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历史上兔死狗烹的原因是什么

时间: 2023-05-29 14:01:45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87次

历史上兔死狗烹的原因是什么

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典故

典故一指典制和掌故;二指诗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的词语;三指具有教育意义且大众耳熟能详的公认的人物、事件。下面为大家带来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典故,快来看看吧。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释义】烹:煮烧。飞鸟打尽,弓被搁置不用;兔被捕杀后,猎狗则被烹食。比喻事情办成,功臣被害。

【历史典故】

春秋末期,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灭吴复国,这其中起关键作用的是他的两大功臣:范蠡和文种。

勾践打败了吴国,称霸一时。就在欢庆胜利的时刻,范蠡急流勇退,隐姓埋名,弃政经商去了。他出走之后,给文种写了一封信说:“飞鸟打尽了,弹弓就被收藏起来;野兔捉光了,猎狗就被杀了煮来吃;敌国灭掉了,谋臣就被废弃或遭害。越王为人,只可和他共患难,不宜与他同安乐。大夫至今不离他而去,不久难免有杀身之祸。”

文种以为范蠡太多心了,不过,从此以后他也不大过问国事了,终日称病在家。可是,勾践并没有放过他。一日,他借探病为名,来见文种,问道:“先生曾以灭吴的七种手段指教过我,我只采用了其中的三种,便将吴国灭了,剩下四种,你打算再怎么去使用呀?”

文种说:“我看不出它们还有什么用处。”

勾践说:“请先生带了这四种手段,到九泉之下去辅佐我的先人吧!”说罢起身登车而去,留下了一把名为“属镂”的利剑。

文种明白,勾践容不下他了,便自刎而死。

【成长心语】

鸟尽弓藏,对于一些掌权者来说,有能力的人是他们的'工具,用完了不会让其与自己分享胜利果实,只可共患难不可共富贵。但兔死狗烹之事有违正道,乃小人之流的卑鄙行径,长此以往,必然大失人心,众叛亲离。朋友是处出来的,关系是走出来的。朋友之间的帮忙也需要讲究感恩之情。

时刻记住别人对你的好、对你的帮助,你就会对他好,循环下去,你们彼此友好地处下去,友谊不是更坚固吗?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欢迎别人,以施惠于人为乐,享受施与的快乐,那才是人间最美的事。

【成语用法】 连动式。作谓语、定语、讽刺用语。

【感情色彩】 贬义词

【近义词】 卸磨杀驴、过河拆桥、得鱼忘筌

【反义词】 感恩戴德、始终不渝

谁给讲解下,历史上最典型的兔死狗烹例子?

兔死狗烹出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意为野兔被猎杀了,猎狗无用被煮来吃了,比喻事情成功之后,把效力有功的人抛弃或杀掉。
最典型的就是春秋时期,越国大夫范蠡,曾经帮助越王勾践对吴国一雪前耻,并且灭掉了吴国成为霸主。越国能够灭掉吴国,范蠡和文种是最大的功臣,在论功行赏时,越王便要拜范蠡为上将军、文种为相。但是范蠡不仅不接受封赏,反而执意离国自行隐退。他不顾越王的再三挽留而离开,范蠡离开后托人捎一封书信给他的好友文种,劝他也抛弃功名富贵离开越王,还说越王心胸狭窄,只可共患难,不可共富贵,还说“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但文种却不相信越王会加害于自己,坚持不肯离去。果然在文种拜相不久后,便被越王赐剑,无奈之下自刎了。

成忠臣:为什么自古“兔死狗烹,鸟尽弓藏”

“兔死狗烹,鸟尽弓藏”是自古以来颠扑不灭的真理。历史各朝代帝王之术残酷且血腥,不论创业之初立下多大功劳,只要是能触碰到君王的逆鳞便难逃一死。只有悟空一切的大智者才能得到善终。

△成忠臣作品(真材实料)

在唐代后期,大将郭子仪在平叛影响大唐国运的安禄山事件,以及后来平叛吐蕃的边境入侵都立下大功,可谓功高盖主。唐代宗要封他尚书令,这个职务在唐朝可是无比重要,在整个唐代只有初期的李世民得过这一职务。李世民正是凭借这个官职,才手握重兵,最终成功夺取皇位。但对没有野心的郭子仪来说,他已意识到这个职位对自己没半点好处,弄不好要遭杀身之祸,及灭九族之灾。于是他就向皇上表明不愿接受这个职位,只要求皇上赏赐六位美女。这在当时的大唐上下充满争议,都认为郭子仪这大年纪为老不尊。直到十年后,85岁的郭子仪去世,人们才意识到他的高明之处。如他接受尚书令这一职位,必然会遭皇帝猜忌而没好果子吃。这样他以自己的智慧做出一副沉迷于女色的姿态,最终得到了善终。

△成忠臣作品(真材实料)

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有个典故叫“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八个字足以概括韩信的一生。当年韩信的才能是萧何慧眼发现,并向刘邦大为举荐。可以说,没有韩信就不可能有刘邦的大汉江山。但对韩信这么一位功高盖主的功臣,刘邦自然是放不下心,以想法除掉而绝后患,于是萧何就充当了帮凶。

△成忠臣作品(真材实料)

萧何在帮刘邦诛灭韩信中得到了封赏,并且赏赐他相国府五百工兵作为护卫。被胜利迷昏头脑的萧何此时已麻痹大意了,认为可以凭借韩信之死走上人生巅峰。殊不知一场杀身之祸正在来临,刘邦已将他列为最大威胁。当萧何大宴群臣庆祝自己“封邑进爵”之时,一位门客的话提醒了他,从此他开始策划自己的安全。辞去了刘邦赏赐的封邑,并且拿出了自己的资产充交国库。萧何本以为这样就能得到保全,但更大的危机还在后边,兢兢业业忠心报国,正是他的最大弱点。

△成忠臣作品(真材实料)

刘邦在率兵征伐英布叛乱中,仍不忘派人打探朝中消息,当听到相国萧何把国家治理的井井有条,百姓交口称赞时,刘邦听后默不作声。有人把皇上的意思告诉萧何,萧何也想不明白皇上为何闷闷不乐。这时门客又为他出了谋略,用“自污”来避祸,以这方式打消刘邦的猜忌,如此才能保全自己及相国府所有人的性命。门客劝萧何四处大购田地,并且沉迷女色,整天享乐,以声色犬马的方式来降低自己在百姓中的威望。当刘邦平定英布叛乱在回长安的路上,沿途告状的百姓控告萧何整天不理朝政,只知饮酒作乐的罪行时,刘邦听后是异常高兴。

△成忠臣作品(真材实料)

萧何、张良、韩信三人都是帮刘邦打江山的重臣,但三人命运却截然不同,先知先觉的张良全身而退,后知后觉的萧何得以苟活,但对此毫无知觉的韩信却身死人手。

兔死狗烹的历史典故

兔死狗烹的历史典故是来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兔死狗烹是一则成语,最早出自战国末期·韩非《韩非子·内储说下六微》。该成语解释为把抓住兔子的猎狗烹煮吃掉,比喻成就事业后就把有功之臣杀了,只能共患难,不能共欢乐,多指独裁专权,连动式,在句子中作谓语、定语,讽刺用语。

越王攻吴王,吴王谢而告服,越王欲许之。范蛰大夫种曰不可,昔天以越与吴,吴不受,今天反夫差,亦天祸也。以吴予越,再拜受之,不可许也。太宰豁遗大夫种书曰狡兔尽则良犬烹,敌国灭则谋臣亡。大夫何不释吴而患越乎,大夫种受书读之,太息而叹曰杀之,越与吴同命。

成语典故

范蠡是春秋时越王勾践很得力的一位谋臣,在勾践被吴王夫差围困在会稽山的最艰难的时候,是范蠡献策让勾践忍辱负重,待机图报。后来越王经过卧薪尝胆,又帮助勾践策划兴兵攻吴,报仇复国,也是范蠡。范蠡对越国的功绩是很大的,可是就在越王勾践灭掉吴国,成为春秋时代最后一个霸主的时候。 

范蠡离开越国来到齐国后,托人捎了一封信给他从前的同事大夫文种,信上写道蜚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子何不去?意思是说飞鸟打完了,良弓就要收藏起来,狡兔死尽了,猎狗就要被杀吃掉。



意思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兔死狗烹

兔死狗烹是什么意思

兔死狗烹的意思是猎狗捕杀掉兔子之后,猎狗也会被人烹饪吃掉,经常用来比喻帮助统治者夺得权位的人,在完成任务之后被残忍的杀害或者抛弃。“鸟尽弓藏,兔死狗烹”常用来形容古代君臣之间的关系。

在很多历史故事中,臣子帮助君主夺得天下和权力,在事成之后君主会觉得臣子是个祸害,甚至会影响之后的谋略大计,便会将一起打天下的臣子杀害或者流放,韩信、萧何就是这类故事中最具代表性的历史人物。相反,范蠡就是一个比较聪明的人,帮助越王勾践夺得天下后隐居山林,深藏功与名。

文章标题: 历史上兔死狗烹的原因是什么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71802.html
文章标签:兔死狗烹  原因  历史上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