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清朝的道台是什么级别

时间: 2023-05-16 11:01:17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08次

清朝的道台是什么级别

清朝的道台是干啥的

道台:道员又称道台,清代官名。根据清代的官阶制度:道员(道台)是省与府之间的地方长官,道员一律定为正四品。清代各省设道员,或有专责,或作为布、按副使。专责者有督粮道或粮储道,简称粮道 ;又有管河道和河工道,简称河道。官则有的单设,多数为兼任。

怎么来形容呢,相当于清朝,最标准的行政机制是省(巡抚),府(府台,要当于市长),县这样的级别,但是当时的部委或者行政机构不健全,所以呢,又针对不同的事情,设了各种不同的管理机构。道台的级别相当于现在的各省的各种厅的厅长,比如民政厅厅长,公司厅厅长此类的。一般是管专门的事务的。他们的级别比巡抚小,比市长的府台要大一点点。

道台是官名,主管地级市及其周边的工作,一般来说道台不只管一个市,可能是两个以上,所以比知府高一级。相当于建国后的某地区行政公署专员[后废除]。是管任意省内一个地区的。
根据清代的官阶制度,道员(道台)是省(巡抚、总督)与府(知府)之间的地方长官。清初的道员官阶不定,乾隆十八年(1753年),道员一律定为正四品。原则上,道台为正四品官员。但实际操作中却有特例,而驻外道员中二品和三品的皆有。
清代各省设道员(道台),或有专责,或作为布、按副使。专责者有督粮道或粮储道,简称粮道 ;又有管河道和河工道,简称河道。官则有的单设,多数为兼任。其他如驿传道,海关道,屯田道,茶马道等,一般由当地同品级官兼道员。作为布、按副使,有分守道和分巡道。守道由布政使下的参政,参议发展而来,巡道是按察使下副使、佥事演变的结果。初设只辖一府,或数道同辖一府,后来有的统辖全省,有的分辖三四府之地。为此,守、巡二道由原来临时性差使变为固定的地方长官。而且前此守道主管钱谷,巡道侧重刑名,久之两者各加兵备衔,所掌渐趋一致。

清朝的道台是几品官衔?

“道台”是一种尊称,和总督的“制台”、提督学政的“学台”“学宪”同理,并不是清朝的正式官职名称,清朝“道台”正式的官职名称是道员。清朝的道介于省、府之间,乾隆年间形成定制之后道员为正四品,略高于从四品的知府。如果将清朝的知府对应现在的地市级正职、也就是正厅局级,那么道员勉强算是高于正厅局级。但是,清朝的制度与现在完全不同,自从二品的巡抚往下、从四品的知府往上,涵盖正三品、从三品、正四品了三个等级!这其中还不包括地位尴尬的副省部级——从二品的布政使。而在现在,正省部级与正厅局级之间只相隔了副省部级一个等级。因此,我们不能形而上学地将道员与现在的副省部级划上等号。


将道作为一级行政区,实际上有些“勉为其难”了。清朝的行政区划和现在的区别并不太大,分为了省-府(含直隶州等)-县(含散州等)三级,大致对应现在的省-市(地级)-县(含县级市),各行政区面积与现在相比也只是略有出入,部分行政区甚至几乎完全重叠。虽然道下辖一府至数府不等,但是地位却颇为尴尬,既不能算一级虚设机关,又不能完全算作一级政府。大致有些类似于前些年的专区,差不多算是省级政府的派出机构吧,道员大致有些类似于行署专员。但是,道员和行署专员又有所不同,行署专员只辖一个地级行政区,而道员却下辖一府至数府不等。而且,由于制度完全不同,其职权范围也是无法直接划等号的。


除此之外,清朝的道员并不仅仅作为行政区领导存在,每省还有许多负责专项事务的道员,如管理粮政的粮道、管理河务的河道、管理盐务的盐驿道等等,这些人大致有些类似于现在职能厅、局的主官,但是其品级却要高于“地级行政区”主官知府。


实际上,清朝最初除了负责专项事务的道员之外,道员是作为布政使、按察使的副职出现的,其职能主要是协助布政使、按察使分管具体事务。根据所隶属的部门不同,隶属布政使者为守道、隶属按察使者为巡道。清初的这类道员实际上只是省级机关的临时派遣,一道分管一府、甚至数道共管一府。后来由于制度的不断完善,每道开始下辖数府不等。渐渐地,守道、巡道由临时派遣变成了固定分管某一地域的官员,具体职权也日趋统一。于是,便形成了后来清朝普遍存在的行政区领导——道员。


说到底,道员的出现主要还是由于清朝交通、通讯的不便而形成的。作为分管一省财政、政法的“副省长”,面对幅员辽阔的辖区,布政使、按察使分身乏术、无法兼顾到全省众多府、直隶州等,于是便出现了道员,他们协助布政使、按察使分管一府至数府不等的具体事务,对布政使、按察使负责,起到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道应当还是算作省级政府的派出机构而不是一级政府。但是,自乾隆、嘉庆年间开始,清廷出于稀释权力和相互制衡的需要,赋予了道员更大的职权,甚至还赋予了很多道员密折奏事之权,道员的权力也开始日趋膨胀,俨然是如同一级政府一般的存在了,这种情形一直维持到了清亡。民国北洋政府继续保留了道这一行政区设置,用以取代清朝的府。北洋政府时期的道虽然仍旧名曰道,实际上就是与清朝的府和现在的地级市相似的一级行政区,早已不是清朝的那个道了。后来,随着民国南京国民政府取消道这一行政区,道正式退出了历史舞台。


正四品,不过也不是一定的,因为清朝关于道台这个官职,有太多的了,有的可能还是二品和三品的,所以具体要看是什么的道台。
正四品官员。在清朝时期道台的权利也特别大,而且手中也有一定生杀大权。
通常情况下道台是正四品官衔,但也有二品、三品的,是省与府之间的地方长官。
想必官品大之极也!!

清朝的“道台,藩台,府台”是什么官?是几品?

根据清代的官阶制度:道员(道台)是省与府之间的地方长官。清初的道员官阶不定,乾隆十八年(1753年),道员一律定为正四品(在[附件]中的“正四品”里面有“各省守巡道员”就是您提问的“道台”,道有“守道”与“巡道”之分);还有一些专职道,是主管一省某一方面事务的,如粮储道、盐法道、兵备道、河工道等。
顺便说一下:清代的地方机构分“省、道、府、县”四级。省的最高官员为总督和巡抚;总督为正二品,巡抚为从二品。知府最初为正四品,后改为从四品。知县为正七品(“七品芝麻官”)。

明代布政使却是一省的行政长官,清代只管财赋、民政,是巡抚的属官,也称为方伯或藩台,

清代巡抚主管一省军政、民政。称抚台。

官阶上,抚台大于藩台大于道台。
一、官员的品级
清时官阶分为九品,每品里又有正、从之分,所谓“九品十八级”。不能列入九品十八级以内的,叫做“末入流”。列表如下:
正一品——(文)太师,太傅,太保,大学士。(武)领侍卫内大臣。
从一品——(文)少师,少傅,少保,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各部院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右都御史。(武)将军,都统,提督。
正二品——(文)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各省总督,各部院左、右侍郎。(武)副都统,总兵。
从二品——(文)各省巡抚,内阁学士,翰林院掌院学士,各省布政使。(武)副将。
正三品——(文)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右副都御史,通政司通政使,大理寺卿,詹事府詹事,太常寺卿,顺天府府尹,奉天府府尹,各省按察使。(武)参将。
从三品——(文)光禄寺卿,太仆寺卿,各省盐运使。(武)游击。
正四品——(文)通政司副使,大理寺少卿,詹事府少詹事,太常寺少卿,鸿胪寺卿,太仆寺少卿,各省道员。(武)都司。
从四品——(文)翰林院侍读学士、侍讲学士,国子监祭酒,内阁侍读学士,各省知府。(武)城门领。
正五品——(文)左右春坊左右庶子,光禄寺少卿,钦天监监正,六科给事中,各部院郎中,各府同知,直隶省知州。(武)守备。
从五品——(文)鸿胪寺少卿,各道监察御史,翰林院侍读侍讲,各部院员外郎,各省知州。(武)守御所千总。
正六品——(文)国子监司业,内阁侍读,左右春坊左右中允,各部院主事,京府通判,京县知县,各省通判。(武)门千总,营千总。
从六品——(文)左右春坊左右赞善,翰林院修撰,光禄寺署正,直隶州州同,州同。(武)卫千总。
正七品——(文)翰林院修编,各部院七品笔贴式,顺天府学教授、训导,京县县丞,外县知县,各府学教授。(武)把总。
从七品——(文)翰林院检讨,中书科中书,内阁中书,国子监博士,直隶州州判,州判。(武)盛京游牧副尉。
正八品——(文)太医院御医,各部院八品笔贴式,外府经历,外县县丞,州学正,县教谕。(武)外委千总。
从八品——(文)翰林院典簿,府、州、县训导。(武)委署骁骑尉。
正九品——(文)各部院九品笔贴式,县主簿。(武)外委把总。
从九品——(文)翰林院待诏,刑都司狱,州吏目,巡检。(武)额外外委。
末入流——(文)京、外县典吏,驿丞,河泊所所官。(武)无末入流。

二、官员的服饰
品级 顶 戴 蟒 袍 补服
一品 珊瑚 九蟒五爪 仙鹤
二品 起花珊瑚 九蟒五爪 锦鸡
三品 蓝宝石及蓝色明玻璃 九蟒五爪 孔雀
四品 青金石及蓝色涅玻璃 八蟒五爪 雪雁
五品 水晶及白色明玻璃 八蟒五爪 白鹇
六品 砗磲及白色涅玻璃 八蟒五爪 鹭鸶
七品 素金顶 五蟒四爪 (打不出)是溪旁加一个鸟和涑鸟 旁加一个鸟
八品 起花金顶 五蟒四爪 鹌鹑
九品 镂花金顶 五蟒四爪 练雀
末入流 镂花金顶 五蟒四爪 黄鹂

三、官员的称呼
大学士——中堂。
太子少保——宫保。
吏部尚书——天官、冢宰。
礼部尚书——大宗伯。
户部尚书——大司徒、大司农。
刑部尚书——大司寇。
兵部尚书——大司马。
工部尚书——大司空。
左都御史——总宪。
左副都御史——副宪。
通政使——银台。
御史——侍御、都老爷。
郎中、员外郎——部郎、郎官。
主事——主政。
总督——制军、制台、制宪、督宪、部堂。
巡抚——中丞、抚军、抚台、抚院、抚宪、部院。
河道总督——河台、河帅。
漕运总督——漕台、漕帅。
学政——学台、学院、学宪。
布政使——藩台、藩司、方伯、东司。
按察使——臬台、臬司、廉访、西司。
盐运使——盐司。
道员——道台、观察。
知府——太守、太尊、黄堂、五马。
同知——二府、分府、司马。
通判——别驾、三府。
知州——牧、刺史。
州同——州驾、州司马。
州判——别驾、州司马。
知县——明府、令、大令、宰、邑尊、邑宰、邑令、令尹、大尹。
学官——教官、校官、学老师。
县丞——左堂、二尹、捕厅。
主簿——三尹。
吏目——捕厅、右堂。
典史——捕厅、右堂、廉捕、少尉、少尹、少府。
巡检——捕厅、巡政、分司。
提督——军门、提台。
总兵——总镇、镇台。
副将——协镇、协台。

清朝的道台是什么级别

道员(又称道台),乾隆十八年(1753年),道员一律定为正四品。原则上,道台为正四品官员。但实际操作中却有特例,而驻外道员中二品和三品的皆有。光绪时期的御史李慈铭对此种“ 尊卑不别,等级不明” 颇不以为然,上奏请求删减,未获批准。而宣统时期,由于内忧外患,人才匮乏,此种跳级加封现象更为严重了。

根据清代的官阶制度:道员(道台)是省(巡抚、总督)与府(知府)之间的地方长官。明朝时,省级行政长官布政使下设左、右参政和左、右参议均为辅佐布政使的官员。

扩展资料:

清代各省设道员,或有专责,或作为布、按副使。专责者有督粮道或粮储道,简称粮道 ;又有管河道和河工道,简称河道。

官则有的单设,多数为兼任。其他如驿传道,海关道,屯田道,茶马道等,一般由当地同品级官兼道员。作为布、按副使,有分守道和分巡道。守道由布政使下的参政、参议发展而来,巡道是按察使下副使、佥事演变的结果。

初设只辖一府,或数道同辖一府,后来有的统辖全省,有的分辖三四府之地。为此,守、巡二道由原来临时性差使变为固定的地方长官。而且前此守道主管钱谷,巡道侧重刑名,久之两者各加兵备衔,所掌渐趋一致。

据史料记载,吉长道尹公署,民间俗称“道台衙门”。清代道的长官,官方称为“道员”,民间尊称为“道台”,因而才有道台衙门之名。清代的道,是省以下、府以上的机关,相当于现在的副省级,当时是驻长春级别最高的衙署,也是长春现存最早的官府建筑。

道台衙门因长春开埠而设。1904年,为了争夺在华利益,日俄战争爆发。1905年,战胜国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日会议东三省事宜条约》,要求东北16个城市“开埠通商”。当时,清政府和东三省官员都明白,开办商埠涉及到与各国之间的交涉,纷繁复杂。

要负责开埠的任务,旧有的以满洲八旗官员组成的旗署固然不行,各地府厅州县等民署也难以胜任。为此,他们一致认为,必须加速东北的官制改革,东三省应当和关内一样,改为行省,并在省下设道,以道一级的行政机关主管各地的关税、外事和开埠等新的政事。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道员

道员(又称道台),清代官名。根据清代的官阶制度:道员(道台)是省(巡抚、总督)与府(知府)之间的地方长官
道台由分为部政使(主管钱粮,又叫藩台)、按察使(主管刑事案件又叫臬台)。相当于现在的副省长。
道员(又称道台),清代官名。根据清代的官阶制度:道员(道台)是省(巡抚、总督)与府(知府)之间的地方长官。明朝时,省级行政长官布政使下设左、右参政和左、右参议均为辅佐布政使的官员。
道员(又称道台),清代官名。根据清代的官阶制度:道员(道台)是省(巡抚、总督)与府(知府)之间的地方长官。相当于原来的地区专员清朝时期的“道台”类似于现在的副省长。清代的道,是省以下、府以上的机关。

道台是老百姓对道员的尊称。
清初,布政使下设左右参政、参议,驻守在某一地方,称为守道;又按察使下设副使、佥事等,可去分巡某一地方,称为巡道。乾隆时裁撤上述参政、副使等官,专设分守道、分巡道,带兵备衔,管辖府州,成为省和府州之间一级机构,叫作道员。在名义上,道应是省的派出行政机构。清朝还设立一些专业道员,如负责河务的,负责盐、茶、粮等。

清朝的道台是个什么官,和知府相比,哪一个大?

    清朝时期地方机构分为“省、府、县”三级,一般省级的最高长官是巡抚,巡抚之上有统辖一省或多省总督(例如两江总督、两广总督、四川总督等),总督是正二品,巡抚从二品;府级的长官是知府,初期是正四品,后改为从四品;县级长官是知县(一般所说的当地父母官),正七品。

    知府是府级的长官,掌一府的政令,总领各下属县,其管辖区内百姓治理、国家政令执行、审决讼案、属吏考核、赋税征收等一切政务都是其职责。相当于现在的市委书记兼市长,是一方的行政长官。

    道台是清朝独有的官职,根据清朝的官阶制度,道台是省(总督、巡抚)与府(知府)之间的地方长官,清朝初期官阶不定,乾隆十八年确定为正四品,不过有些驻外道员有正二品或正三品的。

    清朝各省都有设置道台,有专职也有兼职,分守不同的领域,少数是专职道台,比如粮道、河道 、巡警道与劝业道;多数为兼任,比如海关道、屯田道、茶马道等,这些一般都由同品级的官员兼任道台。道台是不完全具备地方政府性质,是省级政府机构的派生物。

   至于道台和知府相比,哪个大?单从品级上讲道台是正四品(少数特殊还有正二品或三品),知府从四品,道台比知府官级大。从行政实权上讲,知府是具有当地的行政权,道台并没有完整的地方政府性质,并没有太多行政实权,因此此处知府比道台大,但道台专门负责朝中粮道、河道等各种暴利产业,油水甚多,没有一定背景是无法坐上道台之位,同时道台很多都是其他官员兼任的,因此各方综合而言,道台比知府大。


文章标题: 清朝的道台是什么级别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70664.html
文章标签:清朝  级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