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甲午海战时,福州船政学堂的出来的那一批海军干部以身殉国的不少,为什么只有邓世昌获得那么高的评价。

时间: 2023-05-13 10:01:54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90次

甲午海战时,福州船政学堂的出来的那一批海军干部以身殉国的不少,为什么只有邓世昌获得那么高的评价。

在中日甲午战争中为国捐躯的爱国将领有哪些

1、邓世昌

邓世昌(1849年10月4日-1894年9月17日),男,汉族,原名永昌,字正卿,广东广府人,籍贯广东番禺县龙导尾乡(现为广州市海珠区),清末北洋水师将领,民族英雄。

邓世昌是中国最早的一批海军军官中的一个,是清朝北洋舰队中“致远”号的舰长。他有强烈的爱国心,常对士兵们说::“人谁无死?但愿我们死得其所,死得值!”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时为致远号巡洋舰管带(即舰长)。1894年9月17日在黄海海战中壮烈牺牲,谥壮节公,追封太子少保衔。光绪帝挽联如此写道: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为纪念邓世昌的伟大牺牲,人民创作了《甲午风云》、《英雄邓世昌》、《甲午大海战》等多部文学、影视、戏曲作品,以歌颂其英雄壮举,还有多处纪念馆可供纪念、瞻仰、凭吊。

2、丁汝昌

丁汝昌(1836—1895年),原名丁先达,字禹亭,号次章,安徽合肥石头镇人。清朝晚期将领,官至北洋水师提督。

明朝初年,祖先从凤阳迁居庐江。同治四年(1865年),迁居巢县汪郎中村。早年参加太平军,随队归顺湘军。不久,隶属李鸿章淮军,参与镇压太平天国和捻军起义,官至记名提督。光绪五年(1879年),李鸿章调入北洋水师。

光绪七年(1881年),统率北洋水师官兵200赶赴英国,接带“超勇”和“扬威”巡洋舰回国。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威海卫之战中,指挥北洋舰队抗击日军围攻。

未得上峰命令,无奈港内待援,致仕北洋海军陷入绝境。弹尽粮绝,援军未至,拒绝日军将领伊东祐亨劝降,服食鸦片自尽以谢国人。宣统二年(1910年),平反昭雪。

3、左宝贵

左宝贵(1837~1894年),字冠廷,山东费县地方集(今属山东省临沂市平邑县)人,回族。清末著名民族英雄,甲午战争“三英”之一。

出生于贫农家庭,幼时父母双亡,家无恒产。清咸丰六年,投效军营,历任千总、游击、副将、广东高州镇总兵等职,并以提督记名。治军严肃,重文爱勇,多次参与镇压农民起义。

清政府颁赏奖武金牌,赐赏穿黄马褂,头品顶戴,赏戴双眼花翎,予“铿色巴图鲁”勇号,封建威将军。参与修筑了关外铁路,开办多处金矿,并捐资建学,设置慈善卫生机构,深受民众爱戴。 

1894年7月,日本发动侵朝战争,向中国军队挑衅。左宝贵入驻平壤率部拼死抗敌,壮烈牺牲,入祀昭忠祠,赠太子少保衔,谥号“忠壮”,事迹付国史馆立传。1895年(清光 绪二十一年),清廷拨款在其故里地方集修建了衣冠冢。

4、刘步蟾

刘步蟾(1852(清朝咸丰二年)-1895 ) ,字子香,汉族,出生于福建侯官(今福州市)。清末海军将领、北洋水师右翼总兵。毕业于福建船政学堂。

1875年被送往英国学习枪炮、水雷等技。回国后,由李鸿章推荐,升游击,会办北洋草房,协助制定海军军制、营规。1882年赴德国购领船舰,任北洋水师右翼总兵。

1894年中日战起,黄海战役中丁汝昌受伤,他代为督战指挥,鏖战三时许,多次击中敌舰。次年,为威海卫海战中英勇抗敌,以身殉国。

5、黄建勋

黄建勋(1852(壬子年)-1894),字菊人,福建永福人(今—福建省福州市永泰县)。1867年,以文童应船官考,入福州船政学堂学习。

1871年,结束课程后,登“建威”练船实习,巡历南至新加坡、槟榔屿各口岸,北至直隶湾、辽东湾各口岸。

1874年,充任"扬武"快船正教习,又调任“福星”炮舰正教习。次年又调回“扬武”,赴日本及中国各口岸梭巡,以增长阅历,荐保千总。

1894年9月17日,北洋水师和日本联合舰队在黄海展开大战,在他指挥下,全舰官兵无不誓死作战,但“超勇”毕竟是舰龄十余年的老舰,终究敌不过日本游击队的四艘主力舰,激战中“超勇”舰中弹甚多。

特别是一敌弹击穿舱内,引起大火,刹那间“超勇”全舰被黑烟笼罩,由于“超勇”舰是木质舰身,舱内起火无法施救,不久就右舷倾斜,难以行驶,最终被烈火焚没。

黄建勋落水后,“左一”鱼雷艇驶近相救,抛长绳援之,不就而没,时年43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黄建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丁汝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邓世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刘步蟾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左宝贵

丁汝昌--水师提督(自尽),刘步蟾--右翼总兵,定远号管带(自尽),林泰曾--左翼总兵,镇远号管带(自尽),邓世昌--中军中副将,致远号管带(战死),叶祖珪--中军右副将,靖远号管带(革职),方伯谦--中军左副将,济远号管带(处死),林永升--左翼左营副将,经远号管带(战死),邱宝仁--右翼左营副将,来远号管带(革职),黄建勋--左翼右营副将,超勇号管带(战死),林履中--右翼右营副将,扬威号管带(战死),杨用霖--左翼中营游击,原镇远号帮带,林泰曾自尽后接任管带(自尽),萨镇冰--副将衔精练左营游击,“康济”号练船管带(安享一生)
沈寿昌 柯建章 左宝贵 邓世昌 林永生
刘步蟾 丁汝昌

丰岛海战 1894年7月25日,日本联合舰队不宣而战,在丰岛附近海面对北洋舰队的济远、广乙两舰实行了海盗式袭击,担任护送任务的济远舰面对日本的吉野、浪速、秋津州三舰的袭击,在管带方伯谦的指挥下,奋勇抗战,双方炮战1小时20分,互有伤亡。广乙两舰在躲避日舰追击时,触礁而碎,正在击战中的济远了望台被击中,帮带大副“沈寿昌”被弹皮击中头部壮烈牺牲。二副“柯建章”毅然上前继续战斗,不幸中弹身亡。

平壤之战 在战斗中,“左宝贵”穿起皇帝赏赐的黄马褂,身先士卒,登上玄武门督战,不幸中弹身亡,将鲜血抛洒在玄武门城头。

黄海大战 致远舰弹药用尽,中炮受创,管带“邓世昌”下令开足马力迎撞敌舰吉野号,全舰将士视死如归,誓与敌舰同归于尽,但不幸被鱼雷击中,全舰250余人壮烈牺牲。邓世昌落海后,其仆刘忠以救生圈付之,拒不受,誓与舰共存亡,毅然用力按爱犬入水,自己也随之没入波涛之中。
在激战中经远号被划出阵外,势力孤单中弹甚多,管速“林永生”率领全舰将士奋勇搏敌,吉野等四艘日舰死死咬住经远,济远舰以一抵四,毫不畏惧。在激战中,林永生突然中弹脑裂阵亡,全舰200余人除16人遇救生还外,余者皆葬身海底。

1895年2月初,威海陆地完全被敌军占领,北洋舰队对外联络完全中断。2月7日,日军对刘公岛发起总攻,刘公岛多处炮台、设施被毁。在这种危急关头,“刘步蟾”下令炸沉搁浅的定远舰,愤然自尽。实现了“苟丧舰、将自裁”的誓言。2月11日,“丁汝昌”拒不接受日军的劝降,在援军无望的情况下,怀着绝望悲愤的心情,吞服鸦片,自杀殉国。
丁汝昌--水师提督(自尽),刘步蟾--右翼总兵,定远号管带(自尽),林泰曾--左翼总兵,镇远号管带(自尽),邓世昌--中军中副将,致远号管带(战死),叶祖珪--中军右副将,靖远号管带(革职),方伯谦--中军左副将,济远号管带(处死),林永升--左翼左营副将,经远号管带(战死),邱宝仁--右翼左营副将,来远号管带(革职),黄建勋--左翼右营副将,超勇号管带(战死),林履中--右翼右营副将,扬威号管带(战死),杨用霖--左翼中营游击,原镇远号帮带,林泰曾自尽后接任管带(自尽),萨镇冰--副将衔精练左营游击,“康济”号练船管带(安享一生)
在中日甲午海战中为国捐躯的爱国将领有很多。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致远号的管带。邓世昌。还有其他的一些。

就是甲午战争中牺牲的爱国将领有哪些?

知道的请马上作答好不??很重要!!谢谢!!

1、丁汝昌

丁汝昌(1836—1895年),原名丁先达,字禹亭,号次章,安徽合肥石头镇人。清朝晚期将领,官至北洋水师提督。

明朝初年,祖先从凤阳迁居庐江。同治四年(1865年),迁居巢县汪郎中村。早年参加太平军,随队归顺湘军。不久,隶属李鸿章淮军,参与镇压太平天国和捻军起义,官至记名提督。

光绪五年(1879年),李鸿章调入北洋水师。光绪七年(1881年),统率北洋水师官兵200赶赴英国,接带“超勇”和“扬威”巡洋舰回国。

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威海卫之战中,指挥北洋舰队抗击日军围攻。未得上峰命令,无奈港内待援,致仕北洋海军陷入绝境。

弹尽粮绝,援军未至,拒绝日军将领伊东祐亨劝降,服食鸦片自尽以谢国人。宣统二年(1910年),平反昭雪。

2、邓世昌

邓世昌(1849年10月4日-1894年9月17日),男,汉族,原名永昌,字正卿,广东广府人,籍贯广东番禺县龙导尾乡(现为广州市海珠区),清末北洋水师将领,民族英雄。

邓世昌是中国最早的一批海军军官中的一个,是清朝北洋舰队中“致远”号的舰长。他有强烈的爱国心,常对士兵们说::“人谁无死?但愿我们死得其所,死得值!”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时为致远号巡洋舰管带(即舰长)。1894年9月17日在黄海海战中壮烈牺牲,谥壮节公,追封太子少保衔。光绪帝挽联如此写道: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3、刘步蟾

刘步蟾(1852(清朝咸丰二年)-1895 ) ,字子香,汉族,出生于福建侯官(今福州市)。清末海军将领、北洋水师右翼总兵。毕业于福建船政学堂。

1875年被送往英国学习枪炮、水雷等技。回国后,由李鸿章推荐,升游击,会办北洋草房,协助制定海军军制、营规。1882年赴德国购领船舰,任北洋水师右翼总兵。

1894年中日战起,黄海战役中丁汝昌受伤,他代为督战指挥,鏖战三时许,多次击中敌舰。次年,为威海卫海战中英勇抗敌,以身殉国。

4、林永升

林永升(1853-1894)字钟卿,汉族,福建侯官(今福州)人。福州船政学堂第一期毕业,参加了中国近代海军学校的第一次远航实习,周历南北洋。后以千总任福州船政学堂教习。

1877年作为中国海军第一批留学生赴英国皇家海军学校深造,在英国海军装甲战列舰“马那多”号实习。回国后调入北洋升任守备、都司,曾任“镇中”舰管带。1887年赴英国接收“经远”舰。

升任游击管带“经远”舰。北洋成军后升任左翼左营副将,后迁至总兵。林永升阵亡后,清政府以其在海战中“争先猛进,死事最烈”,照提督例从优议恤,并追赠太子少保。

5、林泰曾

林泰曾(1851—1894.11.16),字凯仕,祖父林霈霖,系林则徐胞弟孙子,故林泰曾称福建船政大臣、林则徐的女婿沈葆桢为姑丈。1867年考入福建船政学堂,学习船舶驾驶。

1871年毕业,上建威号练习船游历各地,1874年任建威号大副。次年随福建船政学堂总教习日意格赴欧游历,入英国海军实习,曾于不同种类军舰上工作。

1879年回国,获升任游击。1880年调入北洋水师,先任镇西舰管带。之后赴英国接超勇、扬威舰。1886年改任镇远舰管带。

1888年北洋海军成军,林泰曾为左翼总兵,加提督衔。1894年黄海海战后,镇远号入港时触礁受损,林泰曾自认失职后自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丁汝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邓世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刘步蟾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林永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林泰曾

丁汝昌(1836年11月18日—1895年2月12日),清朝晚期将领,官至北洋海军提督。安徽合肥人,原名先达,也作禹亭,号次章。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在威海卫之战中,指挥北洋舰队抗击日军围攻,但未得到上级命令,无奈港内待援,致北洋海军陷入绝境。最后在弹尽粮绝,援军来援的希望破灭之后,拒绝了伊东祐亨的劝降,服鸦片自尽以谢国人。
邓世昌(1849年10月4日-1894年9月17日),汉族,原名永昌,字正卿,广东广府人籍广东番禺县龙导尾乡(广州市海珠区),清末北洋水师将领,民族英雄。1894年(光绪二十年)9月17日在黄海大东沟海战中,邓世昌指挥“致远”舰奋勇作战,后在日舰围攻下,毅然驾舰全速撞向日本主力舰“吉野”号右舷,决意与敌同归于尽,后与全舰官兵250余人一同壮烈殉国。
刘步蟾(1852-1895[1-2] ) ,字子香,汉族,福建侯官人(今福州市)。1895年2月4日,日军鱼雷艇偷袭威海卫,以鱼雷击中定远左舷。清军将定远舰移至浅滩搁浅,当作炮台使用。2月9日,陆上之日军占领威海卫附近的清军炮台,以岸炮击伤定远。10日,管带刘步蟾下令炸毁定远号以免资敌。定远号沉没后刘步蟾亦自杀。
黄建勋(1852-1894),字菊人,福建永福人(今—福建省福州市永泰县)。1894年9月17日,北洋水师和日本联合舰队在黄海展开大战,日本海军以游击队四艘战舰攻击北洋水师阵脚的“扬威”、“超勇”二艘弱舰,“超勇”毕竟是舰龄十余年的老舰,终究敌不过日本游击队的四艘主力舰,激战中“超勇”舰中弹甚多,特别是一敌弹击穿舱内,引起大火,不久就右舷倾斜,难以行驶,最终被烈火焚没。黄建勋落水后,“左一”鱼雷艇驶近相救,抛长绳援之,不就而没,时年43岁。
林泰曾(1851—1894.11.16),字凯仕,祖父林霈霖,系林则徐胞弟孙子,故林泰曾称福建船政大臣、林则徐的女婿沈葆桢为姑丈。1894年10月16日晚,北洋舰队自旅顺撤往威海,十七日凌晨,舰队在进入威海港时,“镇远”不慎擦伤,随采取紧急损管措施,但已不堪出海任战。林泰曾以战局方棘时损伤巨舰,极为忧愤自责,遂于十九日卯刻服毒,辰刻身亡,时年44岁。
林永升(1853-1894)字钟卿,汉族,福建侯官(今福州)人。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后,林永升立即“督励士卒,朝夕操练,讲求职守之术;以大义晓谕部下员弁、士兵,闻者咸为感动”。中、日黄海海军大战,从中午12时55分开始,“经远”舰被逼出阵外,在号称“帝国精锐”的“吉野”舰等围攻下,中弹甚多,“船群甫离,火势陡发”。在紧要关头,林永升沉着指挥,“发炮以攻敌,激水以救火,依然井井有条”。激战中,林永升发现有艘日舰受伤,便下令“鼓轮追之,欲击使沉”。但“猝为日舰所环攻,船身碎裂”,林永升亦“中弹破脑而亡”。
中日甲午战争是19世纪末日本侵略中国和朝鲜的战争。战争爆发的1894年为甲午年,故称甲午战争,而日本称日清战争,西方国家称第一次中日战争。甲午战争的结果给中华民族带来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另一方面则使日本国力更为强大,得以跻身列强。
北洋海军提督: 丁汝昌

“定远”铁甲舰

代理北洋海军提督、右翼总兵管带 刘步蟾

英 员 尼格路士

候补员 史寿箴

管 炮 孙景仁、孙毓英

正炮弁 李 申、李 森

正炮目 李铭山

副头目 邵穆甫

管 旗 邵长豪

一等水勇 王兰芬

三等水勇 王田友

水 勇 祁连山

升 火 卓 板

“镇远”铁甲舰
北洋海军左翼总兵管带 林泰曾

护理北洋海军左翼总兵署理管带 杨用霖

千总三副 池兆瑸

见习生 林徽春
水勇头目 任正涛
副头目 张金盛、任正道
管旗头目 林 坤
正管旗 林 孔
一等水勇 于得有、何荣祥
二等水勇 张正玉
水 勇 邵 聚、杨春泰
三等升火 王 三

“致远”快船
中营中军副将记名简放总兵管带 邓世昌
帮带大副升用游击 陈金揆
鱼雷大副 薛振声
二 副 薛振声(周展阶)、黄(费)乃谟
三 副 谭英杰、杨澄海
总管轮 刘应霖
大管轮 郑文恒、(曾洪基)
二管轮 (孙文昱)、(黄家献)
三管轮 (谭庆文)、(钱 轶)
管轮英员 余锡尔
枪炮教习 沈维庸
正炮弁 李 兰
副炮弁 阮山玫、陈 书
雷 弁 张 清
正头目 宁金兰、王在基
舱面正头目 周 细
水勇副头目 张学训
管旗头目 王德魁
雷 匠 张 成、边仲启
一等水勇 梁细美
二等水勇 蒲青爱、杨振鸿、龙凯月、杨龙济
水 勇 李信甫、匡米生、匡米方、任新齐
邹道铨、陈可基
升 火 劭鸿清、王春松

“靖远”快船
枪炮教习 汤文经
水 勇 邹云龙、任新钊、高登魁
管 汽 李务才
一等升火 杨振声
二等扒炭 林道灿

“经远”快船
左翼右营副将管带 林永升
大 副 陈 策、李联芬
二 副 韩 锦、陈京莹
三 副 陈步瀛、李在汉
总管轮 孙 江
大管轮 卢 金、陈金镛
二管轮 陈应虞、刘昭亮
三管轮 王举贤、高 来
候补副枪炮教习 张海鳌
枪炮教习 陈恩照、江友仁
正炮弁 任齐德、陈 书
炮 弁 万玉宾、傅嘉山、万其昌
副炮弁 任升灿
水手总头目 李在灿
水勇头目 张 绥
正头目 朱国平、任金仁
鱼雷勇目 张文藻
副头目 任金荣、任新銮
舱面副头目 任 俤
管 旗 邵长振
管 舱 张阿森
一等水勇 徐继昌、任成标
二等水勇 任玉秋
三等水勇 任 勃
水 勇 邹允魁、吴世昌、张长胜、陈丕喜
邵发兴、张祥琛、张 信、陈启植
袁福禄、黄新品、任信标
管 油 高木火
一等升火 林瑞安
二等升火 李在铨
升 火 邵 黎、张祥安

“来远”快船
大 副 徐希颜
三 副 邱 勋(即依富)、蔡馨书
大管轮 梅 萼、陈景祺
二管轮 陆国珍、陈天福
三管轮 杨春燕
学 生 陆幼泉
副炮弁 陈 书
正头目 李得顺
管旗头目 邹道务
升火头目 邵宏灿、张阿细
正管油 任世梅
副管油 陈经魁
一等水勇 刘吉中
二等水勇 于顺元、杨辉发、王福胜、黄正榜
杨辉耀、尤川原
水 勇 王连生、袁国仁、王芝秀、林茂琪
电灯匠 彭肆三(原名泽三)
一等升火 胡喜昌、陈汉西、张 城
升 火 郑时福、林茂鼎
三等升火 丁待山、张镇钢

“济远”快船
大 副 沈寿昌
二 副 柯建章、杨建洛
管旗头目 刘 鹍
正头目 王喜山
水勇正头目 王锡山
水勇副头目 陈生元
水勇头目 王益山
号 兵 郭宝长、宁宝书
管 旗 陈正旺
升 火 崇振雨

“超勇”快船
左翼右营参将管带 黄建勋
大 副 翁守瑜、郑文超
二 副 周 琳
总管轮 黎星桥
大管轮 邱庆鸿
二管轮 叶羲恭
副炮弁 李镜堂
水勇头目 陈成串
正头目 李 双
升火头目 邹 基
升火副头目 林茂略
水 勇 陈秉钗、林学珠、林 福、冯 山
厨 役 毕士德

“扬威”快船
右翼右营参将管带 林履中
候补炮首 李长温、王 浦
正头目 林本立
水勇副头目 马庭贤
管旗头目 杨细悌
木匠头目 陈 春
一等水勇 俊 甫
二等水勇 张 悦
水 勇 陈玉起

“平远”快船
一等水勇 吴宝春

“广乙”快船
一等水勇 袁怀张
三等水勇 曲福友

“威远”练船
三 副 冯家咏
正管轮 陈国昌
副管轮 黎晋洛
炮 首 高大德
练 勇 龙振邦

“定远”雷艇
管 带 陈如升

“左一”雷艇
大 副 吴怀仁

“左二”雷艇
大 副 倪居卿
管 轮 李绰椿、郭文荣

“左三”雷艇
管 轮 霍家桢
副管驾 李兆瑞

仁字军营务处
帮办 高善继

雷艇副管驾 李兆瑞(未详何艇)

派驻各舰候补员 张炳福、黄承勋、浦先民、王宗墀
罗忠霖、何汝宾、郭耀忠、张金盛
王锡山、王兰芬、陈来祥、徐怀清
段续熙、高鹤龄、叶世璋、王子元

甲午海战中邓世昌殉国之谜:邓世昌究竟怎么死的?

邓世昌简介:邓世昌(1849年10月4日-1894年9月17日),汉族,原名永昌,字正卿,广东广府人,原籍广东番禺县龙导尾乡(广州市海珠区),清末海军杰出爱国将领、民族英雄。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时为致远号巡洋舰管带,1894年9月17日在黄海海战中壮烈牺牲,谥壮节公,追封太子少保衔。有《邓世昌传》、《英雄邓世昌》等多部文学、影视、戏曲作品歌颂其丰功伟绩与英雄壮举,有墓冢、纪念馆等多处可供纪念、瞻仰、凭吊。

关于邓世昌殉国的说法,大致有三种。

第一种说法,是与舰同沉。主要以姚锡光《东方兵事纪略》和蔡永康《中东战纪本末》记载为依据,他们认为在中日海战中,致远舰不幸被敌舰围攻,受伤累累,舰体倾斜,炮弹即将用尽,管带邓世昌临危不惧,沉着指挥,号召部下从公为国,置生命于度外,有死而已,下令鼓快车,直冲敌人先锋队指挥舰吉野号,准备与之相撞,同归于尽。吉野号见势不妙,慌忙躲避。致远舰在日方快炮的密集进攻下,不幸又中鱼雷,致使舰身破裂,大量进水,顷刻沉没。邓世昌与全舰官兵壮烈殉国。此说最为通行,电影《甲午风云》即据此描绘的。

第二种说法,是扼犬同沉。据《清史稿邓壮杰公事略》记载,当致远舰冲向吉野时,被吉野舰发射的一枚鱼雷击中,致使锅炉迸裂,舰体下沉,邓世昌和250名官兵同时落入滚滚的黄海波涛之中,临难之时,邓世昌感慨地说:吾志靖敌权,今死于海,义也。何求生为!舰进水后,他还站在水中怒骂敌寇。侍从刘忠把浮水梃向他投去,他拒不接受。此时,恰好有一艘中国鱼雷艇驶来,艇上水手高呼:邓大人,快上扎杆!邓世昌并不理会,铿锵有力地表示阖舰俱尽,义不独生。他的随身爱犬游到身边,衔住他的胳膊不让他下沉,被他毅然推开。爱犬不忍离去,又衔住他的辫发。邓世昌望海浩叹,扼犬竟逝,望着血染的大海,发出长声的叹息,扼住犬首,一起沉入海底。

第三种说法,是义不独生。时任直隶总督的李鸿章1894年10月5日上皇帝《奏请优恤大东沟海军阵亡各员折》和曹和济《律门奉使记闻》以及《番禹县续志》均有记述,说邓世昌坠海之后,侍从刘忠用浮水挺援救,被他拒绝,后又被别舰将士奋力救起。但他目睹全舰荡没、官兵都身葬大海的惨状,悲痛欲绝,义不独生,于是再次投入大海,壮烈牺牲。

和历史上许多战事一样,一些细节均扑朔迷离,中日甲午海战中邓世昌的殉国经过亦如此。由于当时参战的中日双方在海面上来往厮杀、纠缠混斗、炮烟弥漫,难以辨认。当猛战时,两军舰旗帜俱毁,各不能辨其孰为敌舰,其略可识认者,仅在船之颜色形模而已。加之致远号的官兵大部分战死,因而对邓世昌牺牲的情形,仅靠旁观者的想像和叙述,未免不无出入,流传至今,说法各异。第一、第三种说法均有当事人记载,特别是第一种说法流传甚广,散见各类著述。第二种说法虽然不见当事人记载,但也有声有色,亦有可信之处。这就有待于史家继续考证了。但纵观时代背景,笔者愿意相信邓世昌扼犬自沉的说法。

甲午海战中,北洋水师将领除了致远舰邓世昌扼犬自沉之外,镇远舰护理管带杨用霖吞枪自杀,提督丁汝昌、定远舰管带刘步蟾、镇远舰管带林泰曾等一些海军主要将领,选择了吞食鸦片的自杀方式。选择自裁的方式作为了断,这是古往今来的军界中颇为流行的一种做法,但笔者对邓世昌在最后关头执意求死的举动,还是持保留意见的:邓世昌不应该采取扼犬自沉的自裁方式。

其实,黄海大对决之后,北洋海军虽然损失惨重,丧失五舰,但是舰队的主力舰定远和镇远战斗力依然强劲。与此同时,日本联合舰队也是损伤严重,实力大减。对北洋海军来说,还可以整合剩下有生力量,修理受伤战舰,等待时机与日本联合舰队决一雌雄的。邓世昌是中国第一批优秀的现代海军军官,自福建马尾船政学堂到北洋水师,其间历练凡二十余年,具备了丰富的航海专业知识及海战实战经验,是中国海军的宝贵人才,即使一次战败,还可以继续为北洋水师服务。可惜,刘,林,邓,杨这四名优秀的中国第一批现代军官,全部在甲午战争中自杀殉国。

历史证明,邓世昌战败可惜而不可耻,真正可耻的是北洋海军的主要负责人。他们被血战打掉锐气,竟将还保存着大小十几艘完好的战舰拱手交给了日本海军。丁汝昌是在投降书上加盖了提督大印后吞食鸦片自杀的,像他这样的指挥官即使畏罪自杀,也是不能逃脱后世审判的。可耻的还有清廷统治者,他们更应承担历史罪责。由于统治集团主战、主和意见分歧,相互掣肘,事先既未组成专门的作战指挥机构,更无统筹全局的战略指导,始寄希望于俄、英等国的调停,继则在海陆战端已启的情况下仓促宣战,岂能不败?!

邓世昌等海军将士壮烈殉国后,清廷对他们抚恤极为优厚。光绪皇帝赐予邓世昌壮节谥号,许邓入祀京师昭忠祠,追赠太子少保,又亲撰n联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光绪又拨十万两银,在邓世昌家乡广东番禺修建邓氏宗祠,又派钦差大臣向邓母赐匾,可谓极尽哀荣。但是,这仍然难掩清朝 *** 的腐败无能和北海水师军官们错综复杂的心态。

今天,我们已经很难理解邓世昌当时望海浩叹,扼犬竟逝的心境了,仰或对战败的自责?仰或对日寇的愤怒?仰或恐惧朝廷惩罚?仰或愧对国家恩厚?仰或对清廷的失望?如此,还不如归去!

中日甲午战争中为国捐躯的爱国将领有哪些人?

邓世昌,1849年出生,广东广州人,是中国第一批海军军官之一,属于清朝北洋舰队,担任“致远”号舰长。10岁时去上海求学,见识到外面的新世界,并学会英语、算术,见识面非常广。18岁时沈葆桢创办福州船政学堂,他第一个报名学习,在学校的五年里,关于航海的天文地理样样精通,成为一个耀眼的毕业生。

1894年,甲午海战爆发,大战开始前,邓世昌作为指挥,对将士们喊出他经常说的那一句:“人谁不死,但愿死得其所尔”!随后指挥海军英勇作战,在日本军舰的围攻下,“致远”舰多处着火,船身也已经倾斜。眼看就要沉船,邓世昌亲自驾驶军舰撞向日本主力军舰“吉野”,想要与敌人同归于尽。

遗憾的是,日本人看穿了他的想法,多艘军舰同时开火,将“致远”军舰击沉,邓世昌也一并坠入海中。当时随从果断扔出救生圈,邓世昌却拒绝了,陪伴他的爱犬咬住他左臂想将其拖上岸,但邓世昌誓与军舰共存忙,于是抱住爱犬一起沉海,全舰官兵250余人以死报国。有一颗报国的赤子之心,实在令人尊敬。

左宝贵,字冠廷,回族,山东费县人。左宝贵出身贫困,自幼从军。历任千总、游击、副将等职,其治军严肃,重文爱勇,参与镇压过多方起义。清政府先后颁赏奖武金牌,赐赏穿黄马褂,头品顶戴,赏戴双眼花翎,予巴 图鲁勇号,封建威将军。1894年7月,日本发动侵朝战争并向中国军队挑衅。驻守平壤的左宝贵率部拼死抗敌,终因寡不敌众被日军炮弹击中而壮烈牺牲,时年五十七岁。噩耗传来,朝野震惊!光绪帝闻之大恸,下旨赠太子少保衔,赐谥号“忠壮”,事迹付国史馆立传。左宝贵是甲午战争中清军高级将领血战沙场,壮烈殉国的第一人。

刘步蟾,字子香,福建福州人,毕业于福州船政学堂,后被送往英国学习海军。归国后任北洋水师旗舰定远舰管带,后任命为北洋海军右翼总兵,加头品顶戴。黄海海战中,刘步蟾指挥“定远”舰英勇作战,并重创了日本舰队旗舰松岛号。丁汝昌受伤后,他代为督战指挥,并多次击中敌舰。1895年元月,定远舰在威海卫保卫战中被日军鱼雷击中并搁浅,为防旗舰落入敌手,刘步蟾下令将定远舰炸沉。之后他自己也随着爱舰自杀殉国,做到了“舰亡与亡,志节凛然,无愧舍生取义”的誓言,时年仅44岁。清廷谕令:将刘步蟾照提督阵亡例从优赐恤,世袭骑都尉加一等云骑尉。

黄建勋,字菊人,福建永福人,毕业于福州船政学堂 ,之后前往英国深造。归国后任北洋水师超勇舰管带。黄海大战中,日本海军以游击队四艘战舰攻击北洋水师阵脚的“扬威”、“超勇”二艘弱舰,虽然超勇舰是舰龄十余年的老舰,但黄建勋仍然带领全舰官兵拼死作战,但终究敌不过日本游击队的四艘主力舰,超勇舰被鱼雷击中沉没,黄建勋以身殉国,时年仅四十三岁。黄建勋殉国后,清廷下旨予以优恤,追赠总兵衔,世袭云骑尉。

林履中,字少谷,福建侯官人。1871年考入福州船政学堂第三期,学习航海驾驶。北洋水师成军后,林履中以功实授右翼后营参将,加副将衔,任扬威舰管带。黄海大战中,日本海军以游击队四艘战舰攻击北洋水师阵脚的“扬威”、“超勇”二艘弱舰,履中率领的“扬威”战舰是木质包铁的旧式快船,双方交战不久后,扬威舰就中弹起火并渐次沉没,管带林履中与舰上官兵共沉海底,壮烈殉国。清廷下旨按总兵例议恤,并世袭骑都尉世职。

林泰曾,字凯仕,毕业于福州船政学堂,之后前往英国深造学习海军。归国后,林泰曾任北洋水师左翼总兵,加提督衔,铁甲舰镇远舰管带。林泰曾“性沉默,寡言笑,存心慈厚,能忍人之所不能忍”,管带军舰,“用人信任必专,待下仁恕,故临事恒得人之力”。黄海大战中,林泰曾指挥镇远舰沉着应战,与旗舰定远舰紧密配合,重创日舰“西京丸”,并将日本旗舰“松岛”击成重伤。在日舰炮火的猛烈攻击下,镇远舰致伤上千处,林泰曾仍下令一面救火,一面抵敌。但受伤的镇远舰在进入威海卫军港时又发生擦伤从而丧失战斗能力,林泰曾以战局方棘时损伤巨舰而极为忧愤自责,随后服毒自杀殉国。

林永升,字钟卿,汉族,福建侯官人,福州船政学堂第一期毕业。1877年作为中国海军第一批留学生赴英国皇家海军学校深造,归国后任经远舰管带。北洋水师成军后,林永升任左翼左营副将,后迁至总兵。黄海大战中,林永升督率全舰官兵勇猛抗敌,他下令尽撤船舱木梯,并将龙旗悬于桅顶,以示誓死奋勇督战。最终经远舰在日军四艘军舰的围攻下中弹起火,林永升也被炮弹击中破脑而亡,全舰两百多名官兵也一同壮烈殉国。林永升阵亡后,清政府以其在海战中“争先猛进,死事最烈”,照提督例从优议恤,并追赠太子少保。

丁汝昌,号次章,安徽庐江人,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早年参加太平军,归附后改隶淮军,参与对太平军和捻军作战,官至记名提督。光绪十四年(1888年)八月,在李鸿章的保荐下,丁汝昌被任命为北洋海军提督。黄海大战中,丁汝昌在旗舰定远舰指挥作战,后因被日军炮弹击中而受伤。黄海大战后北洋舰队受损严重,从而彻底丧失了制海权。之后日军登陆并攻陷旅顺,丁汝昌被革职,暂留本任。北洋水师退守威海时,丁汝昌当时所处环境虽十分艰难,仍力图振作。但之后日军从山东荣城登陆并攻陷威海南帮炮台的制高点摩天岭,由于众寡悬殊,刘公岛遭海陆合围成为孤岛。日军向丁汝昌劝降但被其拒绝,之后丁汝昌服鸦片自杀殉国,时年五十九岁。丁汝昌死后,清廷在他是否受降的问题上争议不断,光绪帝下旨“籍没家产”,不许下葬。直到宣统二年,丁汝昌才被平反昭雪。

邓世昌,原名永昌,字正卿,广东广府人,毕业于福州船政学堂 ,后去英国学习海军。归国后,邓世昌任北洋水师致远舰管带,升副将,获“葛尔萨巴图鲁”勇号。邓世昌尝曰:“人谁不死,但愿死得其所尔”。黄海大战中,邓世昌率致远舰奋勇作战,后在日舰围攻下,“致远”多处受伤全舰燃起大火,船身倾斜。邓世昌鼓励全舰官兵道:“吾辈从军卫国,早置生死于度外,今日之事,有死而已!”毅然驾舰全速撞向日本主力舰“吉野”号右舷,决意与敌同归于尽。但致远舰随后被日军鱼雷击中而引发爆炸而沉没。落入水中的邓世昌拒绝他人救援,并说道:“我立志杀敌报国,今死于海,义也,何求生为!”随后自沉于黄海波涛之中,与全舰两百多名官兵一同殉国。邓世昌牺牲后举国震动,光绪帝垂泪撰联“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并赐予邓世昌“壮节公”谥号,追封“太子少保”,入祀京师昭忠祠。
丁汝昌(1836—1895年),原名丁先达,字禹亭,号次章,安徽合肥石头镇人。北洋水师提督。弹尽粮绝,援军未至,拒绝日军将领伊东祐亨劝降,服食鸦片自尽以谢国人。
刘步蟾(1852年一1895年2月10日或2月8日),字子香,汉族,出生于福建侯官(今福州市)。北洋水师右翼总兵,定远号舰长。弹尽粮绝,炸舰自杀。
林泰曾(1851—1894.11.16),字凯仕。北洋水师左翼总兵,镇远号舰长。镇远号入港时触礁受损,林泰曾自认失职后自杀。
邓世昌(1849年10月4日-1894年9月17日),男,汉族,原名永昌,字正卿,广东广府人,籍贯广东番禺县龙导尾乡(现为广州市海珠区),北洋水师中军中副将,致远号舰长。在黄海海战中壮烈牺牲。
林永升(1853-1894)字钟卿,汉族,福建侯官(今福州)人。北洋水师左翼左营副将,经远号舰长。黄海海战中阵亡。
黄建勋(1852(壬子年)-1894),字菊人,福建永福人(今—福建省福州市永泰县)。北洋水师左翼右营参将,超勇号舰长,黄海海战阵亡。
林履中(1852-1894),字少谷,是福建侯官人。北洋水师右翼右营参将,扬威号舰长,黄海海战阵亡。
杨用霖(1854-1895),字雨臣,福建闽县人。北洋水师左翼中营游击,原镇远号帮带,后接任管带。弹尽粮绝,开枪自杀。
中日甲午战争中 ,为国捐躯的爱国将领有 丁汝昌,邓世昌 ,左宝贵 ,刘步蟾 等。
1、丁汝昌丁汝昌(1836—1895年),原名丁先达,字禹亭,号次章,安徽合肥石头镇人。清朝晚期将领,官至北洋水师提督。2、邓世昌邓世昌(1849年10月4日-1894年9月17日),男,汉族,原名永昌,字正卿,广东广府人,籍贯广东番禺县龙导尾乡(现为广州市海珠区),清末北洋水师将领,民族英雄。3、刘步蟾刘步蟾(1852(清朝咸丰二年)-1895 ) ,字子香,汉族,出生于福建侯官(今福州市)。清末海军将领、北洋水师右翼总兵。毕业于福建船政学堂。4、林永升林永升(1853-1894)字钟卿,汉族,福建侯官(今福州)人。福州船政学堂第一期毕业,参加了中国近代海军学校的第一次远航实习,周历南北洋。后以千总任福州船政学堂教习。5、林泰曾林泰曾(1851—1894.11.16),字凯仕,祖父林霈霖,系林则徐胞弟孙子,故林泰曾称福建船政大臣、林则徐的女婿沈葆桢为姑丈。

一代海军名将邓世昌传奇人生,甲午海战殉国后,他后代子孙如何?

翻开尘封已久的 历史 ,一些 历史 事人物感人往事时常浮现于脑海中,回想先辈壮举,总会不自觉流泪,他们大公无私的奉献才有我们如今安康的生活。

邓世昌舍身报国壮举让我们难于忘记,他以一生光阴,只为唤醒沉睡的狮子睁开双眼傲视东方,他做到了,不少后人在他去世后扛起先辈们旗帜,为祖国富强而努力,从而能完成父辈的宏愿,那么,邓世昌去世后,他的子孙后代情况如何?

邓世昌于1849年出生在广东省番禺,父亲邓焕庄是位商人,在全国各地做着茶叶生意,在国内不少地方均有自己的茶庄,并建立了邓氏家祠。邓焕庄因四处为商见世道黑暗,认为自己难于让邓氏家族发扬光大,便希望自己儿子能可以让家族事业昌盛,将儿子改名为邓世昌。

邓世昌聪明好学,学习能力又强,以极其优秀的成绩完成小学学业,邓焕庄认为将来儿子是否继承家业还是做一些其他事情都必须学习英文,学习外国先进科学知识,邓焕庄观念十分难得,那时候国人还将英语当做“蛮夷之语”,不少中国人依旧幻想着自己是天朝上国,可实际上曾经的荣耀早已化如尘埃,不再归来,从中能看出,邓焕庄思想相当先进。

后来,邓焕庄带邓世昌来到上海,让他进入教会学校,跟从洋人学习英语、算术等先进知识。邓世昌接受新知识的能力还算不错,让其很短时间内便能同洋人交流,也能看懂外国书籍,这让老师十分欣慰,对他百般赞赏,十分喜欢这个聪明的学生。

清同治六年(1867年)船政大臣沈葆桢兴办马尾船政学堂,邓世昌听闻消息第一时间告知父亲,希望能报考船政学堂。邓焕庄直接答应了儿子的请求。邓世昌回到广州参加考试,以极其优异的成绩考入福州船政学堂。

进入福州船政学堂后,邓世昌除了专业知识外还学习了此前并未学习到的知识,历经五年的党课学习后,邓世昌以优异成绩毕业。

完成党课教育后,邓世昌还需前往练船学习,这样才能成为一名合格海军军官。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邓世昌登上“建威”舰船,开始了远航旅程。邓世昌先后去了厦门、香港、新加坡等地,历经四个月航行,邓世昌不怕困难,做好每一步工作,从而让他专业知识进一步提升,经过两年舰船学习后,邓世昌正式毕业。

邓世昌优异表现引起了船政大臣沈葆桢注意,给了他不少历练机会,先后担任“琛航”运输船、海东云”炮舰、“扬武”巡洋舰几艘舰艇大副、管带。这段时间内,福州船政学堂派人前往英法两国学习,邓世昌本有机会前往,可由于缺少优异海军人才,这让其错失了这次良机,让他继续在国内历练。

清光绪六年(1880年)李鸿章准备筹办北洋海运,让人前往各地区搜罗人才,马建忠奉命前往福建,闻知各方面对邓世昌均赞赏有加,便打算去邓世昌“飞霆”蚊炮船视察,到了兵船后见邓世昌管理井然有序,士兵们各司其职,便同邓世昌多次交流,对邓世昌评价颇高。马建忠考察结束后,回到天津同李鸿章汇报考察成果,对邓世昌有极佳评价。当年夏天,李鸿章奏请朝廷将邓世昌调入北洋海军,担任“镇南”蚊炮船管带。

清光绪七年(1880年)邓世昌十分珍惜这次前往英国接受舰艇的人物,他深知自己并未有出洋留学经历,应该珍惜这次机会,弥补自己的不足。到达英国后,邓世昌到英国各地城市游历学习,让他真正了解到世界海军强国样子,从中发现北洋水师的不足。邓世昌认为吸取他人之长,弥补自己之短,才能让中国海军走向富强。

清光绪七年(1881年)8月17日,丁汝昌带领“超勇”、“杨威”两舰从英国返回国内,这是中国海军首次远航,意义非凡,途径各国均以礼炮致敬,这次远航扩大了中国影响力,清政府对这次远航十分重视,派出了国内海军顶级人才,林泰曾作为“超勇”舰管带,邓世昌作为“扬威”舰管带。这次回国,并未想象中容易,先是地中海失散。途径苏伊士运河时,“超勇”又触礁,修理几日后才继续航行,之后旅程较为顺利,先是抵达香港后又进入江南制造总局维修,于11月22日抵达天津大沽口,完成远航,邓世昌因完成远航有功,被清廷奖赏。

清光绪八年(1887年)春,邓世昌奔赴英、德接收“致远”、“经远”等四舰回国。这时候,邓世昌已是公认的海军专家。邓世昌认为远航是海军官兵必修课,他认为必须趁这次机会让官兵得到很好锻炼,他在回国途中,悉心训练官兵,让士兵们适应海上航行。归国途中,邓世昌劳累过度,病倒了,可他依旧严格要求自己,始终坚守岗位,与官兵共同进退,在邓世昌以身作则刺激下,舰艇上官兵 “莫不踊跃奋发,无错杂张皇状”。

回国后,邓世昌多次完成朝廷交予任务,让其一路高升,并于清光绪十七年(1889年)正式成为致远舰管带。

由于公务繁荣,以至于父亲病逝他已未能及时回乡,这是其一生的后悔。邓世昌舍身为国的精神值得我们钦佩。

日本依靠明治维新走向富强,因国内整体市场已无法满足国家发展,这让日本走上了对外侵略道路,近在眼前朝鲜认为其目标之一,日本便利用朝鲜内乱趁机出兵朝鲜挑起战争。

清政府早已日本学习西方,洋务运动声势浩大,可治标不治本,根本没法让国家走向富强,反而不少人趁机谋取私利,这让北洋水师表现外强中干。

黄海大东沟海战中,邓世昌指挥“致远舰”不畏强敌,奋勇作战,跟日本舰艇鏖战许久,后在日本舰艇联合攻击下,邓世昌指挥“致远舰”身负重伤,难以为继。邓世昌不愿退出战场,反而将全舰官兵召集一起发言: “吾辈从军卫国,早置生死于度外,如今之事,有死而已!”决定同日军同归于尽,以死报国。

邓世昌亲自驾驶“致远舰”全速冲向日军主力战舰“吉野舰”,日军官兵见“致远舰”不要命冲刺而来,惊恐万分集中火力射击“致远舰”,一发炮弹击中“致远舰”鱼雷发射管,导致“致远舰”沉没海底。邓世昌落海后,拒绝救援,并大声说道: “我立志杀敌报国,今死于海,义也,何求生为!” ,爱犬见其忠义,想将其救下,可邓世昌已死报国之心已定,将爱犬按入海中,同自己消失在波涛汹涌的海水中,跟同全舰官兵一起殉国。

邓世昌已死报国壮举,震惊全国。光绪帝感其忠义含泪挥笔写下 “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赐予“壮节公”入忠祠,写祭文、碑文,赐10万白银及“教子有方”匾。

邓世昌殉国后,家族人员用抚恤金10万两白银,建了邓氏祠堂,以此告知邓氏后人时刻将国家利益放在首位。邓母时常将其生前所用望眼镜拿出来教育后人,国家利益高于一切,邓氏子孙始终谨记家训始终将国家利益放在首位。

抗日战争后,邓氏后人铭记先祖舍身保国壮举先后加入保家卫国壮举中。

邓世昌是位真正爱国者,军旅生涯二十七年仅回乡三次,他将一生献给了国家。

邓世昌一生有两位夫人,两位夫人为他生下了三子五女。邓世昌有了家室,并未在家中陪伴爱妻,而是在为祖国守卫还将,两位妻子也深知丈夫舍身为国无法顾及小家,悉心抚 育儿 女让他们顺利长大成人。

邓浩洪

邓世昌英勇殉国后,邓浩洪承袭官职,短暂供职于广东水师,后对清廷腐败极度失望便辞去一切职务返回家乡,承袭家业,之后,又积极参与推翻清政府活动中,为革命事业做出了自己的贡献,1947年邓浩洪走完了自己人生道路,终年73岁。

邓浩翔及邓浩乾

邓浩洋还未成年便已去世。三子邓浩乾,民国时期曾经在海军任职,一生十分安定,有一养女邓孝思,晚年定居无锡,1969年邓浩乾走完自己人生道路,终年74岁。

邓孝思曾经在无锡邮电局任职,在这里她一生所爱,并且有二子一女,生活十分幸福美满,邓孝思2021年时候走完人生道路。

五个女儿

邓世昌几个女儿中除次女邓秀蝉有相关记载,其余四个女儿均未有详细资料。

叶富为邓世昌同窗好友兼同乡,两人关系极好,邓、叶两家关系本就极佳,邓世昌会将友谊延续下一代,便将次女邓秀蝉嫁给了邓世昌好友叶富之子叶说周为妻。

可以说,邓世昌后代生活极为平凡,他们并没有沾染先祖的荣耀,反而在各自过起平淡安详的生活。可他们始终未能忘记先祖留下宝贵精神财富,始终将国家利益放在首位。如今,让人欺辱的年代已过去,祖国越发强大,邓世昌精神必将永远流传下去,邓世昌看到如今富强祖国,必然也会欣然一笑。

文章标题: 甲午海战时,福州船政学堂的出来的那一批海军干部以身殉国的不少,为什么只有邓世昌获得那么高的评价。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70357.html
文章标签:甲午  福州  海战  学堂  海军
Top