的产生其实远在甲骨文之前,例如一些刻画在陶器上的文字陶文,在六千多年前已经产生。如果文字代表文明的开始,可知甲骨文之前中国文明的脚步早就启动了。
中国最早的汉字就是甲骨文了

中国历史汉字

中国的字有多少年的历史

1、陶文是中国最早的文字雏形,现在已出土的陶文以半坡陶文为最早,大约自公元前4800——4300年之间。

2、甲骨文的出现:甲骨文主要指殷墟甲骨文,又称为“殷墟文字”、“王八担”、“殷契”,是殷商时代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是中国商代后期(前14左右~前11世纪)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刻(或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

它是现今发现的中国最古老的文字档案,甲骨文距今已有3500多年的历史。 3、对于陶文的性质是文字还是简单符号,学术界看法不一致。

4、如以半坡陶文为中国文字的起源,那么距今已有6000多年的历史。 5、如以殷墟甲骨文中国文字的起源,那么距今已有3500年左右的历史。

中国汉字历史

汉字的来历

从仓颉造字的古老传说到100多年前甲骨文的发现,历代中国学者一直致力于揭开汉字起源之谜。

关于汉字的起源,中国古代文献上有种种说法,如“结绳”、“八卦”、“图画”、“书契”等,古书上还普遍记载有黄帝史官仓颉造字的传说。现代学者认为,成系统的文字工具不可能完全由一个人创造出来,仓颉如果确有其人,应该是文字整理者或颁布者。

最早刻划符号距今8000多年

最近几十年,中国考古界先后发布了一系列较殷墟甲骨文更早、与汉字起源有关的出土资料。这些资料主要是指原始社会晚期及有史社会早期出现在陶器上面的刻画或彩绘符号,另外还包括少量的刻写在甲骨、玉器、石器等上面的符号。可以说,它们共同为解释汉字的起源提供了新的依据。

通过系统考察、对比遍布中国各地的19种考古学文化的100多个遗址里出土的陶片上的刻划符号,郑州大学博士生导师王蕴智认为,中国最早的刻划符号出现在河南舞阳贾湖遗址,距今已有8000多年的历史。

作为专业工作者,他试图通过科学的途径比如综合运用考古学、古文字构形学、比较文字学、科技考古以及高科技手段等一些基本方法,进一步对这些原始材料做一番全面的整理,从而爬梳排比出商代文字之前汉字发生、发展的一些头绪。

然而情况并不那么简单,除了已有郑州商城遗址、小双桥遗址(该遗址近年先后发现10余例商代早期朱书陶文)的小宗材料可以直接和殷墟文字相比序之外,其它商以前的符号则零星分散,彼此缺环较多,大多数符号且与商代文字构形不合。还有一些符号地域色彩较重、背景复杂。

汉字体系正式形成于中原地区

王蕴智认为,汉字体系的正式形成应该是在中原地区。汉字是独立起源的一种文字体系,不依存于任何一种外族文字而存在,但它的起源不是单一的,经过了多元的、长期的磨合,大概在进入夏纪年之际,先民们在广泛吸收、运用早期符号的经验基础上,创造性地发明了用来记录语言的文字符号系统,在那个时代,汉字体系较快地成熟起来。

据悉,从考古发掘的出土文字资料来看,中国至少在虞夏时期已经有了正式的文字。如近年考古工作者曾经在山西襄汾陶寺遗址所出的一件扁陶壶上,发现有毛笔朱书的“文”字。这些符号都属于早期文字系统中的基本构形,可惜这样的出土文字信息迄今仍然稀少。

文字最早成熟于商代

就目前所知和所见到的殷商文字资料来说,文字载体的门类已经很多。当时的文字除了用毛笔书写在简册上之外,其他的主要手段就是刻写在龟甲兽骨、陶器、玉石上以及陶铸在青铜器上。商代文字资料以殷墟卜用甲骨和青铜礼器为主要载体,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最早的成熟文字。

殷墟时期所反映出来的商代文字不仅表现在字的数量多,材料丰富,还突出地表现在文字的造字方式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和规律。商代文字基本字的结体特征可分为四大类:取人体和人的某一部分形体特征为构字的基础;以劳动创造物和劳动对象为构字的基础;取禽兽和家畜类形象为构字的基础;取自然物象为构字的基础。从构形的文化内涵上来考察,这些成熟较早的字形所取裁的对象与当初先民们的社会生活相当贴近,具有很强的现实性的特征。同时,这些字形所描写的内容涉及到了人和自然的各个层面,因而还具有构形来源广泛性的特征。

中国五千年历史总共有多少个汉字

中国历史上共有过多少个汉字,没有人说得清楚。-

-----因为,有的字,这个朝代的字典收入,那个朝代的字典就没有收。-------还有的字,在一定的朝代,在一定的地方使用过。但是,字典就没有收入过。

所以,没有人说得清楚“中国五千年历史总共有多少个汉字”。

**********现在,给你一些字典收字的情况,其中收字最多的是:1994年冷玉龙等人编的《中华字海》,收字数量惊人,多达85000字。

---- 可能汉字的数量跟85000差不多。

现在,给你一些各个时期,著名的字典的收字情况,聊作参考:

秦代的《仓颉》、《博学》、《爰历》三篇共有3300字,汉代扬雄作《训纂篇》,有5340字,到许慎作《说文解字》就有9353字了,晋宋以后,文字又日渐增繁。据唐代封演《闻见记·文字篇》所记晋吕忱作《字林》,有12824字,后魏杨承庆作《字统》,有13734字,梁顾野王作《玉篇》有16917字。唐代孙强增字本《玉篇》有22561字。到宋代司马光修《类篇》多至31319字,到清代《康熙字典》就有47000多字了。1915年欧阳博存等的《中华大字典》,有48000多字。1959年日本诸桥辙次的《大汉和辞典》,收字49964个。1971年张其昀主编的《中文大辞典》,有49888字。

随着时代的推移,字典中所收的字数越来越多。1990年徐仲舒主编的《汉语大字典》,收字数为54678个。1994年冷玉龙等的《中华字海》,收字数更是惊人,多达85000字。

历代部分字书收字情况简表

《说文解字》 公元100年(东汉) 许 慎 9,353 加上重文1163字,共计收字头10516,字头为小篆,按540部首排列,是我国第一部字典。

《字林》 (晋) 吕 忱 12,824 按《说文解字》540部首排列,已佚。

《玉篇》 公元543年(南朝梁) 顾野王 22,726字 按542部首排列,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楷书字典。

《龙龛手鉴》 公元997年(辽) 行 均 26,430字 部首按平上去入四声顺序排列,共242部,其中平声97部,上声60部,去声26部,入声59部。收录俗字较多。

《广韵》 公元1011年(宋) 陈彭年等 26,194字 按206韵平上去入四声顺序排列,平声57韵,上声55韵,去声60韵,入声34韵。每韵再分小韵,共9300多小韵。

《类篇》 公元1066年(宋) 司马光等 31,319字 按《说文解字》部首排列,其中“艹”、“食”、“木”、“水”四部各分为上下,故共有544部。同部的字依韵排列。

《集韵》 公元1067年(宋) 丁度等 53,525字 编排方式基本与《广韵》同。

《改并五音聚韵四声篇海》 公元1212(金) 韩道昭 35,189字 共444部首,按36字母顺序排列,同母的部首,又按平上去入四声排列,同部首的字头,按笔画多少为序排列。

《字汇》 公元1615年(明) 梅膺祚 33,179字 按214部首排列,首创部首按笔画多少顺序排列法。同部首的字头,按笔画多少顺序排列。

《正字通》 公元1671年(明) 张自烈 33,549字 编排方式基本与《字汇》同。

《康熙字典》 公元1716年(清) 张玉书 47,035字 沿用《字汇》、《正字通》214部首排列法。正文外有补遗和备考。加上古文字字头共49030字,其中重收字头81个。

《中华大字典》 公元1915年(中华民国) 陆费逵等 48,000多字 沿用《康熙字典》部首,但顺序有所调整。

《汉语大字典》 公元1986年——199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 《汉语大字典》编辑委员会 54,678字 按200部首排列。部首按笔画多少为序排列,每部之字亦按笔画多少为序排列。同笔画的部首和每部之内同笔画的字,均按横竖撇点折笔顺排列。正文外有补遗和附录11种。

*******另外,再给你个网址,对于汉字的拼音、结构、意思非常全面你去参考下:://baike.baidu/view/1712.

中国历史上有那些少数民族的文字是和汉字一一对应的?就是说每一个

你说的这种情况能提供明确答案的人应该不多吧,毕竟懂得多种少数民族语言的人不多吧.我从一般语言学来推测一点,仅供参考吧(也留个印,等着看别人的答案).世界语言主要分为三种类型:孤立语、黏着语、内部屈折语.孤立语的代表是汉藏语系中的汉语等,依靠语序和虚词来表达语义;黏着语的代表是日、韩语等,依靠具有语法功能的助词附着在实词后面和一定的变形来表达语义;内部屈折语的代表是俄语、英语等,依靠词性、词形变化等语法手段来表达语义.我学过日、韩语,我想朝鲜族的朝鲜语可能比较接近你说的意思.韩语虽然是黏着语,但是到目前为止,仍然有近七成的韩语词汇和汉语对应,一个韩文字母对应数个汉字(汉字是表意文字,数量庞大;韩文字母是表音文字,数量有限,只能一对多).比如汉语“大韩民国”,韩文“대한민국”仅从读音上就可以判断出来了,而且和汉字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如果是汉语“韩国”,则韩文是“한국”,仔细对比一下就能明白).在世宗大王颁布“训民正音”之前,朝鲜没有文字,而是用汉字记录语言的,不过是使用汉字的音,而语法上还是韩语的黏着语法和语义.因此,在创制韩文的字母后,韩文字母仍能和汉字对应起来,虽然写法和发音不一样.如果语言是内部屈折的类型,那么就如同英语一样,基本很难和汉字有对应关系,因为这样的语言主要依靠的不是文字单位而是词.所以你说的情况,差不多集中在黏着语和孤立语里面.所幸孤立集中于汉藏语系,而北方的少数民族多为黏着语,所以藏语(古代吐蕃语?)应该可以和汉语对应,满文的实词应该也可以对应上(证据之一就在故宫匾额上).由于日、韩语所在的阿尔泰语系均为黏着语,所以 *** 尔、蒙古、达斡尔、鄂温克、满-通古斯、东部裕固、保安、土族、东乡、突厥等语言的文字均可能和汉字对应(看看人民币上的维语和蒙语同汉字的对应关系可有一定判断).阿尔泰语系是非常庞大的语群,包含60多种语言,建议你“百度百科”一下,大致了解一点,就可以知道分布在中国境内的少数民族都有哪些了,注意历史上消亡和远徙的民族.当然,汉藏语系中的羌语、彝语、白语、侗语、壮语、苗语等,其文字均可能和汉字是一一对应的.所以你说的“历史上”也应包括段氏大理、南诏等民族的语言文字(如果当时有的话).我应该能理解你的意思,但我的回答不一定是你想要的,仅供参考.另外,我的意思你能理解么?。

中国最早的文字是什么?

  陶文——

  陶文是古人在陶器上刻画的文字符号,较有名的如半坡陶符、丁公陶文、高邮陶文等。有学者指出,陶文比甲骨文更早,是中国最早的文字。
  陶文有两种:第一种是新石器时代陶器上的“原始文字”,虽然还不能确认这些文字具体是什么含义,但已具有一种“标记”和“表号”的性质,被认为是汉字的最早雏形;第二种是战国时代陶器上的文字,一般只有几个字,大多是印文,内容为人名、官名、地名、督造者名,吉祥语和年月等。
  与甲骨文、金文和石鼓文等,同为研究我国古代文字的资料。在中国的史前期以及有史早期,汉字产生前,最像是文字的符号就是陶文。陶文已经出土的资料很多,但它不像甲骨文那样有成文的篇幅,只有单个的符号。从新石器时代一直到商代晚期,现在已出土的陶文以半坡陶文为最早,大约自公元前4800——4300年之间。此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良渚文化时期,也都有陶文。陶文多半刻在陶钵外口缘的黑宽带纹和黑色倒三角纹上,极少数刻在陶盆外壁和陶钵底部,一般器物上只有一个陶文。对这些陶文的性质,学界看法不一。裘锡圭认为是“记号”,郭沫若认为是“具有文字性质的符号”,而于省吾等学者则认为已属文字范畴。唐立庵(兰)在谈到大汶口文化陶文时说,这“是现行文字的远祖,它们已经有5800年左右的历史了”。破解陶文很困难,至今也只有几个字能猜测它相当于后代的某字。不过,陶文与汉字有渊源关系,应该是肯定的。

公务员考试常识题目

甲骨文只是说写在了龟甲或者骨头上的文字,应该说是象形文字
是河南安阳殷墟的甲骨文!
画在石头上的象形字

文字有多少年的历史

汉字有长达数千年的发展和演变的历史过程,大致是:商代之前为起源史,殷商甲骨文为成熟期。此后出现一系列演化,特别是到了汉代,隶书取代小篆成为主要字体,中国文字发展历史就脱离古文字阶段进入隶楷阶段;楷书到隋唐基本定型,在宋朝刻印的书籍中被美术化成为「宋体字」,后有模仿宋体字而来的仿宋体,大体就是我们今天所用字体。

文字起源:

1,八千多年前的河南舞阳贾湖遗址(距今9000—7800年),出土了一批刻符,号称贾湖刻符。有的学者认为只是刻符,有的认为是文字。

2,七千多年前的蚌埠双墩遗址,发现630多刻划符号,丰富多样,就同期国内外文化遗存来说,都十分罕见,惊人。符号种类之多、内容之丰富是同时期其他遗址所无法比拟的。双墩刻符的功能可以分为表意、戳记、计数三大类。 2009年10月24日至25日,30多位来自国内外的著名专家学者聚集蚌埠,就“蚌埠双墩遗址刻划符号暨早期文明起源”展开研讨。众多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双墩刻符反映了早期双墩先民的生活形态,已经具备了原始文字的性质,是汉字源头之一。

3,距今6000年前的属于仰韶文化的半坡遗址的陶钵口沿上刻的二三十种刻划符号,即半坡陶符,于省吾认为“是文字起源阶段所产生的一些简单文字”。其中一些是数字。

4,殷墟甲骨文是公认的较为成熟的汉字文字系统。

大约一个世纪以前,中国河南安阳,有一项重大的考古发现,这就是殷墟和甲骨文的发现。从此,中国殷商史的研究进入到一个新时期。按中国古文字学家的意见,甲骨文是“目前所能看到的最早而又比较完备的文字”。它已经比较复杂,已发现多达3000个以上字汇,包括名词、代名词、动词、助动词、形容词等数大类,而且还能组成长达170多字的记叙文。所以学者们肯定甲骨文决不是我中国文字的初创阶段,在它以前,一定已经有一段较长时间的发展过程了。

1、陶文是中国最早的文字雏形,现在已出土的陶文以半坡陶文为最早,大约自公元前4800——4300年之间。
2、甲骨文的出现:甲骨文主要指殷墟甲骨文,又称为“殷墟文字”、“王八担”、“殷契”,是殷商时代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是中国商代后期(前14左右~前11世纪)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刻(或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它是现今发现的中国最古老的文字档案,甲骨文距今已有3500多年的历史。
3、对于陶文的性质是文字还是简单符号,学术界看法不一致。
4、如以半坡陶文为中国文字的起源,那么距今已有6000多年的历史。
5、如以殷墟甲骨文中国文字的起源,那么距今已有3500年左右的历史。
5000年前 在古埃及 就有象形文字

我国最早的文字叫什么?

一、目前中国所知的最早的文字是殷商时期的甲骨文。

二、甲骨文简介

甲骨文主要指中国商朝晚期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在龟甲或兽骨上契刻的文字,是中国及东亚已知最早的成体系的商代文字的一种载体,但大部分还没有被释读出来。又称契文、甲骨卜辞、或龟甲兽骨文。

一般认为,晚清官员、金石学家王懿荣于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从来自河南安阳的甲骨上发现了甲骨文。安阳城西北的小屯村,是商晚期国都遗址“殷墟”的所在地。

百余年来,当地通过考古发掘及其他途径出土的甲骨已超过十万块。此外,在河南、陕西其他地区也有甲骨文出现,年代从商晚期(约前1300年)延续到春秋。

殷商君王在处理大小事务之前,都要用甲骨进行占卜,祈问鬼神,常命巫师在龟甲兽骨上钻洞烧灼,形成裂痕。巫师根据裂痕分辨神谕,事后将所问之事契刻于甲骨上。

商亡之后,占卜在周代逐渐绝迹,其文字也逐渐不为人知。甲骨文最早出土于何时,目前尚无定论。河南安阳殷墟一带,自北宋以来就不断发现商代铜器,当地在千百年前即有甲骨出土是完全有可能的。但直到清末,历代学者都没有注意到甲骨文的存在。

扩展资料

中国古代文字的起源

关于汉字的起源,中国古代文献上有种种说法,如“结绳”、“八卦”、“图画”、“书契”等,古书上还普遍记载有黄帝史官仓颉造字的传说。现代学者认为,成系统的文字工具不可能完全由一个人创造出来,仓颉如果确有其人,应该是文字整理者或颁布者。

最近几十年,中国考古界先后发布了一系列较殷墟甲骨文更早、与汉字起源有关的出土资料。这些资料主要是指原始社会晚期及有史社会早期出现在陶器上面的刻画或彩绘符号,另外还包括少量的刻写在甲骨、玉器、石器等上面的符号。可以说,它们共同为解释汉字的起源提供了新的依据。

通过系统考察、对比遍布中国各地的19种考古学文化的100多个遗址里出土的陶片上的刻划符号,郑州大学博士生导师王蕴智认为,中国最早的刻划符号出现在河南舞阳贾湖遗址,距今已有8000多年的历史。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文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甲骨文 (中国古代文字)

陶文是中国最早的文字雏形
在中国的史前期以及有史早期,汉字产生前,最像是文字的符号就是陶文。陶文已经出土的资料很多,但它不像甲骨文那样有成文的篇幅,只有单个的符号。从新石器时代一直到商代晚期,现在已出土的陶文以半坡陶文为最早,大约自公元前4800——4300年之间。此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良渚文化时期,也都有陶文。陶文多半刻在陶钵外口缘的黑宽带纹和黑色倒三角纹上,极少数刻在陶盆外壁和陶钵底部,一般器物上只有一个陶文。对这些陶文的性质,学界看法不一。裘锡圭认为是“记号”,郭沫若认为是“具有文字性质的符号”,而于省吾等学者则认为已属文字范畴。唐立庵(兰)先生在谈到大汶口文化陶文时说,这“是现行文字的远祖,它们已经有5500年左右的历史了”。破解陶文很困难,至今也只有几个字能猜测它相当于后代的某字。不过,陶文与汉字有渊源关系,应该是肯定的甲骨文是殷商时代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甲骨文多出土于河南安阳小屯村,1898年首次发现。1928年后,经多次发掘,先后出土10余万片,主要刻卜辞及占卜纪实的有关文字。单字总数约4600字,可识文字达1700余字。文字结构已从独体趋向合体,基本具备了象形、指事、会意、假借、转注、形声“六书”的汉字构造法则,文字形象简古、劲健挺秀,所以说甲骨文是一种已经成熟了的文字。
在甲骨文以前,我国还有没有文字?从史书记载来看,《荀子》、《吕氏春秋》、《韩非子》、《世本》都记载有仓颉造字的传说。许慎的《说文》序把《系辞传》的说法和仓颉的传说结合起来,说:“及神家氏结绳 为治而统其事,庶业其繁,饰伪萌生。黄帝之史仓颉见鸟兽蹄航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百工以刈,万品以察。”黄帝的时代大约在公元前两千五六百年,甲骨文最早的不超过公元前1300年。从考古材料来看,在甲骨文以前,我国境内已有很多尚未成熟的文字符号出现。30年代在山东章丘县城子崖发掘的龙山文化陶片中就发现了一些符号。西安半坡彩陶上也有文字符号,它是由刻画的几何线条构成的,大多数比较简单,郭沫若称半坡彩陶上的符号有文字的性质。在山东大汶口文化陶器上也发现有符号,有的符号上还涂有色彩。这些符号都刻画在陶器表面极显著的位置。有的符号象是太阳或月亮从山上升起的样子。另外在青海马家窑文化、郑州商代早期文化及河北商代中期文化的陶器上都发现有符号。这些符号有的是同图纹合在一起,有的明显地区别于彩陶纹饰,这些符号虽是简单的、零星的、无一定律的,但都是中国文字的雏形,可以说中国文字的诞生至少有五六千年以上的历史。所以说,甲骨文只能说是我国最古老的比较成熟的文字,不能说是我国最早的文字。
陶文是中国最早的文字雏形
在中国的史前期以及有史早期,汉字产生前,最像是文字的符号就是陶文。陶文已经出土的资料很多,但它不像甲骨文那样有成文的篇幅,只有单个的符号。从新石器时代一直到商代晚期,现在已出土的陶文以半坡陶文为最早,大约自公元前4800——4300年之间。此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良渚文化时期,也都有陶文。陶文多半刻在陶钵外口缘的黑宽带纹和黑色倒三角纹上,极少数刻在陶盆外壁和陶钵底部,一般器物上只有一个陶文。对这些陶文的性质,学界看法不一。裘锡圭认为是“记号”,郭沫若认为是“具有文字性质的符号”,而于省吾等学者则认为已属文字范畴。唐立庵(兰)先生在谈到大汶口文化陶文时说,这“是现行文字的远祖,它们已经有5500年左右的历史了”。破解陶文很困难,至今也只有几个字能猜测它相当于后代的某字。不过,陶文与汉字有渊源关系,应该是肯定的。

甲骨文是商朝(约公元前17世纪-公元前11世纪)的文化产物,距今约3600多年的历史。 商代统治 者迷信鬼神,其行事以前往往用龟甲兽骨占卜 吉凶,以后又在甲骨上刻记所占事项及事后应 验的卜辞或有关记事,其文字称甲骨文。 自清末在河南安阳殷墟发现有文字之甲骨,整整100年了,目前出土数量在15万片之上,大多为盘庚迁殷至纣亡王室遗物。 以出至殷墟,故又称殷墟文字;因所刻多为卜辞,故又称贞卜文字。甲骨文目前出土的单字共有4500个,已识2000余字,公认千余字。它记载了三千多年前中国社会政治, 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资料。是现存最早 最珍贵的历史文物。
陶文是中国最早的文字雏形
在中国的史前期以及有史早期,汉字产生前,最像是文字的符号就是陶文。陶文已经出土的资料很多,但它不像甲骨文那样有成文的篇幅,只有单个的符号。从新石器时代一直到商代晚期,现在已出土的陶文以半坡陶文为最早,大约自公元前4800——4300年之间。此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良渚文化时期,也都有陶文。陶文多半刻在陶钵外口缘的黑宽带纹和黑色倒三角纹上,极少数刻在陶盆外壁和陶钵底部,一般器物上只有一个陶文。对这些陶文的性质,学界看法不一。裘锡圭认为是“记号”,郭沫若认为是“具有文字性质的符号”,而于省吾等学者则认为已属文字范畴。唐立庵(兰)先生在谈到大汶口文化陶文时说,这“是现行文字的远祖,它们已经有5500年左右的历史了”。破解陶文很困难,至今也只有几个字能猜测它相当于后代的某字。不过,陶文与汉字有渊源关系,应该是肯定的甲骨文是殷商时代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甲骨文多出土于河南安阳小屯村,1898年首次发现。1928年后,经多次发掘,先后出土10余万片,主要刻卜辞及占卜纪实的有关文字。单字总数约4600字,可识文字达1700余字。文字结构已从独体趋向合体,基本具备了象形、指事、会意、假借、转注、形声“六书”的汉字构造法则,文字形象简古、劲健挺秀,所以说甲骨文是一种已经成熟了的文字。
在甲骨文以前,我国还有没有文字?从史书记载来看,《荀子》、《吕氏春秋》、《韩非子》、《世本》都记载有仓颉造字的传说。许慎的《说文》序把《系辞传》的说法和仓颉的传说结合起来,说:“及神家氏结绳 为治而统其事,庶业其繁,饰伪萌生。黄帝之史仓颉见鸟兽蹄航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百工以刈,万品以察。”黄帝的时代大约在公元前两千五六百年,甲骨文最早的不超过公元前1300年。从考古材料来看,在甲骨文以前,我国境内已有很多尚未成熟的文字符号出现。30年代在山东章丘县城子崖发掘的龙山文化陶片中就发现了一些符号。西安半坡彩陶上也有文字符号,它是由刻画的几何线条构成的,大多数比较简单,郭沫若称半坡彩陶上的符号有文字的性质。在山东大汶口文化陶器上也发现有符号,有的符号上还涂有色彩。这些符号都刻画在陶器表面极显著的位置。有的符号象是太阳或月亮从山上升起的样子。另外在青海马家窑文化、郑州商代早期文化及河北商代中期文化的陶器上都发现有符号。这些符号有的是同图纹合在一起,有的明显地区别于彩陶纹饰,这些符号虽是简单的、零星的、无一定律的,但都是中国文字的雏形,可以说中国文字的诞生至少有五六千年以上的历史。所以说,甲骨文只能说是我国最古老的比较成熟的文字,不能说是我国最早的文字。
我国最早的字是陶文
文章标题: 贾湖陶文为何被称为“世界上最早的文字雏形”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72938.html
文章标签:被称为  雏形  文字  世界上最早  陶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