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有哪些一国的地方武装/军阀/武装组织/叛军/外籍武装正面硬刚另一国/数国武装力量的例子 结局如何

时间: 2023-05-29 11:00:20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09次

有哪些一国的地方武装/军阀/武装组织/叛军/外籍武装正面硬刚另一国/数国武装力量的例子 结局如何

十八世纪以前强大的军事组织(包括官方、非官方与私人武装)有哪些?需要详细的资料,谢谢!

  第一部分 武装殖民公司
  一、东印度公司
  在欧洲历史上一共有过多个被简称为东印度公司的企业,它们分别是:
  •荷兰东印度公司
  •丹麦东印度公司
  •法国东印度公司
  •瑞典东印度公司
  .神圣罗马帝国东印度公司
  •和被合并称为不列颠东印度公司的几个企业
  其中以英国东印度公司和荷兰东印度公司最为强大
  1、英国东印度公司
  英国殖民地遍及世界各地,所以被称为“日不落帝国”,就是说,在英国统治的地区,
  一天24小时都可以见到太阳。英国之所以发展壮大、强盛发达。与对世界各地的殖民地残酷掠夺分不开。“东印度公司”建立与发展就很好地说明了这个问题。
  东印度公司始建于1600年。最初,英国人主要是利用东印度公司作生意,慢慢地,东印度公司就成了英国殖民者侵略印度的工具了。1613年,英国在印度西部的苏特拉设立贸易站,不久,又在印度东南部的马德拉斯建立商馆。1698年,东印度公司向印度莫卧儿王朝政府买下了位于孟加拉湾恒河口岸的加尔各答。因为东印度公司实力越来越强,逐渐就占领了上面提到的马德拉斯、加尔各答和另外一个城市孟买。他们在这里设立了三个管区,各设一名省督管辖,把这些地方变成了进一步侵占印度其他地区的根据地。1757年6月,克莱武率军在普拉赛战役中获胜,从而控制了孟加拉。之后,东印度公司在七年战争中击败了法国东印度公司,将法国人的势力排挤出了印度半岛。1767年,英国议会通过了“东印度公司管理法”,此法规定,原加尔各答的省督改为总督,并由国家直接任命,其任务是代表英国政府全权管理英国占领下印度的全部领土。至此,英国政府开始直接统治印度。以后,英国继续占领印度其他地区,1774年,占领了奥德,1799年,经过持续23年的战争之后,英国又占领了印度南部具有很强实力的封建国家迈索尔。1849年,又占领了印度西北部的旁遮普。从此,英国完全占领了印度,印度(即今天的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沦为英国的殖民地。从18世纪60年代起,东印度公司开始走下坡路,1767年,公司无力交纳英国政府规定的40万英镑,开始向政府贷款,财政危机越来越严重。1813年,东印度公司对印度的贸易垄断权被取消了,1833年,英政府又取消了它对中国的贸易垄断权。这样,东印度公司不得不走向破产的道路。1858年,东印度公司被政府正式取消。
  2、荷兰东印度公司
  荷兰东印度公司是建立于17世纪欧洲的大航海时代,当时的欧洲各国兴起海上冒险,探寻世界地理,更发展外海的商机。16世纪的葡萄牙在东南亚地区已有殖民地与商业发展,1560年代,一群荷兰商人派浩特曼(Cornelis de Houtman, ?-1599)至葡萄牙刺探商情,浩特曼回国后这群商人便成立一家公司,利用这个资讯往东印度地区发展,从1595年4月至1602年间,荷兰陆续成立了14家以东印度贸易为重点的公司,为了避免过度的商业竞争,这14家公司于是合并,成为一家联合公司,也就是荷兰东印度公司。荷兰当时的国家议会授权荷兰东印度公司在东起好望角,西至南美洲南端麦哲伦海峡具有贸易垄断权。
  荷兰东印度公司由位于阿姆斯特丹、泽兰省的密德堡市、恩克华生市(Enkhuizen)、德夫特市(Delft)、荷恩市(Hoorn)、鹿特丹市(Rotterdam)六处的办公室所组成,其董事会由七十多人组成,但真正握有实权的只有十七人,被称为十七绅士(Heren XVII),分别是阿姆斯特丹八人、泽兰省4人,其他地区各一人。
  荷兰东印度公司是第一个可以自组佣兵、发行货币,也是第一个股份有限公司,并被获准与其他国家定立正式条约,并对该地实行殖民与统治的权力。
  荷兰东印度公司在爪哇的巴达维亚(今印尼的雅加达)建立了总部,其他的据点设立在东印度群岛、香料群岛上。
  到了1669年时,荷兰东印度公司已是世界上最富有的私人公司,拥有超过150艘商船、40艘战舰、五万名员工、与一万名佣兵的军队,股息高达40%。认购股份的热潮时,荷兰东印度公司共释出650万荷兰盾供人认购,当时的10盾约等于1英镑,而1660年代荷兰一位教师的年薪约280盾,光阿姆斯特丹一地就认购了一半的股份。
  【与台湾的贸易关系】
  荷兰东印度公司原先在澎湖附近活动,但当时中国明朝政府认为澎湖为其领土,使得荷兰人于1624年转而到当时未有实质政府统治的福尔摩沙(今台湾)大员(今台南市)设立据点,占领台湾的期间由1624年至1662年。当年的建筑如热兰遮城、普罗民遮城等仍留至今,唯多已倾圯。
  占领台湾的目的是为对中国、日本、韩国与东南亚据点的枢钮,并垄断马尼拉(西班牙殖民地)与中国间的贸易。主要的输出贸易内容包括砂糖、鹿皮、鹿肉、鹿角、藤、米,转运贸易内容包括荷兰的金属、药材,巴达维亚的香料、胡椒、琥珀、麻布、棉花、鸦片、锡、铅,中国的丝织品、陶器、黄金。
  以鹿皮为例,在1634年到1638年短短四年之间,由台湾输出到日本的张数由十一万张成长到十五万张。到了1658年,台湾砂糖的输出量已经足够供应日本与波斯的需要,并增加巴达维亚为输出对象。
  荷兰东印度公司亚洲约有35个据点,日本据点的获利为38.8%排名第一,第二名即是获利25.6%的台湾,但荷兰东印度公司在这些地方的获利主要是配送给荷兰的股东,而非用回馈当地人或用于当地的建设。
  当时在台湾经营贸易的国家除了荷兰,尚有日本人,鉴于日本人的经济竞争,荷兰遂对日本商人课征10%的税,引起双方不满,甚至发生滨田弥兵卫事件,1628年两方终止贸易,1632年才又恢复,但日本在不久之后进入锁国时代。除此之外,因为荷日两方政府对于其所有领地都有司法权执行的权力,为此两方也发生过冲突。
  【历史年表】
  1602年:3月20日成立。
  1603年:公司船员韦麻朗经由马六甲海峡由巴达维亚抵达澳门,与葡萄牙的战争失败。
  1604年:8月7日抵达澎湖,但12月15日被大明帝国的军队驱离。
  1607年:荷兰东印度公司由葡萄牙手上攻下安汶(Ambon)岛,并设置商馆。英国随后也在此设立商馆。
  1619年:在爪哇的西达维亚成立东印度地区的总部。
  1622年:荷兰东印度公司再度占据澎湖。
  1623年:荷兰东印度公司杀害安汶岛英国商馆的10名馆员。
  1624年:大明帝国军队与荷兰经过8个月的战争后,荷兰人退守台湾。
  1638年:日本锁国,葡萄牙人被日本赶走,荷兰东印度公司垄断日本贸易
  1641年:荷兰东印度公司占领葡领麻六甲
  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和约,西班牙承认荷兰独立
  1652年:在好望角成立殖民地。
  1661年:4月,郑成功占领澎湖并以之为据点,开始攻打台湾的荷兰人。
  1662年:2月,荷兰投降。退出台湾
  1704年:第一次爪哇战争(~08年)
  1719年:第二次爪哇战争 (~23年)
  1740年:巴达维亚华人起义
  1749年:第三次爪哇战争(~55年)
  1795年:法国革命军占领荷兰
  1799年:12月31日解散。

  二、西印度公司
  在欧洲历史上一共有过多个被简称为西印度公司的企业,如荷属西印度公司、英国西印度公司、瑞典西印度公司等,这里以荷属西印度公司历史最悠久,最为有名。
  1621年,荷兰政府批准成立荷属西印度公司,公司的目标是西班牙、葡萄牙在美洲未牢固占领的殖民地,展开同英、法等国争夺殖民地的斗争。经过10年断断续续的战争,西印度公司控制了巴西海岸很大一部分土地,但到了17世纪中叶被葡萄牙人赶出。1622年荷兰在哈德逊河口获得曼哈顿岛,建立新阿姆斯特丹城1660年,英国人夺占后,改名为纽约。1674年,根据第二个威斯敏斯特和平条约,荷兰正式将纽约交给英国。。此后以哈德逊河流域为基地向东扩展到康涅狄格河的哈特福特,向南扩展到特拉华河畔,建立起新尼德兰。1623年占领南美的圭亚那。1630年到1640年间从西班牙人手中夺得加勒比海上的小安的列斯群岛中的阿鲁巴岛、库腊索岛、博内尔岛、萨巴岛、圣尤斯特歇斯岛,和法国人共占圣马丁岛。西印度公司占领这些岛后大肆屠杀土著居民,使劳动力减少,以后又成为这些地区的主要贩奴者。
  17世纪中叶,荷属西印度公司又在黄金海岸和奴隶海岸拥有了多处堡垒和商站,并一度占领毛里求斯,作为在马达加斯加掠夺奴隶的根据地,英属弗吉尼亚的第一批奴隶和法属殖民地的奴隶全靠它供应。到18世纪初,荷兰奴隶贸易量占世界奴隶贸易额的一半以上。
  荷兰所有殖民地中最持久的殖民地是海角殖民地,这是1652年从葡萄牙人手中抢来的一小块殖民地,位于南非好望角。它是一个补给基地,向去东方的船只提供燃料、水和新鲜食物随着更多荷兰人的迁入,这块殖民地最后发展为两个自治共和国――德兰斯瓦尔共和国&奥兰治共和国(现位于今天的南非联邦共和国境内)
  荷属东西印度公司成立以后,荷兰对殖民地的掠夺是极其残酷的。为了掠夺殖民地的财富,他们野蛮地屠杀当地居民,或者把他们变为奴隶,利润往往高达百分之几百。马克思说“荷兰——它是17世纪标准的资本主义国家——经营殖民地的历史展示出一幅背信弃义、贿赂、残杀和卑鄙行为的绝妙图画”。
  第二部分 中世纪欧洲军事宗教组织――骑士团
  一、骑士团的建立及其鼎盛时期
  骑士团出现于中世纪的十字军东侵期间,系西欧封建主为保卫他们在东方所侵占的领地而建立的宗教性封建军事组织。
  第一次十字军远征(1096-1099年)结束后,十字军陆续占领了地中海东岸最富庶的地区和最繁荣的工商业城市,并在这一带建立起4个十字军国家,其所占领地首尾相接从南到北竟有1200公里长。由于这一带地处沿海,地势平坦,缺少天然屏障,易攻难守,时刻有遭受进攻的可能,在穆斯林虎视眈眈的威胁之下,十字军国家处于动荡不安之中。
  为巩固这些国家,亟需建立一支常备武装力量。于是,罗马教皇又组织起几个僧侣骑士团,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三大骑士团,即善堂骑士团(圣约翰骑士团)(12世纪初)、圣殿骑士团(约1118年)和条顿骑士团(1198年)。其使命是镇压十字军国家中人民的反抗,与毗邻的穆斯林国家作战,保卫并扩大十字军领地。这三个骑士团不久便发展为精锐的职业军,能够在任何地方与敌人交手。他们在欧洲大规模招兵买马,其实力日渐强大。
  就表面上的形式和性质而论,骑士团是一种僧侣帮会,其宗教方面的约束类似于修道士。这些僧侣骑士绝大部分是西欧各国破落贵族出身的亡命徒,他们被按照修道会方式组织起来,为"保卫基督教"而奉献一生。骑士团的成员不得娶妻生子,不得谋求财富,不可违背上级(天主教会)的旨意,决不可因迷恋世俗生活而动摇自己"献身基督教"的意志。
  骑士团内部实行严格的集权制。每个团的最高首领是"总团长",归其管辖的支团首领称"支团长",再往下还设有司令、马厩长等,支团长以下的军官组成总会,从属于总团长。而总团长则直接听命于罗马教皇,必须唯教皇之命是从。
  罗马教皇给予骑士团各种特权,其中最为重要的一条是:不受十字军国家的僧俗统治者管辖。尽管耶路撒冷王国的总主教是教皇的国使,但他也无权支配调遣骑士团。
  在名义上,骑士团必须恪守安贫、守贞和听命三大戒律。但是,骑士们朝思暮想并且为之忙得不可开交的,却是积累财富。他们根本做不到安贫乐道。而且,十字军国家的僧侣封建主为了借其力量使西欧人长期占据地中海东岸,也给予骑士团以优厚的待遇。因此,骑士团的生活方式极端世俗化。
  骑士团敛财的途径
  其一,进行"募捐"和接受馈赠
  其二,经营商业。
  其三,抢劫
  骑士团的"世俗事业"大获成功,几十年之后,骑士团不仅在东方有领地,而且在法国、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匈牙利、捷克、英国等地也有为数不少的属地。
  同时,骑士团在十字军国家中的地位也变得越发重要,拥有许多要塞和城堡。到12世纪末,僧侣骑士团成为东西方强大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力量。团员人数也大大增加,因为许多一般骑士看到,在十字架的庇护下,便可以过上富裕的生活。12世纪末期,仅圣殿骑士团已经拥有15000名团员。
  后来,随着十字军国家的衰落与崩溃,骑士团在东方已无法立足,但它们并没有解散,而是身着修道服、披盔戴甲地回到欧洲,继续效力于教皇。条顿骑士团甚至还在欧洲建立起骑士团国家,对欧洲的政治和军事生活发挥了长时期的影响。
  1、圣殿骑士团:福祸相继终灭亡
  圣殿骑士团的正式名称是"基督和所罗门圣殿贫苦骑士团",始创于1118年前后,其团员主要是来自法国的十字军骑士。这个骑士团的创始者最初住在毗邻救世主教堂的耶路撒冷王宫的一角,而救世主教堂的原址是阿拉伯伊斯兰教的一个清真寺,据传此地原是所罗门国王的神殿。"圣殿骑士团"的名称由此而来,有时也译为"神殿骑士团"。另一种说法是:据说当时耶路撒冷国王鲍德温二世把犹太教圣殿内一部分院落划予法国骑士们作为驻地,因而得名。
  这个独立的教团内分三个等级:骑士、军士和教士。他们的徽记是一枚红十字章,骑士佩戴在白色外衣上,军士佩戴在黑色外衣上。随后该团迅速发展成为强大的军事力量。教皇给予的特权、君主王侯的捐赠以及他们的抢劫,使其迅速聚集了大量财富。在东方和西欧占有大量地产,还在西欧从事高利贷和银钱业。圣殿骑士团逐渐变成了天主教会内最强大、最富有的僧团之一。
  然而正所谓树大招风,福兮祸所倚,正是这些财富和权势给圣殿骑士团带来了毁灭之灾。13世纪末,西欧封建主在东方所建的殖民地全部被消灭殆尽之后,圣殿骑士团被迫离开巴勒斯坦,转入法国、英国及西班牙等国活动。而当时统治法国的腓力四世,正陷于财政极其困难的窘境之中。出于觊觎骑士团财产的目的,他暗中与受他保护的教皇克莱门特五世合谋,指控圣殿骑士团为异端,于1307年9月13日发出了逮捕法国境内全体圣殿骑士的密令。结果,这个骑士团的几乎全部成员,包括总团长雅克.德.莫莱及其副手雨果.德.佩罗,统统被关进了宗教裁判所的拷问室,大批圣殿骑士在侦讯过程中被折磨死去,骑士团的组织也随之瓦解。1312年,教皇克莱门特五世下令,正式解散了圣殿骑士团。
  有人统计,腓力四世靠取缔圣殿骑士团掠夺到142万利弗尔巨款。不过令人惊奇的是,圣殿骑士团异端案的炮制者此后也相继死于非命。1314年4月20日,就在莫莱被烧死的次月,克莱门特五世死于红斑狼疮。同年11月29日,腓力四世在打猎时丧命。当时的人纷纷传言是莫莱把他们勾到地狱受神的审判去了。然而还有更加辛辣的报应:在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中,法国国王路易十六被监禁的地方,恰巧是圣殿骑士团在法国的总部--塔姆佩尔神庙,并且他就是从这里被送往断头台的。
  2、条顿骑士团:从辉煌到消亡
  条顿骑士团是三大骑士团中建立时间最晚的一个,但却是影响最大的一个。它于1198年在巴勒斯坦建立,主要由德意志骑士组成,着白色外衣,佩戴黑色十字章,白色斗篷上绘有红色宝剑和十字。13世纪初,在总团长冯.萨尔扎领导下,该团将活动中心自中东转移到东欧。1226年,应波兰马佐维亚公爵康拉德之召,条顿骑士团前往波兰,攻击波兰的宿敌普鲁士人。康拉德同条顿骑士团立约:骑士团负责进攻普鲁士,康拉德签应把托伦和赫翁诺之间一块领地划给骑士团作为报酬。康拉德的这种引狼入室、目光短浅的政策,给日后的波兰造成了很大的祸患。1237年,条顿骑士团与驻在波罗的海东岸的圣剑骑士团合并之后,势力猛增,成为东欧的一股强大的政治力量。此后的50年间,条顿骑士团又牢牢地控制了普鲁士,这样便形成了从东西两方钳制波兰领土,直接威胁波兰国家安全的态势。
  14世纪末至15世纪初,是条顿骑士团的鼎盛时期。他已不满足于对波兰的渗透,同时还将侵略之手伸向立陶宛那片从波罗的海延伸到黑海的区域。1346年,条顿骑士团又从丹麦人手里夺得了爱沙尼亚。除此之外,条顿骑士团在南部意大利、希腊、西班牙、法国都有自己的属地,最大的属地则在德国。条顿骑士团在欧洲东北的属地堵塞了波兰、立陶宛和俄罗斯向波罗的海的出海口。于是波兰、俄罗斯和立陶宛各民族的力量都联合起来,同他们的共同敌人--条顿骑士团进行斗争。
  1410年,波兰和立陶宛组成联军,向占据波兰领土的条顿骑士团进军。7月15日,进行了历史上著名的格林瓦尔德会战(德国文献中称为坦南贝格会战,中文又译作坦能堡会战)。会战的一方是由波兰国王弗拉迪斯拉夫二世亚盖洛率领的波兰、立陶宛、俄罗斯联军,以及捷克和匈牙利的志愿部队,共3.2万人,以步兵为主;另一方是得到德国、匈牙利支持的条顿骑士团,共投入2.7万人,以身穿甲胃的重装骑兵为主。会战结果,骑士团的大部分军队被歼灭,总团长云金根以下所有指挥官全部战死。联军取得了战役的全胜。
  此后,条顿骑士团转向衰落。1454年,波兰和条顿骑士团之间的战端再起。1462年,在决定性的帕克会战中,条顿骑士团再次失败,总团长也被俘。1466年,骑士团第三次败于波兰,被迫与波兰签订了托伦和约,东普鲁士虽然仍在骑士团的统治之下,但在法律上已附属于波兰王国。条顿骑士团成为波兰王国的藩属,它的成员中已经有一半是波兰人。1525年,骑士团总团长阿尔布列赫特将东普鲁士改为世俗的普鲁士公国,骑士团遂失去其原有的显赫地位,但它仍一直保留到1809年才宣告解散。后来曾于1834年一度恢复,但此后的条顿骑士团与原来意义上的强大的条顿骑士团国家已经完全是两码事了。
  3、善堂骑士团:历史上的光荣与现状
  善堂骑士团全称是“耶路撒冷圣约翰医院骑士团”,其雏型出现于第一次十字军东征尚未开始的1070年左右,它的任务是进行一些"慈善"工作,比如保护来"圣地"朝圣的西方基督徒,供给朝圣者食宿,医治生病的基督徒等等,故得此名。它的成员是以耶路撒冷的"圣约翰圣殿"为中心而聚集起来的,故又称为"约翰骑士团"。
  但是,第一次十字军远征结束后,善堂骑士团的宗旨开始发生变化,他们的首领决定:一部分教友继续为饥饿和染病的朝圣者从事慈善工作,但其中心任务是建立一支训练有素、纪律严明的骑士军,从而逐步变成了纯粹的封建骑士军事团体,并在巴勒斯坦地区存在了将近200年。其服装是缀有白色十字架的黑色外套,后来又改为红色外套。
  14世纪初,在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进逼之下,骑士团不得不于1310年移到地中海东部的罗得岛。1522年,奥斯曼苏丹苏里曼一世为了解除进犯欧洲的后顾之忧,大举进攻罗得岛,虽然骑士团只有500多名骑士和6000多名士兵,但他们面对20万强敌,毫不畏惧,英勇抵抗,进行了整整半年多的顽强防御战,虽然最终被迫投降,但土军却付出了至少5万人丧生的惨重代价。苏里曼一世对骑士团的勇气颇为赞赏,于是特许这支敌军在1523年1月1日安全撤离了该岛。
  1530年,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同意把马耳他岛及其附近的戈佐岛交给善堂骑士团管辖。于是,骑士团就在马耳他岛上建立了自己的国家,正式称为"马耳他骑士国"。
  此后,善堂骑士团进入了鼎盛时期,船帆上标有马耳他八角十字的战船横行于地中海。18世纪,骑士团的疆域远达美洲西印度群岛的圣克鲁瓦。1794年,美国独立后不久,这个骑士国就很快对它予以承认,并同它建立了外交关系。在当时,马耳他骑士国比美国还要强大得多呢。
  1798年,拿破仑率领的法国军队在远征埃及的途中,将骑士团从马耳他岛上赶了出去,到1834年骑士团才在意大利的罗马扎了根。此后,它们再度转向经营慈善事业,一直延续到今天,其名称也改为"耶路撒冷、罗得岛和马耳他圣约翰军事护理人员骑士团"。
  4、圣剑骑士团的由来及解体
  圣剑骑士团虽然不属于三大骑士团之列,但它在历史上也曾发挥过相当大的影响,而且还曾合并到条顿骑士团之内,因此,这里也简单叙述一下它的产生及结局。
  圣剑骑士团系德意志的宗教性封建军事组织,1202年由罗马教皇英诺森三世支持建立。因其所属骑士的白色斗篷上绘有红色宝剑和十字,故名。它在13世纪初以传播基督教为名,侵入波罗的海东岸立窝尼亚地区,故又称"立窝尼亚骑士团"。1240年,骑士团又伙同丹麦、瑞典封建主入侵俄罗斯,占领普斯科夫城,并继续东进,进逼诺夫哥罗德城。1242年4月5日,在冰封的楚德湖上爆发了著名的"冰上交战",结果诺夫哥罗德军队获胜,骑士团被逐出俄罗斯,此后再不敢向东扩张。到16世纪初,骑士团由于内部矛盾逐渐分崩离析,分裂为若干不同的领地。
  围绕着争夺骑士团遗产的斗争,又演变成为一场国际性的争夺波罗的海统治权的战争--立窝尼亚战争。1558年1月,俄国沙皇伊凡四世借口立窝尼亚骑士团与立陶宛联合反俄,挑起立窝尼亚战争。1560年8月,骑士团主力被俄军击攻,总团长菲尔斯滕堡被俘。1561年11月28日,新任骑士团总团长戈塔尔德.克特莱尔同波兰国王齐格蒙特二世在维尔纽斯签约,把立窝尼亚交给立陶宛,骑士团还俗,在库尔兰和塞米加利亚建立公国,从属波兰和立陶宛。次年3月,存在了360年之久的立窝尼亚骑士团正式解体。
  二、骑士团的现在状况
  今天,骑士团的总部设有罗马商业街的马耳他大厦,其标志为缩写字母S.M.O.M。像梦蒂冈一样,这块土地是属于他们自己的。虽然骑士团的正式公民只有几十人,土地也只有这一幢1.2万平方米的大厦,但它却与世界上8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骑士团目前在世界各地共有12000多名骑士,其中包括西班牙国王胡安.卡洛斯,意大利前总理弗朗西斯科.科西嘉,美国前财政部长威廉.西蒙,纽约天主教特伦斯.库克等名人。
  第三部分 城市同盟
  城市之间的竞争,特别是为了与封建领主和国王对抗,中世纪中期出现了城市之间的结盟,即城市同盟。城市同盟主要出现在德国。最为著名是汉萨同盟莱茵同盟和士瓦本同盟。
  一、汉萨同盟是德意志北部城市为主形成的商业、政治联盟。汉萨(Hanse)一词,德文意为“公所”或者“会馆”。12世纪中叶逐渐形成,14世纪达到兴盛,加盟城市最多达到160个。1367年成立以吕贝克城为首的领导机构,有汉堡、科隆、不莱梅等大城市的富商、贵族参加。拥有武装和金库。1370年战胜丹麦,订立《斯特拉尔松德条约》。同盟垄断波罗的海地区贸易,并在西起伦敦,东至诺夫哥罗德的沿海地区建立商站,实力雄厚。15世纪转衰,1669年解体。
  二、莱茵同盟是公元13-15世纪德国西部莱茵河流域的城市同盟。同盟正式形成于公元1254年,参加者有美因兹、科伦等50多个城市。为了保护城市商人的利益,反对封建主的掠夺,莱茵同盟拥有自己的武装。同盟还有统一的组织,以加强各城市间的联系,发展对外贸易,同法国、尼德兰等地有着频繁的贸易往来。公元1381年,与士瓦本同盟合并,势力增强。但公元1388年士瓦本同盟解散。莱茵同盟也遭到封建诸侯的打击。终于在公元1450年,同盟瓦解。
  三、士瓦本同盟是公元14世纪德国南部士瓦本地区的城市同盟。公元1331年,由士瓦本地区的奥格斯堡、纽伦堡和一部分瑞士城市组成同盟。之后,士瓦本同盟不断扩大,最多时有80多个城市加入,具有强大的政治、经济势力。公元1381年,与莱茵同盟合并,势力更加壮大,遭到政府的干涉。公元1388年,被迫解散。
  第四部分 其他
  一、歌萨克
  俄国历史上的特殊社会阶层。哥萨克一词源于突厥语,意为自由人。原指从中亚突厥国家逃到黑海北部从事游牧的人。后泛称15~17世纪从农奴制压迫下出逃的农民、家奴和城市贫民。他们住在人烟稀少的边远地区,靠当雇工为生。自16世纪起,哥萨克因替沙皇政府镇守边疆,被免除劳役和赋税,并获得一定的俸禄和相当数量的土地。他们拥有经自由选举产生的统领、百人长、大尉所组成的自治机构。随着封建关系的发展,哥萨克内部出现贫富分化。17~18世纪,大批哥萨克参加了反对沙皇封建专制制度的农民起义。哥萨克最初聚居在顿河沿岸和第聂伯河下游。随着俄国疆土的扩展,哥萨克相继出现在乌拉尔、伏尔加河下游、中亚细亚、高加索、西伯利亚等地。他们以勇猛善战著称,是沙俄兵力的重要来源,18世纪成为特殊军人阶层。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俄国拥有顿河军、库班军、乌拉尔军等12支哥萨克部队,人数近30万。沙皇政府用各种办法收买哥萨克的上层分子,使之成为向外进行侵略战争、对内镇压人民革命的工具。1918~1921年苏俄国内战争期间哥萨克富裕阶层参加了白卫军。苏维埃政府对哥萨克地主、富农与上层军官实行打击、镇压,同时把广大哥萨克贫农和普通士兵吸引到苏维埃政权方面来。国内战争后,作为社会阶层的哥萨克已不复存在。多数人在集体农庄劳动。分布在顿河、捷列克河和库班河流域等地。
  二、马穆鲁克(Mamluk、Mamluke、Mameluk、Mameluke,又名马木鲁克、马木留克、马木路克),中世纪服务于阿拉伯哈里发的奴隶兵,主要效命于埃及的阿尤布王朝。后来,随着哈里发的式微和阿尤布王朝的解体,他们逐渐成为强大的军事统治集团,并建立了自己的布尔吉王朝,统治埃及达三百年之久(1250年—1517年)。
  ........(实在太多了,字数所限,就这些吧)
圣殿骑士团 条顿骑士团 医院骑士团 哈萨新

介绍一下清末民国时的军阀发展历史

要详细

1、袁世凯时期(1912-1916)

1912年清帝退位,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大总统。开启了袁世凯时期。袁世凯有三个学生最为出色:王士珍、段祺瑞、冯国璋。此三人号称北洋三杰,民间把他们唤作龙、虎、狗。后面这几个人会出场,暂且不说。

在袁世凯时期,北方大地,此时除了中央的北洋军阀外,还有两个北方的地方军阀是不能不说的。分别是东北的张作霖和山西的阎锡山。这两人现在还是被袁世凯管着的,势力也不大,不过后来分别成了奉系军阀和晋系军阀。

说完北方,看下南方大地(革命党的地盘)。南方也是孕育新思潮的地方,同时在那个时候,南方并没有效忠袁大帅的表态,因为本身就独立于北方而存在。

先说云南大军统领,即云南都督蔡锷。蔡锷武昌起义时响应革命军,革命成功后,自然而然地成为云南军政府都督。云南简称滇,所以蔡锷旗下军,也换做滇系军阀。

还有广西,原是清政府任命的提督陆荣廷在职,响应革命号召反了,广西简称桂,因此称作桂系军阀。然后接下来就是袁世凯称帝,遭到国人的唾骂,北方的北洋将领不支持、不表态。

南方革命党更不用说了,蔡锷为主的地方军阀更是发动了护国运动。袁世凯很快就在唾骂声中一命呜呼,袁世凯时期结束了。

2、皖系时期(1916-1920)

袁世凯死后,无人有能力一统江湖,操持全局。就连北方的天下,也都分崩离析了。中央方面,黎元洪任总统,段祺瑞任总理,恢复约法,恢复国会。

但南方的孙中山不承认你段祺瑞的中央政府,然后老孙就纠结了西南地方军阀要跟段祺瑞开打,皖系段祺瑞让直系的冯国璋去跟他打,冯国璋干了两仗就不干了。于是孙中山顺利夺取了湖南,痛失湖南让段祺瑞很生气,就导致了直皖分裂。

3、直系时期(1920-1924)

这个时期,直系大佬冯国璋去世,曹锟当了直系的老大,因为受够了皖系的段祺瑞,两下里直接开干了,史称直皖战争(1924,夏)。直系将领吴佩孚,联合奉系张作霖,围攻老段。段祺瑞大败,没了枪杆子,就没政权,自然要辞职退位,把北京政府的大权让给了直系和奉系。

4、奉系时期(1924-1927)

直奉战争一开始是直系胜利,但后来西北地方军阀冯玉祥临阵倒戈支持了张作霖,导致最后直奉战争是奉系张作霖打赢了,奉系控制了中央。南方这时孙中山组织的北伐国民革命军之所以进军的比较顺利,就是因为这个时候的北方在掐架,没空顾及南方。

所以北伐战争算是一路高歌,北伐取得了伟大的胜利,基本消灭了直系孙传芳和吴佩孚的势力,同时重创了奉系张作霖。

扩展资料:

蒋系崛起

蒋系军阀是民国后二十年最大的军阀,蒋介石控制中国政坛二十年,所依托的正是蒋系军阀强大的军事政治实力,蒋系军阀也是民国结束后唯一一支没有被消灭的军阀势力。蒋系军阀的崛起大体分成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黄埔军校建立到第一次北伐胜利,是蒋系军阀建立和发展初期,到第一次北伐结束后,以蒋系军阀为主体的建立了国民革命军第一集团军,蒋介石成为国民党蒋、冯、阎、桂四大军阀之一;

第二阶段是1928到1936年的南京政府时候,这段时间国民党新军阀间爆发了多次大战,包括蒋桂战争、两次蒋冯战争、蒋石战争、蒋唐战争、中原大战、两广事变,蒋系军阀大获全胜,尤其是在中原大战之后,蒋系军阀空前强大,成为当时主宰中国政治走势最主要的决定力量;

第三阶段是在抗日战争期间,在此期间,由于日军的侵略,全国各政治力量捐弃前嫌,一致抗日,结成了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由于蒋系军阀控制着政府,坐享财政和美援,而其它军阀被蒋介石推到前线当炮灰,地盘被占,实力大减。

虽然蒋系军阀在淞沪抗战、武汉会战、缅甸战场等战役和战场上抗战积极,但是总体上讲与其强大的实力不相匹配,尤其是1938年以后,蒋系军阀鸠占鹊巢,消极抗战。

到抗日结束,除个别军阀势力实力略有增长外,在蒋介石一味护嫡、借刀打人的政策帮助下,蒋系军阀的实力达到了巅峰,全国大部分地区都有蒋系军阀的势力,蒋系军阀成为与袁世凯当政时的北洋军政一般强大的集团。

有所区别就是袁世凯时期中国实际完全统一北洋军北洋系是中国唯一的军事政治力量控制整个中国,而抗战胜利后的蒋确是一个不统一中国割据的最大势力实力远超其他割据军阀是民国军阀,也成了解放战争中最主要的反动敌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军阀

晋系,山西阎锡山
奉系,东北张作霖
桂系,主要是广西李宗仁白崇禧
粤系,广东陈炯明
湘系,湖南谭延闿
黔系,贵州刘显世
滇系,云南,贵州唐继尧
川系,四川刘湘,刘文辉
马家军,西北,马步芳,马步青,马鸿逵
山东军阀,山东,张宗昌,韩复榘
云南,龙云
新疆,盛世才
这些人并不都是同时的,甚至有前后相继的,而且只是说出各地的主要的有名的军阀,其他小的不纪
下面的一览表,就给与我们一幅军阀时代最原始军阀分布图,可一望而知当时的情况。其后的演变,也就不离按图索骥了。
袁后中国各省督军省长一览表(一九一六年夏季)
东北地区:奉天(今辽宁)张作霖
督军兼省长
吉林
孟恩远督军
郭宗熙省长
黑龙江
毕桂芳省长兼督军
华北地区:直隶
朱家宝省长兼督军
山东
张怀芝督军孙发绪省长
山西
阎锡山督军沈铭昌省长
西北地区:陜西
陈树籓督军兼省长
甘肃
张广建省长兼督军
新疆
杨增新省长兼督军
华中地区:安徽
张勋督军倪嗣冲省长
河南
赵倜督军田文烈省长
湖北
王占元督军范守佑省长
湖南
陈宧督军兼省长
江西
李纯督军戚扬省长
东南地区:江苏
冯国璋督军齐耀琳省长
浙江
吕公望督军兼省长
福建
李厚基督军胡瑞霖省长
西南地区:四川
蔡锷督军兼省长
云南
唐继尧督军任可澄省长
贵州
刘显世督军戴戡省长
华南地区:广东
陆荣廷督军朱庆澜省长
广西
陈炳焜督军罗佩金省长
1912年(民国元年)中华民国成立;清帝退位。1913年二次革命。

1915年护国运动开始;新文化运动开始。1916年袁世凯恢复帝制失败。

1917年张勋复辟失败;护法运动开始。1919年5月4日五四爱国运动爆发。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1922年初香港中国海员大罢工;7月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1923年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1924年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实现。

1925年孙中山逝世;五卅惨案、五卅反帝爱国运动爆发。1926年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

1927年3月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胜利;4月蒋介石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4月12日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7月15日汪精卫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7月国民革命失败;8月1日南昌起义;8月7日八七会议;8月湘赣边秋收起义;8月秋收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年底广州起义。

1928年4月井冈山会师;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1931年九一八事变;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

1932年一.二八事变、十九陆军抗战;伪满洲国成立。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

1935年1月遵义会议;中共中央发表八一宣言;10月红军第一方面军长征到达陕北;一二.九运动。

1936年10月红军第二、四方面军长征到达甘肃会宁等地,长征结束;12月12日西安事变。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八一三事变;9月凇沪会战;平型关大捷;秋中国共产党陕北洛川会议;12月南京大屠杀。

1938年春台儿庄战役;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1940年3月汪精卫伪国民政府在南京成立;百团大战。

1941年皖南事变。1942年中国共产党开始整风。1945年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中共和谈代表毛泽东等飞抵重庆,重庆谈判开始;双十协定签字。



扩展资料:
中华民国(1912——1949),位于亚洲东部、东临太平洋。是辛亥革命以后建立的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简称民国。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革命党在南京建立临时政府,各省代表推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1912年元月民国正式建立。

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势力主政中国,北洋政府分崩离析后政局动荡不安,孙中山南下广州,召开国民党一大,建立黄埔军校随而建立国民政府,促成国共合作后的孙中山不久病逝。1926年蒋介石继承孙中山遗志领导国民北伐,意欲统一中国,到1928年东北易帜,国民政府从形式上统一中国,蒋介石成为继孙中山之后的国民党领袖。

统一之后,民国进进入所谓的“黄金十年”建设时期,此间社会稳定,教育稳步发展、趋于定型。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中国成为反法西斯同盟国,国际地位大大提高,一举成为美英中苏四大国。1949年后因国共内战失利而迁台。

按照《中华民国宪法》规定,中华民国领土依其固有之疆域,但其中并未列明何为固有之疆域。若包括蒙古地方,其面积为1141万8174平方公里,是世界领土面积第二大国(仅次于俄罗斯)。

民国坚持共和制政体,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初期颁布临时约法,后以三民主义和《建国方略》为背景,国民政府实施军政期,训政期,宪政期,抗战后召开国民大会,确定了总统制。

民国时期外交呈现了一个国际化与现代民族国家的建立、遵循国际规则与维护国家利益、法理上的独立与事实上的自主等。
  民国军阀是指在20世纪初影响中国政治格局的主要力量,名义上服从「中央政府」的统治,但他们在地方上建立自己的势力并为扩大自己的势力采用各种手段,以军队作为主要政治资本的势力。在实质上依然属于传统意义上的割据势力。中国共产党认为民国军阀的出现则是外国资本主义在中国的利益表现。主要势力为北洋军阀和南方军阀。
  袁世凯死后无人有足够力量支配整个中国,加上北洋军内存在明显的派系争斗,各省有实力的人物为保存自己的政治利益纷纷组建军队划分势力范围。   中国经过二千余年的封建时期,建立了完善且实力强大自然经济,以家庭为生产单位、土地为最主要的生产资料、产品自给自足的经济方式使得自然经济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就能够形成完备的体系并独立发展,成为民国军阀能够依省割据的经济因素。   中国在当时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半殖民半封建社会,形成了大批具有浓厚自然经济特色的地主与绅商,他们的发展一般也在一个很小的地域范围内,对全国性的市场没有足够的兴趣,并在势力范围内利用工会、商会抵制外来经济。辛亥革命时他们担心自己的既有利益受到侵害,害怕民国政府的土地改革与限制私人资本发展,采用支持当地实力派人物寻求保护。对全国市场统一的淡漠与渴求安定生产环境与一定政治特权的愿望使他们成为当地军阀有力的统治支持者与经济来源之一。
  影响中国政治的主要势力——帝国主义在华势力格局发生重大变化,由英、法做大成为美日相争(「二十一条签订后甚至出现日本独占中国的现象),辛亥革命后各帝国主义没有了在华有力的统治代言人,担心中国取得独立地位,使得各国在华利益遭到损失,转而寻求建立地方上的统治代言人,向军阀提供经济、技术上的支持。帝国主义与封建军阀相互利用,形成「分而治之」的政治格局。   华盛顿会议后帝国主义在华势力重新洗牌,由日本独占的格局转为各国在华权利均等,美国势力上升的现象,这加剧了民国军阀的势力膨胀。帝国主义在华分赃不均直接表现为不同军阀的战争,导致中国内乱不断。
  皖系:段祺瑞、徐树铮、靳云鹏、段芝贵、倪嗣冲、张怀芝、陈树藩、卢永祥 直系:冯国璋、曹锟、吴佩孚、孙传芳、齐燮元、郭绪栋 奉系:张作霖、杨宇霆、张学良、张宗昌、郭松龄 晋系:阎锡山、傅作义 冯系:冯玉祥 鲁系:韩复榘 豫系:赵倜 西南 滇系:唐继尧、龙云 桂系:(前)陆荣廷、(后)李宗仁、白崇禧 粤系:(前)陈炯明、(后)陈济棠 黔系:刘显世、袁祖铭、周西成、王家烈 湘系:汤芗铭、唐生智、谭延闿、何键 川军四巨头:东—刘湘、北—邓锡侯、西—杨森、南—刘文辉 西北军 陕西:刘镇华、杨虎城、郭坚、党玉琨 宁夏:马鸿宾、马鸿逵 青海:马麒、马麟、马步芳、马步青 甘肃、新疆:马仲英 新疆:杨增新、金树仁、盛世才
  还有,推荐链接http://book.ifeng.com/lianzai/detail_2021_03/25/406332_0.shtml
真正需要详细叙述出来,短短一万字远远不够,这里有一部书籍介绍给楼主看一下吧,陶菊隐著的《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这部书现在是重新出版的,限于当时历史的原因,里面有很多的不足,这次重新打上了“红补丁”,《史话》在当时的形势下,不得不从党史教材或者革命史的教材里面吸取一些论析,或者是对人物、事件的评断。当然,这次新版的《史话》,文字上是以1983年的版本为基础,这一版已经由作者自己全面修订过一次,所谓“红补丁”,已经清理过一次,更符合历史真相,也更符合今天读者的阅读习惯了。不论怎样,这部《史话》作为北洋军阀研究最早的一本完整的史书,具有开创性、奠基性的意义,可以说功不可没。楼主找一下这本书吧!

缅甸军为什么和果敢军打起来?果敢军有多少军队?果敢军地区有多少人民?果敢军是不是很穷?还有果敢军那

缅甸军为什么和果敢军打起来?果敢军有多少军队?果敢军地区有多少人民?果敢军是不是很穷?还有果敢军那里的地区大不大?如果小,那他们有钱去哪里花?他们那边制作工厂,军事工厂,网络软件公司,银行,港口,还有大城市多不多?请给我详细解释一下,谢谢

果敢(缅甸掸邦果敢自治区),首府为老街市,位于缅甸与中国之间的掸邦高原。果敢地区原为中国领土,隶属中国云南省。 1894年,中、英双方重新划定边界,在伦敦签订了《中缅边界条约》 规定果敢地区为中国领土。1897年,中、英双方在北京重议边界问题,英国强迫中国与其签订了《续议滇缅界务条约附款》,将果敢地区划入英属缅甸。2021年,果敢地区正式更名为缅甸掸邦北部果敢自治区。2021年,缅甸军方宣布已控制整个果敢地区。

中文名
果敢

面积
2700平方公里

外文名
Kokang

别名
科干山、麻栗坝

行政区类别
自治区

国家/地区
缅甸掸邦

下辖地区
1县、2区

政府驻地
老街市

电话区号
+95、+86

地理位置
中缅边界

气候类型
热带气候

方言
西南官话-果敢语、缅语

人口
25万人
历史沿革
地名来源
果敢又名麻栗坝。关于 “果敢”名字的由来有两种说法: “果敢”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英国殖民统治者引用的新名, 英文名称叫“Kokang”,来源于科干山的音译; “果敢”二字系由掸语变音而来,“果”是掸语的九, “敢”是户口,意思是这个地区由九户人家组成。[1]

建置沿革
属中国时期

14世纪至17世纪,为中国明朝镇康府(州)和孟定府的领地。[2]

17世纪至19世纪,为中国清朝云南省永昌府镇康土知州的“六户”领地。[2]

杨氏土司时期

清朝顺治十五年(1658年),南明永历帝朱由榔联合“大西军”张献忠的部将李定国“举旗反清”,兵败后从腾越(腾冲)一路出逃,退入缅甸。

清朝康熙元年(1661年),吴三桂进攻东吁王朝,逼迫缅甸交出南明永历帝朱由榔,次年,永历帝被吴三桂缢死在昆明的逼死坡。朱由榔的部下随从,除少量降清之外,大部分人在朱由榔的部下杨高学的带领之下逃入中缅边界线附近科干山(果敢地区)避难,此后又长期在中缅边境地区与清军周旋。其后,清朝在今缅甸北部的腊戌附近设立“木邦宣慰司”,命其世守其地,果敢由此进入300年左右的杨氏土司政权时代。
雍正八年(1730年),杨高学的后代杨猷才以“诰封奉正大夫”之名在果敢地区行使职权。[1]

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杨猷才病故,其长子杨维兴继职,此时其辖区范围已超过“兴达户”三倍。[1]乾隆六十年(1795年),杨维兴长子杨有根袭父职,次子杨有泮助理执政。[1]

道光二十年(1840年),在杨国华袭职期间,云南总督念其捍卫边防有功,“奏封杨国华为世袭果敢县令”并颁发封印,从而取得了合法的汉族土司统治权。
同治十三年(1874年),杨国华之子杨春荣袭职,此时果敢辖境,东至尖山寨,南至滚弄,西至勐古长箐山,北至慕泰、红岩。

光绪十二年(1886年),英国吞并缅甸贡榜王朝,将其作为印度的一个省。缅北的木邦土司困桑董红降英后,与之关系亲昵的杨土司投向英国,成为英缅治下的土司。[3]光绪二十年(1894年),中、英双方重新划定边界,在伦敦签订了《中缅边界条约》 明确规定果敢地区为中国领土。[5]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中英双方在北京重议边界问题,英国迫使清政府签订《中英续议滇缅条约附款》,[5][6]生活在果敢的汉族由此改称为果敢族,汉语改称果语,汉文改称果文。[3]

1935年,中英会商南段未定界有关事宜,成立“中英滇缅勘界委员会”并着手开展会勘工作。

1942年,日军占领缅甸后,在滚弄召集掸邦土司、头人开会,要求他们服从日本人的指挥,许以“民族独立”等各种利益。果敢土司杨文炳前往昆明面见英国驻昆总领事和中国政府官员,要求率土重归,参加抗日战争。在中英双方折冲之下,杨文炳被国民政府委任为果敢自卫队上校司令的职务,属宋希濂的第11集团军指挥,率领所部1000余人配合进驻的新编第39师对日作战。杨文炳同时派人前往大理中国远征军驻滇干部训练团大理分团受训。[2][7]

1943年7月,杨文炳前往重庆面见蒋介石,得到了蒋授予的勋章,提升为少将,杨文炳返回果敢后,驻屯在老街附近的中国远征军第9师便出动部队包围土司衙门将其逮捕。事后,第9师师长张金廷指责杨文炳与日本人有勾结,并将他送上了军事法庭。

1947年,杨文炳被证明无罪回到果敢。英国授予不列颠帝国勋章(OBE)一枚。4同年2月,缅甸的“国父”昂山在与掸邦各族代表签订了《彬龙协议》,就共同建立缅甸联邦达成一致,杨文炳以果敢族代表参加,并在“彬龙协议”上签字。
搜狗百科

带你了解果敢
2.62万播放 00:58
果敢
亚洲内陆自治区
共5个含义

果敢(缅甸掸邦果敢自治区),首府为老街市,位于缅甸与中国之间的掸邦高原。果敢地区原为中国领土,隶属中国云南省。 1894年,中、英双方重新划定边界,在伦敦签订了《中缅边界条约》 规定果敢地区为中国领土。1897年,中、英双方在北京重议边界问题,英国强迫中国与其签订了《续议滇缅界务条约附款》,将果敢地区划入英属缅甸。2021年,果敢地区正式更名为缅甸掸邦北部果敢自治区。2021年,缅甸军方宣布已控制整个果敢地区。

中文名
果敢

面积
2700平方公里

外文名
Kokang

别名
科干山、麻栗坝

行政区类别
自治区

更多
历史沿革
地名来源
果敢又名麻栗坝。关于 “果敢”名字的由来有两种说法: “果敢”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英国殖民统治者引用的新名, 英文名称叫“Kokang”,来源于科干山的音译; “果敢”二字系由掸语变音而来,“果”是掸语的九, “敢”是户口,意思是这个地区由九户人家组成。[1]

建置沿革
属中国时期

14世纪至17世纪,为中国明朝镇康府(州)和孟定府的领地。[2]

17世纪至19世纪,为中国清朝云南省永昌府镇康土知州的“六户”领地。[2]

杨氏土司时期

清朝顺治十五年(1658年),南明永历帝朱由榔联合“大西军”张献忠的部将李定国“举旗反清”,兵败后从腾越(腾冲)一路出逃,退入缅甸。

清朝康熙元年(1661年),吴三桂进攻东吁王朝,逼迫缅甸交出南明永历帝朱由榔,次年,永历帝被吴三桂缢死在昆明的逼死坡。朱由榔的部下随从,除少量降清之外,大部分人在朱由榔的部下杨高学的带领之下逃入中缅边界线附近科干山(果敢地区)避难,此后又长期在中缅边境地区与清军周旋。其后,清朝在今缅甸北部的腊戌附近设立“木邦宣慰司”,命其世守其地,果敢由此进入300年左右的杨氏土司政权时代。[3]

雍正八年(1730年),杨高学的后代杨猷才以“诰封奉正大夫”之名在果敢地区行使职权。[1]

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杨猷才病故,其长子杨维兴继职,此时其辖区范围已超过“兴达户”三倍。[1]乾隆六十年(1795年),杨维兴长子杨有根袭父职,次子杨有泮助理执政。[1]

道光二十年(1840年),在杨国华袭职期间,云南总督念其捍卫边防有功,“奏封杨国华为世袭果敢县令”并颁发封印,从而取得了合法的汉族土司统治权。[1][4][5]

合并图册合并图册合并图册
合并图册
同治十三年(1874年),杨国华之子杨春荣袭职,此时果敢辖境,东至尖山寨,南至滚弄,西至勐古长箐山,北至慕泰、红岩。

光绪十二年(1886年),英国吞并缅甸贡榜王朝,将其作为印度的一个省。缅北的木邦土司困桑董红降英后,与之关系亲昵的杨土司投向英国,成为英缅治下的土司。[3]光绪二十年(1894年),中、英双方重新划定边界,在伦敦签订了《中缅边界条约》 明确规定果敢地区为中国领土。[5]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中英双方在北京重议边界问题,英国迫使清政府签订《中英续议滇缅条约附款》,[5][6]生活在果敢的汉族由此改称为果敢族,汉语改称果语,汉文改称果文。[3]

1935年,中英会商南段未定界有关事宜,成立“中英滇缅勘界委员会”并着手开展会勘工作。

1942年,日军占领缅甸后,在滚弄召集掸邦土司、头人开会,要求他们服从日本人的指挥,许以“民族独立”等各种利益。果敢土司杨文炳前往昆明面见英国驻昆总领事和中国政府官员,要求率土重归,参加抗日战争。在中英双方折冲之下,杨文炳被国民政府委任为果敢自卫队上校司令的职务,属宋希濂的第11集团军指挥,率领所部1000余人配合进驻的新编第39师对日作战。杨文炳同时派人前往大理中国远征军驻滇干部训练团大理分团受训。[2][7]

1943年7月,杨文炳前往重庆面见蒋介石,得到了蒋授予的勋章,提升为少将,杨文炳返回果敢后,驻屯在老街附近的中国远征军第9师便出动部队包围土司衙门将其逮捕。事后,第9师师长张金廷指责杨文炳与日本人有勾结,并将他送上了军事法庭。

1947年,杨文炳被证明无罪回到果敢。英国授予不列颠帝国勋章(OBE)一枚。4同年2月,缅甸的“国父”昂山在与掸邦各族代表签订了《彬龙协议》,就共同建立缅甸联邦达成一致,杨文炳以果敢族代表参加,并在“彬龙协议”上签字。

杨振材
1948年1月4日,缅甸独立,杨文炳之子果敢末代土司杨振材被选为缅甸首届上议员兼掸邦财政部长,[1]杨振材的兄弟杨振声任果敢地区下议员,两人在缅甸联邦首届国会中提出议案:“果敢系缅甸联邦领土,果敢人民应当享受缅甸联邦的合法公民权益。”经缅甸联邦国会通过,被载入缅甸联邦宪法,[3]缅甸宪法正式有了“果敢族”的书写体。

1959年,缅甸政府采取金钱补偿的方式,要求掸邦各土司放弃世袭治权,实施地方自治,并由政府军进驻。果敢土司杨振材交出了权力,并移居腊戌以示诚意。自治政府成立后,地方权力仍然把持在以杨氏家族为首的几大家族手里,并且借着自治的名义不断扩大势力范围。

1960年,中缅两国划界,本着“尊重历史,照顾现实”的精神,中国同意果敢继续留在缅甸版图。3月,缅甸发生军事政变。吴奈温军政府上台后一改文官政府的温和政策,重点改组东北军区,开始着手收回掸邦自治权,并将打击的重点置于果敢族群。[3]

1963年8月17日,缅甸军事侦探部及东北军区同时行动,杨振材在腊戍、杨二小姐杨金秀在仰光、罗星汉在勐东几乎同时被抓。缅军77师大规模集结完毕,开始向果敢地区快速挺进。

1965年,缅甸废除土司制。3月29日,果敢土司杨振材之弟杨振声带领家眷随从600余人离开果敢南下泰国。缅甸政府指示由步兵第6营和第39营接管果敢。政府军接管果敢后,与当地民众矛盾重重,受缅甸政府扶持的罗星汉“自卫队”武装先后统治果敢地区。[5]

果敢杨氏土司的一个部下彭家声成立了“果敢人民革命军”,在果敢百姓中赢得了支持,公开与缅甸政府军对抗。后来,彭家声不敌罗星汉和缅军的联合围剿,退入中国云南境内,脱离杨氏土司。
掸邦第一特区时期

1989年3月11日,时任缅共东北军区副司令的彭家声在果敢杨龙寨发动兵变,宣布脱离缅共,驻萨尔温江以西的一旅、二旅、勐古、贵概和原缅共果敢县大队共4000余人与彭家声一道成立了缅甸民族民主同盟军(又称果敢同盟军)。彭家声出任同盟军司令。3月31日,果敢同盟军与政府和解,成为1988年以来第一支与政府签署和平协议的少数民族武装,其辖区被中央政府划为掸邦第一特区,彭家声兼任特区政府主席。果敢保留自己的武装,缅甸中央政府仅在当地派驻少量行政、教育人员。[5]

1992年11月, 果敢同盟军发生第一次内讧,杨茂良兄弟击败彭家声兄弟,杨茂良出任果敢同盟军总司令兼特区政府主席,彭家声率残部600余人投奔其女婿林明贤。[8]杨茂良主政果敢期间,果敢地区的毒品问题变得更加突出,杨茂良随即加大对中国的毒品走私,一度给中国云南造成了极大的危害。[9]

1995年8月-10月,果敢同盟军爆发第二次“内讧”(果敢“8・1”事件),驻扎在勐古的果敢同盟军128师副师长李尼门(李林明)发动兵变,举兵反杨。杨茂良调集驻扎果敢的124师前往镇压。果敢老街、清水河一带兵力空虚。

由彭家富指挥的500余人在11月23日占领清水河,并最终导致杨家在果敢统治的结束。10月22日,彭家声在佤邦联合军、掸东同盟军和克钦独立军的支持下,重新入主果敢(“11・12”事件)。12月20日,由缅甸政府、彭家声、果敢三方代表组成的“果敢临时政府”成立,彭家声重新出任掸邦第一特区政府主席和民族和平民主阵线主席;彭家富任果敢同盟军司令。[8]在果敢内讧的同时,11月22日,缅东北军区第一战指6个快速营、1个炮营出动。2个营占领勐古镇地区,其余跨越萨尔温江在老街、清水河等地制高点驻守。
2009年,缅甸军政府要求“民地武”接受整编和政府监管的要求被果敢方面拒绝。7月29日,缅甸东北军区司令昂丹突少将再次试图说服果敢同盟军遭到拒绝。

2009年8月8日,缅甸政府军以查毒品和枪械厂为由与果敢同盟军交火(果敢事件,又称为果敢“8・8”事件)。

同时,果敢同盟军发生第三次内讧,副司令白所成和果敢县长明学昌宣布支持缅甸中央政府,缅甸政府军动用武力将彭家声逐出果敢,实质性自治的果敢同盟军政权宣告瓦解。缅甸官方宣布果敢战事共造成15名警察和11名军人死亡,13名警察和34名军人受伤。[3]12月,由白所成领导的原果敢同盟军余部改编为边防部队,编制为1个营,番号为1006边防营,员额296人,另有缅军官兵30人。[3]

果敢自治区

2021年3月25日,果敢地区正式更名为“缅甸掸邦北部果敢自治区”,缅甸中央政府正式掌管果敢地区。[5]

2021年2月9日,缅甸政府军与果敢同盟军等地方武装在果敢地区爆发战事。3月26日,缅甸军方宣布已控制整个果敢地区,驻扎在果敢地区的为缅甸国防军属33师。

2021年3月6日,民族地方武装组织果敢同盟军成员于凌晨2时许开始对军营、警察局发动攻击,造成民居、酒店和车辆损毁。在对缅中边界125界桩和127界桩之间缅军军营发起攻击时,双方发生交火,造成5名警察、5名平民在内的大约30人死亡。
进入2021年,缅甸北部的战事就由零星交火逐渐发展到大规模的武装冲突,也逐渐吸引了国人关注的眼球,如今战火已经绵延近三个月,而拥兵数万,还有飞机、坦克等重武器的缅甸政府军,却始终奈何不了只有千把人,装备也是多为轻武器的果敢同盟军,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参加阅兵的缅甸政府军。

首先是士气,缅甸发动的缅北战事更多是出于政治方面的考量,现在的缅甸三军总司令敏昂莱,2009年时还是个普通的少将,之所以在短短几年间就如同坐火箭那样飞速晋升到大将,并且超越很多同辈执掌三军帅印,就是因为2009年他主导的收复果敢的军事行动取得了胜利。今年是缅甸的大选之年,如果在他领导下,再能拿下一两个民间地方武装,那么他在缅甸政坛上的地位,即便不能取代吴瑞曼成为总统候选人,至少也能巩固现有地位,让新总统不敢小觑。所以这场冲突更主要的是为了争夺政治上的利益,而与普通官兵没有多少直接关系,更没有师出有名的道义上的正义,基层官兵的士气自然不会太旺盛。而反观果敢军一方,既有 2009年的前仇未雪,又有眼前的生死存亡。可以说是既怀着一雪前耻的复仇之志,又有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哀兵之勇,士气之高昂,自然不需再多说什么了。两相对比,孰高孰低已经是一目了然了。

其次是地形,缅北是连绵的山地,又是亚热带丛林地带,在这样的地形作战,大兵团未必就有优势,因为受到地形限制,即便是数万大军也很难部署。集中主力吧,机动也好,攻击也好,都很难迅速展开。分散兵力吧,又容易被熟悉地形的果敢军各个击破。真是个两难的选 择。而果敢军方面,虽然只有千把人,反倒是个最理想的兵力规模,你若是大兵压境,我就可以化整为零,让大部队在这潮湿闷热的丛林里兜圈子,就像高射炮打蚊 子;你若是分兵合击,我就集中着千把人选择有力地形,针对你一路,打你没商量。所以在这样的地形上,兵力上的优势,并不能直接转化为战斗力上的优势。

果敢军在密林中挖掘的地道。

再就是武器方面,尽管缅甸政府军有飞机,有坦克,装备方面的优势更是压倒性的。但是,在缅北复杂的地形上,缅甸空军缺乏精准的目标指引,加上飞行员训练水准也不咋的,要想真正有效地为地面部队提供空中支援,实在是件不容易的事情。这也是缅甸军机一再进入中国领空发生误炸事件的客观原因。至于坦克部队在缅北的复杂地形,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难以施展出坦克部队横扫千军的雷霆之威,弄得不好,反会像陷入泥潭的大笨牛,成为果敢军火箭筒的活靶子。倒是果敢军的轻武 器,在这种战场环境最能发挥出打了就跑的游击战效能,要知道,在丛林中,一支AK47可远比一门榴弹炮更有作用。

复次,就是缅军步兵战斗力 并不那么强悍。现在只需站在临沧—南伞的公路边,就能看到“果敢战争直播”。公路下方是大竹箐村,与这个云南省镇康县村落正对面的,是缅甸果敢地区的扣塘 村。当地村民杨老三说:“真是吓死人了,缅甸的重炮昨天早上8点就开始狂轰扣塘村山头上的果敢同盟军阵地,然后是步兵冲锋。步兵在第一波攻击中退下阵线, 再用重炮轰击。10点40分左右,缅军发动第二波步兵冲锋,结果又败了。后来,缅军又从老街东城和其它地方调兵来,双方一直打个没停。”村民杨老三正在和 记者说着。谈话间,眼看着1公里远处的山上,就有果敢同盟军部队在追击溃逃的缅军。缅军以多打少,发动3轮进攻都已失败告终,最后还被对方的反冲锋,打的 到处跑。可见战斗能力和意志并不高。

果敢军重机枪阵地。

这幕情景引来不少过往人员驻车围观,以至于过路的公安巡逻车不得不用广播警告:“赶紧散了,小心流弹危 险!”果敢同盟军最高指挥员告诉记者,自16日起,缅军地面部队和炮兵先后对邻近中国南伞国门的同盟军211旅防区、311旅的扣塘防区发动猛烈进攻,果敢同盟军17日下午1时42分也突袭了缅军由腊戌至老街的运输车队。

最后,果敢军还有一条退路,就是在最危急的情况下,大不了退入中国境 内。尽管中国方面会出于维护治安的考虑,收缴果敢军的武器,但是一般不会拘禁果敢军的官兵,一旦避过风头,果敢军的官兵又会回到缅北,虽然只是赤手空拳, 但要知道在缅北,要搞到枪支武器,可是比搞到苹果手机更容易啊。而缅甸正规军由于国境线的限制,是根本无法实施迂回包抄的战术,而且漫长的边境线也使政府军防不胜防。甚至可以说,就是由于背靠中国,就使果敢军有了即使被打败也不可能被完全消灭的“不死金身”。

隐蔽在山地中的果敢军地堡。

可能有人会说,既然果敢军有这么 多的有利条件,怎么在2009年会被缅甸政府军打得丢盔卸甲,连彭家声也只带了两三个人落荒而逃,整整潜水了四五年才重新露头?2009年缅甸政府军的大胜,关键是当时彭家声家族掌控果敢地区的政治经济大权,引起手下不满,最后坚固的堡垒还是被从内部攻破,要是没有内部的里应外合,当年果敢军也绝不会输得如此之惨。而现在东山再起的彭家声显然已经吸取了这一深刻教训,必然会有所改进,政府军这回再要想靠内部分化来取得胜利,几乎是不可能了。这也正是这次武 装冲突持续了近三个月,政府军空有兵力、装备上的巨大优势,也难以取得决定性的进展的原因所在。何况,本来缅甸政府军先是和克钦独立军交火,而克钦独立军 可是缅北众多民间地方武装中实力最强的一支,兵力和装备都在果敢军之上,缅甸政府军在进攻果敢军的同时,还得提防克钦独立军会不会从背后来一刀,数敌太多,也是缅甸政府军此次缅北战事的战略失策之一。
缅甸军是政府军,果敢军是反政府武装,所以他们打起来了。果敢地区居民只有几十万,果敢地区也很穷,支柱产业原来是毒品和赌场,果敢同盟军只有几千人。果敢也就相当于中国的一个县那么大,没有大城市。
简单说是因为民族矛盾,果敢军加上的壮丁大约有3000人,果敢本地籍约14万,其中汉族约占百分之九十,还有其他少数民族,果敢不是一般的穷,GDP4.5亿元人民币,面积2060平方公里,地方小不代表人家没有地方可以花钱,也是有商业的,位于缅甸和中国交接,没有出海口,没有港口,没有网络软件公司,没有大城市,最大的城市是老街市。
因为政府想要收缴果敢地区武器。果敢军队很少。几乎是华人后裔。果敢盛产毒品。所以不穷。森林资源丰富。很多华人木材商。果敢就一个县那么大。常年治安有问题。城市规模没有国内任何一个县城大。至于武器装备都靠走私。网络公司基本没市场。没有大城市
人家五十年代开始就打起来了
当年缅甸建国的时候想的是联合起各地的地方少数族裔势力
联合起来向英国人要求独立
当然条件是少数族裔享有足够高的自治权
但是五十年代军政府上台后开始想办法收回地方自治权
于是就打起来了
说到底,没有地方控制权意味着政府无法插手当地的开发
又要花钱养着这些地区
不给钱人家就说你歧视少数族裔
引进中国的项目人家又说你拿了大头,人家不同意
相近办法搅黄中资项目
搞得缅甸政府里外不是人
脾气上来也是在所难免的
文章标题: 有哪些一国的地方武装/军阀/武装组织/叛军/外籍武装正面硬刚另一国/数国武装力量的例子 结局如何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71790.html
文章标签:武装  武装力量  叛军  军阀  外籍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