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孔子,浙江,犹太人,日本,满清,亚洲历史,欧洲历史,美国历史。如何把握这些历史之间的关系

时间: 2023-05-28 23:59:58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95次

孔子,浙江,犹太人,日本,满清,亚洲历史,欧洲历史,美国历史。如何把握这些历史之间的关系

孔子周游列国大家怎样评价它的自身历史价值,意义?

价值:宣传自己的主张.希望君主能施以仁政,不要战争
意义:1。这一阶段是孔子教育事业大发展的阶段。他的教育经验越来越丰富,教育水平越来越高,名气越来越大,所收的弟子越来越多。除了鲁国的学生之外,他的学生中还有来自齐、楚、卫、晋、秦、陈、吴、宋等国的求学者。孔子的威望已经树立起来。他的一些有名的弟子,如颜回、子贡、冉求、仲弓等,大都是这一时期进入孔门的。这些弟子中的一部分人后来跟随他周游了列国,一部分从了政。
2孔子在失望中返回鲁国,没过几年,孔子就带着遗憾死去了,促使了孔子早死
价值:宣传自己的主张.希望君主能施以仁政,不要战争
意义:1。这一阶段是孔子教育事业大发展的阶段。他的教育经验越来越丰富,教育水平越来越高,名气越来越大,所收的弟子越来越多。除了鲁国的学生之外,他的学生中还有来自齐、楚、卫、晋、秦、陈、吴、宋等国的求学者。孔子的威望已经树立起来。他的一些有名的弟子,如颜回、子贡、冉求、仲弓等,大都是这一时期进入孔门的。这些弟子中的一部分人后来跟随他周游了列国,一部分从了政。
不懂,我只是个武者

给我归纳九年级世界历史内容

归纳九年级历史内容,包括时间意思影响等要全,好地话我会追加分的!谢谢
归纳来归纳去,你其实只要记住史实,然后根据模板来答就可以拿分的。
1、历史背景=(国内+国际)(经济+政治+文化+……)
⑴经济背景=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经济格局+……
⑵政治背景=政局+制度+体制+政策+阶级+民族+外交+军事+……
⑶文化背景=思想、宗教+科技+教育+……
2、历史条件:与背景分析基本相同,更侧重于有利因素
3、原因广度:原因=主观(内因)+客观(外因)
⑴主观原因:事件发起、参与者内在经济、政治、思想诸方面因素
⑵客观原因:自然、社会环境、外在各方面经济、政治、思想因素等
原因广度与背景分析方法基本相同,背景侧重于静态分析,原因更侧重于动态分析。
4、原因深度:原因:→直接→主要→根本
⑴直接原因:最直接引发事件的偶然性因素(导火线、借口等)
⑵主要原因:包括引发事件的主观、客观各方面重要因素
⑶根本原因:历史趋势(生产力发展、时代要求)+主观需要等
三者既有层次区别,又有联系渗透,如“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主要原因涉及当时国内外各种矛盾,包括帝国主义侵略、北洋军阀黑暗统治、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无产阶级壮大、十月革命影响、马克思主义传播等因素;根本原因则是主要原因中最深层的因素。
5、矛盾分析: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阶级矛盾、阶级内部矛盾、民族矛盾、宗教矛盾、不同利益集团矛盾……

***答题思路***
1答题的文字表达方式
基本方法:文字表达一要字迹端正、排列整齐、疏密得当;二要文句通顺、平实、语言准确;三要在形式上“三化”,即段落化,一问一段,简明直观;要点化,一个得分点一句话;序号化,不同的段和不同的句上标出不同的序号,做到条理分明,一目了然。
2如何分析变法或改革成败的原因:
基本方法:注意四点:一是看当时历史发展的潮流和趋势,改革或变法是否符合历史潮流和趋势。二看改革的政策与措施是否正确,是否得以有效贯彻。三看新旧势力的力量对比。四看改革者的素质如何。
3外显比较式问答题的解题思路
基本方法:外显比较式问答题的特点是比较的范围具有确定性。解答时要认真审清比较对象比较项、限制条件,分析问答题要求与课本知识的关系,然后按设定的项目之间的逻辑关系。
4内隐比较式问答题的解题方法
基本方法:解答此类内隐式比较问答题,关键是根据题意,比较对象做具体分析,自己设法确定比较项。如果是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比较,比较项一般从背景、原因、过程、特点、结果、影响和性质等方面确定;如果是历史人物,比较项一般从所处时代、所处阶级、主要功绩、局限性、历史地位、影响评价等方面确定。
5比较项的确定方法
基本方法:属于历史人物概念的可分为国籍、时代、称谓、主要活动、评价等要素。属于历史事件概念的可分解为背景、时间、空间、主体、经过、意义等要素。属于历史现象概念的历史在诸因素与历史事件的诸因素基本相同,但要把经过改为主要内容或主要表现。属于历史制度概念的可分解为背景、时间、制定者、主要内容、评价等因素。属于历史革命的知识可分解为革命任务、组织与领导、斗争纲领、主力、方式、性质结果等因素。属于历史革命结果及影响的知识结构有包括进步性、局限性等。
6分析、评价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发展原因的解题思路
基本方法:分析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一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生产力因素,包括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的改进,水利的兴修,天文历法的进步,劳动力的投入等;二是生产关系因素,包括新的生产方式的确立,土地政策的调整,农民起义对地主阶级的打击;三是上层建筑的因素,包括中央集权制度,重农抑商政策的保护与鼓励,宗教、文化制度对经济发展的反作用等,四是看对外关系与民族关系是否有利于经济的发展;五是看社会环境因素,国家是否统一与安定;六是地理条件的因素等。
7分析经济特征型问答题的解题方法
基本方法:分析经济特征要注意三点:其一,从复杂的经济现象中去揭示基本特征;其二,分析其特征形成的原因及影响;其三,揭示特征语言要精辟,高度概括,要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8历史问答题表述中的归纳概括方法
基本方法:归纳和概括历史知识的能力是两种不同的历史思维能力。归纳指将众多或零散的或反复出现的历史史实,按其同类梳理,使之由繁杂到简约、由纷乱到条理、有个性到共性的认识;概括是把具有相同属性的历史事物联合起来,形成带有规律性的、普遍性的道理。归纳是概括的前提。
9开放性问答题的答题方法
基本方法:解答开放性问答题必须明确:重要的不是持何种观点,而是能有理有据的论证自己的观点,即论证是否符合逻辑,是否严密,材料与观点是否统一,理由是否充足。因此,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确定观点。
其次,要通过对史实的概括提炼,来充分支持观点,尽量少漏观点支持点。第三,要做到史论结合,有论有据。第四,论述要全面,如该题在肯定积极作用的同时,要指出消极作用,切忌绝对化。
10如何解答主观题中“说明了什么”类型的问题
基本方法:回答说明了什么,实际上是考查把握历史本质,揭示历史发展规律的能力。回答是可以按照这样的思路进行。(1)这种斗争的目的是什么?有何进步或倒退的作用?(2)这种斗争的失败是一种历史的必然还是一种偶然?(3)如果是偶然,说明斗争的曲折复杂,而且要进一步创造条件;如果是必然则说明这种斗争的根本无法实现,是空想。
11分析历史事物、历史现象的背景
基本方法:历史背景是影响、预示事物发展趋向的客观条件,是对导致历史事件发生的各个方面的因素进行概括总结,这些因素可能是显现的,隐现的。
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历史因素方面:是否是历史发展的需要。现实因素:是否符合现实情况的需要。主观因素方面:是否是当事人主观愿望能够的需要。
12论述题的解答和史论结合的方法:
基本方法:回答论述题一般有三个步骤。第一、判断是非,表明自己的饿观点。第二,列举史实,说明自己的观点。在这一步当中有注意将母观点(即总的观点)分解成若干个子观点,用所掌握的史实进行论证。观点的展开要有层次性,做到由表及里,有浅入深,环环相扣,逻辑严密。而每个观点都要有史实的支撑,做到史论严密结合。第三,要适当小结,升华观点。解题中的史论结合,主要是指要有适当的史实作为立论的基础,要有鲜明的观点作为立论的导向;坚持“从历史中来,到历史中去”的原则。“从历史在中来”,就是从史实中提炼观点,“到历史中去”就是由观点驾驭史实,做到观点与史实的统一。
13怎样评价历史人物
基本方法:评价历史人物,实际上就是要评价其一生的功过是非。要正确评价一个历史人物,首先,必须全面把握其历史活动;其次,要按一定的标准和原则把这些活动分为积极(或进步、功绩)和消极(或反动、过错)两方面,对于有些历史人物,其活动呈现明显阶段性,所以还要分阶段评价;第三,评价的标准和原则有:(1)生产力标准(2)人民群众和英雄人物对历史发展的不同作用的唯物主义原则,不要夸大英雄人物的作用(3)阶级的观点(4)时代的观点,即要把历史人物放到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评价,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则肯定,反之则否定,同时注意不要用现代人的标准评价古人;(5)不要以偏概全(6)客观公正,不要带感情色彩(7)注意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学会分析历史事件***
如何分析历史事件呢?
分析历史事件应掌握4要素:原因、经过、结果、影响。人类社会的历史就是原因——经过——结果—影响的演变过程。
例如“鸦片战争”这一历史事件。“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和世界”和“英国的鸦片走私和中国的禁烟运动”讲的是鸦片战争的原因;“鸦片战争的经过”讲的是鸦片战争的经过;“中英《南京条约》”和“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讲的是鸦片战争的结果;“鸦片战争的影响”和“新思想萌发的原因”及“新思想的萌发”讲的是鸦片战争的影响。
如何分析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呢?
事事不无原因。
1、中国古代史上的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应分析7要素:历史因素、政治因素、经济因素、民族关系因素、对外关系因素、思想文化因素、个人主观因素。
如秦朝的统一:
历史因素——春秋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国家数目减少即局部统一。
政治因素——长期战乱,人民困苦,渴望统一。
经济因素——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尤其是秦国商鞅变法后逐步强盛起来,国富兵强。
民族因素——春秋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民族联系民族融合加强。
对外关系因素——远交近攻的战略策略。
思想文化因素——韩非子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思想。
个人主观因素——秦王嬴政本人的雄才大略。
如何分析历史事件的过程呢?
关于历史事件过程的分析,一般可以有三种方法
1、以时间系事法,以时间为轴心按照历史事件发生发展高潮结束的逻辑顺序进行归纳。
如鸦片战争经过4点:1840年6月,英舰封锁珠江口,战争爆发——接着,沿海北上到达天津白河口——1841年初,英军扩大战争,一年内占香港和东南沿海一些城市——1842年8月,英军到达南京下关江面,清政府求和,战争结束。
2、以空间系事法,以地点为纽带进行归纳。
如八国联军侵华战争4点:廊坊、杨村——大沽——天津——北京
3、以人物系事法,按照历史人物的活动来归纳。
如太平天国的防御战,就可以按陈玉成、李秀成以及他们两人共同的行动来掌握。
如新航路开辟的经过,就可以按照迪亚士、达伽马、哥伦布、麦哲伦四个人的活动来归纳。
如何分析历史事件的结果呢?
历史事件的结果一般不外乎四种:
①成功。如:新航路开辟成功、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胜利、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等。
②失败。鸦片战争中国失败、洋务运动破产、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失败、印度民族大起义失败等。
③既有成功的地方,也有失败的地方。如辛亥革命、国民大革命等。
④胜而不胜,不败而败。中法战争,中国是胜而不胜,不败而败,法国是不胜而胜,败而不败。
关于历史事件的结果,一般应该从3个方面考虑:一个“是什么”、两个“为什么”,即结果是什么样的、为什么说是这样的结果、为什么会是这样的结果。
其实一套好的提纲是需要自己总结的,用别人的并不符合自己的学习习惯,你看一看会知道,别人总结的有许多都不完整,把课本研究透了,那么所谓的提纲也就无用了。
一、伯利克里改革
1、时间:公元前五世纪后半期
2、改革者:伯利克里
3、主要内容:扩大公民的权利;鼓励学术研究、重视教育、发展文艺;
4、作用:使雅典达到全盛,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顶峰。

二、日本“大化改新”(九上P24-25)
1、时间:7世纪中期
2、改革者:孝德天皇
3、主要内容:
①政治方面: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国家,以才选官
②经济方面:把很多贵族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化为国家公民,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
4、影响:它是日本从奴隶社会走向封建社会过度的标志。

三、文艺复兴(九上P58-59-60)
1、时间:14世纪—17世纪上半叶
2、最先兴起的国家:意大利
3、中心思潮:人文主义
4、实质:新兴的资产阶级文化
5、早期代表:

代表人物 国别 主要作品及其成就
但丁 意大利 创作长诗《神曲》,率先批评教会
达·芬奇 意大利 创作名画《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等
莎士比亚 英国 创作剧本《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等
6、作用: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四、新航路的开辟(九上P61-62)
1、主要原因:欧洲商品经济日益发展和扩大;西欧国家对东方财富的强烈渴望;奥斯曼帝国对东亚商路的控制。
2、客观条件:指南针的应用;地圆学说的深入人心;航海技术的发展。
3、开辟的过程

航 海 家 哥伦布 迪亚士 达·伽马 麦哲伦
开辟新航路 发现美洲新大陆 进入印度洋 到达印度 环球航行
4、影响: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促进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开辟了欧洲人殖民扩张活动的道路;造成了亚非拉国家和地区的殖民灾祸。
5、比较哥伦布等人的航海与中国郑和的远航,有什么不同?(提示学生从规模、目的、性质、影响等方面分析比较)

航海家 规模 目的 性质 影响
郑和 船多
人多 宣扬国威加强联系 友好交往义举 促进国家友好和经济文化交流
哥伦布等 船少
人少 开拓市场掠夺财富 殖民扩张活动 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促进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造成殖民灾祸

五、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640—1688):(九上P67-68-69)
1、根本原因:斯图亚特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碍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2、克伦威尔: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代表人物,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克伦威尔率领的议会军队打败了国王军队,取得了最后胜利。1649 年,在英国建立了共和国,1653年就任“护国主”,实行有利于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军事独裁统治。1658年克伦威尔去世。
3、1688年宫廷政变:(P69)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联合发动宫廷政变,推翻了专制统治,另立国王。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结束。
4、《权利法案》(P69)①时间:1689 ②目的:限制王权
③作用:为限制王权提供了法律保障,使国王不能滥用权利,为所欲为。
④意义:标志着英国建立起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专政。
5、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P69)
通过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确立了英国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是人类历史上资本主义制度对封建制度的一次重大胜利,为英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扫清了道路,揭开了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序幕,推动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六、美国的诞生或美国独立战争(1775-1783):(九上72-76)
1、根本原因:英国殖民统治严重阻碍北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来克星顿枪声:1775年4月,标志北美独立战争开始。
3、华盛顿:美国独立战争的领导人,出生在弗吉尼亚一个种植园主家庭,一直反对英国的殖民侵略。独立战争爆发后,华盛顿被任命为大陆军总是司令,并领导美国人民进行了艰苦卓越的斗争,直至胜利。1787年宪法制定后,华盛顿当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并连任第二届,退休后回到自己的农庄,1799年12月14日去世。
4、《独立宣言》: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发表,宣告英属北美13个殖民地独立,标志美国诞生。
5、萨拉托加大捷:1777年,美国独立战争的转折点。
6、《1787年宪法》:1787年美国制定,规定美国为联邦制国家,实行总统制,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享有行政权;国会和最高法院分别掌握国家的立法权和司法大权。华盛顿当选为第一届总统。
7、性质:具有资产阶级革命和民族解放的性质
8、意义:美国独立战争结束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的独立,确立 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为美国资本主义发展扫除了障碍,推动了欧洲和拉美革命的开展。

七、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九上P78-81)
1、根本原因:封建波旁王朝的专制统治严重阻碍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2、《人权宣言》:制宪会议发表。它宣称人们生来是自由,权利平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体现反对君主专制和封建等级制度思想。打击了法国封建专制和封建等级制度,推动了革命的发展。
3、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①法国大革命摧毁了法国的封建统治;
②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的进步思想;
③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4、法兰西第一帝国:1804年拿破仑建立,又称拿破仑帝国。
5、《法典》:法兰西第一帝国建立后,为了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拿破仑颁布了《法典》(包括《民法典》、《商法典》、和《刑法典》)
6、拿破仑战争:
①拿破仑的早期战争是为了打退欧洲的反法同盟对法国的干涉,具有正义的民族解放性质;后期乘胜扩大法国的疆域,控制了欧洲很多地方,则是非正义的侵略战争。
②拿破仑把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带到了法军所到之处,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势力,巩固了资产阶级统治,具有积极意义。但是,拿破仑战争也损害了被侵略国家人民的利益,激起当地人民的反抗。
③拿破仑的失败表明,在当时的欧洲大陆,封建势力远远大于资产阶级势力。

八、“蒸汽时代”的到来(九上P88-90)
1、珍妮机:18 世纪60年代,织布工哈格里夫斯发明了一种称为“珍妮机”的手摇纺纱机。珍妮机的发明标志着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始。
2、瓦特与蒸汽机:1785年以后,瓦特改进的蒸汽机首先在纺织部门投入使用。改良蒸汽机的出现标志着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
3、汽船:美国人富尔顿制造。
4、火车的诞生:英国工程师史蒂芬孙发明了火车机车。1825 年,这列名为“旅行者号”的机车在英国试车成功.
5、工业革命完成:19 世纪上半期
6、工业革命的影响:
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生产力,使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工业革命以后,资本主义最终战胜了封建主义,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世界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

九、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九上P107-108)
1、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理论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组成部分。
2、《共产党宣言》
①时间:1848 年
②起草人:马克思、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
③作用:《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此,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国际工人运动进人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十、美国南北战争或美国内战(1861-1865)(九上P111-114)
1、根本原因:南北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北方资本主义经济和南方种植园经济)即奴隶制的存废问题。
2、林肯:林肯一生的主要活动就是领导了南北战争,颁布了《解放黑人奴 隶宣言》和《宅地法》,解放了黑人奴隶,为废除奴隶制而献身。林肯为维护国家统一和解放黑人奴隶做出了重大贡献,为美国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是美国历史上的著名总统。
3、《解放黑人奴隶宣言》1862年颁布。规定从1863年元旦起,废除叛乱各州的奴隶制,并允许奴隶作为自由人参加北方军队。宣言的发表,在全国引起巨大反响。广大黑人欢庆解放,踊跃报名参军,北方军队因此获得雄厚的兵源。
4、性质: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5、影响:经过这场战争,美国废除了奴隶制度,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大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十一、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九上P117-118)
1、时间 :1861年
2、沙皇: 亚历山大二世
3、性质 :是沙皇自上而下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4、影响:①农奴制的废除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②改革虽然留下了大量封建残余,但加快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③是俄国近代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

十二、日本明治维新(九上P118-120)
1、内容:①政治方面:“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②经济方面: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
③社会生活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即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教育。
2、性质: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3、意义:①使日本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
②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是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
③日本强大后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

十三、人类迈入“电气时代”(九上P124-127)
1、“电气时代”的到来:19世纪70年代,人类历史进人了“电气时代”。
2、“发明大王”爱迪生:1879年研制成功耐用碳丝灯泡。
“天才是1%的灵感加99%的汗水。”
3、汽车:德国人卡尔·本茨在1885年试制汽车成功,被称为“汽车之父”。汽车的大量使用,增强了人们的生产能力,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扩大了人们的活动范田,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4、飞机:1903年12月美国的莱特兄弟制成飞机,并试飞成功。

十四、两大军事侵略集团(九上P131-134)
形成时间:19世纪末20世纪初
形成原因: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发展不平衡
“三国同盟”由德国、意大利、奥匈帝国组成;
“三国协约”由英国、法国、俄国组成。
形成后果:两大军事集团展开疯狂的扩军备战,世界大战一触即发。

十五、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
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发展不平衡
战争的性质:帝国主义国家的掠夺战争
导火线:1914年的萨拉热窝事件
4、战争的结束:1918年11月,德国投降,一战结束。
5、战争的影响:
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规模空前。战场由最初的欧洲扩大到非洲、亚洲和太平洋地区,先后有三十多个国家卷入战争。
②这场帝国主义战争给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参战各国共死伤二干多万人,其中被战争、饥俄、疾病等夺去生命的人超过一千万。

十六、启蒙思想家伏尔泰(九上P138)
1、18世纪的法国
2、主张:反对封建专制制度,主张开明的君主执政,强调资产阶级的自由和平等。

十七、启蒙思想的影响(九上P139)
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为新兴的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取代封建贵族提供了有力的支援,促进了欧洲的社会进步。许多启蒙思想家的名著被介绍到中国、日本等亚洲国家,促进了这些国家的思想解放。

十八、牛顿力学理论体系(九上P139)
1、英国科学家牛顿是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之一。
2、牛顿在天文学上的主要贡献是在17世纪下半期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3、在数学上主要的贡献是微积分的创建;
4、在力学上,牛顿建立了完整的力学理论休系。其中,力学三定律,也称“牛顿三定律”,对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影响最大。

十九、达尔文与“进化论”(九上P140)
1、英国科学家达尔文 2、著作:《物种起源》
3、思想:他提出了“进化论”思想。指出自然界是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法则中发展的。
4、作用:这部著作的问世,第一次把生物学建立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上,推翻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物种起源》的出版,在欧洲乃至整个世界沉重打击了神权统治的根基。
二十、爱因斯坦与相对论(九上P140)
1、出生在德国的科学家,是20世纪伟大的科学家之一。
2、一生中最重要的贡献:20世纪初提出的相对论。
3、作用:相对论的创立推动了整个物理学理论的革命,为原子弹的发明和原子能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从此打开了原子时代的大门。

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考纲知识点
一、苏维埃政权的建立(九下P2-5)
1、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①它是一个经济不发达的帝国主义国家;
②二月革命后临时政府继续执行沙皇政府的内外政策;
③受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④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采取了正确的方针政策;
⑤俄国工人阶级的力量比较集中。
2、俄国十月革命的时间——1917年11月6日;起义的地点——彼得格勒;
革命的最主要特征——中心城市暴动,武装夺取政权。
革命的结果——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3、彼得格勒武装起义胜利后,俄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列宁当选为主席。
4、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生。它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二、苏俄的新经济政策(九下P7)
1、时间:1921年; 2、领导人:列宁;
3、主要内容: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4、新的特点:允许多种经济并存;
5、作用: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到1927年,国家经济恢复到战前1913年的水平。

三、苏联的成立(九下P7)
1、成立的时间:1922年底
2、国家全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简称“苏联”。
3、加盟共和国:俄罗斯联邦、外高加索联邦、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后来,扩大到15个加盟共和国。

四、苏联的斯大林模式(九下P8-10)
1、内容: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2、领导人:斯大林
3、形成的标志: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制定,标志着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形成。

五、巴黎和会与《凡尔赛和约》(九下P14-16)
1、时间:1919年1月;地点:巴黎。
2、操纵国:法国总理克里孟梭、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和美国总统威尔逊。
3、《凡尔赛和约》:1919年6月,战胜的协约国为了处分德国,与德国签定。

六、华盛顿会议与《九国公约》(九下P17-18)
1、时间:1921—1922年;
地点:华盛顿;
与会国:美、英、法、日、意、荷、比、葡、中;
2、操纵国:会议上起主要作用的是美、英、日三国。
3、《九国公约》:九国代表签署的关于中国问题的文件,,遵守各国在中国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这实际上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方便。

七、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九下P16、P18)
1、凡尔赛体系:1919—1920年,协约国还分别同德国的盟国奥地利、匈牙利、土耳其、保加利亚签订了一系列和约,这些和约同《凡尔赛和约》一起构成。暂时确立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的统治秩序。
2、华盛顿体系:华盛顿会议是巴黎和会的继续,暂时确立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
3、通过这两次国际会议,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凡—华体系”。但这一体系隐藏着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八、经济大危机的特点(九下P21)
1、时间:1929—1933年;(首先在美国爆发,然后迅速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2、主要特点:涉及范围特别广 、持续时间比较长、破坏性特别大。

九、罗斯福新政(九下P22-23)
1、背景:严重的经济危机引起政治危机,资本主义各国社会矛盾尖锐,政局动荡。各国资产阶级纷纷寻找出路。
2、时间:1933年。
3、罗斯福新政的目的:不消除经济危机。 前提: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
特点(手段):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3、新政的中心措施是对工业的调整,制定《国家工业复兴法》,以防止出现盲目竞争引起的生产过剩,加强政府对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控制与调节。
4、新政的作用:取得了显著成效。美国经济缓慢恢复,人民生活得到改善;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与发展,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宏观控制与管理得到加强。
5、局限性:不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

十、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九下P25-26)
1、形成国家:德国; 政党:纳粹党。
2、形成标志:1933年希特勒上台,世界大战的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3、表现之一:纳粹党利用“ 国会纵火案”,打击德国共产党。

十一、反犹狂潮(九下P26)
1、德国法西斯还掀起迫害犹太人的狂潮。
2、原因:①历史原因:欧洲久远的反犹传统;
②个人原因:从小就从心理、思想上极端厌恶犹太人;
③现实原因:西方大国实行绥靖政策,对纳粹的退让、姑息,使纳粹对犹太人的迫害不断升级。
3、表现:希特勒的《我的奋斗》。

十二、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九下P27-28)
1、形成国家:日本; 政党:军部。
2、形成标志:1936年军部法西斯建立,世界大战的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了。
3、表现:1931年“九一八”事变;1932年“一二八”事变;
1937年“七七”事变;1937年“八一三”事变。

十三、慕尼黑阴谋(九下P34)
1、时间:1938年9月;地点:德国的慕尼黑;
与会国:德、意、英、法。
2、内容:规定捷克斯洛伐克必须在10天之内把苏台德区等地割让给德国。
3、影响:①牺牲弱小国家利益来保护自己的安全;
②祸水东引,把德国的侵略矛头引向苏联。
4、后果:养虎为患,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5、意义:标志着绥靖政策的顶峰。

十四、二战的全面爆发(九下P35)
1、时间:1939年9月1日
2、标志:德国军队对波兰发动突然袭击。
3、影响:英法对德国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十五、苏德战争的爆发 (九下36)
1、时间:1941年6月
2、标志:德军发动了对苏联的侵略战争。
3、重大战役:莫斯科保卫战(斯大林领导)

十六、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九下P37)
1、时间:1941年12月7日凌晨
2、标志:日本偷袭太平洋美军基地珍珠港,重创美国太平洋舰队。即珍珠港事件。
3、影响:美国对日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规模进一步扩大。

十七、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成立(九下P39)
1、时间:1942年1月1日
2、地点:华盛顿
3、参加国:美中苏英等26国
4、标志:《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成立

十八、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九下P40)
1、时间:1942.7——1943.2
2、意义:斯大林格勒战役是二战的转折点

十九、雅尔塔会议
1、时间:1945年2月
2、会议目的:为了协同作战,尽快打败法西斯。
3、会议代表:美、英、苏三国首脑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
4、会议地点:苏联的雅尔塔。
5、主要内容:①会议决定打败德国以后,要对德国实行分区占领,彻底消灭德国的法西斯主义;
②同时决定成立联合国。
③苏联承诺在德国投降后三个月内,参加对日本法西斯的作战。

二十、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九下P41)
1、时间:1944年6月6日
2、标志:诺曼底登陆,标志着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
3、意义:配合苏联东西夹击德国,加速其灭亡。

二十一、德国投降 (九下41)
1、时间:1945年5月8日
2、标志: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战争的结束。

二十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九下P42)
1、时间:1945年9月2日
2、战争结束的标志: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二战结束。
3、加速日本无条件投降的事件:
①1945年8月8日,美国向日本的广岛、长崎投掷原子弹。
②苏联也对日宣战,出兵中国东北和朝鲜。
③中国军队也展开大反攻,发动了对日寇的最后一击。

二十三、二战的影响(九下P42)
1、影响:是一场空前的浩劫;彻底改变了世界面貌,影响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2、启示:①加强友好合作,团结互助;
②遏制霸权主义、新殖民主义、恐怖主义;
③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促进世界经济的共同繁荣,促进人类文明的共同进步。

二十四、二战后美国经济的繁荣(九下P48)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是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
2、经济繁荣的原因: ①美国占据了广阔的国际市场;
②大力发展科技教育,利用高新技术成果,发展新兴工业和军事工业;
③政府采取措施,改善人民生活,创造有利的发展环境。
3、根本原因:调整经济政策,进行资本主义的自我调节。

二十五、美国新经济的主要特征(九下P49)
1、主要特征是信息化和全球化。
2、主要原因:20世纪90年代,美国政府加大发展教育、科技事业的力度,促进了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的发展。同时也完成了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
3、影响:美国经济逐渐有了持续稳定地发展,进入了新经济时代。

二十六、欧洲共同体(九下P52)
1、成立的目的:为了自身的安全和利益,提高国际地位
2、成立时间:20世纪60年代
3、作用: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提高了国际地位。

二十七、欧洲联盟的建立及其相关政策(九下P52)
1、时间:1993年(西欧国家在欧洲共同体的基础上成立了欧洲联盟,简称欧盟。)
2、相关政策:各国逐步使用单一的货币——欧元。各国将逐步使用单一的货币——欧元;成员国内部人员、资本和货物可以自由流通,不同国家的人可以自由地在任何一个成员国工作、学习或居住;同时,还力求在外交和国家安全等方面步调一致。
3、作用:欧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

二十八、日本的崛起(九下P54)
1、时间:20世纪50年代中期—70年代
2、崛起的原因:①二战后,美国在日本推行非军事化政策;
②美国对日本进行经济扶持;
③日本政府制定经济政策,引进国外先进的科技;
④日本重视教育和发展科技。(日本实行“科技立国”政策。)
3、地位: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号资本主义经济大国。

二十九、日本谋求政治大国(九下P55)
1、时间: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期以后
2、表现:日本谋求政治大国的欲望也开始膨胀
3、影响:军费支出不断增加,引起了亚洲邻国的关注与不安。

三十、苏联的解体(九下P61-62)
1、时间:1991年底
2、催化剂:1991年八一九事件
3、解体的原因:①历史原因: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②现实原因: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失败;
③外部原因:美国等西方国家推行冷战政策。
4、影响: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结束、标志着冷战的结束。

三十一、东欧剧变的实质(九下P65)
1、剧变的原因:①历史原因: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的弊端。
②现实原因:各国改革的失败导致严重的社会危机。
③外部原因:苏联放松了对东欧国家的限制。
2、剧变的开始:从1989年下半年开始
3、剧变的实质:社会制度的变化
4、东欧剧变对我们的启示:①坚持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②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③建立和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实行以法治国;
④加强执政党建设,维护党的领导地位等等。

三十二、冷战政策: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九下P84-85)
1、含义:美国带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武装进攻之外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以遏制共产主义。
2、冷战政策的本质:“遏制”共产主义和干涉别国内政。
3、冷战开始的标志: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4、冷战政策的表现:政治上:出台杜鲁门主义;
经济上:实施马歇尔计划;
军事上: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5、冷战结束的标志:1991年底苏联解体

三十三、北大西洋组织和华沙条约组织(九下P84)
1、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标志着资本主义阵营的成立
2、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标志着社会主义阵营的成立
3、两极格局形成的标志:1955年“华沙条约组织”成立
4、两极格局结束的标志:1991年底苏联解体

三十四、“一超多强”局面的出现 (九下P90-91)
1、出现的原因: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美苏两极格局的结束。
2、范围:(按综合国力划分)
(1)一超:指美国。
(2)多强:指日本、中国、俄罗斯和欧盟等国家和国家联盟。
3、标志:世界多极化政治格局的形成。
4、作用:“多强”牵制美国称霸、促成世界多极化的形成

三十五、科索沃战争的影响(九下P91-92)
1、科索沃战争的原因:(1)地区冲突、民族矛盾、宗教纷争。
(2)美国霸权主义的介入,转化为国际冲突。
2、时间:1999年3——6月
3、影响:①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给南联盟造成了重大物质损失,环境破坏和人员伤亡。
(袭击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侵犯了中国主权,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慨。)
②战争是美国霸权主义对世界多极化趋势的挑战,对世界格局产生了重要影响。
③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违背国际法基本准则,严重削弱了联合国的作用。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主导地位受到严重挑战。

三十六、经济全球化趋势(形成原因、影响)(九下P95-97)
1、经济全球化形成的原因:
①东西方冷战结束后 ,国际形势趋于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发展趋势。
②各国各地区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世界经济日益成为一个整体。
③科学技术特别是交通运输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大大缩短了世界各地的时间和空间距离,为全球范围的经济活动提供了便利条件。
2、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①利(机遇):有利于进一步参与国际经济活动,有利于促进出口、引进资金和技术,有利于改善国内经济结构,有利于企业直接面临国际竞争,促进经济发展。
②弊(挑战):发展中国家由于科技水平和经济实力相对较弱,在国际竞争中常常处于不利境地;进一步增加国际经济风险。
、、、希望对你有用~

孔子的历史地位如何?

历史地位:

孔子是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孔子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 至圣先师、万世师表,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孔子和儒家思想对中国和朝鲜半岛、日本、越南等地区有深远的影响。

孔子的故事

1、义利之辩

鲁国有一道法律,如果鲁国人在外国见到同胞遭遇不幸,沦落为奴隶,只要能够把这些人赎回来帮助他们恢复自由,就可以从国家获得金钱的补偿和奖励。

孔子的学生子贡,把鲁国人从外国赎回来,但不向国家领取金钱。

孔子说:“赐(端木赐,即子贡),你错了!圣人做的事,可用来改变民风世俗,教导可以传授给百姓,不仅仅是有利于自己的行为。现在鲁国富的人少穷人多,向国家领取补偿金,对你没有任何损失;但不领取补偿金,鲁国就没有人再去赎回自己遇难的同胞了。”

孔子的另一学生子路,救起一名溺水者,获救者为了表示感谢送了他一头牛,子路收下了。孔子高兴地说:“鲁国人从此一定会勇于救落水者了。”

2、孔子问礼

《孔子家语·观周》记载,孔子对弟子南宫敬叔说:“我听说周之守藏室史老聃,博古通今,知礼乐之源,明道德之要。今吾欲去周求教,汝愿同去否?”南宫敬叔欣然同意,随即报请鲁君。鲁君准行。遣一车二马一童一御,由南宫敬叔陪孔子前往。

文章标题: 孔子,浙江,犹太人,日本,满清,亚洲历史,欧洲历史,美国历史。如何把握这些历史之间的关系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71755.html
文章标签:历史  孔子  欧洲  亚洲  日本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