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为什么自查理曼以来,法兰西与阿基坦/阿奎丹几乎没有分裂过

时间: 2023-06-15 01:31:50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94次

为什么自查理曼以来,法兰西与阿基坦/阿奎丹几乎没有分裂过

为什么叫法兰西第5共和国

公元前1500年,塞尔特族的高卢人从莱茵河谷地向南方和西方迁移,定居在现在的法国和北意大利处。公元前625年,爱奥尼亚的希腊人在今日的马赛地区建立了一处贸易殖民地,繁荣了几个世纪。公元前123年罗马人开始征服高卢,直到公元前54年凯撒完成了征服历程,此后的500年间,高卢人在罗马统治下逐渐罗马化。 罗马衰败后,日尔曼人开始入侵高卢。5世纪末萨利安族的法兰克人占领了罗马亚尔河流域北部,西哥德人控制阿奎丹和普罗旺斯地区,勃艮地人居于隆河谷地。6世纪时,梅罗文加王朝领导下的法兰克人成为高卢的盟主。8世纪大权落入查理大帝所建的加洛林王朝之手,他在9世纪初已统治了大部分的西欧地区。他死后,帝国开始分裂,公元843年以后,查理曼统治的西部地区被称为法兰西。公元98年,加洛林王朝的末国王去世,卡佩被选为法兰西国王。最初并不强盛的卡佩王朝延续到公元1328年,其版图包括除法兰德斯、布列塔尼、勃艮地和阿奎丹以个的大部分法国国土。 1328年王位落入瓦卢瓦的查理之手。15世纪末,瓦卢瓦王朝的版图,已与今日法国国界相差不多。16世纪基督教传遍法国,引起一系列宗教和平民战争。波旁家族的新徒那瓦尔法尔王国亨利四世取得王位,他极力恢复和平,休养生息,其后经过主教大臣A.黎塞留和J.马扎然的整顿,到路易十四亲政时,法国专制王权进入极盛时期。 十八世纪,频繁的战争削弱了法国的势力,君主专制制度开始走向没落。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捣毁了巴士底狱,爆发了资产阶级大革命,发表了人权及公民权宣言,打出"自由、平等、博爱"的资产阶级口号。 1792年建立了第一共和国。1804年,拿破伦称帝建立了第一帝国。拿破伦执政期间,对法国国家机器进行了重大改革,他所颁布的民法法典,一直沿用至今。1815年拿破伦无征和统治结束。 1848年建立了第二共和国。1852年路易.波拿巴称帝,建立第二帝国。普法战争期间(1870-1871),法军屡战屡败,1871年3月28日国民议会首脑梯也尔与普鲁士签订了和平条约,激起了处在贫苦中的巴黎市民的愤怒,同日起义建立了巴黎公社。4月21日梯也尔残酷镇压起义,将公社社员屠杀殆尽。这就是世界历史上的第一次无产阶级革命。 第三共和国建立于1875年,1940年,德法西斯侵占法国,第三共和国复灭。法国人民在戴高乐将军的领导下,建立了反法西斯民族阵线。 第四共和国成立于1946年,戴高乐宣布辞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法国经济遭到严重破坏。战后在美国的援助下,经济很快得到恢复并迅速发展。1958年戴高乐当政,成立了第五共和国。1981年社会党人密特朗当选总统。1995年5月17日,保卫共和联盟的雅克.希拉克正式就职,成为新一届的当选总统。 因为更换了领导人

欧洲传奇英雄人物

我找不到一些比较出名的传奇英雄,不管有没有载入史实的。好比亚瑟王,拿破仑,罗宾汉这样的传奇英雄我都要,要资料齐全一点的。如果好的话,在下一定加分哦。。!
恺撒
恺撒(前100-前44),古罗马共和国领袖和军事统帅。他带兵打仗几十年,指挥过几十个战役,大都是以少胜多,出奇制胜。他的战略思想和战术原则为西方许多著名军事统帅诸如拿破仑等所效法,对西方军事学相应措施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曾与幕僚共同著书立说,主要有《高卢战记》、《内站记》、《亚历山大战记》、《阿非利加战记》等。

恺撒出身于贵族世家。公元前78年开始政治活动,起初被选为军事护民官,后历任度支官、市政官、大法官、罗马远征西班牙行省总督等职。恺撒为了竞选执政官成功,需要庞培和克拉苏这两位在当时最有影响力的人的支持,于是,他决意与庞培和克拉苏建立友好关系。公元前60年,庞培、克拉苏、恺撒这三位有着巨大影响的政治家达成了相互支持的秘密协议,历史上称之为“前三头同盟”。为了巩固这一同盟,恺撒把他年仅14岁已经和别人订了婚的女儿嫁给了年近50的庞培。在庞培和克拉苏的一致支持下,恺撒于公元前59年当选为执政官。恺撒经过一系列的政治活动,已经获得了广大平民和骑士阶层的支持,成为与庞培、克拉苏齐名的强有力的人物。

公元前58年,恺撒出任高卢总督。他统率大军,经过3年的征战,到公元前56年底,基本上并吞了整个高卢。然而他在高卢的同志并不稳固,高卢地区接连爆发反罗马人的起义。公元全52年春,高卢全境爆发了一场反对罗马统治的大起义。起义军主力在高卢北部的阿利细亚城扎下了坚固的营寨。这是一座几乎攻不破的城堡,罗马人除了进行长期的包围之外,别无其他办法。恺撒把所有的部队都调到这里,20万高卢起义军也云集阿利细亚城下,双方一场恶战不可避免。战役开始之前,马人环绕阿利细亚城筑起一道坚固的壁垒。恺撒寄希望于这些复杂而坚固的工事能够阻止高卢人的进攻,用以补充自己兵力的不足。高卢起义军首先从内外两侧同时向罗马人坚固的工事发起了进攻。在盾牌的掩护下,一队接一队的高卢人像蚂蚁一样往上冲。在战斗中,罗马各军团由于受到了巨大的损失,士气开始低落。尤其在罗马人的旗手被砍倒后,罗马人的阵脚开始显得有些混乱。一位年青的罗马士兵张惶失措,突然发现恺撒刚刚站立过的塔楼上已经空无一人,同时位于营寨右边的罗马骑兵放弃了阵地,以全速急驰而去。这位年青人绝望了。突然,坚守在栅栏后面的罗马士兵发现高卢人的攻势猛然削弱了,刚才还在向罗马工事冲击的高卢人停止了冲锋,他们的队伍散开了,出现在罗马人视线中的竟是他们自己的骑兵。原来,恺撒指挥他的骑兵抄袭到高卢人的后方,给他们致命的一击,短短几个回合之后,高卢人便开始由进攻改为逃窜。尔后,高卢人全部投降。阿利细亚之战就这样出乎意料的结束了。恺撒以6万军队与高卢人将近25万人的大军相峙,竟以一支骑兵的偷袭扭转了战局,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恺撒、庞培、克拉苏的“三头同盟”是不可能持久的,他们是相互利用的关系。克拉苏在战争中阵亡,使原来成鼎足之势的三人同盟变成了恺撒、庞培两雄并立的局面。这时,恺撒的女儿去世,这就意味着恺撒与庞培的联姻关系中断,两人之间为了权力的争斗已势所难免。于是奴隶主两派发生了内战。

公元前50年,以庞培为首的贵族派元老院因担心恺撒建立独裁政权,通过决议拒绝延长恺撒担任高卢总督的任期,令其遣散军队。恺撒拒不执行这一决定。当时,他的军队绝大多数分驻在北山高卢,身边仅有一个军团和一些辅助部队。为了把握战机,经过一番周密策划之后,恺撒于公元前49年1月,果断的率领一个军团,越过意大利和高卢诸行省之间的界河比孔,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向罗马进发。没有准备的庞培反对派,匆忙率领一批元老和两名执行官离开罗马,逃往希腊。同年11月,恺撒率领7个军团出其不意地在希腊登陆,次年春又增加了4个军团和1个骑兵队。6月,恺撒与庞培在希腊的法萨卢进行决战,恺撒彻底打败了庞培,庞培逃到埃及,被埃及国王派人杀死。公元前45年,恺撒实现了他的军事独裁统治。

恺撒征战一生,多谋善断,善于抓住战机,特别是能在不利的情况下,以顽强的意志坚持自己的战略企图,扭转战局,表现出他那不同凡响的高超的军事艺术,在罗马乃至世界的历史上留下了盖世英名。

盖乌斯·屋大维,又名奥古斯都(Augustus),是罗马帝国的开国君主,统治罗马长达43年。公元14年8月,在他去世后,罗马元老院决定将他列入“神”的行列,并且将8月称为“奥古斯都”月,这也是欧洲语文中8月的来源。

一般认为屋大维是最伟大的罗马皇帝之一。虽然他保持了罗马共和的表面形式,但是却作为一位独裁者,统治罗马长达四十年以上。他结束了一个世纪的内战,使罗马帝国进入了相当长一段和平,繁荣的辉煌时期。历史学家通常以他的头衔“奥古斯都乌斯”(尊崇的意思)来称呼他。这个称号是他在公元前27年的时候获得的, 那时他36岁。

屋大维是凯撒大帝的甥孙和养子,亦被正式指定为凯撒的继承人。前43年,他与马克·安东尼、雷必达结成后三头同盟,打败了刺杀凯撒大帝的共和派贵族。

前36年他剥夺雷必达的军权,后在阿克图海战打败安东尼,消灭了古埃及的托勒密王朝,回罗马后开始掌握一切国家大权。前30年,被确认为“终身保民官”,前29年获得“大元帅”称号;前28年获得“奥古斯都”(神圣、至尊的意思)称号,建立起了专制的元首政治,开创了罗马帝国。
查理大帝
法兰克国王(768~814),罗马人皇帝(800~814)。又称查理曼。加洛林王朝第一代国王矮子丕平之子。768年与其弟共即王位,三年后独掌王权。

在平定阿基坦叛乱并统一法兰克王国后开始向外扩张。772年起多次东渡莱茵河进攻萨克森部落,最终于804年完成对萨克森地区的兼并。

773~774年率军越过阿尔卑斯山攻占意大利北部伦巴德王国,自兼国王。接着进军罗马,被教皇封为“罗马人长老”。

777年率军越过比利牛斯山,进攻西班牙的阿拉伯国家,但未能攻占萨拉戈萨城。次年回师,在比利牛斯山遭巴斯克人伏击。

后又多次出征,于801年攻占巴塞罗那,占领埃布罗河以北地区。

787年率军进入意大利南部,迫使本尼文托公国臣服。788年兼并巴伐利亚公国,尔后越过易北河征服斯拉夫人部落。

791~796年派兵在多瑙河中游地区与阿瓦尔人多次交战,迫其臣服。

800年以保护罗马教皇为名进军罗马,被教皇加冕为“罗马人皇帝”,建立起包括中欧和西欧大部地区的庞大帝国。

此后,又与拜占庭帝国进行争夺亚得里亚海地区的战争,在地中海沿岸抵御阿拉伯人的袭击,在北海沿岸击退北欧海盗。

814年病逝于帝国首都亚琛。生前积极推行军事改革,建立严密的军队组织与指挥系统;根据地产数量规定服役人数和提供武器装备的数量;发展重装骑兵,组建攻坚队和后勤队,统一军队组织和作战原则;严明军纪;建立边防特区,构筑堡垒,驻兵屯粮;维修道路桥梁,保持边境与内地之间的交通联系等。其军事思想及改革措施在当时的欧洲颇有影响。
亚历山大
“让我们把战争带给亚洲,把财富带回希腊”。这是希腊最著名的雄辩家的雄心,只可惜当时的希腊已失去了当年的气势,处于日暮西山的时候了。但事隔几年,马其顿的国王亚历山大率领浩浩荡荡的大军踏上了征服亚洲的征途。

马其顿是希腊北部一个贫瘠落后,默默无闻的城邦,到腓力二世时,这个城邦走向强盛。公元前338年,腓力二世击败反对他的希腊联邦,真正确立起他在全希腊的霸主地位。公元前336年,腓力二世被波斯派来的刺客杀死在他女儿的婚礼上。亚历山大,腓力二世的儿子,当年年仅20岁就继位了。

亚历山大从小兴趣广泛又聪明勇敢,12岁时曾驯服过别的骑手不能驾驭的烈马。13岁到16岁,他的父亲为他聘请了当时希腊“最博学的人”亚里斯多德作家庭教师,他向老师学习了哲学、医学、科学等各方面的知识。他最喜欢的书是《伊利亚特》,他一心想向阿喀琉斯学习,创下辉煌的伟绩。腓力二世被害后,希腊被征服的城邦认为这是摆脱马其顿帝国控制与奴役的天赐良机,他们纷纷起义暴动,但年轻的亚历山大在短短的两年里就平息了骚动。为了维持庞大的军队以镇压希腊各城邦的反马其顿运动,为了实现自己征服世界的野心,亚历山大把目光放向了领土辽阔、资料丰富、财富滚滚的波斯。

公元前334年的春天,亚历山大率领35000人的大军和160艘战舰,开始了远征东方的行动。行前,他把自己的所有地产收入、奴隶和畜群分赠给人。一位大将迷惑地问道:“请问陛下,您把财产分光,给自己留下什么?”

“希望”。亚历山大说:“我把希望留给自己,它将给我无穷的财富!”

将士们被亚历山大的雄心所激励,他们决心随他到东方去掠夺更多的财富。

亚历山大率领部队首先占领了小亚细亚,消灭了那里少量的波斯军队;然后他又挥师北上,向叙利亚进军在伊苏城,他打败波斯王大流世三世,并俘获他的母亲、妻子和两个女儿。看着大流士豪华的宫殿,亚历山大赞不绝口:“这样才象个国王!”

接着,亚历山大向南进军叙利亚和腓尼基,又派手下大将攻占了大马士革,从大流士的军械库里获得大量战利品。他亲自率领部队南下,经过7个月的艰苦战斗,攻下了推罗城,把推罗城的3万居民卖为奴隶。

亚历山大围攻推罗城时,大流士三世曾派使者求见亚历山大,愿意出巨款赎回他的母亲、妻子和女儿。还要割让半个波斯帝国给亚历山大。亚历山大的一员大将帕曼纽心满意足地说:“如果我是亚历山大,我就接受这个条件。”亚历山大则毫不动心,他说:“我不是帕曼纽,我是亚历山大。”公元前332年,亚历山大切断波斯陆军与海上舰队的联系后,长驱直入埃及,自称是太阳神“阿蒙之子”。他亲自勘查设计,在尼罗河三角洲西部,建立亚历山大城,他要它永存人世,做为他伟大战绩的纪念碑。埃及的法老为亚历山大加上了“法老”的称号。在庆功的宴会上,亚历山大分外兴奋,他说:“英雄的伟大就在于不断开拓疆土,不断增加权力,尽情享受美味佳肴和少女美色。”

公元前331年,亚历山大率军穿过美索不达米亚北部,在高加米拉平原和波斯进行生死决战。大流士三世败退,被自己的部下杀死。亚历山大在巴比伦、苏萨、波斯波利斯和埃克巴坦各波斯王宫,掠夺了金银财富达15万塔兰特。公元前330年,亚历山大彻底击败了大流士的继位人,征服了整个波斯帝国。

公元前327年,亚历山大率领军队离开中亚,南下侵入印度,在印度河谷建立了两座亚历山大城,迅速占领了西北印度的广大地区。他想进一步征服印度的心脏地带,向恒河流域进发。但此时亚历山大的士兵已厌倦了长期的紧张战争,再加上印度的炎热、暴雨和疾病,他们拒绝前进,要求回家。他们纷纷举行集会,发生哗变,印度的土著居民也群起反击。亚历山大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公元前325年,将大部队撤出印度。

亚历山大的部队分两路撤回。一路在海军将领涅阿霍斯的率领下取海道由伊朗海湾入波斯湾;一路由亚历山大亲自率领,从陆路经卡曼尼亚沙漠而归。公元前324年初,两路大军会师在巴比伦境内的奥皮斯城。由于长途跋涉,亚历山大的部队损伤极大。将近10年的亚历山大远征,终于结束了。亚历山大将巴比伦作为首都。他建立了一个庞大的帝国。它的版图西起希腊、马斯顿,东到印度河流域,南临尼罗河第一瀑布,北至药杀水。

在远征以前,亚历山大认为希腊民族是世界独一无二的民族,只有这个民族才真正具有开化的文明,而其他非希腊民族都是野蛮的民族。随着东征,亚历山大逐渐认识到波斯人和希腊人一样具有杰出的智慧和才能,他们也应该受到尊敬。因而亚历山大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改变,他认为各民族应该是公平平、等和睦相处。他因此产生了一个伟大的计划,想让波斯人、希腊人与马其顿人结为友好的同伴。为了促进马其顿人和波斯人、东方人的融合,亚历山大和大夏贵族罗克珊娜结婚,并鼓励马其顿人和东方女子结婚。在苏萨城,亚历山大举行了一次盛大奢华的结婚典礼,他亲自和波斯国王大流士三世的女儿斯塔提拉结婚。同一天举行婚礼的马其顿将士有1万对之多。在婚礼上,亚历山大宣布:马其顿人和东方女子结婚,可以享受免税权利,他还给新婚夫妇馈赠了许多礼物。

在巴比伦,亚历山大还整编一只庞大的军队,将3万波斯青年编入马其顿部队。并准备继续进行远征。他计划侵入阿拉伯与波斯帝国北面的土地,还想再次入侵印度征服罗马,迦太基和地中海西岸地区。但不幸的是公元前323年6月,亚历山大突然患恶性疟疾,从发病到生命结束仅10天时间。他匆匆离开了世界。

由于死亡的突然降临,亚历山大未明确他的接班人,导致争夺王权的激烈斗争。在斗争中,他的母亲、妻子与儿女都被反对党杀死。将领们纷纷拥兵自立为王,横跨欧亚非三洲的马其顿王国从此分裂为若干个希腊化的国家。亚历山大庞大的帝国只存在了短短的13年。

亚历山大的东征,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开拓了人们的眼界。东方的城市出现了优美的希腊式雕塑和建筑,东方的天文学和数学知识也传入希腊、西方,丰富了西方的知识宝库。亚历山大的东征,还开辟了东西方贸易的通路。他在东方建立的几十座城市,都逐渐发展成为商业中心。如埃及的亚历山大港至今仍是埃及著名的大海港。
建议楼主去中世纪吧看看吧
欧洲英雄人物还是很多的
象“红胡子腓特烈一世 ”,“狮心王查理”,“征服者威廉”,“太阳王路易十四”
先简单介绍一下“狮心王查理”和“太阳王路易十四”
1157年,理查在牛津的王宫寝殿中诞生了。当时人们或许并没有注意到,一个如同亚瑟王时的传奇时代就此宣布了它的开始。被人们称为“狮心王”的理查一世,他是英国金雀花王朝的第二位国王,也是英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国王之一。他铁汉般的性格和他短暂42年的神话般经历,八百多年来一直在世界各地广为流传,令人惊叹。
理查在青年时代就表现出了过人的智慧和魄力,在他统治阿奎丹这一时期就威名远扬,并且招募了许多能人志士聚集到他的麾下。理查最伟大的成就就是他所领导的十字军东征(当然,有关他的其他传奇故事也很多,在以后的文章会提到)。这是一次非同寻常的东征,也是八次东征中故事最精彩,意义最深远的一次。理查也在此次东征中留下了“狮心王”的美称。

这次东征的领导者除理查外还包括当时非常著名的“红胡子”巴巴罗萨和法王腓力二世,他们分兵三路向耶路撒冷进军。意外的“红胡子”在小亚细亚落水淹死,腓力二世也有着他的不良居心。所以后期可以说是理查孤军奋战。但这次艰苦卓绝的战斗却更加体现了理查的指挥才能、坚强意志、和惊人的勇气。在阿卡城和萨拉丁的决战中,“理查身着黑盔甲,骑着黑战马,举着战斧率先冲向敌阵,身后是威尔弗莱德爵士带领的骑兵卫队。穆斯林将士的顽强拼杀更激起了他的怒火,使他挥舞着战斧,杀人如麻。狂风撩起他的棕色长发和胡须,沙尘也无奈他那由于愤怒而瞪大的蓝色、明亮的眼睛。”阿卡城的著名胜利使理查获得了“狮心王”的称呼,并且使萨拉丁大为震惊,赶紧加强了对耶路撒冷的保护。

然而,不幸的事情发生了,理查的身边总是围绕着一群别有用心的人。那些所谓的朋友、兄弟总是在他意想不到的时候从背后刺他一剑。相反,他的部下甚至对手却对他十分诚恳。腓力二世装病回到法国后不久就开始针对英国采取报复行动。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变故,理查经过反复分析之后,捂住了他看到耶路撒冷的眼睛,以洗却不能征服这里的耻辱,同时迅速撤回了英格兰。

在这次东征途中,理查征服了塞浦路斯和巴勒斯坦的沿海地区。这使得十字军获得了自由出入中东的权利。他还结识了萨拉丁的弟弟阿迪尔,并且将他的妹妹乔安娜许配给了这位有远见的年轻人。他们这两位欧洲国王和穆斯林国王的友谊也一直被传为美谈。理查所指出的各教之间在相互平等的前提下寻求各自发展的观点,对后世的影响很大,人们一直将其作为一条基本原则而奉行至今。

1199年,狮心王平静的离开了,当时他正在平定叛乱,却意外的被箭射中了左胸。他甚至欣赏着那只箭,称赞着那位射手的勇气。
42岁的理查,带着自己的远大抱负与世长辞了。他的遗体被送到丰特夫罗修道院,葬在他父亲亨利二世的身旁。在他死后,描写他创造的业绩的诗歌就如雨后春笋般的遍地而生。他很快就成为了一个传奇人物。他被视为一位模范国王,谨慎、英明、仁慈,具有人民从一个国王身上所能期望的一切,而且还是个英勇善战的武士。

法兰西国王路易十四(1638—1715),史称路易大帝。他亲政55年(1661—1715),是法国专制制度极盛时期,在他的统治下,法国一度统治欧洲,伏尔泰曾把这个时期称为“路易十四的世纪”。

路易十四非常热爱舞蹈艺术。他从少年起就每天接受舞蹈训练,长达20年之久。他13岁起便在芭蕾舞剧《卡珊德拉假面舞会》中担任角色,32岁时他连续在26部大型芭蕾舞剧中担任主角。只是他到了中年,感觉自己体重增加,舞姿不如过去优美,才停止参加演出。但是,他一直是舞蹈艺术的热心赞助者和支持者。他于1661年,要求他的舞蹈教师波尚(Pierre Beauchamps)建立芭蕾基本动作规范,规定手臂和脚的基本部位和各种动作的式样。同年,在他的主持下,又建立了皇家舞蹈学院。他亲自批准了皇家舞蹈学院的章程和建院所需的经费,提供了充足的物质条件。由此而建立的芭蕾的基本技巧和训练体系历经几个世纪发展至今,仍是如今各个国家、各个派系芭蕾艺术的基础。他还要求他的朝臣们都要参加跳舞,并要求他们的舞蹈风格要高贵、典雅。

路易十四之所以重视舞蹈,是因为他认识到艺术可以用来提高他作为君王的威望。他也非常重视自己王者的风度。他认为扮演太阳或阿波罗之类的角色,可以在他身上激发起一种神圣的使命感。由于他曾扮演了芭蕾舞剧《夜》中的太阳的角色,而被人们誉为“太阳王”。
阿兹特克-酋长蒙特祖马
埃及-女王克列欧伯特拉
印度-圣雄甘地
祖鲁-酋长沙卡
俄国-沙皇叶卡捷琳娜
德国-首相俾斯麦
美国-总统林肯
日本-将军德川家康
希腊-国王亚历山大
波斯-皇帝辟西斯
巴比伦-国王汉漠拉比
罗马-恺撒大帝 屋大维 (古)

法国女英雄贞德 拿破仑·波拿巴 戴高乐
英国-克伦威尔 丘吉尔
俄国-彼德大帝 亚历山大二世 列宁 斯大林
德国-贝多芬 马克思 恩格斯 希特勒 (近)

现在的就不说了 快累死我了哦!
法国-圣女贞德
贞德是1429-1431年法国抗英斗争中涌现出来的民族英雄。英军兵临要塞奥尔良城下,她率兵冲破敌军重围,奋力冲杀,击溃英军。她的英雄事迹四传传颂,被称为“奥尔良少女”。但也因此引起法国贵族的妒恨。在贡比涅战役中,她被出卖,落入勃艮第叛军手中。英军企图以重金换取贞德。贞德在监狱和法庭上面对法官正气凛然、坚贞不屈,最后,贞德被押赴鲁昂市广场,被绑在火刑柱上活活烧死。

其他还有很多,LZ自己百度搜索下:
阿兹特克-酋长蒙特祖马
埃及-女王克列欧伯特拉
印度-圣雄甘地
祖鲁-酋长沙卡
俄国-沙皇叶卡捷琳娜
德国-首相俾斯麦
美国-总统林肯
日本-将军德川家康
希腊-国王亚历山大
波斯-皇帝辟西斯
巴比伦-国王汉漠拉比
我建议去读一下拿破仑传,写得也还不错。

1323年英法两国发生了什么 特别是法国那边

熟悉两次世界大战历史的朋友们可能会以为英国、法国始终是一对肝胆相照、同舟共济的盟友,毕竟在两次大战中,两国曾经精诚团结,共同抵御德国。
但是,从立国以后的一千多年历史来看,两国更应该是仇敌关系―――军事上,双方曾经多次兵戈相见;政治上也是敌对时间长,结盟时间短。

一、英法的建国历程
说起来,英国人和法国人的祖先都属于古代欧洲蛮族―――“日耳曼人”;而现代英法之形成,多少要“归功”于公元四五世纪匈奴人对欧洲的征服。强大匈奴骑士从东向西的驱赶,迫使原来在欧洲大陆生活的日耳曼各部落离开家园,向西大迁徙。
在这次大迁徙中,西罗马帝国灭亡,而法兰克人占据了现在的法国全境,并四处扩张。古法兰克人的鼎盛时期是查理大帝在位时(771-814)的查理曼帝国时代,842年,查理大帝的三个孙子正式将帝国分为三部分,由此产生了现代法兰西、意大利、德意志三国的雏形。法兰克帝国的辉煌从此已一去不复返了,三国仍然继续分裂而且境内封建割据局面非常严重。比如法国,全国被分为大小不等的公爵领地和伯爵领地,国王的权力极其有限,很大程度上只有象征意义,王室的领地也很小,主要城市只有巴黎和奥尔良。
现代英国人的祖宗―――盎格鲁和撒克逊人,由于无法在欧洲大陆立足,只好渡海来到不列颠岛,通过对不列颠原有凯尔特人的征服(此前罗马帝国著名统帅凯撒曾经对不列颠进行过征服,并带来了基督教文明),出现了七个小国互相争斗的格局。在八世纪和十世纪,丹麦人曾两次入侵英国。
二、 诺曼底公爵威廉征服英国
公元1042年,爱德华就任英国国王,他的母亲是法国诺曼底公爵之女,因此有一半诺曼人的血统。由于爱德华是虔诚的基督教徒,人称“信教者”,还是僧侣,只是名义上结过婚,所以没有子女。1066年爱德华去世后,英国人推举贵族哈罗德继任国王。但是新国王刚刚就任,就受到了法国诺曼底公爵威廉的挑战。
“诺曼底”即二战中著名的“诺曼底登陆”之所在地,当时就是法国的一部分,但是诺曼底公爵在自己的领地拥有绝对权利。威廉是第七代诺曼底公爵,他和爱德华算得上是表兄弟。1051年威廉访问英国时曾经得到爱德华的许诺―――在死后将王位传给威廉。1064年哈罗德在英吉利海峡乘船失事,被迫来到诺曼底,为了返回英国,也曾向威廉宣誓,支持威廉继承英国王位。可是现在的结果却是如此,威廉自然恼羞成怒了,因此决定以武力夺取王位。
威廉的打算得到了罗马教皇和法丹德等国国王的支持;而他本人又是一名杰出将领,他的部队有着熟练的作战技能和严格纪律,作战主力是重骑兵;威廉还加紧准备,做好大船,以便横跨海峡。而另一边呢,哈罗德的军队主力只是临时征集的民兵,战斗力很差;只能征用民间的小船充当军舰。恰巧的是,在威廉的鼓动下,哈罗德的弟弟托斯提格伙同挪威国王进攻英国北部,哈罗德好不容易搞掂了叛乱,军队也损失惨重。这时,威廉已经在英国南部登陆了(因为风向不好,登陆推迟了一个多月,谁知正好避开了英军主力)。沉浸在胜利喜悦中的哈罗德赶紧回到伦敦,临时组建了一支5000人的队伍。两军在黑斯廷斯相遇,激战了一整天,哈罗德全军覆灭,其本人也死在战场上(这就是黑斯廷斯战役)。接着,威廉向伦敦进攻。后来威廉被英国人推举为英国国王,即威廉一世(号称征服者威廉)。从此,英国开始了诺曼底王朝时代(1066-1154)。
至此,英国结束了不统一、贵族纷争的局面,成为一个统一、具有强大王权的国家,并完成了封建化进程。
三、长达两个世纪的英法斗争
1.斗争的由来
威廉既是英国国王又是诺曼底公爵,因此必须服从法王,其领地也应该是法国的一部分。那么,英国是否应该从属于法国?从另一角度来看,诺曼底是否也应该属于英国呢?而且诺曼底距离巴黎极近,如果英国对法国有什么企图,法国必将十分危险。因此削弱和吞并诺曼底就成了法王的第一国策。
法王首先挑拨威廉一世的长子罗伯特与其父亲的关系,并支持他向父亲威廉要求继承诺曼底公爵之位。在法王的鼓动下,威廉父子果然在战场上兵戈相见了,威廉险些死在其子的长矛之下。
在法国的挑唆下,英国国内贵族叛乱事件时有发生。1100年威廉二世去世后,其弟登基,称为亨利一世。1105年亨利征伐诺曼底,大获全胜并将其兄罗伯特带回英国永远囚禁起来,于是诺曼底彻底归于英国统治。同年亨利还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联姻,这将使法国陷入腹背受敌的险境。为此,法王决定必须与英国决一雌雄。
2.战斗进程
从1109年开始,英法之间爆发了长达两个世纪的斗争。
战争延续到1154年时,亨利二世登基,他不仅拥有了诺曼底,还得到了安茹、曼思、阿奎丹等地,几乎占有法国国土的三分之二,其面积相当于法国王室的六倍。对于法国而言,形势已经相当不利了。
亨利二世即位后,与法王路易七世纠葛不断,连年战争打得难解难分。为了积蓄力量以便与法国进行持久战,便先与法王媾和,并让年仅5岁的王子亨利和路易之女订婚。亨利王子15岁的时候,按照英国的习惯被立为英国和诺曼底的继承人。第二年,应路易七世之邀,在诺曼底举行了王子加冕大典,然后王子被接入法国王宫。路易乘机以岳父的名义挑拨亨利父子关系。在他的挑唆之下,回到英国的亨利小王子便向父亲提出要求,要么立即得到王位,要么得到诺曼底,二者必择其一。亨利二世自然不会答应这一非分要求。于是小王子投靠了他的岳父,公然反叛。
1187年,法王腓力二世(1179年登基)乘英国国内矛盾四起之机,开始收复失地,亨利二世被迫让出部分侵占的土地,以求停战。1189年亨利二世去世,其子理查一世继位。理查在十子军东征途中曾被奥地利公爵俘虏,然后被卖给德国。法王本想借机置其于死地,以夺取英国在法领土。但是理查交纳了大量赎金后返回英国。理查重新登基后,立即招兵买马,与法国再次开战了。不过这次的战争很奇怪,双方一边打一边谈判,每年都有一次停火,到了天气等条件适合的时候则再次发动战争。英军一度占有优势,胜利不断,但在1199年,理查阵亡,法国暂时摆脱了困境。
理查之后是其弟约翰,法王则故伎重施,开始帮助约翰之侄阿瑟来反对约翰。由于法国这时已经收复了大部分失地,声威大震,引起了欧洲其他国家的恐惧。因此英国很快与神圣罗马帝国结为反法同盟。1214年英国及其盟国从东南、西北两路夹击法国,但被腓力二世军队击败。到了1223年腓力二世死亡的时候,法国已成为西欧最强大的国家了。
1294年英王爱德华对法再战,本来英军一直处于优势,但因国内矛盾加剧和财政紧张等原因,渐渐力不能支,被法国国王腓力四世率军反攻并节节败退。此时英格兰和苏格兰矛盾越发尖锐,苏、法决定结盟共同对付英格兰,英国不得不于1297年同法国休战。
1303年,英法签订《巴黎条约》,这标志着延续了两个世纪的英法战斗结束了。
四、英法百年战争
1337-1453年,英法两国再次进行了长达116年之久的战争,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百年战争。
1.战争起源
自12-14世纪长期的斗争后,法国已经收复了很多失地。到14世纪初期,英国还保留着法国沿海的一些地方。英法矛盾还有一个更深刻的原因,就是双方都想争夺佛兰德尔(现比利时和法国东北部)。佛兰德尔是法国的一个伯爵领地,法王固然迫切希望将其纳入自己的王室领土,而英国与之则有着密切的经济联系,羊毛是当时英国的主要出口物资,其主要出口市场就是佛兰德尔。出于自身利益考虑,佛兰德尔支持英国,承认英王是佛的最高领导者,继而干脆承认英王就是法国国王―――这是因为,1328年法王查理四世去世,他没有男嗣,法国贵族会议便推举他的侄子腓力为王,称腓力六世。一心想控制法国的英王爱德华三世凭借自己是法王腓力四世的外孙,向法国发难,声称自己才是法国王位的合法继承人。
腓力六世对爱德华三世的嚣张气焰十分气愤,暗下决心寻机报复。1337年,法军收复英属领地基思,百年英法大战爆发。
2. 百年战争分为四个阶段:
战争的第一阶段(1337-1360年),英法双方争夺佛兰德尔和基恩。在斯吕斯海战(1340年)中,英海军重创法海军,夺得制海权。在1346年8月的克勒西会战中,英军又取得了陆上的优势,并经11个月的围攻占领了海岸要塞加来港(1347年)。将近10年的休战之后,在普瓦提埃战役(1356年)中法军再次被击败,法王约翰二世和大批贵族被俘。英国人无限度地征收苛捐杂税和法国内部经济陷于完全破坏的状态,从而导致了法国人民的起义--马赛领导的巴黎起义(1357-1358年)和扎克雷起义(1358年)。法国被迫于1360年在布勒丁尼签订和约,和约条款极为苛刻,其中规定把从卢瓦尔河至比利牛斯以南的领土割让给英国。英国军队则由于一场突如其来的瘟疫打乱了征服步伐――――进入加莱城时,不少英军染上了黑死病病毒。黑死病不但导致英军大量死亡,而且导致英国的人口锐减,由流行前的400多万人降到疾病过后的250万人左右,在这种情况下,爱德华三世再也无力顾及同法国的争斗,只好宣布放弃对法国王位的要求。
战争中,英军的弓箭是一种秘密武器,这种弓箭名叫“大弓”(据说是由一种紫杉木制成的),射程远、射速快、精度高,每分钟可以发射10-12支箭,能在
战争的第二阶段(1369-1380年),为了夺回英占领区,法王查理五世(1364-1380年在位)利用休战的机会,进行了许多财政和军事改革,改编了军队,整顿了税制,国力有所增强。他用雇佣步兵取代部分骑士民团,并建立了野战炮兵和新的舰队。久格克连被任命为军队总司令(元帅),拥有很大的权力。法军采用突袭和游击战术,到70年代末已逐步迫使英军退到沿海一带。
这样,整个战争的态势发生了有利于法国的变化。然而,就在查理五世打算一鼓作气收复全部失地时,却突然离开了人世。继承王位的查理六世才12岁,靠几个叔叔摄政,到1388年才得以亲政,而在1392年查理突然得了精神病,没能力治理国家,更不用说领兵打仗。这给了英国人很好的喘息机会,但此时的英国仍陷入瘟疫之中,无力反扑,战争进入僵持状态。由于瘟疫一时难以控制,英国被迫与法国在1396年签订了20年停战协定,放弃了一些既得的利益。
战争的第三阶段(1415-1424年),1413年上台的亨利五世重新点燃了百年战争的烽火。1414年亨利五世亲率大军在塞纳河口登陆,9月攻占了法国重要的港口城市勒阿弗尔。1415年,两军在阿让库尔交战,法军死伤8000余人,被俘2000多人,而英军只伤亡400多人,阿让库尔一战使亨利五世名噪一时。1417年,亨利再次带兵进攻法国,于1419年攻陷法国的鲁昂,打开了整个法国的门户。法国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可就在这时,法国国内两大封建主集团奥尔良派和勃艮第派却出现了严重的内讧。勃艮第派主动与亨利五世走到了一起。在勃艮第派的援助下,英军很快就占领了法国的北部地区。眼看大势已去,法国被迫与英国在1420年签订了《特鲁瓦和约》。和约宣布法国沦为英法联合王国的一部分,亨利五世担任法国摄政王,并有权在法王查理六世死后继承法国王位。但是,亨利五世和查理六世于1422年都先后猝然死去。
战争的第四阶段(1424-1453年),战争的性质变了:就法国方面来说,是反抗英国侵略的正义战争,而英国方面则是进行侵略性的非正义战争。
幼小的亨利六世无法亲理国政,英国国内各派政治势力再度展开权力斗争。法国原王储查理乘机在法国南部封建主的支持下自立为王,称查理七世。争夺王位的战火再度燃起。挟亨利五世的余威,英军很快又取得了优势。
此时,一个拯救法国的英雄出现了,她就是被法国人民千古传颂的奥尔良姑娘——圣女贞德。贞德是一个平常的农家少女,连最简单的字母都不认识。但是,国家的危急和各地人民保卫祖国的消息使这个偏远农村的小姑娘异常激动,她觉得自己有责任拯救多难的祖国。1429年英军围困了巴黎南面的奥尔良城。这是法国南北交通的战略重镇,一旦失守,南方就可能全部失陷。17岁的贞德先是说服了沃古勒尔城城防司令,通过他拜见了查理七世,查理被她坚不可摧的意志感动,同意让她带一支三四千人的军队去解救奥尔良城,并授予贞德“战争总指挥”的头衔。经过无数次战斗,贞德和部队解除了奥尔良城外的重围。接着,贞德又率军收复了许多北方领土。但是,宫廷贵族和查理七世的将军们却不满意这位“平凡的农民丫头”影响的扩大,便蓄意谋害贞德。1430年贞德因寡不敌众而被俘,第二年备受酷刑之后被英军活活烧死。
但是,法国军队已经处于战争优势,1436年法军攻取巴黎, 1450年夺回曼思和诺曼底。1453年英军在波尔多投降,战争至此结束。

法国为什么叫第五共和国?

因为法国历史上曾多次出现共和国和专制斗争。比如说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建立之后,拿破仑复辟帝制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帝国。后来又推翻建立第二共和国。又被推翻,建立法兰西第二共和国。反反复复,为了区别于前几次的不同,所以现在法国叫法兰西第五共和国。
1792年废黜路易十六建立共和国是第一共和国
1848年推翻奥尔良王朝建立共和国是第二共和国
1871年推翻第二帝国宣布共和制是第三共和国
1945年战胜没有恢复第三共和国而是制定了新宪法是第四共和国
1958年戴高乐执政通过新宪法是第五共和国
因为在法国大革命后,法国领土上一共建立过五个共和国,为了区分它们,历史学家将这些不同阶级统治下的法国给与不同的名称。

公元前1500年,塞尔特族的高卢人从莱茵河谷地向南方和西方迁移,定居在现在的法国和北意大利处。公元前625年,爱奥尼亚的希腊人在今日的马赛地区建立了一处贸易殖民地,繁荣了几个世纪。公元前123年罗马人开始征服高卢,直到公元前54年凯撒完成了征服历程,此后的500年间,高卢人在罗马统治下逐渐罗马化。

罗马衰败后,日尔曼人开始入侵高卢。5世纪末萨利安族的法兰克人占领了罗马亚尔河流域北部,西哥德人控制阿奎丹和普罗旺斯地区,勃艮地人居于隆河谷地。6世纪时,梅罗文加王朝领导下的法兰克人成为高卢的盟主。8世纪大权落入查理大帝所建的加洛林王朝之手,他在9世纪初已统治了大部分的西欧地区。他死后,帝国开始分裂,公元843年以后,查理曼统治的西部地区被称为法兰西。公元98年,加洛林王朝的末国王去世,卡佩被选为法兰西国王。最初并不强盛的卡佩王朝延续到公元1328年,其版图包括除法兰德斯、布列塔尼、勃艮地和阿奎丹以个的大部分法国国土。

1328年王位落入瓦卢瓦的查理之手。15世纪末,瓦卢瓦王朝的版图,已与今日法国国界相差不多。16世纪基督教传遍法国,引起一系列宗教和平民战争。波旁家族的新徒那瓦尔法尔王国亨利四世取得王位,他极力恢复和平,休养生息,其后经过主教大臣A.黎塞留和J.马扎然的整顿,到路易十四亲政时,法国专制王权进入极盛时期。

十八世纪,频繁的战争削弱了法国的势力,君主专制制度开始走向没落。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捣毁了巴士底狱,爆发了资产阶级大革命,发表了人权及公民权宣言,打出"自由、平等、博爱"的资产阶级口号。

1792年建立了第一共和国。1804年,拿破伦称帝建立了第一帝国。拿破伦执政期间,对法国国家机器进行了重大改革,他所颁布的民法法典,一直沿用至今。1815年拿破伦无征和统治结束。

1848年建立了第二共和国。1852年路易.波拿巴称帝,建立第二帝国。普法战争期间(1870-1871),法军屡战屡败,1871年3月28日国民议会首脑梯也尔与普鲁士签订了和平条约,激起了处在贫苦中的巴黎市民的愤怒,同日起义建立了巴黎公社。4月21日梯也尔残酷镇压起义,将公社社员屠杀殆尽。这就是世界历史上的第一次无产阶级革命。

第三共和国建立于1875年,1940年,德法西斯侵占法国,第三共和国复灭。法国人民在戴高乐将军的领导下,建立了反法西斯民族阵线。

第四共和国成立于1946年,戴高乐宣布辞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法国经济遭到严重破坏。战后在美国的援助下,经济很快得到恢复并迅速发展。1958年戴高乐当政,成立了第五共和国。1981年社会党人密特朗当选总统。1995年5月17日,保卫共和联盟的雅克.希拉克正式就职,成为新一届的当选总统。 因为更换了领导人

西法兰克王国是什么时候改叫法兰西王国的?为什么改名?

是西法兰克王国演变成了法兰西王国,

西法兰克王国与法兰西王国
西法兰克王国成立后,西法兰克王国的加洛林诸王最大的敌人,就是不断侵袭而来的诺曼人,但是加洛林诸王大多庸碌无能,被称为「睡王」,因此西法兰克贵族们便拥立罗伯特丹家族的巴黎伯爵奥多为西法兰克国王,领导他们抗御诺曼人的入侵。奥多也不负众望地,在抗击诺曼人的战争中,英勇地战死了,此后,西法兰克王国的国王就一直由加洛林与罗伯特丹两个家族竞争。支持加洛林家族者,多本其为王室后裔,且认为加洛林家族为查理曼的后代;而支持罗伯特丹家族者,则希望他们能有效领导贵族们抵抗诺曼人的入侵。此后,随著西法兰克王国的加洛林王族绝嗣,罗伯特丹家族的法兰西公爵于格‧卡佩(自他以后,罗伯特丹家族便改称卡佩家族,他所建立的王朝便改称为卡佩王朝)便成为了法兰西国王,但是在西法兰克王国境内,仍有许多诸侯拒绝承认他的王位。自于格‧卡佩之后的卡佩诸王,他们均致力於扩大法兰西王权,直到1214年腓利普二世‧奥古斯都打败境内最大对手金雀花家族的约翰(英格兰国王、安茹伯爵、曼恩伯爵、土伦伯爵、不列塔尼公爵、阿奎丹公爵、诺曼第公爵,几乎占有1/2的法兰西封土)。然而,法兰西国王真正巩固其王权是在百年战争后。
文章标题: 为什么自查理曼以来,法兰西与阿基坦/阿奎丹几乎没有分裂过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72711.html
文章标签:法兰西  几乎没有  查理  分裂  阿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