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3-05-16 10:01:00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12次
19世纪,英国凭借着工业革命和海上霸主地位,成为世界上综合实力最强大的国家,被称为“日不落帝国”。英国经济学家杰文斯曾在1865年描述说:“北美和俄国平原是我们的玉米地,加拿大和波罗的海是我们的林区,澳大利亚是我们的牧场,秘鲁是我们的银矿,南非和澳大利亚是我们的金矿,印度和中国是我们的茶叶种植园,东印度群岛是我们的甘蔗、咖啡、香料种植园,美国南部是我们的棉花种植园。”
杰文斯并没有吹牛。从16世纪末击败西班牙的无敌舰队之后,英国就开始在全世界疯狂扩张。到了维多利亚女王时期,英国已经在各大洲都拥有了殖民地。并且世界上诸如法兰西帝国、沙俄帝国、大清帝国等强国都被英国击败。所以,说英国是当时世界的霸主也并不为过。
(四处扩张殖民地的英国军队)
然而到了今天,英国早已经不复日不落帝国的辉煌。曾经遍布世界的领土,如今也只剩下不列颠群岛。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英国跌下了神坛的呢?
英国的没落,其实是来源于两次重大的决策失误。
第一次失误,是对美国的放任。
1775年,北美十三州的人民因为不满英国的压榨剥削,联合起来发动了独立战争。1783年,北美人民在法国的支持下获得了战争的胜利,英国被迫签下《巴黎和约》,承认了美国的独立。
尽管在独立战争中败北,不过英国方面其实并没有当回事。因为在失去北美十三州后,英国仍然控制着包括加拿大在内的大量殖民地。他们在北美的利益并没有因为美国的独立,受到太大的影响。
此后几十年中,美国从法国手中买下大量土地,开始试图扩大疆域。
1812年,美国自认为实力已足够强大,便趁着拿破仑在欧洲征伐的时机,向英国发起了第二次英美战争。
(美国独立战争)
不过,这一次美国却栽了一个大跟头。在美国的侵略下,驻守加拿大的英军部队联合了加拿大民兵以及原住民武装,进行了顽强地抵抗。欧洲战事完结后,英国向北美洲增派了大批兵力,英军也由守转攻向美国发起了反攻。
最终,美国首都华盛顿被英军攻陷。为了报复美国人焚烧多伦多国会大厦的行为,英军也在白宫点了一把火。后来美国人为了涂盖白宫被焚烧的痕迹,在上面涂上了白油漆,这也是白宫名字的由来。
这一战,英国打出了日不落帝国的威风,对于美国更是不屑一顾。而美国也在此战后放弃了继续向北侵略的念头,转而开始向南方推进。1861年,美国爆发了南北战争。最终北方先进生产力推翻奴隶主制度。美国由此完成真正意义上的统一,随后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飞速向前发展。
在美国高速发展时期,英国始终袖手旁观,并没有去压制美国的发展。到20世纪,美国的工业产值正式超过英国。美国的崛起,也成为英国没落的开端。
(纳粹德国军旧照)
第二次失误,是英国的战略方向选择错误。
在一战之后,资本主义世界遭遇了一次巨大的经济危机,无数百姓流离失所。
英国有不少人将这次危机判断为战争后遗症,这让整个国家陷入一种反战情绪中。
1933年,纳粹党正式上台,希特勒成为德国元首。希特勒上台后无视《凡尔赛条约》的约束,疯狂发展重工业和军备力量,这让整个欧洲蒙上了一层战争的阴影。
1938年,德国占领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地区,欧洲的大战已经一触即发。然而在危急关头,英国却始终坚持绥靖政策,对于德军的入侵视而不见。并且为了将祸水东引,让德国和苏联打起来。英国更是伙同法国,一起和德国、意大利签订了互相之间永不投入战争的《慕尼黑协定》。
英国作为一个老牌资本主义国家,曾有着日不落帝国的称号,有着全球最大的领土面积,也有着广阔的殖民地,还包括实力强大的海军。在一战前,英国一直都扮演着老大哥的身份,不过在打赢了一战、二战后
虽然英国成“输家”,是在二战结束后,但根子却在一战结束时就埋下。一场第一次世界大战打下来,身体几乎被掏空的英国,不止是人员物资伤亡惨重,更从债权国变成债务国。国内资金极度缺乏,以至于作为“战胜国”,英国一战后的工业水平极度走衰,虽然从1920至1929年,英国工业产值增长了百分之十五,但铁产量和煤产量都不涨反跌,工业能力裹足不前。
所以说,一战后的英国,虽说政治上以前强势,但国家实力已经外强中干。二战后的国力衰退,只是连锁反应。
但第二个重要原因,就是英国自私过头的外交政策。
虽然一战造成了国力衰退,但英国毕竟底气还在。只要自己不犯错误,其强大殖民体系遍布全球。外加其国力和外交底蕴,其政治上的“老大”地位,至少还能稳住。但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纳粹德国崛起后,慌了神的英国,却是昏招连连。
长期以来,英国一直以精明的外交风格著称。但精明过头,有时就是聪明误。当军事实力满血暴涨的德国,开始朝着欧洲大陆呲牙时。英国却是吓破了胆。其实此时的欧洲大陆上,英法通过一系列安全条约,早就铸造了防备德国的防火墙,明明是一把好牌在手。可英国呢?却是好牌打稀烂。
典型的就是捷克斯洛伐克问题,当嚣张的希特勒,冲着捷克斯洛伐克提出领土要求时,英国却私心自用,生怕惹火烧身。于是号称“世界老大”的大英帝国首相张伯伦,竟然急赤白脸,主动跑到希特勒的山间别墅,卑躬屈膝拜见希特勒,然后经过希特勒的一顿讹诈,定下了出卖捷克斯洛伐克的无耻剧本。
其实,英国当时并不明白,满脸嚣张状的希特勒,当时实力也十分有限。德国参谋本部也认定,一旦英国与捷克斯洛伐克联手对抗德国,德国将毫无胜机。那个后来席卷欧洲的纳粹德国,第一步就要被彻底打花。可生怕自己惹上战争的英国,却还满以为做了大贡献。卖了捷克斯洛伐克后,张伯伦还要求希特勒签下《英德宣言》,保证不再发动战争威胁。接着拿着这张破纸,冲着伦敦市民炫耀:“整整一代人的和平有了保障”。
然后,就是啪啪的打脸,吞并捷克斯洛伐克后,完成“变身”的德国,彻底成了战争魔兽,接下来闪击波兰,闪击法国,狂轰滥炸英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虽然英国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抵抗,但如果他们的战前态度,没有这样的精明自私,后来的战争悲剧,原本不会发生
因为英国殖民者的作风是在成本效益的基础上寻找最优平衡点来攫取利益,在这个基础上,英国甚至不要求对殖民地拥有绝对的控制权。英国甚至与当地土著势力合作来实现自己的目标。
英国虽然国力下降不假,但这种下降其实是相对的,虽然跟新兴的美苏等是大有不如,但比起自己那些要么人烟稀少,要么文明落后的殖民地,那绝对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就算不能像以前那样,让殖民地对自己死心塌地的臣服,也能镇压收拾个反抗势力。
而且就当时而言,英国殖民地对宗主国的认同也并没哟坍塌——像澳大利亚、加拿大等由英裔建立的国家,直到今天仍奉女王为国家元首,国旗上也都保留着英国的米子旗图案。至于英属印度之类,因为没有受到战争的直接冲击,英国在当地的统治架构依然相对完整,也有不少土著上层支持。
具备这样的条件,英国不说重塑日不落帝国昔日荣光,但至少将殖民帝国苟延残喘一阵子,还是完全做得到的。与传统大陆文明国家以领土领土扩张不同,英式殖民的利益出发点,并不在于对土地的征服和占领,而是在于现实利益的攫取,虽然出于攫取利益的需要,英国也确实占领了广袤的殖民地,但在治理这些土地的过程中,它并不重视对当地的改造和消化吸收,而仅仅是能得到资源和市场即可。
伴随着大英帝国的衰落,原先遍布全世界的殖民地也纷纷掀起了独立浪潮,试图摆脱英国的统治,建立独立的国家。英国殖民地对宗主国的认同也并没哟坍塌——像澳大利亚、加拿大等由英裔建立的国家,直到今天仍奉女王为国家元首,国旗上也都保留着英国的米子旗图案。至于英属印度之类,因为没有受到战争的直接冲击,英国在当地的统治架构依然相对完整,也有不少土著上层支持。
主动撤出,对英国也是有好处的。毕竟大英帝国苦心经营数百年,对殖民地还是有很大影响的,现在虽然衰了,但依然不失为发达国家,英式文化更是全球主流文化。即便是退出后,英国还是能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一些在殖民地的利益,延续一些过去对殖民地的影响——虽然这些影响肯定不能和过去直接殖民时相比,但依然还是能给英国带来不小的利益。
英国很聪明,对殖民地的统治方式与法国、葡萄牙、西班牙、德意志帝国和比利时等殖民国家采取直接统治不同,英国设法令殖民地在政治上与经济上达到自立,在被划为英皇直辖殖民地的地区,也保留了原有的部落、乡村等行政机构 ,并任用当地人为次级地方官员,当地的语言和文化也得以保留和传授,与此同时加大英国本土教育的人才输出。
英国面对殖民地独立浪潮所表现出的大度,只不过,虽然在处理殖民地问题上确实高度理性,甚至堪称衰落环境下的成功范本。但这种稳健的风格,却没有在现代英国政治中得以延续。最近几年沸沸扬扬的脱欧,就把英国折腾的七荤八素,也让英国政治沦为世界的笑柄。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