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秩序与霸权秩序的联系和区别是什么
帝国与霸权既是国际关系的两种组织形态,也是国际关系演进的两种逻辑。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两种形态与逻辑交互出现并呈现出帝国向霸权转换的趋势。帝国既是一种组织单位,又是一种国际体系;霸权则是一种动态平衡的国际体系。二者之间的复杂关系也反映了国际关系演进的复杂性、多样性。后冷战时代的学者又一次将帝国这一理念置于学术争论的平台之上,而多年来不同国家或国家集团对霸权的抵制和反抗,又使霸权成为一个具有浓烈政治色彩的概念。后冷战时代国际关系的演进风云变幻,学者们的推测和判定层出不穷,但都摆脱不了帝国与霸权这两个古老而又模糊的概念的“阴影”。厘清两个歧义纷呈、争讼颇多的概念,避免简单化的理解,特别是弄清楚两者的联系与差别及文化内涵,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知与把握国际关系史演进的阶段性与延续性,从而更好地把握国际关系的现状与未来。
霸权与帝国:两种不同的组织形态与逻辑
冷战结束之后20年来,国际关系经历了深刻的变化,诸多论者都提出了不同的解读。笔者曾在冷战结束10年之际撰文总结和概括人们对后冷战时代的种种推测与判定[1],也曾把近年来流行于国际学术界与媒体的种种观点梳理为对当代世界的五种解读[2],结果发现,无论大家怎样推测和判定,无论从什么角度对当代世界的最新变化进行新的分析,都依然摆脱不了“帝国”与“霸权”这两个古老而又模糊的概念的“阴影”。厘清这两个歧义纷呈、争讼颇多的概念,避免简单化的理解,特别是弄清楚两者的联系与差别及文化内涵,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知与把握国际关系史演进的阶段性与延续性,从而更好地把握国际关系的现状与未来。有关帝国与霸权的争论颇多,见仁见智,笔者才疏学浅,文中诸多想法尚不成熟,仅此就教于读者。
霸权:诸种定义与争论
中国古代典籍有“天下”而无“帝国”的概念,但是关于“霸”的论述却十分丰富。中国的《辞源》对“霸”字追根溯源说:“古代诸侯之长:天子衰,诸侯兴,故曰霸”,“有天下者为王,诸侯之长为霸”。[3]1818-1819春秋时期诸侯争霸,辅佐齐桓公的管子不仅对霸权有着深刻的认识,还从霸权运作的体系环境进行了分析:“强国众,合强以攻弱,以图霸。强国少,合小以攻大,以图王”[4]120。研究当代国际关系的中国学者认为战国时期的荀子已经根据国家的性质将国家分为王权、霸权与强权三种类型,并认为“霸权是低于王权的一种国际权力,是在君主道义达不到王者水平时通过强大实力和战略诚信而努力获得的国际主导权”[5]14。
中国人对霸权的理解与西方不尽一致。中国的《辞海》认为“霸权”一词在西方最早出现在希腊历史上,指个别大的城邦(如斯巴达)对其他城邦的控制。后泛指大国、强国不尊重他国主权和独立,对他国强行干涉、控制和统治。[6]2002《辞海》前面的解释与西方学者的解释基本一致[7],而后面的解释就把中国在冷战期间反对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争霸的经验加入进来了。现代西方学术界则认为霸权(Hegemony)就是支配权,指阶级统治的非强制方面,即统治阶级利用社会化机构把其价值观和信仰加诸其余人的能力。[8]319看来,现代中国人对霸权的理解更倾向于霸权国对“硬实力”的应用,而西方的解释则偏重于“软实力”的内容。但是,无论是在中国的春秋战国时代还是在欧洲的希腊城邦时代,霸权的产生都是一种国际关系的组织形态,这一点中国的历史与欧洲的历史有其相似性的一面。
如果以上就是关于霸权的“古典”定义的话,梳理现代文献,至少会有四种不同的“霸权”理论浮现在我们面前,即葛兰西的霸权理论、世界体系论者的霸权理论、现实主义的霸权理论和自由主义的霸权理论。
20世纪七八十年代当西方学者就美国霸权的兴衰进行激烈讨论的时候,他们发现了意大利的葛兰西,葛兰西关于霸权的论述成为当时理论界研究、批判与争鸣的出发点。葛兰西的霸权理论更多地被理解为文化霸权理论。与西方传统意义上有关霸权的描述不同的是,葛兰西把霸权描述为一种阶级支配关系,一种为从属阶级或大众所接受的统治阶级所施行的支配关系,一种统治阶级对社会意识形态的控制和领导。按照葛兰西的说法,统治阶级的建立相当于世界观的创立。[9]246葛兰西生前在狱中无法系统地阐述其霸权理论,其观点散见于《狱中札记》之中。在《狱中札记》和狱中所写的书信中,葛兰西明确把“统治”(压制)和“领导”区分开来,强调了文化霸权是通过大众同意进行统治的方式来实现的。葛兰西把维护“整个社会集团的意识形态统一”这个重要的功能归功于观念,不是说观念的力量足以消除阶级斗争,而是因为他认为它们能够将阶级斗争缓和到使资本主义社会足以延续下去的程度,特别是在具有较高民主程度的资本主义社会。他认为,在这些国家统治阶级已不再是通过暴力,而是通过道德和精神方面的领导地位,通过一整套法律制度或世界观的塑造来实现统治的。葛兰西的文化霸权理论曾经给学术界的文化研究特别是大众文化研究带来了崭新的局面,改变了人们长期以来对大众文化褒贬不一的极端看法,使人们得以重新认识和界定大众文化。与此同时,或许更为重要的是,葛兰西的霸权理论给冷战后国际关系的研究以更大的启发。葛兰西当时就指出:“‘领导权’的每一种关系必然地是一种教育,而且不仅发生在一个民族之内,发生在组成这个民族的各种不同力量之间,也发生在国际的和世界的范围内,发生在各种民族的以及各种大陆的文明复合体之间。”[9]262加拿大学者罗伯特·考克斯认为:“只有一个国内实现了或正在实现社会霸权的国家才能建立世界霸权秩序。一个正在形成中的社会霸权在巩固自己的力量的同时,其扩张性的能量也向外部世界发展。”[10]105
世界体系理论家认为霸权是一种等级性的积累结构,霸权贯穿于世界体系近5 000年的历史中。吉尔斯等认为:“霸权的目的在于使称霸中心(国家)及其统治(有产)阶级享有独占剩余价值积累的特权。”[11]134沃勒斯坦认为,霸权源于国际体系中的大国掌握了工农业、商业和金融三个方面的物质基础,从而“能将它的法则和意愿(至少通过有效的否决权)大部分施加于经济、政治、军事、外交甚至于文化领域”,从而使从属国家不得不仰霸权国鼻息。[12]306-307世界体系理论对霸权的界定重新回复到剩余价值的积累与分配,通过私有产权、契约等手段,剩余价值以一种“合法”的形式完成了从边缘向中心的流动。
现实主义理论关于霸权的论述则集中在权力政治方面。罗伯特·吉尔平的霸权观可以归结为动态平衡论。他认为战争是实现体系变革的必经之途,由于经济、政治、科技的不断发展,体系内部一直进行着失衡与调整的过程,当权力失衡后,一些国家便试图改变体系安排以获得重大利益,既有的霸权体系便会受到冲击。经过一场霸权战争之后,重新安排符合新霸权国利益要求的国际体系。[13]自由主义的代表人物基欧汉与奈则认为,战争或总体均势的重大变化是霸权崩溃的根本原因。这种情势源于多方面的变化:其一,霸权国提供公共物品,而二流强国可以免费搭便车;其二,霸权国制定和执行规则的能力衰落,霸权平衡发生动摇之后,霸权体系便进入瓦解崩溃的快车道。[14]46-47
冷战后,国际关系学界对霸权的讨论大都源于关于美国霸权兴衰的争论,同时也开始与近年来新兴大国的崛起特别是与中国的崛起联系在一起。非常有趣的是,在学术界的话语中,霸权基本上是一个中性词。但在国际政治的现实中,霸权更多地是一个遭人反感的贬义词。没有一个国家愿意顶上霸权国的“桂冠”。在中国,人们基本上把霸权与霸权主义相提并论,认为霸权是“在国际关系上以实力操纵或控制别国的行为”,“霸权主义是指大国、强国凭借军事和经济实力,强行干涉、控制小国、弱国的内政外交,在世界或地区称霸的政策和行为”[15]22,并把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联系在一起。这样就容易把霸权的内涵简单化了。王缉思对“霸权主义”和“霸权地位”作了区分,强调前者是指“使用强权胁迫及其损害他国利益的手段追求霸权、维持霸权的指导思想、行为和政策”,后者是指“一种能力和客观局面”。[16]这样的划分加深了人们对霸权内涵的理解。实际上,整体看来中国人对于霸权的理解更接近于我们所能看到的美国施展“硬实力”的一面,而学术界的界定,特别是葛兰西的解释,则偏重于我们所讨论的“软实力”的内容。[17]
从国际关系的角度看,葛兰西的霸权理论揭露了霸权得以建立的国内基础,这就是从属阶级得以接受的支配关系,统治阶级对社会意识形态的控制和领导。虽然葛兰西的霸权理论是他八十多年前在法西斯监狱中思想的结果,但却是对今天国际关系学界霸权理论的有力冲击和补充。世界体系论者是从世界体系中心一外围结构的角度来阐释霸权的兴衰的,强调霸权国对工农业、商业和金融的控制。现实主义国际关系理论家更是把霸权置于权力政治的框架之中进行思考,当然权力政治并不仅仅是武力干涉,霸权国还承担着为世界秩序提供公共产品的责任。考察国际关系史,霸权观念与行为由来已久,布热津斯基认为“霸权像人类一样古老”[18]3。那么霸权和帝国又会是一种怎样的关系呢?
帝国与霸权:异与同
帝国与霸权是国际关系史上存在的两种不同的国际秩序的形态与逻辑。近代以来,帝国更多地让位于霸权。帝国在中国人心目中也是一个贬义词,更不愿意承认古代中国也是一个庞大的帝国,因为大家经常把帝国和帝国主义等同起来,而一部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惨遭帝国主义国家侵略和凌辱的历史。时过境迁,到了我们客观冷静地面对帝国和霸权这两种历史现象和学术概念的时候了。不少学者已经对帝国与霸权做出了区分,现在笔者从形态、结构、延续机制等方面对此做一梳理。
第一,帝国是一种自足的世界,而霸权则是一种国际体系。帝国的自足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从客观而言,帝国是一个比较封闭的空间,止步于“蛮族”。帝国并没有一个清晰明确的边界,如果没有“蛮族”的挑战,帝国会持续处于扩张状态。在古代世界,帝国往往与文明的发展同步,一个庞大的空间性帝国留下的是一个辉煌的文明,如罗马文明、埃及文明、中华文明等。汤因比指出:“任何大一统国家都不会包容整个地球,都达不到名副其实的大一统。但是,就那些生活在其政权之下的人的主观感受而言,这些国家确实是大一统的,它们看上去并且让人觉得是整个世界。”[19]235帝国心态还包括一种文明与野蛮的区隔,帝国自认为是文明的中心,肩负教化野蛮人的责任。
与帝国的自足性相比,霸权产生和存续于一种体系之中。所谓的体系是指“以某种控制形式进行有规则的互动而联结在一起的多种多样的实体的集合体”[13]32。秦亚青认为构成霸权体系的是多种多样的实体,而霸权国则是其中的老大,从而塑造了一个“国际霸权系统”[20]83。英国学派的代表人物亚当·沃森则认为霸权体系并不一定只是由一个大国主导的,可能是由一个大国的小集团共同行使,换言之,霸权国的数目无伤大体,关键之处在于“霸权权威与其他国家之间的持续性对话(continual dialogue),在某种程度上这是双方互给方便”[21]15。巴里·布赞和理查德·利特尔在分析古代帝国的“国际”结构时借用了沃森的理论,指出一个单位所拥有的自治程度随着与帝国中心距离的增加而增加。治权和宗主权下的单位在某些功能上与支配它们的帝国中心有区别。相比之下,霸权治下的单位由于它们宣称独立于帝国中心而在功能上没有什么差异[22]159。
科幻小说《天意》的故事详介。
说的完备好的,采纳就送20-30分。很好看,荐~~~~
开始是讲韩信如何在乱世之中成就一身功名当上楚王的(他在绝望之时借用了一个叫“沧海客”的人的力量,并答应今后会帮他做一件事——填海),然后遇见季姜,然后去见了沧海客的主人(传说中的伏羲),然后知道了伏羲的真正身份——外星来客,因为飞船被海水腐蚀,所以想借人类之手填海并转移时空(好复杂,据说是为了这个它才教会了人类文明,干预人类历史,它曾找过秦始皇和张良,但都不合适),然后韩信发现如果帮它填海让它在当时安全着陆,它就不会需要人类在几万年后帮它填海,人类的文明也许就不会出现(真聪明),所以韩信用计杀它,但没成功,只是重创了伏羲,结果它派沧海客到刘邦身边迷惑刘邦,最后刘邦以谋反的罪名杀了韩信。而韩信身边的奇女子季姜借时空机器来到未来,警告人类不要再被伏羲所骗——这个季姜,就是《天意》的作者钱莉芳。
真的是一部好书啊,我就是这样喜欢上韩信的
一定要看啊。。。。
呼,终于打完了,真累~~~
天意 三代禅让,商汤伐桀,宗周革命,春秋战国……秦失其鹿,天下英雄共逐之!
然而又有谁能想到这“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王朝更替背后,竟有一股神秘力量在操纵。
在大秦帝国即将崩溃的前夜,淮阴韩信虽然才高八斗,学富五车,身怀治国平天下之策,却无人赏识。潦倒中,一位神秘的黑衣人出现在他面前,向他许下一个魔鬼交易。历史之轮自此徐徐转动,隐秘于上古神话中的黑手渐渐露出它庞大的身影,而韩信亦踏上逐鹿中原的征战之途。
历史会按照黑衣人的计划再度重演吗?那个注定要在史书中以“名将”相称的年轻人,韩信,会屈从于黑衣人的意志吗?在历史之轮停止前没有人能知道答案……
远古,外星人来了,不小心掉海里了。
找人添海,于是就利用少数别有用心的人。
韩信不干,借刘邦之手锄之!
说韩信的.不好看
我是科幻迷。正要看《天意》。想知道内容,可以买一本。 我看了以后,会告诉你答案的
帝国主义列强为什么敢在我们的国土上横行霸道
帝国主义列强为什么敢在我们的国土上横行霸道帝国主义列强之所以敢在当时的中国横行,是多方面原因导致的:
1、列强自身强横的实力。帝国主义列强在经过两次工业革命之后,无论经济还是军事实力都飞跃式发展,远远领先与当时一直闭关锁国而落后于世界的中国,强大的国力就是列强在中国横行霸道的底气。
2、中国自身的混乱落后。中国近代开始以前,一直处于闭关锁国的状态,这导致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鸦片战争后,国门被列强用坚船利炮轰开,这种落后虚弱的状态完全暴露在了帝国主义列强面前。随后中国政治格局由于自身的落后和外国的干涉逐渐变得混乱,经历了清末动荡、军阀混战等等,使得列强得以趁虚而入。
3、国内政治势力对列强抱有幻想。近代历史开展以来,中国内部屡次陷入多股政治势力同时并存的局面,有些势力为取得最后博弈胜利,寄希望于外国列强的扶植帮助,为此甚至不惜出卖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来进行交换,这位帝国主义列强肆虐中国提供了条件和契机,导致帝国主义列强敢于也能够在中国的土地上横行霸道。
当时清朝闭关锁国、不允许他国交易、后来由于英国鸦片的传入、英国政府说只需要三艘战船就能摧毁中国的北洋舰队、爆发了鸦片战争、后经过中日甲武战争、签订了许多条约、割地赔款、又火烧圆明园、那是的中国已经是殖民地了、帝国主义的侵犯不是正常不过吗?
经过第一次、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战争等,西方列强了解到当时的清政府软弱无能,故齐集而欺之。
当时国力弱!大唐时他不敢!
喝!
谁说的?
帝国主义列强哪个敢在我们国家横行霸道了 ?
王朝兴衰天意也,所谓顺天者昌, 逆天者亡。兴起之初,数万天军锐不可敌,衰败之时,虽百万大军如同纸糊
王朝兴衰天意也,所谓顺天者昌, 逆天者亡。兴起之初,数万天军锐不可敌,衰败之时,虽百万大军如同纸糊。n大家怎么看待古代帝王天意之寓意?nnn列子多不胜数,比如:n波斯帝国100万装备精良大军挡不住5万亚历山大统帅的马其顿军(波斯人太多,组织必然松散,大家在自家遇见一帮豁命的主儿,都不愿轻nnn犯其锋芒,各自保存实力以免被他人乘隙)nnn明末虽数十万关东精锐敌不过满清5万八旗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君权神授的思想太严重。
过着太平的生活真正到了战场就害怕,八国联军2千人清军几十万人还怕2千人
驭下之术罢了
王朝兴衰天意也,所谓顺天者昌, 逆天者亡。兴起之初,数万天军锐不可敌,衰败之时,虽百万大军如同纸糊
王朝兴衰天意也,所谓顺天者昌, 逆天者亡。兴起之初,数万天军锐不可敌,衰败之时,虽百万大军如同纸糊。n大家怎么看待古代帝王天意之寓意?nnn例子多不胜数,比如:n波斯帝国100万装备精良大军挡不住5万亚历山大统帅的马其顿军(波斯人太多,组织必然松散,大家在自家遇见一帮豁命的主儿,都不愿轻n犯其锋芒,各自保存实力以免被他人乘隙)n明末虽数十万关东精锐敌不过满清5万八旗n明代元,清代明。皆天意也nn蒙古帝国还不是一样,内部不腐败,朱元璋造反死路一条也nn明朝还不是一样,内部不腐败,努尔哈赤入侵死路一条也。非满清要夺朱明江山的,乃天意也。nn腐败之时,衰败也。非天意之所向n先人的东西穿了几千年 不可能都是假的 只不过暂时被现时的科学光辉所暂时掩盖罢了(现在科学不能证明无神啊,天意包涵很多哲学道理,并不是现在鼓吹的“无神论”所能解析的)立国之帝通常都会有一套异与常人的身世。但无论如何所有帝王都具有敏锐的政治眼光。建国始都能海纳百川,但一但功成那就是狡兔死走狗烹,试问有几个皇帝能共富贵呢?
嗯
文章标题: 帝国在天意面前的状态是什么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703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