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明朝那些事儿,如果开国功臣们知道他们之后的结局,还会跟随朱元璋吗 如果知道结局了,奋斗的意义又是什么

时间: 2023-05-30 19:59:59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93次

明朝那些事儿,如果开国功臣们知道他们之后的结局,还会跟随朱元璋吗 如果知道结局了,奋斗的意义又是什么

明朝开国功臣是怎么死的

朱元璋真的杀光了所有的开国功臣吗?

由于清朝疯狂抹黑,很多人就说朱元璋杀光了所有的开国功臣,包括很多所谓的专家学者。这完全就是信口开河,朱元璋的确杀了一些功臣,有的功臣可能确实不应该杀,但在明朝所有的重要的开国功臣当中,被朱元璋杀的只是一小部分。

朱元璋

那为什么很多人会有朱元璋杀光了所有功臣的印象呢?其实这只不过是因为朱元璋寿命很长的原因,功臣们都没有活过他。

朱元璋四十岁打下天下,做了三十年的皇帝,活到了七十岁。人生七十古来稀,大明王朝的开国功臣们却没有朱元璋这么好运,陆陆续续的在建国一二十年内去世,所以朱元璋去世的时候,开国功臣一个不剩,于是就被一些人抓到了这个特点,说开国功臣被朱元璋杀光了,有些傻傻的国人也被影响,说朱元璋杀光了所有的功臣。

朱元璋和徐达、汤和:

明朝重要的开国功臣的结局:

魏国公徐达:洪武十八年因背疽病死。享年54岁。

鄂国公常遇春:洪武二年暴卒军中,享年40岁。

郑国公常茂:洪武二十四年病死,享年36岁。

韩国公李善长:洪武三十三年受胡惟庸案牵连处死,享年76岁。

曹国公李文忠:洪武十七年病死,享年45岁。

宋国公冯胜:洪武二十八年赐死,享年65岁左右。

卫国公邓愈:洪武十年病死,享年40岁。

信国公汤和:洪武二十八年病死,享年70岁。

颍国公傅友德:洪武二十七年赐死,享年65左右。

凉国公蓝玉:洪武二十六年处死,享年55左右。

西平侯沐英:洪武二十五年病死,享年48岁。

诚意伯刘伯温:洪武八年病死,享年74岁。

以上12个重要的开国功臣中,只有李善长、傅友德、冯胜、蓝玉四个人是朱元璋所杀,其余的都是病死,得到善终。

刘伯温善终

而被朱元璋杀的四个人当中,傅友德、冯胜、蓝玉三个人都属于桀骜不驯的大将,都有不服管教,不知道体恤百姓,贪财好色的行为,而朱元璋一向爱民如子,杀了他们并不能说是朱元璋的错。朱元璋所杀的人当中,只有杀李善长值得诟病,李善长虽有包庇亲属,擅自借兵的过错,但毕竟罪不至死。

有些人说,那些功臣如果不早于朱元璋病死,也会被杀,这纯属污蔑,妄加猜测,无中生有。朱元璋和他的发小如徐达、汤和等始终都亲密无间,情深意重。所以,朱元璋只是杀了一小部分功臣,而且大部分都是该杀的,真正值得商榷的被杀的功臣只有李善长一人。

至于用了100年篡改的《明史》中有没有隐瞒什么事情的真相,就不得而知了。不过推测肯定是有的。毕竟他们没有底线的,连朱元璋的长相都能篡改。

明朝有哪些开国大将?他们最后各自的结局怎样?

明朝开国功臣里,似乎侥幸善终,全身而退的,只有汤和一人。汤和“全身”——其实是“全首领”,不过是保住了脑壳不搬家,而这样的“福气”,完全是因为他死得早。

达 明朝开国第一功臣,除去民间野史蒸鹅等不靠谱说法,正史上记载死于洪武十八年。而后其子徐辉祖承袭其爵位,在建文朝带兵抵御燕王朱棣。你唯一表决心忠于大明王朝的方式就是一个字:死。这个没有讨价还价余地。

精通历史人物,起码精通行伍,化学起码也得及格,配个炸药没问题吧,如果是个普通人,我很不看好你能斗得过各种草莽英雄,不算老朱,估计方国珍,陈友谅等都能玩死你,铁了心多上书几次,给皇帝个台阶肯定就同意了。对皇帝极其子孙不再称兄道弟和以长辈自居,明确自己臣子本分。约束家人少参与政治,自己安心的当个没有实权的国公,享受封建主义社会特权。

明朝初定,北方是不稳的,你得想法把自己弄到北方平定剩余战事,家人是带不了了。但你自己在军中有威有望,和底下弟兄讲明利害,趁带兵之机,,化学起码也得及格,配个炸药没问题吧,如果是个普通人,我很不看好你能斗得过各种草莽英雄,不算老朱,估计方国珍,陈友谅等都能玩死你,如果穿越到明建立后,然后要急流勇退 低调做人管好家人。当然和老朱关系搞好甚至结亲也是很重要的。

终皇帝一世不要妄议朝政,上书言事,应该很清楚敌国破,良将烹是帝王心术,若受质疑也不必据理力争,往往愈争愈速死,此时不争即是争,朱元璋杀的大臣,确实有不遵纪守法的行为。而朱元璋本人,对于贪官是深恶痛绝的,因此,不要犯法。

明朝开国功臣里,似乎侥幸善终,全身而退的,只有汤和一人。汤和“全身”——其实是“全首领”,不过是保住了脑壳不搬家,而这样的“福气”,完全是因为他死得早。
徐达,常遇春等。他们的结局并不好,朱元璋称帝之后,害怕他们起兵造反,就卸磨杀驴,让他们解甲归田。
徐达、蓝玉、常遇春他们都是明朝的开国大将。徐达吃了朱元璋送来的烧鹅就病死了,蓝玉被朱元璋问罪,将他的皮给剥了下来。常遇春倒是善终,也没有遭到朱元璋的猜忌,最后还被追封。

朱元璋起兵时身边只有24人,这些人后来都怎么样了?

最早跟随朱元璋打天下的二十四人,被后世成为“淮西二十四将”,他们的结局分别为:

1,花云,1360年陈友谅攻破太平,花云兵败被杀;

2,耿再成,1362年处州的苗族叛乱,耿再成寡不敌众,战死沙场;

3,郑遇霖,1355年跟随朱元璋攻打芜湖,战死;

4,耿君用,1356年在和张士诚交战的时候战死;

5,唐胜宗,因为是胡惟庸同党,1390年被朱元璋赐死;

6,陆仲亨,因为是胡惟庸同党,1390年被朱元璋赐死;

7,费聚,因为是胡惟庸同党,1390年被朱元璋赐死;

8,郑遇春,因为是胡惟庸同党,1390年被朱元璋赐死;

9,周德兴,他是被自己的儿子害死的,毕竟谁也不会想到,周德兴的儿子周骥会跟朱元璋皇宫里的许多宫女发生关系,这可把朱元璋气的,1392年在赐死周骥的同时,也赐死了周德兴;

10,陈桓,卷入蓝玉案,1393年被赐死;

11,谢成,卷入蓝玉案,1394年被赐死;

12,李新,祸害百姓,接受大量贿赂,在开凿运河的时候搜刮民脂民膏,不顾民工安危,至上万民工死亡,1395年被朱元璋查查之下,赐死;

13,徐达,53岁的时候因病去世;

14,汤和,69岁的时候因病去世;

15,吴良,58岁的时候因病去世;

16,吴祯,51岁的时候因病去世,这算是一个不错的结局,因为在胡惟庸案中,已经死去十几年的吴祯,也被认定为是胡惟庸的同党。因为已经病死,所以朱元璋就除去他的爵位。也就是说,如果吴祯没有早早病死,那么在胡惟庸案中也会被朱元璋所杀;

17,陈德,1378年的时候因病去世,当时朱元璋十分伤心,一向是工作狂的朱元璋竟然宣布停朝三日,来纪念这位大将军。结果倒好,十几年后的胡惟庸案,陈德也被认定为是胡惟庸的同党,于是他的爵位也被朱元璋剥夺,也就是说他要是没有早早病死,那么也会因为胡惟庸案被朱元璋所杀;

18,顾时,45岁的时候因病去世,结果十几年后也被卷入胡惟庸案,爵位也被剥夺了;

19,华云龙,42岁的时候因病去世;

20,郭兴,54岁的时候因病去世,结果几年后也卷入胡惟庸案,同样的被除去爵位;

21,郭英,68岁因病去世;

22,胡海,63岁因病去世;

23,张龙,1397年因病去世;

24,张赫,66岁的时候因病去世。

总体上来看,最早跟随朱元璋打天下的这24人中,在明朝建立之前战死了4位,有8位被朱元璋赐死(但其中的李新是罪有应得,其他的7位暂且不评价),剩下的12位最终都能得以善终。

当然了,吴祯、陈德、顾时、郭兴是在胡惟庸案之前去世的,不然他们也有很大的可能性会被朱元璋赐死。

但至少最早跟随朱元璋打天下的这24人,大多数人的结局,都算是不错的。

跟随朱元璋起兵的12人大多都没有得到善终。或者是在最后的战疫中丧失生命。所以朱元璋在开国之后分封的12开国功臣中只有8位来自于早期跟随他起兵的人。
后来这24个人成了朱元璋旁边的功臣,并且朱元璋给了他们很高的职位,这些人是辅佐朱元璋坐上皇位的人,所以说朱元璋对他们很好。
朱元璋起兵时所带领的24个人在朱元璋成为皇帝之后,大多都被封为国公,被封为侯爵和伯爵,都成为位高权重的大帅,统领一方兵马

功臣生存率最低的明朝,帮朱元璋打天下的功臣们结局如何?

西汉和明,是两个功臣生存率最低的王朝。刘邦和朱元璋都是草莽出身,跟着他们打天下的功臣们结局大都悲惨,今天就来盘点下大明英烈们的最终归宿:

魏公徐达第一功臣,正史称他因背上生疽去世,年五十四。另有朱元璋赐蒸鹅,其病疽毒发而死之说。

鄂公常遇春 第二功臣,暴病去世,年仅四十。长子常茂以常遇春之功,封郑国公,后因过失安置于龙州,洪武二十四年去世。

曹公李文忠 第三功臣,洪武十六年冬得病。朱元璋亲自去看他,并让淮安侯华中护医药。第二年三月,李文忠去世,年四十六。朱元璋怀疑华中下毒,就贬了华中的爵,流放他的家属于建昌卫,所有的医生以及他们的妻儿都被斩。另有朱元璋授意华中下毒之说。

卫公邓愈 洪武十年,邓愈讨伐吐蕃后回朝,路上病重,到寿春后去世,年四十一;后被追封宁河王,谧号武顺。长子邓镇继承爵位,改封申国公。邓镇之妻是李善长的外孙,李善长被杀,邓镇也受牵连被杀。

信公汤和善终。

西平侯沐英 洪武二十五年六月,闻皇太子去世,沐英哭得极其伤心(当初高皇后去世,他哭至呕血),于是病重去世,年四十八。另有赐鸩毒死之说。

韩公李善长 洪武二十三年,因李善长身为元勋国戚,却明知胡惟庸逆谋而不揭发,狐疑观望,心怀两端,大逆不道,与其妻女弟侄合家七十多人一齐被杀。

忠勤伯汪广洋,洪武十二年十二月,中丞涂节对朱元璋说,刘基被胡惟庸毒死,汪广洋应该知道详情。朱元璋便问汪广洋,汪广洋回答说不知道。朱元璋怒,以汪广洋结党欺诈之罪,将其贬至广南。后来,他又想起了汪广洋的其他罪行,遂下令将其处死。

其余被赐死的有:颖公傅友德,宋公冯胜,德庆侯廖永忠,临川侯胡美,定远侯王弼等六人。

被灭族的有:南雄侯赵庸,延安侯唐胜宗,吉安侯陆仲亨,平凉侯费聚,河南侯陆聚,荥阳侯郑遇春,宜春侯黄彬,靖宁侯叶升,凉公蓝玉,永平侯谢成,崇山侯李新,景川侯曹震,鹤庆侯张翼,会宁侯张温,普定侯陈桓,触妒侯朱寿,怀远侯曹兴等十七人。

死后被追罪的有:营阳侯杨璟,济宁侯顾时,靖海侯吴祯,巩昌侯郭兴,永成侯薛显,临江侯陈德,汝南侯梅思祖等七人。

另外还有:永嘉侯朱亮祖与其子被鞭死;江夏侯周德兴与其子周骥一并被杀;东平侯韩政病死,子被杀;淮安侯华云龙病死,子被杀;长兴侯耿炳文自杀。

再说几个重臣:

徐达

朱元璋登基后,让徐达率军抵御蒙古。

徐达每年领兵出征,每次回来后,赶紧交出兵权。他是朱元璋的布衣兄弟,但却恭敬谨慎异常。朱元璋要把自己以前的住宅赐给他,观察他的反应,徐达面对考验,应对极为得当。

他在处理与其他功臣的关系时,也极为谨慎。胡惟庸想结好于他,他大概看出来胡惟庸将来要出事,不但不回应胡惟庸的示好,还时时向朱元璋表白。因此胡惟庸出事后,朱元璋趁机大杀功臣,牵连极广,徐达却躲过了这一难。徐达去世后,朱元璋让他备极哀荣。当然,在帝王眼中,死了的功臣,才是好功臣。朱元璋为徐达之死辍朝,临丧悲恸不已。他还将徐达追封为中山王,赠三世皆王爵;赐葬钟山之阴,御制神道碑文;配享太庙,肖像功臣庙,位皆第一。

徐达在军中令出不二,治军极严;他在朱元璋面前则恭恭敬敬,不多说话,既表现得忠厚,又不抢老朱的风头。每当回朝,他只乘单车回家,不带大批的护卫侍从。他不与武将们多来往,反倒喜欢与儒生们清谈。这些都是他保命的招术,而且极为高明。

徐达有三个女儿嫁于皇家:长女是建文帝皇后,还有两个女儿分别是代王妃和安王妃。

除了徐达这种以谨慎保命的之外,还有的功臣是自己主动交权,因而得以善终。

汤和是个智商很高的家伙,但酒后容易胡言乱语。他驻守常州与张士诚对敌时,“尝请事于太祖”,不知道他是向朱元璋要什么好处,还是想提拔什么人,朱元璋没有同意,于是这家伙就喝醉了口出怨言:“我镇守此城,如同坐在屋脊上,倒向左边就左边赢,倒向右边就右边赢。”朱元璋听闻后记恨他。后来,诸将论功,朱元璋找了些汤和的过失,没有将他封公爵。再后来,汤和又立了许多大功,才被封为信国公。这时候,朱元璋还当面数落他在常州时的过失。

汤和第一个跳出来表示愿意交出兵权回家乡养老,朱元璋当然大喜,厚厚地赏赐了他。以后,朱元璋对他一直不错。

第二年八月,汤和去世,年七十。朱元璋将他追封为东东瓯王王。汤和晚年,再不敢像当年一样乱讲话:

这时候,有的功臣想弃官隐居也不行了。刘基的事,可为一例。

刘基,字伯温,青田人。元朝时,他举进士,任职,有廉直之名,后来辞职不做官。刘基博通经史,学问精深,西蜀赵天泽论江左人物,以刘基为首,认为刘基之才可以匹敌诸葛孔明。

朱元璋听闻刘基和宋濂等人的名声,便送礼聘请。刘基到来后,陈时务十八策。朱元璋大喜,为他们筑了礼贤馆。

朱元璋东征西讨,刘基出了很多主意,极得朱元璋信任。但朱元璋取得天下后,他们这些功臣的日子就开始不好过了。朱元璋在各地加税,唯独免了刘基老家青田县一这可以极大地满足读书人的虚荣心,朱元璋还是个很细心体贴的人。刘基在元朝末年曾经当过官,对元朝的弊病了解得很深,是反腐败的急先锋。有一次,朱元璋外出,刘基与李善长留守京城。他主张严明纲纪,犯过者都予以严惩。有个叫李彬的犯了罪,李善长为他求情,但刘基还是将他杀了,从此刘基便与李善长结了怨。

后来,有许多怨恨刘基的人进谗言低毁他。恰在此时,刘基的妻子去世了,他于是请求辞职回乡。

洪武三年十一月,朱元璋大封功臣,封刘基为诚意伯;第二年,赐他归老于乡。

朱元璋曾写信问刘基天象之事,刘基详细回复,但把草稿全部烧掉了。他回信的大意是:霜雪之后,必有阳春,如今国家的权威已经树立,施政时应该略宽和一些。

刘基回乡后,为了避祸,每天只是下棋喝酒,绝不与官员来往。青田知县想见他,他谢绝不见,于是这个知县扮做农民来看他。当时刘基正在洗脚,就让人将来客引到他的茅舍,做饭招待。青田知县这时才告诉他自己的身份,刘基惊起,自称是知县治下之民,将他送走,再也不见。不过,他虽然如此谨慎,终究还是被胡惟庸构陷。

当初,刘基说青田县附近有一个叫谈洋的地方,有大量的私盐贩子。当年方国珍就是以贩私盐而造反的,因而刘基建议在当地设巡检司。于是,胡惟庸就让人上告说,谈洋这个地方有王气,刘基企图占为自家的墓地;当地百姓不肯,刘基便请设巡检司驱逐百姓。

这是最犯帝王忌讳的事情。朱元璋虽然没有将刘基治罪,但颇为所动,于是取消了刘基的养老俸禄。刘基恐惧,入朝谢罪,留在京城不敢回去。后来,他忧愤发病,于洪武八年四月去世,年六十五。刘基在京城生病时,胡惟庸曾带医生来。刘基喝了这医生给的药,腹中生了拳头大的一块硬东西。后来,中丞涂节出首胡惟庸逆谋,说是胡惟庸毒死了刘基。

中国历史上,建立了统一的中央王朝的有秦,西汉、东汉、晋、隋、唐、宋、元、明、清等。这十个王朝的开国君主中,西汉的刘邦和明朝的朱元璋杀戮功臣最多,而这两个人的出身,相对于嬴政、刘秀、司马炎、杨坚、李渊、赵匡胤来说比较低,都是直接出身草莽,在大起义中武力抢了政权,可以说是洗干净了脚上的泥巴,就做了皇帝。为什么会有这个现象呢?这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首先,一个赖酒账的小小亭长,一个到处要饭的和尚,打了几年仗,就当了皇帝,动一动手指头,就会让成千上万的脑袋落地—我想,刘邦和朱元璋的脑袋不免有点晕,好像做梦一样。以前见个县令,腿肚子要打颤;还有些更大的官,不要说没见过,有的听都没听过。想一想,这皇位自己都能坐,还有什么人不能坐?于是,不免有些人人都要抢他位子的感觉,都杀了才放心。

再说,这些功臣有好些是皇帝的布衣兄弟,一起吃过狗肉、喝过老酒,互相刘三、老朱地叫过,心里未必就相信这厮是什么真命天子。当初,刘、朱为了拉他们人伙,卑辞厚礼,三番五次,动之以情、诱之以肉,是把他们当“人才”请来创业的。那些江山已定之后来投奔的就不一样了,都是托人引见,经过层层面试,有的还钻了门子才得以食一份君禄的。见着皇帝,这帮老伙计有时候还是大大咧咧、随随便便的样子,当然,有些粗坯也不懂什么君臣礼仪;而后来的小臣见了皇帝就恭恭敬敬,他们懂礼仪,知进退,会说奉承话,捧得皇帝如在云端,太舒服了。于是,皇帝看着老兄弟,就越看越不顺眼,又知道这些家伙都是些无法无天、杀人如麻的狠角色,似乎对自己的江山格外有威胁,若不杀了,只怕会有麻烦。

这些可怜的老家伙们,好不容易跟着刘三、老朱一起杀官造反,有了官爵,如今正想好好享受一番大块吃肉、大碗喝酒的好日子,断不肯来什么功成身退,于是就一个个等着挨刀子,排着队地等死。“泛舟五湖”什么的,他们未必听过,就算听过也会觉得范蠡是个大傻瓜。

至于割据小国的君主,也会杀戮功臣。不过,他们杀上几个以后,其他的功臣要么造反,要么叛逃,或者不等他杀完,敌国已经趁机打过来了,灭了他的国。所以,那些割据小国的皇帝也未必是都是些心慈手软的主儿。

文章标题: 明朝那些事儿,如果开国功臣们知道他们之后的结局,还会跟随朱元璋吗 如果知道结局了,奋斗的意义又是什么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71912.html
文章标签:明朝  结局  又是  还会  朱元璋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