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3-05-28 00:59:41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94次
清末时期的爱国人士,一定会怀念一个人,那就是明朝的郑和。不少人有疑问,为什么清朝人要去怀念明朝的一个太监呢?三保太监郑和,可不是一般的宫廷太监,他马上能够安天下,船上能够下西洋。郑和下西洋的壮举,开启了我国首次大规模扬帆远航的盛况。不过很可惜的是,郑和七次下西洋以后,明清都采取了闭关锁国的政策,再也没有人在海上拓宽国界了。所以梁启超不禁感叹,郑和之后,再无郑和。
01郑和下西洋比哥伦布找到美洲大陆,早了87年。郑和是在1405年正式开启第一次扬帆远航,这一次他先后到达了苏门答腊、满刺加、锡兰、古里等国家,并且在终点站古里刻了一块石碑。哥伦布远航找到美洲大陆的时间,是在1492年,郑和比他们远航的时间早了87年,接近一个世纪。也就是说,欧洲国家大航海时代,要比郑和下西洋晚上接近100年的时光。我们都知道,大航海给欧洲人带来了什么。
三年遣中官郑和使其国。明年,西王与东王构兵,东王战败,国被灭。适朝使经东王地,部卒入市,西王国人杀之,凡百七十人。西王惧,遣使谢罪。帝赐敕切责之,命输黄金六万两以赎。六年再遣郑和使其国。西王献黄金万两,礼官以输数不足,请下其使于狱。帝曰:“朕于远人,欲其畏罪而已,宁利其金耶?”悉捐之。自后,比年一贡,或间岁一贡,或一岁数贡。中官吴宾、郑和先后使其国。
《明史》因为大航海,他们在全球各地找到了相应的殖民地,也从世界各地掠夺了大量资源,从而使得他们的经济得到繁荣发展。此后以大航海作为动力,欧洲的科技不断发展,蒸汽机时代的到来,更是改变了传统的动力系统,加速了欧洲殖民世界各地的活动。可是比西方国家航海史早了近100年的明朝,却在郑和年迈以后,再也没有出海航行过。在明宣宗朱瞻基看来,郑和每次出去,除了扬我国威以外,什么好处都没有,反而是增添了一大笔开销。所以朱棣时期,持续不断的下西洋活动,到了明宣宗朱瞻基时期,彻底废止了。而且明朝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海禁,使得明朝逐渐与世界脱轨。
02明清时期,没有抓住大航海的红利期。如果把那个时候的地球,看成是一个大盘的话,那么这个大盘才刚刚兴起,就算你什么都不懂,只要投钱进去,就能挣大钱。欧洲国家显然是在这个时候抓住了红利期,不断在航海上投入大量金钱,因为他们知道,外面的世界一定很精彩。而且外面的财富是源源不断的,只要能走出去,总有一天会有回报。为此欧洲人的脚步涉足了亚洲、非洲、澳洲,最终到达了美洲,建立了各种各样的国家。
美国其实本来就是欧洲国家的殖民地,他们是通过起义才逐渐获得了自主权。由此可见欧洲人在这个红利期到底获得了多少好处。可是当时的明朝、清朝在做些什么呢?他们拒绝与外国人打交道,因为自身幅员辽阔,根本就不屑从外面获得那点资源和土地。明朝初年,其实就实行了海禁政策,除了官船出海以外,任何私人的船只都不能出海。郑和以后,海禁政策就更加严格了,以至于嘉靖年间,出现了大量海盗倭寇,骚扰着东南沿海。
隆庆皇帝时期,的确打开过国门,可惜昙花一现,他的寿命又太短了,所以并没有起到决定性作用。到了清朝时期,海禁活动比过去更加严重,郑氏家族在海上实力强大,为此康熙皇帝一度将福建沿海居民内撤。六年九月,再往锡兰山。国王亚烈苦柰儿诱和至国中,索金币,发兵劫和舟。和觇贼大众既出,国内虚,率所统二千余人,出不意攻破其城,生擒亚烈苦柰儿及其妻子官属。劫和舟者闻之,还自救,官军复大破之。九年六月献俘于朝。帝赦不诛,释归国。是时,交阯已破灭,郡县其地,诸邦益震詟,来者日多。
《明史》此后清朝也没有正儿八经地打开过国门,一直等到列强们用大炮,轰开了清朝的各处通商口岸,使得清朝不得不大门常打开,欢迎各国列强进来。
03为什么郑和之后再无郑和?郑和出去是烧钱,欧洲人出去是挣钱。明宣宗朱瞻基表示很生气,郑和下西洋的确是带回来不少好东西,比如说香樟、檀木,黄梨,榴莲、龙涎香等水果、香料,此外还有非洲长颈鹿、忽鲁谟斯的狮子、金钱豹、大西马、长角马哈兽、千里骆驼和驼鸟等动物。可是当时他们也没想着开个动物园收门票,结果新鲜劲儿过去以后,这些东西的价值也就大打折扣了,就跟我们刚看到羊驼的时候还觉得挺新奇,可现在再看,不就是吃草的泥马么!
而郑和每次下西洋所花费的钱,那可是不计其数啊。为了下西洋,郑和特地督造了60多艘大船,船身长44丈,宽18丈,光将士就带了3万多人。大国出去,当然少不了要带点本地的土特产,还有金银珠宝用来赏赐沿途各国,所以郑和下西洋的每次投入,都远远超过了收入。虽然扬了国威,可是一点实际收益都没有。所以这不能怪明宣宗,他是一个务实的人,虽然眼光没那么长远,但是终止下西洋这件事,的确有利于明朝当时的经济。
反观欧洲国家的大航海,那收益率实在是太高了。他们跟明朝时代郑和下西洋不一样,他们的航海家都是由各自国家的贵族来提供资金。二十二年正月,旧港酋长施济孙请袭宣慰使职,和赍敕印往赐之。比还,而成祖已晏驾。洪熙元年二月,仁宗命和以下番诸军守备南京。南京设守备,自和始也。宣德五年六月,帝以践阼岁久,而诸番国远者犹未朝贡,于是和、景弘复奉命历忽鲁谟斯等十七国而还。
《明史》等到获得报酬的时候,也是各国的贵族获得巨大报仇,这样一来,大家都有兴趣投入到这个收益率奇高的行业当中来。这就好比是我们近20年来搞的房地产,就算是个呆子都知道搞这玩意儿挣钱快,而且基本没有任何风险,毕竟房子还没造,就先把钱都收到手里了,这多开心?所以很多公司宁可把自己的主业先放一放,也要开发几个楼盘来赚点快钱。郑和最吃亏的,当然就是没能找到一条赚钱的路子。他下西洋,真的跟出去旅游是没什么差别的,上车睡觉,下车拍照,没有考虑任何经济负担。
总结:常存敬畏之心,才是发展之道。明朝和清朝前期,很显然都是那个时代最强大的国家,因为幅员辽阔,物产丰富,他们根本不需要跟外界交流,也能够保证自给自足。当然了老百姓的日子过得比较辛苦,但是这种事情朝廷是不需要考虑的,只要老百姓活得下去,那他们便可以尽可能地满足自己的想法去捞钱。所以明清时代的统治者们,产生了一个固有思想,就算不改变,他们也能过这么好的日子,为什么还要改变呢?
梁启超痛恨郑和之后,再无郑和,其实就是对这种现象的一种感叹。时常存有敬畏之心,向你的对手虚心学习,总是没错的。毕竟一个人一个国,不可能什么都超越别人。参考资料:《明史》
15世纪是世界进入大航海时代的海洋世纪,东西方海上交通发展迅速,先后出现了三大航海活动,这就是:公元1405—1433年我国伟大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的远航,公元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和公元1498年达·伽马开辟了东方新航路。在时间上,郑和的远航几乎要比西方的同行早将近一个世纪,从永乐三年(1405年)至宣德八年(1433年)的28年间,太监郑和奉明廷之命率领船队七次出使其他国家和地区。
郑和原名马三宝,云南人,自幼聪明好学,从小对航海有浓厚的兴趣,后来在历史上有名的“靖难之役”中,他跟随朱棣出生入死,立下大功,在郑村坝之战中,朱棣采用他的计策,连破李景隆七营,大败南军。
永乐元年,朱棣登基后,立刻封马三宝为内官监太监,这已经是内官的最高官职,永乐二年,朱棣又给予他更大的荣耀,赐姓“郑”,他便改名为郑和,这个名字最终让他光耀史册,流芳千古。
明成祖朱棣是历史上少有的英明君主,同时也是个好大喜功的皇帝,他想夸耀中国的富足,使得远方外国都来倾心归顺。三保太监,也就是郑和生得品貌堂堂,才智机警,立过军功,擅长军事,又深得成祖的喜欢,成祖便命了郑和出使西洋各国。
郑和既奉命出使西洋,就先造了大船,身长四十四丈,宽有十八丈,共造了六十多艘,带了将士近三万人,还带了很多金银币帛,做赏赐用的。旌旗蔽天,刀光耀日,将士都是全身披挂,越显得威风凛凛,乘坐大船,航海经过福建。再由福建的五虎门起航,竖起桅帆,向前航行,首先到了占城国。这占城国就在如今印度半岛中安南的南部;又由占城到了南洋各国各岛,再往西行,经历印度波斯各海岸,直到非洲的东边,所到有三十多个国家。郑和第一次下西洋,费时两年多才回来。当他走到三佛齐国(在今南洋群岛中苏门答腊岛的东部),那国王陈祖义本是中国人,自占据了三佛齐,因为国小民穷,便在海中做那杀人越货的勾当,一班商旅,很是叫苦。
郑和知道他的行为,便派了使者去劝谕,叫他投降归顺,不要再做海盗了。陈祖义满口应允,还派人来欢迎郑和。但是祖义心里却怀着恶意,想乘着郑和没有防备,发兵劫取,就派了兵士埋伏在半路等候着。
郑和是个如何机警的人,他既知道祖义的来历,便时时防备着。他自受了祖义的欢迎,便带了许多卫士,戒备得异常严密,径走向三佛齐国来。
郑和这位伟大的航海家以自己的努力和智慧成就了一段传奇,在东南亚一些国家,如印度尼西亚的爪哇有地名叫三宝垄、三宝庙;泰国有三宝庙和三宝塔,都是因郑和叫三宝太监而得名。
郑和历经坎坷,九死一生,率领庞大船队七下西洋,实现了这一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伟大的壮举,促进了明朝和东南亚、印度、非洲等地区和国家的和平交流,对当时亚非世界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均产生了重大影响,并向他们展示了一个强大、开明的国家的真实风貌。
郑和下西洋成为世界文明交流史上的重大事件,也是中国古代航海史的巅峰,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涵盖中国古代海上交通的全部空间。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